人民版必修2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精品学案
高中历史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必修2

《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本钱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短暂春天”的原因和浮现;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造”及其意义;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的原因。
【教学难点】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官僚本钱对民族本钱的控制与压迫。
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子;一、独学指导(一)、知识指导背景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成就特点国民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法子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官僚本钱的发展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民国后期发展的困境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本钱的压迫繁重的捐税肩负(二)、独立学习知识点一: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1、泛起原因(1)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民族本钱主义的发展拂拭了一些障碍。
(2) 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3)群众性反帝斗争的鞭策。
1915年因否决“ ”而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对民族本钱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感化。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2、发展概况:(1)从1912~1919年,新建厂矿和新增的速度和规模空前;(2)发展最快的工业是和。
3、主要特点(1)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发展主要是在方面,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__________________。
(2)民族本钱与外国本钱比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__________仍然超过民族本钱。
(3)民族本钱与自然经济比拟,___________仍占绝对优势。
4、结果:一战后,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
知识点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1936年)1、原因:(1)“”和“”的促进;(2)中国人民的鞭策。
2、浮现:从1935——1936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年后,各行业遍及泛起较好的发展局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精品教学教案

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设计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历史组李清海【课程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49年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的主要事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一个扮人物,一个扮记者,进行一次采访,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充分地发挥。
使学生会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以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兴衰发展,举步维艰,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作一个有担当的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难点突破】重点:“短暂春天”原因和表现;“币制改革”及意义;后期发展困境。
难点:民族工业发展曲折性;国民政府经济措施;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小专题论文档案法;调查法;讨论法。
【时间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新课引入:本课主要探究、讨论1912—1949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主要分为民国初期(1912—1919)、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和国民党统治后期(1937—1949)三个时期。
教学过程: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学生以小组的形式,3个小组展示;然后教师点评。
以张裕葡萄酒厂的兴起发展为脉落,引入课题,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思考题:1、民国初年,以张裕葡萄酒公司为代表的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你认为是哪些原因导致的?2、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有什么特点?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短暂的春天、进一步发展)(1912—1919)1.历史背景(原因)(1)内部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地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导学案时间:一战期间。
表现: 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概念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官僚资本则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表现: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结果: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③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⑤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最主要原因。
知识点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主干梳理概念辨析 知识点二: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原因 ①“ ”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②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行动的推动。
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民族工业发 展陷入困境。
以下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知识点三: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原因①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破坏。
②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③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致命打击。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⑤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繁重的苛捐杂税。
主题:官僚资本主义及其危害?深化探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史实;并通过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并把握阶段特征。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阅读理解学习法、探讨式学习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体会民族资本家创业的艰辛及顽强的意志,培养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原因;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现入困境的原因;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教学难点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启发诱导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曲线图》,导入新课新课:一、梳理基础(一)短暂的春天——(1912---1919)1、原因:结合必修一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措施分析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爱国运动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①新建厂矿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②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面粉业是第二大工业。
③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增长3、结果: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4、影响:①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促使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运动的开展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推动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巩固训练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
右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
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F2()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C.国民党发动内战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2.(2019·山东文综,11)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A.2B.31C.73D.193(二)国民党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1927—1936年)1、原因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的促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表格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资料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蜡烛和火苗: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及其生产的产品
.破扇子:中国政府的鼓励、提倡和中国人民“实业救国”的
.狂风骤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曲折艰难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漫画《财神图》中的对联是:“卖国内战蒋宋孔陈,垄断独占中中交农”,横批是“一手遮天”。
(注:中中交农即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银行)
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
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文介绍的教学内容是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中的《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一单元。
本单元主要讲解了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国民政府的政策、政策的实施效果、外来资本的介入等方面。
本单元旨在通过一个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民国时期我国的民族工业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民族工业建设的曲折历程和发展变化;•国民政府的政策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外来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2. 能力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具有以下能力:•能够通过文献、图片等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及其背景;•能够对复杂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归纳,理解其中的关键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当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具有以下情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工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认识到经济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耐心的努力和实践;•了解外来资本对国家工业的影响,认识到保护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课时安排本单元一共安排了两个课时,具体内容和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学时)–展示图片和文献资料,简要介绍民族工业的主要发展历程;–分组讨论,探讨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关键因素;–小结,归纳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历程。
•第二课时:探究外来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影响(1学时)–展示图片和文献资料,了解外来资本的介入和影响;–分析外来资本的利弊,并探讨保护国家工业和产业的重要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深入讨论和辩论,探究民族工业如何在外来资本的竞争中发展和壮大。
2. 教学资源本单元教学所需资源主要包括文献和图片两类。
文献主要收集于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等;图片主要收集于线上和线下的图库及相关资源网站。
【重点资料】2019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1.原因(1)内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④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1)概况: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2)行业①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②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除扩大内销外,还大量出口。
③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
3.特点(1)地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结构: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地位①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②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易混易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非所有的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比如,日本和美国都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所以,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是欧洲列强。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原因①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促进政策及措施。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
③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表现①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②1935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2.官僚资本的膨胀(1)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2)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
[易混易错] 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准备和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要误以为主要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3.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4.情感共鸣:通过播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歌曲、音乐等,唤起学生的民族情感,增强其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同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尊重和认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在国家命运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历史责任感。
3.通过分析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让学生理解到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经历艰辛曲折,培养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基本发展历程,了解其主要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2.使学生了解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通过分析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掌握查阅、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提高其历史研究能力。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4.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2.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民族工业在民国时期是如何发展的吗?它在我国历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2 【学习目标】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重点难点】
1、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衰的的原因、表现、特点。
2、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学习内容】
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912——1919)
1、原因:
(1)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的政治地位,
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3)1915年因反对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4)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都有所减少,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表现:
(1)1911—1913年间,各种纷纷涌现,也大规模投资国内产业。
(2)1912—1919年间,和的速度和规模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3)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火柴、榨油、造纸等有了显著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增长。
3.特点:
(1)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2)发展主要是在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
的工业体系。
(3)在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4)近代工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4.结果:一战结束后,卷土重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
5、影响:(1)资本主义经济在一战期间的快速发展,促进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从而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奠定了物质与阶级基础。
(2)推动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兴起。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1936)
1.原因:(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
①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
a.内容: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较量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白银;白银国有,凡银币持有者均应将银币交指定机构兑换法币;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以稳定法币兑外汇的比价。
b.意义:法币政策的实施,对防止,稳定,促进,刺激起了一定作用。
②国民政府提出开展“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的行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表现:中国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年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四、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1937——1949)
1.原因:
(1)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改变民族工业的布局
(2)抗战胜利后,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3)国民政府的,使民族工业受到致命打击
(4)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5)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又一原因。
(5)繁重的,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的极大的困难。
2.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开工不足或。
【课堂小结与反思】
近代推动及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因素
1、推动因素:①自然经济解体;②政府鼓励发展民族资本的政策③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实业救国”的强国精神。
2、阻碍因素:①根本原因: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②重要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③内在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及后天畸形④政治原因:政局动荡,缺乏稳定环境。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①从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
②从部门来看,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③从实力来看,民族工商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④从产生原因来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不是中国自身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到足够程度的结果,而是在“外力”即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下提前产生的一个“早产儿”。
正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才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的一面,又具有对中外反动势力依赖和妥协性的一面。
【课后作业与练习】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地区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2.民族工业在发展中依赖外国或封建主义庇护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薄弱 B.封建势力强大
C.资本主义的强大 D.中国社会的性质
3.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4.中国民族工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短暂发展说明
①民主制度的建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④封建经济在中国根深蒂固
A.①②B.③④.①②③D.②③④
5.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时期,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棉纺.化工业生产水平居世界前列。
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迅速发展的主要内
因是
A.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6.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人民的抑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7.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表述最完整的是
A.发展迅速
B.初期有较快发展,后期不断萎缩
C.发展缓慢
D.在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榨下,全面萎缩
8.下列对中国近代“抵制外货”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反映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B.因具有排外性质而不利于加入世界市场
C.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多次“抵制外货”运动
D.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
1936年)(货币单位/亿元)
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货币单位/亿元)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1928年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与美国等列强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的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
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
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
的44. 2%。
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18家炼铁厂中,停炉者有14家,其余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
(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的发展变化。
并结合材料二概括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C
2、D
3、C
4、D
5、D
6、C
7、B
8、B
答案:(1)发展变化: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超过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产值及比重逐步增加。
主要原因:国民政府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实行“法币政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历史现象: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原因:抗战期间,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这成为官僚阶层借以牟取暴利、压榨民族企业的工具;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
(3)民族工业发展曲折,不平衡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