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刘锦信的退休感怀

合集下载

平常心态的高中作文精选5篇800字

平常心态的高中作文精选5篇800字

平常心态的高中作文精选5篇800字佛有云:“荣辱不惊,看堂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不难看出,佛祖的心境。

平常心,这个听上去挺禅意的词,是多少人一生追求的意境。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以平常心为话题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平常心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一个人能够在一生中保持平常的心态那是很重要的。

这将对他的工作、生活或健康,乃至他的寿命,都是不可缺少的。

我的邻居,陈疆东叔叔,原来是供电局的局长,前两年才从岗位上下来,可是前几天就听到他不幸逝世的消息。

而他才62岁,这真令人同情,又令人可惜。

这么一把年纪就离开人世,难道你不感到可惜么?想当年,他是如何威风凛然,风度翩翩;每次回家时,总是“宝马”或“林肯”送他回家;而又是“蓝宝石”或“奔驰”接他去上班。

作为一个供电局局长的他,如此逍遥,如此有钱;又如此忙碌,在自己的家里停留仅仅几分钟,就去奔波于工作。

让我这个已经下岗在家的待业青年,既感到自己无地自容,而又对他羡慕不已。

再听到我的同学的父亲,他的司机关叔叔一说,你就会更加无脸见人了。

关叔说,“他呀!真是福气如东海;生活如神仙。

吃的是人间山珍海味,住的是神仙楼阁。

他就是人间的佛祖。

”但是退休后的他,却又是一番的滋味。

这时候的他却是深居简出,百事无理,且他原来经过常年积累的风度,经验,这回就什么也没有了。

而那辆“宝马”和那辆“蓝宝石”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其中那些知道内情的人也不敢谈起,但是大家也不把这些放在心上,还是像从前或比以前更好地对待他。

可是,依我个人的观察,他过去威风和领导的风度,原来写在他的脸上的,而现在全消失了。

最让我百思不解的是,以前我与他几乎没有时间交谈,去年,他居然跨进我的家门,与我聊天。

他谈话的内容几乎是关于人的养生问题。

而他过去的一些经历,他总是一点也没有提及。

有时,当我总是称他为“陈局长”时,他总是说,只管叫东叔就得,反正已经离任。

有时他还主动邀我与他一起到外面去散步,而他这一举动对我来说那时意料之外。

大庆1960

大庆1960

大庆1960作者:韩福东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1年第03期50年的时间可以令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去,也可以见证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造油田开发史奇迹的历程。

已经退休的石油工人许万明,提及1960年大庆投入开发建设时的荣光,一脸兴奋,而零下40度冰天雪地里的艰苦奋战,仍能令回忆中的他落泪。

老家在甘肃武威县的许万明,1958年刚刚17岁,就通过招工进入甘肃玉门油田,在后来闻名全国的王进喜队下钻井,两年后,参加大庆会战。

当时的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中将,兼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康世恩任大庆会战领导小组组长。

在那个试图“赶英超美”的大跃进年代,苏联专家的撤离令中国的国际处境变得空前险恶,国内四处蔓延的饥荒也让人们对开国仅10年有余的新政权捏了一把汗。

大庆油田的出现,带给人们太多的殷切盼望。

“当时全国支援大庆。

因为余秋里和康世恩都是军人出身,使用的就是部队打法:集中优势兵力,打一个会战。

油田被称作‘战区’,报纸叫‘战报’,石油队伍的构成主要是军人。

各地汇集来的1万多石油工人不够,沈阳等军区就转业了3万多人,有的一个师直接转业,后来称为‘石油师’,当时汇集了约5万人。

”大庆铁人纪念馆研究室主任许俊德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大庆没有辜负众望,在东北松辽平原的中央地段,它提供了约6000平方公里的油气田,迄今仍是国内最大油田。

对整个中国的石油工业而言,1960年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

会战树典型,铁人领风骚1960年3月,许万明所在的玉门油矿贝乌5队,踏上了前往大庆的班车。

王进喜领导的贝乌5队,此前刚刚创造了一个月钻井5000多米的全国记录。

“大跃进期间,我们队和新疆的张云清钻井队比武,一个要把红旗插在祁连山上,一个要把红旗插在天山上。

队长和队长干上了,我们就害怕了。

”在贝乌5队做学徒的许万明回忆说。

就是在这次比武大赛后,贝乌5队成为石油系统“钢铁钻井队”,王进喜也脱颖而出,成为甘肃省劳模,随后成为北京国庆观礼代表,并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

驰骋瀚海圆油梦 一蓑烟雨任平生

驰骋瀚海圆油梦 一蓑烟雨任平生

驰骋瀚海圆油梦一蓑烟雨任平生作者:张宇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3年第10期暮然回首,此生情系石油康玉柱至今都忘不了1970年5月,北京那个春风和煦的日子。

那天,刚过而立之年的康玉柱怀揣着一颗朝气蓬勃的心和为祖国寻找石油的梦想,走进了仰幕已久的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部长的办公室。

当李四光部长微笑着伸出有力的手时,康玉柱全身的热血抑制不住地沸腾起来,也紧紧捧住了李四光的手,一阵无言的幸福感像叮咚的山泉流过他的全身,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一种力量、一种期待和一根压在肩头的千斤“石油接力棒”。

从李四光那双炯炯有神的目光里,康玉柱似乎读懂了他那颗为祖国石油事业而殚精竭虑的心。

“你们进行生油层调查,这很好。

确认是生油层,找油就有了基础,同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远景进行评价。

但是,到底哪一块希望最大、最有意义,你们要提出来……有生油条件,找到生油区,一定是大油田。

” 李四光部长语重心长,眼里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依依辞别李部长后,谆谆教诲尤在耳边响起,康玉柱仍不禁心潮起伏,一路畅想着为祖国寻找石油的梦,“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他。

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我的家……”。

为了追寻这个梦想,他面对西北方向遥望着满天星空,陷入沉思中。

在李四光部长的指导下,1959年以后中国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内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等,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滚滚石油冒了出来,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这些成果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中国人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和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最有力的证明,这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勘探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此时,康玉柱耳边回荡着李四光部长的指示“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远景不是没有希望的”,康玉柱已萌生了此生要奔跑在大西北的土地上为祖国寻找石油的雄心壮志。

历史的车轮驶过1984年,时为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技术负责人的康玉柱,主持发现了塔里木盆地的沙参二井,实现了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的首次重大突破,甩掉了“中国海相无油”的帽子,该发现成为新中国石油勘探史上继大庆之后的第二个里程碑。

《退休感怀--刘锦信》原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国际石油工程公司总经理

《退休感怀--刘锦信》原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国际石油工程公司总经理

退休感怀2011年12月26 日那天,集团公司领导和人事部负责同志召集国工领导班子成员,团团围坐在餐桌前,以这种创新的方式宣布关于我退休的决定。

40 年的职业生涯就在这一刻结束了。

尽管我两年来一直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要求尽早办理退休手续,但当退休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心情还是有些复杂。

我既有“放下担子”的轻松和“解放了”的欣喜,也有对过去“指点江山”的些许留恋,还有对退休生活可能出现孤寂失落的一丝担心,更有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期待。

这次宣布我退休所采取的方式,使我半年前就准备好的讲话稿没有机会讲了。

与国工的同志们不辞而别而又感到不太合适,适逢春节来临,就以退休老同志的身份给国工全体员工写了封拜年信,同时与大家道别。

拜年信发出才一天,就收到四十多位员工的回信。

读着这些充满真情和信任的信,令我十分感动,引发了更多的感慨和思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退休感怀”。

宣布我退休的那一天,恰逢国工挂牌成立8 周年纪念日。

回顾和同志们一起走过的路程,我心存感激。

2010年2月,我给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发了一条长长的手机短信,要求早日退出领导岗位。

其中一段写道“国工已成立七年,全系统以年均58%的速度在发展,国工以72%的速度在发展。

我尽了我应尽的责任,但更主要的是国工的骨干和广大员工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牺牲。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在给领导的短信中我还写道:“这几年,在国外考察期间,我经常萌生一个想法,即在感到我们的员工很辛苦很可爱的同时,也很同情他们。

拿着不多的薪酬,冒着那么大的风险,承受着孤独和寂寞,损失着亲情,干着那么艰苦的工作,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他们当中,婚变离异的,找不到对象的,子女教育被耽误的,对老人无法尽孝的,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

当面对这些鲜活的人和事时,心情非常复杂。

我从未对任何人吐露过这种想法,这是第一次。

我很拥护您关于把海外人员‘帽子’搞大的主张,因除此之外还能给他们什么呢?" 我在位时从未向员工说过这些话,现在要离开了,想把曾经有过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但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说。

刘锦信局长退休感言

刘锦信局长退休感言

退休感怀2012年12月26 日那天,集团公司领导和人事部负责同志召集国工领导班子成员,团团围坐在餐桌前,以这种创新的方式宣布关于我退休的决定。

40 年的职业生涯就在这一刻结束了。

尽管我两年来一直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要求尽早办理退休手续,但当退休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心情还是有些复杂。

我既有“放下担子”的轻松和“解放了”的欣喜,也有对过去“指点江山”的些许留恋,还有对退休生活可能出现孤寂失落的一丝担心,更有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期待。

这次宣布我退休所采取的方式,使我半年前就准备好的讲话稿没有机会讲了。

与国工的同志们不辞而别而又感到不太合适,适逢春节来临,就以退休老同志的身份给国工全体员工写了封拜年信,同时与大家道别。

拜年信发出才一天,就收到四十多位员工的回信。

读着这些充满真情和信任的信,令我十分感动,引发了更多的感慨和思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退休感怀”。

宣布我退休的那一天,恰逢国工挂牌成立8 周年纪念日。

回顾和同志们一起走过的路程,我心存感激。

2010年2月,我给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发了一条长长的手机短信,要求早日退出领导岗位。

其中一段写道“国工已成立七年,全系统以年均58%的速度在发展,国工以72%的速度在发展。

我尽了我应尽的责任,但更主要的是国工的骨干和广大员工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牺牲。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在给领导的短信中我还写道:“这几年,在国外考察期间,我经常萌生一个想法,即在感到我们的员工很辛苦很可爱的同时,也很同情他们。

拿着不多的薪酬,冒着那么大的风险,承受着孤独和寂寞,损失着亲情,干着那么艰苦的工作,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他们当中,婚变离异的,找不到对象的,子女教育被耽误的,对老人无法尽孝的,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

当面对这些鲜活的人和事时,心情非常复杂。

我从未对任何人吐露过这种想法,这是第一次。

我很拥护您关于把海外人员…帽子‟搞大的主张,因除此之外还能给他们什么呢?" 我在位时从未向员工说过这些话,现在要离开了,想把曾经有过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但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说。

文留油田油藏特征研究

文留油田油藏特征研究

文留油田油藏特征研究
王本令;王鲁鑫;郑利敏;刘光蕊;史彦斌;胡献生;刘永刚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7(033)006
【摘要】本文综述了文留复杂断块群油藏特征,针对该地区断块复杂,地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地层压力高等特点,描述了寻找新的后备储量的难度,浅淡了油藏开采特征的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展望中高含水期油田的发展前景.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王本令;王鲁鑫;郑利敏;刘光蕊;史彦斌;胡献生;刘永刚
【作者单位】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文留油田流动单元识别及随机模拟——以文135断块油藏沙二下储层为例 [J], 唐民安;潘纪顺;熊运斌;孙宝玲;郭耀华
2.相控数模技术在文留油田的应用——以文10断块油藏为例 [J], 付东阳;徐鹏程;邹瑶;杨远宁
3.文留油田文十东块油藏应用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的效果与认识 [J], 刘斌;于桂阳;洪志勇;王相景;朱登云
4.文留油田盐间油藏深部双层套管开窗侧钻技术 [J], 谢慧华;马青印;辛红伟;田相元;孔春岩;贺亚杰
5.复杂断块油藏随机建模技术的应用——以文留油田文25断块为例 [J], 丁芳;张金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康世恩的一字遗言

康世恩的一字遗言

康世恩的一字遗言作者:冯晓蔚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5年第3期文冯晓蔚康世恩的名字,在中国石油界谁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毕生充满浓厚的石油情结,始终在中国石油舞台上叱咤风云。

他把全部精力和心血倾注于石油工业建设,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刻苦探索精神,为建立我国强大的陆上和海洋石油工业,开拓新中国的石化工业,建立了事越的功勋。

朱镕基曾撰文指出:“四十多年来,康世恩同志转战南北,参与领导和组织、指挥了大庆等十大石油会战,亲自领导建立起海洋石油工业,关心和支持发展石油化工,对发展我国石油和石化工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大庆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4月是康世恩诞辰100周年,也是他逝世20周年,谨以此文作纪念。

康世恩,1 91 5年4月20日出生在河北省怀安县西湾堡乡田家庄。

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康世恩由军队转到石油系统,历任玉门油矿军事总代表,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兼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总指挥,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国务委员等职务。

1 949年8月26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第九师政治部主任的康世恩,刚刚参加完解放兰州战斗,正准备跟随彭德怀挥师新疆途中,接到解放军总部的命令,任命他为玉门油矿的军事部代表,接收了玉门油矿。

从此,他便投身于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的事业,同石油工业结下不解之缘。

“凡有石油处,皆有玉门人。

”玉门油矿是我国开发较早,规模最大的一个油田。

从1938年开始勘探,到1949年有职工近5000人,年产原油约9万吨。

康世恩率部接管油矿后,坐镇酒泉的彭德怀司令员,亲率甘泗淇、许光达等高级将领视察玉门。

他对康世恩说:“不但要把油矿当前的各项工作做好,多生产石油支援进军新疆和解放全中国,更重要的是,要把玉门建设成为发展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最新-《奠基者》观后感 精品

最新-《奠基者》观后感 精品

《奠基者》观后感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唯有石油部没有完成计划。

西方国家妄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

独臂将军余秋里于危难之秋出任石油部部长。

在川中会战失败之后,带领数万会战大军克服了无路、无粮、无房,以及天灾人祸等重重困难,在松辽展开了艰苦卓绝、历时三年的石油大会战,一举扭转我国石油工业的被动局面。

1958年初,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唯有石油部没有完成计划。

西方国家妄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年轻的新中国石油告急,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一筹莫展。

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独臂将军余秋里于危难之秋出任石油部长。

余秋里上任后,按照邓小平关于将石油勘探的重点由西部转移到东部的指示,积极在东部寻找油田。

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余秋里带领石油部在事先定下的"成绩软,嘴上不能软"的调子,打了各部局一个突然袭击。

1958年4月,余秋里在四川南充视察时,把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带到了石油战线,要求每个钻井队都要建立党支部,配备一名政治指导员,宁肯少打两口井,也要把基层党支部建设好。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

年轻的新中国周边局势日趋紧张。

毛泽东、周恩来和国防部长彭德怀等都非常关心石油状况。

四川龙女寺2号井、南充3井等喜喷原油,石油部上下一片欢腾。

在成都开会的毛泽东,没有和余秋里打招呼,突然现身四川隆昌气矿,并题词"四川大有希望"。

不久,川中会战败退,余秋里压力重重。

党中央在庐山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后,在党内掀起了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波及到了石油厂矿的一些领导干部。

余秋里冒政治风险,力排众议,据理力争,保护下属。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喜喷原油。

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指挥松基三井试油工作,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亲自视察松基三井,改大同镇为"大庆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刘锦信的退休感怀2012年12月26 日那天,集团公司领导和人事部负责同志召集国工领导班子成员,团团围坐在餐桌前,以这种创新的方式宣布关于我退休的决定。

40 年的职业生涯就在这一刻结束了。

尽管我两年来一直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要求尽早办理退休手续,但当退休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心情还是有些复杂。

我既有‚放下担子‛的轻松和‚解放了‛的欣喜,也有对过去‚指点江山‛的些许留恋,还有对退休生活可能出现孤寂失落的一丝担心,更有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期待。

这次宣布我退休所采取的方式,使我半年前就准备好的讲话稿没有机会讲了。

与国工的同志们不辞而别而又感到不太合适,适逢春节来临,就以退休老同志的身份给国工全体员工写了封拜年信,同时与大家道别。

拜年信发出才一天,就收到四十多位员工的回信。

读着这些充满真情和信任的信,令我十分感动,引发了更多的感慨和思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退休感怀‛。

宣布我退休的那一天,恰逢国工挂牌成立8 周年纪念日。

回顾和同志们一起走过的路程,我心存感激。

2010年2月,我给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发了一条长长的手机短信,要求早日退出领导岗位。

其中一段写道‚国工已成立七年,全系统以年均58%的速度在发展,国工以72%的速度在发展。

我尽了我应尽的责任,但更主要的是国工的骨干和广大员工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牺牲。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在给领导的短信中我还写道:‚这几年,在国外考察期间,我经常萌生一个想法,即在感到我们的员工很辛苦很可爱的同时,也很同情他们。

拿着不多的薪酬,冒着那么大的风险,承受着孤独和寂寞,损失着亲情,干着那么艰苦的工作,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他们当中,婚变离异的,找不到对象的,子女教育被耽误的,对老人无法尽孝的,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

当面对这些鲜活的人和事时,心情非常复杂。

我从未对任何人吐露过这种想法,这是第一次。

我很拥护您关于把海外人员‘帽子’搞大的主张,因除此之外还能给他们什么呢?" 我在位时从未向员工说过这些话,现在要离开了,想把曾经有过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但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说。

两年前,我想早一点退出领导岗位,许多人对此感到不理解,或许也有人会怀疑我是否真心想退。

我在那封短信中写道:‚我现在很累,身心有些疲惫,不想在总经理的岗位上再坚持了。

理由有五:一、工作太操心。

摊子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

干活的人手不够且又太年轻。

一天到晚担心安全,担心亏损,担心出事。

二、身体出毛病。

随着年龄增长,腰酸腿痛、头昏眼花,深感身体透支严重,急需调整。

三、应酬难适应。

公事或私事,求人或被人求,都得应酬,而有的应酬是在毁坏健康。

四、工作困扰多。

一边是国际惯例、国际规则,一边是中国式的思维模式。

经常在两种理念、体制、机制的矛盾冲突中挣扎,承受着煎熬。

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总想改变现状,做事又太认真太较真。

有些事情看得挺明白,但又解决不了,内心也就格外痛苦。

还要经常面对员工的户口、爱人工作、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我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脾气不太好。

性子急,脾气大,挑剔多。

一辈子都想改也没改过来。

虽说要求严、批评多,属‘恨铁不成钢’,但人毕竟都不愿听批评的话。

况且伤人自伤,在惹得别人不高兴的同时,自己也不愉快。

‛除了上述五个理由促使我想尽早退出领导岗位外,我在短信中还强调了一点,即‚我不会英语已经在阻碍国工的发展。

这些年,我在国外曾遇到过四次尴尬场面。

外国人不理解国际公司的老总为什么不会英语。

国工老总不会英语影响中石化形象,也影响工作。

我常想,如果我会英语,可以交往多少外国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拿到多少大项目好项目;如果我会英语,国工的整体英语水平会高出一大截,工作效率会提高许多。

从这个角度讲,我早一点离开岗位对国工是有利的。

‛也正因如此,我向集团公司领导建议,接替总经理的人选应该在英语过关的人员中挑选,而且刻不容缓。

领导接受了我的建议,让我甚感欣慰。

虽然很早就提出退出岗位,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眼下终于退休了,我如释重负,感慨万千。

在给员工的拜年信中畅谈了我与同志们共同工作的感受,特别强调了几个‚珍惜‛,大家对此反映比较热烈。

我试着把这个题目展开,结合我的经历,谈谈一些想法。

自1971年12月在胜利油田加入石油工人队伍,屈指算来已整整40 年,其中胜利油田21 年,中原油田8年,国勘3 年,国工8 年。

40 年来,既有坎坷与困难时的困惑和烦恼,也有创业时的激情和收获时的愉悦。

40 年职业生涯,弹指一挥间。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作业队有几个8 年工龄的‚老工人‛,看病100%报销。

我们学徒工十分羡慕,心想何时也能达到8 年工龄,享受那份医药费全报销的待遇。

1975 年,周总理在四届人大工作报告中宣布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邓小平又提出本世纪末要翻两番实现小康。

我当时就想,到那时实现了四个现代化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小康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到那时我就50 岁了,50 岁的我在干什么,会是个什么样子。

可转眼间,我已过60 岁了。

前不久,偶尔一次到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喊我‚老大爷‛,我顿时意识到是真老了,似乎有些伤感。

胜利油田当年最年轻的处级干部,石油部当年最年轻的副局长、局长,竟然这么快就变成了‚老大爷‛。

真是‚逝者如斯夫‛,岁月催人老。

时光是宝贵的,稍纵即逝。

年轻人千万别以为时间有的是。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跄。

‛做好人生规划,明确生活目标,珍惜当前时光,从当下做起,别让宝贵的时光随意流失,别在回眸之时感到遗憾。

岗位是每个人发展的平台。

能在中石化这样名列世界50强前茅的企业工作,能够从事海外业务这项新兴事业,应该感到幸运和骄傲。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既然选择了一项事业,一个岗位,就要热爱他。

对待事业应充满神圣感、虔诚感,甚至把自己交给事业。

我经常鼓励年轻人到海外去锻炼。

在国际工程公司,没有海外经历和项目管理经历,很难有‚发言权‛。

自古‚将帅起于卒伍‛,要想在事业上有发展,就不能打怵到基层、到海外。

通过在基层磨练,认识社会,感悟人生;通过在海外项目上摔打,积累经验,增长本领。

这样,厚积才能薄发,将来定会大有作为。

年轻时不经历基层锻炼,年长时很难再有机会补上这一课。

现在的年轻人家庭条件大都很好,但能依靠父母一辈子吗?自身还是要奋斗的,否则到老的时候是要后悔的。

到基层到海外就要有吃苦的准备。

大家只看到我当局长当老总的‚威风‛,却不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

我赶上了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十二三岁的年龄,一天到晚处于挨饿状态。

我曾用槐树叶子、菠萝叶子、地瓜叶子充过饥。

现在年轻人很难体会到顿顿饭吃不饱是个什么滋味。

18岁下乡,在农村生活了3 年多,农村各种各样的活计都干过,什么样的苦都吃过,种田、赶车、养蚕、推磨压碾、割草喂牲口、编筐编篓、推独轮车、拾粪攒粪刨粪、当石匠、做豆腐、做粉条、在果园剪枝打药、冬天上山砍柴,还差点当上生产队长。

21 岁到胜利油田,正赶上河口会战。

那时我在试油队当作业工,作业工是一个又苦又累又脏又险的工种,一旦遇到井喷,身上从里到外都是油污。

在作业队三年半,遇到过四次险情,差点丧命。

一次是井场分离器着火,一次是手指被游动滑车大绳压住差点从井架上掉下,一次是抽吸时加重杆冲出井口差点被打着,一次是上井架救人差点摔下来。

想起来就后怕。

当时野外作业,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20 多人挤在一个房间的四面透风的苇箔房,经常喝黄河支流水沟里又涩又咸的水;夏天蚊叮虫咬,冬天冻得浑身发抖;娱乐生活单调,步行好几里路去看好几个月才放映一次的露天电影,下象棋用的棋子是用木头棍子自己做的。

我在作业队当过副司钻、炊事班长、副队长,吃了许多苦。

我常想,如果没有当年吃过的苦,怎么会有后来的我。

我对吃过的苦无怨无悔。

我22 岁那年在日记中写道,‚人生这一辈子不知道都要做些什么,还是趁年轻的时候经受些锻炼和考验吧。

‛我讲这些不是想炫耀什么,也不可能让大家重新去吃这些苦,只是想告诉年轻人别怕吃苦,吃点苦受点累算什么,怕吃苦受累是成长不起来的。

如今条件好了,吃苦的内容和过去不一样了,但吃苦的精神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当年石油部一位领导经常要求干部‚思想上要刻苦,工作上要刻苦,生活上要刻苦‛。

这句话影响我20 多年,今天再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每个人都应尊师道,以能者为师,向强者看齐。

除了向圣贤大家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向周围的人学习。

‚当下师为无上师‛,向你的上级你的领导学习,向你的同事学习,向你的朋友学习,向一切有结果的人学习。

人各有所长,任何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职位高、成就大的人更值得我们学习。

我曾听说有一个司机,每天记录他的老板是怎么说话怎么做事的,跟着学。

后来,这个司机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现实生活中,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得到提拔的机会就多一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离领导近,有更多的机会向领导学习。

而有的人总喜欢挑剔别人的毛病,挑剔领导的毛病,从而使自己失去了许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有的人有一点成绩和资历之后,往往希望能很快得到提升。

一个人能一否得到提职,有许多因素,如个人表现、工作需要、机会等等。

对这件事不必看得太重。

我在正局岗位上干了19 年没被提拔,有时心理也有些不平衡,但一闪念就过去了,心里能坦然面对。

把名利看淡一些,一切顺其自然。

名利不应是刻意追求的目标,而是老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回报。

人都有欲望,这没什么不对,关键是不要迷于欲望。

如果做了欲望的奴隶,则再也无法欣赏人性的美、自然的美,看见树木以为是木材,看见动物以为是美味。

能在一起共事,这是缘分。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我们一生能见过多少人,能认识多少人,能叫得上多少人的名字,能有机会与多少人共事,能有多少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其实很少很少。

认识就是缘分,应该珍惜这种缘分。

珍惜缘分才能建立起人脉。

有人讲,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知识,七分靠人脉。

应从认识的人中选择高质量的朋友。

人一辈子常犯的错误是,见到好友不交,见到名师不拜。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人在一起。

对看着烦的人,一是要多想别人的好处优点,二是要用别人的不足提示自己,修炼自我,别人的不足就是你存在的价值。

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应互相支持、互相体谅、互相补台,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和谐的工作氛围。

应互相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应与人为善、宽宏大量,看到别人的进步和提高应发自内心的高兴,看到别人的不足和错误要给予真心的帮助。

应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同事、感恩社会,感恩才能使人成长。

我这辈子,一天到晚总是忙、忙、忙。

有人说,‚忙‛字一边是‚心‛,一边是‚亡‛,心亡为忙,忙得连修心开智的时间都没有,会忙出什么结果。

我常想,什么时候,拿出几天时间,一个人静下来,关掉手机,关掉电视,臵身‚世外‛,自己和自己好好沟通一下,‚致虚极,守静笃‛,寻找心灵的家园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