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第一课身边故事课件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教学课件 (共20张PPT)

中 读 出你 什能 么从 信半 息坡 ?居 民 房 屋 复 原 图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 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房屋冬 暖夏凉。
你能下列文物中读出哪些信息?西安半坡出土
石磨盘
鱼钩
石斧
纺轮
粟、菜籽
陶器
讨论完成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文化的异同)
遗址 河姆 渡遗 址 半坡 遗址
旧 石 器
新 石 器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叫 新石器时代。
动动脑筋:
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先民在生 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使用的工具 旧石器 时代 新石器 时代 生产方式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陶器
采集、狩猎
依靠人工种植粮食和 饲养家畜为生
第三站:世界最早农业聚落
猜一猜:世界上最早的农村部落出现在哪里?
练一练
1.(原创)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的浙江 省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 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曾生活着我国早期原始居民是( D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原创)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100 多年。直到中国远古遗址的出土了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 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下列哪个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这一结论( B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元谋人 D.北京人
生活 区域 长江流域
自然环 建筑 农作物 驯养 制作 动物 陶器 境特征 形式 气候湿润 干栏式 水稻 牛 黑陶 水网密布
小麦 粟 猪 彩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8.1《原始先民的家园》 第一课时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课件(共18张PPT)

No
Imag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mageNo
No
Image
Image
No
第一展厅——北京人的发现
Image
NNoo 北II京mm猿aa人gg!ee
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
No Image
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北京人”考古档案一:
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周口店龙骨山洞穴
No
北京人的模样
Image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82021/9/82021/9/82021/9/89/8/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8日星期三2021/9/82021/9/82021/9/8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82021/9/82021/9/89/8/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82021/9/8September 8,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82021/9/82021/9/82021/9/8
No Image
No Image
No 程中一大进步。
驱 赶
Image
野
兽
No
留言厅——我做一天北京人
Image
假如你身处北京人生活的时代, 过着北京人的生活,你能想象自己的 一天将会怎样度过吗?
温馨提示:
最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教学课件 (共20张PPT)说课讲解

第二站:新石器时代的变化
旧
新
石
石
器
器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叫 新石器时代。
动动脑筋:
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先民在生 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使用的工具
生产方式
旧石器 时代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新石器 磨制石器、陶器 依靠人工种植粮食和
时代
饲养家畜为生
第三站:世界最早农业聚落
猜一猜:世界上最早的农村部落出现在哪里?
1.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 的实现有什么关系?
2.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 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 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区域 境特征 形式
动物 陶器
河姆 长江 气候湿润 干栏式 水稻 牛 黑陶 渡遗 流域 水网密布
址
半坡 黄河 气候干燥 半地 小麦 猪 彩陶 遗址 流域 河流少 穴式 粟
课堂感 悟
1.人类的生活是与环境相互依存的,不同 的自然条件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 方式。
2.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原始 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的应用,使 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开始了定居生活, 形成了农业村落。
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居住区高于地 面,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御兽虫 蛇的侵害。这种房屋适合于气候温暖湿润的长江中 下游地区。
1.看图1-14,半坡居民 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 么关系?
2.读图1-15、1-16、117,能看出半坡居民的 生产活动有哪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课件:第八单元 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共22张PPT图片版)

满足人经过长期的尝试摸 索,栽培了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动 物,以补充食物。
(3)意义: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 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提高了远古先民的生存 能力,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2.新石器时代 (1)含义: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新
①时间:9 000 年前。 ②地点:西亚地区约旦河谷。 ③概况 A.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
B.居民使用从外地输入的石斧、石镰和弓箭。
C.在村子的周围修建了厚实的围墙。
(2)我国开始出现农业聚落 ①时间:距今 9 000 年前后。
②地点: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以及辽河流域。
③概况:这里典型的聚落通常由一道壕沟环绕保护起来, 内部的房子或者成排,或者聚成若干小群,房子的附 近散布着一些贮藏物品的窖穴,有的还有牲畜圈栏、 陶窑设施,布置得井然有序。
4.能初步比较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 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知道自然环境因素对历 史进程的影响。
5.懂得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的。领悟“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的直接动力”,感悟原始先民的勤劳、智慧及其对后人 所作的贡献。
1.人类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曾经生活了逾百万年,被 称为史前时代。
④典型代表: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
6.比较河姆渡聚落与半坡聚落
本课时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新石 器时代世界不同地区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课文沿着时 间顺序,勾画出先民生产、生活变化的轨迹,让我们知道 农耕、畜牧的出现和定居生活的实现,是人类在史前时代 的巨大进步。课文以西亚地区先民的农业聚落、中国的半 坡和河姆渡先民的生活为例,介绍了先民的生活方式,体 现了他们的勤劳与智慧。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不仅要
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8.1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PPT课件 (3)

2.人类的生活是与环境相互依存的,不同 的自然条件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生产、 生活方式。
建筑 形式
粮食作 饲养动 制作陶
物
物
器
河姆渡 聚落
长江 流域
气候湿润 干栏式 水网密布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 聚落
相同 点
黄河 流域
气候干燥 半地 河流较少 穴式
小粟 麦
猪狗
彩陶
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
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产生活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
造成其不同之处的主 要原因是地形气候、河流 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差 异。
自然条件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 成为形成不同区域文化的重要因素。
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使原始先民有了稳 定的食物来源,不必四处漂泊。陶器的发明为储 存和加工食物提供了方便。这些为定居生活提供 了条件定,居人生类活逐促渐进开了始原了始定农居业生、活畜。牧.业的发展, 食物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加稳定, 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供促进了
长江中下游,气候温
夏较热,半地穴式 房屋冬暖夏凉。
暖潮湿,干栏式房屋 利于通风、防潮。
半坡 半地穴下列文物中读出哪些信息? 浙江余姚河
②
姆渡出土
距今约七千年,我国浙 骨 江余姚河姆渡村出现了原始 耜 稻农谷业遗存(种植水稻)、畜牧业,
使用磨制石器,能够生黑产陶黑钵 陶并定居。
猜一猜: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石镰
收割庄稼
石耘田器 开垦耕地
石磨盘和石磨棒
加工谷物
说一说:石镰等这些石器与 旧石器时代的石 器有什么不同?
工艺上的不同。将打制石器放 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制成平整 光滑、刃部锋利的石器。可以多次 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建筑 形式
粮食作 饲养动 制作陶
物
物
器
河姆渡 聚落
长江 流域
气候湿润 干栏式 水网密布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 聚落
相同 点
黄河 流域
气候干燥 半地 河流较少 穴式
小粟 麦
猪狗
彩陶
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
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产生活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
造成其不同之处的主 要原因是地形气候、河流 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差 异。
自然条件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 成为形成不同区域文化的重要因素。
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使原始先民有了稳 定的食物来源,不必四处漂泊。陶器的发明为储 存和加工食物提供了方便。这些为定居生活提供 了条件定,居人生类活逐促渐进开了始原了始定农居业生、活畜。牧.业的发展, 食物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加稳定, 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供促进了
长江中下游,气候温
夏较热,半地穴式 房屋冬暖夏凉。
暖潮湿,干栏式房屋 利于通风、防潮。
半坡 半地穴下列文物中读出哪些信息? 浙江余姚河
②
姆渡出土
距今约七千年,我国浙 骨 江余姚河姆渡村出现了原始 耜 稻农谷业遗存(种植水稻)、畜牧业,
使用磨制石器,能够生黑产陶黑钵 陶并定居。
猜一猜: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石镰
收割庄稼
石耘田器 开垦耕地
石磨盘和石磨棒
加工谷物
说一说:石镰等这些石器与 旧石器时代的石 器有什么不同?
工艺上的不同。将打制石器放 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制成平整 光滑、刃部锋利的石器。可以多次 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课件:第八单元第一课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公开课(共17张PPT)

群居还是独居?
山
顶
洞
人
的
骨
针
北京人使用
、
的打制石器
装
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饰
品
(一)相关文物
1.以打制石器为主。
2.骨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骨针,针身浑圆、微弯,针尖如芒。
3.装饰品非常丰富,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
草鱼眼上骨等,部分石珠表面被染成红色。
4.在遗址中还发现草鱼、鲤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
人类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曾经生活了 逾百万年,被称为史前时代。
右图是史前人
类使用过的一件
石器,它是如何
制作的?有何用
处?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北京人的发现
1929年,在北京周口 店龙骨山,我国青年考 古工作者裴文中先生挖 掘出了北京人的一个头 盖骨。1936年,贾兰坡 先生在11天之内连续发 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
前额低平 眉脊骨粗壮 颧骨高突 嘴巴前伸 没有明显的下颌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北京人的工具
制作方法:打制
1、这些工具 与现代的工具 相比,有什么 特点?
打制石器
2、这些工具 可能是干什 么用的?
特点:原始、用途:制作木棒;切 3、这些工具
简单、粗糙 割兽肉;砸开坚果; 挖取植物块根等。
是怎样制作出 来的?
工具制作
敲打
砸击
摔击
打
击 石 器 制 作
木 棒 制 作
图
“北京人”考古档案二: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木棒等 生活的时代: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的食物
你能推测吗?
1.北京人的食物 可能有哪些?
山
顶
洞
人
的
骨
针
北京人使用
、
的打制石器
装
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饰
品
(一)相关文物
1.以打制石器为主。
2.骨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骨针,针身浑圆、微弯,针尖如芒。
3.装饰品非常丰富,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
草鱼眼上骨等,部分石珠表面被染成红色。
4.在遗址中还发现草鱼、鲤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
人类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曾经生活了 逾百万年,被称为史前时代。
右图是史前人
类使用过的一件
石器,它是如何
制作的?有何用
处?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北京人的发现
1929年,在北京周口 店龙骨山,我国青年考 古工作者裴文中先生挖 掘出了北京人的一个头 盖骨。1936年,贾兰坡 先生在11天之内连续发 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
前额低平 眉脊骨粗壮 颧骨高突 嘴巴前伸 没有明显的下颌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北京人的工具
制作方法:打制
1、这些工具 与现代的工具 相比,有什么 特点?
打制石器
2、这些工具 可能是干什 么用的?
特点:原始、用途:制作木棒;切 3、这些工具
简单、粗糙 割兽肉;砸开坚果; 挖取植物块根等。
是怎样制作出 来的?
工具制作
敲打
砸击
摔击
打
击 石 器 制 作
木 棒 制 作
图
“北京人”考古档案二: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木棒等 生活的时代: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的食物
你能推测吗?
1.北京人的食物 可能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力强盛、文化交流频 繁、社会风气自由开放
清朝服饰与唐朝的相 比,又有了哪些变化?
这说明了清朝是一个 怎样的社会?
保守
旗袍从冲突到被接受到流 行,再到成为中华民族服 饰的象征,这一曲折过程 说明了什么?
(民 族 融 合、文 化 交 融、 改 造、创 新 不 断 作 用 的 结 果)
席地而坐
阅读了课文中的“学富五车”,你还 能说出跟古书有关的词语和故事吗?
[汗青]: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 得竹板冒出水分才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又称史册。
[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充 满屋脊。形容书籍极多。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 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见于《史记 孔子世 家》)。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古埃及的纸草
古代中亚和 欧洲等地写 在羊皮上的 古兰经
古代巴比伦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
你知道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是用什么来记载文 字的吗?
古埃及
泥板文书
苏美尔人 中亚和欧洲
羊皮书和牛皮书 甲骨、丝帛、竹木简、纸
古代中国
纸草书卷
贝币
金属货币
圆形方孔钱
银元
银票
纸币
信用卡
人用毛笔在竹东片汉或宦木官片蔡上伦写在字总,结并前将人写造好纸的经竹验木的基础
片编连成上册,,经然过后反卷复成实书验。,由终于于竹在木公简元很10笨5年重改,进了 就需要用造车纸来术运。载他,把这树就皮是、“麻学头富、五破车布”和的旧由鱼来网等铡
碎捣烂,煮成浆状,再薄薄地平摊在细帘子上
现在的精装书沥 的干 纸, 。然 这后 样压 制电平 造, 的子就 纸成 被书了 人籍体们轻称质为薄“、蔡价侯廉纸耐”用。
坐榻
坐椅子
椅子是古代西域少数民族适应生活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的产物。西域游牧民经常迁徒,在草地上露宿时 为了隔潮,就做了一些活动支架类的用具,平时合起 来驮在牛背上,到了水草茂盛的地方宿营时,就打开 这些支架,可坐可卧。后来在汉朝皇帝的倡导下,使 用椅子的风气盛行起来,经过能工巧匠的不断加工改 造,发展成后来形形色色的椅子,成为不可缺少的家 庭用具。人们从席地而坐到普遍使用椅子,是文明的 提升,也是民族间相互交流、学习的产物。
结绳记事
借据,每结一结代 表向某人借包谷一 斗,还债主一斗, 则解开一结。
1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成熟文字是什么?
甲骨文
2 汉字字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
3 汉字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特征?
简便易写
188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翻地时,挖到了许多 甲骨,中医称其为“龙骨”,他们将这些甲骨卖给药商。 第二年,在北京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药店配方的龙骨 上刻有文字,他断定这是商朝的遗物,就循迹去安阳高 价收购甲骨。王懿荣被公认为“研究甲骨的第一人”。
文字的变化
• 用实物和图画示意 • 文字的出现(距今约六千年) • 甲骨文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距
今三千多年)。
• 金文——商周时青铜器上刻的铭文 • 小篆——秦朝 • 隶书——西汉中期 • 楷书——魏晋以后盛行 • 简化字——现代
4
隶书
3 小篆
1 甲骨文
2金文(钟鼎文)
试一试:
5 楷书
太师椅
沙发
健身椅
远古时期一位妇人思念在外地的丈夫,希望 丈夫能够回来,于是托人给她在外地的丈夫一份 “礼物”,你认为她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阅读卡
奇特的“礼物”
据说,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在和敌人作战时, 敌人派使者送来一份“礼物”:一只鸟、一只鼠、一 只青蛙和五支箭。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礼物,而是一 封信,一份措辞极其严厉的“最后通牒”。意思是说: 波斯人啊,你们应该像鸟那样赶快飞走,或是像老鼠 那样藏在地里,或像青蛙那样跳入水中,否则我们就 要万箭齐发,绝不留情!
现在的家庭与照片上的晚清家庭相比 有哪些不同? 规模, 房屋, 服装,发型,
家具, 一家之主等
远
战
古 时 期
服饰 的变
国 时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化是
反映
社会
变革
唐
的一
清
代
个窗
朝
口。
战国时期赵国国王为什么要学习北方 人穿窄衣小袖的衣服?
作战轻便灵活
这种服装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 状况?
战争年代
飘逸宽大、低领薄衫、雍 容华贵唐代服饰反映了唐 朝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你能把它们按演变的顺序重新排列吗?
我国书籍变化过程
帛书有什么特点?
竹木简编连成册就是中国轻最便、古便老于的携书带,
但写成的文字难以修改,
笨重 竹木简有什么特点?而且帛的价格昂贵
竹木简
阅读卡
线装书
帛书 我国有个成语叫“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
人读的书很多,特别有学问。那为什么人们要用
五车来形阅容读读卡的书多呢?因为在纸产生以前,古
清朝服饰与唐朝的相 比,又有了哪些变化?
这说明了清朝是一个 怎样的社会?
保守
旗袍从冲突到被接受到流 行,再到成为中华民族服 饰的象征,这一曲折过程 说明了什么?
(民 族 融 合、文 化 交 融、 改 造、创 新 不 断 作 用 的 结 果)
席地而坐
阅读了课文中的“学富五车”,你还 能说出跟古书有关的词语和故事吗?
[汗青]: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 得竹板冒出水分才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又称史册。
[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充 满屋脊。形容书籍极多。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 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见于《史记 孔子世 家》)。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古埃及的纸草
古代中亚和 欧洲等地写 在羊皮上的 古兰经
古代巴比伦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
你知道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是用什么来记载文 字的吗?
古埃及
泥板文书
苏美尔人 中亚和欧洲
羊皮书和牛皮书 甲骨、丝帛、竹木简、纸
古代中国
纸草书卷
贝币
金属货币
圆形方孔钱
银元
银票
纸币
信用卡
人用毛笔在竹东片汉或宦木官片蔡上伦写在字总,结并前将人写造好纸的经竹验木的基础
片编连成上册,,经然过后反卷复成实书验。,由终于于竹在木公简元很10笨5年重改,进了 就需要用造车纸来术运。载他,把这树就皮是、“麻学头富、五破车布”和的旧由鱼来网等铡
碎捣烂,煮成浆状,再薄薄地平摊在细帘子上
现在的精装书沥 的干 纸, 。然 这后 样压 制电平 造, 的子就 纸成 被书了 人籍体们轻称质为薄“、蔡价侯廉纸耐”用。
坐榻
坐椅子
椅子是古代西域少数民族适应生活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的产物。西域游牧民经常迁徒,在草地上露宿时 为了隔潮,就做了一些活动支架类的用具,平时合起 来驮在牛背上,到了水草茂盛的地方宿营时,就打开 这些支架,可坐可卧。后来在汉朝皇帝的倡导下,使 用椅子的风气盛行起来,经过能工巧匠的不断加工改 造,发展成后来形形色色的椅子,成为不可缺少的家 庭用具。人们从席地而坐到普遍使用椅子,是文明的 提升,也是民族间相互交流、学习的产物。
结绳记事
借据,每结一结代 表向某人借包谷一 斗,还债主一斗, 则解开一结。
1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成熟文字是什么?
甲骨文
2 汉字字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
3 汉字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特征?
简便易写
188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翻地时,挖到了许多 甲骨,中医称其为“龙骨”,他们将这些甲骨卖给药商。 第二年,在北京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药店配方的龙骨 上刻有文字,他断定这是商朝的遗物,就循迹去安阳高 价收购甲骨。王懿荣被公认为“研究甲骨的第一人”。
文字的变化
• 用实物和图画示意 • 文字的出现(距今约六千年) • 甲骨文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距
今三千多年)。
• 金文——商周时青铜器上刻的铭文 • 小篆——秦朝 • 隶书——西汉中期 • 楷书——魏晋以后盛行 • 简化字——现代
4
隶书
3 小篆
1 甲骨文
2金文(钟鼎文)
试一试:
5 楷书
太师椅
沙发
健身椅
远古时期一位妇人思念在外地的丈夫,希望 丈夫能够回来,于是托人给她在外地的丈夫一份 “礼物”,你认为她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阅读卡
奇特的“礼物”
据说,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在和敌人作战时, 敌人派使者送来一份“礼物”:一只鸟、一只鼠、一 只青蛙和五支箭。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礼物,而是一 封信,一份措辞极其严厉的“最后通牒”。意思是说: 波斯人啊,你们应该像鸟那样赶快飞走,或是像老鼠 那样藏在地里,或像青蛙那样跳入水中,否则我们就 要万箭齐发,绝不留情!
现在的家庭与照片上的晚清家庭相比 有哪些不同? 规模, 房屋, 服装,发型,
家具, 一家之主等
远
战
古 时 期
服饰 的变
国 时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化是
反映
社会
变革
唐
的一
清
代
个窗
朝
口。
战国时期赵国国王为什么要学习北方 人穿窄衣小袖的衣服?
作战轻便灵活
这种服装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 状况?
战争年代
飘逸宽大、低领薄衫、雍 容华贵唐代服饰反映了唐 朝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你能把它们按演变的顺序重新排列吗?
我国书籍变化过程
帛书有什么特点?
竹木简编连成册就是中国轻最便、古便老于的携书带,
但写成的文字难以修改,
笨重 竹木简有什么特点?而且帛的价格昂贵
竹木简
阅读卡
线装书
帛书 我国有个成语叫“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
人读的书很多,特别有学问。那为什么人们要用
五车来形阅容读读卡的书多呢?因为在纸产生以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