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5大堰河--我的保姆》word教案 (6)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5大堰河--我的保姆》word教案 (6)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创作过程和相关背景
1910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十七),艾青生于浙江金华市北七十余里的畈田蒋村。
他的父亲非常迷信。
母亲生他时经过四十八小时才生下他,父亲认为是不祥之兆,算卦先生说他是“克父母”的,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不受欢迎的人”。
因此,艾青先是被送到本村一家寄养,后又被送到大堰河家里,成了大堰河的乳儿。
在保姆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的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是分不开的。
1929年也就是艾青19岁那年,艾青告别家乡到法国巴黎求学,度过了“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三年”后,又回到了乡下。
一个月后,艾青来到上海,正式加入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后又加入了“春地美术研究所”的活动。
由于该组织积极开展爱国活动,被当局严密注视,于是艾青、江丰等爱国青年被捕,被关押在法租界管辖的第二看守所,时为1932年7月12日。
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
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那偏远的浙江金华的小山村,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无私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
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系生者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诗情汹涌,不能自已。
于是,诗人借助从窗洞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从监狱里辗转传出,直到1934年5月,才转给《春光》杂志发表。
初中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初二下):《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初中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初二下):《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初中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初二下):《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
2.学习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赞美劳动妇女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保姆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及体现劳动妇女的品质。
2.难点:叙事的典型细节和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时数: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词语补释:*典押:典当,抵押。
*凌侮:欺凌侮辱。
凌:侵犯,欺压。
侮:欺负,轻慢。
*忸怩不安:不好意思,不大方的样子。
艾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
笔名谐音。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里写道:“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全诗13段,按作者思想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胳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诗节):怀念与痛悼。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第一节:大堰河是卑微得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穷苦劳动妇女。
没有姓名没有人生自由并列悲苦低微靠出卖乳汁和汗水谋生第二节:点明大堰河和“我”的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回环往复强调“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倾注了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三节: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
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联想、想象──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思念哀悼之情典押的田地长青苔的石椅引出第二段对大堰河悲苦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4─8诗节):眷恋与感激。
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
第四节:抒写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
用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写出关心、照料、温暖、爱抚乳儿,充分体现了她的勤劳和善良。
语文版八下《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7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
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突破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
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弗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课文1.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资料2.字词练习2.完成字词练习3.范读并引导学生感受文意3.初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特色4.指导划分层次,归纳层意4.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一、了解创作背景(约分钟)二、字词练习(约分钟)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约分钟)四、划分层次。
归纳层意(约分钟)五、本课小结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语文版

5.大堰河——我的保姆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艾青的生平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理清诗人感情线索来梳理本诗的结构,感知诗歌内容。
3.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中蕴涵的深刻而真挚的感情,认识到黑暗社会的罪恶。
4.领会本诗的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衬托、排比、反复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语设计1:诗歌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它记载着中国悠久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诗歌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体味过去的荡气回肠与今朝的风花雪月。
导语设计2:20世纪30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动情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艾青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大堰河”究竟是谁?“大堰河”与诗人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了解其中的原委。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大堰河(yàn)叱骂(chì)凄苦(qī)窸索(xī)荆棘(jí)天伦(lún)典押(diǎn)火钵(bō)凌侮(línɡ)忸怩(niǔ)(ní)给予(jǐ)2生词注解窸索:形容轻微细碎的声音。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叱骂:责骂。
3作者名片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
1932年在狱中开始写诗,并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
4背景追溯1932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入狱。
1933年1月的一个阴冷的早晨,他透过铁窗,看到纷飞的雪花,联想起落满白雪的保姆的坟,挥笔写下了这首诅咒旧世界、赞颂劳动人民的诗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篇生动有趣的散文,作者描绘了自己在大堰河度过的美好时光。
这篇散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堰河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悟。
根据教学大纲,在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时,应该把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
因此,本文介绍了一份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文章。
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2.理解文章中的细节和主旨。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文化的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生活故事。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预习阶段(15分钟)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大堰河的位置,并观看相关的照片和视频。
让学生对大堰河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2.听读分析阶段(35分钟)教师问学生“你们曾经体验到过自然的美好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然后,教师播放并阅读文章,并让学生跟读。
这种跟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和结构,让学生自己分析文章在句子和段落的结构上的特点,并试图总结出散文及其写作特点。
3.词语讲解阶段(2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生词,让学生大声朗读,并解释每一个单词的含义。
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这些生词造句,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单词。
4.文化背景阶段(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大堰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提到的文化内涵。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讲解一些词语或习惯用语的出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
5.写作练习阶段(30分钟)教师分发工作纸,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中的主题。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故事与大堰河作比较,并探索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文学表达技巧。
最后,让学生在班内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对彼此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语文版

课外延伸完善提高
诗中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谈谈母亲是怎样爱自己的。
作业
课外练笔:
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文体不限,50-140字即可。
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1—3节)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节)眷念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节)讴歌与赞美
4.阅读第5节思考:
“我”离开保姆,大堰河卸去一身重担,为何她却流泪了?哪些词表明“我”不情愿离开大堰河?
在这泪水里,包含着对乳儿无比真挚的感情。(“被”“领回”)
5、阅读第6节,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自己陌生的家,有何作用?
明确: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写。跟“我”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形成对比。一方面突出了“我”的亲疏和爱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正。
11、读第9-11节诗歌,请总结思考:你从中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深切同情大堰河的悲惨命运
愤怒控诉不公道的黑暗社会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与控诉
12、第12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诗人赞美的仅仅是大堰河吗?
不是。
诗人把对大堰河的爱升华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爱,本节诗中诗人深情地写道:“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被典押了的园地
长了青苔的石椅
意境
荒寂衰败
萧索凄凉
感情
深情的怀念
低沉的哀思
明确:一组冷落凄清的景物构成一幅令人伤感悲凉的画面,为全诗罩上悲剧的气氛。
第一部分:(1—3节)怀念与痛悼
3.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通用7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感情。
⑵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
⑶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2、过程与方法:启发讨论型、朗读体会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诗人感情和思路发展脉络,体会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2、赏析诗歌艺术特点:⑴是借叙事抒情。
⑵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反复诵读,体会诗的感情。
2、找出诗中的意象,有何艺术特点。
二、导入新课请大家想想母亲每天都为你和一家人做了哪些事情,一年到头都为家里做着什么。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大叶荷(大堰河)的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检查预习分别请学生自由朗读、范读和齐声朗读。
四、分析全诗1、点拨研讨作者的思路:明确: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2、朗读研讨第一部分:学生朗读概括主要内容:突出我与大堰河之间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着重体会第三小节:⑴景物描写的意境。
特征:凄凉、衰败、荒寂。
⑵“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一诗句反复的作用: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怀念之情。
3、点拨研讨第二部分:第四小节多组镜头以排比句式组合在一起,用反复的手法突出“抱”、“抚摸”的动作的表达效果?明确:增强了语气,丰富了内容,突出了重点,突出了大堰河慈爱、勤劳的形象。
(整理)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3、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
难点: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教具】:录音机【课时】:2课时【教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目标:1、介绍诗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
2、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诵读。
3、赏析第一部分。
一、情境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你知道哪些歌颂母爱的诗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游子吟》孟郊)。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繁星(三三)》冰心)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紧紧拉住你的衣襟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呵,母亲》节选舒婷)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一篇赞美特殊母爱的诗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
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曾任《诗刊》编委、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诗人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创作过程和相关背景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作者于1933年在监狱之中写成的。
关于这首诗,艾青不止一次讲过,是“真事”,是带有自传性质的,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大堰河,确有其人,和诗中说的一样,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的村庄叫大叶河,大堰河是谐音。
她从小嫁到艾青的村庄畈田蒋村做童养媳,度过了悲苦的一生。
无疑,艾青的这首诗就是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
诗人以诗的语言、深沉的感情,叙述了个人的身世——凄凉而孤独;叙述了大堰河的身世——悲苦而善良。
那么,为何诗人在狱中那么艰难冷酷的环境中竟念念不忘自己的乳母呢?要全面理解这首诗,必须了解艾青的早年历史。
1910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十七),艾青生于浙江金华市北七十余里的畈田蒋村。
他的父亲非常迷信。
母亲生他时经过四十八小时才生下他,父亲认为是不祥之兆,算卦先生说他是“克父母”的,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不受欢迎的人”。
因此,艾青先是被送到本村一家寄养,后又被送到大堰河家里,成了大堰河的乳儿。
在保姆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的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是分不开的。
1929年也就是艾青19岁那年,艾青告别家乡到法国巴黎求学,度过了“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三年”后,又回到了乡下。
一个月后,艾青来到上海,正式加入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后又加入了“春地美术研究所”的活动。
由于该组织积极开展爱国活动,被当局严密注视,于是艾青、江丰等爱国青年被捕,被关押在法租界管辖的第二看守所,时为1932年7月12日。
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
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那偏远的浙江金华的小山村,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无私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
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系生者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诗情汹涌,不能自已。
于是,诗人借助从窗洞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从监狱里辗转传出,直到1934年5月,才转给《春光》杂志发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