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称宇宙射线致火星探测器报废
实用类文本欧阳自远肖福根《火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阅读练习及答案(太原2021-2022高三上期末

太原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火星是天穹上的一颗红色亮星,我国古代先人将其取名为“荧惑”;古罗马人称“玛尔斯(战火之星)”,玛尔斯之名被国际沿用至今。
早在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火星,开创了人类用科学仪器研究火星之先河。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亚帕雷利斯基曾利用望远镜对火星观测,认为看到了火星表面上的运河体系,这引起了人们对火星是否真有生命存在这一话题的浓厚兴趣。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火星探测结果都证明火星现在没有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
尽管如此,人类并没有放弃对火星生命活动信息的探索。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相似的行星,人类了解火星对研究地球早期历史和生命起源有着重要价值,也对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火星探测器,是一种用来探测火星的人造航天器,包括从火星附近掠过的太空船、环绕火星运行的人造卫星、登陆火星表面的着陆器、可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动的火星漫游车以及未来的载人火星飞船等。
1960年,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火星1A号”探测器,它是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
1964年,美国成功发射“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到达火星的探测器。
随后美、苏、欧、日等国相继发射了数十个火星探测器,但迄今为止成功率只有一半左右。
2020年7月30日,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并在火星杰泽罗陨石坑内以壮观的“空中起重机”方式安全着陆,2021年“机智”号直升机搭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
中国火星探测事业起步较晚,2011年中国研制的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同俄罗斯“福布斯-土壤”号探测器一起搭乘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然而由于搭载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出现故障,“萤火一号”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宣告失败。
之后,随着中国大型运载火箭和深空探测网等瓶颈取得突破,2016年中国规划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本次探测任务一次性完成了“绕、落、巡”三大任务,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2020年俄罗斯主要航天事件总结

2020年俄罗斯主要航天事件总结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顺利度过 了“无事故的第二年”,在连续26个月里,圆满完 成50次发射任务。
这也是自1993年以来俄罗斯航 天发射史上最为顺利的时期。
2020年这一年,俄罗 斯“安加拉”重型运载火箭成功进行了第二次发 射试验,利用“光谱-RG”(CneKxp-P r)轨道天体 物理观测台对深空进行了 X波段观测,“海上发射”平台移交给了俄罗斯,研制了新型火箭航天装备。
然而,这一年还面临了很多困难和不幸,譬如,国际空间站上出现裂缝,新型冠状病毒推迟了许多计 划的实施并夺走了俄罗斯著名航天科学家生命。
以下梳理了俄罗斯新闻社对俄罗斯航天领域2020年 发生的主要事件。
1新型冠状病毒对航天领域造成的影响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使俄罗斯航天国家集 团的许多航天计划受到了影响,尤其是航天发射计 划。
由于英国OneWeb公司破产,原本用“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12次,实际上仅发射了 3次。
结果,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原计划2020年有超过30次的 发射任务,实际执行不到20次。
与欧航局联合研制的ExoMars火星着陆器原计 划于2020年发射,由于错过了发射窗口,则推迟至 2022年。
此外,临时关闭了发射“联盟”号运载火 箭的法属圭亚那库鲁(Kypy)海外发射场。
当然,也有一些发射任务如期执行,比如,向国 际空间站发射“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 运飞船,和国防部的军用卫星发射任务。
罗戈津称,国防计划与民用航天计划不同,必须要全力完成。
可惜的是,一些顶级科学家却不幸感染因冠状 病毒而离世:5月份,俄罗斯载人航天总设计师叶 夫根尼•米科林(EBreH H ftM H KpH H)去世。
11月份,莫斯科国立大学核物理研宄所所长米哈伊尔•帕纳 修克(MnxaHJinaHaci〇K)也离世了。
2 “安加拉”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2020年12月14日成功发射了 一枚“安加拉-A5”重型运载火箭,这枚火箭也是时隔6年的第二 次发射。
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吗?

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吗?一、火星上的生命基础条件1. 火星表面环境极其恶劣火星不仅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极低,同时还没有稳定的磁场和大气层,导致表面受到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不断轰击,环境相当恶劣,难以想象有什么生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存在。
2. 火星地下可能存在液态水虽然火星表面的情况很糟糕,但是这并不代表火星上就绝对不存在生命。
科学家发现,火星表面没有水,但是它的地下却存在着可能的液态水,如果有生命存在,它们可能会依赖地下水进行生存。
二、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现有研究1. 火星探测任务的发现至今为止,人类已经派出了不少火星探测任务,其中火星勘测车“好奇号”就曾在火星表面探测了多年,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在火星地下发现了微量甲烷气体,这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太阳系内微量甲烷气体的存在,与生命的存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火星岩石的研究此外,从火星探测任务返回的火星岩石的研究结果也是对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巨大帮助。
科学家们从火星岩石中发现了一些有机分子,这说明火星曾经存在着某种生命的可能性,这个结果让科学家们对火星上存在的生命持有了一份渴望和希望。
三、未来探测任务对火星生命探究的期待1. 火星样本返回计划为了更好地识别潜在的生命体迹,科学家们正在筹划一项新的火星探测任务:火星样本返回计划,这个计划将通过在火星表面采集样本,然后将其带回地球进行详细研究。
这个计划有望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证据和信息,进一步指引我们探究火星生命的方向。
2. 海王星号探测器的发射另一个令人兴奋的计划是,美国宇航局正在计划发射探测器“海王星号”前往土星和木星的卫星探险,它将寻找那些大气层中流动的气体,并探测寻找生命的存在,这也是人类向太阳系外界挖掘生命的一次有力尝试。
综上所述,火星上的是否存在生命,目前还有很多未知因素,但相关研究和探测任务都在不断开展中,如果有生命存在,它们可能是以一种我们都无法想象的方式存在,我们的任务就是不停地尝试去发现研究,让我们一同期待着未来的新发现。
什么火星辐射

什么火星辐射
火星辐射是指在火星上存在的辐射现象。
火星的大气相较于地球稀薄,没有地球的臭氧层和磁场保护,因此暴露在火星上的宇航员或无人探测器会面临较高水平的辐射。
火星辐射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所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火星的大气相对较稀薄,不能完全吸收太阳辐射,导致火星表面的辐射水平比地球上的更高。
高剂量的UV-B和UV-C 光线可能对火星上的生命体产生严重损害。
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辐射,包括质子、中子、α粒子和高能电子等。
地球的磁场可以很好地屏蔽宇宙射线,但火星没有磁场保护,所以宇航员在火星上会暴露在更高水平的宇宙射线中。
这些宇宙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能对人体细胞和基因造成损伤,增加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
为了保护宇航员免受火星辐射的危害,科学家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宇航员必须穿戴特制的太空服,太空服具有防护功能,可以减少辐射的渗透。
其次,火星任务的时间也需要控制在较短的范围内,以减少曝露时间。
最后,科学家们还需要开展研究,寻找更好的防护材料和技术,以应对火星辐射的挑战。
火星辐射对于人类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基地的规划和探索任务的顺利进行具有挑战性。
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火星辐射的性质和影响,为未来的火星探索提供更有效的防护手段。
只有掌
握了火星辐射的规律和对策,人类才能更加安全地在这个红色星球上开展研究和探索。
火星的地磁场磁层的起源和演化

火星的地磁场磁层的起源和演化火星,作为地球之外的邻近行星,一直以来都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
而火星的地磁场和磁层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火星的地磁场磁层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1. 火星地磁场的起源火星地磁场的起源与其核心和地幔的热流动有着密切关系。
火星与地球一样,也有一个铁磁性的核心,其内部的热对流运动产生了地磁场。
然而,与地球的情况不同,火星的核心活动较为疲弱,无法形成持续的地磁场。
2. 火星地磁场的演化火星的地磁场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磁场、弱磁场和无磁场。
2.1 原始磁场阶段早期的火星拥有较强的磁场,保护了火星的大气层,并有助于形成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据研究发现,大约40亿年前,火星可能存在类似于地球现有磁场的强磁场。
2.2 弱磁场阶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火星的地磁场逐渐减弱。
科学家通过研究火星上的磁性岩石,发现了一些残留的磁场证据。
这表明,在一段时间内,火星的地磁场经历了一次从强到弱的演化过程。
2.3 无磁场阶段当前的火星地磁场非常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使得火星面临来自太阳风等宇宙射线的强烈冲击,导致大气流失加剧。
同时,火星表面无法有效保持液态水的存在,限制了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
3. 火星磁层和地磁层的关系火星的磁层是指围绕火星周围的磁场区域,由火星的地磁场和太阳风相互作用形成。
由于火星地磁场弱小,火星的磁层相对来说也较为脆弱。
3.1 火星磁层的形成火星磁层是由太阳风与火星大气层相互作用时,引发的磁层过程。
太阳风中的等离子体与火星大气层相互作用,形成了火星磁层的部分结构。
3.2 火星磁层的变化火星的磁层在面对来自太阳的强烈太阳风冲击时,会发生变化。
根据火星探测器的观测数据,火星磁层存在明显的扩展和收缩周期。
这一现象可能与火星的大气层演化及其磁场的变化有关。
4. 火星地磁场与人类探索正确认识火星地磁场的起源和演化对于人类未来火星探索有着重要意义。
火星地磁场的变化与宇宙射线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未来人类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高一年级上册节《问题研究 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第一章问题研究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状况,探究人类定居火星的条件与风险,增强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应用“地球的宇宙环境”等所学知识,结合“知识拓展”提供的资料,加深对“行星地球的特殊性”理解,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设计”火星基地,提高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激发想象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直接导入。
在太阳系中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人类能否在火星生存以及怎样才可能在火星生存?【讨论】讨论建立一个火星基地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问题的研究思路收集资料,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状况。
分析火星基地应具备的基本的生命保障条件。
收集资料,了解人类目前在生物圈研究领域的成就。
分析火星基地的基本功能,绘制构想图一、收集资料,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状况。
【教师】收集课本资料1火星资料及网络资料【学生】略。
【活动】指导学生结合课本资料1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回顾“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列举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
2.从“火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火星体积与质量”、“火星大气”、“火星水”、“火星土壤”等维度对火星资料进行归类。
3.以“好奇号”火星探测的相关报道为例,对火星资料的来源及其科学性做出评价。
4.从四大圈层的角度,对火星与地球的自然状况做出对比。
二、分析人类在火星生存的条件【教师】分组研究并讨论。
第一组分析火星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第二组分析火星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第三组讨论是否适宜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共同探讨如何“改造”火星,使得人类可以在火星生存。
提示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改造火星,而非仅仅建设“火星基地”。
可以适当介绍“外星环境地球化”等火星改造计划。
【学生】展示成果【小结】适宜的条件,如火星也是围绕太阳运行、绕轴自转的行星,火星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接近,宇宙环境安全,有大气层,有大量的水等。
深空探测技术堪称人类科学史上巅峰之作

深空探测技术堪称人类科学史上巅峰之作自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深空探测一直是人类科学探索的重要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深空探测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从太空探索的意义、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太空探索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增进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能开拓人类未来的发展空间。
人类的天性使我们对未知的好奇心无法抑制,而太空探索则正是满足这种好奇心的最佳选择。
通过深空探测,人类对宇宙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通过探测器的设备和传感器,我们可以观测天体的磁场、电磁辐射、重力场等,揭示宇宙的起源、进化和结构等基本问题。
深空探测不仅提供了对宇宙起源的理论证据,也为人类未来在太空中生存、繁衍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极为曲折,但也是科技进步的集大成者。
1977年,美国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号探测器成功抵达了离地球最远的太阳系外领域,标志着人类首次进入深空探测的新纪元。
此后,探测器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相继探测了近地天体、行星、星系和宇宙射线等多个深空目标。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深空探测的目标逐渐从太阳系拓展到银河系以及更远的宇宙。
例如,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已经进入了太阳系的外缘,并将继续向宇宙空间进发,不断向人类传回关于宇宙的新发现。
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的突破。
多年来,无人探测器的设计和制造成为深空探测的主要方式之一。
无人探测器拥有多种功能模块,具备相应的传感器和设备,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数据传输和拍摄图像等任务。
此外,深空探测技术还具备高精度的导航、通信和能量供应系统,以保证探测器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运行。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无人探测器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不仅能够自主分析和判断,还能自主实施任务,通过深度学习和自适应算法来提高任务执行效率。
nasa科普文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nasa科普文案1.NASA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简称,成立于1958年。
2.NASA致力于探索太空、地球和宇宙。
3.NASA的使命包括将人类送往太空、研究宇宙、探索行星。
4.NASA的工作涉及航天器设计、发射、导航、控制和科学研究。
5.NASA的目标之一是了解太阳系和地球的环境变化。
6.NASA的太空探测器包括机器人车辆、卫星和空间站。
7.NASA的航天员进行太空站任务和太空行走,以进行科学实验和维护设施。
8.NASA的科学家研究宇宙中的黑洞、星系、行星、星云等现象。
9.NASA拥有大量遥感和科学仪器,用于观测地球和宇宙。
10.NASA的研究成果包括关于全球变暖、地质活动和太阳活动的重要发现。
11.NASA的太空任务涉及国际合作,与欧洲空间局、俄罗斯航天局等合作进行太空探索。
12.NASA的航天计划还包括载人登月计划和火星探测任务。
13.NASA的科普活动包括公共讲座、展览、科普视频等。
14.NASA的官方网站提供了大量的科普资料和图片,供公众了解太空科学。
15.NASA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公众传播太空探索的最新进展。
16.NASA的研究成果和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7.NASA的工作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激发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18.NASA的太空探索计划需要高超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关注和参与。
19.NASA的太空探索成就激励了许多年轻人投身于科学研究和航天事业。
20.NASA的科普工作推动了公众对太空探索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理解,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21.NASA的太空探索项目一直在不断创新,致力于发现宇宙的奥秘。
22.在过去的几十年里,NASA已经研发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太空探测器,探索了地球外的星球和天体。
23.无人机器人探测器是NASA的得力助手,帮助科学家们收集地外行星的数据。
24.NASA的太空任务涉及各种学科,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