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公文的文体与结构
【办公宝典】公文写作教程(共十三章)

【办公宝典】公文写作教程(共十三章)【办公宝典】公文写作教程(共十三章)第一章公文概述第一节公文的含义一,公文是办理公务的文书。
“办理公务的文书”,这是“公文”一词的基本含义。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管理职权、处理日常工作时,都必须以公文为基本的工具。
党组织所制定的方针、路线,要靠公文传达、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法令,要靠公文宣传、实施;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种种方法、措施,也要靠公文进行布置、安排。
二,公文是具有直接效用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
理解“公文”,只认识到“办理公务”还是不够的,公文还有两个基本性质:一是直接效用性,二是体式的规范性。
公文当然要用以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但跟纯粹的宣传教育性文章不同,它还要指向实事,办理实务,总的来说,是务实的而不是务虚的。
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公文形成了规范化的体式。
依照这些文体规范进行写作和阅读,方便快捷而又简练明白。
据此,我们可以说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管理职权、处理日常工作时使用的,具有直接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三,广义的公文和狭义的公文。
有了以上认识仍然不够。
人们使用“公文”这一语词时,赋予它的含义时宽时窄,我们还有必要对此作出区分。
广义的公文,外延十分广阔,除通用文书外,还包括法律、财经、文教、外交、军事、税务、工商等各种行业自己的专用文书。
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统计出来广义的公文到底有多少具体的文种——也许永远也统计不出来,因为它不仅多到了数不胜数的地步,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总是不断地有新的文体产生。
狭义的公文,是指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种行政公文和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的14种党的主要公文。
这两大类公文的文种彼此多数相同或近似,也有一些区别。
这些公文文种都是在机关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
我们在这本书中讲述的公文,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规定的党政公文为主,也适当选入了一些通用、常用的机关事务文书。
第三节公文的文体与结构

第三节公文得文体与结构一、公文得文体文体即文章得体裁。
公文得文体就是以叙述、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兼用得特殊应用文体。
因此,公文首先必须具有应用文得属性:直接应用性、全面真实性、结构格式得规范性。
能对解决某一现实事务具有明显得直接应用价值,公文要求反映具体事务时必须全面真实,不允许虚构夸张。
其次公文要求使用现代书面语言,不得采用文言文形式表述。
由于行文目得不同,叙述、说明、议论在不同文种中得使用各有侧重。
二、公文得结构及组成公文得结构指公文得组织构造,具有规范性与相对确定性。
1.公文得基本组成部分(1)标题。
一件公文用以与其她公文相区别得名称。
其主要作用就是:概括揭示为受文者所关注得几方面内容,为查找利用与管理公文提供一个检索标识。
(2)正文。
正文即公文得主体部分。
用于系统表达受文者对特定事物获得明确认识所需要得信息。
(3)作者。
又称发文机关,制发公文并对其负全责得机关得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4)日期。
又称成文日期,指公文形成得具体时间,通常以领导者签发得时间为准,联合行文时以最后签发机关得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特殊情况下以会议通过得时间、印发时间、批准时间作为公文形成得时间。
(5)印章或签署。
印章实际上就是指作为机关权力象征得印信在公文上留下得印记;签署则就是指签发公文得领导人亲笔在正式发出得公文上所签注得姓名。
(6)主题词。
主题词用以揭示公文基本内容并经过规范化处理得名词术语。
2.公文得其她组成部分(1)文头。
又称版头,用于强调公文责任归属与权威性得标记。
一般由作者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二字构成。
(2)发文字号。
它就是指由作者对其制发得公文依次编排得顺序代码。
(3)签发人。
代表机关核准并签发文稿得机关主要负责人得姓名。
(4)保密等级。
它就是公文涉密程度得标志。
(5)紧急程度。
它就是表明公文送达与办理时间要求得标志。
(6)主送机关。
它就是对所收受公文负实际责任得机关得全称、简称或统称。
(7)附件及其标记。
公文写作中的文体与风格选择

公文写作中的文体与风格选择公文写作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其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规范行为和反映组织形象。
在撰写公文时,选择合适的文体和风格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公文写作中的文体与风格选择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文体选择1. 正式文体: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件,通常采用正式文体。
正式文体包含着严谨、规范和权威的特点。
运用正式文体可以给人以庄重和可信的感觉。
在正式文体的运用中,应注意使用专业术语和公文格式,避免口语化表达和个人情感的插入。
2. 简明文体:公文的主要目的是传达信息,因此需要尽量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
运用简明文体可以使公文更易于理解和阅读。
在运用简明文体时,应注意避免出现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表达,同时要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3. 中立文体:公文的特点之一是要保持中立和客观。
公文一般不应包含过多主观性的评价或个人情感。
使用中立文体可以确保公文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在使用中立文体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或修饰语,以及避免使用过于复杂和冗长的句子。
二、风格选择1. 清晰简洁:公文是一种实用性的文件,其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
因此,公文的风格应力求清晰、简洁和易于理解。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和晦涩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注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使读者能迅速理解公文的内容和要点。
2. 严肃庄重:公文作为官方文件,其语言风格应该严肃、庄重。
在选择词汇时,要避免使用口语化和不正式的表达方式。
使用正式词汇和长句结构可以增加公文的权威性和正式感。
3. 逻辑严密:公文作为一种行政性文件,要求逻辑严密。
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逻辑关系的连贯性和合理性,避免出现重复、矛盾或不连贯的表达。
严格按照公文的结构和格式组织内容,使读者能迅速获得所需信息。
4. 敬语使用:在公文写作中,要适当运用敬语,表达对读者的尊重和礼貌。
根据写作对象的身份和职务,选择适合的敬语表达方式,不仅能增加公文的正式感,还能表达组织的尊重和关注。
总之,公文写作中的文体与风格选择是保证公文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公文写作格式认识

公文写作格式认识
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非常重要。
在撰写公文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
下面将介绍一份典型的公文写作格式。
1. 开头部分:
公文的开头部分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基本信息:写在纸张的右上角,包括发文机关名称、文号、日期等。
B. 收件人信息:写在纸张的左上角,包括收件人姓名、职务、单位等。
C. 主办单位信息:写在正文的上方中央,包括公文的主办单位、事由等。
2. 正文部分:
公文的正文部分是核心内容,需要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正文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 内容开头:公文的正文一般以“范文”或者“主题词”为开头进行引言。
B. 正文内容:根据公文的需要,详细陈述事实、阐明观点、
提出建议等。
C. 结尾部分:邮件的结尾部分通常包括感谢词、请求或者提
醒等。
3. 结尾部分:
公文的结尾部分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发文单位信息:写在纸张的左下角,包括发文单位的全称、地址、邮编等。
B. 承办单位信息:写在纸张的右下角,包括承办单位的全称、地址、邮编等。
C. 签名部分:写在正文的结尾处,包括发文人的姓名、职务
和日期。
注意事项:
1. 格式规范:公文的字体通常为宋体,字号为小四号,行距为1.5倍,首段缩进2个字符。
2. 表达简洁明了:在撰写公文时,要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用词要准确、不含歧义。
3. 条理清晰:公文需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结构组织,信息要有条理、清晰易懂。
以上是公文写作的格式认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遵循相关规范和要求,确保公文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公文写作知识: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公文写作知识: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公文写作知识: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关于公文的相关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文写作知识: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具有合法性。
首先,公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宪法与法律,因为,它们是我们制定的一切宏观与微观决策的总依据和指导纲领。
其次,要符合本系统、本机关主管业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规章,因为,它们是制定本机关一切决策的直接依据,如果在公文中提出新的政策,应当加以说明。
由于公文内容还要受其他多方面方针政策、法规规章的指导和制约,所以,还要加强横向联系,了解同层次有关系统、机关的重要决策并与之保持一致,以便在工作中相互协调与配合,避免矛盾抵触。
(2)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公文的制发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并切合实际需要,讲求实效。
①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需要制发公文,公文写作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反对形式主义与文犊主义。
②公文的内容务求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并从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原则与方法,使公文具有真实性与可行性。
公文内容失真或者所提对策脱离实际都会导致领导机关决策的失误,直接危害机关乃至国家利益。
因此,公文撰写人员必须深人实际,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③注重时效。
公文写作必须及时迅速、把握时机,紧密适应机关行政管理的需要,以便尽快实现公文的效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3)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主题是作者通过公文表达的意图与主张,每件公文都要求能够集中、鲜明而直接地表述主题。
要一文一事,中心明确,令人一目了然。
应围绕主题,合理安排正文结构,做到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紧凑有序,过渡自然。
应当具备的数据项目一定要准确齐备,格式务必庄重规范,符合国家统一规定。
(4)用语庄重严谨、简明通顺、平实得体。
第三节公文的特点及写作过程

第三节公文的特点及写作过程公文是一种正式、规范的书面文件,用于传达行政组织或机构之间的信息、指示、决策等。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内容、格式、语言方式和写作过程等方面。
首先,公文的内容要正式、明确、准确。
公文通常涵盖了组织机构的重要文件、决策、指示、通知、报告等,因此内容需要严谨、逻辑清晰、不含个人主观色彩。
公文中应提供关键信息,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或表达,确保读者准确理解。
其次,公文的格式固定,遵循一定的标准。
公文一般包含标题、正文、署名、日期、印章等要素,不同类型的公文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公文的格式规范化有助于提高行文效率,减少误解和遗漏。
再次,公文使用官方语言方式,简练、专业。
公文的语言应尽可能精简,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延伸词汇。
公文使用的词汇要准确,避免歧义。
公文的语言风格一般要求客观、正式、严肃,避免夸张、夸大等个人情感和感受。
公文的写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明确写作目的和对象。
在撰写公文之前,需要明确写作目的是什么,面向的读者是谁。
根据写作目的和读者的特点,调整写作风格和用词选择。
第二步,收集、整理相关信息。
在撰写公文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和决策文件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和筛选。
确保写作内容准确、全面。
第三步,构思和拟定公文的框架。
根据所需写作的公文类型,确定其特定的框架和结构,如标题、摘要、正文、附件等部分的顺序和内容。
第四步,起草公文。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以及事先确定的框架,开始起草公文。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行文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避免无关的信息和内容。
第五步,修改和完善公文。
完成初稿后,进行仔细的审核和修改,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无歧义。
此外,还要检查公文的语言是否简练、专业,规范公文的格式和要求。
第六步,最后的审查和签发。
公文最终需要由负责人进行审查和签发,确保公文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审查过程主要包括校对内容的准确性、格式的规范性,确保与前后相关文件的一致性等等。
总之,公文具有正式、准确、规范的特点,要求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明确性、格式的规范性、语言的简洁性和专业性。
公文写作理论基础——公文的结构

公文写作理论基础——公文的结构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格式形成并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一直的文字材料;其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书材料,即有一定的结构,本文带你了解公文的结构。
1.公文结构安排的作用公文的结构,包括如何开头与结尾,怎样安排层次和段落,以及如何进行过渡和照应等。
结构安排得当,有助于突出主题,使公文的各个组成部分紧密衔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否则,公文就会杂乱无章,使人看了摸不着头脑,这样也就难以达到行文的目的。
公文的开头,以朴实、平直、开门见山为特色,结尾以自然果决为特色。
公文的层次和段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层次有时大于段落或等于段落,有时小于段落。
公文由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由总述到分述或由分述到总述,由叙述到议论或由议论到叙述,都需要采用适当的过渡形式。
根据情况,可以用过渡词语过渡,如“综上所述”“由此可见”等;或用过渡句子过渡,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等;有时也包用过渡段落过渡。
通过过渡承上启下,使文意顺畅自然。
公文的照应,指的主要是公文内部相互衬托、呼应,如开头与结尾相呼应,题目与正文相照应等,以此加强公文各部分的联系性,增强表达效果。
公文的照应,除一篇公文内部的相互照应外,有时还有与其他有关公文相照应的情况。
2.公文结构的形式公文的结构,从形式上看,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1)篇段合一式,即一篇公文只有一段。
内容较简单的公文,一般采用此种形式。
(2)分段式,即一篇公文分为几段。
公文内容包含若干层次或涉及若干方面的,多采用此种形式。
(3)分项式,即一篇公文分若干项(条),在一项里还可根据需要再分若干每项依次用数码或者并用小标题标明。
篇幅较长、涉及方面或事项较多的公文,一般采用分项形式。
此种形式内又有通篇分项(条)和非通篇分项(条)等不同情况。
法规性文件一般采用通篇(项)式;其他文件多采用非通篇分项(条)式,但也有采用通篇分项(条)式的。
公文写作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公文第一节公文概述1)什么是公文。
公文:是国家机关及其它社会组织在行使和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的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
含义理解: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它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
4.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2)。
公文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商代后期:甲骨文书;秦汉:“书”、“奏”。
辛亥革命以后:《公文程式》3)文书、文件和公文文书: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总称,既可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
最早出现于西汉。
文件:广义上说:它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务文件,也可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
狭义上说:文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
出现于清末。
公文:是指各机关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
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在机关中三者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
第二节公文的特点与作用1)公文的特点: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2.公文有法定的权威3.公文特定的效用4.公文有规范的体式5.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法定的作者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负担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行文单位: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发文件的机关、部门或单位,称为行文单位。
公文的制发:经过起草、核稿、签发等程序。
公文的签收:签收登记、分办、批办、承办、催办等。
2)公文的作用:公文的作用在于它是党和国家具体领导和管理政务,机关之间相互进行联系以及机关内部处理工作事务的一种工具。
表现在:1.领导与指导作用2.行为规范作用3.传递信息作用4.公务联系作用5.凭据记载作用第三节公文的分类与名称(一)公文的分类:1)按公文的来源划分:对外文件“收来文件“内部文件1.对外文件:简称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公文的文体与结构一、公文的文体文体即文章的体裁。
公文的文体是以叙述、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兼用的特殊应用文体。
因此,公文首先必须具有应用文的属性:直接应用性、全面真实性、结构格式的规范性。
能对解决某一现实事务具有明显的直接应用价值,公文要求反映具体事务时必须全面真实,不允许虚构夸张。
其次公文要求使用现代书面语言,不得采用文言文形式表述。
由于行文目的不同,叙述、说明、议论在不同文种中的使用各有侧重。
二、公文的结构及组成公文的结构指公文的组织构造,具有规范性和相对确定性。
1.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1)标题。
一件公文用以与其他公文相区别的名称。
其主要作用是:概括揭示为受文者所关注的几方面内容,为查找利用与管理公文提供一个检索标识。
(2)正文。
正文即公文的主体部分。
用于系统表达受文者对特定事物获得明确认识所需要的信息。
(3)作者。
又称发文机关,制发公文并对其负全责的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4)日期。
又称成文日期,指公文形成的具体时间,通常以领导者签发的时间为准,联合行文时以最后签发机关的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特殊情况下以会议通过的时间、印发时间、批准时间作为公文形成的时间。
(5)印章或签署。
印章实际上是指作为机关权力象征的印信在公文上留下的印记;签署则是指签发公文的领导人亲笔在正式发出的公文上所签注的姓名。
(6)主题词。
主题词用以揭示公文基本内容并经过规范化处理的名词术语。
2.公文的其他组成部分(1)文头。
又称版头,用于强调公文责任归属和权威性的标记。
一般由作者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二字构成。
(2)发文字号。
它是指由作者对其制发的公文依次编排的顺序代码。
(3)签发人。
代表机关核准并签发文稿的机关主要负责人的姓名。
(4)保密等级。
它是公文涉密程度的标志。
(5)紧急程度。
它是表明公文送达和办理时间要求的标志。
(6)主送机关。
它是对所收受公文负实际责任的机关的全称、简称或统称。
(7)附件及其标记。
附件指附属于正文的其他公文或材料,它使正文内容具体和完整化。
(8)抄送机关。
对所收受公文一般不需承担直接办理、答复责任,而只需了解公文内容或者协助办理的机关或组织的全称、简称或统称。
(9)注释。
又称为附注。
主要用于标注秘密文件的阅读、传达范围,以适应工作和保密需要;也用于对正文中确需解释的名词术语或有关事项的解释说明。
其作用是使正文更加简明。
(10)印发说明。
它是对公文印制发出情况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之点是A.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B.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C.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D.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2.《关于××厂进口SD6型自动车床的请示》,作者是A.××厂B.××厂的负责人C.起草文件的刘秘书D.签发文件的董厂长3.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联系工作,应当用A.通报B.通知C.函D.意见4.下列撰写公文常见的缺点,属于“语句表述不完整”的问题是A.滥用省略B.篇幅冗长C.交代不明D.眉目不清5.下列“请示”的结束语中得体的是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请来函商量C.所请事关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10日前答复D.以上所请,妥否﹖请批复6.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只能标明A.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B.所有机关的发文字号C.至少两个机关的发文字号D.根据情况临时规定的发文字号7.一般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是A.上行文B.平行文C.下行文D.越级行文8.主送机关是A.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B.受理公文的机关C.收文机关D.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9.下列文种必须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成文日期的是A.会议报告B.条例C.工作总结D.请示10.特殊情况越级向上行文,应抄送给A.直属上级机关B.直属下级机关C.系统内的所有同级机关D.有业务联系的机关11.“请示”可以直接交给领导者个人的是A.领导人直接交办的事项B.与领导人直接相关的事项C.重要文件D.机密文件12.下列哪个事由,根据《办法》,不可以使用“决定”A.严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工作安排B.大兴安岭森林特大火灾事故的处理C.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的嘉奖D.在太平洋×地区试验运载火箭,使过往船只周知13.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使用A.通报B.请示C.报告D.通知14.根据事由:“××公司发行重点钢铁企业债券”,应使用的文种是A.通报B.通知C.通告D.决定15.《××广播局关于向××县土地局申请划拨建设电视转播台用地的请示》,该标题主要的错误是A.违反报告不得夹带请示的规定B.违反应协商同意后再发文的规定C.错误使用文种,应使用函D.错误使用文种,应使用报告16.负责公文处理工作的是本机关的A.档案室B.业务处C.收发室D.办公厅室17.公文办理主要分为A.收文和发文B.拟办与承办C.登记与分发D.整理与保管18.文件的拆封是文书人员的职责。
至于密件,则应交A.领导人本人或由其委托的人代拆B.机要文书或机要室拆封C.办公厅室主任拆封D.文书人员拆封19.办公部部门或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来文情况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就是公文的A.拟办B.承办C.批办D.催办20.一般的传阅文件,在有关人员传阅完毕后,文书人员应注明()A.已复文B.阅毕的日期C.已阅文D.承办的结果21.机关公文文稿经签发后,即为A.公文的定稿B.公文的草稿C.公文的会签D.公文的核发22.文件封装发出后,文书人员对办复的发文,要履行A.登记手续B.注办手续C.归档手续D.签字手续23.凡是需要立卷的文件是A.办理完毕的文件B.已经使用的文件C.已经办复的文件D.领导认为重要的文件24.将平时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按照立卷目录中的要求存放起来,叫做A.立卷B.定卷C.归卷D.组卷25.一般说来,应该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以A.上级机关、上级部门为主B.本机关、本部门为主C.上级机关和本机关为主D.本机关和下级机关为主26.将内容涉及同一地区的文件组合在一起的方法,叫A.地方特征立卷B.文件特征立卷C.通讯特征立卷D.地区特征立卷27.所谓长期保存的案卷,是指保管期为A.25年以上的文件材料B.35年以上的文件材料C.16—50年左右的文件材料D.36—70年左右的文件材料28.综合概括归类文件材料的类属名称的叫做A.类名B.类目C.卷名D.条款29.根据文件在形成中的历史联系并区别不同保管价值进行系统整理和排列的是A.归卷B.案卷C.立卷D.定卷30.卷内文件名称是反映文件的性质和价值的,一般写在案卷标题的A.开头B.末尾C.中间D.上方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公文写作不同于其他文种的写作,其主要特点是A.被动写作,遵命性强B.对象明确,针对性强C.决策之作,政策性强D.文字简约,说明性强E.讲究格式,规范性强32.公文进入拟稿阶段的步骤是A.明确发文主旨B.收集有关材料C.深入调查研究D.拟出写作提纲E.认真起草正文33.“决定”的主要类型有A.指挥型B.惩诫型C.个案型D.知照型E.权威型34.“命令”的特点是A.权威性B.知照性C.指挥性D.强制性E.严肃性35.写作“报告”应注意的问题是A.陈述事实要清楚扼要B.表达观点要精练清晰C.语言要简洁朴实D.引文不能断章取义E.注解不能道听途说36.书文办理程序有A.签收、拆封与登记B.拟办、批办与承办C.分发与传阅D.校对与印制E.催办、查办与注办37.公文处理的特点是A.政治性B.时限性C.科学性D.机要性E.规范性38.收文登记可分为A.簿册式登记B.联单式登记C.表格式登记D.卡片式登记E.宗卷式登记39.按问题特征立卷的文件材料主要有A.反映同一事物的文件材料B.反映同一人物事件的文件材料C.反映同一问题的文件材料D.反映同一地区情况的文件材料E.反映同一工作性质的文件材料40.案卷归档的主要内容有A.归档范围B.归档时限C.归档原则D.归档要求E.归档方法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41.记录类文书主要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42.公文处理的具体要求是什么﹖43.案卷标题的拟写要注意哪些问题﹖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4.试论加强公文写作人员素质修养的重要性及其修养的途径。
45.举例说明怎样才能做好公文起草工作。
五、作文22分以下面提供的材料为依托,遵循“请示”的写作格式只要求写明标题、受文单位、正文、行文单位、成文时间,按照“请示”的写作要求,以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名义,向国务院起草一份内容先后有序、结构合理的“请示”。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曲江两县境内,面积186平方公里,分丹霞山、韶石山、大石山三个景区。
距韶关市区最近处10公里,最远处50公里,柏油公路直达主峰景区,观光旅游的交通十分方便。
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我们对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进行了资源调查、评价,编制了总体规划。
现申请把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名胜区,请审批。
据地质考证,6500万年前丹霞山所在地是一个大湖泊,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红岩峭壁和嶙峋洞穴,构成奇异自然风景。
在全世界同类地形中,以丹霞山最为典型,“丹霞地貌”已成为国际地质学名词。
现丹霞山景区已开发接待游人的范围为1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87处,山、瀑、江、湖兼备,绿化良好,兼之摩崖石刻、寺庵、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自然人文景观丰富。
靠丹霞山南侧的韶石山景区,傍地浈水,是历史上舜帝南巡奏乐之处,内有“三十六石”的奇景;丹霞山两侧的大石山景区,类似丹霞山的奇山异峰,有丹寨幽洞、岩柱等自然景观。
在丹霞山风景名胜区附近,有“金鸡岭”、“九龙十八滩”、“古佛岩”、“南华寺”、“马坝人遗址”等风景及名胜古迹,总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
目前,粤北地区以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形成了我省一条重要的旅游线。
1998年2月11日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 2.A 3.C 4.A 5.D 6.A 7.A 8.B9.D 10.A 1 1.A 12.D 13.C 14.C 15.C16.D 17.A 18.B 19.A 20.B 21.A 22.B 23.A 24.C 25.B 26.D 27.C 28.A 29.C 30.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ABCE 32.ABDE 33.ABCD 34.ACD 35.ACD 36.ABCE 37.ABDE 38.ABD 39.ABCE 40.ABD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41.记录类文书主要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1会议记录:如实记载有关会议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