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国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跨区域合作办学将成为未来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中高职教育衔接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体系不连贯、评价机制不合理、师资力 量不足等,需要进一步解决。
机遇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高职教育衔接将迎来更多的发展 机遇,如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
搭建合作平台
01
搭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合作平台,促进中高职学校之间的合作
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完善招生政策
02
完善中高职教育的招生政策,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更
高层次的教育。
建立评价机制
03
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评价机制,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效果进
行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衔接机制。
03 中高职教育衔接 的实践探索
制定中高职教育衔接政策
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是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制 定相应的政策,明确中高职教育的定位和职责,引导学 校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
专项资金支持
政府应设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专项资金,对开展中高职 教育衔接的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进行改 革和创新。
奖励机制
政府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在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中表 现优秀的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更多的学校参与其 中。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2023-11-04
目 录
• 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 • 中高职教育衔接对策 •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未来展望
01 中高职教育衔接 现状及问题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
职业教育体系完善
“中高职贯通”的发展模式

“中高职贯通”的发展模式作者:赵泽洲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3期赵泽洲(明光市职业高级中学,安徽滁州239400)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到2020 年,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教育部2012 年工作要点》中强调:“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知识+ 技能”的考核办法,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
”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中高职贯通”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09-0164-02收稿日期:2014-02-13作者简介:赵泽洲(1968-),男,安徽明光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一、解决“招生难、升学难”1. 对“中高职贯通”的问卷统计以明光市职业高级中学及另一所规模相当的职校为样本,随机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关于“中高职贯通”的调查,数据如下:教师部分:注:A、中职毕业,参加普通高考,再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或其他教育;B、中职毕业,参加对口高考,再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或其他教育;C、中职二年级结束,通过一定形式的测试直接注册进入高职接受三年的高职教育;D、中职二年级结束,通过一定形式的测试,合格后进入高职学习两年,再进行一年顶岗实习; E、中职二年级结束,通过一定形式的测试,进入半年的高职预科教育,然后再进行测试,合格后进入高职院校接受1.5 年的高职教育。
通过调研发现:中职生升入高职,继续学习相关专业技能、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的愿望仍然强烈。
这种职业教育的新模式符合了大部分教师与学生的愿望。
2. 突破“招生难、升学难”的策略招生难一直是约束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因素,众所周知,由于普高热度不减,更多的家长与学生还是把上普高作为最有前途的一个选择。
中专中高职衔接工作总结

中专中高职衔接工作总结
近年来,中专中高职衔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门、学校和企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同推动了中专中高职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教育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了中专毕业生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继续接受高职教育。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定优惠政策,为中专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高职教育体系中。
其次,学校在教学和培训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为中专毕业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全面的教育资源。
学校不仅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还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就业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学习和生活。
最后,企业在就业和实践中也给予了中专毕业生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与学校合作开展实习实训、举办招聘会等活动,为中专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和职场中。
总的来说,中专中高职衔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专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专中高职衔接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更多的学生打开更广阔的就业和发展之门。
实施中高职自考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No 3 2 1 . . 0 2
湖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r al o H z o Vo ato al an T c n o ial Col g o f uh u n c in d e h olg c l e e
21 0 2年 0 9月
础 . 全 面 建 设 现 代 化 社 会 的 迫 切 需 要 , 是 新 时期 职业 教 育 改 革 发 展 的 重 要 任 务 。试 点 衔 接 项 目的 开 展 符 合 国 务 院 关 于 大 力 发 是 也
展 中等 职 业 教 育 的精 神 , 我 国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但 还存 在 着 中 、 职 教 育 专 业 培 养 目标 之 间 缺 乏 依 存 性 、 职 教 师 专 业 素 是 高 中
质偏 低 、 职 生学 习能 力欠 缺 等 诸 多 问 题 . 切 实 将 中 高 职 培 养 目标 和专 业 真正 融 通 , 加 快 中职 教 育 师 资 队 伍 培 养 建设 , 中 高 中 应 并 在
职 自考课 程体 系 及课 程 内容 上进 一 步 加 强 协 调 , 能 使 中高 职 真 正 地 衔 接起 来 , 养 出更 多 优 秀 人 才 。 才 培
s ii t a e gr a fo t o d v l p s c n a y v c to a du a i n,a s e d i p rt o m k e te f r s t e e o e o d r o a i n le c to l o a n e n Chi a c o i d v l p e t Bu h r r tl s me n e on m c e eo m n . s tt e e a e s il o p o l ms u h a he lc fd p n e c n p o e son lt ani g t r t e we n s c n a y a d hi h r v c t n le u a i n,t e l w r f s r be ,s c s t a k o e e d n e i r f s i a r i n a ge s b t e e o d r n g e o a i a d c to o h o p o e — so a ua i fs c n a y v c to a e c e sa d t e p o e r ng a iiy f r t e o d r o a i n ls u e s ti e r s o ln h d in l q l y o e o d r o a i n lt a h r n h o rl a ni b l o hes c n a y v c to a t d nt .I s a ne tt i k t e e u t t c to a g to e o d r o a i n le u a i n a d h g e o a i na d c to t he s ca te ,s e d u h o s r c i n o e c i g a i n t r e fs c n a y v c to a d c to n i h r v c to l e u a i n wih t pe i li s p e p t e c n t u to f t a h n s a f o e o d r o a i n le u a i n,a d s r n t e u t e o d n to n t e c r iu u s s e a d t o r e n s c n a y v c to l t f fs c n a y v c t a d c to o n t e g h n f r h rc or i a i n i h u r c l m y t m n hec u s s i e o d r o a ina e u a i n a d h g e o a i n le u a i n The e o d r o a i n l d c to n i he o a i a d c to a e l k d a d c li a e d c to n i h rv c to a d c to . n s c n a y v c to a u a in a d h g r v c t e on le u a i n c n b i e n u tv t n
浅论我国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一
、
中高职教 育衔 接的现 实意义
( 三)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职业教育 自身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 困 的 { 业技 术 教 育经 过 2 O多年 的发 展 ,已经 形 成 以 巾
专、 技校、 职高等教 育形式的巾等职业教育体系, 在进一步改革 随 着 知 识经 济 的 发展 , 科 技创 新 不 { J 信 息 化 的重 要性 对 职业 发展巾。 高 职 院校 的 质量 也不 断 提升 但是 其 中 也存 在 …些 不 人 员 的 专业 识和 素 养 捉 } l j 了 更高 的要 求 。 世界 各 也 越 来 合理的} 人 l 素, 涉及教育体系内部的机构设置、 课程安排和发展 越 啦视 科 学 教 育的发 展 , 在 财 力物 资 办面 也投 入更 多 。另 一 方 规 划等 等 。r 『 1 高职 教 育 的衔 接 能够 优化 职 教 结构 , 促 进 巾 高职 面, 在1 l 场 经 济 的 条件 卜 , Ⅲ家 的 经 济结 构和 增 长 方式 的 变化 教 育 内部 改革 更 新 , 是职 业 教育 臼身发 展 的 必要 于段 。 也 促进 了巾 l B l 教 育的 改革 。现 在我 I 各地 区、 各 行 业 的 发展
系, 井 由顾 客 门_ l _ F 十 ¨ 传, 发掳 I { , i : 培养 更多 的潜 在 顺 客 。 ”内在情
先 对于 追星 , 我 们 应该 有 …个 确 的教 育和 引导 。由 r
绪 资小 则 指 I 员一 I : 的 内心 , 包 括 企业 员 r : 的感 受 、 信 念 利 价值 追 星 的多 是青 少年 ,所 以学 校 的教 育起 剑 了至 关 币 = 要 的作 用 , 观。 业 是 一个 小型 的 社会 , 是 人 的 集合 : 它 的 所有 要 素 , 包括 学 校 教 育要做 剑 的就 是 让每 … 个潜 在 的 “ 粉丝” 都拥 有 一 个 健 产 乩、 服 务、 牌 都 与情 绪 交织 若 。 业 领 导人 的 魅力 与 个人 的心 态 , 这 是成 为 粉丝 最 根木 的要 求 。
中高职衔接培养有关情况报告

中高职衔接培养有关情况报告一、背景介绍中高职衔接培养是指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机结合,为中职毕业生提供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机会,以便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本报告旨在介绍中高职衔接培养的相关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发展。
二、中高职衔接培养的现状分析2.1 中高职衔接培养政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中高职衔接培养的政策文件,鼓励高职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项目的开展。
•政策还规定了中高职衔接培养项目的招生政策,要求高职院校为合作学校中职毕业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招生名额。
2.2 中高职衔接培养的模式•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主要模式包括直接推荐入学和初中、高中三年制职业化培养模式。
•直接推荐入学是指中职毕业生经过评估并达到一定条件后,可以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初中、高中三年制职业化培养模式是指中职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高中学习,并设置职业化课程,提前接触高职院校的培养内容。
2.3 中高职衔接培养的问题•目前,中高职衔接培养项目的推行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中职学生对衔接培养项目的认知度不高,缺乏相关信息。
其次是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导致学生和家长对不同模式的了解和选择困难。
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对中职生的培养安排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影响了培养效果。
三、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建议3.1 提高中职生的认知度•可以通过开展中职生职业规划教育,加强对衔接培养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增加中职生对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了解和认知度。
3.2 统一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应制定统一的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明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流程,减少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困难,提高培养的效果。
3.3 加强高职院校对中职生的培养•高职院校应通过完善职业课程和实习环节,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3.4 加强中高职衔接培养项目的评估•针对中高职衔接培养项目,应定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和政策。
论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

论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是当前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由于多种原因,中高职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和断裂,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背景、现状分析以及解决方案等角度,探讨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教育背景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高素质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愈发凸显。
由于中高职教育之间存在着不少的脱节和断裂,很多中职生在升入高职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导致了学生流失,影响了教育体系的有效性和整体素质。
为了有效衔接中高职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二、现状分析1. 对高职院校的升学难题由于高职院校对中职学生的考试要求较高,中职学生在升学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例如高职院校可能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较高,而中职学生由于受教育资源的限制,往往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这就导致了中职学生在升学时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困难,使得部分学生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2. 学科设置和师资力量不平衡中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还存在着学科设置和师资力量不平衡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和师资储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职教育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可能并没有相应的针对中职学生的专业设置和师资准备。
这就导致了中职生在升学后面临着学科过渡和学习困难。
3. 学校间信息不畅通中高职教育间的有效衔接还受到了学校间信息不畅通的影响。
由于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信息交流的不足,学生们在升学时往往难以获得详细的招生信息和指导,不清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升学时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学生升学的难度。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背景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背景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弥补中高职教育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3+2”模式应运而生。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旨在打破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生在中高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
这也为中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旨在为当前中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分析当前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影响和原因。
提出解决现状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中职和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规划和辅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探讨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重要性,并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推动中高职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现状问题1. 学校之间的课程不对接问题:中职和高职院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升学过程中出现学习内容断裂的情况。
某些中职学校没有开设与高职院校对接的专业课程,使得学生在升学后需要重新学习一部分内容,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2. 师资力量不足问题:由于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不同,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水平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要求,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目标和任务,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样背景下,选择正确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使职业教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有成效、有效率的推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角度,就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从中高职衔接的角度,来论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研讨的问题是如何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使之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
从现有情况看,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分段贯通式。
即将一所或几所中职学校与专业对口的高职校联合办学,采取3+3方式,前3年在中职学习,后3年在高职学习,按阶段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但中高职校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整合、重组中高职的课程和教学计划;二是提升式。
即选择部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办5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三是下延式。
即高等院校包括现有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高等专科学校及部分本科院校设立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招收初中毕业生办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现将以上几种形式作一比较。
一 选择部分高等院校招初中毕业生举办5制高等职业教育开通高等院校初中后5年一贯制招生渠道,无疑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优势在于可以在5年的时间内,根据不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职业技能等系统的教学和训练,既避免中职学生基础理论较差而造成与高职对接中错位的现象;又弥补了普遍高中学生缺乏技能训练的不足;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从教学角度看,我国目前举办的5年制高职的教学计划也符合国际上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最短年限为初中后学习5年的要求。
但这种形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招生数量上看。
就本科院校而言,其任务是培养本科生以上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与高职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本科大学的办学重点不在职业教育,因此,即或招收高职生,数量也是有限的;成人高校由于受场地、校舍、教学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其招收5年制初中毕业生的能力也有限。
2从效益上看。
高等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办5年制,实际上使高等院校承担了高中阶段的教育,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没有发挥高等学校应有的效益;实际上缩小了高等教育的规模。
3从师资方面看。
高等院校招初中毕业生办5年制,因其前3年属中等职业教育,其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方式上都与高等院校有较大不同,这不仅给这一阶段教育带来困难,而且也不利于发挥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的资源优势。
显然,让高校教师去适应中职教学,而中职教师却因生源不足而闲置,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 在部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从1985年开始,在4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试办高职班以来,至199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的普通中专举办高职班的学校已达22所。
这些学校有着几十年办职教的经验,在深化改革、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借鉴国外职教理论开发课程,实行模块教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还有一部分重点职中附设了大专班、电大班和大学函授辅导站,在试办高职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并在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具备办高职的基本条件,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过中职校办高职,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校设置条件,并不是大多数学校都能够达到的。
三 3+3式的中高职衔接近20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达21000多所,一部分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实验实训设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3+3方式能够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前三年在中职,有利于吸纳学生,同时又能减轻高等职业院校的压力后三年在高职,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当前的情况是,在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当中,有相当数量用于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职对口招生数并没有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希望求学深造的道路依然艰难。
尽管我国目前中职毕业生已超过普通高中毕业生数量,但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的升学率不足3%,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相差十余倍,这既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无益于目前社会上的“普高热”的缓解。
采取3+3方式,改变人们普遍认为的中等职业教育是终结性教育的观点有利于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这种衔接不是原来的中职+高职而是打破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建立共同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
目的是充分发挥中职与高职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各自加强应承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与技术训练,而不必集中在一个学校配全5个年级理论和实践教学所必须的全部资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采取3+3方式,为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就读高等职业教育打开了通道,适应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推迟就业的需要,是目前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行的选择。
它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有利于发挥现有中高职教育资源效益;有利于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有利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激发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
当然,这种衔接方式,要有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予以保障。
包括招生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中职的教学不仅要保证愿意升入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还要考虑不愿升入高职学生
的就业要求,防止走入以升入高职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