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受伤的预防

合集下载

学生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原因及防范策略

学生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原因及防范策略

学生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原因及防范策略学生体育课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学生体质较为脆弱,运动技能较为欠缺,以及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备的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课上的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学生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

1. 运动技能不足:由于学生的身体尚处于发育期,运动技能仍未完全掌握,在体育课上进行各种运动时容易因技能不足而发生伤害事故,比如在跑步时摔倒等。

2. 体质脆弱:由于学生的身体还未完全发育,体质较为脆弱,所以在进行剧烈运动过程中容易受伤,比如在热身阶段就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伤害。

3. 场地设施不全:很多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条件很差,往往因为场地设施不全而容易发生事故,如器械设备老化或损坏、地面松动等,很容易危及学生的安全。

4. 老师管理不当:体育课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管理也存在不足,可能因为工作疏忽,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体弱多劳或者学生有过度的运动负荷,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运动负荷,从而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伤。

1. 加强运动技能的训练:加强体育课对于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动作水平和反应能力,从而减少在运动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2. 提高体质素质:毫无疑问,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有助于预防运动意外伤害,因为比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完成各种体育运动而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安全管控体育场地设施:校方应对体育活动现场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定期对场地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场地设施的完好和安全。

4. 加强运动场地管理:身为体育课教师,除了要进行体育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外,还必须要对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照顾,避免一切疏忽造成不必要的事故。

总之,对于学生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我们应该理性分析其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保证学生能够在健康、快乐的体育课上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结合自身体育锻炼实际,谈谈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和处理

结合自身体育锻炼实际,谈谈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和处理

结合自身体育锻炼实际,谈谈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和处理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增强健康与抵抗力,那么如果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那就造成了完全相反的效果。

在日常运动中,这就值得我们加倍注意与预防。

运动损伤,顾名思义就是参与体育运动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运动损伤与一般的工伤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训练安排,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以及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

运动损伤对运动员所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不仅影响正常的训练、比赛,妨碍运动成绩提高,减少运动寿命,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残废,甚至死亡。

对体育健身参加者来说,也将影响其健康、学习和工作,也对体育健身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妨碍体育健身的正常开展。

由此,在体育健身中,我们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应有充分的认识,需要很好地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切实做好预防工作,使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

同时,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体育健身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预防与处理方法,从而使体育健身健康安全而富有成效。

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首先,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有思想上不够重视。

常与体育老师、教练员与运动员以及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创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

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包括准备活动不当。

即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这样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动员起来,肌肉伸展能力欠佳,关节不够灵活,动作不够协调,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并且发生运动创伤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其次,学生身体素质差、技术动作不熟练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运动技术掌握不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身体素质差,休息不佳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显著性下降的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或进行高难度动作时,就有可能发生损伤。

特别是力量、灵敏、柔韧素质较差,动作僵硬、不协调,教学中遇到一些技术较复杂、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或在运动量、强度加大的情况下就容易受损。

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

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

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江志全(河北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065000)摘要伴随教育教学制度的不断发展,国家提出新型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应使学生身体素质逐渐增强。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因此,本文便对运动损伤的特点与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使体育教学训练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中图分类号:G804.53文献标识码:A0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充分意识到体育教学训练的重要性,便开展较多的体育训练课程,在学生参加训练的过程中,将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呈现良好的精神状态。

1运动损伤的特点1.1与人类身体特点有关每个人身体结构都呈现相应的特点,同时,其具有许多脆弱的身体部位,如人体的膝关节组织,人们在不断进行屈膝的过程中,会使膝关节受到相应程度的损害,从而膝关节便会出现问题,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应对膝关节进行保护。

在众多潜在因素的影响下,同时,学生在技术动作、训练方法错误的情况下,便会增加运动损伤情况出现的频率。

1.2慢性伤、小伤、重复损伤多如果学生长时期的进行体育训练,且不断的对一种项目进行训练,便会使膝关节的负荷逐渐加大,在此基础上,便会出现慢性损伤的情况。

如果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较小的运动损伤,教师不会对其进行较高程度的重视,同时,在学生并未痊愈的情况下,老师便使其进行体育训练活动,在此基础上,便容易使小损伤变成大损伤,从而学生出现慢性伤、小伤、重复损伤的局面。

2运动损伤的原因2.1教师与学生缺乏基本常识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运动损伤,其与教师、学生缺乏基本常识有一定程度的联系。

在训练前,如果教师未对学生进行基本常识的讲解,也并未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安全知识教育,学生便会运用错误的方法进行体育训练。

此外,当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情况的时候,教师并未对产生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经验总结,从而使运动损伤的情况逐渐发生,对于学生而言,其都具有冲动行为,在训练的过程中,并未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也不具有正确的运动思想,从而将出现运动损伤。

如何预防体育教学训练中的意外伤害事故

如何预防体育教学训练中的意外伤害事故

课前准 备 1 课 前 备好 教 案 , 时在 教 、 同

案 中体现 安全措施 ; 准备充分 。 对 本 节课 的练 习 内容 及教 法充 分考 虑周 全 ,把 课堂 上 可能 出现 的问 题扼 杀在 萌芽状态 。 2 课 前 仔 细检 查 器材 , 期 、 定 检查 体 育 场地 、 施 、 备 , 时 设 设 及 维修 和增添器材 设备 。 3加强 思想 教 育 。平时 加 强 、 安全 教育 , 体育 教学 , 在 运动 训练 和 比赛 中, 克服 麻 痹思 想 。 真 贯 认 彻 以预防 为 主的方 针 ,发扬 良好 的体育道德风貌 。

尖 锐 物 品 , 小 刀 、 匙 等 、 佩 如 钥 不 带 胸针等饰 品 , 留长指 甲等 。 不 2 认真做好 准备活 动 、 剧烈 运 动前 都要 认 真做好 准 备 活动 ,准备 活动 内容要 根 据教 学 训练 和 比赛 内容 而定 ,既 有一 般性 准备 活动 又要有 专项 性 准备 活动 , 准备 活动最 后 部分 的 内 使 容与课 的 内容相 似 。对运 动 中负 担较 大和 易伤 的部 位 ,要 特 别注 意做好 准备 活 动 ,适 当地 做 一些 力 量性 、 伸展性 练习 。 准备 活动 的 量要 根据学 生 的特 点 、气象 条件 和教 学训练 或 比赛情 况 而定 。天 气寒 冷时 ,准备 活动 的强度 可稍 大些 ; 天气 炎 热 时 , 强度 宜小 些 , 时问短些 。准备活 动要 循序渐 进 , 准备 活动 的量 , 以身体 感到 发热 、 微微 出汗 为宜 。准备 活动结 束距 正式 运动 时 问不 宜 过 长 ,以 1 4 -
维普资讯
☆ 体 育教学
无 法进行 。因此 , 育运动可 以有 体 效地 培养人 的合作 与竞争意识 。 二 、针对 学 生存 在 的心理 问 题。 采取相应 的教育措 施 1 领导、 组织 、 . 有 有 有计 划 地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目 前,学生心理健康 问题重视程度 还不够 ,因而造成学生心理健康 问题 日趋 严重 。各级 领导 、 织必 组 须慎重 对待 并加 以研 究 ,以确 保 学生心 理健 康 问题 能 得到 及 时解 决并使他们能保持 健康的发展。 其 中 ,要制 订符 合我 国情 况 的指 标体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 其 分 的估 计 ,以便 采取 有效 措施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 开展 心理 咨 询 , 在校 帮助 学 生 解决在 学 习 、 生活 、 体等 方 面 身 出现 的心 理 问题 ,使之 更好 的适 应环境, 保持心理健康 。 3 . 有效 方式 , 采取 加强 学生 的 世 界观 、 生观 教育 , 根本 上 促 人 从 进 和发展 其心 理健 康 。正确 良好 的世界观 、 人生 观 , 支配学 生 的 能

体育教案 运动伤害防护和急救

 体育教案 运动伤害防护和急救

体育教案运动伤害防护和急救体育教案运动伤害防护和急救在体育教学中,保护学生的身体安全和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要加强对运动伤害防护和急救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和基本的急救知识。

一、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1. 热身准备在进行任何体育运动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热身准备。

热身运动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逐渐适应高强度运动,减少受伤的风险。

一般的热身运动包括慢跑、伸展运动和关节活动。

2. 器材选择和使用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器材,并且正确地使用它们。

例如,在球类运动中,选择合适的球和鞋子非常重要。

磨损的球和不合适的鞋子可能会增加运动员受伤的风险。

3. 技术培训和指导学习正确的姿势和技术是预防运动伤害的重要一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向学生们传授正确的运动技巧,并纠正他们不恰当的动作。

同时,我们还应该保证运动场地的安全,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减少不必要的事故。

4. 合理的运动量和休息时间过度的运动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

为了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合理安排运动量和休息时间。

对于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或比赛,需要适当地安排休息和喝水的时间,以帮助学生恢复体力和保持良好的状态。

二、急救知识1. 创可贴和包扎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能会出现皮肤擦伤或小伤口。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创可贴进行简单的伤口处理。

对于较大的伤口,我们可以使用绷带进行包扎,以减少进一步的伤害和感染。

2. 扭伤和拉伤的处理扭伤和拉伤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伤害类型。

当学生出现这类伤害时,我们应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常用的方法包括冷敷和提升受伤部位。

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提升受伤部位可以减少局部的出血。

3. 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的急救措施学生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可能因为身体负担过重或其他原因导致意识丧失或呼吸停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首先,确保学生的呼吸道通畅,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防范(四篇)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防范(四篇)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防范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安全教育和预防措施,以保障学生的安全。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体育教学的安全教育。

在每一堂体育课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们普及常见的运动伤害和事故,并告诉他们如何预防这些伤害和事故的发生。

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们传授一些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例如,在进行高空项目时,学生们应该注意周围的安全环境,确保自己稳定地站在跳板上,并正确地使用安全绳索等。

其次,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避免过于激烈和危险的活动。

体育课程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应该让学生参加过于激烈和危险的活动。

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活动,例如跑步、跳绳和球类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挑战性的活动,例如攀岩、滑雪和球类比赛等,以锻炼学生的体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安排活动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活动的安全性。

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并确保他们正确地进行活动。

例如,在进行某些技术动作时,教师可以逐个指导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并告诉他们如何正确地进行。

同时,教师还应该建立良好的纪律和秩序,确保学生在活动中保持安静和遵守规则。

如果发现学生有危险行为或不当行为,教师应该及时制止,并告诉学生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最后,教师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紧急救护措施。

在体育教学中,有时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例如扭伤、摔倒和中暑等。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急救系统。

例如,在每个体育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有基本的急救知识,并组织培训班,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急救技能,例如包扎、按压和心肺复苏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熟悉学校附近的医疗资源,例如医院和急救站等,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就医。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现在的孩子绝绝大部分为独苗苗,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宠爱有加,而作为学校,不能不开设体育课,不展开体育活动,不管学校、教师考虑再周到、措施再落实,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仍难免磕磕碰碰,发生意外的伤害事故。

一旦发生,对学校、家庭、教师、伤者来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不可能会有一种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和补偿办法。

对此,部分学校因噎废食,取消展开危险系数较大的项目,例如铁饼、标枪、足球、游泳、跳马、跳箱等项目被束之高阁,这样,校园体育气氛日益淡薄,体育教学变得单调、苦燥无味,学生对体育厌恶之情与日俱增,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正常有序的展开,也不利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但是,实际上,不管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实行体育锻炼时实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

只要我们思想上防伤观点常备不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新伤和旧伤;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因为部分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水平,部分过劳致伤。

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

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

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5、按水准分类:轻度损伤:伤后锻炼者仍能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中度损伤:伤后不能按计划实行训练,需停止患部活动。

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及预防4

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及预防4

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及预防一、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特点(一)具有小伤多、慢性伤多、重复损伤多特点进行某一体育动作练习时,由于重复次数过多、训练时间较差,致使身体局部负担过重,极容易造成慢性损伤。

而且,此类损伤多为小伤小病,比较容易受教师、学生本身忽视,不及时治疗就投入训练,造成重复损伤,难以治疗。

(二)与身体生理结构关系较大从人的生理及解剖学方面看,人体生理结构中的某些部位属于易损伤部位,如膝关节、踝关节韧带、内翻肌群等。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薄弱部位不会出现问题,若经过长时间体育训练或运动动作不规范,这些部位很容易出现损伤,如踝关节韧带拉伤、膝关节软骨磨损等。

(三)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在体育训练中,若教师组织不当,做器械项目练习时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

比如,进行投掷练习时,学生不听从教师指导而出现运动损伤。

所以,外部环境对运动损伤有一定影响,在良好的组织环境下,学生不宜因操作不当或不听从教师指导而出现身体伤害。

二、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一)教师组织不当,缺乏责任心一位优秀、责任心强的体育教师,对运动损伤有着深刻认知,从备课开始就把运动损伤预防作为体育教学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工作,注重课堂组织与纪律管理,把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降到最低。

但是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不少教师缺乏责任心,课堂组织不当、纪律性不强,以至于一些学生在训练中佩戴胸针等饰品,不穿运动鞋,不听从教师指导,不服从课堂纪律,埋下了运动损伤隐患,不少运动损伤就是因为这样而出现的。

(二)教师专业性不强,不能制定有效的防护办法部分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偏低,缺乏足够的运动知识及运动技巧,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深,在体育训练中不能编制出有效、可行的预防办法,不能根据人体生理结构特点组织技术动作训练,做不到科学合理的预防运动损伤。

而且,在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后,不能给予及时处理,对受伤原因不分析、不总结,造成学生小伤多、重复损伤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受伤的预防及处理
陕西省丹凤中学李德葆
摘要: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的传授教育,科学地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组织学生认真作好准备活动,针对性地强化易伤部位的训练,加强学生的保健指导,真正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关键词:运动伤病预防;思想教育;科学训练;保护;保健
我们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时,不时地出现学生受伤的事故。

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

其中直接原因有:思想上不重视;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上的错误;运动量安排较大;身体机能及心理状况较差;课堂组织不当;场地器材不规范;教学比赛时学生动作粗野过大、或违反竞赛规则;不良天气情况及恶劣环境影响等等。

其诱因是各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两种。

在日常教学中常见的有肌肉挫伤、拉伤、扭伤、崴脚、短跑中着地缓冲不当造成的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严重的造成骨折等等。

这些运动中的伤害事故给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和运动的积极性都带来很大的负作用,也制约了正常教学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加强对受伤的预防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对于广大青少年体育爱好者来说,运动损伤将影响其健康、学习和工作,并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影响。

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那么怎样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呢?
1、积极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保护教育在平时的生活中、课堂上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教学比赛时,要经常提醒学生,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养成良好的体育风尚。

保护和自我保护在体育教学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以器械体操中的单双杠和田径中跳跃项目为例,由于它们动作复杂,且空中动作较多,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生长期,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对动作的判断和控制能力差,心理不稳定,有恐惧感。

特别是在学习新动作时,学生反应出的紧张情绪就更为突出。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应加强保护,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教会学生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如在人跌倒时,要快速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切忌用手去撑地,造成肘关节受伤。

再如从高跳下时,一定要用前脚掌着地屈膝以加大缓冲避免膝关节的受伤。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对青少年积极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运动损伤的思想认识。

在每次进行专项训练之前,要结合训练内容,技术动作的发力特点,找出易伤部位,分析致伤原因及讲清预防措施,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

2、全面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如果是专项运动,要针对项目中的易伤部位及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专门的训练,提高机能。

如在组织篮球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对青少年身体的全面训练,上肢、下肢、躯干、各个关节都应训练到位,使身体均衡发展,在肌肉力量训练时,不能只注意大肌肉的训练,更要注
意对青少年小肌肉的发展,多训练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勿使肌肉负担过重。

更不能为了追求成绩,造成训练项目单一,加大局部负担,这样就违反了青少年自身发育规律,极易导致运动损伤。

3、循序渐进,未雨绸缪。

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状况、运动技术水平、器材和场地的情况,认真研究教材,写出详细的授课计划,对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哪些动作易造成伤害事故,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重点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全面提高其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使其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的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过大。

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在他们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时,对此更要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

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真正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到完整动作的教学。

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动作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的强度、重复的次数要根据学生的体力、精力和兴奋状况区别对待。

4、审时度势,准备充分
每次上课或剧烈运动前都要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性的准
备活动,又要有针对性的专项性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安排尽可能与授课内容相似。

对运动中肌肉承受负荷较大和易伤的关节、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

如在做后蹬跑时,对后侧肌肉的要求就较高,如果我们在练习前不做好充分的拉伸,就很可能拉伤后侧的股后肌群。

再如足球中的大力射门练习也是如此,准备活动不充分也很容易伤及后侧的肌肉。

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所学动作的难易、教学训练、比赛的激烈程度、天气条件等等而定。

一般来讲,学生的兴奋度较低、身体素质好、运动水平较高、所学动作不难而时间相对又较短、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时间可稍长、强度可稍大。

反之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则要相对的小一点。

同时还要有对旧伤或刚痊愈部位的针对性活动,以免再次受伤。

准备活动的量不宜太大,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准备活动结束后,注意不要距正式的授课内容时间过长,以免时间过长造成身体发凉,从而失去准备活动的意义。

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在教学训练换项时,都要补做一些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活动。

5、突出重点,针对训练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

如为防止膝关节的受伤、髌骨劳损,就应加强股四头肌的训练,如“站桩”、“蛙跳”、台阶跳和大强度的跳跃练习等。

为了防止腰背部的受伤,就要经常做一些腰背肌的练习如俯卧后仰。

为防止股后群肌的拉伤,就要加强股后群肌的力量练习和拉伸的练习,加强训练的针对性。

6、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对学生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对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更要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禁止伤病患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

做好自我保健工作,必要时请医生做医学检查。

要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

对已损坏的设备及时维修,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

平时要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利用理论课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遵守体育卫生要求的自觉性。

7、同伴互助、护具保护
运动中适当的保护与帮助可加强青少年的自信心,避免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篮球比赛中的身体接触、对抗中,要提醒队员之间的协助保护,即当一名队员被冲撞将倒地时,或一名队员高速突破上篮后失去控制落地时,要求其他队员立即上前将其抱住,以防止关节,骨骼的挫伤和扭伤。

这样既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还加强了对青少年的体育道德的培养。

此外,运动项目所需的护具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篮球项目要准备尺寸合适,透气性较好,鞋底有弹性的篮球鞋,还要穿着利于运动和保温,便于排汗的宽松、柔软、弹性好的运动衣,有条件的还可带上护膝、护踝、护腕,护指等保护工具,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