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案_轴1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基础教案

机械工程基础教案

机械工程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工程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要素和设计原则。

3. 了解机械工程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机械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基本要素。

3. 机械工程的设计原则和重要性。

4. 机械工程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工程的成功案例,展示机械工程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机械工程的基本要素和设计原则。

2. 小组项目:学生能分组完成一个机械工程设计项目,展示其对机械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机械零件与材料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2. 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材原则。

3. 了解常用机械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2. 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材原则。

3. 常用机械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以及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材原则。

2. 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常用机械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学生能完成机械零件设计和选材的练习题。

第三章:机械制造工艺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

2.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计算和选择。

3. 了解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

2.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计算和选择。

3.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展示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计算和选择。

2. 小组项目:学生能分组完成一个机械制造工艺设计项目,展示其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基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1.2 机械系统的组成讲解机械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要素举例说明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实例1.3 机械传动介绍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讲解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应用1.4 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机械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章:机械零件2.1 轴和轴承讲解轴的分类和特点介绍轴承的类型和功能2.2 齿轮讲解齿轮的分类、名称和标记掌握齿轮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2.3 联轴器和离合器介绍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功能和类型讲解弹性联轴器和牙嵌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4 弹簧讲解弹簧的分类、性能和参数掌握弹簧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第三章:机械传动3.1 带传动讲解带传动的原理和分类掌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2 链传动讲解链传动的原理和分类掌握链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3 齿轮传动讲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4 其他传动方式简介介绍蜗轮蜗杆传动、行星齿轮传动和同步带传动等传动方式的特点和应用第四章:机械轴系4.1 轴的设计与强度计算讲解轴的分类和设计原则掌握轴的强度计算和校核方法4.2 轴的加工与装配介绍轴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讲解轴的装配方法和注意事项4.3 轴承的设计与选择讲解轴承的分类和特点掌握轴承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4.4 轴承的安装与维护介绍轴承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轴承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第五章:机械控制系统5.1 控制系统概述讲解控制系统的定义、目的和功能掌握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5.2 机械控制系统的组成介绍机械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功能讲解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应用5.3 常用机械控制系统讲解气动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动控制系统等常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5.4 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讲解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第六章:气压控制系统6.1 气压控制原理讲解气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气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6.2 气源装置及气动元件介绍气源装置的类型和功能讲解气动元件(如气缸、气马达、阀门等)的结构和应用6.3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讲解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气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6.4 气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气动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分析气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七章:液压控制系统7.1 液压控制原理讲解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液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7.2 液压元件及液压系统介绍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功能讲解液压控制阀的分类和应用7.3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讲解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液压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7.4 液压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液压控制系统在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液压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八章:电动控制系统8.1 电动控制原理讲解电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电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8.2 电动控制元件及电动系统介绍电动机、控制器、传感器等电动元件的结构和功能讲解电动控制阀的分类和应用8.3 电动控制系统设计讲解电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电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8.4 电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电动控制系统在家电、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分析电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九章:机械振动与控制9.1 机械振动概述讲解机械振动的定义、类型和危害掌握机械振动的基本参数和分析方法9.2 机械振动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分析机械振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讲解机械振动的控制方法和措施9.3 机械隔振与减振设计介绍机械隔振和减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隔振和减振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9.4 机械振动控制的应用举例说明机械振动控制在工程机械、建筑结构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机械振动控制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十章:机械优化设计10.1 机械优化设计概述讲解机械优化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0.2 机械优化设计的方法介绍常见优化设计方法(如解析法、数值法和模拟法)讲解优化设计在机械结构、参数优化等方面的应用10.3 机械优化设计的实例分析分析机械优化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讲解优化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0.4 机械优化设计的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机械优化设计软件(如ANSYS、ADAMS等)讲解机械优化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十一章:机械可靠性工程11.1 可靠性工程基本概念讲解可靠性工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参数和指标11.2 可靠性预测与分析介绍可靠性预测与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掌握可靠性数据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法11.3 机械可靠性的改进设计讲解提高机械可靠性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可靠性改进设计的实施步骤11.4 机械可靠性试验与评估介绍机械可靠性试验的类型和方法掌握机械可靠性评估的指标和流程第十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12.1 CAD技术概述讲解CAD技术的定义、发展和应用领域掌握CA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12.2 常见CAD软件介绍介绍AutoCAD、SolidWorks、CATIA等CAD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讲解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12.3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讲解CAD技术在机械零件设计、装配图绘制等方面的应用掌握CAD技术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12.4 CAD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介绍CAD技术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分析CAD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第十三章:现代制造技术13.1 现代制造技术概述讲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2 快速原型技术介绍快速原型技术的原理、设备和应用案例掌握快速原型技术在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13.3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讲解CAM技术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掌握CAM技术在数控编程、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13.4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介绍智能制造的概念、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第十四章:机械维修与保养14.1 机械维修与保养概述讲解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4.2 机械故障诊断与分析介绍机械故障诊断的方法和工具掌握故障诊断在机械维修与保养过程中的应用14.3 机械维修策略与技术讲解机械维修的类型、方法和实施步骤掌握常用维修技术和方法,如焊接、铆接、润滑等14.4 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护介绍机械设备保养的内容、周期和注意事项掌握机械设备维护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十五章:机械安全与环保15.1 机械安全概述讲解机械安全的定义、意义和法律法规掌握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15.2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分析机械伤害事故的类型、原因和防范方法掌握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和应用15.3 机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讲解机械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和环保要求掌握机械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策略15.4 机械安全与环保的实施要点介绍机械安全与环保在企业生产中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机械安全与环保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机械基础概述: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机械基础教案范文

机械基础教案范文

机械基础教案范文教案:机械基础入门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掌握机械的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

3.熟悉机械的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

4.培养学生对机械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机械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机械是指能够完成一定工作的装置或结构。

-机械的基本原理包括力的作用、运动和能量转换等。

-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力、运动、速度、力矩等。

2.机械的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机械可以根据用途、结构和工作原理等进行分类。

-根据用途可以分为:搬运机械、加工机械、动力机械等。

-介绍机械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传动系统、工作部件、控制系统等。

-介绍机械的工作原理,如负载、能源转换和输出等。

3.机械的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分析机械故障的原因,如磨损、断裂、松动等。

-介绍机械常见故障的表现和危害。

-学习机械维修的基本方法,如检查、清洁、更换零件等。

4.学习和讨论案例-通过案例学习机械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析不同机械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教学步骤:1.导入(15分钟)-通过实例讲述机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理论讲解(30分钟)-介绍机械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的讲解。

3.教学示范(30分钟)-展示不同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演示机械的组装和拆解过程。

4.案例分析(30分钟)-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机械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总结提升(1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鼓励学生思考机械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可能性。

教学资源:- PowerPoint课件或黑板白板。

-实物机械模型和示范装置。

-案例故障分析表格。

课堂评价:-课堂讨论成绩: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进行评价。

-案例分析作业:让学生写一份针对一些机械故障的案例分析报告。

拓展延伸:-参观机械制造企业,了解机械生产过程和技术。

-进行机械实验,观察和记录机械的工作过程和特性。

机械基础教案初中

机械基础教案初中

机械基础教案初中课程名称:机械基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机器和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2. 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3. 理解力和运动的基本原理。

4. 能够运用简单的机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模型或图片。

3. 简单的机械装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机械?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机械是指机器和机构的总称,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自行车、汽车、电视等。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机器和机构的基本概念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机器和机构的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机器和机构的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2. 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教师介绍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发动机、传动系统、刹车系统等,并解释各部分的功能。

3. 力和运动的基本原理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基本性质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运动的基本原理。

4. 应用实例分析教师展示简单的机械装置,如滑轮组、杠杆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机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机械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机械的分类和特点教师讲解机械的分类,如传动机械、执行机械等,并介绍各类机械的特点。

2. 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教师简要介绍机械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制作方法。

3. 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教师讲解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引导学生注意机械的使用和保养。

4. 应用实例分析教师展示复杂的机械装置,如汽车、洗衣机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和分析。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装配。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2. 机械零部件设计- 机械零部件的功能和分类-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装配设计- 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装配的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 - 机械装配的实际案例分析4. 机械工程图学- 机械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符号规范 - 机械图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分析-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介绍-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建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 机械设计实践- 选择一个适合的机械设计项目进行实践- 制定项目设计方案和计划- 完成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机械设计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并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建模和分析。

4.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室操作等。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基础知识,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学会使用常用机械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3)了解机械传动原理,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机械知识的愿望;(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设备设施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1)机器与机械的概念;(2)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3)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 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1)扳手、螺丝刀等常用工具的识别与使用;(2)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技巧;(3)工具的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机械传动原理的理解与应用;(2)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作用及传动原理;2. 演示法:展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设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机械的整体结构;3. 演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看并动手操作;4. 讲解机械传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5. 布置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中职机械基础优质教案轴的结构(全2课时

中职机械基础优质教案轴的结构(全2课时

中职机械基础优质教案轴结构(全2课时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中职机械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围绕轴结构进行讲解。

主要包括轴定义、分类、功能及其在机械系统中应用,重点探讨轴结构设计原理和轴上零件安装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轴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解轴结构设计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轴结构相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轴结构设计原理,轴上零件安装方式。

2. 教学重点:轴分类、功能及其在机械系统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轴模型、实物轴、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应用轴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轴在机械系统中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轴定义、分类及功能。

(2)轴结构设计原理。

(3)轴上零件安装方式。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解轴在机械系统中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轴结构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绘制轴结构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轴定义、分类及功能。

2. 轴结构设计原理。

3. 轴上零件安装方式。

4. 实际工程案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轴定义、分类及功能。

(2)分析轴结构设计原理,并举例说明。

(3)绘制一个典型轴结构示意图。

2. 答案:(1)轴是连接两个或多个旋转零件机械部件,主要分类有:实心轴、空心轴、阶梯轴等。

其功能是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

(2)轴结构设计原理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耐磨性等。

例如,在高速旋转轴上,采用空心结构可减轻重量,提高旋转速度。

(3)见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轴结构设计原理和轴上零件安装方式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对轴分类及功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解轴在工程领域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机械基础教案》(劳人版第六版)

《机械基础教案》(劳人版第六版)

四川江油工业学校教案科目机械基础教师赵海全时间20XX年2月编号二〇一三年二月机械基础绪论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机械基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学习要求:掌握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基本概念,了解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对本门课程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节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部分机械。

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机器是用来变换或传递运动、能量、物料和信息,能减轻或替代人类劳动的工具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为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汽车机械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工业是机械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1所示是典型的轿车总体构造。

一般汽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四大部分组成。

汽车是一个机械系统,通过这四大部件实现汽车安全行驶功能,使人类以车代步。

再如:机床、挖屈机、缝纫机、摩托车、自行车等各种机械。

二、本课程研究的内容要对汽车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类各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务求为同学们打下一个基础的平台。

汽车材料基础———主要介绍汽车机械工程材料,也就是制造汽车机械零部件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质、金属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和金属材料的种类,非金属材料种类、性能等。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主要介绍公差与配合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

常用机构与机械传动———主要介绍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机构、螺旋机构)、齿轮传动、齿轮系与减速器、带传动与链传动等。

联接与支承零部件———主要介绍各种联接方式(键联结、螺纹联接、坚固联接)及联接部件(联轴器、万向节、离合器、制动器)和支承零部件(轴、滚动轴承、滑动轴承)等。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介绍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主要元件、基本回路,应用在汽车机械上典型液压系统与气压系统分析等。

第二节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一、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具备所必需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带传动、螺旋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轴、键、销及其连接、轴承、连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等的学习,为以后课程打下基础,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计划
年月日课题§10-1 轴的用途和分类授课人柳长生
教学目的:
1.了解轴的用途
2.掌握轴的分类
重点轴的分类
难点
关键
课堂类型单一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具教学手段
教学进程:
(一)组织教学:
(二)内容回顾:
(三)讲授新课:
§10-1 轴的用途和分类一、轴的用途
1.轴的主要功能是支承回转零件
2.传递运动和动力
二、轴的分类
1.对轴的一般要求:足够的强度、合理的结构、良好的工艺性
2.按轴线形状分类:3.按承载情况不同(四)板书设计
光轴
阶梯轴
直轴
曲轴
挠性轴
固定心轴——火车轮轴
转动心轴——自行车前轴心轴——只受弯矩
传动轴——只受扭矩
汽车传动轴
转轴——既受弯矩又受扭矩
传动齿轮轴
(五)小结:(六)课后作业(七)课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