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14年高考历史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甘肃省兰州一中高考历史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新人教版名师精编资料汇编

最新甘肃省兰州一中高考历史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新人教版名师精编资料汇编

兰州一中2014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题(三)历史部分24.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到孝惠、高后和文帝时,还在废除秦的妖言令等苛法……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

据此可知A.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过于严苛B.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C.汉朝统治者对关中百姓采取了适应民情的政策D.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宽刑仁政25.下图为大运河的开凿,下列选项与之所起的历史作用最接近的是A.隋朝创立科举制B.唐朝设立节度使C.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D.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26.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27AB.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C.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经济D.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28.据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日军死伤有60%是枪伤所致,而苏德战场上德军伤亡中炸伤却占了70%。

这一数据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超过苏军B.苏联军队作战实在浪费弹药C.中国国力孱弱不如苏联发达D.德日热衷战争中国热爱和平29.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

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

以上材料说明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30.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不可以通过征服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这是因为A.雅典城邦成年男性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B.雅典城邦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C.希腊城邦重视自由和独立自主D.希腊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共同体31.下图为17世纪宗教改革形势图,据图可以得出①宗教改革砸烂了中世纪以来天主教在西欧的一统江山②宗教改革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③宗教改革推动了西欧各国的联合④宗教改革促进了世俗民族国家的兴起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2.1830年英国格雷内阁共有13名阁员,在当时居平均水平;1841年皮尔内阁计有14名阁员,1874年迪斯雷利内阁减至12人;但1905年的坎贝尔——班纳曼内阁又增加到18人,从此至今总在20名左右浮动。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4届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冲刺模拟考试试题(四)新人教版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4届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冲刺模拟考试试题(四)新人教版

某某省某某一中2014届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冲刺模拟考试试题(四)新人教版24.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形成 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25.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

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材料主要反映了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26.《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

”据此判断,元代行省A.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C.否定了秦汉以的郡县制D.延续了北宋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27.青年说,“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

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的相同点是A.重建人的哲学B.都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验C.都追求自由平等 D.都强调感性认识28.孙某某说:“现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之下,各阶级中自有力求解救中国,要求独立之共同倾向”,“邀请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以期有益于革命之实行,……而开将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

”材料表明孙某某同意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动机是①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各阶级要某某现民族独立③壮大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④改组国民党,给国民党增加新的血液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2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其出于内政方面考量的因素是A.割断同旧的屈辱外交关系的联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B.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巩固民族独立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D.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巩固新生的人民某某政权30.右图为《1929—1937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下降情况(单位:担)》。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兰州一中2014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文综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兰州一中2014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文综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4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文综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形成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25.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

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材料主要反映了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26.《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

”据此判断,元代行省A.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C.否定了秦汉以的郡县制D.延续了北宋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27.青年毛泽东说,“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

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的相同点是A.重建人的哲学B.都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验C.都追求自由平等D.都强调感性认识28.孙中山说:“现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之下,各阶级中自有力求解救中国,要求独立之共同倾向”,“邀请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以期有益于革命之实行,……而开将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

”材料表明孙中山同意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动机是①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各阶级要求实现民族独立③壮大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④改组国民党,给国民党增加新的血液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2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其出于内政方面考量的因素是A.割断同旧的屈辱外交关系的联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B.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巩固民族独立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D.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30.右图为《1929—1937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下降情况(单位:担)》。

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试卷的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晋之宗家祁倶孙,叔向子,相恶于君。

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

晋益弱,六卿皆大。

”“(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

”以上材料表明A.秦朝开郡县B.秦之前郡县制已经在全国普遍实行C.秦统一中国以前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D.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25.《周礼•大司徒》记载:“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材料反映了西周时人们农业生产已注重A.土地的兼并B.土地的分配C.土地的休耕D.土地的管理26.《元史》中记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材料中能够反映出①元朝完全仿制宋朝的制度②地方的行政区域为省、路、府、州、县③地方上掌握实权的长官是蒙古人④当时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7.1932年,胡适送给蒋介石一本《淮南王书》。

胡适认为,道家集古代思想之大成,而《淮南王书》又集道家之大成。

他送此书是想向蒋介石传达A.在全国推广道家思想B.采用古代把道家思想作为官方的统治思想的做法C.宣传道家的民主思想D.采用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做法,反对专制28.《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中记载:“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4.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C.“君权神授”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思想25.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

这主要表明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B.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26.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27.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说明康德A.否定革命的作用B. 批评广大群众的愚昧C.强调思想启蒙的重要性D. 认为思想启蒙和政治革命同等重要28.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对此种说法你认为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制约关系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9.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

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甘肃省兰州一中年高考冲刺模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pdf

甘肃省兰州一中年高考冲刺模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pdf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智利西北海域发生8.3级地震。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智利当地为1日上午 B.①地有寒暖流交汇,形成著名渔场 C.②地沿岸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景观 D.③地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震多发 2.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A.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确定震中位置和震级 B.遥感技术可以统计人员伤亡及分布 C.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设计救援路线和方案 D.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制定灾区重建规划 3.上图中,冬季太原比大同气温高,其原因是太原 ①晴天较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②位于河谷,冬季风影响小 ③纬度较低④海拔较低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4.图中A.铁路线走向与山脉走向平行B.太行山脉是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黄河流经秦晋交界段有凌汛现象D.铁路线连接主要煤炭产地利于煤炭外运 壶口瀑布 ①②流水侵蚀作用明显 ③乘船观赏,感悟意境 ④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 ⑤最具观赏性的季节是夏季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读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同一海拔高度,北坡比南坡降水多 C.南北坡山麓的水分不同造成基带不同 D.南坡热量条件好,垂直自然带数目多 7.该山地可能位于A.秦岭?B.太行山脉C.南岭D.阴山山脉 下图为2014年3月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8题。

8.上图中A.①地风向为西北风,风速比④大B.③地比④地云量多,日出早,白昼长C.②地被冷气团控制,气温比③地低D.②地比①地气压低,正午太阳高度小 读下图,回答第9~10题。

9.图中A.R地比北京气温低,气温年较差大B.流经R地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巴黎下游 10.法国地中海沿岸和新疆吐鲁番盆地(90°E、43°NA.雨热同期B.夏季光照充足C.降水丰富D.气温年较差大 下图为我国2006—2011年人口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第11题。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4年高考冲刺模拟考试(三)理科综合试题.pdf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4年高考冲刺模拟考试(三)理科综合试题.pdf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2.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

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Ⅰ中,A液与B液中的各种成分含量基本相同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血糖的含量有关 C.图Ⅱ中甲所代表的结构名称是下丘脑,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 .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B.乙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C.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D.丁可以形成两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 4. 某种单子叶植物的农作物和某种双子叶植物的杂草对2,4-D的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如果以2,4-D作为农作物的除草剂,施用浓度最好为a B.图中显示不同植物对2,4-D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 C.当2,4-D浓度从a→c变化时,对双子叶植物有抑制作用 D.当2,4-D浓度为b时,对双子叶植物有抑制作用,但对单子叶植物有促进作用 5.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生物总能量(A)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的变化,下面是据图得出的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第10~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营养结构复杂化发展的时期 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30~40年比20~30年期间强 C.从a点开始,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 D.该生态系统在40~60年期间的生物种类比60~80年期间要多 .“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列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加热时,发现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 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 D.d内气体颜色加深,e内气体颜色变浅 .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 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兰州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答案.doc

兰州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答案.doc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答案1.A A项本身没有错,但与问题“民俗摄影的取舍”内容无关。

2.B范用扩大。

原文是“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

3.D “充分条件变充要条件”。

原文是“只有……才”,而选项里变成了“只要……就”。

4.B文言断句要注意该句出现的人物姓名、官职名、地名等,并结合文意来进行推断。

5.A “里中”在文中指同里的人,同乡Z人。

6.C “太祖让他裁定后公示”概括不全,原文为“太祖命李善长与中丞刘基等裁定法律条文”,并非李善长一人。

7.(1)乂替太祖向这些将领表达收留他们的诚意,使这些人都能安下心來。

有人因为事情相互意见不合,李善长就了解事情的原委从中调停。

(“款诚” “自安” “齟辭”“委曲”各1分,语句通顺1分)⑵罪案已定,说李善长是国家元勋、皇室的亲戚,知道有反叛的阴谋而不检举告发,狐疑观望,持两面派的态度,实属大逆不道。

(“狱”“发举” “怀两端”各1分,语旬通顺2分)&此诗主要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

(2分)诗中流淌的泉水、远处的梵音、归巢的鸟儿等为动景、有声之景,样山、冷泉亭、明月等为静景、无声之景,反衬出冷泉亭环境之幽静清秀、安谧宁静,让人飘然有遗世独立之志。

(3分)9.首联写冷泉亭所处的地势和坏境,颔联写诗人在冷泉亭中的所闻所思,颈联写在冷泉亭的所见所感,尾联抒发了诗人愿意披上袈裟皈依佛门的愿望。

(4分)诗歌表达了诗人在游览山水Z时所产生的孤独寂寞和失意怅惘之情。

(2分)10.(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⑶众女嫉余Z蛾眉兮谣啄谓余以善淫11.(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B. “展现了米香人性屮的丑恶”错,米香人性屮除了有丑恶的一面之外,还有善良的一面。

D•“所以她对王驼子是没有爱的”错,米香在后來对王驼子的感情小也有了爱。

E. “以悲悯之心进行住动形象的叔述”错,本文的叔述是客观忠实的,并不是生动形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一中2014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题(三)历史部分24.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到孝惠、高后和文帝时,还在废除秦的妖言令等苛法……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

据此可知A.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过于严苛B.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C.汉朝统治者对关中百姓采取了适应民情的政策D.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宽刑仁政25.下图为大运河的开凿,下列选项与之所起的历史作用最接近的是A.隋朝创立科举制B.唐朝设立节度使C.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D.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26.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27AB.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C.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经济D.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28.据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日军死伤有60%是枪伤所致,而苏德战场上德军伤亡中炸伤却占了70%。

这一数据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超过苏军B.苏联军队作战实在浪费弹药C.中国国力孱弱不如苏联发达D.德日热衷战争中国热爱和平29.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

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

以上材料说明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30.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不可以通过征服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这是因为A.雅典城邦成年男性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B.雅典城邦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C.希腊城邦重视自由和独立自主D.希腊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共同体31.下图为17世纪宗教改革形势图,据图可以得出①宗教改革砸烂了中世纪以来天主教在西欧的一统江山②宗教改革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③宗教改革推动了西欧各国的联合④宗教改革促进了世俗民族国家的兴起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2.1830年英国格雷内阁共有13名阁员,在当时居平均水平;1841年皮尔内阁计有14名阁员,1874年迪斯雷利内阁减至12人;但1905年的坎贝尔——班纳曼内阁又增加到18人,从此至今总在20名左右浮动。

以上情况说明A.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B.英国内阁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C.英国议会的地位不断提高D.英国内阁的权力不断扩张33.下表为A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34.以下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调查结果:1946年6月,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50年11月上升到81%。

1948年1月,83%的人主张停止同苏联的贸易,67%的人主张制止苏联的扩张。

以上数据说明A.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有其社会必然性B.美国百姓对苏敌视是冷战的主要原因C.苏联扩张导致美国百姓对苏好感度下降D.杜鲁门主义导致多数美国百姓敌视苏联35.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以下作品反映了这种变化发展的是A.《大卫·科波菲尔》B.《等待戈多》C.《巴黎圣母院》 D.《安娜·卡列尼娜》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

中国历史,自秦汉以至民国成立,其间每当更迭朝代的时候,便有所谓“群雄并起”,这种“群雄”,就是封建的割据之代表人物,他们都是些狡黠者,利用朝代更迭人民骚动的时机,来攫取统治阶级的地位,以保持地主阶级宰割天下的局势。

所以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

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

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

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材料二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

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专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

他们认为这个理论没有任何瑕疵,并且可以给他们本国带来最大限度的利益。

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成为“有钱人”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

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技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

就我所知,到了19世纪,重商主义被摒弃,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西商业政策的不同并分析这一不同背后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16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的新兴力量大多肇始于得风气之先的南方或以南方为主。

倡导改良与革命的首要人物都出自南方。

同盟会在1905至1906年有统计的会员为976人,其中广东170人,湖南158人,四川130人,湖北125人,余为其他各省。

江、浙、皖人数不著者,因三省主要为光复会活动地区。

光复会不像兴中会、华兴会的人几乎全体加入同盟会,而它只有少数人陆续加人。

从改良思潮的酝酿到改良派的形成固然起于南方,即后来的立宪运动也以南方为基地。

如江浙的预备立宪公会,湖北的宪政筹备会,湖南的宪政公会,广东的自治会均是。

两派的组织及其活动地区说明了它们的社会基础的同一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评材料中关于“倡导改良与革命的首要人物都出自南方”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

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北魏改革的结果,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但是改革也引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他们对皇帝偏爱汉人士族有所反感,对削弱鲜卑贵族势力有所不满,宫廷政变与阴谋绵延了三十年。

到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东魏延续十六年,西魏延续二十一年,演化为北齐、北周。

其后,北周吞并了北齐,隋又代周,继而灭了南朝的最后王朝——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统一局面形成于隋,基础却奠定于魏。

——樊树志:《国史概要》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6分)(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9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美国革命基本上起因于帝国权力和殖民地自治这两种相冲突的要求;马萨诸塞的总督弗朗西斯·伯纳德在他于1765年11月23日寄给在伦敦的上司的信中,十分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美利坚的所有政治上的弊端皆起因于没有确定大不列颠和美利坚殖民地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不列颠和美利坚存在着关于这种关系的种种意见,它们互不一致、互相矛盾。

在不列颠,美利坚诸政府给看作是被授权制订地方法、只是在议会高兴的时候才得以存在的社团,议会……随时有权力解散它们。

在美利坚,他们自称……是完备的国家,除了有同一个国王外,其他方面均不依靠大不列额;他们从容不迫地完善了立法机关,一点也不受大不列颠的立法机关的支配。

……在一个如此巨大的矛盾中,谁将做出决定呢?——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革命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利坚殖民地是如何解决大不列颠和美利坚殖民地之间的关系的(6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贪婪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 1897.12 材料二西部的斯拉夫民族(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长期处于奥地利的殖民压迫之下,一些知识分子呼吁斯拉夫各民族以斯拉夫人共同的民族起源、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为纽带,建立斯拉夫各民族的联邦国家,联合对付外敌的侵略和殖民压迫。

由于斯拉夫各民族居住的分散和力量的弱小,相当多的斯拉夫民族自然地把联合斯拉夫人、摆脱异族统治和建立斯拉夫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政治经济独立并且国际地位处于上升阶段的俄国身上,从而为沙皇政府宣扬和利用泛斯拉夫主义创造了条件……1867年在莫斯科召开了首届斯拉夫人代表大会,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亲自出席大会的开幕式,会议上俄罗斯的学者和政客们大谈“没有俄国,斯拉夫民族不会得救。

”,“俄语是斯拉夫统一的手段和基础”。

——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奥结盟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9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

五代后晋时,刘晌等编撰《旧唐书》,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这是有事实根据的。

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

……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

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

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

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9分)40.(25分)(1)不同:中国:重农抑商;(2分)西方:重商主义和自由经济政策(3分)原因:中国: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2分)西方: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2)经济政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