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燃烧常识
消防知识

消防小知识(一)燃烧的定义燃烧,俗称着火,系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具有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二)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必要条件——物质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能发生燃烧现象,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
但是,并不是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就一定会发生燃烧现象,还必须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
可燃烧物质大多是含碳和氢的化合物,某些金属如镁、铝、钙等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燃烧,还有许多物质如肼臭氧等在高温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分解而放出光和热。
2.氧化剂: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游离的氧,另外如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3.温度(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常见的是热能,其它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
4.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链式反应。
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烈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燃烧的充分条件——(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2)一定的氧气含量:(3)一定的点火能量;(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例如: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raj,乙醚为O.19mJ,甲醇为0.215mJ。
对于无焰燃烧,前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即会发生。
而对于有焰燃烧,除以上三个条件,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形成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亦是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
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第三章(燃烧和火灾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第一节燃烧基础知识1.燃烧的定义和本质。
2.燃烧的不同类型及相关作用原理。
3.燃烧产物的定义、类型及危害。
知识点1:什么是燃烧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
知识点2: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燃烧反应物质是否发生了燃烧反应,可根据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发出光亮这3个特征来判断。
知识点3:燃烧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3个必要条件,通常称为“燃烧三要素”。
但要导致燃烧发生,不仅需要满足三要素条件,而且需要三者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燃烧的充分条件可以进步表述为: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助燃物,具备足够能量的引火源。
知识点4:什么是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简单来说,可燃物就是可以燃烧的物品。
按化学组成不同,可燃物可分为有机可燃物和无机可燃物:按物理状态不同,可燃物可以分为固体可燃物、气体可燃物和液体可燃物。
知识点5:什么是助燃物助燃物也称氧化剂,是指能与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通常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氧。
此外,某些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如氯、氟、氯酸钾等。
知识点6:什么是引火源引火源也称点火源,是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常见的引火源主要有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以及自燃引火源。
知识点7:什么是链式反应当某种可燃物受热,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简单来说,燃烧的过程放出热量,使剩余可燃物达到燃点,又导致更剧烈的燃烧。
防火灭火安全常识

防火灭火安全常识导语: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
但是,一旦使用不当,它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和灾难。
下面是为你的防火灭火安全,希望对你有帮助!1、不能随意乱扔火种,小孩不能玩火,家长应妥善放置火柴、打火机等物品,不要让小孩拿来玩耍。
2 、不要在酒后、疲劳时或临睡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3、要在规定的区域、时间内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小孩燃放烟花爆竹时应有大人监护。
4 、外出时、临睡前要熄灭室内外的火种,关闭燃气(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的总阀门。
5 、要保持居室的走道、楼梯畅通,不要随意堆物;不允许以防盗为名,擅自安装铁门封堵楼道通道、安全出口。
6、不应乱扔乱接电线;使用电熨斗、电吹风、电热杯、电取暖器等家用电热器具时,人不能离开;也不要用灯泡取暖或烘烤衣物。
7 、不能用明火(火柴、打火机等)查找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的泄露处,应使用肥皂水涂抹的方法来查漏。
8 、勿在火种处使用按压式喷雾罐,否则易引起燃烧、爆炸,酿成火灾。
9 、夏季使用燃烧型蚊香时,点燃的蚊香不要贴靠在床沿、窗帘等易燃物品处。
10 、家中储存的汽油、煤油不要超过5升,且应使用规定的容器。
助动车加油时,应远离明火,也不能吸烟,否则及其危险,可能随时引起燃烧爆炸,导致火灾。
火灾初起时,一般火势都不会很大,如果掌握了正确的灭火方法,就能及时扑灭,不让小火酿成大祸。
1、发生火灾后要大声呼喊并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并派人去路口迎候消防车。
2、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应设法扑救。
不要盲目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造成火势扩大蔓延。
3、扑灭火苗可就地取材,如用灭火器灭火或使用砂土不、毛毯、棉被等简便物品覆盖火焰灭火。
4 、及时组织人员用脸盆、水桶等传水灭火,或利用楼层内的墙式消火栓出水灭火。
5 、可移动物品着火,可视情将着火物品搬到室外灭火。
6 、油锅起火,不能用水浇油锅中的火,应马上熄掉炉火,迅速用锅盖覆盖灭火。
7 、燃气灶具着火,要设法关闭阀门或用衣物、棉被等浸水后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总阀门。
消防安全燃烧基本知识

消防安全燃烧基本知识消防安全燃烧基本知识引言消防安全燃烧是指在保持火源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燃烧进行各种应用的过程。
了解消防安全燃烧基本知识不仅有助于防止火灾的发生,还能提高我们对火灾的应对能力。
本文将介绍消防安全燃烧的基本知识,包括火的基本特性、燃烧过程、燃烧三要素及各种常见燃料的燃烧特性等。
一、火的基本特性火是一种快速的氧化反应,它产生火焰、烟雾和热量。
火焰是火与空气的接触处,燃烧时火温高达1000°C以上。
烟雾是燃烧产生的气体与空气中的微粒混合形成的,其中包括一些具有毒性的气体。
热量是火的另一个重要特性,火的热量可以引起物质燃烧,传导给周围的物体,导致火势迅速扩大。
二、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包括点燃、燃烧和熄灭三个阶段。
点燃是指引燃料达到可燃条件时,在适当的点燃源下着火。
燃烧是指在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形成并维持燃烧反应,释放大量热能。
熄灭是指停止供应燃料或氧气,使燃烧反应停止。
三、燃烧三要素燃烧三要素是指燃料、氧气和点燃源三个要素。
没有这三个要素的任何一个,燃烧是无法进行的。
燃料是燃烧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木材、煤、油、天然气、汽油等。
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大气中的氧气含量约为20%。
点燃源是引起燃烧的火源或火星。
四、常见燃料的燃烧特性1. 木材木材是一种常见的固体燃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当木材接触到火源时,经过干燥和炭化两个阶段的燃烧过程。
干燥是指木材中的水分被蒸发掉,木材温度上升。
炭化是指木材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固态炭质。
木材的燃烧速度受到木材的密度、湿度、大小和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2. 煤煤是一种常见的固体燃料,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
煤的燃烧过程包括挥发、焦化和灰化等阶段。
挥发是指煤中的挥发分质分解生成燃气。
焦化是指煤中的固定碳聚合生成焦炭。
灰化是指煤中的灰分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灰渣。
3. 油油是一种常见的液体燃料,有机化合物是油的主要组成成分。
消防燃烧学

消防燃烧学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本质和条件一、燃烧的本质(识记)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强烈放热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游离基的链式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二、燃烧条件及其应用(简单应用)(一)燃烧条件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1.可燃物(还原剂)如氢气、乙炔、乙醇、汽油、木材、纸张、塑料、橡胶、纺织纤维、硫、磷、钾、钠等。
2.助燃物(氧化剂)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
一般‘3.点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摩擦与冲击、自然发热、化学反应热、电火花、光热射线等。
上述三个条件还需满足以下数量要求,并相互作用:(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氢气的体积分数低于4%时,不能点燃;煤油在20℃时,由于蒸发速率较小,接触明火也不能燃烧。
(2)一定的助燃物浓度或含氧量例如,一般的可燃材料在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3%的空气中无法持续燃烧。
(3)一定的着火能量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最小着火能量。
(4)相互作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须相互作用,燃烧才可能发生和持续进行。
(二)燃烧条件的应用根据着火三角形1.控制可燃物2.隔绝空气3.消除点火源4.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根据燃烧四面体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4.化学抑制法第二节燃烧分类与燃烧基本过程一、燃烧分类(识记)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
按照化学反应速度:热爆炸和一般燃烧。
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爆炸燃烧。
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自燃和点燃。
绝大部分物质的燃烧都属于气相燃烧。
物质燃烧剩余的残炭和金属物质的燃烧等是表面燃烧。
二、燃烧的基本过程(领会)(一)可燃固体的的熔化、分解或升华过程燃烧过程中发生熔化的主要是热塑性材料,塑料的熔化没有明确的熔点。
安全防火基本知识有哪些_火灾逃生自救方法

安全防火基本知识有哪些_火灾逃生自救方法火灾是各种灾害中发生最频繁且极具毁灭性的灾害之一,那么你对防火安全知识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安全防火基本知识有哪些_火灾逃生自救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防火安全的知识一、基本知识1、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可燃物、有助燃物、有着火源。
2、常见的火源有:明火、高温物体、火星、电火花、强光等。
3、生活中的因素引起的火灾主要包括:用火不慎、用电不慎、用油、用气不慎、吸烟不慎、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
4、家庭易燃物品有:木制家具、被褥窗帘、衣物、沙发、书籍、煤气罐等。
二、学校及公共场所防火1、禁止携带烟花爆竹和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进校。
2、实验用的易燃易爆物品要有专门库房存放,随用随领,不要在现场存放。
3、注意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用完后要切断电源。
4、不带火种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洒精等)去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山林防火1、教师和家长带孩子外出野游、打猎、放牧、采药时不要带火种进山,更不准在山林地区吸烟。
2、学校组织学生到山林地区旅游时,严禁组织野炊、篝火晚会等活动。
四、家庭防火1、安全使用炉火(1)烟囱要远离电线、顶棚、木墙壁和木门、木窗等,至少相隔0、2米以上。
(2)炉体周围应有防护或离开可燃物0、5米以上。
(3)清除炉灰、炉渣时不要乱倒,不可接触可燃物,最好要有固定的安全地方。
(4)生火时千万不要用汽油、柴油和洒精等引火。
2、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1)液化石油气灶具不能放在卧室、办公室、阳台或仓库、礼堂等公共场所内,以防漏气失火。
(2)正确掌握开关的使用方法,用毕切记关阀门、开关,阀门坏了要及时更换。
(3)使用液化气时,要有人看管,不可远离,随时注意调节火头的大小,防止汤水外溢浇灭焰,引起跑气。
(4)液化气罐要直立摆放,不能倒放,更不能用火烤。
(5)如发现有气漏出,应立即采取措施:打开门窗,用扇子煽,以便通风换气,然后查找漏气部位。
消防专业知识

消防专业知识1、燃烧的必备条件1.1、燃烧的定义:燃烧俗称着火,是指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发生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烟的现象。
1.2、燃烧的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然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者同时具备,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
1.3、火灾的定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叫做火灾。
1.4、可燃物的定义:凡是能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
按其物理状况可分为气体可燃物﹙如氢气、一氧化碳等﹚、液体可燃物﹙如酒精、汽油等﹚和固体可燃物﹙如木材、布匹、塑料等﹚三类。
1.5、助燃物的定义:凡是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氯气、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氧化物和过氧物等﹚。
空气是最常见的助燃物。
因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1%,而空气是到处都有的,所以说发生火灾时要想隔绝空气是很难的,除非是密闭室内的初起小火,否则这个条件较难控制。
1.6、着火源的定义:凡能引起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源﹚称着着火源。
根据其能量来源不同,着火源为:明火、高热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核能等。
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着火能量是不同的,一般可燃气体比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所需的着火能量要低;着火源的温度越高,越容易引起可燃物的燃烧。
综上所述,只有在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且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前提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
否则燃烧不能发生。
可见不论采用什么措施,只要能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火灾即可扑灭。
2、燃烧的类型燃烧可分为闪燃、自燃和点燃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燃烧都有其特点。
2.1、闪燃:闪燃是可燃性液体特征之一。
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气存在蒸气的浓度取决于液体的温度。
对同种液体,温度越高蒸气浓度越大。
消防员基础燃烧学知识

第 七 部分
火焰颜色及显光性
火焰颜色及显光性
火焰是正在燃烧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是 指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
一切可燃性固体和液体燃烧时形成的火焰,都有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 区域。但可燃气体燃烧时形成的火焰,只有内焰和外焰两个区域,而没有焰 心区域。
可燃物的化学组成不同、供氧条件不同,火焰会发出不同的颜色。含氧 量在 50%以上时,发出不显光(光暗或呈浅蓝色光)的火焰;含氧量在 50% 以下时,发出显光(光亮或黄光)的火焰;含碳量大于 60%时,发出显光并 伴有大量黑烟的火焰。有机可燃物火焰的明亮程度和颜色主要由火焰中的碳 粒子决定。
2、火势越大,温度越高, 火风压值越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火风压不仅产生在火灾的 那条巷道里,也会出现在 高温火烟流经的其他巷道 里。特别是高温火烟流经 的上山、下山及垂直巷道 里,影响最大。一条巷道 里产生火风压的大小与该 巷道的标高差、与温度差 成正比,即温度越高火风 压越大;巷道标高差越大, 火风压越大。
添加标题
会导致人员窒息、中毒,甚至死亡。目前,已知的燃烧产物中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或成分达数十种( HCL、
H2S、 HCN、 SO2、光气、醛类气体等)。 烟气的危害:烟气是一种不完全燃烧产物,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固(液)体颗添粒加以标及题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氯化氰等有毒有害气体组成。首先,它会造成消防人员灼伤、中毒、窒息(在无防护的情况
下,人在充满烟气环境中停留 1~ 2min 就可能昏倒,停留 4~ 5min 就可能死亡);其次,火灾烟气具有较 强的减光作用,影响被困人员安全疏散,阻碍救援人员接近着火点和添救加人标;题第三,火灾烟气具有流动性,高
温烟气在流动过程中能引燃流经途中的可燃物,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第四,密闭空间里,烟气大量聚集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类火灾是可燃金属如镁、铝、钛、锆、钠 和钾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火灾的危害
1.毁坏物质财富 2.残害人类生命 3.破坏生态平衡 4.间接经济损失严重 5.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燃 烧 的 本 质 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但其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 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 的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燃烧的类型
(一)闪燃 定义: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液态可燃物表面会产生蒸气,部 分固态可燃物也因蒸发、升华或分解产生可燃气体或 蒸气。这些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的 可燃气体,分火灾的危险性 甲类 小于28度 如汽油 乙类 28~60度 如煤油 丙类 大于60度 如柴油 易燃液体 不小于45度 可燃液体 大于45度
1 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2 可燃物受到点火源的作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 应生成热,自身温度高,使其所发射的热辐射线的波长和 强度生成肉眼可见的火光,通常还伴有火焰。
3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
通常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凡能与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 烧反应的物质。 2、氧化剂:凡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 持燃烧的物质。 3、点火源:凡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 源,统称为点火源。
燃烧产物(烟气)的危害性
火灾烟气是火灾致死的主要原因,因为烟气具有如下 几方面的危害性: (一)烟气的毒害性; 除二氧化碳和水以外烟气其它组分都有一定的 毒性、刺激性或腐蚀性。 (二)烟气的减光性; 烟气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对人肉眼有很大 刺激性,使人睁不开眼而降低能见度。(如室内 火灾在着火后大约15分钟左右,烟气的浓度最大, 人的能见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厘米) (三)烟气的爆炸性; 烟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氨、烃类 等,一般都是易燃物质,且爆炸下限都不高,使 火场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如室内火灾中的轰燃现 象。
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来表示其他重要的危险性类别。
第7类 放射性物质 第8类 腐蚀性物质 第9类 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四、危险品的标志
主标志
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 危险品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用于表明该 物品的所属危险类别。
副标志
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用来表示其他重要的危 险性类别。
四、危险品的标志
根据常用危险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国家标准 GB190-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中采用16种主标志和
燃烧产物对灭火战斗的影响
(一)有利方面 1、烟雾在一定条件下对燃烧取阻燃作用 2、为火情侦察提供参考依据 (二)不利方面 1、烟雾影响视线 2、高温烟雾会引起人员烫伤 3、烟雾有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的危险 4、烟雾的热流动性,有造成新的火源和促进火灾 发展、蔓延的危险。
火场排烟的一般方法
• 机械排烟 • 自然换气排烟、 • 喷雾水排烟
有焰燃烧
一、危险品的定义
能危害人类健康或威胁人类安全的物质叫危险物。
所谓危害人类健康,主要是指中毒,辐射、刺激眼、 鼻、腐蚀皮肤或引起某种疾病等。
所谓威胁人类安全是指能引起火灾、发生爆炸等。
国家标准GB6944--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对危 险品有明确的定义,即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 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 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 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
燃烧学在消防中的应用
防火措施: 1、控制可燃物与助燃物 2、控制和消除点火源
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3、控制生产中的工艺参数
点火源
可燃物 有焰燃烧四面体 氧化剂
4、阻止火势扩散蔓延
有焰燃烧
灭火方法 (1)隔离法
(2)冷却法
(3)窒息法 (4)抑制法
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可燃物 点火源 有焰燃烧四面体 氧化剂
3.按火灾原因分类:电气、 违章操作、用火不慎、吸烟、 玩火、放火、自燃、雷击、 其他、不明十类。
火灾的分类
A类火灾指普通可燃物如木材、布、纸、橡 胶及各种塑料燃烧而形成的火灾; B类火灾系油脂及液体,如原油、汽油、煤 油、酒精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C类火灾是可燃气体如氢气,甲烷,乙炔燃 烧引起的火灾。
消防燃烧学
主要内容
• • • • • • 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燃烧类型; 燃烧产物对灭火战斗的影响; 灭火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物质分类及火灾危险性;
火灾的概念
火灾是指在时间 和空间上失去控 制的燃烧所造成 的灾害。
火灾的分类
1.按燃烧物质的性质分类: A、B、C、D四类。
2.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 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 火灾。
11种副标志。
联合国的危险货物标签包括29种主要危险性标签 和8种次要危险性标签。
主标志
副标志
主标志
副标志
主标志
副标志
主标志
副标志
联合国的危险货物危险性标签
主要危险性标签
联合国的危险货物危险性标签
主要危险性标签
联合国的危险货物危险性标签
次要危险性标签
危险品的标志
当一种危险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特性时,用主标志表示
燃烧概念及条件
燃烧的必要条件:
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可燃物 点火源 有焰燃烧四面体 氧化剂
无焰燃烧
有焰燃烧
燃烧概念及条件
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 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在各种必要条件 中,还有一个“量”的概念,这就是发生燃 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一定的氧气含量 一定的点火能量 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二、危险品的分类和特性
联合国关于危险物质运输条例中和国标 GB6944-2005《危险 货物品名表》中将危险物品按性质分为9类,每一类又分若干项。
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类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燃烧的类型
(二)着火 定义: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条件下,当达到 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引起燃烧,并 在火源移开后仍能继续燃烧,这种持续 的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三)自燃 不用明火点燃都会自发起火的现象。
燃烧的类型
(四)爆炸 物理性爆炸:热作用下液体变成气体或蒸气 体,体积膨胀,压力增高、超过容器的 极限强度。 化学性爆炸: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所 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伴有巨大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