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P炮孔布置图(分离式隧道)
炮眼布置图

炮眼布置图(半圆拱断面)比例:1:50根据现场实际岩层硬度对炮眼个数及装药量适当增减(炮眼个数不得超过5个,装药量不超过3kg),但炮眼间距及封泥量必须符合要求。
主题:炮眼掏槽已阅:517 / 回复:0 / (楼主)一、斜眼掏槽1.单斜掏槽:单斜掏槽适用于中硬及较软的岩层,当岩层中有松软的夹层和层理、节理与裂隙结构时,各掏槽眼应尽量垂直地穿过层理、节理和裂隙,并处于巷道中心线上,避免夹钎或崩倒支架。
掏槽眼数一般为1~3个,眼距为0.3~0.6 m,与工作面的平面夹角为50 °~75 °,眼深为0.8~1.5 m,装药满度系数为0.5左右。
2.扇形掏槽:适用于软岩层中有弱面可利用的巷道。
它把炮眼布置在较软的煤岩层中并成一排,炮眼向同一方向倾斜,与工作面的平面夹角一个比一个大,形成扇形。
掏槽眼的方向可随软层的位置选定,一般为3~5个,眼距为0.3~0.6 m,眼深通常为1.3~2.0 m,装药满度系数为0.5左右,各槽眼利用多段延期雷管依次起爆。
3.锥形掏槽:在只有一个自由面的坚硬岩石或均质岩石中爆破时,采用锥形掏槽。
锥形掏槽就是将几个掏槽炮眼的眼底,集中在一点附近,实行集中装药,一齐起爆的方法。
锥形掏槽可分为三眼或四眼锥形掏槽,掏槽呈锥形。
眼数、眼深和眼距根据断面大小及岩石软硬而定。
眼数一般为3~6个,多为4个。
眼口左右间距为0.8~1.2 m,上、下间距为0.6~1.0 m,眼底间距为0.1~0.2 m,眼深应小于巷道高或宽的1/2,各槽眼同时起爆,为了加深掏槽深度和循环进度,可采用分段锥形掏槽。
锥形掏槽因槽眼方向不易掌握,钻眼工作不方便,眼深受到限制,目前在巷道掘进中已很少使用。
4.楔形掏槽:楔形掏槽和锥形掏槽一样,都是尽量在炮眼底集中装药,使炸药爆炸时形成更大的威力把岩石爆破成抛掷漏斗,集中装药在眼底呈一条直线。
槽眼对称布置,分水平楔形掏槽和垂直楔形掏槽两种,均为同时起爆。
TSP准备工作

技术措施1)准备工作当需要采用TSP203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首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①爆破钻孔预报断层构造时,爆破钻孔应根据断层走向布置在与断层夹角较小一侧的隧道边墙上,预报岩溶则隧道两侧边墙都应布置爆破钻孔进行重复测量。
每一次预报的炮数应为24个,炮间距约l.5m。
炮眼高度为距隧底约l m,所有炮眼与接收器的高度应基本相同。
炮眼孔深1.2~l.5m(孔深应尽量一致),向下倾斜10°~20°,垂直于隧道轴向,或向前与掌子面成10°夹角。
钻孔完成后应注意保护,及时套PVC管以防止塌孔。
②装药及起爆准备装药及起爆准备应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使用瞬爆电雷管起爆;炸药量应大于200m探测距离要求,一般50g左右,最多不大于75g。
炸药与炮孔之间用水耦合,以保证炸药与炮孔严密耦合,传感器套管与围岩之间用环氧树脂耦合。
③接收器钻孔的布置要求距掌子面约55m,距第一个爆破孔约35m;必须在隧道两壁各安置一个接收器,接收器安置高度与炮孔一致;孔径42~45mm,孔深2m,应根据采用的耦合材料确定接收孔上倾还是下倾(当采用环氧树脂进行耦合时,接受器孔应向上倾5°~10°;当采用水泥砂浆进行耦合时,接受器孔应向下倾5°~10°)。
④在传感器孔和爆破孔全部钻好后,由测量班提供每个孔的三维坐标,同时用水平角度尺和钢尺测量每个孔的角度和深度,并记录下来。
⑤接收器套管的埋置与爆破孔装药接收器套管的埋置关系到接收器所收集的地震波信息的准确性。
在传感器孔钻好后把环氧树脂药卷塞人孔中,然后用风枪将套管埋入孔中,环氧树脂凝固很快,5min后即可凝结牢固。
当所有的爆破孔钻好后,为防止塌孔,应立即在每个孔内装炸药,每孔装药量为100g,用瞬发电雷管连接好,装入爆破孔的底部。
以上所有准备工作都可以与隧道施工平行作业,不占用隧道施工时间。
但进行数据采集时,为减少噪音对地震波信号的影响,要求隧道内的各工作面均要暂停30~45min。
TSP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要求-技术交底资料

超前地质预报现场实施要求一、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1、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布孔要求1)爆破孔24个:孔距1.5米,孔深1.5米;孔高(距地面)1-1.2米;倾角:向下10°-20°;孔径:38mm(不小于38mm)2)两个传感器孔:孔深2.0m(不大于2.0m);倾角:向上5°-10°;距地面高度:1-1.2 m;孔径:45-50 mm(不小于45 mm,不大于50 mm)最后一个爆炸孔距传感器孔距离:17-20 m3)所需材料:起爆器一个(内装好干电池);乳化炸药:3kg-4kg;瞬发电雷管30发;卷尺一把(5m钢卷尺和皮尺各一把)4)注意事项:●应采用瞬发电雷管和防水乳化炸药作震源之用;●必须满足TSP操作的隧道开挖距离,接收器孔和炮孔应在同一平面上(图);●激发时炮孔中灌水,确保足够的激发能量在岩层传播以及减少震源带来的干扰;●如果围岩较软,打孔后容易塌孔,需做好护孔工作,如使用PVC管支护;●爆炸孔尽量不在电缆线一侧;●爆炸孔布在隧道的左右侧均可;●最后一个爆破孔尽量靠近掌子面。
●爆破孔、传感器孔,布孔示意图如下:图1 接收器孔和炮孔平面分布2、现场配合1)施工单位提前2-3天报计划,即通知第三方预报单位;第一次预报施工断面需进洞深55米以上,每次预报长度为100m左右,两次预报重复搭接长度为10m左右。
2)如果要做TSP203地质超前预报,则需在每次报计划开始,同时进行打孔,检测单位到达现场即可开始预报工作。
3)现场需要1名跟班技术员,2名炮工和2名杂工配合第三方进行预报工作。
4)在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时,应停止掌子面及其附近的施工作业。
二、地质雷达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本次采用的地质雷达为意大利生产的RIS-K2型,天线使用中心频率为200MHz和80MHz的两种低频屏蔽天线。
有效探测距离在完整灰岩地段大于20m,在岩溶发育地段根据雷达波形判定。
隧道施工地质预报-TSP准备工作

隧道地质预报-TSP准备工作隧道实施TSP要求:请各项目转发给隧道技术负责人和各个隧道现场技术人员(1)炮眼与接收器孔宜布置在同一水平线,如遇特殊情况:水、风管遮挡,堆积物弃碴或其他杂物较高而阻挡边墙时,可适当增大或降低炮眼高度,范围在±0.5m,同一条测线调节高度的炮眼不能超过5个,如超过可调节接收器孔高度;技术员根据图1用喷漆在边墙布置测线,将具体要求与工队交待到位并现场监督指导,避免耽误检测和施工时间;(2)如测线中有避车洞,锚段等隔空段时,应将测线布置在没有隔空段的一侧;如两侧都有隔空段应注意接收器孔与第一个炮眼(即图1中S1)之间为连续实体边墙,不能存在阻挡物和隔空段,炮眼之间有避车洞时可将炮眼打在避车洞内,保持炮眼的横向水平间距为1.5m;(3)接收器孔高度宜调节可操作高度,距离地面约1~1.5m,为50mm钻头打孔,深度为1.9~1.95米左右,切勿超过2m,孔身保持至直线,防止打孔时钻杆的震动错位导致孔身弯曲,孔身不直,接收器套管则无法装入,接收器为高度精密仪器且不防水,所以倾角为上倾,角度5~10°,一般为两侧都需打孔,与炮眼一侧的接收器孔则必须打;(4)炮眼数量24个,为42mm钻头打孔,因为TSP采集的为炸药爆炸所产生的地震波而非声波(声波在TSP检测中视为噪音干扰波),所以检测时一定要向炮眼内灌水,将水管插入炮眼直至灌满,如无水管可接水灌满或将隧道内炮泥、锚固剂等流塑体填充炮眼,从而减少爆破震动的损耗,将最大的震动传至接收器所用;炮眼倾角为下倾,角度约10~20°,炮眼深度大于等于1.5m,不能小于1.5m,炮眼间距不能小于1.5m,遇特殊情况可增大,范围在0.5m;如布置测线时接收器孔或者炮眼位于即将开挖的仰拱区段,而检测时仰拱已开挖导致操作人员无法达到作业高度,应及时准备梯子或用弃碴堆积至可操作高度;(5)检测所选用雷管为瞬发电雷管(无延迟无段位),每个隧道口检测至少需24根锚固剂(5~10卷)用来将接收器套管与岩石锚固紧密;炸药采用爆速大于3600m/s的防水乳化炸药,用量视地质好坏调整,使用量约一包(即4kg,每管200g);围岩坚硬时,岩石质地紧密,地震波传播速度快地震能量损耗小,每个炮眼约装67g(1/3管)或100g(1/2管)炸药;围岩软弱,中强风化时,岩石质地疏松,地震波传播速度慢损耗较大,每个炮眼约装200g(1管)炸药;同一地质的测线中,距离接收器越远,地震波传播距离越长,传到接收器的地震波能量也就越小,所以检测中应根据实测能量适当增加药量以保证接收器的信号采集质量;(6)放炮线和起爆器:炮线为工队提供,宜采用低电阻炮线,长度大于接收器孔至最靠近掌子面炮眼的距离;根据检测经验,可采用铜质地电线,如采用一般炮线应截断至所需长度,炮线不能盘成圈状,防止电磁感应对信号采集的干扰;起爆器为工队提供,检测前应检查并保证起爆器完好可用,避免在即将检测时发生爆器质量或电量问题来回更换耽误检测时间和隧道正常施工工序;(7)技术员全程旁站,检测前确认接收器孔与炮眼完好无误后合理安排时间并组织工队现场操作,提供检测当日掌子面里程和接收器孔里程(该里程直接影响到探测距离和准确率,须提供准确),接收器孔里程如未及时测量应根据隧道内具有准确里程的参照物(避车洞里程,围岩量测点里程,仰拱、衬砌里程)现场丈量并及时给出;(8)检测时,掌子面如已打好炮眼切勿装药,根据接收器信号采集效果调整掌子面钻眼作业,接收器对于信号采集非常灵敏,应尽量减少检测时的声波和震动干扰;现场指派2~3名工人配合装药,灌水,爆破和后期工作。
煤矿采矿设计系统使用说明之炮眼布置图

第十一章 炮眼布置图11.1半圆拱型炮眼布置图可以实现楔形斜眼掏槽方式的半圆拱断面炮眼布置图的绘制工作。
启用命令方法菜单命令:[辅助图]→[炮眼布置图]→[半圆拱]执行菜单“辅助图”→“炮眼布置图”→“半圆拱”命令,系统弹出如图11-1所示炮眼布置图对话框。
图十一-1 炮眼布置图左侧可设置相应参数;右侧为预览区,把鼠标移动到预览区,通过鼠标滚轮可以实现图形的放大缩小,鼠标右键可以满屏显示。
11.1.1巷道参数1、比例尺:绘制炮眼布置图的比例尺,同时会设置为整幅图的比例尺;2、巷道高度:巷道的净高;不包括超挖部分;3、巷道宽度:巷道净宽,不包括超挖部分;4、水沟位置:有水沟时在水沟的水平中线位置自动布置一个炮眼;设置为无水沟时,“水沟宽度”和“水沟高度”自动变为不可编辑状态。
5、水沟宽度:水沟净宽;6、水沟高度:水沟净高;16016111.1.2掏槽眼1、炮眼直径:掏槽眼的直径2、炮眼深度:垂直深度3、炮眼倾角:与巷道断面的夹角;4、水平间距L1:掏槽眼的两个眼孔的水平间距;5、垂直排距L2:掏槽眼上下两排的间距;6、距离底眼D :即距离底板的距离;7、辅助掏槽眼:需要打辅助掏槽眼时选中此复选框,同时右侧预览图中会出现两个新的掏槽眼,此即为辅助掏槽眼8、间距L3:使用辅助掏槽眼时,辅助掏槽眼的眼间距;图 十一-2 炮眼布置图-掏槽眼11.1.3辅助眼1、炮眼直径:辅助眼的直径;2、炮眼深度:垂直深度;3、外圈眼间距:外圈辅助眼上炮眼间的间距;4、眼间距:辅助眼上炮眼的间距;5、间距L1:周边眼与外圈辅助眼间的水平距离;6、间距L2:外圈辅助眼与辅助眼圈的水平距离;7、三圈辅助眼:需要打第三圈辅助眼时,勾选此复选框;8、眼间距:第三圈辅助眼的炮眼间距;9、间距L3:辅助眼圈与第三圈辅助眼的水平间距;162图11-3 辅助眼11.1.4周边眼图 十一-3 炮眼布置图-周边眼1、炮眼直径:周边眼的直径;2、炮眼深度:垂直深度;3、炮眼倾角:与巷道断面的夹角;4、眼间距:周边眼上炮眼之间的间距;5、帮距:周边眼到帮的距离。
TSP技术交底

XX隧道出口TSP探测技术交底目前,XX隧道出口已施工至掌子面DKXXX+XXX,根据《XXXXXXXX 方案》要求,需进行此次TSP探测。
一、工程地质情况根据设计资料XXXXXXXXX段为砂岩,泥质砂岩,泥岩,岩层平缓、局部透水性强,物探异常,隧道发生突泥涌水、软岩变形、坍塌的可能性大。
二、TSP探测目的进一步探明开挖面前方地质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并为下一步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三、TSP测线布置1、接收(检波)器孔位置:XXXXXXXX数量:2个,位于隧道左、右边墙直径:φ50mm(钻头钻孔)孔深:2.0m。
定向:垂直隧道轴向,上倾5°~10°高度:离地面高1.0m。
2、炮孔位置:第一个炮孔离接收器16m,炮点距1.5m。
数量:24个,位于隧道左(或右)边墙直径:φ50mm(钻头钻孔)孔深:1.5m。
定向:垂直隧道轴向,下倾10°~20°高度:离地面高1.0m。
3、示意图炮孔S24距掌子面0.2~0.3m四、TSP探测要求1、TSP测线布置完成后及时通知超前地质预报组进行此次探测。
2、提供防水乳化炸药2.1kg,瞬发电雷管30发/次。
3、提供检波器孔附近的隧道半径、拱顶至地面的铅直高度、两检波器之间的距离等数据。
4、做TSP探测过程中一名技术员全程配合并提供检波器孔和掌子面的里程。
五、注意事项1、钻孔前,必须用测量仪器测定检波器孔和炮孔的位置,并用红油漆作标记。
炮点要标记序号。
2、严格按设计参数(距离、孔深、倾角等)钻孔。
3、若测定的位置无法钻孔,可在以测点为圆心半径20cm的范围内钻孔。
4、注意选择检波器孔的位置,不能在松散围岩中,可在以设计接收点为中心左右1.0m的范围内钻孔。
检波器孔身要直。
孔内岩屑和泥浆要用水冲出孔外。
5、注意保护炮孔,成孔条件好的,孔内岩屑和泥浆要用水冲出孔外,以免药包放置不到位。
成孔条件差的,完钻后要将柱状物(锚杆等)留在孔中,防止围岩掉块。
炮眼布置图 (半圆拱断面)

(半圆拱断面)
比例:1:50
爆破说明表(半圆拱断面)
装药量 眼号 炮眼 名称 抵 眼深 眼距 抗 线 米 米 1.0/ 0.5 角 度 结构 总 水平 垂直 爆破 封泥 线 眼 每孔 装 总装 顺序 长度 方 数 药量 药 重量 左 右 仰 零 俯 每眼 总量 式 量 块 块 千克 度 度 度 度 度 2 2 1 1 1 1 5 1 8 4 7 6 7 1.6 78 0.8 87 1.4 1.2 1.0 11 2.2 9.6 0 0 0 0 78 87 0 0 8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2 0 3 米 块 块 2 2 8 4 2 12 2 14 2 10 84 2 22 串 联 连 线 正 向 装 药 结 构 水炮泥 联 装药
50爆破说明表半圆拱断面爆破顺序封泥长度水炮泥装药结构总装重量水平总量单位14掏槽眼181005051678781816088787713辅助眼160504141419160403122026160503148686142731160504103242周边眼16040511112222合计429684根据现场实际岩层硬度对炮眼个数及装药量适当增减炮眼个数不得超过5个装药量不超过3kg但炮眼间距及封泥量必须符合要求
2 14
27-31 二圈眼 1.6 0.5 0.4 32-42 周边眼 1.6 0.4 0.5 合计
86 0
根据现场实际岩层硬度对炮眼个数及装药量适当增减(炮眼个数不得超过 5 个,装药量不超过3kg) ,但炮眼间距及封泥量必须符合要求。
单位
米 个 0.5 / 4 2 7 6 5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2
1-4 掏槽眼 1.8
5-6 辅掏眼 1.8 1.6 14-19 帮眼 20-26 底眼
TSP炮孔布置图(分离式隧道)

离地面(隧底)高0.5m
离地面(隧底)高0.5m
位置
距离掌子面约35~55m
第1个炮孔离同侧接收器孔15m,炮孔间距1m
示意图
准备工作要求
每次TSP数据采集时:
①应准备瞬发电雷管30支,防水乳化炸药4kg(φ32药卷一包),采集数据时作震源之用。
②提供接收器孔附近的隧道半径、拱顶至地面(隧底)的铅直高度、两接收器孔之间的距离等数据。
⑦采集数据时应切断影响数据质量的干扰源。
⑧钻孔位置误差不应超过±5cm
地质预报单位
中冶京诚、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通知时间
2011.8.13
施工单位现场联系人
本次探测负责人
姚磐:18602891973
计划探测时间
TSP观测系统设计及准备工作要求
2
隧道名称
上章隧道
建设单位
广西百靖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施做地点
出口右洞(右侧)
接收器孔
炮孔பைடு நூலகம்
施工桩号
观测系统设计
数量
2个,位于隧道左右边墙(各1个)
24个,位于隧道左边墙(面对掌子面)
直径
Φ50mm(钻头钻孔)
Φ42mm(钻头钻孔)
深度
2m
1.5m-1.7m
定向
垂直隧道轴向,下倾10°~20°
垂直隧道轴向,下倾5°~10°
4.每次测试前一天或半天测试单位通知隧道承建单位开始准备工作,测试前1或半小时应按测试设计方案钻孔完毕。
5.测试过程孔内药包需水耦合,现场需备通水水管。
6.测试过程洞内需停工1个到1个半小时。
7.测试中需借用施工方电雷管起爆器一台。
8.水泥12公斤,锚固剂若干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TSP超前地质预报观测提前准备工作要求
根据地质预报方案及施工进展情况,及隧道地质预报技术交底要求,TSP超前探测实施需隧道承建单位提前准备工作特需注意事项及说明如下:
1、测试用电雷管,要求为瞬发电雷管,非分段、延时等毫秒微差电雷管。
每次测试正常需24个,但考虑重复测试,须预备30发以备用,测试前一天或半天准备完成。
2.测试钻孔:每次须炮孔24个,接收孔2个,根据隧道掘进走向与围岩地层构造空间关系设计布孔方案(左或右方案),具体布置及施工要求见后附表,特别注意炮孔与接收器孔孔径要求。
3.测试空间:TSP是利用爆破产生的地震波源通过岩层反射来预测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的地质情况,因此,需到掌子面至少50~60m 的测试洞壁长度。
4.每次测试前一天或半天测试单位通知隧道承建单位开始准备工作,测试前1或半小时应按测试设计方案钻孔完毕。
5.测试过程孔内药包需水耦合,现场需备通水水管。
6.测试过程洞内需停工1个到1个半小时。
7.测试中需借用施工方电雷管起爆器一台。
8.水泥12公斤,锚固剂若干卷。
9.其他事项参见后附表。
百靖高速公路地质预报技术服务部
TSP观测系统设计及准备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