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上 第五单元 第2章 第3节 社会行为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章第3节《社会行为》精品课件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蜜蜂群体
蜜
蜂
群
体
蜂王 雄蜂 工蜂
工蜂围成一圈 侍奉蜂王在特定的 蜂巢中产卵
内勤工蜂将盗 蜜的老鼠团团围, 住用毒针将其刺死
严冬季节,工蜂拥 挤在一起,凭借各 自的热量共同取暖
工蚁:筑巢喂 养其它蚁蚁后工蚁雌蚁来自(蚁蚁:与 后):蚁产后卵交配
白 蚁
兵蚁:保 群
护蚁穴
体
雄蚁
成
员
有
A 萤火虫雌雄个体间的( )
A.通讯 B.取食 C.运动 D.产卵
6.在白蚁的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兵蚁。职
C 能是筑巢、喂养其他白蚁和照料卵的是( )
A.雌蚁 B.雄蚁 C.工蚁 D.兵蚁
7.根据下列动物的行为回答问题 (1)蚜虫发现七星瓢虫袭击时,会分泌一种激素 使其它蚜虫迅速躲避。 (2)吼猴的叫声极为响亮,声音可以传到几千米 之外,以警告其他群体不要靠近。 (3)某些灵长类动物常通过相互理毛、尾巴搅在 一起等方式表示友好或巴结对方。 在上述材料中提到的三类动物的通讯方式分别: _气__味__、__声__音___、__动__作_
更好的生存、繁衍
课堂练习:
C 1.下列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蜻蜓、蝴蝶 B.蝗虫、蟋蟀
C.蜜蜂、白蚁 D.苍蝇、蚊子
A 2.下列动物行为中,( )不属于动物的“语言” 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 B.狗沿途撒尿
C.蜜蜂的“8”字摆尾舞 D.萤火虫发光
B 3.动物的社会行为不包括( ) A.白蚁的群体生活 B.两性识别
----探究蚂蚁的通讯
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作出假设: 【 蚂蚁发现食物迅速返回 巢穴蚂蚁队伍出巢奔向食物 】
八年级生物第5单元第2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

幼 年
狒 狒
雌
狒 狒
雄狒狒
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将 军”。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 地,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 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 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大家知道牧羊人 是怎么放牧的吗
牧羊人只要只要管理好“领头羊”就 可以了,羊群中的其它羊会跟着这只 “领头羊”走。
疑问: 蚂蚁不会发声,靠什么传递信息? 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 了什么标记?
【实 验】
侦察蚁可能在纸片上留下什么标记? —— 可见的?可嗅的?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蚂蚁的通讯
正常的行走 屁股翘起
发现食物源, 屁股拖地排出信息激素
用触角接受 信息激素
知识搜索:
你知道动物界中哪些动物是 营群体生活的? 无脊椎动物: 蜜蜂、蚂蚁、白蚁 脊椎动物: 猴子、羚羊、企鹅、海象、斑马、 大象„„
下面我们就蚂蚁和狒狒为例来探究动物 的社会行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蚂蚁群体中有哪些成员? 怎么分工? 观看录像:群体生活的蚂蚁
后蚁(雌蚁)
体形最大,是专职的“产卵机器”, 能产很多卵,使种族得以延续。
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形成 一定的等级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群体生活的动物在群体中是如何进行信息交 流?
二、动物的信息交流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 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 的作用
舞蹈——动作
声音、动作
气 味
蜜蜂的通讯 —— 8 字 舞 蜂房、蜜源和太阳三点定位
3、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 社会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模型构建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探究社会行为背后的机制和原因。
5. 社会行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社会行为有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衍,对种群的动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堂检测:
1. 请解释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2. 请举例说明社会行为的适应性意义。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社会行为知识点和分析技能。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社会行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社会行为的特点、适应性意义及其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社会行为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社会行为的概念、特点和适应性意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社会行为实例进行分析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实验法:安排观察或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生物社会行为,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5. 社会行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社会行为有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衍,对种群的动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堂检测:
1. 请解释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2. 请举例说明社会行为的适应性意义。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社会行为知识点和分析技能。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社会行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社会行为的特点、适应性意义及其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社会行为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社会行为的概念、特点和适应性意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社会行为实例进行分析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实验法:安排观察或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生物社会行为,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课件

第十七页,共四十一页。
营群体(qúntǐ)生活的动物一定具有 社会行为吗?请举例说明。
2021/12/6
第十八页,共四十一页。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一定都具有社会 (shèhuì)行为。例如:麻雀虽然营群体生 活,但它们个体间无明确分工,故不 属于社会行为。
2021/12/6
第十九页,共四十一页。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不仅是营群体生 活(shēnghuó),更重要的是它们分工明确,群 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动物的社会行为(xíngwéi)对动物有 怎样的意义?
靠集体的力量往往更容易获 得食物(shíwù)和战胜天敌的侵袭,有 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生存 、 (shēngcún) 繁殖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 兽语”,你知道动物群体中的成 员之间是如何(rúhé)交流信息的吗?
等都可以
课堂 检测 (kètáng)
1.鹿群的群体内,不同成员间
,共同维
持
生活,它们具有一系列的
行为。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nèibù)往往形成一定
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中还形
成
。
3.动物的
、
和
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4.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
,可
以
。
5.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
特征: 1、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
3、形成等级。
2021/12/6
第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笔记 要点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qúntǐ)内部往往形成一定 的组织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

蚂蚁:在正常行走时,屁股会翘起,而当它发现 食物源时会拖地排出信息激素,其他的蚂蚁则靠 触角来接受信息激素。
蜜蜂:跳圆形舞或8字舞,即动作来告诉自己 的小伙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是如何的。
雌雄娥:当它们需要交配时,雌蛾会发出一种具 有挥发性气味的东西,雄蛾闻到后会飞过来和它 交配。
——
教 学 过 程
• 5.鹿群的群体内,不同成员间 分工合作,共同维
持 群体 生活,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
行为。
• 6.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 引诱剂 ,可 以 杀农业害虫。
• 7.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 接受信息的个体产某生种行为反应 ,这种现象叫做通 讯。
物 ● 谢谢
蚁王(雄蚁):与后蚁交配
腹部较长,个体较大,专与雌蚁交尾, 完成受精过程。
兵蚁:保护蚁穴
专司蚁穴的保卫,头部有钳状的大颚结构,强 悍擅斗,护巢御敌。
工蚁:筑巢喂养其它蚁
个体最小,筑巢、喂养其他各种蚁,负责移开雌蚁 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蚂蚁团结图片
幼
年
狒
狒
雌
狒
狒
雄狒狒
狒狒的群体生活
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 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3、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
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
自 主 学 习
蚂蚁的通讯
•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 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 应,叫通讯。
蚂蚁是怎样交流通讯的?
探究问题提示:
1.蚂蚁是否排斥其他群体成员(会发生战争吗?) 2.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吗?
实验步骤
1.水槽中放水,深5 mm左右,放 石块作为“岛”,将若干只经饥饿处 理的蚂蚁,用毛笔轻轻放在B岛上。
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社会行为

【想一想、议一议】(P54)
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火蚁需渡过河流时, 一些工蚁将前后足搭在一起,形成“筏子”,另一些将蚁 后、雄蚁和幼蚁搬到“筏子”,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个 “蚁团”,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 缺口,总有其它工蚁义无反顾的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 地。
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 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许多动物个体之间都能进行信息交流。
特殊气味的 挥发性物质
雌蛾
性外激素
雄蛾
纸蛾
人工合成 性外激素
干扰 诱杀
雌雄虫的 之间通讯
农业 害虫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白蚁)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如狒狒、狮子)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探究:蚂蚁的通讯
工蚁
后蚁
雄蚁:
白
与后蚁交配 蚁
群
体
成
雄蚁
员
工蚁
有
明
兵蚁
显
的
分
腹部较长,个体较大, 工
专与雌蚁交尾,完成
受精过程。
工蚁
后蚁
兵蚁:
白
保护蚁穴
蚁 群
体
成
雄蚁
员
工蚁
有
明
兵蚁
显
的
分
工
专司蚁穴的保卫,头部有钳状的 大颚结构,强悍擅斗,护巢御敌。
工蚁: 筑巢喂养其它蚁
白 蚁
群
结论:
体 成
雄蚁
具工有蚁 社会行为的动工蚁物,群体
复习
一、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分:
概念: 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先天性行为 意义: 必不可少,是生存的基本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 社会行为

A.池塘里的所有鲤鱼 B.草原上生活的狮群 C.一个蚁穴里的蚂蚁 D.同一蜂箱中的蜜蜂
解析:池塘里所有的鲤鱼,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 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 气味 声音
•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 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 种信息,接受信息的 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 应,叫通讯。
探究:蚂蚁的通讯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间需要信息交流。下列不能起到 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C ) A.黑长尾猴的不同叫声 B.鸟类或昆虫特殊的鸣叫声 C.黄蜂的警戒色 D.蛾类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
解析:黄蜂的警戒色是为了警戒天敌等其他动物,不是群体 内的信息交流。
课堂检测
2.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 D ) 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 B.实验时要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C.盘子里要放少许清水 D.实验过程中可以用手对调AB、BC两根小木条后继续观察
解析: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手直接对调两根小木条。蚂蚁是依靠 气味进行通讯的,手上的气味会对蚂蚁的通讯造成干扰,D符合 题意。
课堂检测
3.在白蚁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 生活,这种行为属于( C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社会行为
D.取食行为
4.下列各类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 )
1提出问题
3制订计划
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
蚂蚁靠气味通讯。
注意事项
①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去接 触“桥”和岛,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 ②实验用的小木条应当粗细和长短 相同、没有特殊气味。
探究:蚂蚁的通讯
注意事项 ③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若蚂蚁用工具从蚁穴获取,实验前需 将受惊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④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⑤实验完毕后,将捕获的蚂蚁放回自然界中。 实验结果
解析:池塘里所有的鲤鱼,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 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 气味 声音
•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 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 种信息,接受信息的 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 应,叫通讯。
探究:蚂蚁的通讯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间需要信息交流。下列不能起到 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C ) A.黑长尾猴的不同叫声 B.鸟类或昆虫特殊的鸣叫声 C.黄蜂的警戒色 D.蛾类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
解析:黄蜂的警戒色是为了警戒天敌等其他动物,不是群体 内的信息交流。
课堂检测
2.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 D ) 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 B.实验时要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C.盘子里要放少许清水 D.实验过程中可以用手对调AB、BC两根小木条后继续观察
解析: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手直接对调两根小木条。蚂蚁是依靠 气味进行通讯的,手上的气味会对蚂蚁的通讯造成干扰,D符合 题意。
课堂检测
3.在白蚁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 生活,这种行为属于( C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社会行为
D.取食行为
4.下列各类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 )
1提出问题
3制订计划
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
蚂蚁靠气味通讯。
注意事项
①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去接 触“桥”和岛,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 ②实验用的小木条应当粗细和长短 相同、没有特殊气味。
探究:蚂蚁的通讯
注意事项 ③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若蚂蚁用工具从蚁穴获取,实验前需 将受惊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④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⑤实验完毕后,将捕获的蚂蚁放回自然界中。 实验结果
人教版_ 八年级上册_第五单元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21页)(共21页)

自然界中,生物间的信息交流普遍存在: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 生物与环境成为统一的整体
蜜蜂群体中三种蜂的比较:
蜂王
形态 大小 数量
雄峰
工蜂
身体细长, 身体粗壮, 身体最小 最大 较大 一只 产卵, 数只
最多
建巢、觅食、 抚幼、御敌 等等
职能
繁殖后代
繁殖后代
狼群 狼 群
共同猎食
爱心
格斗
首 领
有 至 高 无 上 的 权 利
疑问: 蚂蚁不会发声,靠什么传递信息? 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
疑问: 蚂蚁不会发声,靠什么传递信息? 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
【实 验】
侦察蚁可能在纸片上留下什么标记? —— 可见的?可嗅的?
蜜蜂的通讯 —— 8 字 舞
蜂房、蜜源和太阳三点定位
头朝上:蜜源在太阳方向
蜂巢
蜜源
头朝地:蜜源在背太阳方向 蜜源 蜂巢
动物个体间的通讯
性外激素 雌 蛾 特殊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诱 杀 人工合成性外激素 干 扰 农业害虫 雌雄虫之间通讯 雄 蛾
蜂王
雄蜂 工蜂
工蜂侍奉蜂王产卵
工蜂将盗蜜的 老鼠围住,用 毒针将其刺死
群体中的通讯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 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 探 究: 蚂蚁的通讯 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作出假设: (日常观察可以发现) 蚂蚁发现食物 迅速返回巢穴 蚂蚁队伍出巢奔向食物
每天早晨,狼群要花上好几 分钟进行问候仪式,彼此嗅、吠、 咬、舔、互相凝望。这种例行仪 式能强化狼群的团结、有助于族 群阶级的维持。
群体中的通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社会行为导学案
姓名班级组别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认同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社会行为的定义
学习难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蜜蜂是怎么在一起生活的?
【新课学习】
一、自主学习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有的群体中还形成__。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二、合作探究
1、你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
2、社会行为有什么重要特征?
3、阅读P54-P58最页内容,观察教材P55图5-34,思考
(1)白蚁的家族有哪些成员?
(2)这个家族中各成员的分工如何?能否随意互换角色?4、观察P55图5-35狒狒的群体生活,思考:
(1)你能看出它们的地位有何不同?首领是谁?
(2)你能从中读出首领有何特权?又有何职责?
三、讨论交流
1.同桌先进行“一对一”分层讨论,并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标注好。
2.组内相互请教。
【课堂总结】
【达标检测】5*2=10分
1、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A公鸡报晓B孔雀开屏C乌贼释放墨汁D蝌蚪长成青蛙
2、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关于“首领”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C首领狒狒一般是雌性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
3、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A鲫鱼B象C白蚁D金丝猴
4、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
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C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D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5、除哪种动物外,其余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
A.蜜蜂
B.蚂蚁
C.圆蛛
D.白蚁
作业布置:《随堂检测》 24----25
学习评价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