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假期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实行郡县制C.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D. 明朝时期实行行省制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推行郡县制答案:B3. 唐朝时期,下列哪一项不是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A. 丝绸之路B. 茶马古道C. 玄奘西行D. 鉴真东渡答案:B4. 下列关于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宋朝实行科举制B. 宋朝时期商业繁荣C. 宋朝时期农业技术进步D. 宋朝时期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5. 明朝时期,以下哪项不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A. 宣扬国威B. 寻找新的贸易伙伴C. 建立朝贡体系D. 进行文化交流答案:D6. 清朝时期,下列哪一项不是康熙皇帝的成就?A. 统一台湾B. 平定三藩之乱C. 建立东厂D. 编纂《康熙字典》答案:C7. 以下哪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民主B. 科学C. 爱国D. 反封建答案:D8. 关于抗日战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B.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C.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D.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答案:C9.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A. 独立自主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一边倒D. 不结盟答案:C10. 下列哪一项不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A. 经济特区的建立B.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实行计划经济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60分)11. 简述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及其影响。

答案: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包括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通过西域,连接中亚、西亚、欧洲等地,促进了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则通过南海,连接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等地,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带答案)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带答案)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起源于距今约7000年前的卯榫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其特点是在木构件上采用凹凸连接方式加固物件,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下列最有可能较早大量运用卯榫结构的遗址是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殷墟遗址D.二里头遗址2.学者对居延汉简28户家庭研究后发现,未见一家有两口壮丁或两兄弟都已婚而仍在同一户的情况。

这与商鞅变法确立的“二男分异”政策基本一致。

这可以用来说明汉代A.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B.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C.宗法制度影响家庭结构D.小农经济体制逐渐确立3.《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之工,二年;……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

”这里的“物勒工名”A.严重束缚了劳动者的人身自由B.基本承袭汉代的盐铁官营政策C.成为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保证D.不利于提高手工业产品的质量4、北宋初年“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漫失浑淳”,欧阳修“知贡举,尤以为患,痛裁抑之。

既而试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

……然自是文体亦少变”。

据此可知,科举取士A.文体明显固定化B.过程日趋严密化C.结果体现公平性D.录取具有导向性5.丰镇地处晋、冀、蒙交界,素有内蒙古“南大门”之称。

该地在清代经历了“游牧地一卫所一理事通判厅一理事同知厅—抚民同知厅”的行政体制变迁。

促成这一变迁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地理环境B.边疆治理方式C.民族交往状况D.历史文化传统6.小唐同学在查阅湖南《嘉乐县志》、《安乡县志》发现,两县志对咸丰年间太平军的活动记录极为详尽,而戊戌年的记载却未提及维新运动一字,从而得出维新运动在农村地区影响较小的历史解释。

你对此研究的判断是A.采用了学界公认的二重证据法B.未充分关注史事特定的时空框架8.图1是1934年川陕省造币厂发行的银元。

福建龙岩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福建龙岩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福建龙岩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宗教崇拜变得越来越温和。

尽管最初是不受约束的崇拜在这一阶段成为完全被城邦驯化的一种宗教。

仪式的聚集点从山林转到了城邦,仪式的性质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情绪化的节日庆祝被旨在荣耀城邦传统的戏剧演出所取代。

这一现象反映了希腊A.智者学派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作用B.形成以宗教为基础的强烈的集体认同感C.通过话剧这一媒介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D.城邦对公众生活和政治生活控制的加强2.引力波本身是时空的涟漪。

当引力波出来的时候,时空会在与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周期性的形变,而置身其中的物体也会发生周期性的伸缩。

据此推测,为引力波假设提供基础理论的应该是A.相对论B.生物进化论C.量子论D.万有引力定律3.1992年《华盛顿邮报》写道“美国以及盟国正进入永久关系紧张的时代”。

这种紧张关系是由于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第三世界团结一致反对霸权主义C.美国对盟国的经济控制D.美、日、欧对资源和市场的争夺4.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中某年的部分大事记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北非德意军队投降”“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

这一年应是()A.1941年B.1942年C.1943年D.1944年5.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杭州西湖会议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要求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但是,“大多数与会者反对马林的提议,认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中共党员加入进去,与资产阶级混合,会丧失党的独立性”。

山西高三月考模拟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山西高三月考模拟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长治市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历史考试时间:____分钟题型单选题简答题总分得分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

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 本质上是爵位之争B. 维护了当时的分封制C. 瓦解了当时的宗法制D. 促进社会制度变革2.下图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增长表,造成清代人口能够远远超过明代的主要原因是()A. 统治者政策的实施B.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 税收政策的调整D. 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3.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

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A. 儒家思想始终是主流思想B. 儒家思想本能排斥其它学说C. 名家和佛教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D. 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的特点4.在古罗马,指称法的有两个词:IUS和LEX。

IUS指自然形成的法与习俗,它本身即含有潜在的完善性。

LEX专指由世俗权利机构制定、认可的人定法。

有关IUS和LEX表述正确的是()A. IUS的含义比LEX要狭窄B.LEX的中心意义只是命令、禁止B. LEX要尽可能遵循IUS D.IUS包含了自然、平等、理性等含义5.古希腊建筑雄伟壮观,大多建造在山坡和高地,传递了接近上天神灵和营造公民对国家的情感,寄托和支撑着古希腊人的理想、精神。

这不能表明()A. 希腊人勇于征服大自然B. 希腊人的公民意识C. 远离诸神的人文主义D. 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操6.代议制民主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共同体是政治权力的最终;公共权力的使用应以社会共同体的同意为基础;由各等级或社会团体选派的代表组成的机构能够行使共同体的政治权力。

代议制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 人民主权B. 天赋人权C. 法律至上D. 普选制度7.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日益增多。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高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高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高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

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D.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形式2.以1954年华侨回福建投资额(100%)为基准,1955年上升到158.6%;1956年广东吸收的华侨和港澳同胞的投资额比1955年增加了53%。

1956年闽粤两地华侨投资公司吸收的资金占两地地方工业总投资的十分之一。

这些投资A.有利于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B.有利于工业化战略实施C.利于基本完成经济调整任务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3.下表是宋元时期江南纺织技术与机具的发展状况表。

表中现象A.造成小农家庭纺织业走向了解体B.导致新生产方式出现C.证实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过程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4.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以下解释中,合乎美国历史的有A.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B.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C.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D.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根本对立的5.演讲是时代的见证。

邯郸市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邯郸市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邯郸市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

率吁众戚出矢言,曰:“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重我民,无尽刘。

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

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

据此可知商朝A.民本思想开始出现B.天命观念不断弱化C.思想的民主化色彩D.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汉官解诂》对某一官职做了如下记载:“专郡,信理庶绩,劝农赈贫,决讼断辟,兴利除害,检举郡奸,举善黜恶,诛讨暴残。

”空格处官职应为A.太守B.郡尉C.刺史D.司隶校尉3.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止。

而到了唐代,士庶不婚现象被打破,婚姻中重财的风气逐渐加重,并蔓延到社会下层,“聘财”与“嫁妆”在婚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社会上才子佳人的观念兴起,文人才子成为理想的择偶对象。

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的平民化趋势C.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D.等级制度被打破4.元朝人陈椿曾任盐司官吏,在其关于浙西海盐生产的重要著作中附诗云:“东海有大利,斯民不敢争。

并海立官舍,兵卫森军营。

私鬻官有禁,私鬻官有刑。

团厅严且肃,立法无弊生”。

这说明元朝A.匠户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继续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政府企图垄断盐业生产和销售D.注重平准食盐价格以维护稳定5.李贽认为儒家道统说是统治者打击异端、推行文化专制的工具,并不存在什么圣圣相传的序列,甚至发出宋代理学家承续儒家道统却国力衰弱,“反不如彼之失传者哉?”的质疑。

高三下学期历史模拟考试卷-附带答案(人教版)

高三下学期历史模拟考试卷-附带答案(人教版)

高三下学期历史模拟考试卷-附带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西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外,还有“拔寒素”,即不以出身、门第等“资”为限制,而是以乡论、清议的方式对候选者进行德、才评定,中正官全程参与并主导对“寒素”的选拔。

“拔寒素”的实行( )A.为科举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B.有利于消除士族与寒门差异C.打破了士族对选官权的垄断D.旨在弥补九品中正制的不足2、1685年有地方官员向中央建议把在闽使用前朝铸币的行为定为非法,内阁大学士徐乾学认为,自古以来除隋朝和明朝外,没有任何朝代禁用前朝铸币,新旧钱币可以同时流通。

康熙帝最后接受了徐乾学的观点,解除了所有禁止新旧钱币混用的禁令。

这表明当时( )A.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策略B.满汉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C.开始实行银铜双本位制度D.商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3、民国初年,“各地货币‘两’的标准有170余种”,各省地方银行如直隶省银行、山西晋胜银行大量发行纸币,英、美、法、日、墨等国铸造的银元也流人中国市场,外国银行还有在中国发行纸币的特权。

这一状况( )A.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B.促进了军阀割据局面形成C.提高了商品贸易经济成本D.中断了区域间的商贸联系4、下表为1950—195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主要国家比较表。

A.中国工业化战略实施获得成功B.苏美英传统工业逐步走向衰落C.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成效显著D.冷战制约苏美英传统工业发展5、公民大会选举产生的官员一般都没有薪水,且大多数带有临时性特点。

当某一件事服务完毕,官员也随即卸任,固定官职只有极少数;后经过改革,创设了公共津贴制度,官员任职时间明确,任期趋向固定,官员从事公共事务也能够获得相应的津贴。

这一改变( )A.有利于提高公民参政的积极性B.保障了民众参与民主政治的基本权利C.表明雅典公民的政治热情较低D.使不同阶层间政治上的平衡得以实现6、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关于中国问题的文化思考逐渐展开,继而形成一股社会性的文化反思思潮。

高三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印刷术答案:ABCD2. 唐朝盛世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答案:C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校D. 朱由检答案:C4. 清朝末年,哪场战争导致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文言文D. 倡导科学和民主答案:C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国内经济危机C. 国内政治腐败D. 国内文化运动答案:A7. 抗日战争时期,以下哪个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A. 没收地主土地B. 分配给农民土地C. 地主保留土地D. 土地公有化答案:C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9年9月1日C. 1950年10月1日D. 1950年9月1日答案:A10.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描述一下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阐述一下长征的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5.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6.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7.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8.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9.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30.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31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32.董书业先生颇有见地地指出:“凡有封土即有人民,得组织武装,为独立之资。

春秋以来,天子之不能制诸侯,诸侯之不能制大夫,以至大夫不能制家臣,悉由于此。

”这段话实际上指出了( )A.春秋战国时代到来的必然性 B.分封制存在的弊端和隐患C.封建割据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D.春秋时期统治秩序混乱无序33.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B、有所为有所不为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34.《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35.山西有民谣称:“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

”这表明晋商所崇尚的是()。

A、“以末致富,以本守之”B、“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C、“诚信经营,以义制利”D、“以文会友,汇通天下”第II卷非选择题41.(25分)南宋以后,随着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波义信先生把南宋时杭州的商品集散和流通划分为三个层次(环)的市场圈。

一环市场圈由杭州和它的近郊区组成;二环市场圈是杭州的中距离商业运输圈,它直接供应杭州150万人口的日常需要物资,如米谷、薪炭、油脂、鱼肉、生鲜食品、原料、建筑材料、茶、盐等,其范围涉及明州、衢州、镇江、黄池等地;三环市场圈是杭州的远距离商业运输圈,它联络全国,甚至波及海外。

其实各个城市都能够划分出大小不等的市场圈。

市场圈是通过商品的消费和商品的吐纳构筑的。

……这些市镇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城市的周边,依次递进,构成了市场网络的联结支点。

它们的兴起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分不开的。

——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材料二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

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注:华亭即徐阶,明代内阁首辅)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

……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徐光启为明代内阁大学士)材料三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

……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市镇兴起的原因。

(6分)(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述。

(7分)(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12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4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

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

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

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8分)44.【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

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

“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

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

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

(8分)4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

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

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

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7分)历史答案24.A 25.B 26.A 27.C 28.A 29.A 30.B 31D 32.B33.D 34.C 35.A41.(1)原因:商品经济高度繁荣;远距离运输发达;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

(6分)(2)新现象:士大夫从事工商业致富。

(2分)评述: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说明明代工商业确实取得了很大发展。

但是,这并未改变“重农抑商”政策,很多士大夫、商人用经营工商业取得的财富购买田产来保值,中国自然经济并没有正式解体。

(5分)(3)变化:农业人口减少,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口增加。

(3分)原因:农业生产发达(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手工业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人口数量增长(农业劳动力过剩);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大量汇聚城镇)。

(任答3点,每点3分)42.观点1:唐朝时期的玄奘和鉴真对佛学的发展贡献重大。

(4分)提示:玄奘为寻求佛法,不辞辛苦,西行十余年,最终著成《大唐西域记》,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贡献;鉴真受日本邀请东渡研习佛学,既充实了自己的知识,也对日本佛学产生重要影响。

(8分)观点2: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友好往来。

(4分)提示:汉代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下西洋,包括材料中玄奘和鉴真对佛学的贡献,这些都加强了中外友好交流。

(8分)43.答案(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