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向名师课堂学什么》11
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心得体会

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心得体会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心得体会110月12日至10月16日,我参加了株洲市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
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在倾听专家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小组学员一起学习、交流,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
我深深地体会到利用教育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培训,资源丰富,信息量大。
在学习中,让我感受到:1、压力大,高密度的培训任务及大量的培训作业,全新的培训平台感受至深,以前从没有过的这种培训模式,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原则,要求每个学员都必须参与,而且必须按时完成作业,使我们拿出十分的精力来学习这门适应未来教育的必须掌握的技术能力,并且从中受益匪浅。
2、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
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只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应激烈的竞争。
3、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像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在现今的现代化教学中经常使用,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4、本次的学习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我觉得本次学习重要的不是学技能,学模式,而是学一种思想,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的思想,一种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
培训更加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学员的头脑,从而达到使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有机整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5、培训过程中,有许多非常精彩而且值得我们深思的教学案例,通过和小组老师们一起“现场说课式”的讨论与分析,更加深化了对这些案例中渗透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的认识。
以“微”促研,提升教师课堂执行力——“微观课题研究”校本研训实践

以“微”促研,提升教师课堂执行力——“微观课题研究”校本研训实践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职业生活中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来源。
教师经常在思考如何应对课堂上呈现的问题,但是总是停留在个人的独自摸索层面上,缺乏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助。
针对近年来学校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呈现瓶颈状态,对课题研究的热度不高,教学质量提升不明显的现状,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课堂执行力的提升势在必行。
“微观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确立的小课题。
通过细微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课堂执行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层面合力,保障研训进行1.学校层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制定相关活动方案,提出相关活动要求,做到有活动、有总结、有评优,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鼓励支持年轻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和县内名师结对,鼓励教师在名师的引领下成长,为研训注入新生力量。
2.学科组层面①分学科组讨论,确定研究主题。
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每位教师反思自己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整理,按照学科组进行汇总讨论,在此基础上共同确定本学科组统一研究的几个问题,把每个问题作为一个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学科组的老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通过自己发现、提出问题,经过讨论,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确定研究主题分别为“课堂语言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分层作业,促进各类学生的数学发展”和“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②定期开展讨论,明确研究方向。
学科组内教师在确定研究主题以后,先进行分析商讨对策,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在各自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展开研究,及时记录自己的做法和效果。
学科组定期组织汇报分享,为下一阶段的活动研究提供正确的方向。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乐器学习模式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乐器学习模式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乐器学习模式。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需求。
核心素养作为综合能力的核心,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沟通能力、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素养,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乐器学习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乐器学习;引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往往注重乐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乐器学习中,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一)核心素养的定义核心素养是指一种综合能力和素质,涵盖了学生在各个领域和学科中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品质。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能力。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科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创造力、批判思维、沟通能力、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并具备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掌握相应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数学、语言、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创造力:学生需要具备创造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提出新的观点、解决问题和发展新的思维模式。
3、批判思维: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沟通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分享想法。
5、社交与人际关系技能:学生需要具备与他人建立积极关系、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6、文化意识:学生需要具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表达形式。
教师好书分享的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我认为优秀的教育类书籍。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阅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理念,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一些好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教育常识》这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所著。
书中,朱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使命、教育的价值等教育常识。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爱学生,如何去引导学生成长。
二、《教学勇气》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是一本关于教育信念和教学实践的经典之作。
书中,帕尔默教授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案例,探讨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反思、对话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学勇气。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交流,教师需要具备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不足,去追求教育的真谛。
三、《教育的未来》《教育的未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杨东平教授的一部力作。
书中,杨教授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分析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改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身教育事业、为我国教育改革贡献力量的信念。
四、《教师的十项修炼》《教师的十项修炼》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授所著。
这本书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教师应具备的十项修炼。
阅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如何不断提升自己,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五、《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意大利教育家埃德蒙多·德·阿米奇斯的一部经典著作。
这本书以一个意大利乡村教师的角度,讲述了他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即“爱”的力量。
六、《教育的故事》《教育的故事》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的一部教育随笔集。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摘要]针对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中思政元素缺乏、融合度不够,“传感器+思政”协同教学模式不健全的问题,文章分析拆解传感器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从“理想信念、科学素养、职业素养”三个维度融入思政教育,提出打造“4+4+4”课程思政培养特色、组建四方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完善思政教学案例库、构建四维评价机制四种手段,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使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课堂教学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传感器;教学设计;协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4-0111-04[收稿时间]2023-08-17[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兵团一流本科专业(22000032717);塔里木大学一流本科课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22010030910);塔里木大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思政示范团队(TDKCSZ12305)。
[作者简介]陈军(1992—),男,甘肃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工程。
通信作者:孟洪兵(1967—),男,新疆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工程、智能控制。
传感器技术作为当今世界发展迅猛、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与通信、计算机一起被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和物联网的基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的重要课程内容。
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并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程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的专业课程应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4]。
塔里木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致力于培养政治可靠、理论基础扎实、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电子类专门人才。
基于这种发展理念,我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组通过创新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陕西省2015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名单

附件陕西省2015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名单一等奖(37项)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陕西省教育科研骨干体系建设实践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雷守学李智超王尚杰秦德增陕西省中小学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实践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同军咸王霞吴积军白珍马亚军基于学情差异的高中信息必修课有效教学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白珍李靖李辛梁萌蒋帅王宁基于电子书包的中小学教学应用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张文兰周榕胡军马立王彩琴万松灵中小学“学思维”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贾小娟武宝军衣新发隋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德育的实践机制陕西师范大学胡金木郝文武任凤芹程利民穆敏娟黄蓉发挥高师院校数学对中学数学教学指导作用的实践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李三平陕西省中小学和幼儿园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司晓宏赵晓声卢燕秦瑾若史晓荣白浩杨再峰柯楠陕西省小学学科带头人“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牛文明王奂新杨帆李运福陈永福均衡发展背景下学区化办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西安市教育局田征魏振华周植辉郑兴潮杨永望徐世锋中学“好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西安惠安中学每世英黄涌郭美婷张社博王春荣赵东斌“导讲练提”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西安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孙鹏伟戴丽君吴建峰张春周萍李永伟网络环境下作文早起步的实践研究西安高新第一小学西安高新第一小学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西安市莲湖区八一街小学党红梅高茜张利线3—6岁幼儿亲自然情感培养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王莉陈知君孟卫平杨静焦敏邹俊陕西省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兀静吴雨洪陈志辉富雅昕李昱英语课堂观察研究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任军利耿秀萍赵陶玲屈社明“三三”语文教学观实践研究宝鸡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阎红“4P”模式和“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宝鸡市新建路中学赵陶玲任军利赵娜“自合展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咸阳市教研室刘聪胜汪仁林袁义东姚利娟兰玉波小学语文古诗词启蒙教学研究咸阳市教研室曹有凡岳海江窦惠群陕西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柏峰刘林林李涛涛张玲潘增潮多维视野下的有效物理课堂评价实践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郭九胜西部城镇中学开放教育的实践探索渭南高新中学王建学梁燕玲蒙宗宏魏雅鸿刘蕊蓉合阳县初中德育工作模式实践与研究合阳县实验中学党正民雷顺锁屈仲礼李占稳马萍李昕初中学段作业整体优化设计研究大荔县实验初级中学孙铁龙党纳素质教育“十三二一”贤能工程的实践与探索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宋盈张宓宓冯月梅陈晓宁何疆李渭侠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以苯和溴化学反应实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郭万良验方法改进为例“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耀州区教研室党全明张雅惠侯东平张茂全“创导式”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米脂县教研室张新奇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榆林市第二实验中学马利利常宁王彩虹李玲王晓丽郑晰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镇巴县教研室王大兴马玉春唐必春滕兴军陈刚李姚贵“短焦互动教学系统”与学科整合应用的模式及案例研究镇巴县泾洋中心小学赵国成刘从蓉王华张泽军康积冰晏莉小学数学低段直观教学策略研究城固县集灵小学黄慧君吕春陈晓霞周芳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安康市持续开展小课题研究例案安康市教学研究室王颖蒲耀才程玉林陈立润贾金叶李昊青春前期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有效引导研究商洛市教研室杨莉郭惠民郭辉刘占英陕西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四新四大”主题活动实践与探索陕西省教育厅王彬武相勇李燕妮二等奖(67项)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语言文字运用”内涵式课改理论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王元华孙明贤强新霞赵永平李冰王林波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孤独症儿童受教育权保障实践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兰继军程秀兰刘智慧王琳徐春晓张银环基于标准分的区间增值量化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李鸿毛翼龙李小强刘晓斌陕南地区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现状调查陕西师范大学柯西钢曾小梦李丽娟李茹欣邵发东王晓妮中学英语教师胜任力发展途径探索与实践咸阳师范学院赵婉莉依托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咸阳师范学院侯冬青孙洋张红娟成妮朱挺收西安中小学双语教学师资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西安文理学院李征娅杨红梅马惠萍魏青刘秀玲大河镇“以校带村”行为养成教育模式研究安康学院陈绍斌王晓霞何家理纪安玲邹雯雯李垚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安康学院杨哲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自主学习促进专业成长实效探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高媛王尚杰范铭郭荔宁赵文红单国孙郡霞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西安市创新初中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考试与评价研究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教科所张瑞解慧明贾玲王兰英中学历史学科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路径探索西北大学附属中学周宏程鹏刘岚马克华春勇中学生成长记录袋应用研究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文晓琴弥微袁明雪高耀丽刘莉曹军玲于红梅物理实验教学“导”“研”模式研究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吕康社民间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西安市五十五中学张晓明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研究临潼区代王初级中学严小娟姚文辉门宏轩李锋娜安彦平展向娥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与实践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刘建君谢大慧陈锐王林波王萍利张卓星科学校本课程《做中学》开发实施与研究——以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为视角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国韵系统’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幼儿科学素养及探究精神培养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工作的实践研究宝鸡市渭滨区教研室赵宏兵邓拉林高效课堂学生学习工具单设计及应用研究岐山县教研室杨昌宏刘改红不同类型的游戏在英语课堂中应用效度研究扶风县初级中学扶风县教研室王西茸董红丽新建学校数字化校园特色建设和有效利用策略研究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实践陈仓区虢镇中学杨奎任建民刘宗博王瑜吴瑕胡伟萍班主任协助家长建立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研究咸阳西北二棉学校贾文萍田导会宋菊惠云涛郭晓贤小学低段学生音乐节奏培养的策略与研究咸阳空压学校马曼宁“瓢饮式”阅读教学临渭区教研室华荣张旭东任引红田礼张灵芝杨健小学略读课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白水县教研室刘宁杨娟娟鱼丽娜黄小娟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有效实施的研究大荔县教研室牛雪萍沈俊龙刘建红雷晓艳李娜马文辉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合阳县教研室党现芳以活动为载体的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研究合阳县城关中学关卫强侯晓玮党艳萍秦萍刘娜王琰张玉龙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形式创新的策略研究渭南市杜桥中学卢英李涛涛问题探究教学应用实践研究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任长安吴发锋张琛张红张琳爽“结对互讲法”的实践研究大荔县实验初级中学党纳郏京武初中学生自主管理实践与研究大荔县实验初级中学秦艳刚孙铁龙刘军民李圆武敬海水音乐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培养和提高途径研究华阴市黄河学校孙妮娜任亚妹王琳初中思品教师专业提升目标与策略研究华县城关中学王沛沟大鹏刘文涛张晓妮指向深度学习的多层次交互性乐学课堂的实践探索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南玉凤宋盈王艳张军会罗春萍刘红燕樊仙玲校本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铜川市教研室钱冬义张同牛宋杨琳贾慧刘丹基于“班班通”环境的教学应用模式与方法杨陵高新小学杨陵区高新小学中学生互评作文的方法实践研究榆林市教研室王艳芬杨森杨梅卜崇虎胡增发王瑞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绥德县教研室马润伟雷保利刘咏梅延雪莉“双轨制”县级课题管理机制研究横山县教研室杨森崔春冯晓斌周喜国杨滋江佘子东作文互动式评改的实践研究横山中学张斌胡瑞高东平竹玲孙虎山赵国峰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横山中学胡培斌刘普银王小波张光忠张楚斌李文虎王东赵虎山初中语文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定边县第六中学郭建治魏雪德育生活化教育实践榆林市第六小学王莹刘玉靖屈晓霞赵平叶晓宁张淼“学展导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吴堡县第二完全小学霍艳马进峰董润兰刘文丽王红艳李建娥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后进生转化方法研究吴堡县第三完全小学丁桂珍尚芳莲张肖艳宋艳军慕改利白彩霞以学案促进课堂互动以导学助力新知生成安塞县教研室庄虎平王艳马长姓王保成周奋强刘娅妮“自主高效”课堂的架构与实践延安中学呼延丽惠雪娥刘琛雁曹莉莉闫聪莉阮海霞“自主高效”课堂实践研究延安中学兰爱平李文军郭博张毛帝任海江刘汉军自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宜川中学宜川中学创新备课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安塞县第二小学李晓玲马荣“巧用情境,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研究南郑县教研室张仕德秦旭东彭崇武黄惠丽邹晓霞苏艾琴高中语文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城固县第一中学屈鑫熊莉李德彪柯希望李瑞龙文瑞“四环八步”教学模式洋县贯溪初级中学洋县贯溪初级中学初中数学“四环五课型”教学模式安康市教研室王能举叶繁张运林周自勤张永军李鸿杰平利县小学语文课堂“跨越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平利县教研师训中心胡义刚姜灵芝王明平魏薇吕国文姜济靖小学数学“分级·分类·互动式”评课方法探究安康市第一小学王斌王富军王国华刘廷琴罗先娥新“五环”教学课堂课程论商洛市教研室白帆谭建山王康敏王建宏贾莉莉林小平新课程背景下的山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商州区教研室胡和霞余智慧张艳华叶辛王克甲张惠玲初中化学有效探究问题的实践研究镇安县教研室丁吉念张新林陈锋张彩樊建东耿华平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有效衔接策略研究商南县鹿城中学胡瑞芳李金兰周忠汪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山阳县城区第二小学赵艳娜刘淑玲崔淑芳石晓霞闫淑芳三等奖(126项)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陕西理工学院刘凤娟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网络使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和实践研究安康学院李支其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石油普教中心礼泉分校陈拥军纸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长庆未央湖学校何胆孝李永辉李明芬母小玲长庆留守学生的现状调查和自主教育策略研究长庆七中黄甲甄永锋刘朝绚“三动一合六段式”健康课堂教学法探索与研究长庆泾渭小学长庆泾渭小学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研究西安中学刘卫考前心理调适体育干预计划研究西安中学徐仕岿灞桥区中学政治教师素质提升的实践研究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杨婉丽金亚洲王建平童海龙孙智红赵华“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研究蓝田县教研室蓝田县北关小学蓝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张锋张立娟岳蕾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王佩东刘珺任栋李欣陈超君实施初高中学制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化学学习评价方式研究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冯越南德慧郑博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创新研究临潼区北田初级中学陈彦荣小学生写字指导研究西安市沣东新城和平村小学蔡鸣刘云高小凤李楠王振锋有效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分段式”教学模式探究碑林区振兴路小学范振华安宝霞大学区背景下小学语文同步作文序列训练的方法探索碑林区建国路小学李宁何雅娟王宇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雁塔区航天小学岳军荣刘宏汉张鱼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现状及改进研究未央区明园幼儿园王朝瑞中学语文探究教学研究宝鸡市教研室曹公奇田玲文明珠张肖侠吴坤吴文博以虚拟实验为载体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研究宝鸡市金陵中学岳剑锋王林航崔平治虚拟实验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宝鸡市金陵中学祁锐娟许润梅冯金文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太白地域文化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太白中学焦芳琴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凤翔县竞存中学常勃春杨宏亮王长林唐智军梁栋严永强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结构化预习实效性的策略和方法探索扶风县初级中学徐淑娟初中语文“四字”玩味教学模式探索千阳县南寨镇初级中学杨佳鹏初中学段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宝鸡市新建路中学宝鸡市新建路中学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实践研究金台区东仁堡小学金台区东仁堡小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金台区三迪小学刘晓维信息环境下思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渭滨区清姜小学李昕胡亚青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课时目标及基本教学模式探索渭滨区宝成小学渭滨区宝成小学小学语文“四环节导学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扶风县扶风小学王爱平中学语文高效课堂“三环一练”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永寿县中学贠瑞霞尚雪妮李铁军马萱李美荣左辉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研究陕西二印学校曾海燕基于WIFI的写作学习机制与策略研究渭城区塔尔坡学校渭城区塔尔坡学校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陕柴中学俎芳蕾“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兴平市初级中学兴平市初级中学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渭城区周陵初级中学朱苏婷王立元高三年级生物学新课程教学模式模型建构实践研究泾阳县泾干中学泾阳县泾干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泾阳县姚家巷中学贾小敏胡全利高华胡小荣“36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旬邑县张洪中学旬邑县张洪中学“24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长武县巨家镇初级中学长武县巨家镇初级中学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育的实验研究长武县昭仁中心小学剡小惠刘小华王娟赵鱼崔亚丽王素青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长武县彭公镇中心小学魏宝发高文艳尚茸郭宝娟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泾阳县先锋小学谢剑栾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一线四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三原县城关镇中山街中心小学三原县城关镇中山街中心小学幼儿园体育器械一物多玩实践与研究兴平市秦岭幼儿园兴平市秦岭幼儿园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李涛涛卢英王桂宁李新刚杨献宁E时代背景下传统板图板画在地理课堂应用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程刚苏娟赵芳芳闫霞赵旭阳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指导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张登合阳县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方法与途径研究合阳县教研室李智锋雷晓林成鹏展马小艳雷芹芳苗红英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合阳县知堡中学辛晓玲张培娟梁继红孙变芹严文罡作文教学“四写”理念“三步”策略研究华县金堆中学魏碧荣陈宝珍田苗雷桂芹“真习作讲学案”的教改思路探究与实践华县毓秀小学刘鹤敏张文英毛永红程萍萍铜川市小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铜川市教研室寇君祥张惠萍王耿正中学语文课堂落实少教多学策略研究耀州区教研室张茂全杨娜冯丽雯冯晓萍杨芳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实施策略研究王益区教研室张照勇屈雪雅陈敏“以读促写”作文教学探究耀州区教研室曾桂芳阴秀丽李萌高敏杜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宜君县第一中学王娟陈妮林娜冀虹冯艳初中经典文学作品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研究宜君县太安中学邹俊鹏刘伟平冯韡刘改兴杨志鹏作业的科学评价与有效反馈研究耀州区孙塬中学陈静梅张春莲杨宁张涛焦安赵粉燕卢雪琴丁苏娟小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特点研究耀州区锦阳路寺沟中心小学任卫娟梁茂林袁娟莉左会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策略研究横山县教研室曹梅刘春梅肖甫梅贺艳丽高娟榆林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研究榆林育才中学石凯林韩鹏临胡建华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研究榆林市第七中学寇启霞许德耀邵广余朱继智林成德张慧珍“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与运用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探索与研究榆林市第七中学符洁林成德常迎利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榆林市第十中学刘志华陈宏伟郭卫安艾小慧孙彩霞卜耀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应用靖边县第四中学曹广泽张凤梅贾凤晔熊莉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靖边县第五中学沈进梁彩丽高海利杨志成景小军冯华鱼志勇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靖边县第六中学胡发金张海军张雄雄李伟基于高效课堂的现代学校建设研究定边县安边中学韩世权訾进前王广青冯小梅农村学校应用“模三”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定边县白湾子镇学校付世明杨斌陈经国邹瑞蔡涛袁文术“一课多案”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米脂县第三中学周云刘海飞姜慧初中作文教学回归情感积淀的调查研究米脂县第三中学常小燕日记在小学作文起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米脂县北街小学高海东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榆林市第二小学王敏冯光贵王亮荣高继艳党茜李玉梅学校课程特色与教学文化建设的研究榆林高新第五小学李胜芳高红艳张芬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研究榆林市逸夫小学王智李攀星方尚军“345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定边县定边镇学区东园子小学屈小娥冯世发刘志雄刘永峰王红艳张莉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高效的实验研究绥德县第四小学陈艳红李树国安李伟高润芳李占军胡强强以绘图阅读为载体提升幼儿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榆林市第五幼儿园高亚娜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榆林市第二幼儿园曹宁曹慧基于人人网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研究延川县教研室苗小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研究延川县教研室刘海燕“生本导学”模式导学案的编写和实施研究延安市实验中学刘亚陈小军张丽君吴天霞樊英林邹高峰“组长轮流”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宜川中学高培宁东红高红军宋杨教育软件易化物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深度应用研究安塞县高级中学曹盼任磊巩傅维高卫兵李继良学困生成因及教育对策的深化研究子长县齐家湾中学徐延成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与方法研究安塞县第二小学高彩云马荣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汉中市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的实践与思考汉中市教研室宋瑞宏张永刚谢敏何秋红中学数学变式教学与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研究汉中市教研室冯云邓慧明王建华殷可丁刘再平新课程环境下乡镇小学习作教学质量提升研究西乡县教研室张永华小学数学课堂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西乡县教研室程艳菊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镇巴县教研室魏有民赵希文姚恒剑姚华安冯学全何金农村中学校园文学现状与发展研究——以宗营中学为例汉台区教研室郭荣王晓娟初中作文思维训练案例研究汉中市第八中学易朝芳汉中市城乡初中学生数学学情实证研究汉中经济开发区南区初级中学张庆辉“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的关系研究汉中市龙岗学校杨建平刘尊全向林张美东汪雪冰刘微吴霞汪媛小学生“家庭校园校外”三位一体阅读活动模式与策略洋县洋州镇中心小学王焕如任亚芬刘云侠赵云王文刚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研究汉滨区教研室张彬雷玉荣陈曦任毓萍丁桂玉陈光艳高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汉滨区高级中学徐敏《高中英语写作》MOOC课程旬阳中学李媚何昌锋屈晓慧向国群华开锋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实践研究紫阳中学李波汤光成成方远李丽王会燕蒋道玲覃承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宁陕县江口中学廖文志黎路郭英富吴肇锐冯延红杨书宝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课堂构建研究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叶友培吴自红焦富云王艳张丽黄自立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研究白河县幼儿园白河县幼儿园商州区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商州区教研室林小平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商州区教研室黄建民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评价技能的行动研究镇安县教研室徐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行动研究镇安县教研室李丽徐唐军姜秀菊齐长军岳地和刘顺社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的实践研究镇安县教研室丁仕全王平刘承惠袁仁仪姚恒。
名师讲堂心得体会13篇

名师讲堂心得体会13篇名师讲堂心得体会1听了余老师等名师的讲课,好多东西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有不少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使我认识提高。
特别是名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细致深刻的教材解读和精巧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的备课提供了丰盈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头脑拥有了丰富的教学智慧他的语言风趣幽默,人格魅力高尚,感染了我们所有的听课教师,我们被他们征服了,心灵受到了震撼,所有会场安静,人们都不觉得累,反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吴老师亲切和善,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敢说,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节口语交际课,内容丰富,使学生按顺序说出了动物的特点,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余老师,旁征博引,把难读,难理解的《红楼梦》教的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且抓住了人物特点。
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
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
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
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学习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
一要系统掌握教法要素。
成熟的教法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二要强化教学技能训练。
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
努力熟悉上课技能,掌握听课、评课技能,研习反思技能。
唯有通过自身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个人功底深浅不一,教学风格各异,面对的学生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人教,课堂效果也不会一样。
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只一味简单的模仿,甚至直接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即便画得再像,也仅仅是形似而已。
向名师课堂学什么

每次参加教学观摩活动,聆听名师的课,都深受启发,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来课还可以上成这样,课堂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激情,学生是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面对名师的课堂,我们感到他们课堂无论是领先的教学理念以及独特的教学设计,还是融洽的课堂气氛和精湛的教学技艺,都给我们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面对名师课堂,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呢?一、学的是理念折射我们经常能听见,在每次听评课后,听课教师经常说的是:今天这节课上老师用的方法真好;名师就是名师,课堂真是太流畅了;不愧为名校的学生,跟老师配合得这么好……这些评价反映出教师们的关注点还停留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并没有深入到教学理念的层次上。
我们学名师,首先应该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
以教学为例,在张齐华老师的眼里,数学课堂应是充满诗意的;在刘松的眼里,数学课堂应充满欢乐与问题;在徐长青老师的眼里,数学课堂应充满激情与快乐;在刘德武的眼里,数学课堂应充满生活气息……学习名师,不是让我们照搬名师,而是让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名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深化延伸,以此为支撑来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行为。
二、学的是独道处理名师他们不仅吃透教材,而且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是他们处理教材内容的独道之处,正因为对教材内容有着独到的处理,他们的课才出类拔萃。
如刘松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用了4个游戏贯穿整个课堂,课堂充满了乐趣。
张齐华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用了2个储蓄罐,引导学生明确不懂的数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结果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等。
最后,巧妙点拨,解释了a+5=a+5 ,左边是个算式,而右边则是结果,使人大开眼界,深受启发。
夏青峰老师执教“分数的意义”非常巧妙地解释了单位“1”既可以表示1个物体,也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这个教学难点,让我们深受启发。
三、学的是真心关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明确地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名师课堂学什么?
名师课堂是精髓,倘若照搬照抄,那叫模仿。
模仿下的教学注定走不了多远。
假如学以致用,这叫超越。
名师课堂处处皆是精妙之处,我们从何处入手,汲取营养,让自己走在成长的路上呢?
学什么?
一:理思路,看骨架。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赏析名师课堂时,特别是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设置,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懂得所以然。
例如:孙双金老师《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实录比较长,学习起来比较费时,那么抽出课堂框架,赏析孙老师备课的思路方为上策。
“从谈话到板书课题是本课导入;从学生读课题到板书问题为质疑课题······紧接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归类问题到第二课时的解决问题等。
孙老师的备课思路慢慢就呈现在面前,清晰的思路让你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
怎么学?
学备课轨道,学如何备课。
剖析课堂先抽出骨架,再补充各个环节。
备课同样如此,但关注文本必不可少,文本是一个载体,我们想要教授给学生什么。
怎么备课?依据课标要求:教学是教科书编者、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与文本对话:读透文本,深入浅出教给学生;
《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例,孙老师在鼓励学生质疑文本,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归类的方法将学生质疑的问题概况成了2个主要问题,第二课时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活动。
与编者对话,根据课后习题,导语链接语吃透融入教学环节。
编者的意图在哪?课后习题、导语链接、甚至课文插图都能够表漏出来。
比如说课后的第二个习题:“你觉得天游峰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
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可以看出编者想要我们了解到扫路人既是普通又不普通的一面。
普通:他只是天游峰扫路人之一;不普通:一位70岁的老人每天爬上山、爬下山。
且这山是武夷山第一险峰有900多级。
再次聚焦到孙老师课堂上,从导入(与学生谈话中,了解诸位名人都是普通人成长起来的。
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普通
人的文章。
”)呼应编者意图。
而过渡句则提醒学生关注这位“普通人”(天游峰是旅游胜地,这里的有人很多,为什么不去写有人,而写一个扫路人?)成功将编者核心意图点拨出来---普通人为什么不普通?接下来学生提出的问题虽侧重点不同,但归纳之后发现,这些问题都指向“天游峰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换句话说:孙老师的课堂设计自始至终紧扣课后习题,紧握编者意图。
与学生对话,依照课标要求,找出相应年级段的要求,设计有层次教学。
第三学段中提到:“阅读教学中,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课堂中应充分给予学生信任与鼓励,有意识
的培养学生自信。
孙老师课堂中是这样呈现的:“师:请你上来。
(一名
女生)你刚才提了两个问题,综合一下,天游峰是旅游胜地,这里的游人很多,为什么不去写游人,而写一个扫路人,这是你的发现,请你把这个问题写在题目
下面,还要写上你的名字。
(该女生写问题及姓名)”当第一提出问题的孩子出现时,孙老师用写出问题及姓名的行动给予学生鼓励,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接着用一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提问,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名师课堂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要学习的地方处处皆是,但针对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所需或者目前自己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有重点的去学,去改变。
每次哪怕只抓住一点学透、学精即可,不能一味的模仿或者全部都学,循序渐进,逐渐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