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声学中噪声的控制讲课稿

合集下载

建筑环境中的声学设计与噪音控制

建筑环境中的声学设计与噪音控制

建筑环境中的声学设计与噪音控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舒适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建筑环境中的声学设计和噪音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介绍建筑环境中的声学设计原则和方法,并探讨噪音控制的策略和技术。

一、声学设计原则与方法1.1 建筑声学设计的目标建筑声学设计的目标是创造出声学舒适的环境。

在建筑的不同功能空间中,例如住宅、学校、医院、办公室等,人们对声学环境的要求不同。

如住宅空间需要较低的噪音水平以保证休息和睡眠的舒适性,而办公室则需要较好的语音可听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1.2 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吸声、隔声和控制噪声三个方面。

吸声通过在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等表面使用吸音材料来减少声音的反射,从而减少回声。

隔声通过使用隔声材料,如隔墙和隔音门窗等,将声音阻挡在房间内部,确保各功能区不被外界噪声干扰。

控制噪声则是针对噪音源进行控制,比如使用隔音窗、噪音减震器等技术手段来降低来自外部的噪音影响。

1.3 建筑声学设计的方法建筑声学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声学预测、吸声设计、隔声设计和噪音控制等。

声学预测通过计算和模拟分析来预测建筑中的声学环境,帮助设计师优化建筑布局和材料选择。

吸声设计则通过合理选择吸声材料,如吸音板、吸声砖等,将噪音能量转化为热能或机械能,从而减少回声。

隔声设计主要是通过选择合适的隔声材料和结构形式,构建具有较高隔声性能的墙体、楼板等,有效隔离外界噪音。

噪音控制包括噪音源控制、噪音传输控制和噪音接收控制等措施。

二、噪音控制的策略和技术2.1 噪音源控制噪音源控制是指通过减少或消除产生噪音的设备或工艺,降低噪音污染。

在建筑环境中,常见的噪音源包括空调、通风设备、电梯、水泵等。

为控制这些噪音源的噪声,可采用以下措施:选择低噪音设备和耐磨耗材料、进行隔声罩的设计、采用阻声管道和隔音支吊架等。

2.2 噪音传输控制噪音传输控制是指通过改良建筑结构或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音沿传声路径传输。

建筑声学与噪音控制

建筑声学与噪音控制
阻尼技术
利用阻尼材料或结构,减少机械振动和声波传播,降低噪音的产生和传播。
噪音抑制与减振技术
噪音抑制
通过改变噪音源的特性,如改变机械设备的结构或工作方式,降低其产生的噪音 。
减振技术
减少机械振动和冲击,以降低其产生的噪音。例如,在机械设备下方安装减振器 或采取其他减振措施。
REPORT
CATALOG
实施声学装修工程,包括安装吸音材料、 调整反射面和改善混响时间等。
05
06
对装修后的商业建筑进行声学测试,评估 音质改善效果。
案例二:某住宅小区的噪音控制方案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通过合理的噪音控制措施,降低住宅小区内的噪 音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噪音控制方案,包括隔音、降噪和绿 化等措施。
SUMMAR Y
04
噪音控制技术
噪音隔离与消音技术
噪音隔离
通过建筑物的布局和设计,将噪音源 与需要安静的区域隔离,以减少噪音 的传播和影响。
消音技术
利用特殊的材料和结构,吸收或减弱 声波能量,降低噪音的响度和传播距 离。
噪音吸收与阻尼技术
噪音吸收
通过使用具有吸音性能的材料,如玻璃纤维、矿棉等,将声波能量转化为热能 并吸收。
声音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传播速度不变。
声音的反射、吸收和扩散
声音的反射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有一部 分声波被反射回来,反射声波与 入射声波的相位相同或相反,形
成回声。
声音的吸收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被介质吸 收,减少能量。吸收能力与材料的 吸声系数有关。
声音的扩散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扩散,能 量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扩散 程度与声音的频率和传播距离有关 。

建筑声学设计与噪音控制技术

建筑声学设计与噪音控制技术

建筑声学设计与噪音控制技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声学设计和噪音控制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并有效地降低外部噪音的干扰。

因此,了解建筑声学设计原理和噪音控制技术应用是建筑设计师的基本素养。

本文将探讨建筑声学设计的原则和常用的噪音控制技术。

一、建筑声学设计原则1.1 声学环境评估在进行声学设计之前,需要对环境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周围噪音源的分布、频谱和声压水平等。

这些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噪声源的影响程度,并指导后续设计阶段的噪音控制措施。

1.2 室内声学设计室内声学设计旨在创造舒适的声学环境,包括噪音控制、声音反射和吸收的平衡以及声学隔离等。

通过合理的室内声学设计,可以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反射,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和可理解性。

1.3 建筑外部噪音控制建筑外部噪音控制针对的是来自交通、机械设备和其他噪音源的干扰。

通过采用隔声墙、隔音窗和噪音屏障等手段,可以减少噪音的传播,保护室内环境的安静。

二、常用的噪音控制技术2.1 隔声设计隔声设计是建筑声学设计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隔声材料和建筑结构形式,可以有效降低噪音传播。

例如,在多层楼房中,可以采用吸音材料填充隔墙,以减少声音的传递。

2.2 吸声设计吸声设计旨在减少声音的反射,提高室内环境的声音品质。

常用的吸声材料包括吸音板、吸音砖和吸声天花板等。

在大型音乐厅和会议室等场所,吸声设计是十分关键的。

2.3 噪声屏障噪声屏障一般用于防止噪音的传播,特别适用于道路沿线建筑。

它们通常采用高密度隔音材料,可以将噪音反射回源头,减少对室内环境的干扰。

2.4 振动隔离振动隔离技术主要用于机械设备和地铁等振动源的噪音控制。

通过使用减振器和隔离垫等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振动传递和噪音干扰。

2.5 噪音监测与控制系统噪音监测与控制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噪音水平,并对系统进行自动调节。

它们通常由噪音传感器和自动控制器组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噪音控制,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声学与环境噪声控制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声学与环境噪声控制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声学与环境噪声控制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建筑设计中,声音却可以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建筑声学和环境噪声控制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声学以及环境噪声控制的重要性和应对方法。

一、建筑声学的重要性建筑声学研究和处理建筑中的声音传播和声学效果,旨在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建筑声学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不恰当的声学设计会导致噪音污染、回声过高和声音不均衡等问题,进而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

二、环境噪声控制的重要性环境噪声控制是在建筑设计中有效控制外界噪声进入室内的关键手段。

噪音来源包括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和社会噪音等。

高噪音水平不仅会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宁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干扰人们的日常活动和工作效率。

三、建筑声学与环境噪声控制方法1. 建筑声学方法(1)吸音材料的运用:使用具有良好吸音性能的材料,如吸音板、吸音砖等,来减少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这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的噪音水平。

(2)声音分离设计:通过优化隔墙、隔板等隔声结构的设计,可以减小音源与接收点之间的声音传递。

这样可以避免不同区域之间的声音互相干扰。

(3)优化室内声学设计:通过合理的室内布局、合适的家具摆放和墙体处理等手段,可以改善室内的声音反射、回声和声音均衡。

2. 环境噪声控制方法(1)隔离噪音源:采用物理隔离手段,如隔墙、隔音窗等,将噪音源与室内隔离开来,减少外界噪音的进入。

(2)噪声屏障的设置:在建筑周边设置噪声屏障,如围墙、绿化带等,以减少交通和社会噪音的干扰。

(3)噪音控制设备的应用:利用噪音控制设备,如消音器、隔音窗等,对特定噪音源进行有效控制和减弱。

四、建筑声学与环境噪声控制实践案例1. 建筑声学实践案例某办公楼的设计团队在空间布局上采用了开放式设计,通过合理的隔声结构和吸音材料的运用,有效降低了办公区域内的噪音水平,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感。

建筑声学精品讲稿3.3

建筑声学精品讲稿3.3

建筑施工噪声:
工业生产噪声: 固定噪声源,60~70dB。 社会生活噪声:
I. 噪声评价数
噪声评价量
II. 提出: III. A计权声级不能反映噪声的频谱特性,A计权声级相
同,但听起来的感觉及对人的影响差别较大。如, 同是100dBA,电锯声(高频)听起来很刺耳,鼓 风机(中低频)听起来很沉闷。
暴露限值标准
噪声暴露限值标准沿革: 1979年由卫生部和原国家劳动总局联合颁布《工业企业噪声
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该标准规定工业企业的噪声允许 标准为85dB,对于未能达标的企业适当放宽,不得超过 90dB。 198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 计规范》(GBJ87-85)国家标准,规定每天工作8h,生产 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噪声等效声级限值为90dB。工作时间 减半,等效声级提高3dB。最大不超过115dB(A)。
T习N惯I 的 数4(值L10而引L9入0 )的 调L90节量30。
交通噪声指数(TNI)是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评价的一个重要参量。 只适用于机动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干扰的评价,而且限于车流量较多及 附近无固定声源的环境。
V. 等效声级 VI. 某一段时间内的A声级按能量的平均值称为等效连续A声
级,简称等效声级或平均声级。如果噪声是稳态的,等 效声级就是该噪声的A计权声级。 VII.等效声级是衡量人的噪声暴露量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国 际标准化组织已采用等效声级的评价方法,许多国家的 环境噪声标准也以等效声级为评价指标。我国的城市声 环境质量标准也采用它作为评价量。
级超过80dB,而其余90%的时间噪声级是低于80dB的。
I. L50 =60dB表示什么?
换句话说,在测量时间内,高于80dB的噪声占10%, 低于80dB的噪声占90%。

建筑声学与噪音控制

建筑声学与噪音控制

建筑声学与噪音控制建筑声学是研究声音在建筑环境中传播和反射的学科,与噪音控制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的声学设计和噪音控制措施,能够创造出安静、舒适的室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围绕建筑声学的基本原理、噪音来源和控制方法展开讨论。

一、建筑声学的基本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而建筑物通常是声音的传播介质。

建筑声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声音在建筑中的传播、反射、吸收和衰减。

建筑材料的声学特性,如隔声、吸声等指标,对声音的传播和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室内声学也与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家具摆放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噪音的来源和分类噪音是指人们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它可以分为环境噪音和设备噪音两大类。

环境噪音主要来自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等外部因素,如道路交通噪音、机电设备噪音等。

设备噪音则是由建筑内部的电器设备、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等产生的。

不同类型的噪音在建筑声学设计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

三、建筑噪音控制的方法1. 噪音源控制针对不同的噪音源,可以采取措施进行噪音源控制。

例如,在交通噪音方面,可以通过设置隔音墙、减速带等来防止噪音传入室内。

对于设备噪音,可以优化设备的设计,采用低噪音设备或加装吸音材料来减少噪音的产生。

2. 隔声设计隔声设计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构造,提高建筑的隔声性能,阻止噪音的传播。

常见的隔声设计包括设置隔声墙、使用吸音隔板、隔声窗等。

通过合理的隔声设计,可将室外噪音减少到室内可接受的范围。

3. 吸声设计吸声设计是通过在建筑内部设置吸声材料,吸收噪音的能量,减少噪音的反射和回声。

吸声材料常用的有吸声板、吸音天花板、吸音地毯等。

吸声设计可以避免噪音在室内长时间反射,产生噪声污染和回声问题。

4. 声学优化布局声学优化布局是指在建筑设计阶段,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减少声音传播的路径,降低噪音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如在建筑内部设置隔音门、设置静音区域、合理安排办公家具等。

通过声学优化布局,可以避免噪音的扩散和聚集,创造出安静、舒适的室内环境。

[建筑声学] 第3讲 吸声、隔声与噪音控制

[建筑声学] 第3讲 吸声、隔声与噪音控制
• 影响多孔材料吸声特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项: • (4)材料的密度
• 对于同一种吸声材料,当厚度一定而密度改变 时,吸声特性也会有所改变,但是比增加厚度 所引起的变化小。
对于玻璃棉, 较理想的容重 是12-48Kg/m3, 特殊情况使用 100Kg/m3或更 高。
二、多孔吸声材料
【 材 料 、 构 造 与 吸 声 】
• 驻波管法
• 驻波管法是测量材料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的方 法。当声波垂直入射到测试材料的表面而被反 射时,在管内就形成驻波。测出极大声压级和 极小声压级的比(驻波比),可按下式计算材 料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0
1 10
4 10L 20
L 20 2

• 式中,ΔL—声压级极大值和声压级极小值之差, 单位为dB
三、空腔共振吸声结构
【 材 料 、 构 造 与 吸 声 】
三、空腔共振吸声结构
【 材 料 、 构 造 与 吸 声 】
• 共振频率:
c f0 2 p L(t )
• 上式使用的条件是孔距在孔径的2倍以上 (即 穿孔率一定时,孔径不能太大而孔数不能太 少),穿孔率和空腔厚度都不应过大。当穿孔 率大于0.15、空腔厚度大于20cm时,应按下 式计算。
建 筑 声 学
第三讲 吸声、隔声与噪音控制
要明确吸声与隔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声学 概念。
要明确吸声与隔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声学 概念。 材料的吸声性能:着眼于声源一侧反射声 能的大小,目标是反射声能要小;
材料的隔声性能:着眼于入射声源另一侧 的透射声能的大小,目标是透射声能要小。
要明确吸声与隔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声学 概念。 吸声材料对入射声能的反射很小,这意味 着声能容易进入和透过这种材料;可以想象, 这种材料的材质应该是多孔、疏松和透气的, 这就是典型的多孔性吸声材料。 吸声材料的结构特性是:材料中具有大量 的、互相贯通的、从表到里的微孔,也即具有 一定的透气性。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声学与噪音控制方案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声学与噪音控制方案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声学与噪音控制方案建筑声学与噪音控制是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对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声学和噪音控制方案,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建筑声学的概念和原理建筑声学是研究建筑环境中声音传播、声音品质和声学效应的学科。

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方式。

直接传播是指声音通过空气或固体直接传递,间接传播则是指声音通过反射、散射和折射等方式在建筑物内传播。

建筑声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声音反射、吸收、传播和散射等各种声学效应。

在建筑声学中,噪音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噪音通常是指使人感到不适的声音,可以是来自机械设备、交通工具、人声等多种来源。

噪音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合理控制。

二、噪音控制的原则和方法1. 噪音控制的原则噪音控制的原则主要包括噪音源控制、噪音传播控制和噪音受限控制。

噪音源控制是通过改善噪音源的特性来减少噪音的产生。

例如,在机械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减震、隔音等技术手段来降低噪音的产生。

噪音传播控制是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结构来限制噪音的传播。

例如,在建筑物的隔墙设计中可以采用密封、隔音材料等手段来减少噪音传播。

噪音受限控制是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规范,对噪音的最大允许值进行限制。

例如,根据不同场所和用途的噪音限制标准,制定相应的建筑噪音控制要求。

2. 噪音控制的方法噪音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隔声、吸声和隔震三种技术手段。

隔声是通过采用隔音材料、墙体隔音结构等手段来阻止噪音的传播。

吸声是通过采用吸声材料、声学吸音板等手段来吸收噪音。

隔震是通过采用减震材料、减振器等手段来降低噪音源对建筑物的振动传导。

这些技术手段在建筑设计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组合应用,以达到噪音控制的效果。

三、建筑声学与噪音控制的重要性建筑声学与噪音控制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声学中噪声的控制建筑声学中噪声的控制建环701,史哲文摘要:地球上到处存在着声音,人对外部世界信息的感觉,30%是通过听觉得到的,如语言交流、音乐白欣赏、识别事物等。

这时,声音对接收者来说是需要的,要求听得清楚,听得好。

但并非所有的声音对接受者而言都是需要的,有些声音令人厌烦,对人有干扰,斯仁甚至是有害的,称之为噪音。

噪声会干扰休息和睡眠,干扰语言交流,干扰学习和工作,强烈的噪声会损害人的听觉和身体健康,这就需要降低噪音和噪声的干扰与危害,这是噪声控制问题。

对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建筑声环境就是研究建筑环境中的噪声控制问题,学习的重点是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噪声的控制。

关键词:噪声,噪声防治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们不止要求吃饱穿暖有房住,而且要求吃好穿好居住更舒适,特别是对住房更加追求品位.人们不仅追求住房结构和布局的合理,还追求房屋内环境的舒适性,其中声环境就是一个重点,合理的控制声音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声环境已经成为建筑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在良好的声环境下,室内居住的人才会感到舒适!其中噪声污染对人的危害是最大的,怎样合理的防止噪声是创造良好声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怎样对噪声进行控制,就要从噪声的产生,传播,接受者以及防治来进行研究。

一、噪声的定义及危害噪声的标准定义:凡是人们不愿听的各种声音都是噪声。

因此,一首优美的歌曲对欣赏者是一种享受,而对一个下夜班需要休息的人则是引起反感的噪声。

交通噪声在白天人们还可以勉强接受或容忍,而对夜间需要休息的人则是无法忍受的。

噪声的危害主要包括:1、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

如耳鸣、耳痛、听力损失。

2、使工作效率降低。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声环境下,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的工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3、损害心血管。

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

4、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

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

5、干扰休息和睡眠。

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

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劳,或四肢无力。

从而影象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的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6、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

女性受噪声威胁,还可以有月经不调、流产及早产等、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

7、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威胁更大。

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器官十分脆弱和娇嫩,不论是体内胎儿还是刚出生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弱或丧失。

8、噪声对视力的损害。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

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二、噪声的产生及传播噪声也是声音,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包括三个基本因素: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者。

声源(通常是振动的物体)向其周围的介质(通常是空气)辐射声源,声能以介质中的声波形式传播。

声波通过会场途径(室外大气、房间中的空气、墙壁、楼板等)传播,最后通过空气传到接收者的耳朵,引起听觉而被感知。

三、噪声的评价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开始了噪声评价的研究,先后提出过上百种评价方法,被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就有二十几种。

现在的研究趋势是如何合并和简化。

下而介绍最常用的几种噪声评价方法及其评价指标:1、 A声级LA2、等效连续A声级3、昼夜等效声级Ldn4、累积分布声级LX5、噪声评价曲线NR和NC、PNC曲线四、人的听觉特性人耳对声音的感觉音频范围是指在有足够的声强和声压的条件下,能引起正常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约为20~20000HZ,对频率为1000HZ的声音,人耳刚能听到的下限声压为2×10-5N/M2;使人产生疼痛感的上限声压为20N/M2。

掩蔽作用人的听觉器官能够分辨同时存在的几个声音,但由于某一个声音的存在,要听清另外的声音,必须把这些声音提高,这些声音的可闻阈(可闻下限)提高了,这种现象称为“掩蔽”。

可闻阈所提高的分贝数称为“掩蔽量”。

掩蔽的特点是接近掩蔽声频率的掩蔽量最大,即频率相近的声音,掩蔽较显著,掩蔽声的声压越大掩蔽量就越大,对所有高频声的掩蔽量越显著,低频声容易完全掩蔽高频声,高频声则难以完全掩蔽低频声。

人的听觉对高频声敏感,对低频声不敏感. 五、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方法1、噪声的控制原则噪声污染是一种造成空气物理性质变化的暂时性污染,噪声源停止发声,污染立即消失。

噪声的防治主要是控制声源的输出和噪声的传播途径,以及对接收者进行保护。

2、声源的噪声控制降低声源噪声辐射是控制噪声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

在声源处即使只是局部地减弱了辐射强度,也可使控制中间传播途径中或接收处的噪声变得容易。

可通过改进结构设计、改进加工工艺、提高加工精度等措施来降低噪声的辐射,还可以采取吸声、隔声、减振等技术措施,以及安装消声器等控制声源的噪声辐射3、在传声途径中的控制1)利用噪声在传播中的自然衰减作用,使噪声源远离安静的地方;2)声源的辐射一般有指向性,因此,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是降低高频噪声的有效措施;3)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4)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消耗;5)对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采取隔振措施,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4、在接收点的噪声控制为了防止对人的危害,可在接收点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佩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2)减少在噪声中暴露的时间。

六、吸声材料的应用利用材料的吸声特性,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吸声材料很多,它们的吸声原理——由声能转变为热能及其它能——虽然相同,但转化的具体物理过程却因不同类型的材料而有所区别,它反映了不同类型材料具有不同的吸声频率特性。

在室内设计中,正确合理的选择吸声材料对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声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三、影响城市住宅环境的主要原因现今,我国商品住房大量建设,住宅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008年我国重新修订《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分别规定了卧室、起居室内的允许噪声级。

新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居住环境品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城市住宅声环境污染主要表现有:①城市交通噪声日趋严重。

城市干线、高速公路、轻轨线路越建越密,交通要道附近因出行方便,成为房地产开发的热点。

城市交通业日趋发达,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捷和舒适,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不能不看到,随着城乡车辆的增加,公路和铁路交通干线的增多,机车和机动车辆的噪声已成了交通噪声的元凶,占城市噪声的75%。

随城市的发展,机场、铁路、航运等噪声干扰日益显著,出现因机场扩建、铁路提速、码头航运等噪声问题居民上访事件。

②住宅墙体、楼板的隔声质量有下降的趋势。

住宅建设中禁止使用粘土砖(俗称红机砖)以保护耕地,转而采用新型的轻质板隔墙,墙体越轻,隔声性能越差,再加之有些建筑设计师对隔声问题重视不足,承包商提供“以次充好”的墙体材料,造成诸多严重影响居住的私密性的隔声问题。

楼板隔声问题也很普遍,混凝土楼板隔绝脚步声、跑跳声、拖动家具等撞击声的能力差,加之房间面积变大使楼板面积也增大,楼板更容易振动,还有楼板内可能埋有电管、网线管、采暖管等大量管线,空洞增多,质量减小,楼板隔声问题相当突出。

③住宅配套设备噪声有增多趋势。

电梯运行声,地下室水泵的嗡嗡声,空调室外机的转动声,楼内供暖机组的振动声,通风机的呜呜声,变压器的蜂鸣声,PVC下水管道的冲水声,发电机的轰鸣声,地下污水泵排水声,水龙头用水时的水管吱吱声,关门时的咣当声等,使人们的安居环境受到极大的干扰和破坏。

④居住区内环境噪声问题,如附近工地的夜晚的施工声,楼下底商夜晚营业的喧嚣声,居民区内深夜还在灯红酒绿的歌舞厅声、酒吧声、迪斯科舞厅声等。

还有居民室内家用电器直接造成室内噪声污染。

家庭中家用电器的噪声对人们的危害越来越大,据检测,家庭中电视机、音响所产生的噪音可达60至80分贝,洗衣机为42至70分贝,电冰箱为34至50分贝。

多层住宅楼内,住户间生活噪声相互干扰,在我国是一个普遍问题。

四、“吸音”有助于改善城市住宅声环境1、材料吸声性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吸声材料很多,它们的吸声原理——由声能转变为热能及其它能——虽然相同,但转化的具体物理过程却因不同类型的材料而有所区别,它反映了不同类型材料具有不同的吸声频率特性。

在室内设计中,正确合理的选择吸声材料对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声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根据各种常用材料的不同特性,将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归纳为五大类加以介绍。

2、多孔吸声材料多孔吸声材料的类型包括:有机纤维材料、麻棉毛毡、无机纤维材料、玻璃棉、岩棉、矿棉,脲醛泡沫塑料,氨基甲酸脂泡沫塑料等。

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不属于多孔材料,用于防震,隔热材料较适宜。

其构造特征为:材料内部应有大量的微孔和间隙,而且这些微孔应尽可能细小并在材料内部是均匀分布的。

材料内部的微孔应该是互相贯通的,而不是密闭的,单独的气泡和密闭间隙不起吸声作用。

微孔向外敞开,使声波易于进入微孔内。

吸声特性主要是高频,影响吸声性能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流阻,孔隙,结构因素、厚度、容重、背后条件的影响。

一、材料厚度的影响:任何一种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一般随着厚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低频的吸声效果,而对高频影响不大。

但材料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吸声效果的提高就不明显了,所以为了提高材料的吸声性能而无限制地增加厚度是不适宜的。

常用的多孔材料的厚度为: 玻璃棉,矿棉50—150mm 、毛毡 4---5mm 、泡沫塑料 25—50mm。

二、材料容重的影响:改变材料的容重可以间接控制材料内部微空尺寸。

一般来讲,多孔材料容重的适当增加,意味着微孔的减少,能使低频吸声效果有所提高,但高频吸声性能却可能下降。

合理选择吸声材料的容重对求得最佳的吸声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容重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多孔材料的吸声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背后空气层的影响:多空材料背后有无空气层,对于吸声特性有重要影响。

故大部分纤维板状多孔材料都是周边固定在龙骨上,离墙50—150mm距离安装。

材料空气层的作用相当于增加了材料的厚度,所以它的吸声特性随着空气层厚度增加而提高,当材料离墙面安装的距离(既空气层的厚度)等于1/4波长的奇数倍时,可获得最大的吸声系数;当空气层的厚度等于1/2波长的整数倍时,吸声系数最小。

四、材料表面装饰处理的影响:大多数吸声材料在使用时常常需要进行表面装饰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