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史

合集下载

安徽人文历史常识大全

安徽人文历史常识大全

安徽人文历史常识大全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省份。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下面是一些安徽人文历史常识的介绍。

一、安徽的历史沿革
安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里是楚国的一部分。

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安徽地区被划分为若干个县,隶属于九江郡。

此后,随着朝代的更迭,安徽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变化。

二、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安徽最为著名的文化之一,它以徽州地区为中心,涵盖了周边的一些地区。

徽州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如徽派建筑、徽墨、徽剧等。

三、徽商文化
徽商文化是安徽商人在长期经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商业文化。

徽商以诚信、勤奋、团结著称,他们的商业活动不仅促进了安徽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安徽的自然景观
安徽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

这些景点风光秀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安徽还拥有一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如芜湖长江大桥、淮河治理工程等。

五、安徽的人文景观
安徽拥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宏村古建筑群、绩溪古城、潜山天柱山等。

这些景点反映了安徽历史上的文化发展和变迁,也展示了安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六、安徽的美食
安徽的美食非常有名的,如徽菜、毛豆腐、烧饼等。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

1.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答案)
2.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开拓殖民地
B.传播基督教
C.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和贸易(答案)
D.展示明朝的武力
3.中国近代史上,哪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4.新中国成立后,哪一年完成了土地改革?
A.1949年
B.1950年
C.1952年(答案)
D.1956年
5.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洛阳
B.长安(答案)
C.南京
D.北京
6.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在哪个行业?
A.农业
B.手工业(答案)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7.清朝时期,哪位皇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A.顺治帝
B.康熙帝
C.乾隆帝(答案)
D.光绪帝
8.中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答案)
D.《辛丑条约》
9.新中国成立后,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开始
10.抗日战争时期,哪场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A.平型关大捷(答案)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安徽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安徽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安徽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安徽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概述:1. 中国古代史:- 史前时期: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 夏、商、西周:掌握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封建制度的萌芽。

- 春秋战国:了解诸侯争霸和百家争鸣的局面。

- 秦汉:学习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汉朝的兴衰。

- 三国、两晋、南北朝:了解民族融合与分裂再统一的过程。

- 隋唐:掌握隋朝的短暂统一和唐朝的繁荣。

- 宋、元、明、清:学习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太平天国运动:学习农民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 洋务运动:掌握自强求富的尝试和局限性。

- 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了解民族危机的加深。

- 辛亥革命:学习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历史意义。

- 新文化运动:了解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

- 抗日战争:掌握中国人民的抗争和胜利。

- 解放战争: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及其胜利。

3. 世界历史:- 古代文明:了解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 中世纪:学习欧洲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宗教改革。

- 文艺复兴:掌握人文主义的兴起和科学艺术的发展。

- 工业革命: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学习殖民主义的兴起和各国的反抗。

- 两次世界大战:掌握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 冷战与全球化:了解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全球化的趋势。

4. 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 重要历史人物的贡献和评价。

-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比较、分析、综合和评价。

- 历史资料的搜集和利用,包括文献、图片、实物等。

5. 历史价值观:-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社会责任感:了解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责任感。

- 多元文化理解:尊重不同文明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这些知识点是安徽九年级历史课程的基础内容,学生应通过课堂学习、阅读教材和参与讨论来深入理解和掌握。

安徽历史1——精选推荐

安徽历史1——精选推荐

安徽历史专题一;安徽古代名人简介政治家军事家;官仲:春秋初期政治家,颖上人,齐国之相,提出“尊王攘夷”,辅佐齐恒公成为五霸之首。

朱元璋:濠洲(今风阳)人。

1368年,建立明朝,年号洪武,以应天(今南京)为首都胡宗宪:。

明朝责溪人。

主持了7年东南沿海地区的抗倭斗争,写成《铸海图编》。

戚继光:明朝山东人。

抗倭名将.。

组织“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荡平倭寇。

思想家;老子:李耳即老子,春秋末年楚国相邑(今安徽涡阳)人,道家创始人。

庄子战国时期宋过蒙(今蒙成)人。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先秦道家思想集大成者。

与老子并称“老庄”他认为事物之间都存在对立的矛盾,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科技名流;程大位:明末徽州人,珠算家,学贯中西,著《指算法统宗》。

方以智:桐城浮山(今枞阳)人,明末清初科学家.思想家.著有《通雅》《物理小识》。

王贞仪:天长县人,清初女科学家。

著有《星象图解》《月食解》《地圆论》,批判“天园地方”,解释月食。

医学名流;汪机:新安医派,明代祁门人,著有《石山医案》。

吴坤:新安医派,明代歙县人。

著有《吴氏素问注》汪昂:新安医派,清代休宁人。

著有《本草备要》《汤头歌诀》。

二:安徽古代重大历史事件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大泽乡位于今宿州市)。

秦朝末年(公元前209年),以淮北农民军。

相关成语:“斩小为兵,揭竿为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曹操孙权战江淮:为了争夺江淮,曹操命刘馥为刺史,加强对合肥的统治。

215年,孙权率10万大军进攻合肥,张辽率领曹军在合肥大败孙权。

“张辽威震逍遥津”。

曹魏屯田:三国时期,曹魏特别重视江淮地区作为屯田重点。

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87万人与东晋军队大战而失败。

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相关成语:“投鞭于江,足断其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安徽建省:1667年,康熙六年,安徽布政市司建立,从此安微省正式建立。

安徽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安徽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安徽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作为一名中学生,历史知识点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
部分。

而安徽七年级历史知识点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下面
我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安徽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的基本内容。

一、人类的远古时代
在人类的远古时代,人类生活的是一个采集、狩猎的时代,最
关键的一次发明就是火的使用,火的使用为人类带来了安全和方便。

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完成从采集狩猎到农业生产的转变,农业生产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二、农业时代
在农业时代,城市也应运而生。

城市的形成代表着生产、交换
和文化的发展。

城市也带来了分工和工业化的发展。

在古代,农
业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文化的发展
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的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的文化之一。

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古代中国文化的代表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法家文化等。

四、世界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发展,而这些发展的不同也导致了世界历史的不同面貌。

总的来说,历史知识点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安徽七年级历史知识点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能够对我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历史知识点,增强我们的历史意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安徽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安徽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安徽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门让我们了解人类发展历程的学科,也是一门让我们继承文化遗产的学科。

在安徽七年级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一、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知识。

1.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因此,黄河文明和炎黄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学习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

例如,我们了解了夏王朝的建立者是禹,商王朝的末代君王是纣王,周王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3.古代中国的科技和发明古代中国的科技和发明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世界古代文明世界古代文明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学习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世界古代文明。

1.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尼罗河流域的,起源于公元前5000年。

我们学习了古埃及人的信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我们学习了古希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我们了解了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奥运会等知识。

3.古罗马文明的贡献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了古罗马文明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例如,我们了解了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和公共设施建设等知识。

三、历史地理知识历史地理知识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历史地理知识,例如,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等知识。

1.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交通通道,也是文化交流和贸易的重要渠道。

我们学习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了解它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地图的使用和制作地图是了解历史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

安徽地方史

安徽地方史

凤阳。故选A。
6.右图是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按 下的“红手印”。他们立下生死状,约 定分田到户。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 是( )
A.人民公社被撤消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C.18户农民分田到户具有很大的风险 D.小岗村分田到户拉开改革开放序幕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根据题干“立下生死
成员;1943年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2)张治中:安徽合肥人,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了1945年的重庆
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和谈,积极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内问题,
被誉为“和平将军”。
(3)刘邓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30日,由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
员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强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建立 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 (4)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江淮、豫皖苏地区人民共出动民 工160万人次,大小车辆13.47万辆,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5)渡江战役:安徽的八百里皖江是渡江作战的主战场。军民团 结,万众一心,江淮儿女在渡江战役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3)徽商:
①徽商是由徽州商人所形成的商人集团。徽商萌生于东晋,成 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②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商而 兼士,贾而好儒,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 (4)徽派建筑:把雕刻绘画融入建筑中,民居多以木排架为框架 的二层(石)木结构,斗墙白粉,马头墙高耸,门楼式门罩天井回
后世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2)新特点:利用成熟完备的合同内容规范行业内的商业经营活 动;行商和坐商相结合,经营方式日趋成熟;讲求分工与协作,利 益与责任共担。(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 合理之处:它是原始的实物资料(即第一手资料),具有实证性, 最直接、最典型。

安徽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

安徽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

安徽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安徽七年级历史学科是初中历史学科的起点,也是初中历史学科最基础的一年。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安徽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中国古代文明1. 其中最早的文明是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其代表性遗址有:夏商周三大遗址、中国的第一座帝陵秦始皇陵等。

2.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为中心的封建制度,经济以农业为主。

3. 周朝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经济以农业、手工业为主,周朝的代表性文物是商鞅变法的法器——秦孝公剑。

二、古代希腊罗马1. 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开端,其代表性文化遗产包括:帕台农神庙、雅典卫城等。

2. 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其代表性文化遗产有:罗马竞技场、斯巴达克斯雕像等。

3. 希腊罗马世界有许多对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比如叔本华、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 我国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2. 公元220年,三国时期结束,中国开始了两百多年的南北朝分裂时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

3. 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沿,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有张衡、沈括、李时中等人。

四、世界的大航海时代1. 大航海时代是指欧洲国家在16至18世纪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贸易和探险的时期。

2. 世界上最著名的航海家有Columbus、Magellan、Vasco da Gama等。

3. 大航海时代的主要影响包括:人口大流动、贸易日益繁荣、技术和文化的传播等。

总之,在备考安徽七年级历史中,掌握以上知识点是关键。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充分准备,顺利通过历史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历史复习资料1、老庄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境内两位著名的思想家,一位老子,一位庄子,他们创立了道家学说,后人合称为“老庄”。

春秋时期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他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战国时期庄子的著作《庄子》,他有悲观消极的思想,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不如“无用”。

2、春秋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管仲在齐国为相,管仲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受到孔子赞美,“管鲍之交”指朋友之间的真诚友谊。

3、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反抗秦朝暴政的农民起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兴起于隋唐时期,其中产于黄山市境内的是徽墨和歙砚。

唐末制墨高手奚超父子。

5、江淮和皖南经济西汉是汉武帝重视兴修水利,东汉政府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

王景任庐江郡太守时,大力推广牛耕和铁农具,向当地农民传授种桑养蚕与织布技术。

秦汉时期矿冶业发展迅速。

汉代,铜主产区在今南陵、繁昌和铜陵等地,这些铜产地多属丹阳郡,“丹阳铜”闻名全国。

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安徽的商业也有了教大的发展。

寿县是江淮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江南和中原南北交通的枢纽城市。

西汉初,合肥开始设县,并逐渐发展成以转运贸易为主的“输会”城市。

6、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皇帝符坚率军南下,驻军寿阳(今寿县),东晋将领谢玄出兵迎敌,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符坚逃亡北方。

(相关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7、曹魏屯田和皖南开发曹魏在淮北和江淮地区大兴屯田,主要有民屯和军屯两种形式。

梅根冶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冶铸中心之一。

8、刘安与《淮南子》《淮南子》一书是刘安主持编著的。

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多门学科,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在秦汉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9、北宋,我省出现的著名政治家、“清官”是包拯。

10、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与戚继光为荡平倭寇作出了重大贡献。

11、朱元璋明朝开国之君,称明太祖,定都南京,实现国家统一,为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刑罚严酷,著名的有(影响最大的)“胡蓝之狱”。

12、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明初安徽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区;庐州、池州、徽州三府是全国重点产茶区,徽州松萝茶风行一时;徽州的印刷业、芜湖的浆染业全国闻名,淮上首府凤阳是商业繁盛的地方;清朝康熙中期后,玉米、番薯开始在江淮地区引种。

巢湖成为商品米生产基地,定远是主要产烟区,利辛等地种植的棉花品质优良。

冶铁、纺织、染色和“文放四宝”制造业又有新的发展。

13、明清科技名流:明代普及珠算的应用数学家程大位著《算法统宗》。

清代著名数学家“一代宗师”梅文鼎著《中西数学通》。

明末清初科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方以智著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物理小识》。

清初女科学家王贞仪对天文、气象、地理、数学都有研究。

医学流派“新安医派”杰出代表有明代汪机、吴昆和清代汪昂。

汪机是新安医派的开创者。

清代芜湖著名铁工汤鹏独创芜湖铁画,一时称为绝技。

14、安徽建省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司,安徽省正式建立。

乾隆25年(1760年)安徽布政司衙门从江宁(今南京)迁到安庆。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省会迁到合肥。

15、明清时代的徽派建筑,至今保留最多、最完整,又最具特色的是牌坊、古民居、古祠堂,有徽州古代建筑“三绝”的美称。

歙县明代大学士许国的八角牌坊上古牌坊中的瑰宝。

著名的黟县西递村的明清居民建筑群是徽州古民居的代表。

16、正视现实的皖籍进步思想家姚莹、包世臣、王茂荫。

桐城人姚莹是鸦片战争期间在台湾抗英的爱国将领,最先呼吁重视西藏问题。

著《康纪行》。

泾县人包世臣是近代较早警惕英国侵略势力的人。

歙县人王茂荫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17、李鸿章,合肥人。

洋务派重要代表,1861年创建淮军。

淮军源于安徽庐州及周围地区的团练,是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爱国官兵中有皖籍淮军名将刘铭传、丁汝昌、聂士成。

中法战争期间刘铭传是首任台湾巡抚和台湾近代之父。

甲午中日战争中丁汝昌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聂士成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中壮烈牺牲。

18、黄花岗起义中的安徽三英烈是宋玉琳、石德宽、程良。

19、中共安徽省委于1931年2月15日在芜湖正式成立,王步文为首任省委书记。

1931年5月,邓小平到达芜湖巡视安徽党务。

20、1937年11月日军攻占广德,接着进占宁国、芜湖。

饶国华师长固守广德,揭开安徽境内抗日战争序幕。

广德失守,饶国华壮烈殉国。

1938年5月7日,周元副师长率部固守蒙城,周元麾下两千余人全部殉国。

21、安徽三块抗日根据地。

著名红军将领彭雪枫领导开辟了淮北抗日根据地。

从“奴隶到将军”的抗日将领罗炳辉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

新四军在安徽还开辟了皖江抗日根据地。

22、皖南事变:1941年1月6日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率九千多人在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八万多人的伏击,军长叶挺在谈判中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杀害。

事变后中央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委。

新四军统一整编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

在安徽的有二师、四师、七师。

23、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1947年),中共中央及时制定了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方针。

主要进攻方向选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24、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迫使国民党军队由战略进攻转为“全面防御”。

10月,张家店战役打开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

太湖县刘家会议指导皖西解放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1948年2月24日,邓小平与刘伯承在安徽临泉县韦寨会合,挺进中原任务胜利完成。

25、渡江战役总前委设在今安徽省肥东县摄镇瑶岗村(邓小平为前委书记)。

邓小平为总前书记。

渡江战役首先在裕溪口至枞阳段发起进攻。

26、淮海战役总前委设在濉溪县临涣集小李庄。

解放镇在碾庄地区全歼国民党黄百韬兵团。

在双堆集歼灭黄维兵团,为淮海战役最后胜利提供了保证。

27、和平“将军”张治中代表国民党参加重庆谈判,积极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内问题,为和平积极奔走,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1946年2月,张治中与周恩来、美国的马歇尔组成三人军事小组,商谈军队改组问题,并签订了相应的协定。

1949年4月,他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与国民党反动派划清界线,留在北平参加新中国的筹建工作。

28、1949年1月21日,合肥和平解放,屯溪保安司令方师岳向皖南游击队投降。

4月30日,屯溪和平解放,标志安徽全境解放。

29、魏晋南北朝时期,我省最大的冶铸中心是梅根冶。

我国目前发现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冶铜遗址群是始于西周的南陵县大工山古铜矿遗址群。

30、皖籍抗日将星:冯玉祥,巢县人(今巢湖市),1926年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加入国民党走上国民革命道路,1933年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展长城抗战,后又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身份指挥凇沪抗战。

、方振武,寿县人,1933年在山西组成抗日救国军,与冯玉祥一起坚持长城抗战,收复军事重镇多伦,将日寇赶出察哈尔省,使全民人心振奋,1941年在广东遭到蒋介石特务暗杀。

戴安澜,无为人,1942年率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抗日,成功掩护英军撤退,并取得郎科突围战的胜利,5月殉职。

周恩来赞誉他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童长荣,枞阳人,共产党员,领导东满地区人民抗日,1934年长眠于长白山下。

31、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1949年2月,中央军委筹建安徽省和省人民政府,由宋任穷任安徽省书记兼省政府主席。

1952年1月2日,安徽省委员会成立,曾希圣任书记,8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曾希圣任政府主席,省会在合肥。

32、农村改革的开始:1978年,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首创“大包干”。

33、现代科技、文艺和教育:1958年安徽省开始实施振兴农村经济的“星火计划”和科技扶贫计划。

20世纪90年代,又提出“科技兴皖战略”,科技事业的发展拉开了新的序幕。

涌现出邓稼先、任新民、何家庆等一大批科学家。

安徽是全国最早实施“希望工程”的省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

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标志着安徽省的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安徽省先后成立了安徽庐剧团、黄梅戏剧团、歌剧团、话剧团和杂技团等;涌现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新徽派”版画艺术家赖少其和著名国画家肖龙士,皖籍画家吴作人,雕塑家刘开渠;主要文学作品有:陈登科和肖马的长篇小说《破壁记》,鲁彦周的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张弦的短篇小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优秀剧目有黄梅戏《红楼梦》,京剧《程长庚》,徽剧《刘铭传》等,涌现出了马兰、黄新德、韩再芬等优秀演员。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安徽省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涌夺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34、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1953年开始,在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安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1月,安庆胡玉美酱园厂在全省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底,安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安徽基本建立起来。

35、十年建设的主要成就 1956到1966年一批大中型的工业企业发展起来。

如马鞍山钢铁公司、合肥重型机械厂、淮北煤矿和淮南化肥厂等,为安徽工业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业到1965省农业总产值达到37.74亿元,比1957年增长了2.54亿元。

粮食、棉花、油料等产量都有大幅增长,森林覆盖率也呈上升趋势。

36、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党的十四大以后,安徽省农村改革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1992年,安徽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股份制改革试点同步进行,随后,又开始建立现代企业试点工作。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安徽对外开放的区域和领域不断扩大,层次也不断提高,(开放城市:黄山、合肥,到1995年达64个。

开放区到1994年底达14个。

)党的十五大后,安徽省坚持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推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就业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和税费改革,积极发展市场农业。

(科教兴农战略、乡镇企业改制、小城镇带动战略和商品粮油基地建设)安徽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鼓励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努力发展对外贸易。

2001年我省进出口额高达36.2亿元,较1997年增长了52.23%。

1998-2001年,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4.9亿元,批准兴办外商投资企业912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