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热身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舞蹈课前热身运动教案

体育舞蹈课前热身运动教案一、前言。
体育舞蹈是一项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运动项目,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体能,而且还可以让人们在舞蹈的节奏中释放自己的情感,享受运动的乐趣。
在进行体育舞蹈课程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程中去。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体育舞蹈课前热身运动教案,希望能够对体育舞蹈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二、热身运动的重要性。
热身运动是指在进行正式运动之前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通过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范围,使身体适应即将进行的运动,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
对于体育舞蹈来说,热身运动尤为重要。
首先,体育舞蹈的动作幅度较大,需要较高的柔韧性和肌肉协调性,而热身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肌肉的柔韧性,使身体更适应舞蹈运动的要求。
其次,热身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温度,使肌肉更有弹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最后,热身运动还可以激活神经系统,提高反应速度和运动协调性,有利于提高运动表现。
因此,体育舞蹈课前热身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三、体育舞蹈课前热身运动教案。
1. 教案目标。
通过热身运动,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准备,适应即将进行的体育舞蹈课程,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
2. 教案内容。
(1)有氧运动,进行5-1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跑步、原地小跳、摇摆手臂等,以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温度。
(2)关节活动,进行10分钟左右的关节活动,包括头部、颈部、肩部、手腕、腰部、髋部、膝关节和踝关节等各个关节的活动,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受伤风险。
(3)肌肉拉伸,进行10分钟左右的肌肉拉伸活动,包括大腿、小腿、臀部、背部、胸部、手臂等各个部位的拉伸,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减少肌肉疲劳和酸痛。
(4)平衡训练,进行5分钟左右的平衡训练,包括单脚站立、闭眼站立、交叉步等,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
3. 教案要点。
(1)热身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0分钟左右为宜,以免消耗过多的体力和精力。
浅谈训练前热身的方法与重要性

浅谈训练前热身的方法与重要性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度和参与度逐渐提升,军事体育也进入到发展阶段。
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热身运动必不可少,正确的掌握热身方式,了解其对于军事运动的重要性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热身运动的方法进行分析,并且对训练前进行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加以阐述。
关键词:训练;热身方式;重要性引言:在军事体育运动开始之前做几分钟的热身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和注意力都十分有利。
热身运动能够对大脑进行刺激,使身体做好准备迎接更强的运动。
同时,热身运动能够有效防止体育运动中突然性发力导致的肌肉拉伤,事实证明,大部分的肌肉损伤都可以通过正确的热身运动来避免。
一、热身运动的方法热身运动的实施尽量从拉伸运动开始,在拉伸时要缓慢进行,切勿突然用力,并且被拉伸的肌肉应保持放松状态。
在拉伸完毕后,需要做一些基础准备活动,例如在原地适当的跑跳等,这样不但能够使内脏器官得到充分的调动,而且还能够对全身的肌肉进行预热,对身体健康有较大益处。
(一)肌肉拉伸方式在热身过程中,需要将几处肌肉进行拉伸,包括大腿后部、内侧、小腿以及背部等。
其中,针对大腿后部肌肉的拉伸方式主要为:运动员坐在地上,将右腿在身体前侧伸直,左腿呈弯曲状,外侧与地面接触,左右腿之间组成一个三角形。
背部挺直,胯部向前倾斜,双手触碰自己的右脚尖,保持30秒。
当手与脚尖接触时不能发生弹动式动作,30秒后换腿,左右腿拉伸一次为一组动作,共需坚持3-5组。
针对大腿内侧的拉伸方式主要为:运动员呈坐姿状态,双脚脚底贴紧放在身前,将双膝向外打开,并尽量与地面贴紧,双手握住双脚脚踝,保持10秒钟,身体放松深呼吸,该组运动重复3-5次。
针对背部肌肉拉伸的方式:呈坐姿状态,双腿贴紧伸直放置身体前侧,上半身倾斜触碰脚尖,将腹部与腿部尽可能的贴紧,保持该姿势20秒,身体放松均匀呼吸,重复3-5次。
(二)关节活动方式在热身过程中,需要活动几处关节,包括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胯关节。
热身活动在体育课中的重要性

热身活动在体育课中的重要性作者:吴文星来源:《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13年第03期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热身活动,在热身活动的内容上,应注意全面性、针对性、渐进性、多样性;在教学组织的形式上,应讲求实效,经常变换,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关键词:热身活动重要性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66当前,我们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于如何上好体育课,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的热身活动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部分,它是在体育课基本部分之前,热身活动适宜与否对于体育课中掌握基本动作、技能,能否有效防止运动损伤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然而在体育教学时,仍然会有部分体育教师不够重视热身活动,每次上课的热身活动流于形式,应付了事。
如热身活动随便跑几百米或几节定位徒手体操形式,内容千篇一律,毫无创新。
更有部分教师让体育委员带领做热身活动,自己袖手旁观,达不到热身活动应有的功能作用。
甚至造成不应有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正常进行,所以我想我们应当认识热身活动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它肥肉功能作用。
一、热身活动的作用热身活动是上好体育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有目的的热身活动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使人体“生理惰性”得到克服,尽快进入到工作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热身,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据国内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缺乏热身活动或活动不正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位或第二位的原因。
可见,热身活动的作用有多重要的意义。
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应安排适当的热身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的安全,为体育教学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热身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热身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体育课的时候,活跃度会很高,教师很难将他们完全管束在一个范围内。
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等事件,这些事件都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课堂内容推进的,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在课前进行热身活动的意识并向他们普及如何进行热身,学生才能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有意识地去保护自己,利用热身运动来活动开自己的筋骨后,再进行其他的体育活动。
关键词:小学体育;热身运动;人身安全;运动习惯;运动效率;运动兴趣;运动逻辑由于学生平时的课程内容都是在教室内进行的,运动程度并不高,运动量也不大,所以在体育课时,如果突然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所以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使学生体育活动能够在他们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就务必要让他们形成课前热身的习惯,告诉他们热身能够有效避免身体剧烈运动时出现损伤,能够保护他们自己。
笔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希望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帮助。
一、提高人身安全程度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比较活跃,体育课也是出现人身意外伤害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热身活动的意识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进行剧烈运动前有意识地自主进行热身活动,保护他们自己的人身安全,在课上遇见紧急情况的时候也能够减少意外发生的程度。
例如,在进行小学体育与健康三至四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一节“跑”这一节内容学习的时候,由于学生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处于身体最活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让学生记忆型课前热身的话,学生在锻炼的时候往往会以最快的速度去进行跑步活动,这样是很容易出现肌肉拉伤,摔倒等情况的。
所以教师在进行本堂课内容讲授的时候,要让学生提前进行热身运动,告诉学生如果不进行热身运动的话,小腿肌肉就会很痛,在课下恢复起来也很慢,所以要进行热身运动,将你的肌肉充分舒展开,达到足够支撑你体育锻炼的程度,再去完成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在教给学生这样的观念的时候,学生就可以记在心里,在下一次进行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锻炼。
热身活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

热身活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热身活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热身活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篇1准备活动分类1、一般性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与运动项目无关,它是为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发挥最佳功能所做的全面的准备。
2、专门性准备活动在进行强度大、难度大的运动之前,一般都做一些专门性的准备活动。
主要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准备。
热身运动的作用热身运动对运动系统的作用热身运动能使运动员充分调动运动系统的活力,为即将参加的剧烈运动作好准备。
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热身运动可以使体温升高。
提高肌肉的弹性、反射速度和收缩速度,从而能有效地预防肌肉拉伤。
2、可使肌肉毛细血管扩张,减少外周阻力。
增加肌肉中的血供应;在较高体温情况下,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能释放更多的氧,从而增加肌肉的有氧供应。
3、热身运动可以使关节腔内分泌更多滑液以减轻关节面软骨间的摩擦,减少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时造成的关节软骨损伤。
4、热身运动可以提高韧带的柔韧性,有效地预防韧带的撕裂伤。
热身运动对内脏系统的作用1、热身运动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和体温,重新分配体内血液,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血输出量和肺泡通气量。
2、克服内脏系统的“机能惰性”。
使心肺机能水平能满足身体对氧的需要,推迟、“极点”现象的出现、减轻“极点”现象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因此,体育训练前,做好热身运动,以克服“极点”现象和内脏“机能惰性”,使心肺机能得到动员,这样就有利于后一次活动时得到充分的氧供应,为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保证。
热身运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热身运动第一能使人的大脑反应速度提高。
1、能及时对参与运动的主动肌(收缩肌)和对抗肌(放松肌)进行精细地调节,有效地防止肌肉韧带拉伤;2、热身运动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提高人体的警觉性,不易发生意外损伤。
如进行通过400米障碍的矮墙练习前,若不注意热身运动的质量,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动作做不到位或动作迟缓。
很有可能造成收腿不及时而导致运动外伤。
体育课热身教案设计理念

体育课热身教案设计理念
体育课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而热身活动是体育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好的热身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们准备好身体,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并且预防运动伤害。
因此,设计一个合理的热身教案对于体育课的教学非常重要。
首先,热身活动应该包括全身性的运动。
这意味着学生们需要进行一些能够涉
及到全身肌肉群的活动,例如跑步、跳跃、扭转等。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们的整个身体都得到了充分的准备,避免了因为某一部分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热身而导致的运动伤害。
其次,热身活动应该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
这意味着热身活动的难度应该逐渐
增加,以适应学生们身体的适应能力。
比如,可以从简单的拉伸运动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如原地踢腿、蹲跳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的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的强度,避免突然受力过大而导致的伤害。
最后,热身活动应该具有趣味性。
这意味着热身活动应该设计得足够有趣,能
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热身。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或者加入一些音乐元素,让学生们在欢快的音乐中完成热身活动,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总之,一个好的热身教案设计应该包括全身性运动、循序渐进和趣味性这三个
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们在体育课上得到充分的准备,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预防运动伤害,同时也能够增加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度。
热身运动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堂热身运动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孙孝花摘要:体育课是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最佳途径,在体育课堂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体育知识,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增强体魄,这也是开展体育这门科目的原因。
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在训练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以最佳的状态面对体育训练,这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受伤的可能性,热身运动在体育教学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关键词:热身运动;小学体育;减少损失;激发兴趣;活跃氛围很多学生都对热身运动感到不以为然,在进行热身时总是敷衍地对待,这其实就是学生观念出现了错误,教师需要教导学生为什么要进行热身运动,让学生明白热身运动的重要性,从而之后再进行热身运动学生就会严阵以待。
在本篇文章中,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减少运动损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三个方面阐述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希望教师能够对此给予重视。
一、减少运动损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最害怕的便是学生在运动中受到伤害,因为激烈的运动很容易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在学生的身体还没有准备好进行体育训练时开展剧烈的活动很容易造成学生身体的亏损。
而热身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受伤的可能,热身运动让学生活动身体的每一个关节,为之后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有了热身运动做缓冲,学生再进行激烈的运动就会安全很多。
例如,在进行讲解“行进间运球”这一节内容时,我会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热身运动,尤其会让学生多多活动一下自己的手指手腕以及踝关节,如果学生不将手指活动开,手指就会非常僵硬在运球的过程中容易被篮球所伤害。
而让学生活动踝关节也是为了防止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因为身体的僵硬而受到伤害,就好比如热身准备中的侧压腿、伸展运动等动作都是为了让学生的身体做好准备迎接接下来行进间运球训练。
热身运动比起课堂上的正式运动来说轻松了很多,所以学生可以在热身过程中慢慢地适应运动的强度,这样在进行更高强度的练习时,因为身体已经预热完毕就会减少因为身体僵硬而出现意外的情况,这也直接地表明了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它可以很好地起到一个防护作用,教师应该重视课堂练习。
体育课热身教案设计理念

体育课热身教案设计理念
体育课热身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好身体,
还可以帮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因此,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热身教案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热身教案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身
体素质和耐力都有所不同,因此热身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以确保他们不会受伤。
其次,热身教案设计应该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
热身活动应该包括多种形式,
如拉伸操、小游戏、简单的运动项目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完成热身准备。
另外,热身教案设计还应该注重与课程内容的衔接。
热身活动不仅是为了准备
身体,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因此,热身活动的内容应该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热身的同时能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认识和预备。
最后,热身教案设计还应该注重个性化。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都不
尽相同,因此在设计热身教案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他们在热身活动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体育课热身教案设计理念应该是科学合理、多样趣味、与课程内容衔接
和个性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准备好身体,进入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体育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热身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热身运动的运动量要逐渐地增加,但是还应该把热身运动与兴趣游戏结合起来一起练习;像这样既让学生玩得欢快,又充分地活动好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教师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因此,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就必须科学地、合理地进行热身运动的练习。
关键词:体育课;热身运动;身体素质体育课教学是学生学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技巧,增强体质、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突破口。
因此,要上好一节体育课,热身运动是关键,是保证及时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必要因素。
下面就体育课的热身运动谈一点心得体会。
1、热身运动的作用1.1热身运动对运动系统的作用热身运动能使运动员充分调动运动系统的活力,为即将参加的剧烈运动作好准备。
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热身运动可以使体温升高。
提高肌肉的弹性、反射速度和收缩速度,从而能有效地预防肌肉拉伤。
第二、可使肌肉毛细血管扩张,减少外周阻力。
增加肌肉中的血供应;在较高体温情况下,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能释放更多的氧,从而增加肌肉的有氧供应。
第三、热身运动可以使关节腔内分泌更多滑液以减轻关节面软骨间的摩擦,减少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时造成的关节软骨损伤。
第四、热身运动可以提高韧带的柔韧性,有效地预防韧带的撕裂伤。
1.2对内脏系统的作用热身运动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和体温,重新分配体内血液,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血输出量和肺泡通气量。
克服内脏系统的“机能惰性”。
使心肺机能水平能满足身体对氧的需要,推迟、“极点”现象的出现、减轻“极点”现象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因此,体育训练前,做好热身运动。
以克服“极点”现象和内脏“机能惰性”,使心肺机能得到动员。
这样就有利于后一次活动时得到充分的氧供应。
为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保证。
1.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热身运动第一能使人的大脑反应速度提高。
能及时对参与运动的主动肌(收缩肌)和对抗肌(放松肌)进行精细地调节,有效地防止肌肉韧带拉伤;第二,热身运动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提高人体的警觉性,不易发生意外损伤。
如进行通过400米障碍的矮墙练习前,若不注意热身运动的质量,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动作做不到位或动作迟缓。
很有可能造成收腿不及时而导致运动外伤。
第三、热身运动可以调整训练前或比赛前的紧张心理,抑制赛前的过度紧张或无精打采,为顺利比赛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综上所述,热身运动在体育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温度。
克服人体惰性,帮助人体各运动器官进入较好的运动状态,发挥理想成绩,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2、热身运动的生理机体及其分析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律一般分为上升——稳定——下降三个阶段。
在运动时,他的各系统“器官”在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下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运动。
由于呼吸和循环系统机能的堕性,机体的运动不能够一开始就立刻发挥其最高水平,不能由相对静止状态骤然转为剧烈运动状态。
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准备,促使机体达到:A克服了惰性;B获得了能量;C机能开始逐渐上升的状态,才能有效地进入运动,发挥出其最高的运动水平。
如果人体不经过多方面的充分准备,而骤然进入、剧烈运动,使毫无准备的机体忽然承担过重的负荷,就会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的扩散,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的调节、支配失灵,整个机体就会出现仓促应付的局面,工作紊乱、不协调,导致人体的严重不适应。
如:运动中出现头晕、恶心、腹痛、四肢痉挛及关节、肌肉拉伤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运动性休克。
如果在运动前,先作一些热身运动,通过肌肉运动来引起功能中枢(包括各内脏功能中枢)兴奋性提高,内脏功能的惰性预先有所克服,就可以给体育课或训练创造有利条件。
做了热身运动之后,一方面使得运动开始时运动功能和内脏功能差距缩小,另一方面可在各中枢兴奋性较高的基础上运动各器官系统,其功能惰性就能更快地得到克服,保证在运动时工作效率更快。
另外,热身运动在普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前提下,还能提高全身的物质代谢水平,加强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和弹性以及降低肌肉的黏滞性,所以它对预防运动损伤也有重要作用。
3、热身运动原则性生理分析在练习或训练前认真做好热身运动是非常必要的,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根据不同对象、年龄、性别、运动水平,选择安排不同内容。
年龄不同,内容要有区别,如对青少年运动员应根据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兴趣广泛、喜爱趣味性”安排颇有新意、机智灵活、游戏性多的练习内容;成年运动员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选用各种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活动性游戏以培养他们的灵巧和协调素质,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不同性别,应区别对待。
对女性,应考虑其生理特点和素质基础,可选用一些优美、柔和、节奏明快,幅度较大的练习,以发展学生身体各部分柔韧性和协调性,也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徒手操的练习,以提高节奏感。
根据学生健康水平和素质状况的不同,安排不同内容。
对素质好的学生可选择竞赛性、对抗性强的练习,以提高他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
3.1热身运动对心率,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的影响有人统计,通过一般性热身运动,心率一般可以增加约 30 次/分左右,由此可引起心脏的兴奋。
人体运动时,血液和氧的输送是靠每搏输出量来完成的。
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变化,都能通过改变心输出量而影响氧的摄取量。
在运动时心率和心肌收缩力量都增加,但两者的增加并不始终成正比。
人体运动时循环机能的变化主要有心输出量增加,各器官的血液量重新分配,使活动加强的器官,特别是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以满足其代谢增加的需要。
3.2 热身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动经过热身运动,收缩压一般上升 22mmHg,舒张压适度下降 6.4mmHg,这属于正常型机能水平。
由于运动的刺激,为保证物质代谢供应的需要,脉压明显增大,使全身器官能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血流量,使机体处于适宜生理水平。
4、热身活动要注意的事项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制定热身运动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此。
而要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因人、因气候条件、项目特点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科学的热身运动方案。
4.1时间和运动量要适宜热身运动是为训练或比赛做准备的。
不能时间过长。
运动量过大。
造成体力消耗过大,这样容易引起疲劳,影响训练或比赛的正常进行。
运动量太小,则不能达到热身,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失去热身运动的意义。
4.2内容选择要有针对性要针对训练或比赛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做热身运动。
如:在百米跑的教学中,热身运动就应安排一些各种跑的项目,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和加速跑等练习。
这样安排便于引起与基本练习内容相应的人体生理变化,提高人体有关中枢神经的兴奋性。
对技术性较强的。
在热身运动中可以通过一些徒手模仿练习、强化定型练习,体会动作要领,效果会更好。
4.3安排要科学、全面、合理热身运动的强度和密度,动作幅度的大小,步频的快慢都应循序渐进。
首先,保证全身活动,在这个基础突出重点,并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热身运动既要有一般性的热身运动,以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模仿练习,使身体各主要器官得到充分的活动。
协调各器官与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机制,把与训练有关的肌群、关节、韧带都充分活动开,从而使身体机能从静止状态过度到工作状态,为大运动量做好生理上的准备。
4.4注意形式新颖、有趣、多样在安排热身运动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不要徒手操总是那么几节,很少变换花样,或者做些陈旧乏味的游戏。
虽然经常练习比较熟悉的操,便于教学秩序的稳定,但是,如此下去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感到热身运动单调、枯燥甚至产生厌烦,这样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及活跃课堂气氛都十分不利,同时也降低了热身运动的效果。
因此。
热身运动要通过各种途径。
采取丰富多彩、变化多样的方式进行练习,培养学生自我活动能力、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例如:结合授课的内容,适当地讲述一些体育方面的新闻、趣事,引导学生做一些具有表演艺术的徒手操、舞蹈、武术。
以及攻防练习等。
通过新颖的练习,不但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陶冶了情操、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还增进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
热身运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人体从安静状态进入到剧烈的运动状态,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充分做好热身运动不仅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且也能改善植物性神经系统。
使心率功能增强、肺功能增加、新陈代谢加强,更好地发挥肌肉的速度与力量,以利于各器官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提高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预防伤害事故,为更好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做好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1]曹强;如何使准备活动的作用最大化[J];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02期[2]唐建军;浅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年02期[3]伍民煌;浅析体育课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J];新课程(教师);2010年01期[4]袁希来;体育课不应忽视放松整理活动科学教育论坛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7期[5]曾祥北;准备和整理活动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第23卷第3期200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