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笔记(绪论1-4)

合集下载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绪论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 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

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

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

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

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

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

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

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普通生物学复习提纲

普通生物学复习提纲

《普通生物学》复习:1 绪论:生物的特征(6个主要特征)、分界(5界)、命名(双名法)2 生命的化学基础:元素(最基本的、最多的),水(主要特性),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蛋白质的类型(7大类)3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细胞的基本结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连接(动物:桥粒、紧密连接、间隙连接;植物:胞间连丝),细胞通讯4 细胞代谢:化学反应(吸能反应、放能反应),酶(催化机理),跨膜转运,细胞呼吸(反应阶段、发生部位),光合作用(光反应、碳反应、光呼吸、环境因素的影响等)5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衰老6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组织类型(4种),器官,系统,反馈调节7 营养与消化:消化道的进化,营养素,人的消化系统8 血液与循环:循环系统的进化,血液的结构与功能,献血的理由,血型,人的心血管系统,高血压9 气体交换与呼吸:呼吸系统的进化,鸟类呼吸系统的特点,人的呼吸系统及其功能10 内环境的控制:体温调节,渗透调节与排泄,人的排泄系统及其功能11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非特异性防卫(体表屏障、炎症反应、补体系统、干扰素等),特异性反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接种,单克隆抗体,过敏反应,艾滋病12 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激素的作用机制13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系统的进化,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动作电位,人的神经系统14 感觉器官与感觉:视觉(眼的结构及功能异常),听觉(耳的结构及功能异常),化学感受性,皮肤感觉(痛觉等的特点)15 动物如何运动:骨骼类型(液压骨骼、外骨骼和内骨骼),骨的构成(骨膜、骨质和骨髓),肌肉的类型(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肌肉收缩的原理(肌丝滑行学说)16 生殖与胚胎发育:生长的进化与方式,人类的生殖,人类胚胎的发育17 植物的结构和生殖:植物的器官(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组织系统[皮组织系统(表皮、周皮)、维管组织系统(韧皮部、木质部)、基本组织系统(薄壁组织、厚壁组织、厚角组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细胞(薄壁细胞、厚角细胞、厚壁细胞),双受精作用(被子植物),营养繁殖18 植物的营养:胞外途径,胞内途径,水分上运的机制,蒸腾作用,糖分的运输,土壤的作用,根瘤菌19 植物的调控系统:植物激素及其作用,光敏素,防御系统20 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性连锁遗传,连锁交换定律21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DNA复制,转录,遗传密码,翻译(模板、过程),中心法则,基因突变,DNA损伤修复22 基因表达调控: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乳糖操纵子模型),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断裂基因,同源异形基因23 重组DNA技术简介: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DNA的变性与复性、分子探针、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原位杂交、PCR),重组DNA的基本步骤(获得目的基因、DNA分子的体外重组、重组DNA分子引入宿主细胞和筛选鉴定),基因工程的应用24 人类基因组:基因组,基因组学,人类基因组计划,染色体病,癌基因(病毒癌基因、细胞癌基因),25 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共同由来学说,自然选择,群体,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平衡,5个条件),导致群体遗传结构变化的5种因素26 物种形成:物种概念,物种形成方式(隔离)27 宏进化与系统发生:中性突变,分子钟28 生命起源及原核和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细菌,病毒,原虫,藻类29 植物和真菌多样性的进化:植物的进化(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真菌多样性的进化,地衣30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体型(辐射对称、两侧对称),体腔(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分节(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原口动物,后口动物,各类动物的特点,昆虫的变态31 人类的进化:人与猿的区别,人类的进化过程32 生物与环境:生态因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捕食、竞争、共生、寄生)33 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指数增长,逻辑斯谛增长,r对策,K对策,种群数量的调节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生物群落的类型(热带森林、温带森林、寒带针叶林、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荒漠),生态位,群落演替35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态金字塔,生物圈,能量流动,环境污染36 动物的行为:本能行为,学习行为,习惯化,印记,顿悟,防御对策,社会行为,领域行为,利他行为一些专有名词: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位生物圈双受精双重呼吸蒸腾作用营养繁殖应激性稳态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全能性细胞代谢基础代谢率胞内消化胞外消化胞内途径胞外途径操纵子基因组基因组学基因文库断裂基因同源异形基因串联重复序列中性突变分子钟 Hardy-Weinberg平衡自然选择学说遗传漂变抗原抗体单克隆抗体补体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交换定律原口动物后口动物食物链食物网 C3途径 C4途径 C3植物C4植物光呼吸。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主题:普通生物学笔记生物学是一门广阔而深奥的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机制的科学。

普通生物学是作为生物学的基础学科而应运而生的,它是探究生命作为一种现象以及生命相互关联的基础知识。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普通生物学的概念和内容。

一、普通生物学的概念普通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结构、功能规律的学科,包括细胞结构、细胞分化、细胞代谢、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等领域,为其他生物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

二、普通生物学的内容1.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生命出现的历史以及不同生物种类的演化。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细胞的分类、结构、功能,以及细胞的有关生物化学反应等内容。

3.细胞代谢:研究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包括产能、合成和腐解等过程。

4.遗传学:研究遗传物质及其在遗传变异和遗传演化中的作用。

5.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三、普通生物学的重要性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课程,它是其他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生物学,可以深入理解生物的起源、演化、结构和功能。

同时,这门课程对于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普通生物学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门槛,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普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学是一门观察和研究生命现象和机制的科学,它采用多种手段来探索生命的奥秘。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普通生物学研究方法:1.显微镜观察:显微镜可以放大细胞和细胞器,使其变得清晰可见。

2.生化实验:生化实验可以解析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以及研究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3.遗传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可以研究不同基因类型在生物种群中的频率分布和变异规律。

4.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实验可以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的生态问题。

五、普通生物学的应用普通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又为应用性的生物学提供了基础。

普通生物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业、医学、生态保护、食品科学、工业和生物技术等。

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
细胞壁 植物细胞所特有
细胞器 内质网:膜性管道系统,核糖体附着于粗面内质网上,滑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泡状结构,对细胞内一些分泌物的储存、加工和运输
线粒体:细胞内物质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能量代谢中心。能量的用途:维持细胞自身的结构与功能,比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
溶酶体:多种酶,物质的消化,废物的排泄
软骨膜:包在软骨外面的一种结缔组织,软骨中无血管,营养物质由软骨膜中的血管通过渗透作用到软骨细胞中。
软骨的功能:有弹性,管径易于改变,气管;减少摩擦,关节面活动自如
硬骨
硬骨 长骨:分布于四肢,运动杠杆作用
短骨:分布于腕部、跗骨(构成脚弓的几块骨头),承受压力
扁骨:分布于颅盖、肋骨,富有弹性,保护脑和内脏
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皮肤衍生物 由皮肤演变而成,为了适应环境
皮肤
1.表皮
四层构造
?生发层:表皮的最深层,下面紧接真皮为单层柱状细胞,往上为复层多角形细胞。
生发层细胞,特别是深层细胞,有丝分裂旺盛,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向浅层移动,以补充表层细胞。
?粒层:2-3层梭形细胞,细胞质中充满颗粒,组织化学方法证明,这些颗粒含有RNA,推测与角蛋白合成有关。
中胚层 真皮内层
脊索
内脏器官外膜,
肌肉,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
内胚层 消化道上皮
呼吸道上皮
尿道、膀胱上皮
腺体,包括肝脏和胰腺
三、组织类型
动物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
构成:上皮细胞和细胞间质,无血管,所需营养物质和自身代谢产物通过渗透作用与结缔组织交换。

《普通生物学》课程笔记

《普通生物学》课程笔记

《普通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生命与生命科学一、什么是生命1. 生命的定义与特征- 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一种复杂的化学系统,它能够进行自我复制、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并且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

- 生命的基本特征:a. 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代谢过程摄取营养物质,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 生长: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大等方式实现体积和质量的增加。

c. 繁殖:生物体能够产生后代,确保物种的延续。

d. 适应性:生物体能够通过进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e. 应激性:生物体能够对各种内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f. 稳态性:生物体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即稳态。

2. 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尚未完全明确,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假说:a. 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可以直接从非生命物质中产生。

b. 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地球早期海洋中的化学反应,逐渐形成了复杂的有机分子和生命体系。

c. 宇宙生命说:认为生命的种子可能来自外太空,通过陨石或彗星等途径传播到地球。

二、生命科学的内涵1. 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发展、遗传、进化等各个方面。

- 研究层次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到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肉眼、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生物体的形态、行为等特征。

-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控制变量来探究生命现象的因果关系。

-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 系统分析法: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数理统计法: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生命现象进行定量分析。

3. 分支学科-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 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

- 发育生物学: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发育过程。

-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普通生物学----绪论,前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普通生物学----绪论,前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1.绪论1.1生物的特征(1)挺稳定的结构。

生物的基本特征一是:细胞是生物体组织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者若干个细胞构成。

在多细胞生物中,高度分化的细胞除了基本的新陈代谢外,还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其组成细胞的功能的整合,(2)新陈代谢。

在生物体和细胞内存在无休止的化学变化,一系列的酶促反映组成的复杂的反应网络。

这些变化的总和称之为新陈代谢。

自养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异养生物从食物链获取能量,生物体及细胞要维持其内部的新陈代谢就要不断的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新陈代谢的每一个环节是化学反应,遵循化学的规律,但是又凸显生命的属性,他是自主的,并能不断的更新自己。

(3)稳态和应激性。

生物体内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理和化学条件,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幅度范围内,生物体必须依靠其自身的调节机制,用来保持其内部条件的相对稳定,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也能做到这一点,称之为稳态。

生物体内或体外的物理或化学的变化,都可能对生物体产生影响,生物体能感受到这些变化,并做出有利于保持体内稳态,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称之为应激性。

生物界有多种多样感受刺激和做出反应的机制。

(4)生殖和遗传。

任何一种生物个体都不能长期存活,必须通过生殖产生子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子代与亲代的相似的性状称之为遗传,生物界有多种生殖方式。

生殖和遗传的核心机制是DNA的自我复制。

(5)生长和发育。

生物体的生长是细胞体积或数目的增长,发育是和生长密切相关的过程,在多细胞生物的生活史中,发生一系列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包括组织器官的形态建成、性成熟、衰老等,发育也是一种被精确调控的程序性变化过程。

(6)进化和适应。

在生殖过程中,遗传物质往往会发生重组和突变,使亲代和子代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发生变异。

突变、漂变、基因流、非随机交配和选择使生物种群发生变化,也称之为演化。

(注:病毒是处于生物与非生物体交叉区域的存在物)。

普通生物学读书笔记

普通生物学读书笔记

普通生物学读书笔记【篇一: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绪论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 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

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

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

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

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

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

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

普通生物学1~4(2)

普通生物学1~4(2)

普通生物学第一章:生物界与生物学(1)生命的特征: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元素成分、分子成分以及基本代谢过程同一类型2特定的组构:细胞是生物体组构的基本单位,3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一系列酶促反应的总和4稳态和应激性:特定调节机制下,生命系统自身动态的稳定;感受刺激并对刺激发生反应57应激性:是指生物能感受外界刺激并对刺激做出相应的“趋利避害”反应,以维持其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反应通常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应激性使生物更加适应环境。

5生长发育繁殖,数量体积增多,结构功能的变化6遗传变异和进化:自身特性传给后代,亲缘关系的上下代与个体间的差异性;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整个生物界表现出,有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演变。

7适应:生物自身结构与功能的适应,结构功能与外界环境的适应,适应具有相对性。

(2)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总共有11个组构层次构成一个有序的阶层,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3)生物界的多级分类系统有7个基本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不够用可加亚目、超科1967年生态学家惠特克提出新五界系统,动物界(营养方式分)、植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细菌、古细菌)、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藻类)。

后来有人提出分成三个域:真细菌域、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4)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员之间最主要的联系是营养关系,即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交错联结形成食物网。

再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加进食物网,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两大功能: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与永不停息的能量流动。

四大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寄生或腐生。

(5)生物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6)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没有可到处套用的方法,但有些关键要素是相同的:观察(染色体的发现786)、提问、假说、预测和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大气圈的下层生物圈(biosphere)::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有序性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与进化适应(adaptation)应激性和运动(irritability & movement)稳态(homeostasis)一、什么是生命?生命的重要属性(生物的共性):1. 同一性分子成分:蛋白质、核酸、脂、糖、维生素等多种有机分子。

——氨基酸、核苷酸、ATP 、葡萄糖各类生物完全一致。

各种生物的基本代谢过程一般也是同一类型的(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元素成分:C 、H 、O 、N 、P 、S 、Ca etc.——并不存在生命所特有的元素。

细胞(cell)——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上什么是各种生物在自然界存在的单位?合成作用(anabolism)(同化作用assimilation ):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将它们转变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藏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分解作用(catabolism)(异化作用dissimilation):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生物必须从外界摄取自由能来保证甚至加强它的有序状态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2. 严整有序的结构——有序性3. 新陈代谢4.生长、发育和繁殖(growth, development & reproduction)5.遗传、变异与进化,(heredity, variation & evolution)遗传:生物有机体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其自身相似的代的现象。

变异:后代与亲代以及后代各个体之间总有些差异的这种现象特点:遗传是相对的和保守的,而变异则是绝对的和前进的:遗传和变异这一对矛盾相反相成,互相转变,成为生物变化发展的内在依据。

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遗传、变异和进化构成了生物的种族发展史。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整个生物界的向上发展,即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变,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7. 应激性和运动(irritability & movement)❖生物的结构都适合于一定的功能❖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8.稳态(homeostasis)❖接受外界刺激——合目的的反应——趋吉避凶❖趋性(taxis)——单细胞生物❖向性(tropism)——植物的不平衡的生长运动6.适应(adaptation)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活力论:非物质或超物质的力特创论:上帝的意志机械论:与机器来比还原论:生命运动的规律可以还原为物理的和化学的规律整体论:各组成部分规律的相加,不等于整体的规律二、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一)观察1. 仪器、科学知识2. 人类染色体46。

E. Hansen-Melander通过各种手段从客观世界中取得第一手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二)假说和实验疟疾、蚊子、疟原虫三、科学方法(三)模型实验动物模型代替人机械和电子模型对动物功能进行模拟实验----仿生学用模型研究时间上极为遥远的事件。

抽象模型。

计算机模拟。

1. 系统分类:植物学、动物学、藻类学、微生物学、昆虫学、鸟类学、鱼类学等2.结构、机能以及各种生命过程: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生理学、遗传学、胚胎学、生态学3.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层次: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种群生物学4.与其他学科交叉: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仿生学等四、生物学的分科五、生命的结构层次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一、元素组成必须元素:C(18.0)K(0.35)Mn痕量H(10.0)Na (0.15)Co 痕量N(3.0)Cl(0.15)Cu 痕量O(65.0)Mg (0.05)Zn 痕量P (1.1)Fe(0.004)Se 痕量S (0.25)I (0.0004 )Ni 痕量Ca(2.0)(二)糖类❖糖类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物。

糖分子含C、H、O三种元素。

❖糖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而且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用来合成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糖类包括小分子的单糖、双糖、三糖等,以及由单糖构成的大分子的多糖。

❖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是储能的分子❖构成生物表面的保护层❖是很好的绝缘体❖有些脂类是重要的生物学活性物质脂类包括中性脂肪、磷脂、类固醇等。

(三)脂类脂类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核酸最先从细胞核中分离得到,且它们是酸性的,故而得名。

核酸分为两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RNA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进入细胞质,在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五)核苷酸和核酸细胞可分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只有细胞膜,没有内膜系统,也没有细胞器。

染色体是环状的DNA分子,没有核膜包围。

有质粒。

真核细胞较原核细胞大,有内膜系统和细胞器。

细胞核被核膜包围。

一、细胞大小和数目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细胞,直径只有100nm;最大的细胞是鸟卵,肉眼可见。

细胞的大小和细胞的机能是相适应的。

例如,神经细胞、鸟卵。

一般说来,生物体积的加大,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加,而不是由于细胞体积加大。

单细胞生物仅有一个细胞;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数目和生物体的大小成正比。

核膜:有两层膜组成。

两膜之间为宽约10-50nm的核周腔。

外膜常与粗糙内质网相连。

核纤层:在核膜内面,有核纤层蛋白组成。

核孔: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1、核被膜在核的外面,包括核膜和核膜下面的核纤层。

3、核仁细胞核中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状结构。

各种生物的核仁数目是固定的。

核仁富含蛋白质和RNA分子。

核仁是由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的核仁组织区构成。

而核仁组织区是rDNA的所在地。

4、核基质有由蛋白质成分组成的纤维状网,网孔中充以液体。

染色质:分成常染色质,即细丝状的部分;和异染色质,即染色较深的团块。

组成:DNA和蛋白质,及少量RNA。

组成蛋白分成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类。

组蛋白是碱性蛋白,分为H1H2A、H2B、H3、H4共5种。

它们与DNA相结合;非组蛋白种类多,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

核小体:直径10nm。

4对组蛋白分子。

连接DNA:与核小体上的DNA相加,约为200碱基对。

2、染色质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裹的小泡,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内含40种以上的水解酶。

溶酶体的功能是消化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本身产生的碎渣。

食物泡+溶酶体次级溶酶体。

溶酶体是酸性的,PH4.8或更低,而各种水解酶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有活性。

3、溶酶体形状:颗粒状或短杆状,大小与细菌相当。

数目:随细胞而定。

1个到几百个。

4、线粒体自主性:有自己的DNA及核糖体,编码约10%的自身蛋白。

细胞呼吸及能量代谢的中心。

基质中有各种酶,而电子传递在内膜上进行,合成ATP的ATP合成酶复合体也在内膜上。

功能:双层膜包裹的囊状细胞器,囊内充满液态的基质。

外膜平整,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结构:动、植物细胞都有,内含氧化酶。

细胞中只存在于植物细胞。

脂类转化为糖及参与光呼吸。

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

有单层细胞膜包裹。

分生组织细胞的液泡多而小,而成熟细胞的液泡大,且占据细胞的中央。

7、液泡植物液泡的作用:调节细胞渗透压以及收集代谢废物。

液泡中的花青素还决定花、果实和叶的颜色。

除细胞器以外的细胞质液体部分。

胞质溶胶含有多种酶,是细胞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此外,胞质溶胶中还有各种储藏物。

10、胞质溶胶秋水仙素、长春藤碱、紫杉醇:多倍体、抗癌。

微管:中空长管状纤维,宽约24nm。

纺锤体、鞭毛和纤毛都由微管构成。

细胞溶质中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支架。

蛋白质纤维有三种: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8、细胞骨架微管蛋白:构成微管的蛋白,含a和b两个亚基,分子量均在55000左右。

双体分子螺旋排列,盘绕成一层分子的微管管壁。

维管或成束存在,或分散于细胞质中,起支持作用。

微管在细胞中可解体成亚基,也可由亚基重新组装成完整的微管。

微管蛋白没有特异性。

鞭毛和纤毛:9、鞭毛、纤毛和中心粒中心粒:基粒:➢细胞表面的附属物,有运动的功能。

两者基本结构相同,区别主要在于长度和数量。

它们的结构成分是微管,在横切面上呈9(2)+2排列。

➢由微管构成,呈9(3)+0排列。

基粒与鞭毛和纤毛的基部相连。

➢由微管构成的细胞器,结构和基粒相似,它们是同源器官。

中心粒位于中心体(微管组织中心)中。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丝,是实心纤维,宽约4~7nm。

组成单体是肌动蛋白。

单体相连成串,两串扭缠成束,即微丝。

微丝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肌动蛋白也没有特异性。

微丝有运动的功能。

它们易于解聚成单体,单体也容易重新聚合成微丝。

细胞松弛素B、鬼笔环肽。

中间纤维:➢大小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8~10nm),有支持和运动的功能。

核纤层。

各种细胞器的膜和核膜、质膜在分子结构上是一样的,它们统称为生物膜。

生物膜厚越7~8nm,真核细胞的生物膜占细胞干重的70~80%,最多的是内质网膜。

生物膜把细胞空间分隔开,使细胞具有了界限分明、工作性质各异的单位。

生物膜的这种分隔也使膜面积加,提高了物质合成、运输等多种生命活动的效率。

生物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分子以非共价键组合装配而成。

骨架是脂双层,其中有以不同方式镶嵌其间的蛋白质分子。

此外,质膜的表面还有糖类分子。

生物膜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桥粒:上皮细胞间纽扣状的斑块结构。

中间纤维。

紧密连接:细胞膜紧密靠拢,无间隙。

肠上皮细胞。

五、细胞连接五、细胞连接间隙连接:➢两细胞间有很窄的间隙(2~4nm )。

贯穿于间隙间有一系列通道,使两细胞的细胞质相通。

cAMP 。

附: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植物细胞之间的通道。

共质体:植物的原生质通过胞间连丝连成一体。

质外体:植物的细胞壁彼此连成一体。

细胞色素是细胞氧化还原反应中重要的电子传递体,该类蛋白含有有一个铁原子的血红素辅基,和血红蛋白含铁辅基相似。

细胞色素有a、a3、b、c、f等。

细胞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常包含氢的传递和转移。

细胞中能直接从底物取得电子和氢的传递体称为初级电子受体,包括辅酶I、辅酶II、FMN、FAD等。

还原态的初级电子受体,即NADH、NADPH、FMNH2和FADH2,可再将所接受的电子和氢传递给其它传递体,如细胞色素和辅酶Q等。

生物氧化和非生物氧化进行的方式很不一样。

四、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四、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五、细胞呼吸作用五、细胞呼吸作用所有细胞都必须通过氧化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之需。

细胞氧化有机物以获取能并产生CO2的过程成为细胞的呼吸作用。

以葡萄糖的氧化为例,呼吸作用可分为四个部分:1)糖酵解;2)丙酮酸氧化脱羧;3)三羧酸循环;4)氧化磷酸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