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项汇编(第01期)专题14 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14 诗歌鉴赏(第04期)-2016年中考模拟语文专题精卷分项汇编(解析版)

一、(2016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12月质量调研(一模))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6-7题。
(4分)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4、“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答案】断绝断C【解析】试题分析:仔细阅读诗歌,读懂内容,根据语境,抓住“相思”一词即可理解“绝”的意思。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2016湖南省湘潭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5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7、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分)18、“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一景物描写在词中有何作用?(3分)【答案】17、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18、交代季节特征(1分),渲染凄婉氛围(1分),象征作者美好的生活已经过去,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1分)。
【解析】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仔细阅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课已看出“倦梳头”“泪先流”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2016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24、(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2分)【答案】(1)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专题15 诗歌鉴赏(第01期)-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汇编(原卷版)

2016年中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专题16:诗歌鉴赏一、【2016年中考湖北孝感卷】古诗词鉴赏(3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1分)9.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2分)二、【2016年中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分)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2016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5分)夜宿七盘岭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5.“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
(1分)16.“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四、【2016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五、【2016年中考贵州安顺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2题。
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诗歌赏析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诗中“山泉”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品格特征?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答案】1.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2.语言角度:(1)“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消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写法角度: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构思角度:首联叙事点题,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且中间两联分别从正反两方面立意,构思新颖。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
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
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
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
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赏析。
在艺术上,首先,注重形象描绘。
整个诗歌,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清凉丰溢的山间清泉。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诗歌)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诗歌浦东:(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梁州”和“天山”都代指。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觅封侯”写出了诗人当年建功立业的抱负。
B、“尘暗旧貂裘”流露出诗人消极颓废的情绪。
C、“胡未灭”三句写出诗人悲愤、不甘等复杂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
(二)(4分)6.(2分)抗金前线7.(2分)B宝山:(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下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的体裁都属七言律诗。
B两首诗都体现了雨中的情景。
C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西湖美景,即钱塘湖美景。
D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7.《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运用了对仗手法。
《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同样手法的句子是,。
(2分)6、(2分)C7、(2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琢春泥(或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崇明:(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甲】观沧海【乙】望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两首是分别以和字总领全篇。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雄伟壮丽的景色。
B. 都融入了作者浪漫的想象。
C.都具体描绘了事物的景象。
D. 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6、观望(每格1分,共2分)7、B(2 分)奉贤:(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14 专题十四 诗词鉴赏

专题十四诗词鉴赏1. (2016〃临沂)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0题。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0.⑴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⑴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
⑵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臵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2.(2016〃福州)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3分)【答案】 7.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月亮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参考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人间哪里比得上?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解析】第7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
诗词中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的诗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第8题考查诗中重点词和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时只要回顾所学即可。
“婵娟”指的是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016年中考古诗词赏析

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2015·上海卷】(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
(2分)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乙句:丙句: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二、诗歌阅读6.【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
题干中已作了“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提示,再根据甲句的示例,可知需从表达诗人的“渴望”(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
【答案】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7.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甲】句就与题目“书博山道中壁”无关。
【答案】D【2015·天津卷】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这两句诗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他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诗写诗人处“人境”却“无车马喧”的寂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官场的不甘心。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与征人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人对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做了大胆改造,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015·浙江省衢州卷】(一)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专题15 诗歌鉴赏(第02期)-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汇编(原卷版)

2016年中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专题15:诗歌鉴赏1.【2016年中考福建福州卷】(5分)(2016福州)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2.【2016年中考甘肃武威、平凉、张掖、白银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5分)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
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也有可能。
3.【2016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
(5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2分)(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一)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2)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分)(3)表明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2分)(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分)(5)把陆游的《游山西村》默写完整。
(4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连长得到命令,要他在第二天fú xiǎo()攻占那座桥。
(2)我zhēng yǐn()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3)我xiǎo xīn yì yì()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4)但是,何满子wàng yǎn yù chuān(),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初夏的杭州,荷花娇羞,樱花正甜,玉兰含苞待放,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甜蜜而又醉人的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4 诗歌鉴赏一、(16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渡湘江(4分)[唐]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0、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分)11、诗歌三、四句以人的“南窜”和水的“北流”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10、(2分)运用了反衬(以乐写哀、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等)(1分),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意思分析对即可)(1分)。
11、(2分)表达诗人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1分),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1分)。
【解析】10、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试题分析:本题要结合注释的内容,了解作者的身世和作品写作的背景,再根据诗句中“悲”“愁“怜”等词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16届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送魏二(唐)王昌龄(4分)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结合诗歌说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说说第二句中的“凉”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2分)【答案】(1)(2分)诗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表现对朋友的留恋,用猿猴的哀啼表现诗人的惆怅别情。
(2)(2分)“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解析】试题分析:第一题,根据根据诗的题目了解其诗为送别诗,抓住诗中“忆君”“愁听”两词从表达作者对朋友的情感这方面来理解作答。
第二题,古诗中常有“炼字”,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情感。
根据本诗内容,从表现景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情感来分析“凉”字的表达作用。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16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11、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1)请赏析诗歌第一句中的“满”字。
(2分)答:(2)诗歌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答:【答案】(1)(2分)“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明媚动人的景象。
(2)(2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蝴蝶仿佛知道百花已凋零,于是纷纷来到菜园的景象(0、5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0、5分)。
【解析】(1)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阅读所法诗句,了解内容。
“知是”指是的“蝶”,“蝶知”,诗人赋予蝶人的情态,所以是拟人,根据诗句内容分析诗人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16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江上王安石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注: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长江有感而作。
(1)本诗中一个“漾”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分)(2)读诗,你能揣测一下作者此时的心境吗?(2分)【答案】(1)(2分)①寒风拂过江面。
②江面水波荡漾。
③荡漾的水波也意味分别时人们不能平静的心情。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2分)表达了诗人离别亲人后的愁绪;表达了作者事业受阻后的心乱如麻。
【解析】(1)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结合注释内容了解写作背景,抓住诗中“离情”“乱”两词,理解作者别亲与改革不成的苦闷烦愁。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16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4分)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2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2分)22、本诗写了山亭夏日的美好景象,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2分)【答案】21、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两句各1分,意思对即可)22、陶醉于美景的悠闲、惬意及对山亭夏日美景的喜爱。
(两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2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根据自己的对诗歌的理解,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写出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来即可。
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写可通过所写景物来体会作者情感,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文章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16届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古诗词赏析(4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2分)2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22、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分)23、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0、5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1分。
共2分)【解析】22、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3、试题分析:词,一般上阕写景描写,下阕抒情。
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这里是主观表述题,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此处学生能理解出“壮志难酬”和“思念家乡”两点即可。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七、(16届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现代诗歌欣赏(4分)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24、“莲花的开落”是个变化着的意向,请你谈谈它在诗中的几层意思。
(2分)25、“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你能说说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的好处?(2分)【答案】24、暗示我与他分别的时间之长,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25、与她越来越接近是美丽的,不能相见时错误,我并不是她所等待的人,这本身是错误,但是她所盼望的是美好的,所以是美丽的错误。
【解析】24、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5、试题分析:分别解释“错误”和“美丽”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八、(16届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四校九年级10月联考)古诗阅读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文中表达自己和征夫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1分)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试加以描述(2分)【答案】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9、群山连绵,炊烟枭枭,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
【解析】8、试题分析:可以从思想内涵方面分析,从“浊酒一杯”的思乡心切与“燕然未勒”壮志未酬的对比写评析,分析说明将士们的复杂的情感。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试题分析:赏析词句的好处,一方面要抓住其蕴含的意象,分析意境,另一方面也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九、(16届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九年级9月份月考)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10、体现诗歌主旨的中心字是哪一个?(2分)11、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12、“以乐景衬哀景”是古诗常用的表达技法,请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10、(1)悲11、悲叹身世,体现诗人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
12、第一句“二月江南花满枝”描绘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对第二句“他乡寒食远堪悲”形成反衬,鲜明写出诗人寒食节远在他乡悲苦孤寂之状,以乐衬哀,凸现“堪悲”之情。
【解析】10、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试题分析: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里体现诗人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十、(16届山东省禹城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10、11题。
(4分)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0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2分)11、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2分)【答案】10、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
(只答“雨前”“雨后”不得分,计2分)11、“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
“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
(答出联想和惜春之情各得1分,计2分)【解析】10、试题分析: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