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1-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鲁科版
鲁科版 化学必修一 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生成物 NaCl
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Cl2与Na反应 产生白色浓烟,
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浓烟, FeCl3 Cl2与Fe反应 产物水溶液呈黄色
Cl2与Cu反应
Cl2与H2反应
实验探究
• 〖实验1〗在燃烧匙中铺上少量石棉或细沙, 将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酒精灯 上加热使钠燃烧,迅速插入到盛有氯气的集气 瓶中,观察现象 钠在氯气中燃烧 • 〖实验2〗在通风柜中,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铁 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 察现象;然后把少量的蒸馏水注入集气瓶里, 用玻片盖住瓶口,振荡观察现象。铁与氯气反应 • 〖实验3〗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热后立 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然后 把少量的蒸馏水注入集气瓶里,用玻片盖住瓶 口,振荡观察现象。氯气与铜的反应
具有Cl2的 化学性质 不导电 黄绿色
各种原子 模型假设
②、检验氯水中有无H+ ? 方案2:取少量氯水于试管中滴加几 滴石蕊试液。 现象:溶液上层变红振荡后褪色。 结论:氯水中有H+ ,猜想成立。 氯水中有一种成分具有漂白性
发现新现象,提 出新预测
2、实验设计:氯水的成分 ③对比实验:
实验方案1:
干燥的氯气通过盛有干燥的红色纸条的集气瓶
现象:红色纸条未褪色 结论: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分子
身边的化学:写出Cl2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一反应有何实际应用?
小
结 新制氯水、久置氯水与液氯的区别
液氯 新制氯水
混合物
久置氯水
混合物
类别 组成 性质
纯净物 Cl2
Cl2,H2O, HClO H2O, H+ ,ClH+, Cl-, ClOCl2 强氧化性 HClO 强氧化性 HCl 的性质 导电 黄绿色 HCl 的性质 导电 无色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鲁科版必修一教案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鲁科版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掌握物质性质的计量方法;3.熟练掌握测量溶解度、融点、沸点的方法和程序;4.掌握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5.能够应用所学方法和程序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2. 教学内容2.1 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物质性质的概念•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特性和分类2.2 物质性质的计量方法•计量方法的概念•物质量的计量•物质的浓度计量•摩尔计量2.3 测量溶解度、融点、沸点的方法和程序•溶解度的测量方法和程序•融点的测量方法和程序•沸点的测量方法和程序2.4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分子量、原子量和摩尔质量的概念•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摩尔质量的计算实例2.5 研究物质的性质•应用所学方法和程序研究物质的性质•案例分析:以盐酸为例,研究其基本性质、溶解度、融点、沸点和摩尔质量等。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力求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掌握物质性质的计量方法和测量方法,熟练运用所学方法和程序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4. 教学流程4.1 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讲授:物质性质的概念•讲授:物质的物理性质•讲授:物质的化学性质•讲授:物质的特性和分类4.2 物质性质的计量方法•讲授:计量方法的概念•讲授:物质量的计量•讲授:物质的浓度计量•讲授:摩尔计量4.3 测量溶解度、融点、沸点的方法和程序•实验:测量盐酸的溶解度•实验:测量苯酚的融点•实验:测量乙醇的沸点4.4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讲授:分子量、原子量和摩尔质量的概念•讲授: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讲授:摩尔质量的计算实例4.5 研究物质的性质•案例分析:以盐酸为例,研究其基本性质、溶解度、融点、沸点和摩尔质量等。
5.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分为两部分:平时作业和实验成绩。
1.平时作业: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相应的作业,并按时提交;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室成绩进行评估,实验报告评分占总分的30%。
高中化(鲁科)必修一案:1.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 导案[ 高考]
![高中化(鲁科)必修一案:1.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 导案[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faef3932ff00bed5b9f31d59.png)
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钠)【课标要求】1、能说出研究物质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幷体会它们的意义2、能初步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研究钠的性质3、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硬度等),认识钠与水、氧气等的化学反应并会书写其化学方程式4、能利用钠的化学性质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考纲要求】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2、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教材内容呈现】1、钠的性质。
2、金属钠的用途。
3、钠的化合物Na2O、Na2O2(Na2CO3、NaHCO3的内容视自己学生情况而定)【教学建议】1、教材第九页的观察思考栏目:按照科学的程序、运用适合学生的方法研究金属钠的性质。
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钠与水、氧气的反应)2、教材第十一页的活动探究栏目: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3、由于教材中对金属钠的性质进行了分散处理,因此在交流研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整合学生对金属钠性质的认识,并提升到金属单质性质的认识。
4、实验教学中注意规范高一学生的实验习惯,比如有效观察、及时记录和实验后要对现象进行经分析、解释。
【学案设计】【课前预习区】: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2、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等方法。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人们可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用鼻子闻物质的,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存储和处理所搜集地信息。
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倒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课堂互动区】一、观察法(案例:钠的性质)[实验1]: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并用小刀切开。
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以氯为例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以氯为例考纲点击1.了解氯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氯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3.掌握氯水的成分,氯的重要化合物HCl、HClO、次氯酸盐的重要性质及应用。
一、氯气的性质1.氯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________色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通常1体积水约溶解____体积氯气,其水溶液称为氯水。
但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可用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氯气。
特别提示:实验室里闻有毒气体及未知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如图所示)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2.氯气的化学性质(写出反应方程式和部分反应现象,指出Cl2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特别提示: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是剧烈的发热发光的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反应(如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
3.应用及原理(1)制盐酸:利用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然后溶于水制盐酸。
(2)制漂白液:利用Cl2与________溶液反应制备,其有效成分为________。
(3)制漂白粉:利用Cl2与________乳浊液反应制备,其有效成分为________。
特别提示:氯气通入石蕊溶液中的现象是:先变红后退色;常见的有颜色的气体有:NO2红棕色、Cl2黄绿色。
即时训练1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得到,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FeCl2B.AlCl3C.FeCl3D.CuCl2二、氯的重要化合物1.次氯酸(HClO)(1)不稳定性: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水要现用现配,保存在________试剂瓶中。
(2)弱酸性:比碳酸酸性______,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强氧化性:使有色布条退色,能杀菌,用作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1)CuSO4溶液为蓝色,NaCl溶液为无色,故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可将二者区分开。
(2)将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若继续通入,石灰水由浑浊变澄清。
(3)将等体积的铜片和铁片分别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发现铜片上无明显现象,铁片上有气泡冒出,说明金属活泼性强弱顺序为Fe>Cu。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或借助仪器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二、金属钠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银白色固体质软比水的小,而比煤油的大较低2.化学性质3.保存方法实验室中,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大量的钠保存在液态石蜡中。
4.用途钠、钾合金可用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常用做路灯,金属钠还可用于钛、锆、铌、钽等金属的冶炼。
三、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1)与H2O反应(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2)与CO2反应(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3.用途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
1.将Ⅰ、Ⅱ相关内容用短线连接。
答案:①—c②—b③—a、c、d④—a、c2.在下列叙述中:①硬度大②硬度小③着火时用沙土扑灭④熔点低于100℃⑤银白色⑥在煤油和水的混合物界面处上下跳动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⑧用小刀切割后的断面很快变暗与钠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与钠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②④⑤⑥ ③⑥⑦⑧3.金属钠长时间置放于空气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写出主要反应方程式。
答案:钠在空气中放置发生的变化过程与周围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一般条件下,银白色(Na)―→变暗(生成Na 2O)―→变为白色固体(NaOH)―→表面形成溶液(NaOH 潮解)―→结块(吸收CO 2形成Na 2CO 3·10H 2O)―→最终变成白色粉末(风化,生成Na 2CO 3),有关反应如下:4Na +O 2===2Na 2O Na 2O +H 2O===2NaOH 2NaOH +CO 2===Na 2CO 3+H 2O Na 2CO 3+10H 2O===Na 2CO 3·10H 2O Na 2CO 3·10H 2O=====风化Na 2CO 3+10H 2O 4.试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Na 2O 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 2O 2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 2O 与CO 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 2O 2与CO 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 2O +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 +O 2↑ Na 2O +CO 2===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钠与水、酸和盐溶液的反应1.钠与滴有酚酞的水的反应现象分析钠浮在水面上——浮 证明ρ(Na)<ρ(H 2O)钠块熔成闪亮的小球——熔 钠熔点低,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钠块熔成了钠球钠球迅速向各个方向游动——游 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推动钠球游动 听到液面上发出嘶嘶的响声——响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与水摩擦发出响声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色——红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反应实质是Na与水电离出的极少的H+之间的置换反应2.钠与酸、盐溶液的反应一般情况下,钠与任何物质水溶液反应,都是钠与溶液中H+发生置换,产生H2。
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2教案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2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鲁科版化学1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中的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第二课时。
教材中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认识氯气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1).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 体验观察、分类、实验、比较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实验过程中有序分析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氯气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四)教学难点氯气与水反应、与碱溶液的反应(五)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实验探究法(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用品等(七)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钠和钠的氧化物具有哪些性质?钠能与非金属单质、水反应,钠的氧化物与CO2、H2O反应。
2.在研究钠的性质,钠的氧化物的性质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那些研究方法?分类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3.通过上面对钠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几种基本方法有所了解。
回忆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我们是按什么样的程序来研究钠的性质呢?【引入】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为: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下面我们就按这个程序探究氯气的性质【课堂探究】案例:研究氯气的性质二、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观察】取一只盛满氯气的集气瓶,瓶后放一白纸,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的氯气飘进鼻孔,闻气味。
高中化(鲁科)必修一教案:1.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案[ 高考]
![高中化(鲁科)必修一教案:1.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案[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9fcf9c1b0b4c2e3f572763f8.png)
1.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学案(建议1课时完成)[课程目标]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初步学习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2.了解金属钠和非金属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3.进一步练习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通过实验探究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要点精析]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1、观察法(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观察的具体内容:主要是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各种变化等,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用耳朵听声音,用触觉去感受温度、硬度、弹性、韧性等等,还包括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3)应用观察法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实例: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通过实验及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证明钠是一种活泼金属。
2Na +2H2O ====2NaOH + H2↑2、实验法(1)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注意的两个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应用实验法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实例:探究金属钠与氧气反应3(1)含义: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因素,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或者根据某物质的类别和该类物质的通性预测该物质的性质。
(2)分类依据:通常为组成、结构、某种性质、用途等,以何种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关键是看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1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鲁科

第二讲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选择题1.下列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Cl2是电解质B.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说明C的氧化性强于SiC.向淀粉-碘化钾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退色,说明BaCl2溶液有酸性解析电解质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A错;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说明在高温条件下C的还原性强于Si,B错;向淀粉-碘化钾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有碘生成,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C正确;在滴有酚酞的Na2CO3 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BaCO3沉淀,发生复分解反应,导致CO2-3的水解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溶液退色,BaCl2溶液呈中性,因果关系不对应,D错。
答案 C2.氯气可损害人体全身器官和系统,大剂量氯气可以在两分钟内致人缺氧并发生急速中毒死亡。
近两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液氯泄漏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作为救援消防干警在氯气泄漏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的口罩(湿润);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⑦解析发生液氯泄漏,应立即将群众疏散到较高地方,因Cl2密度比空气大,故①可,⑤不可;因Cl2可被碱性溶液吸收,但NaOH浓溶液有很强的腐蚀性,故③④可以,②不可;⑥也可以,⑦不可,因Cl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答案 B3.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答案 B4.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装置进行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先将钠预热,在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并通入氯气即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B.反应产生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C.棉球①的作用是吸收过量氯气防止产生污染D.棉球②变蓝色则证明氯气已被碱液完全吸收解析棉球②变蓝,则证明碱液已经完全反应,有过量的Cl2使棉球②变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选择题1.下列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Cl2是电解质B.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说明C的氧化性强于SiC.向淀粉-碘化钾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退色,说明BaCl2溶液有酸性解析电解质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A错;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说明在高温条件下C的还原性强于Si,B错;向淀粉-碘化钾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有碘生成,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C正确;在滴有酚酞的Na2CO3 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BaCO3沉淀,发生复分解反应,导致CO2-3的水解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溶液退色,BaCl2溶液呈中性,因果关系不对应,D错。
答案 C2.氯气可损害人体全身器官和系统,大剂量氯气可以在两分钟内致人缺氧并发生急速中毒死亡。
近两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液氯泄漏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作为救援消防干警在氯气泄漏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的口罩(湿润);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⑦解析发生液氯泄漏,应立即将群众疏散到较高地方,因Cl2密度比空气大,故①可,⑤不可;因Cl2可被碱性溶液吸收,但NaOH浓溶液有很强的腐蚀性,故③④可以,②不可;⑥也可以,⑦不可,因Cl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答案 B3.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答案 B4.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装置进行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先将钠预热,在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并通入氯气即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B.反应产生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C.棉球①的作用是吸收过量氯气防止产生污染D.棉球②变蓝色则证明氯气已被碱液完全吸收解析棉球②变蓝,则证明碱液已经完全反应,有过量的Cl2使棉球②变蓝。
答案 D5.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退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解析Ⅰ图中,即使MnO2过量,浓盐酸也不能反应完全,A错;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取代反应,B错;Ⅲ图中的反应生成的为棕黄色的烟,C错。
答案 D6.实验表明:将氯水滴加到一张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上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半径慢慢扩大的内外两个圆环,且两环颜色不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实验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B.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色C.内外环上颜色的差异表明此变化过程中,中和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快D.氯水中形成次氯酸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HClO解析由于氯水中含有Cl 2、HCl、HClO等成分,故A、B、C均正确;Cl2+H2O HCl +HClO反应产物中的HClO为氧化产物。
答案 D7. 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
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1∶2 D.2∶3解析方法一:NaClO3和Na2SO3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要确定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只要将方程式配平即可。
根据方程式:2NaClO3 +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可知,n(NaClO3)∶n(Na2SO3)=2∶1。
方法二: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两者关系,Na2SO3―→Na2SO4(转移2个e-),NaClO3―→ClO2(转移1个e-),故n(NaClO3)∶n(Na2SO3)=2∶1答案 B8.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1C.当通入Cl2 2 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 2Fe3++I2+4Cl-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解析(1)Fe2+、I-、Br-的还原性有强弱,反应分先后。
(2)书写离子方程式先把握住量的关系。
因不知溶液的体积,无法求溶液浓度。
答案 B二、非选择题9.现有X、Y、Z三种元素。
①X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火焰为苍白色。
②XZ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X、Y、Z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
④两分子X的单质可以和Y单质化合生成两分子X2Y (常温下为液体)。
⑤Z的单质溶于X2Y中得到的溶液具有漂白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X、Y、Z的元素符号:X________,Y__________,Z________。
(2)已知Na2SO3的还原性比NaI强。
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Z的单质气体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
A.NaCl、Na2SO4 B.NaCl、NaBr、Na2SO4C.NaCl、Na2SO4、I2 D.NaCl、NaI、Na2SO4(3)请写出Z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火焰为苍白色。
氯化氢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其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2)根据题意,还原性:SO2-3>I->Br->Cl-。
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先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又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的过程中,还原剂被氧化的先后顺序是Na2SO3、NaI、NaBr,至于具体反应到哪一种物质,要取决于Cl2的用量。
答案(1)H O Cl (2)AB(3)Cl2+2OH-===Cl-+ClO-+H2O10.地震后可能产生次生灾害,饮水要先消毒,后饮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发现并使用了一系列饮用水消毒方法,如煮沸、紫外线照射、通Cl2等等,消毒的主要作用是杀灭可引起霍乱、伤寒、痢疾等疾病的病菌。
(1)目前我国饮用水消毒主要用氯——通氯气,加漂白粉或漂白精。
氯气在实验室主要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得,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漂白粉或漂白精的有效成分均为次氯酸钙,其制取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漂白粉或漂白精长期放置于空气中会变质失效,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NH 3+HClO H 2O +NH 2Cl(一氯氨)。
NH 2Cl 较HClO 稳定,加液氨能延长液氯的杀菌时间,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时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含氯化合物对 人体有害,因此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这种消毒方法,而采用具有广谱性高效杀菌 能力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 2,黄绿色气体)。
但ClO 2极易爆炸,生产和使用时应尽量 用惰性气体稀释,并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
①ClO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阶段欧洲主要采用Kesting 法(原料为氯酸钠和浓盐酸)制ClO 2,该法的缺点是同时 产生Cl 2(为ClO 2体积的一半),使产物纯度降低,试写出该法制ClO 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经过干燥空气稀释的氯气,通入填有固体亚氯酸钠(NaClO 2)的柱内 制得ClO 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欧洲的方法相比,我国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3)①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为-2价,故氯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②根据题中信息,Kesting 法制取ClO 2反应物为氯酸钠和浓盐酸,主要生成物为ClO 2 和Cl 2,且物质的量之比为2∶1,因此制取ClO 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 3+4HCl(浓) ===2ClO 2↑+Cl 2↑+2NaCl +2H 2O 。
③氯气与固体亚氯酸钠(NaClO 2)反应制ClO 2,从化合价分析,NaClO 2中Cl +3的化合价升高,则Cl 2中C 0l 的化合价必降为-1价。
因此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 2+2NaClO 2===2ClO 2↑+2NaCl 。
与欧洲的方法相比,其主要优点:生成的气体成分单一; 无污染物Cl 2生成。
答案 (1)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2HClO=====光2HCl +O 2↑(2)HClO 与NH 3反应生成NH 2Cl 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加液氨后,使HClO 部分转化为 较稳定的NH 2Cl ,当HClO 开始消耗后,该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又可产生HClO 起杀菌作用(3)①+4②2NaClO 3+4HCl(浓)===2ClO 2↑+Cl 2↑+2NaCl +2H 2O③Cl 2+2NaClO 2===2ClO 2↑+2NaCl 生成的气体成分单一,无污染物Cl 2生成11.在室温下,单质A 、B 、C 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它们可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