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国内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15例分析

状亚急性起病 , 临床有呼吸困难 、 持续性干咳、 发热、 体
重减 轻 ;2 肺 部 有 爆 裂音 ;3 胸 片 呈 游走 性 斑 片 状 () ()
影( 或呈弥漫性网状、 结节状影) ( ) ;4 多种抗生素治疗 时病 情呈进 行性 加重 , 除外肺 结核 、 并 支原 体 和真菌 等 肺 部感 染 ;5 患者 一 般 状 况 好 而 肺 部 影 像 表 现 相 对 ()
热 , 期常诊 断 为肺炎 。( ) 初 3 胸部 C T检查 主要 表 现 为
炎: 临床症状较重 , 实变影分布无规律; 6 肺梗死 : () 多
发肺 梗死 位于肺 基 底部 周 边 区 域 , 血栓 栓 塞 易感 因 有 素 ;7 细 支气 管肺 泡 癌 : 变影 一 般 无 规 律 , 间质 () 实 肺 病变 少见 , 常伴 有纵 隔淋 巴结肿 大 。局灶 性 机 化 性肺 炎 易被疑 诊 为肺 癌 。D aoaait i等 提 出 局灶 rkpng a s ok 性机 化性 肺 炎 区别 于肺 癌 的 3点 影 像 学 特 征是 : 1 () 肿块 触及 胸 膜 或 沿 支 气 管 血 管 束 并 见 血 管 的 收缩 会 聚 ;2 肿块 形状 为平 的 、 圆形 、 形 或斜 方 形 , 非 () 椭 梯 而
较重 , 病程 2~ 3个 月 病 灶 不 吸 收 , 以肺 炎 延 迟 吸 收 也 不 好解 释 ;6 患 者无 大量 使用 激 素 、 疫 抑制 剂 的病 () 免 史 或免 疫功 能受损 , 病 初 胸 部 影像 即表 现 为 多 段 多 起 叶 的肺 部 阴影 。所 以 已诊 断 的肺炎 患 者 , 其 血 象 不 尤 高 、 抗生 素治疗 无效 时 , 尽早 行肺 活组 织检 查或 支 在 应 气管 肺泡 灌洗 液检查 确诊 。 2 3 鉴 别诊 断 . C P的影像 学表 现 多样 , 与 多 种 O 需 疾病 相鉴 别 。 ( ) 1 细菌 性肺 炎 :T表 现 为 多 发斑 片 影 C 或大 片含 气实 变影 , 易误 诊 为细 菌性 肺 炎 。但 C P病 O 变 以双下 肺为 主 , 变 有 多 态性 、 病 多发 性 、 易游 走 等 特 点 , 部影 像学 表 现较 重 , 临 床症 状 较 轻 , 法 获 得 肺 但 无
机化性肺炎的诊治进展

机化性肺炎的诊治进展一、概述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是指肺泡和肺泡管中存在肉芽组织栓的一组疾病,由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疏松结缔基质、胶原组成,肉芽组织栓可以延伸至细支气管。
OP是损伤后肺组织修复的一种模式。
OP是少见病,回顾性研究发现,OP的发病率为1.97~7/10万。
OP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医学文献中,详细的组织病理学描述见于20世纪初。
作为一种临床疾病,Davison在1983首次描述了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随后Epler 等在1985年定义了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并且都强调了特发性和对激素敏感的特点。
2002年,ATS/ERS建议使用COP而不是BOOP,并且在2013年更新时仍保持了这一命名方法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OP根据病因分为COP和继发性机化性肺炎,COP没有明确的病因,SOP继发于已知原因,包括:①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等;②药物:如胺碘酮、呋喃妥因、博来霉素、甲氨蝶呤等;③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⑤器官移植:肺、肝、骨髓移植;⑥放射性损伤;⑦免疫缺陷;⑧与其他肺间质疾病相关: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过敏性肺泡炎、弥漫性肺损伤;⑨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⑨其他:如吸入性肺损伤、气道阻塞等。
2. 发病机制肺泡上皮细胞(主要是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坏死,血浆凝血蛋白进入肺泡腔内,使凝血和纤溶过程失衡,导致纤维蛋白沉积;而成纤维细胞通过基底膜进入肺泡内增殖、活化,大多数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产生结缔基质蛋白,形成成熟的纤维性肺泡内肉芽组织。
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1. 临床症状OP患者通常无特异的临床特征。
也正是由于症状的非特异性,OP通常会延迟6~10周诊断。
干咳、流感样表现和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常见症状,此外还包括发热、疲劳和体重减轻,咯血极为罕见。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分析机化性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肺部疾病,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其中一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是指病因未明确或不明显的机化性肺炎。
本文将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临床表现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痛、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
临床上还可以触及局部湿啰音、胸腔积液等体征。
由于病因未明确,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的机化性肺炎相似,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来确认病因。
二、诊断方法1.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机化性肺炎的主要方法。
在胸部影像学上可以看到病变区域的浸润、磨玻璃密度灶,以及肺实质的不规则病变等特征。
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敏感性,可以更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BALF检查可以通过检测炎症细胞、细菌、真菌、病毒等来确定机化性肺炎的病因。
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中,BALF检查的阳性率往往较低,但仍然是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
3. 肺活检:对于临床上疑似机化性肺炎但BALF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可以进行肺活检来明确病因。
肺活检可以通过直视镜检查、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来确定机化性肺炎的类型和病因。
三、治疗原则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改善肺部炎症,促进病变修复。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治疗、抗炎治疗、支持治疗等。
1. 抗感染治疗:对于已明确感染病因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应根据细菌、病毒等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2. 抗炎治疗:对于病因未明确或不明显的机化性肺炎,抗炎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可以减轻病变范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促进病变修复。
3. 支持治疗:支持治疗包括氧疗、营养支持、咳痰通气等,旨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全身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机化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Abstract】 Organizing p neumonia is a no nspecific inflammatory p ulmonary p rocess. It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 neumonia (CO P) and seco ndary organizing p neumo nia.“CO P”is used for idiopat hic cases. Organizing p neumonia associated wit h underlying disease is termed as seco ndary organizing p neumonia. There are no clear distinguishing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eat ures between cryptogenic and secondary organising p neumo nia. The latest advances in aetiology ,pat hogenesi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 radiological p resentation ,diagno sis and t reat ment of t he disease are reviewed.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临 床肺科杂志 2 0 1 3年 1 月 第 1 8 卷第 1 期
隐源性 机 化 性肺 炎 的研 究进 展
张明 范贤明
隐源性 机化性肺 炎 ( c  ̄p mg e n i c o r g a n i z i n g p n e u mo n i a ,
变呈斑片状分布 , 形态 一致 , 病 变 中心 为小气道 , 病灶 之间存 在接近正常的肺组织 。 四、 临床 表现 C O P好发于 5 0~ 6 0岁 , 偶见于青少年 , 男 女发病率相 当 j , 吸烟与发 病率关 系尚不 明确 。本病常年 发 病, 具有一定 的季 节性 , 好发于春季 。 临床起病多呈亚急性 , 病变较轻 , 偶有急性起病者表现为
病 因学 研究 C O P指 原 因不 明 O P , 病 理学 上 的 O P 无明确病 因和相关疾病 时可考 虑为 C O P, 因此 , O P的病 因学
一
、
部分患者可无阳性体征 。由于临床表 现缺乏特 异性 , 甚至部 分患者无任何症状 , 因此诊断常被延迟 。
五、 辅 助 检 查
医生更好地认识该疾病。
C O P病程多 为 2—1 0周 , 开 始有轻 度流感 样表现 ,
低热、 乏力 、 咳嗽、 轻度进行性呼吸困难 、 食欲减退和体重下 降
等, 当病变快速进展时 , 呼吸 困难 常加 重 , 甚 至出现 发绀 。咳
痰、 胸痛 、 肌 痛、 关节痛 、 夜间盗汗较 为少见 , 咯血 为罕见 重症 表现。查体 可闻及吸气末 V e l c r o哕音 , 多 出现在双肺 中下部 ,
研究对于 C O P的诊断有着重要 的意义 。O P明确 的致 病原 因 包括 : 感 染因素 、 医源性 因素 、 高相关性疾 病及其他 情况 。O P 可 由多种病因引起 , 但 在大部 分病例 中难 以找到病 因或者病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1. 机化性肺炎(O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概念演进、定义和病理特点;
2. COP的认识和命名的变迁; 3. 发病机制和病因学研究; 4. 临床特征; 5. 影像学特征:典型和不典型表现; 6. COP的诊断:CRP诊断模式; 7. 鉴别诊断;
2
机化性肺炎(OP)----病理学范畴
机化性肺炎(OP)是一类以结节炎肉芽组织过度增殖 并填塞肺泡腔、肺泡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 管腔为病理特征的一类疾病。 机化性肺炎是一种与多种病因相关的病理组织学类型。 机化性肺炎(OP)属于病理学概念; 原发OP和继发OP在病理学并无明显差异,病理不能区 分二者;
3
--从病理学概念到CRP范畴
✓2002年IIP国际共识:COP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1个亚型 其相应的临床-放射-病理学(CRP)定义: 没有明确的致病原(如感染)或其 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情况下出现的机化性肺炎 。 ✓COP从病理学名称成为一个CRP综合的临床诊断名称;
✓病理学诊断不再使用COP名称。
4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概念--
临床特征。 COP属于IIP中的一种类型; COP 的发病率位列IIP的第3 位。 2013年ATS/ERS的IIP修订版,重点提供了临床行为特征的临床分类和 处理策略: IIP分为主要的IIP、罕见的IIP和不能分类IIP共3大类。
COP属于主要的IIP的1个亚型,临床特征为急性/亚急性的伴有进展因
13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概念和诊断模式的变迁
1.COP的概念变迁:定义、病因、病理特点 2.发病机制和病因学研究; 3.临床特征; 4.影像学特征:典型和不典型表现; 5.COP的诊断:CRP诊断模式; 6.鉴别诊断;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9例临床分析

据 指 导诊 疗 。
【 关键 词】 机化性肺 炎 ; 隐源性 ; 间质性肺炎
Cl ia n lsso ain swih c y tg nco g nz d p e mo i CO u —u i c la ay i f9 p te t t r p o e i r a ie n u na n NG J n h a,Y NG A ,HU NG Ma A o,
o rpoei ognzdp em na( O .Me d T ecncletrso9pt nsdansda C Pwt ahl i l v ecs fc t nc rai nu o i C P) y g e  ̄o s h l ia fa e f ai t i oe s O i ptoo c i n e i u e g h g ae d
V l o e em s cmm ns m t mo gtee p t ns h ee o p r h rl l d WB u b r - at ep o i ,a d e e r )w r t o t o o y po a n s ai t.T elv l f e p ea bo C n m e ,C r c v rt n n — c eh ms h e i o e i e
哕音 , 少数呈爆裂音 ; 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 白细胞 、 一 c反应蛋 白、 血沉异常 , 肺功能示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 ( ) 或 弥散功能 障碍 。 胸部 H C R T主要表现为实变影。所有 患者均 由肺部病灶病 理确诊 , 经糖 皮质激素治疗 好转 , 随访 3月至 l 2月, 情控制 良好 。 病 结论 C Pl O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 易误诊为肺 部感染或肿瘤 , 抗感染治疗效果差 , 而糖皮质激 素治疗 有效 , 应及早获得病理学证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一例诊治分析

m e n t o f T C M L u n g D i s e a s e ,C h i n a—J a p a n F r i e n d s h i p H o s p i t a l ,B e i i f n g 1 0 0 0 2 9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C r y p t o g e n i c o r g a n i z i n g p n e u m o n i a( C O P ) i s a d i s e a s e w i t h o u t k n o w n e t i o l o g y o r d u e t o o t h e r c l i n i c a l c o n d i -
为 多发的双侧肺分布或局灶 实变影。胸部 C T可见磨玻璃影、 实变影及 弥漫性浸润影。C O P的病理特征为肺泡 内和 小气 道管腔 内有疏松的纤维状息 肉样的 肉芽组织。 肾上腺皮 质激素 治疗效果 显著。本文 结合具体病例 对 C O P的临床 特征、 诊断和 治疗方 法进行分析。
【 关键词 】 隐源性机化 性肺 炎 ; 诊 断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 5 6 3 【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5 7 2 . 2 0 1 3 . O 1 . 0 5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建平周蜜江涛
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年第04期
【摘要】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疾病的亚型之一,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COP 的发病率排在第3位,具有独特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点,所以诊断须遵循“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方法。
随着近年来CO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本文就COP 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期望能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诊断;COP的治疗
【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531-01
近年来我国的COP病例逐渐增多,并且出现很多误诊漏诊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该病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病理活检率低、影像学改变多种多样,使之与其他的继发性机化性肺炎难以区分。
因此,提高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1 COP诊断
1.1 临床表现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由于多数患者发病时有流感样症状,推测可能与感染有关。
发病时患者会持续性干咳、间断发热、活动后气急、乏力、体质量下降及血沉加快并且双肺可闻及爆裂音。
该病的发病年龄多见于50~60 岁,平均55 岁,无性别差异,与吸烟无关。
大多数亚急性起病,病程多在3 个月以内。
临床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偶可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2实验室检查
该病患者常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CRP)明显增高,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多于正常并伴随粒细胞比例增加,嗜酸粒细胞和血小板也可能会发生轻度增多的现象。
患者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为阴性、类风湿因子呈阳性。
Okada F 等研究发现COP 患者的血清 KL-6明显升高,但当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时其含量就明显下降,故医护人员对血清 KL-6 的监测可帮助其判断治疗的疗效和患者预后情况。
1.3 COP的X线表现
绝大多数COP病人的X 线胸片出现正常肺容积的双侧性弥漫性肺泡性密度增高阴影,阴影呈外周性分布,主要有三种表现:①多发斑片状阴影:呈双肺野外带对称性分布,少数局限在胸膜下,偶尔可呈单肺分布;部分COP 病例在病程中表现为游走性的多发性斑片状影。
②
局灶性实变影、孤立性结节或团块影:实变影多位于上肺,边缘清楚,常呈叶段分布,偶有空洞;部分病人出现直径大于1 cm的结节影;少数表现为小结节,网结节状影。
③双肺外带网状阴影,表现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类似。
很少有胸腔积液和蜂窝肺,通常病人肺容积正常。
X线胸片对临床提示COP 诊断帮助有限。
1.4 COP的CT表现
COP的主要CT表现是斑片样肺实变影,以双下肺、胸膜下及沿细支气管周边分布为主。
出现游走性的约占50%。
在肺实变为主的COP病人中大多伴有其他弥漫性病变的CT征象,如毛玻璃影、小结节影、细线影、网格样影等。
少数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
COP病人中除以广泛肺实变为主外,尚有15%是以多发大结节影及块样影分布为主的,极少为孤立性结节样改变。
这些大结节形态常不规则,大小为8~50 mm不等,其内可伴有支气管充气征,邻近胸膜可肥厚,甚至与病变有牵连。
1.5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是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对肺段和亚肺段进行灌洗后,采集肺泡表面衬液。
BALF检查能直接反映肺泡炎肺泡结构中效应细胞的类型和数目。
该病急性期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亦明显增多,其亚群以CD8+增多为主,CD4/CD8比值降低,CD57+和CD16+也增加。
总细胞的增加主要以T细胞增加,致使CD4/CD8比值明显上升。
1.6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测常显示为中轻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同时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氧化碳弥散量(TLCO)、用力肺活量(FVC)降低程度对预后有一定提示作用。
2 COP治疗及预后
2.1 COP的治疗
目前COP的治疗方法在国际、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
对患者使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措施,虽然这种措施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但仍没有摸索出最佳的剂量和疗程。
对患者进行激素治疗的原则是早期、适量、足疗程,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
有文献记载使用泼尼松60mg.kg.d-1,时间1~3个月,逐渐减量至10~20mg.d-1,时间维持1年。
对急性发病者,医护人员可选择冲击治疗,连续使用糖皮质激素(500~1000 mg)3~5 d,之后口服泼尼松1 mg.kg.d-1。
对患者使用激素的时候,医护人员要观察患者对激素的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对出现的状况做出及时立的调整。
2.2 COP的预后
COP的预后比其他间质性肺疾病效果明显,并且复发并不增加病死率,极少数的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肺纤维化,虽然其与良性转归患者之间的区别至今没有明确,但胸部影像学表现为网状影的COP更倾向于发展为肺纤维化。
当对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起始剂量的时间缩短、疗程缩短,疾病容易复发,复发率达13% ~58%。
因此及时诊断与治疗、对患者合理应用激素治疗,避免其不良反应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曲宝戈,窦学荣,苏吉亮,等.国内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15 例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4):229-231.
[2] Vogel P,Read RW,Rehg JE,et al.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in Totntn5
Mice[J].Vet Pathol,2012 [Epubahead of print].
[3] 周艳,赵弘卿.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治进展.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