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民风民俗作文1000字
民风民俗说明文5篇

民风民俗说明文5篇这一单元,学了好多知识,懂了很多关于民俗文化的东西。
学,真是没有尽头啊。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州的民风民俗广州人嗜好饮茶。
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
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
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
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
“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
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
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
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
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
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
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
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
“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
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
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
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
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掘说压得越实茶越醇。
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30篇)

民风民俗作文民风民俗作文(精选3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精选3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风民俗作文篇1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具不同的特色,各有不同的习俗。
如:西藏的藏戏、云南的竹竿舞、维吾尔族的赛乃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吧!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为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
藏戏在历史上多半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主要在拉萨、日喀则等地演出,形式与风格具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
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不用戏台,就可以在广场演出,演出时,贴近观众,易于人们接受。
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不用化妆,主要是戴面具。
藏戏传统目具共有十三大本,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等,大多含有佛教内容。
民间藏戏剧团在西藏是十分普遍的。
随时可见农村的广场上,或大帐篷,或扯大帆布,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引得方圆十里的群众赶来观看。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藏戏艺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
赛乃姆(集体舞)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
有时独舞,有时两个对舞,三五人或十几人同舞也很常见,大型活动中心还会出现百人共舞的壮观景象。
每逢喜庆场合,维吾尔族人都要唱歌、跳舞、表演节目。
其实,除了能歌善舞,维吾尔族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同学们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就和我一起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吧!一座茅山,一方风水,拉动一方经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精华】民风民俗的作文汇总8篇

民风民俗的作文【精华】民风民俗的作文汇总8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风民俗的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风民俗的作文篇1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他们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
蒙古人的传统服装是阔衫长袍,高领长袖,腰系皮带,脚蹬皮靴。
蒙古人的穿着不同季节也是不同的,夏穿单夹袍,色彩鲜艳,冬季则穿羊皮袍,舒适暖和。
蒙古族是个放牧的民族,这一区域的草被牛羊吃光了,便要搬到一片有水有草的地方去。
为了搬家方便,蒙古人居住的.是蒙古包,到时候折起来用车拉走,找到合适的地方再把蒙古包撑起来。
蒙古人就是这样,过着“逐水草而迁徒”的游牧生活。
说起饮食,蒙古人喜欢吃羊肉,大块大块的羊肉放在篝火上烤着吃,怎么也吃不厌,有时也吃点奶酪。
他们还喜欢喝牛奶、羊奶和蒙古酒。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一个盛大的节日,十分隆重。
“那达慕”大会上可以进行摔跤。
各位摔跤手身穿皮革制成的坎肩,下着三色短裙、绣花马裤和长靴。
摔跤的时候,膝盖以上部位碰着地就算失败,各位摔跤手谁也不肯让谁,用自己惊人的力量和绝妙的技巧来赢得对手。
他们每赢一次,就在胸前挂上一条彩布条,观众也随之欢呼起来。
骑马也是大会上惊险动人的比赛,能在这个大会上比赛的,个个骑术精良,马匹也娇捷如飞,枪一响,各位骑马手便疾风般地冲向终点,一转眼的功夫,冠军便产生了,大家都用欢呼声表示祝贺。
蒙古族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风格与众不同的民族。
民风民俗的作文篇2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
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
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
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
高中民风民俗作文1000字

高中民风民俗作文 1000 字 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节日,小编收集了民风民俗作文 1000 字,欢迎阅读。
第一篇:民风民俗 今年春节, 我有幸回到了相别 8 年的家乡──湖北, 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 盼望已久的新年, 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了解了家乡的民风民俗, 同时也有所感 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 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 “冻米儿”。
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了! 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
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 债务为重点。
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 福,过一个快乐新年。
可贫穷人家是: “ 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 ”。
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为从三 十夜到元宵节。
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了。
年夜饭这个名词, 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 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 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了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 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
饭毕,长辈发红包、晚 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
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 未白,大放鞭炮。
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节,家里来了许多亲戚,在团圆 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 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 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 就上床睡觉了,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 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 在看来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了。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精选10篇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精选10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优秀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
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
如: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
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2春节时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热闹的日子了。
俗话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必备】民风民俗的作文6篇

【必备】民风民俗的作文6篇【必备】民风民俗的作文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风民俗的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风民俗的作文篇1“二十四,烧纸钱,接了祖,过小年”家乡一直就有着这风俗,然而往年由于不太注意的缘故,总难窥全貌。
世事变迁,倘不是我稍微对民俗产生了兴趣,倘不是亲族纷纷举迁却载不动先祖的牌位,可能我游离于接祖文化之外的缺憾将永远持续下去。
中国人是一向规矩传统的。
也不知自哪个年代传下来的,但祖祖辈辈都这么做了,后人自然无权间断或废除,只管照旧就是了!中国人是很重情敬上的。
没有祖先辈,哪有子孙代。
尊崇自己的先祖也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中国人是很迷信功利的。
逝去的先人的灵魂总会围绕在他生前的屋宅,后人去孝敬他们,自然就能够得到庇佑的。
中国人是很讲究礼仪的。
事关民族精魂的接祖之风变少不得一些必要的繁琐,且每一节程序都赋予一定的意义。
腊月二十四这一日的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燃起香火,点响鞭炮。
人们总是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精心觅一处所在(决不能靠近草堆的),谨慎地将一叠早已裁好的草纸摆好,一大串或大或小(切忌响得不亮的假货)的鞭炮栓在手中,点燃草纸,当他趋向旺盛的当儿,放响鞭炮。
在一阵阵烟香弥漫之中,仿佛现出了几张张慈祥而又熟悉的脸影,正籍着飘飘的炮乐涌进了堂屋安身。
纸烧得差不多的时候,要记住翻上一翻,任那腾起的灰烬夹着一丝鬼魅飞舞。
这也算是把祖宗接进门了。
于是,晚上的饭菜自然要别致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鱼肉要拿出点,说是给祖先吃的,顺便自己也可以解解馋。
饭菜弄好了,要先给列祖列宗摆上三碗饭,三碗菜,三盅酒,三双筷,且口中须念念有词,大抵是恳请先祖回来过来赐福家人等语。
然后才是家里人吃饭。
饭毕,撤下供台上酒菜时定要等到饭桌上的收拾干净,否则便有不敬之嫌。
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0篇)

民风民俗作文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0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民风民俗作文1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国35%以上的壮族人居住在广西。
壮族人的传统民居喜欢依山傍水而居。
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这点与侗、瑶、苗民族有异曲同工。
但是壮族人的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
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这又是壮族人特有的方式。
壮族人服饰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
女子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上衣是左衽无领阑干衣,腰部扎有紧身带,下身穿长裤,裤角稍宽,裤脚有兰、红、绿色的丝织和棉质阑干镶边。
裤外套短裙,裙也有镶边。
头上包黑毛巾,穿绣花鞋,戴耳环、手镯和项圈,裤腰左边悬挂一个彩穗筒。
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
胸前缝一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花纹的头巾,穿布鞋。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
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
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
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
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人人能歌,个个会唱。
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
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
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民风民俗作文2今年,我和妈妈去了一趟陕西,那里的民俗可不少呢!剪纸、陕北民歌……无一不体现陕西的文化民俗之奇特,我最喜欢的,还是“陕西十大怪”。
关于中国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1篇)

中国民风民俗作文关于中国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1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民风民俗作文篇1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饰,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还有那头饰,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
白族的语言跟我们截然不同,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而男士则为“阿鹏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导游带我们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馆品茶。
到了包厢,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红糖和牛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开水而成的,味道很甜。
”一位阿姨说。
另一位阿姨补充道:“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
这三道茶也是我们白族待客的礼物,代表我们白族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
”这就是白族,虽然他们人数不如汉族的多,但他们的热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
在藏语中,“雪”是酸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节”。
虽然酸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还在一起比赛呢。
瞧,这摆放酸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
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民风民俗作文1000字
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节日,小编收集了民风民俗作文1000字,欢迎阅读。
第一篇:民风民俗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盼望已久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了解了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
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了!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
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
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快乐新年。
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
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
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了。
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了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
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
灯
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
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节,家里来了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了,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了。
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了,却又觉得平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
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了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第二篇:民风民俗
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节日,不同的节日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布朗族---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
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藏族——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
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
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
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
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
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
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
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
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
“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塔塔尔族——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
古尔邦节,
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
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
这些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节日,但是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节日那就是——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让我们一起感受着一切的美好生活,一切的节日吧!
第三篇:民风民俗
客家人,又称河洛郎,是一个有着显著特征并且历史悠久的民族。
客家的风俗习惯繁多而独特,身为一名客家人,我还是觉得客家的春节最有趣了。
那是三年级的一个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五华过春节。
客家春节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的,那一天到正月十五日就算客家春节。
我们到五华的时候,刚好是除夕,时间大概是下午5点。
我下了车,走到奶奶家门前,敲起了
门,叫了一声:“奶奶,我们来了!”奶奶笑着给我开了门,说:快进来吧!“我进了门,只见爷爷、姑爷、大姑、表哥、大嫂正在屋子里到处忙活着:桌子上堆满了结米糖和桔子、柚子;到处都是年画和对联;窗户、大门、桌椅都被擦拭的干干净净,厨房里还传出一阵阵剁菜的声音,一副大大的年画挂在客厅的中央,旁边还有两只金元宝,很有过年的气氛。
我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就跑进厨房里帮忙去了。
一进厨房,一阵香味就扑面而来,差点没让我滴出口水来。
奶奶见我进来,说:"来得正好,快过来帮忙!”我就跑过去帮手了,一会儿端端那个,一会儿切切这个,忙得不亦乐乎。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晚上。
经过了一天的忙碌,桌子上白上了许多菜肴:炒粉皮、炸豆腐、让香菇和让豆腐,鸡鸭鱼肉到处都是,按照习俗,今天还要用大木盆蒸“隔年饭”。
先用一个大木盆蒸一锅饭,饭盆里面要插上12根筷子和12根大蒜(如果每逢闰年还要各多插一根。
木盆还要摆放银元,寓意有富有食。
大家一边看电视一边大吃特吃,除夕夜就在这浓浓的年味中悄悄溜掉了。
按照习俗,正月初一这一天是要早起的。
我和爸爸早早起来,洗漱干净,接着来到家门外点香烛、放鞭炮。
放完鞭炮,要吃“长寿面”,寓意健康长寿。
我和爸爸吃过早餐,就和往常一样到处串门、拜年。
叔叔阿姨们按照规矩在这一天给我了许多桔子、糖,爷爷奶奶们则要给我红包挂在我的
脖子上面,俗称“挂颈”。
就这样走街串巷的走了一天,我累极了,一回到家里匆匆洗漱干净,到头就睡。
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初二,奶奶一大早就杀了一只阉鸡,把鸡血淋在一个装满了纸钱的铁盆里,谓之“血钱”,是祭拜祖先前的一个重要习俗。
这一天,是一定要在家的人全部去祭拜祖先的。
吃过早餐,大家把门锁上,就拿着纸钱、贡品和香烛一起开车上了山。
到了祖先墓前,扫墓,祭祖,烧钱,这些都是叫祖先在新的一年里面保佑后代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这一天也叫做“拜祖日”。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客家的春节结束了。
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天,但我永远都忘不了客家有趣的春节和习俗。
你家乡的习俗呢?一起说给同学们听听吧!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