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一、积累运用(30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风骚(sāo)冠冕(miǎn)枉然(wǎng)惟余莽莽(mǎng)B.亵渎(zhì)呢喃(nán)禅师(chán)红装素裹(guǒ)C.嘶哑(sī)鲜妍(yán)摇曳(yè)成吉思汗(hàn)D.娉婷(pīng)忧戚(qì)篝火(gōu)心无旁骛(wù)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B.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C.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奋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D.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息。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府应支持公益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这是公益行业自我纠错、清扫门庭、追求卓越的不二法门。
B.他不好好读书,在同学中穿梭往来,拉拉扯扯,说话言不及义,大家都讨厌他。
C.在读书会上,李明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终日强聒不舍的人注定一事无成,只有言行相顾的人,才能做好事情。
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当回忆起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老师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动力。
C.风油精的主要成分是由薄荷脑、樟脑、桉油、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等配制而成的。
D.近年来,许多博物馆利用“云端”开设网上展厅、介绍馆藏,加快了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5.(6分)默写古诗文。
(1)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3),是燕在梁间呢喃。
2024-2025学年绵阳中学高三上学期英语月考试题卷

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woman doing?A. Repairing a computer.B. Making a payment.C. Requesting a refund.2. Why does the man come to the woman?A. To invite her to dinner.B. To give her a present.C. To seek some advice.3.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first?A. Make reservations.B. Check with his wife.C. Work out a plan.4. What is the woman's opinion on the new building?A. Unattractive.B. Pretty.C. Unique.5.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 Salesman and customer.B. Householder and renter.C. Colleagues.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are the speakers discussing?A. The accommodations.B. The destination.C. The activities.7. What is the man's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an's words?A. Supportive.B. Disapproving.C. Unclear.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测试范围第一三单元】A4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基础知识达标测(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三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1.(4分)阅读下面,一段话。
按要求答题。
任何一份爱国情怀都有不容亵dú________的神圣。
从古至今,在广袤.________的中原大地上,有无数前pū________后继、舍生取义的英雄。
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艾青,为民族“呐喊”的鲁迅,为国家前途振臂一呼的闻一多……他们把爱国情怀潜._______移默化地注入我们的骨血,使之成为所有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面对“公事”,面对“国家”,面对“困难”,面对“他人”,面对“责任”。
这情怀,是中国人“天下一家”的情怀。
(1)(2分)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
不容亵dú前pū 后继(2)(2分)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广袤.潜.移默化2.(2分)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残损巧妙绝轮形销骨利惟妙惟笑B.娉婷自出心载因地制逸独一无二C.妖娆言不及义荡然无存忸怩作态D.撕哑春寒料峭血雨腥疯不二法门3.(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南的春天,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回溯历史,中华民族家教文化源远流长。
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训故事、深刻的家教箴言,映照着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寄望,培厚了孩童的精神沃土。
从古至今,期待孩子成长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
今天的人们更加认识到良好的家教家风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使人向上向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纪录片《守望家风》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长滩村的拓氏家族,互帮互助,兴教育才,诗书传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家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更有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
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事实证明,良好的家教、家风使人向上向善,是家业兴旺的重要基石。
“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
事实上,家庭、家教、家风三者有机统一、紧密关联。
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奋进新征程,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终将汇聚成国家的进步。
始终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就能更好助力祖国的花朵向阳生长、绚丽绽放。
材料二: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藏有对传统的继承意义。
例如,“齐有人焉,于斯为盛。
其余文雅儒素,各禀家风。
箕袭不坠,亦云美矣”(《南史》卷二十二)。
这里的“禀”字,就生动地传达了下对上、后对前的承继接受。
至于比比皆是的“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世其家风”以及“家风克嗣”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川省双流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

棠湖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知识(一)语言基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扪参.历井(shēn)B.錾.银(zàn)两靥.(yàn)桌帏.(wéi)拗.他不过(niù)C.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鸡豚狗彘.(zhì)D. 庠.序(xiáng)洿.池(kuà)贾.人(gǔ)间.或一轮(ji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贬谪沧茫追溯蘖根祸种B. 九洲精采湍急字字珠矶C. 膏梁红绡宵柝顶力相助D. 潦倒漂沦纨袴不经之谈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自己的前程和理想,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高考结束后,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胜券在握,微笑地走出考场。
B.“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学校广场隆重举行,进入决赛的选手逐一登台撑场面...,整场比赛绚丽多彩,个性纷呈。
C.陈锋来自贫困的山区,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高二就自学完了全部高中课程,愿意免试录取他的知名大学已经罄竹难书....。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A.凭借NBA的一部宣传片,姚明完成了从单纯的“体育明星”转变到“体育、娱乐明星”B.要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应该以改变教育思想为根本,而教育思想的改变,取决于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
C.有尽之言能传无穷之意,诀窍就在“言”是经过精选的,有典型性,能代表或暗示出许多其他的东西。
D.最近报道显示,虽然出现了禽流感疫情,但由于政府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鸡肉的销售量和消费信心并未受太大影响。
深圳市翠园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综合测试高三语文试题答案2018年9月5日1.[内容理解](3分)C(中国逻辑中的对象语言也是汉语自然语言。
)2.[论证分析](3分)A(文章是以中国逻辑为研究对象,引用名家等各派学说,论证中国逻辑的独创性。
)3.[分析推断](3分)A(B项,西方逻辑并非一直采用形式化的人工语言。
C项,“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意思是语言可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意。
D项,关系错置,“有助于我们更谁确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意蕴”的是“对中国逻辑特质的理解和再认识”。
“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意蕴”,在此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
)4.[分析鉴赏](3分)B(“对杀鸡的不解”,错。
双喜是理解红影杀鸡的行为的,虽然是“皱着眉”。
5.小说叙述双喜一次又一次成鸡汤送人,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①双喜将鸡汤送给爹、媳妇,他们都没有喝而是“指了指村外”,突出表现了老百姓对解放军的尊敬、爱戴与感激之情。
②类似的情节重复出现,形成层次分明的叙述节奏,强化了小说的主旨;③重复中的变化,又给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感受。
[6分。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注意小说的五个要点: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读者。
]6.答案示例一:“陈官庄的枪声”。
①题目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中多处出现的陈官庄的枪炮声,揭示了战争给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②从而说明了双喜、红影等普通民众支持解放军的根本原因。
③“陈官庄的枪声”比较醒目,带有悬念,能吸引读者阅读。
答案示例二:“1948年的鸡汤”。
①该题目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突出小说中双喜炖鸡汤送解放军的中心内容;②凸显了民众支持解放军这一主题。
③“1948年”又有怀旧的意味,“鸡汤”给人温暖的感觉,让读者遐想。
[6分。
表明观点,1分;答出一点理由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若仅从反面分析,如:“1948年的鸡汤”中的“1948年”指向不明,容易让人联想为贫穷年代,而“鸡汤”又理解为贫寒时代的温暖,不能够鲜明地体现小说中的军民鱼水深情这一主旨。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
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
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
但觉:(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
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
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
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三)多产粮,是上策。
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
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
凡此种种,可以多收。
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
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
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自毛泽东《粮食问题》)【注】材料一是毛泽东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
此前毛泽东曾批示:“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材料二:一个国家唯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全国卷)

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全国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正义”一词古已有之。
西方的“正义”,原指“置于直线上的东西”,引申为“符合天性,直截了当,不偏斜”。
一般来说,西方正义观从人的本性出发,以强调人的权利为重点,重在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对社会加以批判与建构。
而在汉语中,“正义”则可拆成“正”和“义”两个字。
“正”是“正中、不偏斜”,这与西方的意思有些相同;而“义”的原意是“宜”,即“恰当、合乎情理”。
两字合起来的“正义”,就是合乎正当的情理。
在中国古代,经过儒家仁义学说的演绎,“正义”成了最重要的道德价值判断。
荀子说:“苟非正义,则谓之奸邪”,代表了正义与邪恶两分法的正义观,具有浓厚的道德化取向。
通过词源考证可以看出,中西方正义观既有总体上的一致,也有思考路径的某些不一致。
首先,中西方的正义观在基本内容和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
“正义”的共同本意,可以简单概括为“理应如此”,即“应然之理”。
“理”既包含自然之理,也包含人性之理。
中外古人凭借自己的想象和追求,创造了“正义”这个最高价值观念,为人类追求高尚的生活提供指南,并让它与一切邪恶、罪行、腐朽等相对立。
因此“正义”作为东西方都承认的“普世价值”,已经成为人们的信念及信仰对象,成为一个普遍的评价尺度,这个尺度既适用于评判每个人的每个行为,也适用于评判任何国家社会的制度体系。
其次,中西方的正义观存在着一定差别。
从中文角度说,如何理解和处理“正”和“义”的关系,必然成为一个思考的起点。
因为“正”主要是个描述词,源于对人的存在和对象事物本身“实然”状况的认知和理解;“义”则主要是个价值词,源于对人的主体行为的“应然”的认知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