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思考童主任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约占总人口的15.5%),65岁以上人口近1.4亿(约占总人口的10.1%)
骨质疏松症(我国50岁以上人群)
4
.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
骨质疏松性骨折
流行病学
5
.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病率
流行病学
1.61倍
2.76倍
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中国人髋部骨折发生率仍将处于增长期
6
.
骨质疏松症整体诊疗率低
流行病学
活动
特点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
2017版与2008版指南关于“骨折特点”更新对比
骨折特点
2017年
2008年
1
骨松性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 1. 同左
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2
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 2.同左第4点
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3
同一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3. 同左第5点
.
目录
定义
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义
骨质疏松症
• 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 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 病
• 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 要方面,即骨密度和骨质 量(与2008版相比,简化 概念)
骨质疏松性 骨折1
• 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是指 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 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 折外力2”而发生的骨折,亦 称“脆性骨折” (与2008版 相比,明确概念)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三附属医院 附属骨伤科医院
骨质疏松性骨折 诊断与治疗
主讲人:吴春飞
.
1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
目录
2
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义 2. 流行病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 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 4.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5. 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6.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 7. 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风险评估及再骨折处理 8. 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与并发症预防
骨质疏松症(我国50岁以上人群)
4
.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
骨质疏松性骨折
流行病学
5
.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病率
流行病学
1.61倍
2.76倍
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中国人髋部骨折发生率仍将处于增长期
6
.
骨质疏松症整体诊疗率低
流行病学
活动
特点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
2017版与2008版指南关于“骨折特点”更新对比
骨折特点
2017年
2008年
1
骨松性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 1. 同左
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2
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 2.同左第4点
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3
同一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3. 同左第5点
.
目录
定义
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义
骨质疏松症
• 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 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 病
• 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 要方面,即骨密度和骨质 量(与2008版相比,简化 概念)
骨质疏松性 骨折1
• 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是指 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 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 折外力2”而发生的骨折,亦 称“脆性骨折” (与2008版 相比,明确概念)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三附属医院 附属骨伤科医院
骨质疏松性骨折 诊断与治疗
主讲人:吴春飞
.
1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
目录
2
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义 2. 流行病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 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 4.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5. 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6.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 7. 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风险评估及再骨折处理 8. 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与并发症预防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有效沟通
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 及时了解其病情变化和 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 导和帮助。
信任建立
通过专业、耐心、细致 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 任和尊重,提高患者对 治疗的依从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 的治疗过程,提供情感 支持和生活照顾,共同 促进患者康复。
THANKS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充足日照、规律运 动等,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骨密度检查意识提升
强调骨密度检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性,鼓励患者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临床表现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X线平片是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依据,可显示骨折线、 骨皮质断裂和骨小梁紊乱等征象。此外,骨密度测定、CT、 MRI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
02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骨折风险预测模型
1 2
3
FRAX模型
基于临床危险因素和股骨颈骨密度,预测10年内髋部骨折及 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CT及MRI检查
CT检查
对于复杂或细微的骨折,CT检查能够 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包括骨折的 三维形态、碎片移位情况等。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结合CT和MRI的优势,采用多模态影 像融合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诊断骨质 疏松性骨折。
MRI检查
MRI对于软组织损伤和骨髓水肿等病 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全面评 估骨折及其并发症情况。
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 及时了解其病情变化和 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 导和帮助。
信任建立
通过专业、耐心、细致 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 任和尊重,提高患者对 治疗的依从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 的治疗过程,提供情感 支持和生活照顾,共同 促进患者康复。
THANKS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充足日照、规律运 动等,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骨密度检查意识提升
强调骨密度检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性,鼓励患者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临床表现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X线平片是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依据,可显示骨折线、 骨皮质断裂和骨小梁紊乱等征象。此外,骨密度测定、CT、 MRI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
02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骨折风险预测模型
1 2
3
FRAX模型
基于临床危险因素和股骨颈骨密度,预测10年内髋部骨折及 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CT及MRI检查
CT检查
对于复杂或细微的骨折,CT检查能够 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包括骨折的 三维形态、碎片移位情况等。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结合CT和MRI的优势,采用多模态影 像融合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诊断骨质 疏松性骨折。
MRI检查
MRI对于软组织损伤和骨髓水肿等病 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全面评 估骨折及其并发症情况。
《骨质疏松骨科》课件

病例三:康复治疗与护理效果分析
总结词
康复治疗和护理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康复锻炼和护理措施促进骨骼 健康。
详细描述
康复治疗和护理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康复锻炼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 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合理的饮食和日常护理也是 促进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康复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原则
手术治疗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最后手段,主要针对严重骨 折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修复骨折、重 建骨骼结构。
手术方法的选择
手术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内固 定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不同的手术方法适用于不同 的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要注意手术风险和 术后康复。
的预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骨质疏松骨科》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骨质疏松症概述 •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 骨质疏松症的康复 • 骨质疏松症的案例分析
01 骨质疏松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 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 性骨骼疾病,导致骨脆性增加, 易发生骨折。
运动与锻炼
总结词
适量的运动和锻炼能够 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
松症。
有氧运动
如跑步、游泳、骑车等 有氧运动能够提高心肺 功能,增强骨骼密度。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力量 训练能够增加肌肉力量
,减少骨折风险。
冲击性运动
骨质疏松与骨折PPT课件

髋部骨折 男性:6% 女性:17.5%
骨质疏松的诊断:骨密度,骨转换,骨折率
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 发生了脆性骨折 和/或骨密度低下
骨密度测量方法
定量超声法(QUS)
• 不能直接测量骨矿的含量 • 不能做为诊断骨质疏松症使用,只能用于筛
查和疗效监测
• 准确性低,误差大
骨密度测量方法
• 钙, 维生素 D的充足补充 • 调整生活方式 (营养,运动,日晒,戒除烟
酒不良嗜好,注意药物使用等) • 预防跌倒 • 避免骨折后长期制动
• 药物干预 • 康复治疗 Adapted from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
(1):2-17.
基础治疗
OSTE-1065521-0000
椎体骨折——最常见的脆性骨折
• 中国大陆椎体骨折患病人数:
2006年: 2600万 (新发椎体骨折180万) 2020年预计将达到3670万;
• 北京地区基于影像学的流行病
学调查显示椎体骨折患病率: 50岁以上妇女为15% 80岁以上妇女为37%
Xu L et.al Vertebral Fractures in Beijing,China: The Beijin Osteoporosis Project. J Bone Miner Res,2000,15:2019-2025 IOF,The Asian Audit Epidemiology, costs and burden of osteoporosis in Asia 2009
成和骨矿化,而且有助于增强肌力,提高神经 肌肉协调性。
52
1,25(OH)2D3是维生素D代谢产物中对骨和钙 代谢最具有生物学作用,故称为 D激素
骨质疏松的诊断:骨密度,骨转换,骨折率
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 发生了脆性骨折 和/或骨密度低下
骨密度测量方法
定量超声法(QUS)
• 不能直接测量骨矿的含量 • 不能做为诊断骨质疏松症使用,只能用于筛
查和疗效监测
• 准确性低,误差大
骨密度测量方法
• 钙, 维生素 D的充足补充 • 调整生活方式 (营养,运动,日晒,戒除烟
酒不良嗜好,注意药物使用等) • 预防跌倒 • 避免骨折后长期制动
• 药物干预 • 康复治疗 Adapted from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
(1):2-17.
基础治疗
OSTE-1065521-0000
椎体骨折——最常见的脆性骨折
• 中国大陆椎体骨折患病人数:
2006年: 2600万 (新发椎体骨折180万) 2020年预计将达到3670万;
• 北京地区基于影像学的流行病
学调查显示椎体骨折患病率: 50岁以上妇女为15% 80岁以上妇女为37%
Xu L et.al Vertebral Fractures in Beijing,China: The Beijin Osteoporosis Project. J Bone Miner Res,2000,15:2019-2025 IOF,The Asian Audit Epidemiology, costs and burden of osteoporosis in Asia 2009
成和骨矿化,而且有助于增强肌力,提高神经 肌肉协调性。
52
1,25(OH)2D3是维生素D代谢产物中对骨和钙 代谢最具有生物学作用,故称为 D激素
骨质疏松性骨折PPT

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对大量人群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者们可以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 率、患病率、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从而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负担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人们可以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经济和健 康负担,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策略研究
预防策略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 骨活检可以提供更准确
的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疼痛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需要进行鉴别,如关节炎、肌肉 拉伤等。
其他原因引起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骨折进行鉴别,如外伤、肿瘤等。
0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01
02
03
药物治疗
分类
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分为椎体骨折 、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 其中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较为常 见。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原因为骨质疏 松症,此外还与年龄、性别、遗传、 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机制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组织微观结构发 生改变,骨小梁数量减少、变薄、断 裂,从而导致骨折的发生。
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 双磷酸盐、降钙素等,以 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风 险。
物理治疗
包括理疗、按摩、运动疗 法等,以缓解疼痛、改善 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支具和矫形器
对于某些骨折部位,可以 使用支具或矫形器来减轻 疼痛和稳定骨折部位。
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
对于某些骨折,可以通过 闭合复位的方法将骨折部 位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知识,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大量人群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者们可以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 率、患病率、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从而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负担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人们可以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经济和健 康负担,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策略研究
预防策略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 骨活检可以提供更准确
的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疼痛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需要进行鉴别,如关节炎、肌肉 拉伤等。
其他原因引起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骨折进行鉴别,如外伤、肿瘤等。
0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01
02
03
药物治疗
分类
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分为椎体骨折 、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 其中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较为常 见。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原因为骨质疏 松症,此外还与年龄、性别、遗传、 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机制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组织微观结构发 生改变,骨小梁数量减少、变薄、断 裂,从而导致骨折的发生。
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 双磷酸盐、降钙素等,以 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风 险。
物理治疗
包括理疗、按摩、运动疗 法等,以缓解疼痛、改善 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支具和矫形器
对于某些骨折部位,可以 使用支具或矫形器来减轻 疼痛和稳定骨折部位。
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
对于某些骨折,可以通过 闭合复位的方法将骨折部 位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知识,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及预防PPT

02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疼痛与功能障碍
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导致剧烈疼痛,限制患者 活动能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心理影响
长期疼痛和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降低生活质量。
残疾风险
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能导致患者残疾, 需要长期照护,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
对家庭经济负担的增加
01
02
03
医疗费用
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手术 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等, 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 担。
照护费用
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照护和 康复,增加家庭照护费用 和时间成本。
收入损失
患者因疼痛和功能障碍可 能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家 庭收入减少。
对社会医疗资源的消耗
医疗资源占用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需要占用大 量的医疗资源,如手术室、病床、
适量运动
进行户外运动,接受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 成,有利于骨骼健康。
避免不良习惯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以免影响骨骼发育。
中青年期预防措施
坚持运动
进行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加骨密度。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
定期体检
关注自身骨骼健康状况,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跳舞等,可以刺激 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同时,力量训练也有助于增强肌 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
避免不良习惯
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这些不良习惯 会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
药物治疗与干预
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
对于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人群,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和维 生素D。
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思考29页PPT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思考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思考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骨质疏松和骨折ppt课件

段等 基础治疗药物: 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
骨质疏松的治疗
治疗的最终目的 减少骨折 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有效性 骨质疏松的日常治疗要考虑到 安全性 经济性
骨质疏松疗效的评估
骨密度是一个必要、但局限的判断标准
骨密度降低可以提示骨折的危险,但提 高骨密度并不意味就能减少骨折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EXA)是目前最常 用的骨密度(BMD)测量法
超声骨骼测定(QUS)是目前唯一无创、 无辐射,同时能对骨量、骨结构及骨强度 全面进行监测的方法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WHO 1994)
骨质疏松严重程度 基本正常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症 严重骨质疏松症
BMD低于同性骨峰值 1 SD < 2.5 SD > 2.5 SD > 2.5 SD+骨折
骨质疏松的预防
预防的关键是年轻时获得一个高的峰值骨量 合理膳食,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适量户外运动以便提高维生素D的活化, 并且增加肌力,增加骨骼负荷,维持骨量
骨质疏松的治疗
抗骨吸收药物: 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 促骨形成药物: 氟化物,生长激素,PTH片
改变结构显著提高骨强度,但材料量变化甚微
骨质疏松的症状
骨痛 身高缩短 骨折
疼痛导致骨质疏松的恶性循环
疼痛 骨折
病情 加重
骨质疏松 的
恶性循环
骨吸收 增加
活动减少 卧床
骨质疏松的诊断
慢性腰背痛等症状需与退行性骨关节病鉴 别诊断;当骨量减少30-40%时,才能在X 光片看出
评估的最终和最精确的标准是骨折发生 率,它受骨量和骨质量两方面的影响
骨质疏松和骨折
北京医院骨科 张华俦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人口老化的世纪,全球骨 质疏松人数2亿多,在常见多发病中居第6位 骨质疏松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乃至生命 1992年2千多万美国人患骨质疏松,骨折人数 150万,2/3为髋及椎体骨折,耗资150亿美元
骨质疏松的治疗
治疗的最终目的 减少骨折 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有效性 骨质疏松的日常治疗要考虑到 安全性 经济性
骨质疏松疗效的评估
骨密度是一个必要、但局限的判断标准
骨密度降低可以提示骨折的危险,但提 高骨密度并不意味就能减少骨折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EXA)是目前最常 用的骨密度(BMD)测量法
超声骨骼测定(QUS)是目前唯一无创、 无辐射,同时能对骨量、骨结构及骨强度 全面进行监测的方法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WHO 1994)
骨质疏松严重程度 基本正常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症 严重骨质疏松症
BMD低于同性骨峰值 1 SD < 2.5 SD > 2.5 SD > 2.5 SD+骨折
骨质疏松的预防
预防的关键是年轻时获得一个高的峰值骨量 合理膳食,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适量户外运动以便提高维生素D的活化, 并且增加肌力,增加骨骼负荷,维持骨量
骨质疏松的治疗
抗骨吸收药物: 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 促骨形成药物: 氟化物,生长激素,PTH片
改变结构显著提高骨强度,但材料量变化甚微
骨质疏松的症状
骨痛 身高缩短 骨折
疼痛导致骨质疏松的恶性循环
疼痛 骨折
病情 加重
骨质疏松 的
恶性循环
骨吸收 增加
活动减少 卧床
骨质疏松的诊断
慢性腰背痛等症状需与退行性骨关节病鉴 别诊断;当骨量减少30-40%时,才能在X 光片看出
评估的最终和最精确的标准是骨折发生 率,它受骨量和骨质量两方面的影响
骨质疏松和骨折
北京医院骨科 张华俦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人口老化的世纪,全球骨 质疏松人数2亿多,在常见多发病中居第6位 骨质疏松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乃至生命 1992年2千多万美国人患骨质疏松,骨折人数 150万,2/3为髋及椎体骨折,耗资150亿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时易发生并发症 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有别于一般的创伤性骨 折,既要重视骨折本身的治疗,也要积极治疗 骨质疏松症。”
《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
“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
骨科医生往往是第一个,很可能也是唯一
接诊骨折患者的医生,因此有机会第一个建 议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的评估和治疗,以降低 继发骨折的危险。
髋骨骨折预计数 (x1000)
骨质疏松性骨折非常常见
全球髋骨骨折的发生状况
3250 800 600
400
200
0
北美 欧洲
1990 2050
髋骨骨折总数 1990 = 1.66百万 2050 = 6.26百万
• 到2050年, 全世界6 百万髋骨骨折中,超 过一半将发生在亚洲
拉丁美洲 亚洲
Cooper C et al.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Osteoporosis Int’l 1992;2;285-289
轮椅
28%
24%
需帮助下行 走 39%
Wong MK, et al. 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02,31(1):3-7.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的难点
骨折后卧床,骨丢失迅速,加重骨质疏松 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 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 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 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增加 多见于老年人,常伴发其他器官及系统疾病,全身状况差,
脆性骨折患者DXA检查率低:低于32% 骨折患者的治疗率低:
✓ 8%-62%给予钙和维生素D ✓ 0.5%-38%给予双膦酸盐 ✓ 0.5%-55%给予激素替代治疗
Elliot-Gibson V, et al. Osteoporos Int, 2004,15:767-78.
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欧洲
骨质疏松性骨折源于骨质疏松,在针对骨质疏 松性骨折进行外科治疗的同时,特别强调积极 治疗骨质疏松症。
《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
在外科治疗的同时,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改 善骨质量,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时非常必要的。
脆性骨折后骨质疏松诊治的诊治模式
37项关于脆性骨折的诊断、治疗和干预研究 的荟萃分析
摘自Minne H: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的国际调查。
许多研究报告指出,全髋和全膝置换术 后会出现骨密度(BMD)的丢失
Liu TK et al
Int Orthop 1995; 19: 346-51.
Kilgus DJ et al J Bone Joint Surg 1993;75B:279-87.
诊断
X线:确定骨折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骨质疏松表 现,如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 等
CT:显示骨折粉碎的程度,确定骨折类型,显示椎体破坏程 度以及椎管内压迫情况
MRI:发现隐匿性骨折,鉴别新鲜和陈旧性骨折 DXA:拟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骨密度检查,确
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 的思考童主任
年龄≥60y,髋、膝置换,脊柱成 形病人
思考:
诊断意见上会加上“骨质疏松 症”?
什么是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指患骨质疏 松症候,因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导致骨强 度降低,收到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 即可发生的骨折,属病理性骨折,是骨质 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
Peterson MM et al Acta Orthop Scand 1996;67:339-44.
Karbowski A et al Acta Orthop Trauma Surg 1999;119:324-326.
骨水泥全膝置换后1个月,胫骨近端就出现大量 的骨流失,并持续3年以上
228 000‡
心肌梗死
脑卒中
184 300§
乳腺癌
Riggs BL, Melton LJ. Bone 1995 Heart and Stroke Facts, 1996,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ancer Facts & Figures, 1996,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骨质疏松性骨折非常常见
高达50%的女性和30%的男性一生中会 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脆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为椎骨、腕骨、 髋部和近端肱骨
/health_professionals/consensus_guidelines/cd_orf.html
骨质疏松性骨折非常常见
定骨质疏松的程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约85%有 疼痛症状,剩余15%可无症状,脊柱胸腰段的骨 质疏松性骨折约占整个脊柱骨折的90%,脊柱骨 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椎体压缩骨折和椎体爆裂 骨折,往往外伤较轻,或无明显外伤史,易漏诊 或误诊为腰肌劳损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髋部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
第一年死亡15-20% 存活者50%终生残疾 第二年再发生骨折的机会为20% 如果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骨折发生
率减少50%
骨质疏松性骨折:高致死和致残率
新加坡一项最新回顾性研究显示:280例6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发生后1年内
死亡 26%
存活 74%
卧床
9% 独立行走
/health_professionals/consensus_guidelines/cd_orf.html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年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 其中外伤后胸背部疼痛、身高降低、脊柱侧弯 或脊柱后凸、X线平片显示骨小梁稀疏、骨皮 质变薄、椎体楔形变、双凹变形等是诊断的主 要依据。
年发生率 x 1000
2000
1500 1000
500
1 500 000 *
250 000 髋骨
250 000 前臂
250 000 其他部位
750 000 椎体
0
骨质疏松性 骨折
* 所有年龄的年发生数 †29岁以上女性年发生数 ‡30岁以上预计年发生数 §1996 新发病例, 所有年龄
513 000 †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有别于一般的创伤性骨 折,既要重视骨折本身的治疗,也要积极治疗 骨质疏松症。”
《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
“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
骨科医生往往是第一个,很可能也是唯一
接诊骨折患者的医生,因此有机会第一个建 议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的评估和治疗,以降低 继发骨折的危险。
髋骨骨折预计数 (x1000)
骨质疏松性骨折非常常见
全球髋骨骨折的发生状况
3250 800 600
400
200
0
北美 欧洲
1990 2050
髋骨骨折总数 1990 = 1.66百万 2050 = 6.26百万
• 到2050年, 全世界6 百万髋骨骨折中,超 过一半将发生在亚洲
拉丁美洲 亚洲
Cooper C et al.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Osteoporosis Int’l 1992;2;285-289
轮椅
28%
24%
需帮助下行 走 39%
Wong MK, et al. 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02,31(1):3-7.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的难点
骨折后卧床,骨丢失迅速,加重骨质疏松 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 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 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 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增加 多见于老年人,常伴发其他器官及系统疾病,全身状况差,
脆性骨折患者DXA检查率低:低于32% 骨折患者的治疗率低:
✓ 8%-62%给予钙和维生素D ✓ 0.5%-38%给予双膦酸盐 ✓ 0.5%-55%给予激素替代治疗
Elliot-Gibson V, et al. Osteoporos Int, 2004,15:767-78.
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欧洲
骨质疏松性骨折源于骨质疏松,在针对骨质疏 松性骨折进行外科治疗的同时,特别强调积极 治疗骨质疏松症。
《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
在外科治疗的同时,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改 善骨质量,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时非常必要的。
脆性骨折后骨质疏松诊治的诊治模式
37项关于脆性骨折的诊断、治疗和干预研究 的荟萃分析
摘自Minne H: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的国际调查。
许多研究报告指出,全髋和全膝置换术 后会出现骨密度(BMD)的丢失
Liu TK et al
Int Orthop 1995; 19: 346-51.
Kilgus DJ et al J Bone Joint Surg 1993;75B:279-87.
诊断
X线:确定骨折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骨质疏松表 现,如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 等
CT:显示骨折粉碎的程度,确定骨折类型,显示椎体破坏程 度以及椎管内压迫情况
MRI:发现隐匿性骨折,鉴别新鲜和陈旧性骨折 DXA:拟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骨密度检查,确
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 的思考童主任
年龄≥60y,髋、膝置换,脊柱成 形病人
思考:
诊断意见上会加上“骨质疏松 症”?
什么是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指患骨质疏 松症候,因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导致骨强 度降低,收到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 即可发生的骨折,属病理性骨折,是骨质 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
Peterson MM et al Acta Orthop Scand 1996;67:339-44.
Karbowski A et al Acta Orthop Trauma Surg 1999;119:324-326.
骨水泥全膝置换后1个月,胫骨近端就出现大量 的骨流失,并持续3年以上
228 000‡
心肌梗死
脑卒中
184 300§
乳腺癌
Riggs BL, Melton LJ. Bone 1995 Heart and Stroke Facts, 1996,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ancer Facts & Figures, 1996,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骨质疏松性骨折非常常见
高达50%的女性和30%的男性一生中会 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脆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为椎骨、腕骨、 髋部和近端肱骨
/health_professionals/consensus_guidelines/cd_orf.html
骨质疏松性骨折非常常见
定骨质疏松的程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约85%有 疼痛症状,剩余15%可无症状,脊柱胸腰段的骨 质疏松性骨折约占整个脊柱骨折的90%,脊柱骨 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椎体压缩骨折和椎体爆裂 骨折,往往外伤较轻,或无明显外伤史,易漏诊 或误诊为腰肌劳损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髋部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
第一年死亡15-20% 存活者50%终生残疾 第二年再发生骨折的机会为20% 如果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骨折发生
率减少50%
骨质疏松性骨折:高致死和致残率
新加坡一项最新回顾性研究显示:280例6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发生后1年内
死亡 26%
存活 74%
卧床
9% 独立行走
/health_professionals/consensus_guidelines/cd_orf.html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年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 其中外伤后胸背部疼痛、身高降低、脊柱侧弯 或脊柱后凸、X线平片显示骨小梁稀疏、骨皮 质变薄、椎体楔形变、双凹变形等是诊断的主 要依据。
年发生率 x 1000
2000
1500 1000
500
1 500 000 *
250 000 髋骨
250 000 前臂
250 000 其他部位
750 000 椎体
0
骨质疏松性 骨折
* 所有年龄的年发生数 †29岁以上女性年发生数 ‡30岁以上预计年发生数 §1996 新发病例, 所有年龄
513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