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9.《父爱之舟》(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了解父亲对于家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对于家庭成员间相互关心的意识;3.唤起学生对于父爱的深刻感受;4.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于父爱的理解和领悟;•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1.3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音响、PPT 等教学辅助设备;•学生练笔本、黑板、粉笔等教学辅助工具;•课本《父爱之舟》。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环节(5 分钟)1.师生问好;2.引入本课文主题。
1.4.2 新课讲解(15 分钟)1.教师播放 PPT,呈现课文标题;2.导读《父爱之舟》故事梗概;3.让学生听文章段落录音。
1.4.3 课文阅读(10 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2.文字标注难点。
1.4.4 课文理解(15 分钟)1.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下整个故事的情节;2.根据故事情节,让学生重新组织故事的情节顺序;3.指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涉及到的文化内涵和人物个性。
1.4.5 情感阅读(10 分钟)1.让学生进行情感朗读;2.让学生体会角色感情变化。
1.4.6 文字搭配(10 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创作,并分享到黑板上。
1.4.7 小结(5 分钟)1.指导学生整理学习笔记;2.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1.5 典型作业1.5.1 问答练习根据故事情节,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周边的人都不愿意接送小文上学?2.小文父亲每天为什么要花大量时间接送她上学?3.事实证明小文父亲的做法是对的吗?4.小文和父亲的关系如何变化?1.5.2 文字搭配练习请根据所学结构动手写3个句子。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围绕课本《父爱之舟》开展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1.多媒体教学法:在课程设计中,我准备了 PPT、音响等教学辅助设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情节;2.学生自主阅读法: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文本材料,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3.课堂互动法:将学生分组讨论,多角度地分析故事情节并进行模拟情景。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19父爱之舟》是一篇描写父爱的散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与父亲的一次别离,表现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文章以“父爱之舟”为线索,把抽象的父爱具体化,生动形象,让人感受深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之情,以及感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本文的情感内涵较为丰富,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同时,学生对于父爱的理解可能存在局限性,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深化对父爱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情感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热爱父母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之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感悟作者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情感的写作方法;深入体会父爱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深入体会课文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父爱的认识和感悟。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
3.教学素材:收集有关父爱的图片、故事等素材,用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父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父爱的认识。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品读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表达父母之爱。
教学重难点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以象破题,整体回顾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舟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柳宗元的笔下,舟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李清照的心里,舟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那么,在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世界里,舟又代表着什么呢?_二、对题设问,觅舟悟舟1.找出有关“舟”的场景。
默读课文,将你认为最能体现父爱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圈出让你体会到父爱的词语,并在一旁批注感受。
2.从“舟”中寻爱。
解读句子,说出爱藏在何处?(1)“有一次……父亲心疼极了……换房子。
”教师指导学生展开联想,提问:为什么这段话最能体现父爱?这段话汇总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父爱?透过父亲的心疼,你看见了怎样的画面?展开想象,补充句子:父亲心疼极了,他想(),他说()。
教师总结:透过父亲的心疼,能读出这么多画面。
让我们带着这份心疼,将这些画面读出来,让大家听见爱。
(2)“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
”教师提问:哪个词语最能透露爱的信息?根据画面,再次展开联想,将画面写出来,句式如“他放下船橹,立刻……;他补完棉被,立刻……;他……,立刻……”。
_三、造境润心,燃情读写1.思考:为什么本文要起“父爱之舟”这样一个题目?(舟是茫茫水上的安全岛,父亲是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的人,因此,舟有“安全、寄托”的意思。
)2.出示描写父爱的诗歌,学生齐读,进一步感悟父爱。
3.教师总结:其实,父亲就是伴“我”成长的生命之舟。
有父爱相伴,吴冠中成了著名画家,成了父亲最想成为的样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
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
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通过具体事件初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
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
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父爱之舟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2)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5、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带感情朗读课文,评出朗读较好的同学推荐给大家。
三、整体感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背景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父爱之舟》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散文,表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厚。
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家庭与亲情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家父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散文《父爱之舟》的内容并能复述主要内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父爱的感恩之心;–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和亲情;–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对父爱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散文《父爱之舟》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巩固学生的语音语调,使其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设计第一节:导入1.利用生动的图片或情境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话题——父爱。
2.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父爱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节:课文学习1.教师朗读散文《父爱之舟》,引导学生跟读和感悟散文内容。
2.分段理解散文并进行导读,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
3.分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节:重点词汇与短语1.教师对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解释和讲解。
2.学生进行词语搭配和短语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第四节:语音语调训练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散文,重点训练语音语调,使学生能够流畅地表达。
2.进行角色分组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第五节:情感认识与反思1.引导学生以散文内容为基础,进行自我反思和家庭感悟。
2.小组讨论分享感悟与思考,促进情感交流与拓展。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在理解散文《父爱之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父爱的理解和感知。
课堂设计注重多元教学手段的运用,既有师生互动的讲解,也有学生合作的小组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授课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效果,但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相关训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父亲默默付出,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帮助儿子成长的故事。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父爱的伟大。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理解父母的心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课文深层次的情感和寓意,可能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父母的爱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于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可能还需要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理解父母的心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难点:体会父爱的伟大,学会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出插图中的故事。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角色之间的情感。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自己父母的爱的故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关于父爱的故事或者诗歌,下一节课分享给大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19父爱之舟(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五年级上册语文《父爱之舟》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父爱之舟》的主要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课文《父爱之舟》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课文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线索,感悟亲情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父爱主题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父爱的伟大。
然后板书课题《父爱之舟》,让学生齐读课题。
2.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中父爱的表现。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齐读。
4.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父爱的伟大。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感悟亲情的伟大。
5.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父爱之舟》爱舟——父爱伟大——无私七、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感悟亲情的伟大。
八、课后反思一、情感教育的目标1. 通过课文《父爱之舟》的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激发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强化他们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二、情感教育的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线索,如父亲默默付出、无私关爱儿子的细节描述,使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2. 通过课文中的情感描写,引导学生理解父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如父亲的关怀、鼓励和支持。
3. 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对自己的成长和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9 父爱之舟》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9 父爱之舟》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与父亲的一次离别,表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课文共分为三个自然段。
第一段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与父亲的一次离别,描述了父亲腌制咸菜、为自己做万花筒等细节,展现了父爱的细腻和无私。
第二段作者回顾了离开父亲后的成长历程,虽然生活艰辛,但每当想起父亲的关爱,就有勇气面对困难。
第三段作者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父亲的思念和渴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表现出的深沉父爱,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散文的阅读和理解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父爱,学会欣赏散文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深沉,学会感恩,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父爱,学会欣赏散文的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父爱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父爱的理解,从而引入新课。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说课稿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说课稿展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父爱之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茧、栈、”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疼”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朦胧、枇杷、疙瘩、膜拜、纸屑。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三、教学准备:ppt
四、教学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关于父爱是个永恒的话题,他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他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欣赏吴冠中笔下的《父爱之舟》。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呢?(学生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PPT出示。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
生交流:本文主要以梦境回忆的方式追叙在艰难求学的历程中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4)作者选取了哪些事情来表现父亲对我的爱的?
A、父亲给我买枇杷;
B、父亲心疼我被臭虫咬了,想换房间。
C、父亲给我买热豆腐脑。
D、父亲给我制作玩具——万花筒。
E、大雨大雪天,父亲背着我上学。
F、父亲竭尽全力送我上最好的小学。
G、父亲摇船送我赶考,送我入师范学校学习。
(5)以上这些事情,作者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时间顺序。
(三)合作自学
1.同桌轮读课文,解决质疑词语。
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上__,多读两遍,同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4.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兼”“掀”
2.抄写词语
(五)当堂训练
.仿写句子:
父爱如山,沉默无语;
父爱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精读感悟,入情入境
1.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1)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语段中哪些地方表现出父亲的及其节俭?
借姑爹的小渔船,带我在船上吃住——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体现“他平时节省到极点”。
②节俭的父亲为什么会对“加点钱换个好房间”动了心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父亲看见“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大红疙瘩,心疼极了,动了心,想换房子。
从语段中感受到父亲对“我”深深地爱。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配乐)
(2)出示:第四自然段(父亲给我买热豆腐脑和制作万花筒的片段)
①为什么要写童年时父亲为我糊万花筒?
这样东西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极大的幸福。
②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深地爱。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
(3)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抓住父亲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扎紧、穿、撩起、扎。
②想一想,在这大学大雨天,父亲背着“我”上学,我心里会怎么想呢?——自由交流。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配乐)
(4)出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地哭,与在家里撒娇地哭、发脾气地哭、打
架地哭都不一样,时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PPT出示
①这种“新滋味”指的是什么?————心酸的滋味。
②为什么说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因为“我”为父爱而感动,为父亲的艰辛感到难过。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配乐)
(5)出示:我从船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但这个船舱里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①这个船舱里的“背影”是什么?————
父亲抽空在船舱弯腰低头为我缝补棉被。
②说说为什么“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作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爱,更深刻地领悟到父爱的伟大。
③你的记忆中父亲的背影又什么样子呢?
生自由交流。
二、回顾课文,感悟亲情:
此时,你对课题《父爱之舟》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1)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把父爱之舟作为文章的题目?
揭示了全文的主旨,以小舟比父爱很贴切,在作者的人生之路上,父爱载他度过生活的艰难,达到理想的彼岸,比喻形象而富有新意。
(2)本文的线索什么?——姑爹那只小船。
(3)本文几次提到了姑爹的小渔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次提到,是父亲摇着姑爹的小渔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无尽的期望。
这样写,一步步紧扣主题,一步步深化主题。
(4)本文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以梦境的形式更便于抒发情感,组织情节,更好地表达主题。
(5)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吗?为什么?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生自由交流。
三、总结全文,领悟主旨
总而言之,《父爱之舟》一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
“父爱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渔船,也是指父亲的爱,两者已经融为一体。
就是这一只小船,送“我”走到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关口,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深切期望和浓重的爱。
平凡的语言,平凡的小事,却因父爱的伟大,使文章充满了魅力。
四、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推荐课外阅读篇目《背影》《父子情》《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爱之舟》教学反思
《父爱之舟》是吴冠中的抒情散文,记叙了父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读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一、紧扣课题,诱发思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紧扣题目,铺路搭桥,诱发学生思维的散发原点,把题意引向文意,让课题成为导引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有效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抓住梦境中那些难忘的场景进行讨论,交流,体会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父亲爱“我”的语段,来体会平凡父爱的伟大,感受伟大的父爱,激发学生热爱父亲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记叙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理解课文,体味情感带来了障碍。
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补充了吴冠中原文中的几段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理解课文,更加深了对母亲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