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天冬酰胺酶 在医药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L-天门冬酰胺酶

L-天门冬酰胺酶

5:酶分子修饰
20世纪 70年代治癌成功以来,随着酶学的发展, 对酶分子进行化学修饰,提高生物活性。降低抗原 性,有了较大的进展。据国外报道,L-天冬酰胺酶 游离氨基经脱氨、酰化、碳化三亚胺反应,可增强 酶在血浆中的半衰期。若多聚体与酶偶联。如用丙 氨酸 - 羧基酸酐处理。与 L- 天冬酰胺酶形成聚丙氨 酸 - 天冬酰胺酶的复合物,可延长酶的半衰期。对 天然酶的抗体反应减少了1/500-1/300.
60℃.,30min

无热原酶液

冻干 → L-天冬酰胺酶
• 1菌种培养 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S.1.357,培养基加牛 肉汁100mL,蛋白胨1g,氯化钠0.5g,琼脂2-2.5g 37℃,在试 管中培养24h,茄形瓶培养8h,锥形瓶培养16h。 • 2 种子培养 培养基用玉米浆30kg,加水至300kg,接种量1%-1。5%, 37℃,通气搅拌培养4-8h.
L- 天冬酰胺酶的分子结构
1922 年 Clement 发现豚鼠血清中存在
天冬酰胺酶; 1953年Kidd发现豚鼠血 清中有抑癌作用的物质,其活性成分 是蛋白质; 1961 年Broome 确定了其有 效 成 分 是 天 冬 酰 胺 酶 , 后 来 , Mash burn等报告指出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 天冬酰胺酶,具有同样抗癌活性。


对治疗白血病有显著疗效的L-天冬酰胺酶是第一种治疗癌症 的酶。 当L-天冬酰胺酶注射进入人体后,人体正常细胞内由于有天 冬酰胺合成酶,可以合成L-天冬酰胺而使蛋白质合成不受影 响。而对于缺乏天冬酰胺合成酶的癌细胞来说,本身不能合 成L-天冬酰胺,外来天冬酰胺又被L-天冬酰胺酶分解,因此 蛋白质合成受阻,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 使用L-天冬酰胺酶时,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偶尔还可以发生 过敏性休克,但停药后,这些副作用会消失。因此,在应用 这种酶之前,应做皮试。在一般情况下,注射该酶出现的过 敏性反应包括发热、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对比起可怕 的白血病来,这些副作用是轻微的痛苦,在没有找到更好的 治疗方法之前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芦笋内富含较多的L-天冬酰胺酶

浅谈L—天冬酰胺酶与其重组表达载体的研究

浅谈L—天冬酰胺酶与其重组表达载体的研究

浅谈L—天冬酰胺酶与其重组表达载体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L-天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是一种能够降解天冬酰胺和L-谷氨酸的酶,通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

传统来源的L-天冬酰胺酶存在一些问题,如来源不稳定、纯度低、免疫原性强等。

研究者们开始探索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效表达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应对传统L-天冬酰胺酶存在的问题。

L-天冬酰胺酶的重组表达载体设计和构建是实现高效表达的关键步骤。

通过选择合适的载体和宿主菌株,搭配适当的启动子和调控元件,可以实现L-天冬酰胺酶基因的高效表达。

还需要考虑到蛋白质的折叠、稳定性和可溶性等因素,以确保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功能完整性和活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L-天冬酰胺酶的重组表达载体设计与构建,以及其在纯化、表达及酶活性检测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L-天冬酰胺酶与其重组表达载体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提高L-天冬酰胺酶的表达水平和活性,以及扩大其应用范围提供重要参考和理论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L-天冬酰胺酶与其重组表达载体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该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探讨其在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L-天冬酰胺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及代谢途径;2. 探讨L-天冬酰胺酶的结构特点,从分子水平揭示其催化机制和底物选择性;3. 设计和构建适用于L-天冬酰胺酶的重组表达载体,实现对该酶的高效表达和纯化;4. 实验验证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表达效果,研究其酶活性及功能;5. 探讨L-天冬酰胺酶与其重组表达载体研究的意义,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全面了解L-天冬酰胺酶及其重组表达载体的特性和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2. 正文2.1 L-天冬酰胺酶的重要性L-天冬酰胺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氮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l-天冬酰胺结构式 -回复

l-天冬酰胺结构式 -回复

l-天冬酰胺结构式-回复什么是天冬酰胺?天冬酰胺,又称为L-天冬氨酸酰胺,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其化学结构式为L-glutamine。

它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工业中。

天冬酰胺在体内起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具有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调节蛋白质合成等作用。

天冬酰胺的结构及合成过程天冬酰胺的分子结构由一个氨基基团、一个羧基基团和一个天冬酰胺基团组成。

氨基基团与羧基基团之间通过一个碳原子相连,这也是天冬酰胺的骨架结构。

天冬酰胺的合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浓缩氨和谷氨酸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L-谷氨酰肼,再进一步反应生成天冬酰胺。

此外,还可以通过谷氨酸和钠氰化物的反应合成天冬酰胺。

应用领域天冬酰胺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特性,天冬酰胺常被用作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剂。

它可以减少器官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并提高移植成功的机会。

此外,天冬酰胺还被应用于肠道疾病的治疗,如炎症性肠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它可以修复受损的肠黏膜、促进肠道健康,并改善肠道功能。

在食品工业中,天冬酰胺常被添加到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它可以增强肌肉组织的合成,促进蛋白质的吸收,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蛋白质。

此外,天冬酰胺还可以改善运动后的恢复能力,缓解疲劳感。

天冬酰胺的副作用及风险天冬酰胺在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有副作用。

长时间高剂量服用天冬酰胺有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腹胀、腹泻和恶心等。

对于存在某些过敏反应的人士,可能会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和呼吸问题。

因此,在使用天冬酰胺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结语天冬酰胺作为非必需氨基酸,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调节免疫系统、促进肠道健康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等功效,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

然而,使用天冬酰胺时需要谨慎,根据个人情况和专业意见进行使用,以降低潜在的风险。

PEG_L_天冬酰胺酶的临床研究近况

PEG_L_天冬酰胺酶的临床研究近况
维持治疗期 5个阶段。 377名 ALL 患儿被随机分为 两组, 除在强化治疗期组 1 使用 PEG-L-ASP ( 2 500 IU#m - 2, im, 每 2 周 1 次, 共 15次 ), 组 2使用天然 L-A SP ( 25 000 IU#m- 2, im, 每周 1次, 共 30次 ) 外, 其他各阶段使用的药物均相同, 且所有药物与 CCG 1962试验中使用的药物相似, 但在给药剂量和给药 时间上有所调整; 此 外, DFC I 91- 01试验在 中枢神 经系统治疗期中 加用了脑部 X 光放疗 ( 90 cGy, 每 天 2次; 或 180 cGy, 每天 1次 ) 。试验中, 无论使用 PEG-L-ASP还是天然 L-ASP 的患者, 一旦出现轻微 过敏反应, 则改用另一种 L-ASP。结果显示: 组 1和 组 2的 5年无事件生 存率相近, 分别为 ( 84 ? 4) % 和 ( 78 ? 4) % , 但组 1和组 2的毒 性反应发生率分 别为 25% 和 36% , 可 见 PEG-L-ASP 的 毒 性 相 对 较小。
L-天冬酰胺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 肿 瘤 细 胞 中 的 天 冬 酰 胺 合 成 酶 ( asparag ine synthetase, AS)含量非常低, 故自身不能合成 L-天冬 酰胺, 需依赖外源 L-天 冬酰胺才能生存。而 L-天冬 酰胺酶 ( L-asparag inase, L-ASP ) 可通 过降解 L-天冬 酰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中蛋白质的正常合成, 导致 肿瘤细胞的死亡 [ 1-3] 。人体内正常细胞则因能自身
在 L-ASP的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半衰期短和
因其抗原性而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等问题。为了克 服这些缺陷, 人们采取了很多方法, 如利用免疫特性 的不同, 给对 E1coli L-ASP 过敏的患者改用来源于 E rw inia 的 L-A SP[ 3, 5] ; 或用可溶性聚合物如 PEG 对酶 进行物理包埋和修饰[ 6] , 以屏蔽其抗原表位, 并延长 其血浆 保留时间, 减少蛋 白质酶解和 肾脏排泄 [ 7 ]。 PEG-L-A SP的临床试验始于 1984 年[ 8] , 至今已有不 少试验结果表明, 其与其他化疗药物 ( 如长春新碱、甲 氨蝶呤、阿糖胞苷、柔红霉素和阿霉素等 )联用时, 对 ALL有良好的疗效 [ 9] 。 1994年 2月, 美国 FDA 批准 PEG-L-ASP可通过肌内注射途径用于对天然 L-ASP 过敏的 ALL 患者, 2005年 11月, 其获准用于静脉注 射, 2006年 7月再被列入治疗 ALL的一线联合化疗

L天冬酰胺酶在医药中的应用

L天冬酰胺酶在医药中的应用

胆碱酯酶
溶纤酶 弹性蛋白酶 核糖核酸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尿酸酶
细菌
蚯蚓 胰脏 胰脏 牛肾
治疗皮肤病,支气管炎,气喘
溶血栓 治疗动脉硬化,降血脂 抗感染,祛痰,治肝癌 治疗痛风
概述:L-天冬酰胺酶在医药的应用
对治疗白血病有显著疗效的L-天冬酰胺酶是第一种用于治 疗癌症的酶。 当L-天冬酰胺酶注射进入人体后,人体正常细胞内由于有 天冬酰胺合成酶,可以合成L-天冬酰胺而使蛋白质合成不受影 响。而对于缺乏天冬酰胺合成酶的癌细胞来说,由于本身不能 合成L-天冬酰胺,外来的天冬酰胺又被L-天冬酰胺酶分解掉, 因此蛋白质合成受阻,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 注射天冬酰胺酶时,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偶尔还可能出现 过敏性休克,但停药后,这些副作用会消失。故此,在注射L天冬酰胺酶之前,应做皮试。在一般情况下,注射该酶可能出 现的过敏性反应包括发热、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对比起 可怕的白血病来,这些副作用是轻微的痛苦,在未找到其他更 好的治疗方法之前是可以接受的。
4、L-天冬酰胺酶的纯化与修饰
L-天冬酰胺酶的修饰
L-ASP的聚乙二醇化不但降级了胰蛋白酶对它的降解作 用,而且修饰酶的抗原性与天然酶相比也大为下降。 此外,聚乙二醇化L-ASP与传统的脂质体化L-ASP相比 与有明显的优势。
4、L-天冬酰胺酶的纯化与修饰
微囊化修饰
将L-天冬酰胺酶用半透膜性质的聚合物制成微囊型固定 化酶。其大小一般为1~ 500Lm。
中文名称: L-天冬酰胺 英文名称: L-Asparagine
分子式: C4H8N2O3
线性分子式: H2NCOCH2CH(NH2)CO2H 分子量: 132.12
L-天冬酰胺酶
1.性质 L-天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 , L-ASP ),广泛存在 于微生物、植物和部分啮齿类动物的血清中,为白色结晶粉 末,微有湿性,易溶于水,不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氯仿、 乙醛、苯等有机溶剂。 对热稳定性好,在温度50℃下,15min后,活性降低 30%,60℃下,1小时内失活。冻干品在2~5℃可稳定数月, 但其溶液只能保存数日,20℃储存7天,5℃储存14天均不 减少酶的活力。最适宜在pH值为8.5,温度在37℃下储存。 纯酶的分子量从130000到140000不等。

L—天门冬酰胺酶是酰胺基水解酶(word)可编辑

L—天门冬酰胺酶是酰胺基水解酶(word)可编辑

L—天门冬酰胺酶是酰胺基水解酶,是从大肠杆菌菌体中提取分离的酶类药物,其商品名Elspar ,用于治疗白血病。

性状呈白色粉末状,微有吸湿性,溶于水,不溶于丙酮、氯仿、乙醚及甲醇。

20 %水溶液贮存7 天, 5 ℃贮存14 天均不减少酶的活力。

干燥品50 ℃、15min 酶活力降低30 %,60 ℃、1h 内失活。

最适pH8.5 ,最适温度37 ℃。

L —天门冬酰胺酶的产生菌是霉菌和细菌,故可作制造酶的原料。

( 二) 生产工艺1 .工艺路线:L —天门冬酰胺酶生产的工艺流程见图 5 —1 。

图 5 — 1 门冬酰胺酶生产工艺流程图2 .工艺过程:①菌种培养采取大肠杆菌AS1-375 ,普通牛肉培养基,接种后于37 ℃培养24h 。

②种子培养16 %玉米浆,接种量1 %~ 1.5 %,37 ℃通气搅拌培养4 ~8h 。

③发酵罐培养玉米浆培养基,接种量8 %,37 ℃通气搅拌培养6 ~8h ,离心分离发酵液,得菌体,加 2 倍量丙酮搅拌,压滤,滤饼过筛,自然风干成菌体干粉。

④提取、沉淀、热处理每千克菌体干粉加入0.Olmol /L pH8.0 的硼酸缓冲液lOL 37 ℃保温搅拌 1.5h ,降温到30 ℃以后,用5mol/L 醋酸调节pH4.2 ~ 4.4 进行压滤,滤液中加入0.2 倍体积的丙酮,放置 3 ~4h ,过滤,收集沉淀,自然风干,即得干粗酶。

取粗制酶,加入0.3 %甘氨酸溶液,调节pH8.8 ,搅拌 1.5h ,离心,收集上清液,加热到60 ℃30min 进行热处理。

离心弃去沉淀,上清液加 2 倍体积的丙酮,析出沉淀,离心,收集酶沉淀,用0.01mol /L ,pH8.0 磷酸缓冲液溶解,再离心弃去不溶物,得上清酶溶液。

⑤精制、冻干上述酶溶液调节pH8.8 ,离心弃去沉淀,清液再调pH7.7 加入50 %聚乙二醇,使浓度达到16 %。

在 2 ~ 5 ℃放置 4 ~ 5 天,离心得沉淀。

浅谈L—天冬酰胺酶与其重组表达载体的研究

浅谈L—天冬酰胺酶与其重组表达载体的研究

浅谈L—天冬酰胺酶与其重组表达载体的研究L—天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简称L-ASNase)是一种重要的酶类蛋白,能够催化天冬氨酸和水解为天冬酰胺和亮氨酸。

由于其能够降低机体内天冬氨酸的含量,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L-ASNase被广泛应用于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中。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L-ASNase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重组表达载体的研究尤为重要。

L-ASNase的传统生产方式主要依赖于放线菌属细菌的发酵产生,这种生产方式存在着生产周期长、纯度低、结构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转而将目光投向了重组表达技术,通过对L-ASNase基因进行重组,把其导入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能力来生产L-ASNase,从而得到高纯度、高稳定性的L-ASNase制剂。

在研究L-ASNase的重组表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成为了关键。

表达载体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并在其内进行表达的工具,一般采用质粒作为表达载体。

质粒在重组表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适当的转录启动子、选择性标记基因和表达缓冲区等,从而确保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构建了多种不同的重组表达载体用于L-ASNase的表达。

采用大肠杆菌作为宿主细胞表达L-ASNase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大肠杆菌因其生长速度快、易于培养以及基因工程改良方便等优点而成为了理想的宿主细胞。

目前已有多种大肠杆菌表达载体被用于L-ASNase的重组表达,通过对不同载体的比较研究,可以筛选出最适合L-ASNase表达的载体,提高L-ASNase的表达效率。

在研究L-ASNase的重组表达载体时,优化表达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培养基组分、诱导条件、培养温度等进行优化,可以提高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和纯度,从而为L-ASNase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除了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外,还有一些其他宿主细胞被应用于L-ASNase的重组表达。

酶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酶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精品课件
目录
精品课件
前言
酶作为药物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 有一段历史,其不但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而
且还具有疗效显著和副作用小等特点。 早期酶类的临床应用以消化和消炎为
主,随之现代酶学和分子医学的发展,酶 在疾病医疗方面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现 已经发展至降压、凝血、抗肿瘤、抗病毒
等多种用途。
精品课件
酶用于治疗疾病的发展史
2、在肠道中控制血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似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 达到治疗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比 较成熟的治疗糖尿病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作用机制为:竞争性 抑制位于小肠的各种α-葡 萄糖苷酶,使淀粉类分解 为葡萄糖的速度减慢,从 而减缓肠道内葡萄糖的吸 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 临床用于外伤、手术后、关节炎、副鼻窦 炎等伴有水痘的炎症,能促进渗出液再吸 收,达到抗水肿的目的。
• 可以采用口服给药,也可局部外用于清洁 创面和化脓。
精品课件
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木瓜蛋 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等
精品课件
3.抗辐射,氧中毒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催化超氧负离子 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机体免遭O2- 的 损害。因此SOD具有抗辐射作用,并 对红斑狼疮,皮炎,结肠炎以及氧中 毒疾病有显著疗效。
• 蛋白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最初就是在消化 药上,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
精品课件
·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 ·胰凝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是消化食物的重要
酶类,使用时往往与淀粉酶,脂肪酶等制 成复合剂以增加疗效。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消炎、消肿
• 酶用作抗炎剂能对炎症病灶的血管通透性 升高、白细胞游走、肉芽组织的形成等均 有一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L-天冬酰胺酶在医药的应用
对治疗白血病有显著疗效的L-天冬酰胺酶是第一种用于治 疗癌症的酶。 当L-天冬酰胺酶注射进入人体后,人体正常细胞内由于有 天冬酰胺合成酶,可以合成L-天冬酰胺而使蛋白质合成不受影 响。而对于缺乏天冬酰胺合成酶的癌细胞来说,由于本身不能 合成L-天冬酰胺,外来的天冬酰胺又被L-天冬酰胺酶分解掉, 因此蛋白质合成受阻,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 注射天冬酰胺酶时,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偶尔还可能出现 过敏性休克,但停药后,这些副作用会消失。故此,在注射L天冬酰胺酶之前,应做皮试。在一般情况下,注射该酶可能出 现的过敏性反应包括发热、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对比起 可怕的白血病来,这些副作用是轻微的痛苦,在未找到其他更 好的治疗方法之前是可以接受的。
2.用途 L-天冬酰胺酶是酰胺基水解酶,为抗肿瘤酶制剂。肿瘤细 胞不能合成生长必需的天冬酰胺而使其生长受到限制。正常 细胞能合成天冬酰胺,故受影响较少。 因此,天冬酰胺酶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的抑制药 物。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在50%以上,对急性粒 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一定疗效,缺点是单 独使用不仅缓解期短,切易产生耐药性。该药对肌体免疫也 有抑制作用,它还可用于治疗皮肌炎。在动物实验中,本品 对实体瘤和白血病均有效,且与常见巯嘌呤、甲蝶呤、长春 新碱、阿糖胞苷等无交叉耐药现象。
药效动力学相关模型显示,0.2 IU/ml的最小酶活性最适 天门冬酰胺酶消除。动态的POSTHOC分析显示酶活性可以 持续3个星期或更长。1例患者在给药后22天产生了抗天门冬 酰胺酶抗体。天门冬酰胺酶耐受性很好,很少出现3/4级不良 反应。未观察到过敏反应或胰腺炎。对于55岁左右成人,天 门冬酰胺酶可以产生很长的天门冬酰胺排除期,可以静脉注 射给药,安全性较好。
4 不需要外源性辅助因子;
5 在生理条件下酶促反应不可逆;
6 酶制剂纯度高,不含其它毒性杂志,来自非致病性酶源。
酶 淀粉酶
名Leabharlann 来源用 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胰脏、麦芽、微生物
酶 在 疾 病 治 疗 方 面 的 应 用
蛋白酶
脂肪酶 纤维素酶 溶菌酶 尿激酶 链激酶 青霉素酶
胰脏、胃、植物、微生物
胰脏、微生物 霉菌 蛋清、细菌 人尿 链球菌 蜡状芽孢杆菌
3、L-天冬酰胺酶结构与功能
3、L-天冬酰胺酶结构与功能
3、L-天冬酰胺酶结构与功能
L-ASP结构中与催化活性相关位点的研究
L-ASP用于临床以来,人们对其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间 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L-ASP结果中已经被研究过的位 点包括T12、Y25、S58、T89、N248等,L-ASP的活性中 心由T12、Y25、S58、T89、D90。
2 静脉注射天冬酰胺酶对于55岁左右新诊断急性成淋巴细 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期治疗的药效动力学以及安全性
与儿童相比,天冬酰胺酶成人治疗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 以及安全性信息非常有限。研究人员采用单次静脉注射天门 冬酰胺酶(2000 IU/m(2))作为25例成人患者诱导缓解的线药 物,并在几个时间点获得血清样本。结果可见,天门冬酰胺 酶活性血清峰浓度的总体均值为1 IU/ml,消除半衰期为7天, 分布容积为2.43 L/m(2)。单剂量给药后,患者2小时后完全 去氨基,并分别在14、21和28天完成100%、81%和44%。
5、 L-天冬酰胺酶在医药上的进展
1 Erwinase获准用于治疗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过敏 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
注:Erwinase:欧文氏菌源性的天冬酰胺酶
2011年11月18日,EUSA制药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宣布孤儿药Erwinase获准用于治疗对大肠杆菌源性的天冬酰 胺酶有超敏反应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 Erwinaze是一种可降低循环血液中天门冬酰胺水平的天冬 酰胺酶。天门冬酰胺是细胞生长的必需氨基酸,将其从血液 中清除可抑制ALL相关细胞的生长。天冬酰胺酶产品来源于 细菌,近15%~20%的患者可对大肠杆菌源性的现代制剂产生 超敏反应因而无法持续治疗。Erwinaze是由欧文氏菌产生的, 在免疫学性质上有别于原有的制剂,适用于对大肠杆菌源性 治疗有超敏反应的患者。 FDA批准Erwinase是基于相关的多项临床试验结果,共涉 及630例ALL患者。在一项纳入58名受试者的关键性疗效研 究中,100%的可评估患者达到了天冬酰胺酶活性主要终点。 Erwinaze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胰腺炎、转氨酶和胆红 素水平升高、血栓形成、出血、高血糖症、恶心和呕吐。
XXX XXXXXXXX
酶在医药方面主要的应用

1 用酶进行疾病的诊断
2 用酶进行疾病的治疗
3 用酶制造各种药物
药用药用酶的一般要求酶的一般要 求
1 在机体内的生理条件下具有较高活力和稳定性; 2 对底物有较高亲和力,不受产物和体液中正常成分抑制;
3 在体内有较长的半衰期,可缓慢地被分解或排出体外;
4、L-天冬酰胺酶的纯化与修饰
L-天冬酰胺酶的修饰
L-ASP的聚乙二醇化不但降级了胰蛋白酶对它的降解作 用,而且修饰酶的抗原性与天然酶相比也大为下降。 此外,聚乙二醇化L-ASP与传统的脂质体化L-ASP相比 与有明显的优势。
4、L-天冬酰胺酶的纯化与修饰
微囊化修饰
将L-天冬酰胺酶用半透膜性质的聚合物制成微囊型固定 化酶。其大小一般为1~ 500Lm。
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消炎,消肿,除去坏死组 织,促进创伤愈合,降低血压
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治疗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治疗心肌梗塞,结膜下出血,黄斑部出血 治疗血栓性静脉炎,咳痰,血肿,下出血,骨折 治疗青霉素引起的变态反应
L-天冬酰胺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凝血酶 胶原酶 右旋糖酐酶 胆碱酯酶 溶纤酶
中文名称: L-天冬酰胺 英文名称: L-Asparagine
分子式: C4H8N2O3
线性分子式: H2NCOCH2CH(NH2)CO2H 分子量: 132.12
L-天冬酰胺酶
1.性质 L-天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 , L-ASP ),广泛存在 于微生物、植物和部分啮齿类动物的血清中,为白色结晶粉 末,微有湿性,易溶于水,不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氯仿、 乙醛、苯等有机溶剂。 对热稳定性好,在温度50℃下,15min后,活性降低 30%,60℃下,1小时内失活。冻干品在2~5℃可稳定数月, 但其溶液只能保存数日,20℃储存7天,5℃储存14天均不 减少酶的活力。最适宜在pH值为8.5,温度在37℃下储存。 纯酶的分子量从130000到140000不等。
4、L-天冬酰胺酶的纯化与修饰
L-天冬酰胺酶的分离纯化
将L-ASP与高效先导序列pelB融合使得L-ASP在细胞外 表达,并在L-ASP的N末端添加了6个组氨酸序列标签,然 后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得到L-ASP,成本高, 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经蔗糖破壁、(NH4)2SO4分级沉淀、透析、DEAEDE52、 Q Sepharose Fast Flow等步骤纯化得到的L-ASP比活力高 达U/mg,SDS-PAGE检测时显示为一条带,RT-HPLC分析 纯达到99%,最终回收率为50.5%,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 产的要求。
L-天冬酰胺酶的作用机制 L-ASP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在于它能降低人体内L-天冬酰 胺和L-谷氨酰胺的浓度,这两种氨基酸是合成嘌呤环和嘧 啶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细胞缺乏天冬氨酰合成酶,不 能合成L-天冬酰胺,需要摄取外源L-天冬酰胺才能存活。当 外源L-天冬酰胺被分解掉时,癌细胞合成核苷酸和戴白 骓· 蛋白质的能力就会显著降低,因此L-ASP能有效的抑制 肿瘤细胞的增值。 L-天门冬酰胺是某些肿瘤细胞生长必不可少的氨基酸, 对人体正常细胞而言 自身具有合成L-天门冬酰胺的能力, 而肿瘤细胞缺乏天门冬酰胺合成酶不能合成天门冬酰胺, 其细胞需要从外源的L-天门冬酰胺摄取才能存活。L-ASP 能催化水解L-天门冬酰胺生成L-天门冬氨酸和氨,因此能够 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最终使癌细胞消亡。
1、白血病介绍
1.1概述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 疾病。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 阻。 1.2特征 白细胞呈恶性、无限制地增生,浸润全身各组织和脏 器,周围血液血细胞有量和质的变化。抑制红细胞和血小 板止血的产生,非常容易受伤、出血、感染。
1.3分类 临床上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非淋巴细 胞白血病(AN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
酶对调节机体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酶具有高效﹑专一的催化功能,使其在预防疾病 中显示出明确的﹑针对性强和疗效高的特点。由 此可见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1.4死亡率 慢淋白血病发病在50岁以后,才明显增多 急性白血病若不经特殊治疗,其平均生存期可能只有三个 月左右。
2、L-天冬酰胺酶的临床应用
L-天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 L-ASP,EC.3.5.1.1),商 品名为左旋门冬酰胺酶,目前在临床上已经被用于急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childhood Act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的治疗。L-ASP单独使用时,对ALL的有效率为60%,与长 春碱(vincristine)及皮质甾类药物(corticosteroids)联合使 用时,对ALL的有效率高达95%。 另外,L-ASP对单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白血病性网状 皮层组织增多症以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也有一定的疗效,对 胰腺癌细胞的增多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临床治疗白血病 的重要物质。
用固定化酶反应器进行体外循环净化血液中L -天冬酰胺 方法: 将固定化L -天冬酰胺酶装填于柱中或将其固定在酶板、酶 管或血液透析膜上, 使血液从固定酶上通过, 除去癌细胞生长 所需的L 2天冬酰胺,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改进的功能: 由于酶不与体内器官直接接触, 也就不会发生毒性和过敏 反应。 具有天然酶的高度专一性及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的特点, 还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酶经固定化后, 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高, 可以反复使用也可储存较长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