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噪声控制

合集下载

噪声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噪声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噪声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噪声控制是指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中,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噪声的行为。

噪声控制的目的是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保护人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将介绍噪声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1.源头控制:噪声控制的最佳方式是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噪声的产生。

这需要对噪声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改进,采用降噪设备、减振装置、隔音材料等措施来降低噪声的产生。

例如,在机械设备中使用减振装置,可以减少振动的传导和噪声的辐射。

2.传播控制:对于无法从源头上消除噪声的情况,可以通过传播控制减少噪声的扩散。

这包括使用隔声材料和屏障来阻隔噪声的传播路径,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中使用隔声墙、隔音窗等措施可以阻挡噪声的传播。

3.个体控制:对于工作人员个体,可以采取个体控制的措施来减少噪声对其的影响。

这包括戴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可以减少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此外,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人们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增强个体对噪声的适应能力也是一种个体控制的方法。

1.隔音措施:隔音是指采用吸音材料和隔音构造来阻挡声音传播。

吸音材料可以吸收或散射声波,阻碍声音的传播。

常用的吸音材料包括泡沫、软木、纤维板等。

隔音构造是指采用隔音墙、隔音窗、隔音门等设施来阻挡声音的传播。

通过在噪声源和受到影响的区域之间建立隔音构造,可以减少噪声的传播。

2.减振措施:减振是指采用减振装置和结构设计来减少振动的传导和噪声的辐射。

减振装置可以通过减少机械设备的振动来降低噪声的产生。

常用的减振装置包括弹性材料、减震器、减振台等。

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刚性加强来减少振动的传导和噪声的辐射。

3.降噪设备:降噪设备是指采用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技术手段来消除或减少噪声的产生。

常见的降噪设备包括噪声屏蔽装置、噪声补偿器、噪声消除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发出与噪声相反的声波来消除噪声,或通过特定频率的声波干扰噪声的传播和接收,从而实现噪声的控制。

4.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来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工程施工防扰民措施(3篇)

工程施工防扰民措施(3篇)

第1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工程施工过程中,噪音、粉尘、废水等污染问题往往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

为了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以下提出一系列工程施工防扰民措施。

一、施工时间合理安排1.避开居民休息时间: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夜间、节假日等居民休息时间,减少噪音污染。

2.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将噪音较大的施工工序安排在白天进行,降低夜间施工对居民的影响。

二、噪音污染控制1.使用低噪音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优先选用低噪音设备,降低噪音污染。

2.设置隔音屏障: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隔音屏障,有效降低噪音传播。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设备的使用,确保施工过程中噪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粉尘污染控制1.洒水降尘: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降尘,降低粉尘污染。

2.覆盖裸露地面: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防止粉尘飞扬。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减少粉尘污染。

四、废水污染控制1.废水处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2.设置废水收集池:在施工现场设置废水收集池,防止废水直接排放。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施工现场物料使用,减少废水产生。

五、文明施工管理1.施工现场围挡:设置施工现场围挡,规范施工现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施工垃圾处理:及时清理施工垃圾,确保施工现场整洁。

3.加强施工人员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六、加强与周边居民的沟通1.定期召开居民座谈会:了解居民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2.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方便居民反映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公示施工信息:将施工时间、施工内容等信息进行公示,让居民了解施工情况。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筑工地噪声控制方案

建筑工地噪声控制方案

建筑工地噪声控制方案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噪声,这些噪声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还可能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噪声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一、噪声源分析建筑工地的噪声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机械设备噪声如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搅拌机、打桩机等,这些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

2、运输车辆噪声运输建筑材料和废料的车辆在进出工地时,发动机和喇叭声也会产生噪声。

3、施工操作噪声如敲打、钻孔、切割、焊接等施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4、工人活动噪声工人在施工现场的交流、呼喊等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

二、噪声控制目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结合工地周边环境和居民情况,确定合理的噪声控制目标。

一般来说,建筑工地周边的昼间噪声应不超过 70 分贝,夜间噪声应不超过 55 分贝。

三、噪声控制措施1、选用低噪声设备在设备采购时,优先选择噪声低、性能好的机械设备。

例如,采用电动设备代替燃油设备,选用低噪声的搅拌机、起重机等。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如夜间 22 点至次日早上 6 点)进行高噪声施工。

对于必须连续施工的工序,应提前向相关部门申请,并向周边居民做好解释和公告工作。

3、设备维护与保养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因设备故障或磨损而产生的额外噪声。

4、安装降噪设施对于噪声较大的设备,如打桩机、搅拌机等,可以安装隔音罩、消声器等降噪设施。

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隔音屏障,减少噪声的传播。

5、优化施工工艺通过改进施工工艺,减少噪声的产生。

例如,采用预制构件代替现场浇筑,减少现场施工的噪声。

6、加强运输管理要求运输车辆在进出工地时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避免经过居民密集区。

7、人员培训与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意识和噪声控制知识的培训,要求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四、监测与评估1、定期监测使用专业的噪声监测设备,对工地周边的噪声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噪声情况。

建筑环境中噪声控制的政策与技术

建筑环境中噪声控制的政策与技术

建筑环境中噪声控制的政策与技术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环境中的噪声问题日益凸显。

噪声不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干扰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

因此,加强建筑环境中的噪声控制,制定相关政策并应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建筑环境中噪声的来源及影响建筑环境中的噪声来源多种多样。

首先,交通噪声是一个主要因素,包括道路上的汽车、火车、飞机等产生的声音。

其次,工业噪声也不可忽视,如工厂中的机器运转、加工生产等过程中发出的噪声。

再者,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机械设备、敲击声等也会产生较大的噪声。

此外,社会生活噪声,如商场、娱乐场所、居民小区内的喧哗声等,也会对建筑环境造成影响。

噪声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甚至引发耳聋。

噪声还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使人疲劳、焦虑、烦躁,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

对于心血管系统,噪声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问题。

此外,噪声还会干扰语言交流,影响人们的社交活动。

二、噪声控制的政策为了有效控制建筑环境中的噪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在规划层面,政府会对城市的功能分区进行合理规划。

将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等进行明确划分,避免相互干扰。

例如,将工厂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区域,减少工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在法律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噪声排放标准。

对于各类建筑工程、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等活动产生的噪声,都规定了明确的限值。

违反这些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方面,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噪声控制,采用合理的布局和构造措施。

施工单位则必须按照规定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噪声污染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了完善的噪声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城市各个区域的噪声状况。

对于噪声超标的区域,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三、噪声控制的技术在建筑环境中,有多种噪声控制技术可供应用。

建筑物室内噪声控制规范要求及解决方案

建筑物室内噪声控制规范要求及解决方案

建筑物室内噪声控制规范要求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物的噪声控制问题日益凸显。

室内噪声对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效率都有直接的影响。

为了解决室内噪声问题,不仅需要合理设计建筑物,还需要根据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噪声控制规范要求室内噪声控制规范是指对建筑物内部噪声级别的一系列要求。

这些规范一般由相关部门颁发,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给出具体的噪声限制标准。

1. 公共建筑噪声控制规范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医院、会议厅等对室内噪声有更高的要求。

规范一般要求在使用环境中控制噪声水平不超过特定分贝数,以确保用户的学习、工作、休息等需求不受干扰。

2. 商业建筑噪声控制规范商业建筑如购物中心、餐厅、办公楼等也需要对室内噪声进行控制,以提供良好的购物、就餐和办公环境。

规范要求对噪声源进行有效管理和隔离,确保用户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3. 住宅建筑噪声控制规范住宅建筑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噪声控制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规范规定了室内噪声限制的分贝数,同时提出了墙体、天花板等建筑物结构的隔音要求,以减少外界噪声的侵扰。

二、解决方案1. 利用隔音材料隔音材料是室内噪声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在建筑物墙体、天花板等位置使用吸音板、隔音膜等材料,减少声音的传导和反射。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选择结构减震和隔音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进一步降低噪声传播。

2. 合理布置室内空间合理的室内空间布置可以减少声音的传播和回音。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墙体、家具、设备等,控制声音的分散和反射,改善室内声学环境。

另外,采用可移动隔断和挡板等设计手段,可以在需要时灵活调整空间结构,进一步改善噪声控制效果。

3. 声音源控制室内噪声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从源头进行控制。

对于噪声源的选择、布置和管理都是关键。

选择低噪声的设备、采用减震措施、合理调整音量设置等都可以降低室内噪声的产生。

4. 音频设备静音控制音频设备是室内噪声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中更为常见。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标准是为了保护周边居民和办公环境的安宁,规定施工场界内噪声的最大限制值。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一、噪声的定义及测量方法噪声是指人们感觉不舒适和有害的声音,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测量。

施工场界内的噪声指施工设备、机械、工人作业等所产生的声音。

噪声的测量方法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常用的测量仪器有声级计和噪声分析仪。

二、施工场界噪声限制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施工场界噪声限制标准一般分为白天和夜间两个时段。

白天一般指早上7点至晚上10点,夜间一般指晚上10点至次日早上7点。

以下是一般的施工场界噪声限制标准参考值:1. 白天噪声限制标准居住区:60-65 dB商业区:65-70 dB工业区:70-75 dB敏感地区(如医院、学校等):55-60 dB2. 夜间噪声限制标准居住区:50-55 dB商业区:55-60 dB工业区:60-65 dB敏感地区(如医院、学校等):45-50 dB这些噪声限制标准可以根据具体地区和施工场地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能超过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三、施工场界噪声控制措施为了保持施工场界内的噪声在合理范围内,施工方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施工场界噪声控制措施:1. 使用低噪声设备和机械:选择低噪声的施工设备、机械和工具,减少噪声的产生。

2. 建立隔音屏障:在施工场界周边设置隔音屏障来降低噪声的传播和扩散。

3. 合理规划施工时间表:避免在夜间或夜间过早的时间段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

4. 噪声源封闭与隔离:对于噪声源较大的设备和机械,可以采取封闭和隔离措施,减少噪声的传播。

5. 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和最低噪声水平。

6. 加强教育和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噪声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噪声控制的重视程度。

四、监测与执法机制为了确保施工场界的噪声符合标准,相关部门应建立监测和执法机制。

减小施工噪音及防止扰民措施

减小施工噪音及防止扰民措施

减小施工噪音及防止扰民措施一、人为噪声控制1、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施工中或生活中不准大声喧哗、唱歌等,尽量减少人为噪声扰民。

2、材料不准从车上往下抛扔,应采用人扛卸车和吊车吊运;钢铁件堆放不准发出大的声响。

3、信号指挥使用对讲机代替口哨。

二、控制作业时间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00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00时,并根据季节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

特殊情况确需连续或夜间作业的、应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边群众工作,并报工地所在区环保局备案后施工。

三、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1、选用低噪声或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如降低混凝土振动器噪声把高频改为低频、。

对现场的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设置封闭式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音的扩散。

2、对挖掘机采用搞头施工的,严格控制操作时间,同时加强噪音控制,采用在搞头四周拉设防音棚的措施,减小施工噪音。

四、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公司设专人检测、填写测量记录表,凡超过《建筑施工现场噪声限值》标准时,及时对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以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

五、防止施工噪音污染1、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音的管理制度。

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2、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时间,特殊部位施工需在相关环保局备案后方可施工。

3、牵扯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尽量放在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搭设木加工棚防止木加工机械。

4、尽量选用低噪声或设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设施共机械。

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六、废弃物管理1、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临时贮存场地,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

2、废弃物的运输确保不散撤、不混放,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消纳,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

建筑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一、施工管理方面: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或者周末等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大的时段进行施工。

2.提前进行现场调研并编制施工方案:在计划施工前,对施工地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评估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3.严格控制施工现场人员数量:减少施工人员的数量,避免不必要的噪声。

4.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和管理:定期巡视施工现场,发现噪声源及时进行处理。

二、技术措施方面:1.减少冲击噪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次序,采用轻型设备进行施工,并采用缓冲、隔离等技术措施,减少冲击噪声的产生。

2.控制机械设备噪声:在选用机械设备时,应选择噪声低的设备,并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转,减少噪声源。

3.控制交通噪声:严格限制施工车辆的速度,采用橡胶轮胎减震装置,减少车辆行驶噪声的产生。

4.控制敲打声和振动声:采用隔音材料对敲打声进行隔音处理,采用减振措施降低振动声的传递。

5.控制喇叭、扩音等噪声:严禁在施工现场使用喇叭、扩音等设备产生噪声,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干扰。

三、工艺改进方面:1.选用低噪声材料:在施工中尽量使用低噪声材料,减少噪声产生。

2.尽量使用低噪声工艺:优先选择低噪声工艺进行施工,减少噪声产生。

3.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通过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优化施工过程,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四、降噪设备的应用:1.使用降噪罩和隔声板:对于噪声大的施工设备和场所,可以使用降噪罩和隔声板进行隔音处理,减少噪声的传播。

2.安装隔音窗和隔声门:对于办公楼、住宅楼等与施工现场相邻的建筑物,可以安装隔音窗和隔声门,减少噪声的传入。

五、监测管理方面:1.进行噪声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噪声监测,对施工噪声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超标的噪声源。

2.定期评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定期评估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办公楼以及附近环境的影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施工措施和管理策略。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需要从施工管理、技术措施、工艺改进、降噪设备的应用和监测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以保护周围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棚A增量
⊿A=15x6x(0.7-0.03)=60.3m2 A’ =16.38+60.3=76.68m2
(总吸声量)
∴⊿Lp=10lg(A’/A)=10lg(76.68/16.38)=10lg4Βιβλιοθήκη 68=6.7dBb 1)处理前
A1=S总╳α=70.38m2 A= A1+A人机=70.38+7.2=77.58m2 2)处理后 天棚A增量 ⊿A=15╳6╳(0.9-0.23)=60.3m2
A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1、依据 1)耳聋与噪声的统计(按8小时)
85dBA 30年 发生耳聋 8%
90dBA 30年
20%
95dBA 30年
30%
70dBA 长期也不会引起耳聋
2)听力损失按等能量刺激
2、标准 (车间内卫生标准)
每天工作8小时,允许连续噪声级为90dB(A);在高噪声环境连续工作时间 减半,允许噪声级提高3dB(A)。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超过115dB(A)。
暂时的,对城市或地区是永久的。 2)噪声大,露天作业,影响大 4、评价 A声级的LN、Leq
四、社会噪声
1、声源: 商业活动、人群活动、语言、社会宣 传广播)、家用电器
2、危害: 与其相邻的居民 3、特点: 声源数量大,无规分布,在某些局部
是主要噪声源 4、评价: A声级的LN、Leq
3-2 城市噪声控制
4、建筑布局 1)、建筑物的位置选择
医院、学校、住宅选址十分重要,对于工 厂企业,亦要考虑 2)、建筑群体的布局 群体的布局应防止噪声;楼房间的来回反 射、封闭、形成声通道。
5、屏障绿化:
1) 地形利用,土丘、下凹形成声屏障。 2) 路旁隔声屏障。 3) 绿化。 30米立体绿化带仅-5dB降噪量。
二、噪声管理 1、立法
立法制订各种“标准”,“管理条例”等。从法律上 保证,确认适合公民生活与工作的声环境。 法律制订后,对噪声污染的控制起了很大的作 用,促进了噪声控制与环境声学的发展。 1) 制定标准 2) 制订管理条例 2、执法管理 1) 地方政府明确划分了各类地区环境噪声类别 2) 各级环保机构,长期进行监测,严格执法。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1)测量方法
测点: 法定厂界外1m处,高度1.2m的噪声敏感 处。或相邻居室中央。
时间:稳态噪声测1分钟周期性噪声: 测一个周期 非稳态非周期噪声: 测整个工作时间的等 效声级。
2) 标准


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55
45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及商业中心区 60
50
工业区
第4节 吸声减噪
一、原理与效果 室内吸音减噪 吸音原理:降低混响声声压级 吸音减噪量:Lp=10lgA1/A2 Lp——室内两种吸音条件的混响声声压级差
值; A1——室内原有条件的总吸音量; A2——室内增加吸音材料后的总吸声量。
吸声减噪用途: 1)、在走道、休息厅、门厅等交通和联系空
间,结合建筑装饰适当使用吸声材料。将 吸声材料布置在走道的顶棚及侧墙的墙裙 以上。 2)、在房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布置吸声 材料或在空间中悬挂空间吸声体,是降低 室内噪音的有效方法。 降噪效果——10dB左右。
A’=77.58+60.3=137.88m2 ∴⊿Lp=10lg(A’/A)=10lg(137.88/77.58)
=10lg1.8=2.5dB
两种状况下吸声量的绝对值增值均为60.3m2, 但后者降噪效果较前者差 4.2dB
意义: 吸声降噪的效果: 与吸声处理后与处理前总吸声量的比值有关, 而不由吸声值变化量的差值所决定。 吸声量变化的比例大——降噪明显 吸声量变化的比例小——效果甚微
二、吸声处理原则 例: 设15*6*3米的车间原内表面α=0.03,机器与人的吸声量为7.2m2。 a 试问天棚用α=0.7的材料处理后,混响声场区域可降噪多少分贝? b 若处理前α=0.23,天棚用α=0.9的材料处理后,其降噪效果又如何?
解:a
1)处理前
A1=(15x6+15x3+6x3)x2x0.03=9.18m2 A= A1+A人机=9.18+7.2=16.38m2 (总吸声量) 2)处理后
三、设计步骤
1、由噪声频谱特性,确定主要吸声频带。 2、调查或测量,室内现有各频带吸声量的大小,(
或用开窗面积估计占总面积的比例),判断吸声 减噪可行性。 3、根据要求及室内状况,确定降噪量⊿Lp。一般小 于10dB。
4、由原α,总面积与⊿Lp,求出处理后的A’, 及需要增加吸声材料的部位⊿A=A’-A。 5、根据可设置吸声材料的部位,面积,噪声峰值 的频率,确定吸声材料的所需最小α(各频 带)。
65
55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
70
55
三、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Leq:dB)
特别安静区,如疗养院、高级别墅区 居住、文教区
居住、商业、工业混合 区 工业区
道路两侧


50
40
55
45
60
50
65
55
70
55
四、其他规范
GBJ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GB9660-80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其它的建筑设计规范中,也有一些关于噪声限值的 条文。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李清照: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第2节 噪声控制标准
一、评价指标 1、稳态噪声评价指标
1)A声级 LA 2)噪声评价数 NR(N) a 定义: 将噪声的倍频带频谱与一系列标准曲线(ISO标准)相比较所得到的结果。 b 特点:一组按倍频程声压级由低频到高频逐渐下 降的倾斜曲线。曲线上1KHz的声压级作为NR数。
声的允许值不能超过NR25曲线上的值。
2、非稳态噪声评价
1 )等效声级Leq a 定义:
非稳态噪声,在一段时间范围内LA的能量平均值。 测量一般均为A声级,故常以Leq(A)表示。
b 计算:
有限个能量平均
Leq10lg(T1T 0101L0pdt)dB
Leq10lg(1n10L1p0i)dB ni1
2、区域规划
工业区:a b c d
e
远离住宅集中区 间以防护带,绿地等 间以商业区 工业区、厂区内部布局——高噪声源远 离生活区,保证区界、厂界噪声达标 低噪声如电子工业可进入混合区
商业区
a 主要商业区应集中 b 可置于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居住区应相
对集中布置,安静区:完全脱离城市主 要噪声源干扰范围。
6、选择满足各频带,α值的吸声材料或构造。
3、道路规划 1) 铁路、交通主干道不穿过住宅及文教区 2) 市区主干道不宜过密。 干道间,两旁可布 置为商业区,文化生活设施,公共建筑。 3) 道路立体交叉,车流通畅 4) 地下运输系统
4、建筑布局 1)、建筑物的位置选择
医院、学校、住宅选址十分重要,对于工 厂企业,亦要考虑 2)、建筑群体的布局 群体的布局应防止噪声;楼房间的来回反 射、封闭、形成声通道。
2、第一堂课抽部分学生讲授预习内容, 3、课堂讨论和老师讲授。 4、现场实验、调研 5、写城市环境调研、实验、课程知识综述综
合报告。
四、知识要点 1、噪音评价指标; 2、噪音允许标准; 3、城市噪音控制原则和方法; 4、吸音减噪源利和方法。
第1节 噪声的危害
一 噪声 1、定义 不需要的声音——声音的相对性 2、特点:一般噪声难听入耳,具有连续谱
2)统计声级(累计百分比声级)LN
a 定义: 在测量时间内,N%都超过的声级。
L90: 90%的时间都超过的声级 L50: 50%的时间都超过的声级 L10: 10%的时间都超过的声级
超过 指≥某值
如为100个数
L10指从大到小第10个 L50指从大到小第50个 L90指从大到小第90个
3)昼夜等效声级Ldn
C 确定噪音评价数NR的方法:
先测量待测噪音各个倍频带(63~8KHz)
带声压级并画成频谱曲线,再把噪音频谱曲线
迭合在NR曲线上,以频谱与NR曲线相切的最 高NR值,代表该噪音的噪音评价数N
一般情况下
NR=LA-5
D 确定噪声标准
例:如果标准规定噪声的NR数不能超过25dB,
则是说1kHz的噪音不能超过25dB,其它频率噪
二、噪声的危害 1、对听觉的损害 耳聋———听力损失在25dB以上
噪声性耳聋 1) 暂时性耳聋 暂时性的听阈上移 2) 永久性耳聋:永久性的听阈上移 3) 暴振性耳聋:突然暴露在强声刺激下,引起 听阈上移
2、引起各种疾病 心血管系统,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
管痉挛中枢神经系统 心动过速,高血压, 头昏痛消化系统 胃肠道蠕动改变,溃疡病率 增大 3、影响正常工作与休息 4、降低工作效率
3、事先考虑
任何噪声的可能出现,应在计划实施之前加以
考虑,才是有效与经济的。它可以不用或减小投
资。事后的治理可能是经济的极大浪费或者是无法
根治的。 4、措施效果的评价 1)总体布局,平面的合理规划设计 2)隔声处理 3)消声处理 4)吸声减噪
10 ~ 40dB 10 ~ 50dB 10 ~ 50dB <10dB
三、噪声控制原理性措施
1.距离降噪 2.声源降噪 3.规划降噪 4.屏障隔噪 5.绿化吸噪 6.吸声减噪 7.接收隔噪
四 规划、建筑具体方法和措施
1、城市规模控制 城市噪声与城市人口数量间有定量关系 Lb=22~27+10lgρ ρ:人口密度(人/km2), 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其降噪效果十分明显,同时也 能解决交通、商业、工业过于集中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