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数字视频编解码器互编互解软硬件测试方案
高速公路数字视频编解码器互编互解软硬件测试方案

XXXX高速公路路网智能监控综合管理系统实施方案(一)视频图像传输与存储模拟平台实验方案目录一、测试目的和原则 (3)二.具体方法以及实施细则 (4)2.1.测试设备列表 (4)2.2.编解码器设备测试 (4)2.2.1.设备指标测试 (4)2.2.2.设备功能测试 (7)2.3.软件功能测试 (9)2.3.1.手动、自动、组切换与轮训切换测试 (9)2.3.2.PC软解码与云台控制测试 (10)2.3.3.其他功能测试 (11)2.4.系统功能测试 (12)2.5.互编、互解、互控测试 (13)一、测试目的和原则根据XXXXXX高速公路编解码视频监控系统实际建设的要求,以及XXX 市高速公路系统集中监控集中管理的建设需求,参照《XXX高速公路编解码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与技术规范》,需要对该系统内的设备及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有效的测试和规范,为今后XXX高速公路机电联网监控系统的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对应实际测试环境和测试目标,特提出本测试方案,用以保证通过测试的设备充分满足《XXX高速公路编解码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与技术规范》,以供未来XXX高速公路编解码监控系统选择和使用。
因此,要求参加测试的厂家或单位需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此次测试,以获得公平、客观、准确、全面的测试结果。
测试方案所遵循的标准为:●《XXX市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总体方案设计》●GB/T 17975.1-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一部分系统》●GB/T 17975.2-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GB/T 17975-2000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GB/T 17975.7-2000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系统、视频和音频部分的实施指南》●JTGF80/2-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ISO/IEC 7498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ISO/IEC 13818 MPEG2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通用编码国际标准●RFC0791 Internet Protocol●RFC0917 Internet Subnets●RFC0950 Internet Standard Subnetting Procedure●RFC1112 Host Extensions for IP Multicasting●RFC2236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2●RFC2730 Multicast MADCAP二.具体方法以及实施细则本测试方案分为功能性测试和技术指标测试两大类,参加测试的设备必须能够通过各项功能性测试(这是保证实现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然后根据设备技术指标得分将通过功能性测试的各个厂家设备作出排序,以供业主未来选择使用。
媒体视频编解码性能质量评价

媒体视频&编解码性能质量评价目录CONTENTS视频质量客观评价意义&挑战&解决方案01视频编解码性能评价意义&挑战&解决方案0201视频质量客观评价意义&挑战&解决方案视频质量评价测试介绍分类优点缺点主观质量评价评价结果可靠依靠大量的人力、时间,效率低、成本高客观质量评价速度快、费用低未充分考虑人眼视觉特性,较主观评价结果不一致视频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客观质量评价以其“高效”、低成本的优势而广泛应用;主客观测试优缺点主客观测试介绍类型维度方法说明主观测试清晰度主观MOS:参考ITU-R-BT.500-14建议:主观体验画面清晰模糊、块效应、噪点、细节、色彩、花屏,时域帧率,卡顿等MOS分范围1-5分;越大越好流畅度时延客观测试清晰度PSNR、SSIM、Vmaf 越大越好流畅度帧率越大越好卡顿率区分小/中/大卡顿(常用100/200/600ms) 卡顿率越小越好视频时延E2E时延越小越好画音同步时延音画同步时延越小越好面向业务的视频质量客观评价挑战具体视频业务开展中,普遍面临着难度大、效率低等挑战挑战1:视频画面质量有源客观测试难度大•画面帧对齐难度:实际视频业务中普遍存在丢帧、发送和接收客户端接入不同时,普遍面临降质画面难以找到对应的原始画面,无法开展画面有源客观质量评价(依赖相同帧对齐)•画面内容非全屏:部分视频业务普遍存在非全屏显示场景,相同的原始画面和降质画面,部分区域(本地显示)不一致,影响有源客观测试的准确性画面帧对齐?画面帧对齐?原始画面接收画面挑战2:画面帧率、卡顿、时延测试困难且无法同时测试一、视频帧率/卡顿统计该业务视频帧率是多少该业务视频中间卡顿多久二、E2E时延无法统计本地显示T2本地秒表T1最终显示T3如下图业务:1、视频业务端到端的时延 delay = T3-T1 (采-编-传-解-显)2、视频业务屏到屏的时延delay = T3-T2 (编-传-解)挑战:拍照时钟重影,效率低,自动化识别错误率高,无法快速自动化精准、高效、自动、客观视频质量评价工具面向实际业务的视频质量评测工具视频质量评价工程,一站式自动完成画面内容无损采集,画面客观清晰度、流畅度、卡顿、时延结果准确、客观、高效、可视化;Type C转HDMIType C转HDMI高帧率视频采集卡+自动采集工程原始画面降质画面画面帧对齐客观PSNR计算画面帧率计算画面卡顿计算画面时延计算5101520253035404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PSNRframeIDPSNR1020304050607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frameReteframeIDframeRete204060801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timeDiffframeIDtimeDiff(ms)画面自动采集画面自动保存画面质量测试画面质量报告解决方案核心思路1 -清晰度将二维码应用在画面帧ID对齐,解决业务上画面不对齐的痛点,通过广泛使用的客观质量评价指标PSNR/SSIM测试画面清晰度根据业务确定画面质量检测区域,避免部分业务部分区域不参与客观测试的问题时间轴接收端采集画面:发送端采集画面:…………ROI检测帧:ROI区域即其中黑色部分根据ROI检测帧,分别识别ROI区域的位置信息,即橙色和绿色虚线的位置信息1、根据二维码信息将发送端和接收端同一帧进行匹配2、分别根据ROI区域截取,resize至统一区域后进行清晰度计算ROI区域检查作用:1、控制计算区域,避免本地回显窗口、弹窗等无关因素的影响2、解决发送端和接收端画面大小不一致的情况,如接收端无法全屏……虚线为根据ROI检测帧识别的ROI区域边界ROI检测帧:ROI区域即其中黑色部分虚线为根据ROI检测帧识别的ROI区域边界相同二维码帧ID相同二维码帧ID解决方案核心思路2:流畅度帧率、卡顿根据接收的降质画面检测区域参考画面前后帧TI信息进行一致性比对,确定每秒帧画面数和卡顿…T1T2T3T4时间轴降质画面:降质画面采集时间:卡顿、帧率 – 根据接收端ROI区域内两帧之间TI值来判断是否为同一帧本例中卡顿:T3-T1; T4-T3本例中帧率:T1、T3、T4时刻为新的一帧,分别统计每秒内帧数即可虚线内区域为检测区域高TI:低TI:检测区域的作用:1、排除本地显示,非测试区域刷新等因素导致业务的帧率、卡顿测试统计不准检测区域变化,卡顿时间:T3-T1检测区域变化,卡顿时间:T4-T3解决方案核心思路3:时延通过评测系统同一设备的高速视频采集卡,采集原始画面和降质画面准确时间,达到准确时延测试…………t1t2t3T1T2T3T4时间轴降质画面:降质画面采集时间:原始画面采集时间:原始画面:时延 – 相同画面帧(二维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首次出现的时间差本例中:T1-t1; T3-t2; T4-t3时延:T1-t1时延:T3-t2时延:T4-t3备注:1、准确时延测试的要求:1)统一的计时器;2)精确到毫秒;3)同步的源时间和播放时间快照2、二维码识别准确,误识别率低,较好的解决了帧画面为同一帧的问题02视频编解码性能评价视频编解码与视频业务的客观评价相似不相同类型场景维度详细指标说明客观测试编码器压缩性能BD-Rate(压缩性能相对提升)越大越好,相同带宽下,呈现的画面质量更好速度首帧时延越小越好,主播前后台切换画面更快平均时延越小越好,业务的端到端时延更低帧率(吞吐)极限帧率越大越好,业务流畅性帧率更高解码器速度首帧时延越小越好,观众前后台切换,短视频切换出图更快平均时延越小越好,图库视频拖动卡顿更低帧率(吞吐)极限帧率越大越好,视频业务倍数播放更高视频编码清晰度-视频编码质量客观测试视频编码质量,会影响业务编码压缩画面质量和耗费的带宽;视频编码性能的提升,一句永恒的话题:用更低的码率,享受更好的体验;视频编码压缩测试框图in编码码流out编码参数OpenHarmony编码器标准解码器待测码流XXX.yuv待测码流XXX.yuv序列1/2/……图像1:PSNR 图像2:PSNR 图像……图像N:PSNRBitrate = 文件大小*目标帧率/帧数平均PSNR根据不同的业务,选择更合适的参数视频编解码时延-视频编解码时延客观测试视频编解码时延,会影响视频业务前后台切换,节目切换,分辨率切换,拖动等场景出图快慢,体验影响较大计算方法:queueInputBuffer 带入pts当前时间戳,getOutputBuffer 获取数据后获得当前时间戳,两个时间差即时延。
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收费监控系统)

概述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下图所示的管理结构:依上图,收费监视系统主要用于对收费广场、收费亭、收费车道、收费站监视室和票据室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视和录像,并对有特殊车辆通过和发生意外事件的出口收费车道的监视图像进行自动抓拍。
收费监视系统是收费站收费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该项目中,我们提供了一组先进的、实用的和完整的现场设备。
考虑到××省地处北方,地域广阔,四季分明,气候环境变化较大,要求有很高的电气性能和很宽的温度范围,并能经受风、霜、雨、雪及高温的侵袭,所以我们提供了这套具有很高的质量和可靠性的系统解决方案。
收费系统中的CCTV(闭路电视监控的缩写)系统可对路段内的收费运行状况作实时监视,摄像机在所监视范围为各级控制室值班人员提供直观的图像/文字信息,作为交通引导决策的依据。
由于所提供的控制软件界面是中文图形多媒体形式,所以操作直观、简便;显示、编辑都能以汉字方式完成,使人机操作界面友好、便捷,便于用户的使用和维护。
系统具有很强的扩充能力、升级能力及与其它系统互联能力。
系统组成收费监视系统主要由外场设备、传输路由部分和监控室控制设备三大部分构成。
1.外场设备:包括外场摄像机、摄像机防护罩、云台、立柱、基础(含地线)、支架、设备机箱等。
2.传输路由部分:编/解码器、光端机、尾纤、电缆、光缆、E1/2M的通信网络资源等。
3.监控室控制设备:矩阵主机、控制键盘、监视器、电视屏墙、硬盘录像机、视分器、字符叠加器、控制计算机等。
几点说明:1.收费车道、收费广场到收费站之间的视频图像传输所需线缆由供货商提出技术要求并负责测试,由总承包商负责统一采购和敷设。
2.为保证各收费车道、收费亭和收费广场的视频图像能清晰的在收费中心显示,供货商提供相关协议及技术支持。
3.技术规范中未规定,但完成本工程所必要的设备、材料及配件。
本项目包括系统设计、供货、安装、测试、开通、培训、保修等工作,并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手册。
重庆高速公路编解码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和技术标准规范

重庆高速公路编解码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与技术规范1总体设计方案所遵循的标准32ﻩ系统总体功能与管理需求42。
1。
ﻩ监控系统管理结构ﻩ42。
2。
图像监控和管理的具体要求42.2.1.ﻩ中西部区域62。
2.2.东北部和东南部区域62.3.ﻩ编码器、解码器配置原则63ﻩ系统整体功能需求84设备性能指标要求ﻩ94。
1。
模拟视频指标ﻩ94.2.ﻩ模拟音频指标ﻩ94.3.ﻩ视频编码参数ﻩ104.4。
音频编码参数ﻩ104.5。
ﻩ业务接口ﻩ114。
6.功能要求115ﻩ视频传输管理软件的功能要求ﻩ125.1用户管理与权限配置125.2设备参数配置和管理125。
3图像的切换与调度ﻩ135.4摄像机和云台的控制135.5软解码监视和控制135。
6优先级判定和控制ﻩ145.7报警联动与预案响应145。
8触发图像存储145。
9日志记录和查询ﻩ146ﻩ编解码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解决方案ﻩ156。
1 系统建设总体思想156。
2 系统整体组网图156。
3 图像以及信号采集系统ﻩ176。
4 图像组播系统176。
4.1单播和组播176。
4。
2 视频组播传输ﻩ196。
4。
3 传统监控和组播方式监控对比ﻩ206.4。
4 跨网段/跨区域IP组播监控ﻩ236.5 网络系统246。
6 虚拟矩阵系统256.6。
1 虚拟矩阵原理ﻩ256.6。
2 编解码视频监控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27 7ﻩ互编、互解、互控的实现方式291总体设计方案所遵循的标准测试方案所遵循的标准为:1.《重庆市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总体方案设计》2.GB/T 17975.1—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第一部分系统》3.GB/T 17975。
2—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4.GB/T 17975—2000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5.GB/T 17975。
7—2000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系统、视频和音频部分的实施指南》6.GB-50198-94《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7.GY-T146/147—2000《数字图像上行站》8.GY—T148-2000《数字图像下行站》9.JTG F80。
高速公路智能视频系统设计方案

具备目标检测、跟踪、识别等功能,能够自动分析视 频内容,提取有用的信息。
控制软件
能够远程控制摄像机的角度、焦距等参数,实现智能 化的监控。
报警软件
能够根据视频分析的结果,自动触发报警,及时通知 相关人员处理异常情况。
网络设计
网络架构
采用稳定的网络架构,确 保视频数据能够快速、安 全地传输。
系统设计
硬件设计
01
02
03
摄像机
选择高清、低照度、宽动 态的摄像机,能够捕捉到 清晰的画面,并适应不同 的光照条件。
存储设备
配备大容量、高速度的存 储设备,能够存储大量的 视频数据,并保证数据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
传输设备
采用高质量的传输设备, 确保视频数据能够实时、 稳定地传输到控制中心。
软件设计
可维护性
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方便进 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用户需求
用户界面友好
01
系统应提供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管理
。
易用性
02
系统应具备易用性,方便用户快速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操作
流程。
可定制性
03
系统应支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
需求和习惯。
03
06
维护与升级
维护方案
定期巡检
对系统进行定期巡检,检查硬件设备、线路连接、软件运行等是 否正常。
故障排查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应立即进行故障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 修复。
保养与维护
对系统硬件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如清理灰尘、更换磨损部件等, 以保持设备良好运行状态。
升级方案
硬件升级
根据系统需求和设备老化情况, 适时升级硬件设备,如增加存储 设备、更换更高性能的处理器等 。
AVS视频解码器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开题报告

AVS视频解码器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数字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清视频已经成为现代视频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AVS(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作为我国自主开发的视频编码标准,具有高效、低延迟、低功耗、高容错性等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AVS编码和解码的软硬件协同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和优化性能。
因此,本课题选取AVS视频解码器的软硬件协同设计作为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AVS视频解码器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旨在将软件和硬件相结合,解决传统软件实现视频解码的效率低下和体积庞大的问题。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软件和硬件的合作实现高效的视频解码,并在保证设计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系统的延迟,提高解码的实时性和精度,从而提高视频解码的质量和效率。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VS视频解码器的软硬件协同设计。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AVS视频解码器的软硬件结构和技术特点,分析其设计难点和问题。
2. 基于现有的开源软件和硬件平台,研究AVS视频解码器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案,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3. 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进行系统开发和算法实现。
4. 实现视频解码器的功能,并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
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问题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开发、性能测试和评估等。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的计划时间为一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3个月):研究AVS视频解码器的软硬件结构和技术特点,分析其设计难点和问题。
第二阶段(4-6个月):根据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初步确定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案,选择相应的开源软件和硬件平台进行具体实现。
第三阶段(7-9个月):进行系统开发和算法实现,并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
第四阶段(10-12个月):撰写论文,总结研究成果。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 研究AVS视频解码器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掌握软硬件协同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高速公路全程监控技术要求

12。
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改造工程12。
1 概述12。
2 工程范围高速视频监控系统改造工程要求承包人提供高速视频监控系统改造工程(包括新增道路摄像机,新增摄像机立柱及土建基础、新增道路摄像机的数据传输和新增摄像机的供电,道路摄像机传输通道的调整,以及监控中心的视频设备局部改造等)所涉及的设计、制造、安装、测试、系统集成等。
12。
3 改造工程主要内容1。
全程监控点的布设方案在原有道路摄像机布置位置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加密,基本实现2公里左右布设1套摄像机;同时侧重特大桥、互通分合流处、事故频发点等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根据上述原则,本路需要新增的道路摄像机共计33套,具体位置详见《监控摄像机布设位置示意图》.新增摄像机采用HD—SDI高清摄像机2. 系统结构及新增摄像机的数据通信方案新增摄像机采用点对点的传输方式,摄像机视频/控制数据经过光端机将高清视频及控制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后,通过单模光纤传输到监控中心机房,再经过复用光端机还原为视频信号及控制信号.由于HD-SDI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为60KM,本项目中很多摄像机距离监控中心较远,考虑在溧阳西互通通信机房增加光中继器设备。
沿线每台HD-SDI 摄像机需占用一芯光纤资源传输。
3沿线新增光缆方案经查阅资料,高速沿线光纤资源已无太多富余,但仍有光纤敷设的硅芯管预留.为保证本项目数据的传输,及为以后高速数据传输的预留,本项目拟在高速沿线新增光缆,新增光缆芯数按使用需求按段敷设。
4。
监控中心接入方案控制方案:外场HD—SDI摄像机图像信号经过光端机传输到监控中心后,进入HD-SDI视频分配器,上述视频信号由视频分配器组分配和放大后分别传送至HD—SDI 高清数字矩阵和编码器组编码.HD—SDI高清数字矩阵可以通过多协议转换器转换器与原有视频矩阵相连,实现新增的HD—SDI高清数字矩阵与普通模拟矩阵的相兼容和级联,实现新增视频系统与原监控系统的统一管理及控制.为保证新建视频监控系统的与原有系统集成及项目建成后操作的方便,本项目采用协议转换器使新增矩阵跟原有矩阵级联。
视频编解码技术应用中的平台适配方法研究与性能测试评估(系列七)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视频编解码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线视频播放、视频会议通信,还是多媒体应用开发,视频编解码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由于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性,视频编解码技术在不同平台上的适配问题成为了制约技术发展的瓶颈。
因此,对于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平台适配方法的研究与性能测试评估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了解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平台适配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平台适配主要包括针对不同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的适配。
对于硬件设备的适配,需要根据设备的处理能力、内存容量以及图形处理单元的性能等因素进行优化。
而对于操作系统的适配,则需要考虑操作系统的版本、架构以及系统对于编解码器的支持程度。
通过对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的适配,可以提高视频编解码技术在不同平台上的兼容性和性能表现。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性能测试评估,以验证所研究的平台适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性能测试评估的目的是对编解码技术在不同平台上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比较。
在性能测试评估中,需要考虑多个指标,如编解码速度、画质保真度、占用系统资源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得到不同平台上编解码技术的优劣势,并为进一步的优化工作提供依据。
为了实现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平台适配,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软件即时编解码技术来实现平台适配。
软件即时编解码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原始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转换的方法,使得原本不兼容的视频格式可以在不同平台上进行播放和传输。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软件算法的优化和实现,但是由于软件本身的局限性,其性能和稳定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硬件加速技术来实现平台适配。
硬件加速技术主要是借助于专用硬件芯片,通过并行计算和硬件编解码器的嵌入,来提高编解码的速度和性能。
这种方法相对于软件即时编解码技术来说,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适用于对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场景。
但是硬件加速技术的实现需要依赖于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的支持,且成本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高速公路路网智能监控综合管理系统实施方案(一)视频图像传输与存储模拟平台实验方案目录一、测试目的和原则 (3)二.具体方法以及实施细则 (4)2.1.测试设备列表 (4)2.2.编解码器设备测试 (4)2.2.1.设备指标测试 (4)2.2.2.设备功能测试 (7)2.3.软件功能测试 (9)2.3.1.手动、自动、组切换与轮训切换测试 (9)2.3.2.PC软解码与云台控制测试 (10)2.3.3.其他功能测试 (11)2.4.系统功能测试 (12)2.5.互编、互解、互控测试 (13)一、测试目的和原则根据XXXXXX高速公路编解码视频监控系统实际建设的要求,以及XXX 市高速公路系统集中监控集中管理的建设需求,参照《XXX高速公路编解码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与技术规范》,需要对该系统内的设备及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有效的测试和规范,为今后XXX高速公路机电联网监控系统的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对应实际测试环境和测试目标,特提出本测试方案,用以保证通过测试的设备充分满足《XXX高速公路编解码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与技术规范》,以供未来XXX高速公路编解码监控系统选择和使用。
因此,要求参加测试的厂家或单位需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此次测试,以获得公平、客观、准确、全面的测试结果。
测试方案所遵循的标准为:●《XXX市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总体方案设计》●GB/T 17975.1-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一部分系统》●GB/T 17975.2-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GB/T 17975-2000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GB/T 17975.7-2000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系统、视频和音频部分的实施指南》●JTGF80/2-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ISO/IEC 7498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ISO/IEC 13818 MPEG2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通用编码国际标准●RFC0791 Internet Protocol●RFC0917 Internet Subnets●RFC0950 Internet Standard Subnetting Procedure●RFC1112 Host Extensions for IP Multicasting●RFC2236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2●RFC2730 Multicast MADCAP二.具体方法以及实施细则本测试方案分为功能性测试和技术指标测试两大类,参加测试的设备必须能够通过各项功能性测试(这是保证实现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然后根据设备技术指标得分将通过功能性测试的各个厂家设备作出排序,以供业主未来选择使用。
2.1.测试设备列表根据测试方案和实际情况,为了搭建测试平台需要提供以下设备以供使用注:以上设备的连接线请各厂家自备。
2.2.编解码器设备测试2.2.1.设备指标测试考虑到现在交通领域编解码器设备出现质量以及标准方面的混乱情况,需要对各个编解码器厂家设备进行公证与客观的测试,以保证设备的质量和未来的应用。
先分为模拟视频与模拟音频两大方面对编解码器的各个参数进行测试。
测试采用评分制,通过现场测试计算出各个厂家设备的最终得分情况作出排序以供业主选择使用。
在测试中如果出现某单项指标得分为零的情况则不再将该厂家设备列入被选范围之内。
模拟视频指标测试模拟音频指标测试指标测试说明:测试仪器:标准视音频信号发生器、视音频测试仪VM700、码流分析仪。
具体测试系统如图所示。
测试项目及方法1、视频指标测试(1)幅频特性按图2连接,视频信号发生器送sinx/x信号,收端输出用视音频测试仪选出该测量信号进行频率特性的测量。
(2)K因子按图连接,视频信号发生器送2T正弦平方波,收端输出用视音频测试仪进行测量。
(3)亮度非线性失真按图2连接,视频信号发生器送出一种不带调制的阶梯信号,收端输出用视音频测试仪选出该测量信号。
(4)微分增益失真(DG)按图2连接,视频信号发生器送出叠加彩色负载波的亮度阶梯信号,收端输出用视音频测试仪选出该测量信号。
(5)微分相位失真(DP)按图2连接,视频信号发生器送出叠加彩色负载波的亮度阶梯信号,收端输出用视音频测试仪选出该测量信号。
(6)色度—亮度增益差按图2连接,视频信号发生器送出彩色负载波填充的20T脉冲信号,收端输出用视音频测试仪选出该测量信号进行测量。
(7)色度—亮度时延差按图2连接,视频信号发生器送出彩色负载波填充的20T脉冲信号,收端输出用视音频测试仪选出该测量信号进行测量。
(8)S/N加权值(5Mhz带宽测量值)按图2连接,视频信号发生器送出50%的平场信号,用视音频测试仪进行测量。
(9)行同步前沿抖动按图2连接,视频信号发生器送出带有同步的任意信号,收端用视音频测试仪进行行同步抖动测量。
2、音频指标测试(1)音频幅频特性按图2连接,音频信号发生器送出20Hz—20KHz幅度为0dB的序列信号,用视音频测试仪进行测量。
(2)总谐波失真按图2连接,音频信号发生器送出幅度为+9dBm的音频信号(如频率为100Hz、1KHz、5KHz、10KHz等等),用视音频测试仪进行测量。
选其上述各频点测量值的最大值为总谐波失真。
(3)音频信噪比(不加权)按图2连接,音频信号发生器关闭音频输出信号,测额定带宽内的噪声(即噪信比),取绝对值再加9即得为音频信噪比。
(4)左右声道串扰按图2连接,音频信号发生器送出单频额定功率信号给系统输入端左(或右)声道,在系统输出端测出左右声道串扰。
(5)左右声道电平差按图2连接,音频信号发生器送出两路同频、同相、同电平的音频序列信号(60Hz—18KHz)给系统输入端左、右声道,在系统输出端用视音频测试仪进行测量。
(6)左右声道相位差按图2连接,音频信号发生器送出两路同频、同相、同电平的音频序列信号(60Hz—18KHz)给系统输入端左、右声道,在系统输出端用视音频测试仪进行测量。
2.2.2.设备功能测试①.单播测试编解码图像点对点单播传输系统用于一台编码器和一台解码器一一对应传输一路视频画面,在编码器上设置其单播发送IP地址,解码器上设置其单播接收IP地址,其网络组网图如下图所示:此传输方案的目的为:实现最基本的一对一数字图像的传输,在终端的视频显示设备能够成功的看到由编解码器所传输的前端视频画面。
需要设备:DVD机1台、编码器1台、解码器1台、视频传输管理器1台、监视器1台、3 层交换机3台,连接线缆若干。
②.组播测试通过本测试实现所有的解码器同时接收前端任意一路编码器图像。
利用视频传输管理器中的应用软件可以实现组播群发的功能,通过设置编解码器的组播IP 地址让一台编码器同时向所有解码器传输相同的一路视频画面,其组网图如下图所示:在此传输方案中的目的为:实现一对多的数字图像传输,解码器要必须同时可以接收到前端同一台编码器所发送的IP组播码流,且在终端显示设备上能够同时成功的看到相同的视频。
需要设备:DVD机1台、编码器1台、解码器5台、视频传输管理器1台、监视器5台、3层交换机3台、连接线缆若干。
2.3.软件功能测试2.3.1.手动、自动、组切换与轮训切换测试编解码图像虚拟矩阵切换模块用于多个编码器同时向多台解码器传输多路不同的视频画面,其终端的显示由视频传输管理器(虚拟矩阵)进行控制切换,其组网图如下图所示:视频切换需要实现以下模式:1.单视频手动切换通过人工切换,可以把任意一路数字视频切换到任意一台解码器上进行解码,输出到相对应的监视器进行监控观看。
2.群组自动切换可以按照监控点、路段或满足任意条件的编码器配置为监控群组,把某些显示器,即相对应的编码器划分为监视区,在这个监视区中,可以对这个配置好的监控群组进行群组轮巡自动切换。
3.自动轮巡方式可以提前配置并存储多个群组切换,可设定切换时间、切换组先后顺序等功能。
将相对应的视频在监视区中进行监控播出。
视频切换功能测试:1. 将10台编码器逐个切换至固定的1台解码器上,测试设备的手工单路视频切换功能2. 将10台编码器随机设置为2个切换组,利用群组自动轮巡切换方式将其中的1至2组群组视频切换到监控区的固定的1至5台解码器上。
并且自动轮巡切换的切换时间可以手动设置,满足实际监控需要。
需要设备:DVD机10台,编码器10台,解码器5台,视频传输管理器1台,监视器5台。
2.3.2.PC软解码与云台控制测试PC软解码测试所达成的目的是:满足了各个PC上收看到高速公路监控情况的需要。
PC软解码监控需实现单路或最多4路图像同时在线观看。
测试内容如下:PC软解码子界面应列出所有该用户所能够观察的监视图像,并可以同时选择其中一路或几路(最多同时四路),在系统界面上进行观察,监视图像选择界面应该以用户容易理解,方便选择的形式实现。
并利用软解码软件观看编码器数字编码图像的效果,并直接利用软件的云台控制模块控制相应的摄像机和云台,测试整套编解码设备传输产生的时间延迟。
将云台的数据线接入编码器的数据接口,通过编解码器的反向数据通道向云台和摄像机发出相应控制指令,并利用云台控制PC的软件对云台进行现场控制,包括云台上下左右、镜头的拉近拉远、焦距的变换等控制功能。
需要设备:云台摄像机4套(该项测试以XXX路采购的云台摄像机GEA-HE3-D26P为控制对象),编码器4台,视频传输管理器两台。
2.3.3.其他功能测试由于XXX路监控管理软件为客户端/服务器的架构方式,建议视频传输管理软件也为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的架构方式,以满足日后XXX高速公路的整体规划。
客户端软件可以安装在网络上的任意监控主机,通过服务器的认证及权限的授权后,可以通过视频传输管理器进行相应的调用和切换。
1)软件有友好的界面,操作简便直观,基于当前主流的WIN XP、WIN2000等操作平台。
同时操作界面是否简便直观,用户操作是否方便友好。
2)通过图形化的界面可以进行设备的相关软件、硬件设置,通过软件对编码器、解码器等相关设备进行基本工作参数设置、以及设备工作状态查询,检查是否可以正常完成上述功能,并实时监看系统状态和所有设备的工作状态。
3)软件系统能够通过专用TCP/IP通道对系统中所有远程站点的设备进行控制,包括设备的状态监看和参数设置,在上述组网情况下检查软件是否能够对远端设备进行设置、查询等操作。
4)通过建立用户权限制,可以限制软件系统不同级别用户的访问权限,防止非法的访问。
在软件上添加不同级别的用户,分别用这些用户登陆,察看相关用户的权限限制是否正确。
5)能够实时、自动的进行报警处理和生成各类操作、故障的日志文件,并提供相关数据表格的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