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并掌握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简述一、古代学校体育(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概况(史前~1840年)1、在原始社会,当各种生产劳动手段成为祭祀的一种仪式时,标志着体育活动的萌芽。
2、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夏代的“校”、“序”、“痒”到商代的“大学”“痒”,到西周的“国学”“乡学”,中国的学校成为完备的系统。
殷代主要是宗教和军事两方面,习射及传习多种武艺是教授的主要内容,西周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
这其中的射和乐都包含有体育的成分,这些内容正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3、春秋战国时期,“为政尚武”的宗旨被“文武兼学”“文武分途”的教育逐渐取代,学校体育得到了较大发展。
其中先秦儒教对学校体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约在公元前136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学校教育以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为基本内容,使学校体育一蹶不振。
开重文轻武之先河。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清谈”盛行,重文轻武的思想日盛,使古代学校体育衰败不堪。
6、唐代,“兵士唯习弓马”是正业,使古代体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7、宋明朝代,“居敬穷理”、“主静倡敬”、“八股取士”,以至“衣冠之士羞与武夫齿”,重文轻武登峰造极。
但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和玩乐的需要,宋代的“武学”“武举”,明代的“儒生习武”,较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复兴。
8、清代“射骑立国”,一向“尚武”,国学、官学中体育占有重要地位,使古代学校体育得到一定的发展。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延绵未断,随战争而得到相应的发展,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受到压制,但一直呈发展趋势。
(二)古希腊教育中的体育与思想古希腊教育提供了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典范,对近现代体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1840年~1949年)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办洋务”,“兴西学”,近代体育运动传入洋务学堂,进入中国。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并掌握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简述一、古代学校体育(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概况(史前~1840年)1、在原始社会,当各种生产劳动手段成为祭祀的一种仪式时,标志着体育活动的萌芽。
2、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夏代的“校”、“序”、“痒”到商代的“大学”“痒”,到西周的“国学”“乡学”,中国的学校成为完备的系统。
殷代主要是宗教和军事两方面,习射及传习多种武艺是教授的主要内容,西周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
这其中的射和乐都包含有体育的成分,这些内容正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3、春秋战国时期,“为政尚武”的宗旨被“文武兼学”“文武分途”的教育逐渐取代,学校体育得到了较大发展。
其中先秦儒教对学校体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约在公元前136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学校教育以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为基本内容,使学校体育一蹶不振。
开重文轻武之先河。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清谈”盛行,重文轻武的思想日盛,使古代学校体育衰败不堪。
6、唐代,“兵士唯习弓马”是正业,使古代体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7、宋明朝代,“居敬穷理”、“主静倡敬”、“八股取士”,以至“衣冠之士羞与武夫齿”,重文轻武登峰造极。
但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和玩乐的需要,宋代的“武学”“武举”,明代的“儒生习武”,较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复兴。
8、清代“射骑立国”,一向“尚武”,国学、官学中体育占有重要地位,使古代学校体育得到一定的发展。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延绵未断,随战争而得到相应的发展,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受到压制,但一直呈发展趋势。
(二)古希腊教育中的体育与思想古希腊教育提供了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典范,对近现代体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1840年~1949年)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办洋务”,“兴西学”,近代体育运动传入洋务学堂,进入中国。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
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则造成了对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现实需要和条件。
一、现代体育地向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体育”一词在汉语里既被用于专指学校体育(Physical educati。
n),也被用来指更大范围内的与人体发展有关的身体活动(physicaleducad。
nandsp。
n)。
这里所说的“现代体育”兼指二者,因为现代体育最初主要是在学校教育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体育的雏形在中世纪后期已初显端倪。
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的内容和形式,与现代体育已十分相似。
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
哲学、科学、文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人体运动......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
在彼特拉克和薄伽邱等人笔下,充满了对新人和人的现世生活的热情讴歌。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以及拉斐尔等人用他们那神奇般的手,将人体的健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们对大师们的杰作、也对健康美丽的人体和人的创造力不可遏制地燃烧起热情向往的火。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口向。
宗教改革的先锋马丁·路德第一个喊出了“依靠信仰可以获救”而无须教会作为中介的口号,并且公开宣称“人是一种特殊的被造物,是为了分享神性和不死而被创造出来的,因为人是比天地间所有一切东西更好一些的一种被创造物。
”加尔文继承了路德的“信仰自由”的学说,鼓励信徒用勇敢的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信仰。
宗教改革者被称为新教徒以区别于天主教徒。
新教各教派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轻身体的教育传统,而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马丁·路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真正的宗教信仰”以及“具备世俗生活知识和能力的人”;他指出“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个基督徒的天职之一”。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 身心愉快,终生受益3、自然主义体育:4、实用主义体育二、填空题1.( 1953 )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
2.( 1979 )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或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3.1917 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 ,而且在于“卫国” 。
4.我国的古代学校体育,是从(奴隶社会)社会开始出现的。
5.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
6.( 1990 )年3 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V” ,错误的打“X” o)1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
(V)2.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V)3.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18 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X )4.国家体委于1954 年制定并公布了《劳卫制》)(V )5.自然主义体育理论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体育学说)(X)6.最早把体育引进学校教育的教育家是德国的巴泽多)(V )7. 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V )8.学校体育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形成体系)(V )9. 军国民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X )10. 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应回归自然,顺应儿童的本性,按儿童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自由的发展。
1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西周以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西周以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 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 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由原来的 “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兴起私人 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 讲学、办学之风。但是,从西汉到清朝末年, 讲学、办学之风。但是,从西汉到清朝末年, 长达两千余 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 年的封建社会时期, 的教育内容,是以儒家的“五经” 四书” 的教育内容,是以儒家的“五经”、“四书” 为主, 偏重德育、智育, 为主, 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 而轻武。 而轻武。
7、《新学制课程标准》 新学制课程标准》
1923年 新学制课程标准》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 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 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 为“体育课”。废除原来的兵式 体育课” 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 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 普通体操等近代体育项目为主的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 保健知识。 保健知识。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史 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用先进,科学的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用先进, 观点论述体育的思想也陆续出现。其中最杰出、 观点论述体育的思想也陆续出现。其中最杰出、最具 代表性的论述体育的理论文献,即为毛泽东同志1917 代表性的论述体育的理论文献,即为毛泽东同志1917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这篇 文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文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国体育以及学校体 育的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 育的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并对体育的 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 了学校教育必须德、 体三育并重, 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这对促进我国 学校体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恽代 学校体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 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 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重要事件 主要思想
重要事件
新中国成立
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
基本观点 主要特征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基本观点
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主要是竞技体育思想,体育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追求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技术,注重教师、教材以及课堂为中心。
(1) 特征: ① 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② 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 ③ 注重老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④ 课程结构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⑤ 教学原则和方法基本采用了凯洛夫的直观性、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五大教学原则。
代表人物
伍德和赫塞林顿 高尔霍夫尔
特点
自然体育思想是20世纪前、中期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思想。
二、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思想发 展的新趋势 1.动因 2.重大事件 3.特点
动 因
信息社会的到来 教育改革
重大事件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
(2) 高尔霍夫尔的学校体育改革 奥地利教育家高尔霍夫尔设计了一种较为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实践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体育改革。 他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遵循生理学规律,符合学生需要的主张;建立了以保健和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提出要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尊重儿童的运动需求),在授课安排上,他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速度、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性。
一 、原始社会的学校体育
一方面:在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师,也就没有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也就没有学校体育。 另一方面:原始社会劳动技能的传授实际上就是一种身体的教育,即体育。
二 、 奴隶社会的学校体育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PPT课件

(1)以课本为主,充分吸收课外各种阅读教材网上 资料。 (2)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3)注重学生间多种观点的交流(辩说)。 (4)课前预习与课后总结相结合。 4. 几点要求: (1)人数比较多,注意上课的纪律; (2)平时分数占30%,主要看到课的情况和上课的表现、 课余作业情况(主要在网上完成)
之舍也。”这段话不仅阐述了体育在学校教育
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说明了体育与德智育的
关系,同时阐述了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还深刻分析了体育的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
强意志的功效,他强调说:“体育于吾人实占
第一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修勇而收
效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提出了“健
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导思想,为今后的学
的身体,全面教育过程才得以完成。
.
7
(7)英国生理学家哈维在1680年第一个把血液 循环的动力归结为心脏肌肉的机械收缩,之后阿。 波雷利在1680年的《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 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时所发生的 机械运动。 (8)斯宾塞在自然科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的基 础上,构建了科学主义的课程理论,他把全部教 育分为五类:其中第一类(直接保全自己的活 动——保全和维护身体健康)和第二类(为了正 当地完成父母职责所需要的知识)在,体育占有 重要的地位。
校体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
12
中外思想的影响历程:
1.德国、瑞士体操、日本 ----军国民体育1903— 1919)
2.美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五四—30年代) 放羊式体育和选手体育思想
3.前苏联-------苏式体育教学理论 4.大跃进-------主观主义的急功近利学校体育思潮 5.“文革期间”-------否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6.美国-------“乒乓球外交”后的竞技运动思想 7.1979年扬州会议------体质教育思想 8.50年代前的欧美-------技术教学思想 9.日本-------快乐体育思想与终生体育思想.10蔡元培先生------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二、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和体育课程化、科学化 1、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和课程化 • 启蒙运动时期,提倡并重视人的理性及 人的价值;教育得到重视,学校体育逐步完 成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化。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并确立学年和班级授 课制度,以及教学的原则。 英国教育家洛克:首次提出教育包括“体智德”三 部分;有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他还从 医学的角度提出科学的保健身体的主张
• (1)从 “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到“灵肉一致” 的思想转变,对人和人体运动科学认识逐步形 成,是对体育进行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基础。 • (2)1543年,意大利维萨里发表《人体的构造》 一书,批判神学观点;塞尔维特发现人体间的 小循环等,否认神学的错误观点,为科学研究 人体和人体运动奠定基础。
14
第一章
•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体育的基本目 的在于育人,主张人的个性张扬,推崇自然活 动,到大自然中从事自己所爱好的各项活动, 否定那种预先设计好的活动,尤其反对“非自 然的”、“人工的”、“呆板的”体操,注重 发挥学生的生理能动性,注重体育教学气氛的 活跃性和娱乐性,注重体育内容的实用性和趣 味性,注重体育对人心理的培养,强调体育在 适应社会生活能力方面的教育价值。
30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 (6)、凯洛夫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
思想的影响
• 凯洛夫提出教育的任务:包括智育、综 合技术教育、德育、体育、美育; • 教学中的三个中心:教师、教材和组织 形式;
21
第一章 • • • • •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二战后的学校体育思想: 主要表现在: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 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 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教育因素。
第二节 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简史
• 一、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 学校体育
• 二、五四运动之后至新中国成立 之后的学校体育
• 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的学校体 育
• 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校体育(4956年)
• 3.快乐体育思想
•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 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
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快乐是 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快乐体育教学 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 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 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4.成功体育思想
• 所谓成功体育,从广义上说,就是体育 要为成功地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服 务,以此为目标形成的教学思想即为成 功体育思想。成功体育教学思想提出于 90年代初期,是在成功教育思想和实践 的影响下,以及对“快乐体育”发展过 程中呈露出的某些局限的认识中形成的, 它是与快乐体育相近但又不同于快乐体 育的一种教学思想。该理论的代表人物 为夏峰和真名先生。
成就之二:学校体育改革 逐步深化
• (三)体育师资培养改革 • 1.明确体育教育专业考生文化素质与专
业素质的关系 • 2.关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学科与
术科的关系问题 • 3.关于体育师资培养中“一专”与“多
能”的问题
第四节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趋势
• 讨论题2 • 你认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还存在
哪些问题?
• 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主要有负荷量和 负荷强度两个方面。
• 负荷量是指完成练习的数量、次数、时 间、距离和重量等;
• 负荷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 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 练习的密度、完成练习的速度、一次练 习的重量、投掷的距离、跳高的高度等 等。
例子
• 课上,进行100米跑练习,跑5次.其中: • 5次是量,100米是强度,所以,本次课运
• 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与标准要求; • 3、严密教学组织、丰富教学方法; • 4、布置优美的教学环境; •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性原则
• 概念:直观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 利用各种直观的手段,通过学生的各种 感官和已有经验,对所要学习的身体练 习获得生动的表象,正确的思维,从而 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 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校体育(5766年)
• 3.十年动乱时期的饿学校体育(66-76 年)
• 4.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校体育(77年至 今)
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成就
• 讨论题1 • 从你读小学以来,你认为我国学
校体育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成就
• 成就之一:学校体育法规制度逐渐完善 • 成就之二:学校体育改革逐步深化 • 成就之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及课余训练工作
讨论
• 体育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你认 为应从哪些方面的“实际情况” 出发?
• 贯彻从实际出发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 1、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学生的具 体情况;
•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任务、 选择组织教法、安排运动负荷;
• 3、一般要求与区别对待相结合;
• 提出的依据:直观性原则是根据人认识 事物的规律提出来的。
讨论
• 你认为,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如何 做才能保证教学的”直观性”?
• 贯彻直观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 1、广泛运用各种直观方式,综合运用 各种感觉器官;
• 2、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具有直观作用 ; • 3、将生动的直观、抽象的思维和实践
• 2、全面系统与重点突出相结合; • 3、选择组织教法时,应由简到繁、由
易到难;
• 4、有节奏地逐步提高运动负荷。
巩固提高原则
• 概念:巩固提高原则是指体育教学中,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 能, 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不断地发展 身体,增强体质。
• 提出的依据:巩固提高原则是根据条件 反射强化与消退理论以及人体机能适应 性规律提出来的。
• 3、负荷应与休息合理地交替; • 4、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材性
质以及有关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从实际出发原则
• 概念: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体育教学任 务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教法 的运用和运动负荷的安排都要符合学生 的身心发展、体育基础、场地器材、季 节气候等实际情况。
• 提出的依据: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根据学 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来的。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 概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指,根 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生特点和教 学条件,合理安排学年、学期、每次课 和课中每项教材的运动负荷,使之与休 息互相交替,进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 质。
• 提出的依据: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 根据疲劳与恢复过程的相互关系以及超 量恢复原理提出的。
实践题:
• 请同学简单设计一堂以“体质教育思想” 为指导的高中体育课,包括“课的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三个方面。
• 2.技能教育思想
• 这是指在体育教育中,以学习运动技术、 提高运动能力为主的一种教学思想。 认 为学校培养人才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 的,教学为主是学校工作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发展 认识能力。
提问
• 如果你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中 如何进行巩固提高?
• 贯彻巩固提高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 1、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经常的练习; • 2、采用提问、测验、考查及考试等方
式; • 3、通过竞赛形式巩固提高。
提问
• 1.体育教学规律的概念. • 2.体育教学规律的种类. • 3.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 • 4.体育教学原则的种类.
成就之二:学校体育改革逐步 深化
• (一)体育教学改革 • 1.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
体地位 • 2.规范教学要求 • 3.改革对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价
成就之二:学校体育改革 逐步深化
• (二)体育课程教材改革 • 1.中学体育课程名称的改变 • 2.体育教材内容趋于多样化 • 3.教材从集中管理到校本教材开发
第三节 体育教学规律
• 体育教学规律包括----一般教学规律及 特殊教学规律
• 一般教学规律 • 规律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辨证统一
的规律 • 规律二:认识事物的规律 • 规律三: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 特殊规律: • 规律一: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 规律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 规律三: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
的规律
第四节 体育教学原则
• 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
•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是 长期体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 工作必须遵循的要求与准则。
• 体育教学原则包括: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 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合理安 排运动负荷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为终身体 育打基础原则、全面效益原则。
• 体育教学思想,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和时代 的学校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
的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或看法。它决定着教 学活动的根本方向和目标。
• (二)特性
•
1.指导性
•
2.时代性
•
3.学术性
• 二、我国体育教学思想的回顾 • (一)原苏联50年代体育教育理论与
建国17年体育教育思想
• 该理论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 1.强调体育教育的阶级性和“工具
体育教学特点 体育教学思想 体育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原则
第一节 体育教学特点
•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要承受一
定的运动负荷 • 三、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较复杂 • 四、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得丰富
的情感体验
第二节 体育教学思想
• 一、体育教学思想的概念与特性
• (一)概念:
结合起来。
循序渐进原则
• 概念: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教学内容 应由易到难,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由简 到繁,运动负荷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 展开。
• 提出的依据: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是 由科学知识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 1、要有完整的教学工作计划文件,以 保证教学系统连贯、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四节 学校体育发展趋势
• 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多元化趋势 • 二、学校体育的阶段性效益和长远效益并重趋
势 • 三、学校体育的系统化和整体化发展趋势 • 四、学校体育管理的科学化趋势 • 五、学校体育国际化与民族化融合的趋势 • 六、发展有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态势
第二章 体育教学基本原理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6.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
• 这种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的 基础上,全面完成体育教育的各项目标, 以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 体育教学既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还要 继承人类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优秀文化遗产。 虽然离开了前者,就无法体现体育教学在 教育计划中的特殊功能,而失去后者,则 不能称之为学科,也就很难理解教学过程 的特点和规律了。
• 1.体质教育思想
• 这是指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为主导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
• 强调体育的本质属性是增强体质,认为 如果离开了增强体质的根本任务,即已脱 离了体育,就变成了其它东西。讲求体育 对增强体质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体形态、 机能、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心理品质的 全面发展,培养强健的体魄,为现在的学 习和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良好的 身体基础。
不断发展 • 成就之四:学校体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多、场馆
设施条件逐渐改善 • 成就之五:体育教师数量不断增加、素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