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梨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酶活性变化_李军霞

合集下载

河北种质库部分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分析

河北种质库部分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分析

河北种质库部分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分析
耿立格;李灵芝;王丽娜;李翠霞
【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
【年(卷),期】2006(021)B11
【摘要】对河北省种质库中21种作物1.3万多份种子进行了生活力监测,结果表明,①贮存12,17年后。

94.55%以上的被监测种子发芽率仍保持在80%以上,但有292份种子(占被监测份数的2.00%)发芽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从80%以上降至70%以下)。

②不同作物种子发芽率的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燕麦和冬
小麦亲本两种作物种子平均监测发芽率出现了显著下降。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养麦、冬小麦和玉米不同类型、燕麦入库不同批次、夏大豆不同收获年代等贮藏后发芽率的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与黄粒玉米相比,白粒玉米监测发芽率显著低于入库发芽率,但尚需扩大监测品种数量以验证其普遍性。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耿立格;李灵芝;王丽娜;李翠霞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省藁城
市植保站,河北藁城0521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102
【相关文献】
1.河北种质库部分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分析 [J], 耿立格;李灵芝;王丽娜;李翠霞
2.种质库栽培稻种子生活力监测分析 [J], 覃初贤;宁秀呈;温东强;田新宙
3.国家作物种质库长期贮藏的高粱种子生活力监测研究 [J], 陈晓玲;卢新雄;辛萍萍;张志娥;陈辉;王鸿凤
4.牧草种质库种子生活力监测分析 [J], 陈志宏;李晓芳;王志刚;刘丑生;张义
5.国家种质库部分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结果与分析 [J], 卢新雄;崔聪淑;陈晓玲;陈贞;陈叔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alsa侵染库尔勒香梨树后抗性酶活性变化规律

Valsa侵染库尔勒香梨树后抗性酶活性变化规律

Valsa侵染库尔勒香梨树后抗性酶活性变化规律唐丽;邵延慧;李春艳;张王斌【期刊名称】《林业科技》【年(卷),期】2024(49)3【摘要】新疆阿克苏地区由Valsa mali var.pyri、Valsa sordida引起的腐烂病是制约库尔勒香梨发展的重要病害,为研究库尔勒香梨感染腐烂病后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关系,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分别采集同一株树不同发病组织和不同发病程度枝条韧皮部,研究其抗性相关酶活性变化。

结果表明:病害在完全侵入组织后,SOD 活性呈下降的趋势,在发病组织,POD、CAT活性最高,PAL在病健交界处活性最高。

随着发病程度的增加,SOD活性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CA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PAL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PO总体呈下降趋势。

库尔勒香梨抗性相关酶活性呈现不同变化响应Valsa侵染。

在Valsa与库尔勒香梨互作系统中,抗性酶可作为抗病性和检测病害指标,为检测库尔勒香梨腐烂病发病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6页(P6-11)【作者】唐丽;邵延慧;李春艳;张王斌【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南疆特色果树高效优质栽培与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南疆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兵团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阿拉尔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2【相关文献】1.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受叶锈菌侵染前后防卫酶活性变化研究2.苜蓿假盘菌侵染过程中不同抗性苜蓿品种叶片几种酶活性变化3.链格孢侵染采后甜瓜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及酶活性变化规律4.杨树响应腐烂病菌侵染后抗性酶变化规律5.链格孢菌侵染采后伽师瓜抗病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2020学年东营区实验学校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东营区实验学校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东营区实验学校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

下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从图中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B. 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协同关系C. 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2. 下图中,A、B、C表示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

A放在转盘的圆盘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小窗的暗箱。

下列说法错误的( )A. 若A花盆随转盘旋转,花盆中的小苗将会背离圆心生长B. 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旋转,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C. 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单侧光源生长D. 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小窗生长3. 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其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A. 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B. 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及细胞核C. 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D. 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4. 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利用丙酮将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如图)。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铺成如图所示的单分子层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端和疏水端有关B. 肝细胞中全部磷脂分子铺成单分子层后的面积约为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C. 在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分子层,并且疏水端都排列在双分子层内侧D. 组成磷脂分子的化学元素种类与DNA的相同5.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B.所有细胞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密切相关C.细胞核是单层膜细胞器D.核膜可通过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相连6.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囊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囊泡膜的结构与细胞膜差别较大B. 囊泡的形成不受细胞核的控制C. 囊泡运输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D. 囊泡先后与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融合7.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做为获取细胞膜的实验研究材料,其依据是()A.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容易获取B.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任何物质C.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镜下容易观察到D.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和细胞核8. 人体造血干细胞分化存在如下过程:造血干细胞→淋巴干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母细胞转移到不同器官可分别分化为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杜梨子叶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的开题报告

杜梨子叶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的开题报告

杜梨子叶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的开题报告1. 前言杜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果树之一,其果实味美、产量高,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栽培。

然而,由于杜梨品种缺乏,繁殖困难,病虫害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其产业的发展。

因此,对杜梨的再生和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成为了极具现实意义和重要性的课题。

2. 研究现状目前,杜梨的再生及遗传转化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杜梨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植株再生已经初步建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时,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可将耐病、抗逆能力、营养素含量等有益的基因转化到杜梨中。

3. 研究内容本研究以杜梨为材料,以解决杜梨的再生和遗传转化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构建杜梨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体系,以提高愈伤组织的形成率和生长速度;(2) 探究杜梨植株的再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以建立稳定、高效的植株再生体系;(3) 建立基因转化的体系,将对杜梨有益的基因转化到杜梨中,以提高杜梨的产量和品质;(4) 研究转基因杜梨的抗病、抗逆性,优化其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状的遗传控制机制。

4. 研究意义通过建立杜梨再生和遗传转化技术,在杜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杜梨的繁殖效率和育种速度,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进程;(2) 增加杜梨抗病、抗逆性等有益性状,提高杜梨的产量和品质;(3) 促进杜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构建杜梨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体系:选用器官培养和组织培养技术,建立杜梨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培养体系;(2) 杜梨植株的再生机制:结合组织学和生化学技术,探究杜梨的植株再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3) 基因转化体系的建立:选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对杜梨有益的基因转移到杜梨中,并通过PCR/RT-PCR等技术手段来检测表达情况;(4) 转基因杜梨的遗传分析:利用遗传学方法,对转基因杜梨的抗病、抗逆性及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杜梨候期观察实验报告

杜梨候期观察实验报告

杜梨候期观察实验报告杜梨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水果之一,也是梨中最著名的一个品种。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人工栽培,但一般生长至采收期才采收,它的果实成熟后,在果面上形成不规则的小斑点,这与梨有相似之处。

杜梨品种的果实较大,单果重可达2~2.5公斤,果形美观,色泽艳丽。

其汁液多、味甜、核小、汁浓味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多种氨基酸等微量元素,是上等佳水果。

杜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

杜梨作为晚熟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唐白居易曾将晚熟梨子称为‘老梨’)。

由于它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糖分,而且所含糖分比粟、苹果高3~5倍;其中磷的含量比苹果还高5℃左右;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2倍到2.5倍。

一、观察品种这是实验第一组。

观察对象:杜梨属晚熟品种,树势较强,枝条较粗壮,主枝上新梢短,易成花结实。

开花期6~7月。

果实9月中旬成熟。

果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果肉较多,呈黄绿色),果汁多、味甜、核小。

果肉白色或浅黄色。

果皮薄而柔软:平均单果重2.5~2.5公斤。

每千克果实中有种子4粒或更多。

果实鲜红色或鲜红色至紫红色之间有褐色晕圈;果肉细脆而多汁;肉厚,汁多味甜;味浓而无核;肉质细脆而多汁;核小或微陷。

二、处理时间从10月23日至11月4日,我们在不摘心的条件下,对各品种进行了处理。

处理后的结果表明:1.黄冠梨:在11月中下旬对各品种的处理效果均为最佳;如果皮发黄不佳可将果实直接脱袋处理:将苹果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搓成长条状晾干(可使用0.2%的小苏打)并密封好袋口待用。

三、采前准备采摘前,准备2~3公斤的新鲜杜梨或无毛杜梨,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除去果柄和硬壳,晾干后将贮藏容器放入避光的室内封闭贮藏。

室内温度不宜低于15℃。

同时,果实要充分干燥。

在自然状态下,杜梨中的水分含量为97%~95%。

但在生产上若未及时处理会因水分过多而引起果皮裂开、裂口扩大等问题,还会影响到果实发育和成熟期的到来。

因此,生产上应提前对梨树进行采摘前的准备工作,采前5天停止灌水。

干旱胁迫对2种梨砧木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2种梨砧木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2种梨砧木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解斌;李俊豪;赵军;朱霄飞;李六林【摘要】以杜梨(P yrus betulaefolia Bunge.)和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2 a生实生苗为材料进行盆栽控水试验,对持续性梯度干旱胁迫处理下梨砧木幼苗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进行研究,为梨树苗期栽培管理和耐旱砧木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梨砧木新梢相对生长量下降,生长速率减缓,杜梨受胁迫的影响程度明显小于豆梨.2种砧木幼苗净光合速率(Pn)均在干旱胁迫下逐渐下降,不同程度干旱处理间下降趋势存在差异,豆梨在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45 d时Pn值分别下降44.81%和78.04%,而杜梨则分别下降了36.8%和74.5%.叶绿素含量在干旱胁迫下呈现相似变化规律.杜梨和豆梨在干旱条件下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效率(ETR)均呈下降趋势,最小初始荧光(F0)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均显著增加,在45 d时轻度、中度、重度干旱分别使杜梨的NPQ值提高21.7%、42.7%和68.9%,而豆梨提高12.0%、42.4%和53.0%.可见,水分亏缺使梨砧木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发生了光抑制,光系统Ⅱ(PSⅡ)受到破坏,光合作用明显减弱,从而抑制新梢枝条生长.但杜梨相较于豆梨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光合机构,以应对胁迫对其的破坏.【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9(028)005【总页数】9页(P753-761)【关键词】梨砧木;干旱胁迫;生长;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作者】解斌;李俊豪;赵军;朱霄飞;李六林【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江苏省溧阳市别桥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溧阳213321;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果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山西祁县030900;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1.2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水分亏缺日益严重[1],干旱严重制约果树产业发展。

低温与激素处理对解除杜梨种子休眠的研究

低温与激素处理对解除杜梨种子休眠的研究
梨 种 子发 芽 率达 到 9 , 当年 采 收 新 种 子发 芽 率达 到 6 以上 , 温 时 间对 萌发 种 子 胚 轴 和 胚 0 使 5 低
根 生 长无 差 异 性 影 响 。G 和 6 A 以及 低 温 与二 者 的组 合 处 理 均 只对 自然 贮 藏 l - B a的种 子促 进
统方法是采用冬季沙藏层积处 理来打破 种子 的休 眠 , 但
也 常 常 由 于 层 积 的 时 间 、 度 、 度 及 透 气 性 把 握 不好 , 温 湿
为对照 。以上所有处理均做 室 内生化 培养箱发芽试验 。
将 不 同处 理 的 种 子 分 散 置 于 垫 有 已杀 菌 的单 层 湿 润 滤 纸 的培 养 皿 中 , 皿 3 每 0粒 种 子 , 复 3次 , 芽 培 养 条 重 发 件 : 天 光 照 1 黑 暗 8h 温 度 (5 2 。 逐 日观 察 每 6h , 2± ) C。
关键词 : 杜梨种子 ; 低温 ; 激素 ; 萌发 ; 休眠解除
中 图分 类 号 : 6 . 0 。 1 文 献标 识 码 : S 6 1 2 4。 . A 文章 编 号 :0 1 0 0 (0 9 O —0 4 - 0 1 0 0 9 2 0 )4 0 7 3
种子休 眠是植物经过长期 演化过程 , 适应 不 良环境
处 理 为对 照 。
和 G 是主要的发芽促进物质 , A’ 通过增加外 源激素类 物 质 , 以打破种子休眠 , 可 促进萌发l j 2。 。 杜梨 由于其同时具备抗寒 、 旱 、 抗 耐涝 、 耐盐碱等综 合抗性而作为北 方梨树生 产的主要砧木 , 其种 子休 眠期 较长 , 必须解 除休 眠后才 能正 常萌发 生长 , 产上 的传 生
新 疆 阿 拉尔 830 ;. 东 区林业 局 , 430 3米 新疆 米泉 810 ) 34 0

一氧化氮和乙烯在打破杜梨种子休眠中的相互作用

一氧化氮和乙烯在打破杜梨种子休眠中的相互作用
t r e a t e d s e e d s we r e t he n t r a i n e d b y d i s h~ f i l t e r me t h od a t 2 0 ̄ C ,a nd t he s e e d g e r mi na t i o n r a t e wa s o bs e r v e d .
S ON G Ya o - qi a ng 。ZH ANG Li n ,H UI We i
(1 . C o l l e g e o fL i f e S c i e n c e s , S h a a n x i N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Xi ' a n, S h a a n x i 7 1 0 0 6 2 , C h i n a ;
西北 林 学 院 学 报 2 0 1 3 ,2 8 ( 6 ) :5 1 ~5 5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we s t F o r e s t r y Un i v e r s i t y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4 6 1 . 2 0 1 3 . 0 6 . 1 0
( PTI O) ,a n d e t h y l e n e i n h i b i t o r 1 一 me t h y l c y c l o — p r o p e n e ( 1 一 M CP)i n d i v i d u a l l y o r wi t h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Th e
2 O ℃下 用培 养皿 滤纸 法培养 , 观察种 子 萌发 率。结果表 明 , N0和 E T均 能有效地 打破杜 梨种 子休 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