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建筑声学不可忽视的参数

合集下载

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声学规范要求

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声学规范要求

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声学规范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装饰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越来越注重舒适性和环保性。

声学规范作为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声学性能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声学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室内噪声控制要求在建筑装饰工程中,室内噪声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根据国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噪声控制标准,室内噪声控制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 噪声容许值:根据不同房间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建筑装饰工程中应该确定相应的噪声容许值。

例如,住宅区的室内噪声容许值通常应控制在40分贝以下,办公区的室内噪声容许值应控制在35分贝以下。

2. 声学设计:建筑装饰工程应根据房间的功能和使用需求进行声学设计。

例如,在多媒体演播室中,需要采用声学吸音材料和隔音措施,以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反射,提高音质的清晰度。

3. 隔声要求:建筑装饰工程中,对于不同房间之间的隔声要求也不同。

例如,住宅区中的卧室和客厅之间的隔声要求应该达到30分贝以上,以保证居住者的隐私和安静。

二、室内吸声要求除了噪声控制,建筑装饰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室内吸声的要求。

室内吸声要求对于提高室内声音环境的质量和舒适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室内吸声要求:1. 吸声材料选择:在建筑装饰工程中,应选择适当的吸声材料,如吸音板、吸音石膏板等,以提高室内的吸声效果。

2. 吸声布局:建筑装饰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房间的使用需求和声学设计原则,合理布局吸声材料,使其分布均匀且有效吸收噪声。

3. 吸声系数要求:建筑装饰工程中,不同房间和不同功能对于吸声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图书馆和音乐教室对于吸声的要求较高,吸声系数应达到0.6以上。

三、室外噪声控制要求除了室内噪声控制和室内吸声要求,建筑装饰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室外噪声控制。

室外噪声对于室内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以下是室外噪声控制要求:1. 噪声源控制:建筑装饰工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噪声源的发生和传播,例如加装隔音窗、噪音屏障等。

建筑声学处理基本知识与工程实践

建筑声学处理基本知识与工程实践

建筑声学处理基本知识与工程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声学处理的需求日益增加。

建筑声学处理是通过合理设计和使用材料,以减少噪音传播和改善声学环境的一项工程实践。

本文将介绍建筑声学处理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常见的工程实践。

一、建筑声学处理的基本知识1.声学基本概念和参数(1)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简称SPL):声音的强弱程度的测量指标,单位为分贝(dB)。

SPL越高,声音越强。

(2)频率(Frequency):声音的振动周期数,单位为赫兹(Hz)。

声音的频率越高,听觉上越尖锐。

(3)共振(Resonance):当声音的频率与建筑物或材料的特定频率相匹配时,会出现共振现象,导致声音放大或聚集。

2.噪音类型和源头(1)空气噪音:来自交通、设备、机械等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

(2)结构噪音:与建筑物或装饰材料的振动有关,如步行、运动或机械振动引起的噪音。

(3)隔声噪音:来自建筑物外部的声音传播到室内的现象,如交通噪音、工业噪音等。

3.材料和构造设计(1)吸声材料:用于吸收噪音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

常见的吸声材料包括吸声板、吸声棉等。

(2)隔声材料:用于隔绝传播噪音,以减少声音传递。

常见的隔声材料包括隔声墙体、隔声门窗等。

(3)声学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构造设计,以达到理想的声学效果。

二、工程实践1.室内声学处理(1)声音吸收与隔音:通过选择合适的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声音吸收和隔音处理,以提高声学环境质量。

(2)反射和折射:利用反射和折射原理,设计合理的建筑物内部布局和材料选择,减少声音的传播路径,降低噪音水平。

2.外部噪音控制(1)隔声墙体:设计高隔声性能的墙体结构,用于隔绝外部噪音的传播。

(2)降噪窗户:采用双层或多层玻璃、隔声膜等技术,减少外部噪音的进入。

3.建筑物噪音源控制(1)机械设备和管道的隔离:在机械设备和管道的安装过程中,采取隔离措施,减少结构噪音的传播。

声学设计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声学设计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声学设计中的几个重要参数1、吸声系数〆建筑声学设计中用吸声材和吸声结构来消除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和减少混响时间等房间的声学缺陷。

吸声材料吸声结构通常用吸声系数〆来表示。

Eo-Er〆=0Eo式中:Eo-入射到吸声材料的声能:Er-被材料反射出来的声能。

〆=1意味着声能全被吸收;〆=0意味着声能全被反射。

2、临界距离DC前面已提到直达声的传播衰减与传输距离的平方比成反比,离声源的距离越远,声压级越低,混响声的传播衰减不遵守平方反比定律,在理想状态下,理论上它在整个房间的声压级是相等的。

临界距离DC是指在声源轴线方向上,直达声与混响声声能相等的距离,即D/R=(0dB),临界距离在计算声音清晰度时很有用,一般来说,在D/R>-6dB 区域内(即2倍临界距离),声音的清晰度是最好的。

Q-扬声器的指向性因数R-房间常数(即房间的吸声量)〆-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S-房间的总吸声面积3、混响时间R60房间的混响R60与房间的容积V表面面积S和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有关,V-房间容积M3S-房间的总吸声面积房间平均吸声系数应使用EYING公式计算;M为空气吸声系数,它与频率和湿度有关,1KHZ~8KHZ的M值为0.003~0.057。

不同混响时间R60的听觉感受:R60<0.5秒(500HZ);声音清晰,但太于(单薄),适宜于录音室。

R60=0.7~0.8秒(500HZ):声音清晰、干净、适宜于电影院和会议厅。

R60=1.2~1.4秒(500HZ):声音丰满、有气魄、空间感强,适用于音乐厅和剧场。

R60>2秒~3秒(500HZ):声音混浊、语言清晰度差,声音发嗡,有回声感。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按吸声机理,常用的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可分为多孔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

1、多孔吸声材料多孔吸声材料包括纤维材料和颗粒材料。

纤维材料有:玻璃棉、超细玻璃棉、矿棉等无机纤维及其毡、板制品,棉、毛、麻等有机纤维织物。

建筑声学设计噪音控制与音质优化

建筑声学设计噪音控制与音质优化

建筑声学设计噪音控制与音质优化建筑声学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建筑内外环境噪音控制和音质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合理的声学设计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声学设计中的噪音控制和音质优化的相关内容。

一、噪音控制在建筑声学设计中,噪音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噪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外界噪音和内部噪音。

外界噪音主要来自于交通、工业设备等,而内部噪音主要来自于建筑本身和人员活动引起的噪声。

为了降低噪音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1. 建筑外墙和窗户的隔音设计:采用隔音材料和结构来减少外界噪音的传入。

例如,在建筑外墙使用吸音板和隔音窗户能够有效降低交通噪音的传播。

2. 建筑内部空间的隔音设计:通过在墙壁、地板和天花板上采用隔音板等材料,降低内部噪音的传播。

此外,合理设计房间布局和采用隔音门等设施也能有效控制噪音。

3. 设备噪音的控制:在建筑内部安装噪音控制设备,如隔音通风系统、减噪空调等,能够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二、音质优化除了噪音控制,音质优化也是建筑声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音质指音频信号的品质和特性,优化音质能够提升人们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音质优化:1. 合理选择声学材料:音质受到材料的反射、吸收和漫射等因素的影响。

选择具有合适声学特性的材料,如吸音板、反射板等,能够调节和优化室内声音的质量。

2. 声学设计与装饰结合:在建筑设计中将声学设计与室内装饰相结合,能够提高声音的匀称性和适应性,创造出更好的音质环境。

3. 控制混响时间:混响时间决定了声音在空间中持续反射的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混响时间都会影响音质。

通过合理的声学设计,控制混响时间,达到更好的音质效果。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建筑声学设计噪音控制和音质优化的实际应用,以下以某大型剧院的声学设计为例进行分析。

该剧院为了满足演出需求,采用了一系列的声学设施。

建筑声学设计中的规范要求与噪音控制

建筑声学设计中的规范要求与噪音控制

建筑声学设计中的规范要求与噪音控制建筑声学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声学环境进行调控和优化,以达到舒适、健康和安静的居住、工作和学习环境。

在建筑声学设计中,规范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为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了具体的标准和指导,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同时,噪音控制也是建筑声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旨在降低噪音对人体健康和居住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声学设计中的规范要求和噪音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规范要求1. 建筑工程声环境质量等级标准建筑工程声环境质量等级标准是建筑声学设计的基础,它分为四个等级: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

根据不同的建筑用途和环境要求,确定不同的声环境质量等级,从而为声学设计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其中,Ⅰ类是对声学环境质量要求最高的,适用于需要极低噪音水平的场所,如音乐厅和录音棚;Ⅳ类是对声学环境质量要求最低的,适用于一些噪音源较多且噪音水平可以接受的场所,如工厂车间。

2. 建筑隔声和吸声性能要求建筑隔声和吸声性能是建筑声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环境要求,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噪音传递和内部声学环境的控制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住宅建筑需要保证室内的私密性和安静性,因此对隔声性能有较高的要求;而办公楼则需要保持良好的室内声学环境,要求较高的吸声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隔声材料和吸声装饰,以实现设计目标。

3. 建筑物内部噪声控制要求建筑物内部噪声的控制是为了保障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在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场所,内部噪声的控制要求较高。

例如,在办公楼中,需要控制空调系统和机械设备的噪音,以提供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在医院中,需要控制手术室和病房的噪音,以确保患者得到足够的休息。

因此,在建筑声学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内部噪声的来源和控制措施,从而提供一个合理的室内声学环境。

二、噪音控制1. 噪音源的控制在建筑声学设计中,噪音源的控制是噪音控制的重要环节。

建筑工程中的声学规范要求与噪音控制

建筑工程中的声学规范要求与噪音控制

建筑工程中的声学规范要求与噪音控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建筑工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建筑工程中的声学规范要求与噪音控制也变得日益重要。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合理的声学规范和噪音控制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保护居民的健康,以及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工程中的声学规范要求和噪音控制的相关问题。

一、声学规范要求1. 建筑设计中的声学规范在建筑设计阶段,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需要根据相关的声学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比如,住宅建筑需要符合国家标准中的室内噪声限值要求,以保证居住者的舒适度。

办公建筑需要注意隔声性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静度。

医院和教育机构等特殊用途建筑还需要特别注意噪音控制,避免对病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造成不利影响。

2. 建筑施工中的声学规范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也涉及到声学规范的要求。

施工现场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如钻孔、打桩、混凝土搅拌等。

为减少对周围居民造成的噪音污染,施工方需遵守相关的施工噪声限制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噪音控制措施,如使用降噪器材、调整施工时间等。

二、噪音控制措施1. 设计控制措施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例如,在室内设计中使用隔音材料、安装吸音板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室内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同时,合理的布局设计和采用减振措施,如隔震装置、减震墩等,可以降低结构传导噪声的程度。

2. 施工控制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噪音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施工方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段进行高噪音作业。

另外,应选择低噪音设备和工艺,并使用降噪设备和隔音罩等措施,将施工现场噪音降到最低限度。

三、建筑工程中的声学评估为了确保建筑物满足声学规范要求和噪音控制的需要,声学评估非常重要。

通过声学评估,可以评估建筑物的声学性能和噪音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声学评估通常包括环境噪声测量、室内噪声传播计算和噪声源评估等内容,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指导建筑工程中的声学规范要求和噪音控制工作。

噪音-建筑声学不可忽视的参数

噪音-建筑声学不可忽视的参数

噪音—建筑声学不可忽视的参数在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中,传统粘土砖墙因其自重过大、土地保护等问题基本已被轻质隔墙取代。

但轻墙隔声比粘土砖墙差,所以解决轻质隔墙的隔声问题是应用的关键问题。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试图使用单一轻质材料,如加气混凝土板、膨胀珍珠岩、陶粒混凝土等构成单层墙,隔声性能不可能好.这是因为单层墙的隔声受质量定律的控制,即墙越厚重、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隔声越好。

所以单一轻质材料做成单层墙,不可能克服既要轻又要隔声好的矛盾。

本文就建筑声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结合纸面石膏板的隔声及应用进行一些讨论。

一、建筑声学的基本概念1)声音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振动的传播形成“音”.人们通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声音是物理现象,不同的声音人们有不同的感受,相同声音的感受也会因人而异.美妙的音乐令人陶醉,清晰激昂的演讲令人鼓舞,但有时侯,邻居传来的音乐声使人难以入睡,他人之间的甜言蜜语也许令人烦恼.建筑声学不同于其他物理声学,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如何使人们在建筑中获得良好的声音环境,涉及的问题不局限于声音本身,还包括心理感受、建筑学、结构学、材料学甚至群体行为学等多方面问题。

人耳的听觉下限是0dB,低于15dB的环境是极为安静的环境,安静的会使人不知所措。

乡村的夜晚大多是25-30dB,除了细心才能够体会到的流水、风、小动物等自然声音以外,其他感觉一片宁静,这也是生活在喧嚣之中的城市人所追求的净土.城市的夜晚会因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

较为安静区域的室内一般在30—35dB,如果你住在繁华的闹市区或是交通干线附近,将不得不忍受40—50dB(甚至更高)的噪声,如果碰巧邻居是一位不通情达理的人,夜深人静时蹦蹦跳跳、高声喧哗,也许更要饱受煎熬了。

人们正常讲话的声音大约是60—70dB,大声呼喊可达100dB。

在中式餐馆中,往往由于缺乏吸声处理,人声鼎沸,声音将达到70—80dB,有国外研究报道噪声中进餐会影响健康.人耳的听觉上限一般是120dB,超过120dB的声音会造成听觉器官的损伤,140dB的声音会使人失去听觉.高分贝喇叭、重型机械、喷气飞机引擎等都能够产生超过120dB的声音.人耳听觉非常敏感,正常人能够察觉1dB的声音变化,3dB的差异将感到明显不同。

建筑设计中的声学效果与噪音控制

建筑设计中的声学效果与噪音控制

建筑设计中的声学效果与噪音控制在建筑设计中,声学效果和噪音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无论是住宅、商业还是公共建筑,人们对于环境的声学品质有着越来越高的期望。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声学效果与噪音控制,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技术来改善建筑环境的声学特性。

I.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越来越嘈杂。

高噪音水平对人类健康和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噪音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II. 声学效果要素在了解噪音控制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声学效果的要素。

声学效果主要涉及声音的传播、吸收和反射。

下面是几个影响声学效果的关键要素:1. 声音传播:声音在建筑中的传播路径对声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建筑材料的密度和厚度以及空间的形状和大小都会改变声音的传播路径。

2. 声音吸收: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吸收程度不同。

吸音材料可以减少声音的反射和回声,提高声学环境的品质。

3. 隔音性能:隔音性能是衡量建筑材料和结构对于声音传输的阻止能力。

合适的隔音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外部噪音进入室内空间,也可以避免内部声音对外部的干扰。

III. 噪音控制方法为了改善建筑环境的声学特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音控制方法:1. 合理布局: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将噪声产生源和静音区域相分离。

例如,将厨房和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远离卧室和办公区域。

2. 使用吸音材料:在室内装修过程中,合理选择吸音材料可以减少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常见的吸音材料包括吸音板、地毯、窗帘等。

3. 加装隔音设备:对于需要更高隔音要求的建筑,可以考虑加装隔音设备,如隔音门、隔音窗等,以减少室内外的声音传递。

4. 建筑外部处理:在设计建筑外部时,可以采用吸音隔音的措施,如使用围墙、树木等来遮挡外部噪音,同时提供更好的声音环境。

5. 声学设计专家咨询:对于一些对声学效果有更高要求的建筑项目,可以咨询专业的声学设计专家提供更精确的解决方案,并最大限度地改善声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音-建筑声学不可忽视的参数在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中,传统粘土砖墙因其自重过大、土地保护等问题基本已被轻质隔墙取代。

但轻墙隔声比粘土砖墙差,所以解决轻质隔墙的隔声问题是应用的关键问题。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试图使用单一轻质材料,如加气混凝土板、膨胀珍珠岩、陶粒混凝土等构成单层墙,隔声性能不可能好。

这是因为单层墙的隔声受质量定律的控制,即墙越厚重、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隔声越好。

所以单一轻质材料做成单层墙,不可能克服既要轻又要隔声好的矛盾。

本文就建筑声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结合纸面石膏板的隔声及应用进行一些讨论。

一、建筑声学的基本概念1)声音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振动的传播形成“音”。

人们通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声音是物理现象,不同的声音人们有不同的感受,相同声音的感受也会因人而异。

美妙的音乐令人陶醉,清晰激昂的演讲令人鼓舞,但有时侯,邻居传来的音乐声使人难以入睡,他人之间的甜言蜜语也许令人烦恼。

建筑声学不同于其他物理声学,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如何使人们在建筑中获得良好的声音环境,涉及的问题不局限于声音本身,还包括心理感受、建筑学、结构学、材料学甚至群体行为学等多方面问题。

人耳的听觉下限是0dB,低于15dB的环境是极为安静的环境,安静的会使人不知所措。

乡村的夜晚大多是25-30dB,除了细心才能够体会到的流水、风、小动物等自然声音以外,其他感觉一片宁静,这也是生活在喧嚣之中的城市人所追求的净土。

城市的夜晚会因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

较为安静区域的室内一般在30-35dB,如果你住在繁华的闹市区或是交通干线附近,将不得不忍受40-50dB(甚至更高)的噪声,如果碰巧邻居是一位不通情达理的人,夜深人静时蹦蹦跳跳、高声喧哗,也许更要饱受煎熬了。

人们正常讲话的声音大约是60-70dB,大声呼喊可达100dB。

在中式餐馆中,往往由于缺乏吸声处理,人声鼎沸,声音将达到70-80dB,有国外研究报道噪声中进餐会影响健康。

人耳的听觉上限一般是120dB,超过120dB的声音会造成听觉器官的损伤,140dB的声音会使人失去听觉。

高分贝喇叭、重型机械、喷气飞机引擎等都能够产生超过120dB的声音。

人耳听觉非常敏感,正常人能够察觉1dB的声音变化,3dB的差异将感到明显不同。

人耳存在掩蔽效应,当一个声音高于另一个声音10dB时,较小的声音因掩蔽而难于被听到和理解,由于掩蔽效应,在90-100dB的环境中,即使近距离讲话也会听不清。

人耳有感知声音频率的能力,频率高的声音人们会有“高音”的感觉,频率低的声音人们会有“低音”的感觉,人耳正常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KHz。

人耳耳道类似一个2-3cm的小管,由于频率共振的原因,在2000-3000Hz的范围内声音被增强,这一频率在语言中的辅音中占主导地位,有利于听清语言和交流,但人耳最先老化的频率也在这个范围内。

一般认为,500Hz以下为低频,500Hz-2000Hz为中频,2000Hz以上为高频。

语言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中频。

人耳听觉敏感性由于频率的不同有所不同,频率越低或越高时敏感度变差,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声音,中频听起来要比低频和高频的声音响。

2)频率特性声音可以分解为若干(甚至无限多)频率分量的合成。

为了测量和描述声音频率特性,人们使用频谱。

频率的表示方法常用倍频程和1/3倍频程。

倍频程的中心频率是31.5、63、125、250、500、1K、2K、4K、8K、16KHz十个频率,后一个频率均为前一个频率的两倍,因此被称为倍频程,而且后一个频率的频率带宽也是前一个频率的两倍。

在有些更为精细的要求下,将频率更细地划分,形成1/3倍频程,也就是把每个倍频程再划分成三个频带,中心频率是20、31.5、40、50、63、80、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K、1.25K、1.6K、2K、2.5K、3.15K、4K、5K、6.3K、8K、10K、12.5K、16K、20KHz等三十个频率,后一个频率均为前一个频率的21/3倍。

在实际工程中更关心人耳敏感的部分,因此,除进行必要的科学研究以外,大多数情况下考虑的频率范围在100Hz到5KHz。

如果将声音的频率分量绘制成曲线就形成了频谱。

对于各种建筑声学材料来讲,不同频率条件下声学性能是不同的。

有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高频吸声性能,有的材料具有良好的低频吸声性能,有的材料对某些频率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不一而同。

隔声等其他声学性能也是如此。

3)分贝和A声级分贝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讲是最难理解的,然而对于专业人士来讲分贝又是再熟悉不过了。

分贝(dB)是以美国电话发明家贝尔命名的,因为贝的单位太大,因此采用分贝,代表1/10贝。

分贝的概念比较特别,它的运算不是线性比例的,而是对数比例的,例如两个音箱分别发出60dB的声音,合在一起并不是120dB,而是63dB。

如果某种吸声材料吸收了80%的声能,声音降低了不是0.8dB也不是80dB而是10lg(1-0.8)=7dB。

如果某种隔墙隔声量为50dB,那么透过去的声音为0.00001。

分贝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才能完成。

使用分贝描述声音时需要同时给出频率。

任何一个声音,不同频率的分贝数可能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说在某频率时,声压级是多少,或吸声系数是多少,或隔声量是多少等等。

A声级的概念会使普通人感到迷惑。

声级是将各个频率的声音计权相加(不是简单的算术相加)得到的声音大小,A声级是各个频率的声音通过A计权网络后再相加得到的大小,A声级反映了人耳对低频和高频不敏感的听觉特性。

例如,如果100Hz的声压级为80dB,在计算A声级时,将按计权减去50.5dB,即按29.5dB来计算;而1KHz的声压级为80dB,计权值为0dB,即仍按80dB计算。

A声级的目的在于,A声级越大,则表明声音听起来越响。

A 声级分贝通常计为dBA。

许多与噪声有关的国家规范都是按A声级作为指标的。

4)吸声吸声是声波撞击到材料表面后能量损失的现象,吸声可以降低室内声压级。

描述吸声的指标是吸声系数a,代表被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

理论上,如果某种材料完全反射声音,那么它的a=0;如果某种材料将入射声能全部吸收,那么它的a=1。

事实上,所有材料的a 介于0和1之间,也就是不可能全部反射,也不可能全部吸收。

不同频率上会有不同的吸声系数。

人们使用吸声系数频率特性曲线描述材料在不同频率上的吸声性能。

按照ISO标准和国家标准,吸声测试报告中吸声系数的频率范围是100-5KHz。

将100-5KHz的吸声系数取平均得到的数值是平均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反映了材料总体的吸声性能。

在工程中常使用降噪系数NRC粗略地评价在语言频率范围内的吸声性能,这一数值是材料在250、500、1K、2K四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到0.05。

一般认为NRC小于0.2的材料是反射材料,NRC大于0.4的材料才被认为是吸声材料。

当需要吸收大量声能降低室内混响及噪声时,常常推荐使用高吸声系数的材料。

离心玻璃棉属于高NRC吸声材料,5cm厚的24kg/m³的离心玻璃棉的NRC可达到0.90。

多孔吸声材料,如离心玻璃棉、岩棉、矿棉、植物纤维喷涂等,吸声机理是材料内部有大量微小的孔隙,声波沿着这些孔隙可以深入材料内部,与材料发生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

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是随着频率的增高吸声系数逐渐增大,这意味着低频吸收没有高频吸收好。

与墙面或天花存在空气层的穿孔板,即使材料本身吸声性能很差,这种结构也具有吸声性能,如穿孔的石膏板、木板、金属板、甚至是狭缝砖等,它的吸声机理是亥姆霍兹共振,类似于暖水瓶,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通过窄的瓶颈连接,声波入射时,在共振频率上与颈部的空气及内部空间之间产生剧烈的共振作用而损失声能。

亥姆霍兹共振吸收的特点是只有在某些频率上具有较大的吸声系数。

薄膜或薄板与其他结构体形成空腔时也能吸声,如木板、金属板等,这种结构的吸声机理是薄板共振,在共振频率上,由于薄板剧烈振动而大量吸收声能。

薄板共振吸收大多在低频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

5)混响和混响时间混响是房间中声音被界面不断反射而积累的结果,混响可以使室内的声音增加15dB,同时会降低语言清晰度。

对于音乐演奏的空间,如音乐厅、剧场等,需要混响效果使乐曲更加舒缓而愉悦。

对于语言使用的空间,如电影院、教室、礼堂、录音室等需要减少混响使讲话更加清晰。

因此,不同使用要求的房间需要不同的混响效果。

描述混响效果的指标是混响时间,它是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声压级衰减60dB所经历的时间,单位是秒。

混响时间与室内吸声存在数学关系,也就是建筑声学中著名的塞宾公式:T=0.161V/(S×a),其中T是混响时间,V是房间体积,S是房间墙面的总表面积,a是房间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

由塞宾公式可以看出,房间体积越大混响时间越长;平均吸声系数越大,混响时间越短。

如体育馆等体积巨大的空间,如果不进行吸声处理的话,混响时间会很长,将严重影响语言清晰度。

由于室内吸声与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混响时间也有所不同,房间音质指标常指的是中频混响时间。

据研究,就较理想的混响时间而言(中频),音乐厅为1.8-2.2秒,剧院为1.3-1.5秒,多功能礼堂为1.0-1.4秒,电影院为0.6-1.0秒,教室为0.4-0.8秒,录音室为0.2-0.4秒,体育馆为低于2.0秒。

在建筑设计中正确地应用吸声材料可以控制混响时间,保证音质效果满足使用要求。

6)隔声为了保证室内环境的私密性,降低外界声音的影响,房间之间需要隔声。

隔声与吸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好的吸声材料不一定是好的隔声材料。

声音进入建筑维护结构有三种形式。

1)通过孔洞直接进入。

2)声波撞击到墙面引起墙体振动而辐射声音。

3)物体撞击地面或墙体产生结构振动而辐射声音。

前两种方式为空气声传声,第三种方式是撞击声传声。

描述空气声传声隔声性能的指标是隔声量,隔声量的定义是R=10lg(1/τ),其中τ是透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隔声量的单位是dB。

隔声量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墙体两边声音分贝数的差值,但绝对不是差值这样简单。

孔洞的隔声量R=0dB,隔掉99%声能的隔墙的隔声量是20dB,隔掉99.999%声能的隔墙的隔声量是50dB。

墙体在不同频率下的隔声量一般并不相同,一般规律是高频隔声量好于低频。

不同材料的隔声量频率特性曲线很不相同,为了使用单一指标比较不同材料及构造的隔声性能,人们使用计权隔声量Rw。

Rw是使用标准评价曲线与墙体隔声量频率特性曲线进行比较得到的,标准评价曲线符合人耳低频不敏感的听觉特性。

具体评价方法可参见国标GBJ121-88“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隔墙隔声存在质量定律,即单层墙越重隔声性能越好,单位面积的质量提高一倍,隔声量提高6d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