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骨折术后愈合不良的原因

骨折术后愈合不良的原因
1. 严重骨折:骨折的程度越严重,愈合的难度就越大。
如果骨折片之间的距离太大或骨折端移位严重,可能会影响愈合过程。
2. 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引入细菌,导致骨折部位感染。
感染会导致骨折处的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影响愈合过程。
3. 血液供应不足:某些部位的骨折可能会破坏骨的血供,血液无法充分地供应骨折处,从而延缓愈合。
4. 骨折处移位:术后如果骨折处经常移动或受到外力的干扰,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
5. 年龄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愈合过程相对较慢,因为年龄增长会导致骨骼组织的弹性和再生能力减弱。
6.病理因素: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会影响骨折
的愈合过程。
7. 手术技术问题:手术操作不准确或手术创伤较大,可能会导致骨折处的愈合受到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原因并不一定都会导致骨折术后愈合不良,而且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如果术后愈合不良,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研究

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研究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其治疗和愈合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影响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一些关键因素,并从体内和体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体内因素1. 年龄骨折患者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年龄越大,骨折愈合的速度越慢。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密度和弹性逐渐下降,血液循环也受到影响,导致骨折愈合时间延长。
2. 性别研究表明,女性骨折愈合的时间比男性更长。
这可能与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雌激素对骨骼生长和再生起着关键的作用。
3. 疾病和营养状况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
此外,患者的营养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缺乏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影响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能力。
4. 骨折类型和位置不同类型和位置的骨折愈合时间也不同。
一般来说,闭合性骨折比开放性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骨折在血液供应较好的区域,如髋骨和胫骨上段,愈合可能更快。
二、体外因素1. 外部支持和纤维结构外部支持,如石膏固定和拆缝,对骨折的稳定性和愈合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良好的外部支持能够保护骨折断端,并减少移位的可能性。
此外,纤维结构也对骨愈合起着重要作用。
纤维结构是骨愈合的桥梁,促进新生骨的生成。
2. 手术和内部固定对于某些复杂的骨折,手术干预可能是必需的。
手术可以通过内部固定的方式使骨折断端对齐,并提供额外的稳定性。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手术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内部固定物的选择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
3. 康复和理疗康复和理疗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锻炼和恢复运动功能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修复能力。
此外,康复和理疗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结论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体内和体外因素。
年龄、性别、疾病和营养状况、骨折类型和位置等体内因素,以及外部支持、手术和内部固定、康复和理疗等体外因素,都会对骨折愈合时间和效果产生影响。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骨修复问题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骨修复问题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后具有合并症复杂、骨折类型多变、骨缺损严重、内固定稳定性差及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受患者骨量低下、新骨生成潜力受损等因素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修复办法是颇为棘手的难题。
近年来,全身抗骨质疏松治疗、手术植骨或骨替代作为针对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主要手段在系统治疗中越来越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骨质疏松是以骨代谢失衡、骨量丢失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常见于绝经后女性与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微结构被破坏,脆性增加,骨折风险随之上升。
与正常人相比,骨质疏松性骨折指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的外力”而发生的骨折,亦称“脆性骨折”。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正飞速上升,临床上以脊柱、髋部、胫骨平台、肱骨近端等部位较为常见。
据文献统计,美国每年发生>200万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耗费近200亿美元医疗费用,其中40%发生在脊柱、髋部及腕部。
此外,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长期卧床致死率达20%、致残率达50%,60岁以上老年男性脆性骨折再发后,5年内病死率高达75%。
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900万人发生脆性骨折,50周岁以上人群中有50%的女性及20%的男性将经历至少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据统计,2015年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多达296万例,预计到2035年将有483万例发生,2050年患者将达到近600万。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快:骨折患者卧床制动时,骨量快速丢失,延缓骨折康复。
制动对骨量丢失的影响已经在诸多研究中被证实,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由于其小梁结构稀疏、皮质骨强度下降,往往在保守治疗或围手术期需要制动来防止进一步的损伤,构成了一种临床上的“两难”局面;(2)慢:最新研究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对骨的微结构与新生骨的微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及桡骨髋骨远端骨折及围手术期康复与并发症预防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治疗和康复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再发骨折的风险增加、已成为临床骨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本文整理相关检查、诊断与治疗注意事项,并分别讲述了各种常见脆性骨折诊治。
概述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 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
椎体压缩骨折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增龄而渐增,80 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①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②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③再骨折发生的风险高。
④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⑤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⑥多见于老年人群,常有合并症,全身状况差,并发症多,治疗复杂临床表现1、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折后骨折部位出现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骨折特有的表现。
2、身高变矮、驼背骨质疏松老人,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较早出现骨量减少,发生压缩性骨折,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3、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导致疼痛或疼痛加重。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折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1、X线: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X 线片除具有骨折的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
2、CT 平扫 + 三维:常用于判断骨折的程度和粉碎情况,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周壁是否完整、椎管内的压迫情况,还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
骨科解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骨科解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长骨的一般结构?A. 骨膜B. 骨质C. 骨髓D. 骨骺2. 股骨是人体最长的长骨,其主要功能是:A. 支撑身体重量B. 连接上肢与躯干C. 保护内脏器官D. 传导神经信号3.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包括:A. 炎症反应期B. 骨吸收期C. 骨形成期D. 所有选项4.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A. 关节面B. 关节囊C. 关节腔D. 所有选项5. 下列哪项不是骨折的临床表现?A. 疼痛B. 肿胀C. 功能受限D. 皮肤颜色加深6. 骨折的X线表现通常包括:A. 骨折线B. 骨质破坏C. 骨质增生D. 所有选项7. 骨折的分类不包括:A. 闭合性骨折B. 开放性骨折C. 稳定骨折D. 不稳定骨折8. 下列哪项是脊柱的组成部分?A. 椎体B. 椎间盘C. 椎弓D. 所有选项9.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其主要活动包括:A. 屈曲B. 伸展C. 旋转D. 所有选项10. 下列哪项不是骨折的治疗方法?A. 保守治疗B. 手术治疗C. 物理治疗D. 药物治疗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骨折的急救处理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脊柱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_是脊柱的主要支持结构。
13. 骨折的愈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4. 骨折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局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全身的________。
15. 骨科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骨折的临床诊断要点。
17. 描述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期的主要特点。
18. 解释什么是开放性骨折,并说明其治疗原则。
2024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研究进展(全文)

2024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研究进展(全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
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等特点[3]。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普通创伤性骨折的区别主要在于,骨折部位的骨量低、骨质量差,其内固定及其植入物容易发生松动和脱出现象,骨折愈合能力也因此而下降,骨折后如果缺乏早期并且全面的治疗,很容易导致骨折后不愈合或二次骨折的发生[4]。
目前国内外对于OP的防治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已有详细的阐述[5-10]。
但聚焦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治疗方法还主要以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热敷和推拿为主,物理因子的治疗又相对较为保守,同时缺乏规范化的综合康复分析[11-14]。
由于OP导致骨骼变脆和易碎,骨折的稳定性可能会下降,导致骨折愈合过程变慢,医护工作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力度的过大过小都会造成康复的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康复工作的难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较低,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和骨细胞的活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骨折的愈合时间延长,增加了再次骨折的风险,过早开展康复则可能造成骨折复位不稳再次发生骨折的情况,而过迟开展康复容易出现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从而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机,所以需要更加细致的康复[15-17]。
本文旨在提出评估术前康复达到标准的方法、如何灵活运用VAS评分、充分发挥康复器具的作用、加强冲击波和水疗等物理因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具体的康复综合分析内容,以期能对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相关参考。
1 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的意义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防止二次骨折发生,以及骨折早期并且全面的康复至关重要[18]。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可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急性后期和康复期。
在急性期和急性后期,目的是控制疼痛,保持骨折的稳定性,限制卧床休息,并保持患者尽可能的活动。
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与护理

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摘要】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疾病,容易导致压缩性骨折的发生。
本文对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进行了综述。
通过鉴别诊断与评估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向。
接着,介绍了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是治疗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需要严密监测术后恢复情况。
预防与护理策略的制定能够有效减少骨折的发生率。
对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了说明,加强了患者的综合护理。
在总结中,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效果。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护士提供指导,提高对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护理、鉴别诊断、评估、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术后护理、预防、护理策略、并发症处理、总结。
1. 引言1.1 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概述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别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这种疾病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促进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与评估,准确判断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是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恢复训练可以加速骨折愈合的过程。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术后护理也需要重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是关键,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
对于并发症的处理也是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综合治疗与护理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通过全面的治疗与护理,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康复。
就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来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2. 正文2.1 鉴别诊断与评估鉴别诊断与评估是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例分享

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可以检测尿液中的钙、磷等 代谢产物的含量,有助于判断钙磷代 谢的状况。
03
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方案
01
02
03
药物治疗
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 双磷酸盐、降钙素等,以 缓解疼痛、抑制骨吸收。
物理疗法
如热敷、按摩、电疗等, 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血 液循环。
支具固定
对于稳定性骨折,可使用 支具或石膏固定,以减轻 疼痛并防止骨折进一步加 重。
手术治疗方案
椎体成形术
脊椎融合术
通过向压缩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恢 复椎体高度、缓解疼痛。
对于多节段骨折或伴有脊柱不稳定的 情况,可采用脊椎融合术,以增强脊 柱稳定性。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对于不稳定骨折,可采用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以稳定脊柱、促进骨折愈 合。
患者年龄与健康状况
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年 轻、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通常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骨质疏松程度
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对骨折的愈合和长期预后有显著影响。 严重的骨质疏松可能增加再次骨折的风险。
随访情况
01
定期复查
为了监测骨折愈合情况和及时发现并发症,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
05
病例总结与讨论
病例特点与难点
患者年龄偏高
患者为78岁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 见,由于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
骨折部位多发
患者多处脊椎压缩性骨折,这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需要综 合考虑多节段的治疗方案。
并发症多
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症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摘要】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即便与以上一般性骨折愈合不同,本文探讨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愈合;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全身性骨骼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逐渐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骨骼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1],常见部位为脊柱、髋部及桡骨远端,而尤以髋部骨折危害最大,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致死和致残率增高。
目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正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受到骨科医生的重视[2-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4]。
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5]。
一般认为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身性因素:患者若健康状况不良则愈合较慢,比如患有各种代谢障碍性疾病或者营养不良症等。
(2)局部性因素:①骨折的程度、类型以及部位等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若有骨的缺损、坏死等情况甚至造成不愈合。
②不恰当的治疗或者护理也会影响愈合,比如功能锻炼过度或者不够,手术处理欠妥、固定或复位不恰当等。
③如果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损伤较重,或者骨折端的血供不良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④如果骨折局部有感染也会影响愈合。
⑤手术当中使用
的内固定器材若质量不佳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6]。
如上可见,骨质疏松症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的局部性及全身性因素,尤其是临床医生更不可忽视。
目前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外活动、饮食状况、有喝咖啡或浓茶的习惯(每周≥3次),患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甲亢、胃癌、慢性肠、胃炎等[7-8]。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从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变化,通常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为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
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即便与以上一般性骨折愈合不同,一般认为分为纤维骨痂期、软骨骨痂期和骨性骨痂期。
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 骨折延迟愈合
骨折延迟愈合骨折延迟愈合(delayedunion)是指骨折经过治疗,超过通常愈合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4~8个月),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称骨折延迟愈合。
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少,多为云雾状排列紊乱的刺激性骨痂。
轻度脱钙,骨折线仍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
骨不连与延迟连接的原因虽多,但大致相同。
大多数因素的程度不同,其后果各异,有的只产生延迟连接,愈合时间虽长,但还可连接;有的形成骨不连,如成骨因子缺乏,先天性胫骨骨不连等。
骨折延迟愈合除病人营养不良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骨折复位后固定不确实,引起骨折端的异常活动,或骨
折端存在剪力和旋转力以及牵引过度所致的骨端分离。
骨折延迟愈合表现为骨折愈合较慢,但仍有继续愈合的能力和可能性,针对原因适当处理,纠正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骨折仍可达到愈合[9]。
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时间要比外伤等引发的一般性骨折愈合时间长,因为骨质疏松症者体内钙、磷及蛋白质等多种骨营养成分相对不足,骨折愈合所需的“原料”相对要少;尤其是老年人,其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血液循环也无年轻人旺盛,所以骨折后愈合的时间及愈合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时间较年轻人更慢,时间也较长。
2 骨折愈合质量差
有学者对于患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纤维骨痂期,组织学变化是成纤维细胞合成ⅲ型胶原;在软骨骨痂期,组织学变化是成软骨细胞合成并分泌ⅱ型胶原;在骨性骨痂期,组织学变化是软骨内成骨出现并发展,ⅱ型胶原逐渐消失,被抗张力性能较强的i型胶原所取代。
骨折修复的过程由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共同参与,以软骨内成骨为主。
骨质疏松患者的软骨内成骨较为迟缓,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加之骨痂内胶原纤维疏松,因此导致骨折愈合质量比较差。
3 骨折畸形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骨折畸形愈合(malunion)是指骨折愈合后未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存在成角、旋转、重叠或短缩畸形者。
畸形愈合可能由于骨折复位不佳,固定不牢固或过早地拆除固定,受肌牵拉、肢体重量和不恰当负重的影响所致。
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后,特别是老年人,其异常的骨代谢过程等对骨折愈合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目前国际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骨折的处理,尤其是老年人,常常忽视其骨质疏松的病理特点,最终由于骨折愈合不良而发生畸形愈合[10]。
饶根云、陈一鸣等通过对30例患有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愈合过程通过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这些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其骨折后两周左右的时候,骨折处的骨小梁的表面及周围有卵圆形细胞增殖,在骨吸收陷窝内,有稀疏、紊乱的胶原纤维形成。
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在骨折塑形改造期显得异常活跃,而成骨细胞性骨形成则相对显得异常微弱,这些原因致使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发生愈合不良[11]。
戴尅戎院士等潜心研究近5年,在国内外率先建立了卵巢摘除大鼠和老年大鼠的“雌激素缺乏型”和“增龄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动物模型,首次提出了软骨内成骨延缓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本质特征,发现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能力较一般性骨折较低、愈合质量较一般性骨折差,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差及再骨折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不良的日常防治,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一是饮食中要含有充分的钙质、维生素d以及其他养分,钙和维生素d是增加和保持骨质量不可或缺的基本营养成分,而蛋白质及其他养分如磷、钠、镁等矿物质,也在维持骨骼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是运动可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环明显加快,肌肉的收缩
和舒张对骨骼有直接刺激作用,这些都能阻止和减慢骨质疏松的进程[12]。
参考文献
[1] 谢旭明,沈伯祥,王江.骨折愈合刺激素的临床疗效与观察[j].中华外科杂志,1993,21(2):585.
[2] 胡一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理研究及治疗进展[j].成都
中医药大学,2006,4(4):56.
[3] phillips f m.minimalli invasive treatments of osteoporotic verte 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spine,2003,28(52):45.
[4] 朱秀英,迟啸威,裴丽春.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临床康复,2004,12(12):32.
[5] park y b,choi h k,kim m y,et a1.effects of antirheumatie therapy on serum lipid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a prospec-five study[j].am j med,2002,13(3):188-193.
[6] crowson c s,nicola p j,maradit kremers h,et a1.how much of the increased incidence of heart failure in rhieumatoid arthritis is attributable to tradition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j].arthritis rheum,2005,52(10):3039-3044.
[7] alexa o,puha b,veliceasa b,et a1.percutaneous pinning
for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j].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lasi,2007,111(1):184-189.
[8] kettler m,biberthaler p,braunstein v,et a1.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with the philos angular stable plate.presentation of 225 cases of dislocated fractures [j].unfallchirurg,2006,109(12):l032-1040.
[9] mellado j m,calmet j,garcia forcada i l,et a1.early intrathoracic migration of kirsehner wires used for pereutaneons osteosynthesis of two-part humeral neck fracture:a case report [j].emerg radiol,2004,11(1):49-52.
[10]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63.
[11] 饶根云,陈一鸣.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的扫描电镜观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2):105-107.
[12] khan s k,kalra s,khanna a,et a1.timing of surgery for hip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52 published studiesinvolving 291 413 patients[j].injury,2009,40(7):692-697.
(收稿日期:2012-05-25)(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