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生物进化论的由来和发展

生物进化论的由来和发展生物进化论是指一种观点,它认为物种是由分类上更低级的物种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说,物种是发生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持续发生的。
它是由18世纪的拉斯维加斯学派的思想家,最先提出的,由此,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发生改变的。
维克多·弗洛伊德(1809-1882)是进化论的最早支持者之一,他指出,每一种物种都有自己的发展趋势,物种的变化是由自然选择和变异所致,弗洛伊德认为,每一种物种都会有一定的“倾向”,这种倾向会影响物种的发展。
他也指出,环境压力是物种发展的重要因素,只要环境发生变化,物种就会发生变化。
随后,英国的达尔文·牛顿(1809-1882)继续深化了进化论的思想。
他提出,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物种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适应能力,进行适应性变化,从而适应新的环境。
达尔文还提出了进化论的基础理论,即“自然选择”和“自然变异”,他认为,物种在新环境中,会根据自身优势和适应能力,进行适应性变化,从而适应新的环境。
此外,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穆勒·贝尔()提出了“基因联系”的概念,穆勒·贝尔认为,物种的变化是由遗传基因的传递所致,并且这种传递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持续发生的,从而使物种发生变化。
后来,贝尔的学生,史蒂文·斯皮尔伯格(1930-1982)提出了“分子进化论”,他认为,物种之间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异,他指出,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实现,从而使物种发生变化。
近年来,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进化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基因工程技术使得物种的变异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物种的人工进化。
总之,生物进化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它的发展过程主要受到科学家们的思想和技术的推动,这些思想和技术是生物进化论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物进化理论历史演变

生物进化理论历史演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对于生命的起源和物种的演变一直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代表着当时科学界对于生命奥秘的理解和认知。
早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生物的分类和比较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要追溯到 18 世纪。
当时,法国博物学家布丰提出了“物种可变”的观点,认为物种是可以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
但他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深入的研究。
19 世纪,随着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进化理论的诞生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拉马克是第一个系统提出生物进化理论的科学家。
他认为,生物具有一种内在的“向上发展”的趋势,环境的变化会导致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并且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例如,长颈鹿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不断努力伸长脖子,这种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长颈特征就会遗传下去。
尽管拉马克的理论存在一些错误,但他的工作为后来的生物进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真正使生物进化理论取得重大突破的是达尔文。
达尔文在环球旅行中,观察到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特征。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研究,他于 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认为,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逐渐积累,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合理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和物种的起源。
然而,达尔文的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他无法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对于一些复杂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也难以给出满意的答案。
20 世纪初,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遗传学的发展为生物进化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物质是基因,基因的突变和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导学案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解释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
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点。
3.说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课前预习】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意义:科学地解释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和,对人们正确地认识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不足之处:对于的本质以及对可遗传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现代达尔文主义1、主要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和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2、种群进化的实质:种群内的改变,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的基本单位。
3、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有的。
4、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比例。
5、基因型频率:某种的个体在中所占的比例。
6、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活动方案】活动一、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及生物进化理论,同学们最容易联想到哪位科学家?【读一读】教科书P94“知识海洋——达尔文进化学说”,找出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观点。
【讨论】1.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2.用农药消灭害虫刚开始效果显著但过一段时间后药效明显下降,是什么原因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议一议】达尔文进化学说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达尔文进化学说有什么局限性?活动二:说明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点【说一说】现代达尔文主义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议一议】怎样一群个体可以称为种群?【辨一辨】下列哪些属于种群?①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鲫鱼;③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④一个养殖场所有母鸡;⑤森林中所有的杨树苗。
种群的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读一读】什么叫基因库?【辨一辨】判断下列两项是否为基因库?①一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②一个池塘所有鲫鱼的体色基因。
生物进化理论历史演变

生物进化理论历史演变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人类对于生物进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从最初的朴素猜测到如今基于大量科学证据的严密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科学史诗。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对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有所观察和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对生物进行过分类,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生物变化的初步观点。
然而,这些观点大多基于直观的观察和哲学的思辨,缺乏科学的实证。
直到 18 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创立了生物分类学,为生物进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通过对大量生物的观察和分类,试图揭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但林奈仍然坚信物种是固定不变的,是由上帝创造的。
真正开启生物进化理论大门的是法国博物学家布丰。
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的变异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尽管他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为后来的进化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19 世纪,英国地质学家莱尔的《地质学原理》出版,他提出了地质渐变论,认为地球的表面是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变化的。
这一理论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时间框架。
而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人物当属达尔文。
达尔文在环球航行中,对各地的生物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和采集。
他发现,在不同的岛屿上,即使是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研究,达尔文于 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包括两个核心观点: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生存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生物之间激烈的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将这些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
这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物种逐渐发生了进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和反对。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了达尔文的观点。
例如,古生物学的研究发现了大量过渡类型的化石,证明了生物是逐渐进化而来的;比较解剖学揭示了不同物种之间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支持了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胚胎学的研究也表明,不同物种在胚胎发育早期具有相似的阶段,进一步证明了它们的亲缘关系。
进化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进化论是关于生物种群演化的理论,它由一系列科学发现和思想演变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接受。
以下是关于进化论形成和发展历程的概述。
1. 古代思想: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思考生物的起源和多样性。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存在一个有机体的连续链条,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渐进的变化相互联系。
然而,缺乏证据和科学方法,这些观点只能视为纯粹的哲学假设。
2. 拉马克的遗传理论:18世纪末,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一种被称为“遗传的力量”的理论,即个体通过积极适应环境产生的特征可以遗传给后代。
尽管这个理论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它为后来的进化思想奠定了基础。
3. 达尔文的进化论:19世纪初,英国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核心思想。
他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了两个关键观点:物种的多样性是通过自然选择逐渐产生的,而不是由神创造;适应环境的个体会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将其有利特征传递给后代。
达尔文的理论引起了巨大争议,但逐渐被科学界接受。
4. 孟德尔的遗传发现:19世纪中叶,奥地利修道士格雷戈尔·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一系列育种实验,发现了遗传的规律。
他的工作揭示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为进化论提供了分子基础。
5. 基因学和遗传学的发展:20世纪初,基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遗传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随着基因的发现和DNA结构的解析,人们开始理解基因如何编码生物的遗传信息,并且如何通过基因突变和重组导致新的遗传变异。
6. 群体遗传学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形成:20世纪中期,群体遗传学的发展为进化理论提供了更深入的解释。
群体遗传学研究了群体中基因频率的变化和遗传漂变的机制。
同时,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形成将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突变和基因流等因素整合在一起,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释。
7. 分子进化学的兴起:20世纪后期,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促使分子进化学成为进化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比较DNA和蛋白质序列,研究人员可以重建物种间的进化关系,并推断出共同祖先的存在时间和地点。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说课稿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是高中生物必修 2 中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奥秘、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介绍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然后逐步引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建立起进化的观念,为后续学习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遗传和变异、种群和群落等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引导来加深他们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解释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1)通过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基因频率,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2)培养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计算。
(2)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3)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于是关于生物起源的种种猜测又被提 了出来,其中最被人认可的是“进化论”!
四、 现代进化理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很好地解释了生物 的适应性。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解释遗 传变异的原因,而且仅限于对生物进化个体的 分析,因而对于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高等生物 和低等生物并存的现象无法作出圆满的解释。
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繁殖过剩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 强的繁殖力。
生存斗争:
达尔文把生物与环境的各种复杂关系称为
生存斗争。
生物同无机自然条件的斗争
无机自然条件:水、湿度、温度、光、空气等
种间斗争
指不同物种间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的斗争。
现代生物学家吸取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的精华部分,运用现代遗传学、生态学、物理、 化学方法对生物的进化进行分析,提出了现代 的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进化是在生物种群中实现的。 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 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
方向演变
课堂练习:
按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
A、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 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甜食树缝中的蚂蚁 反复不断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 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 影响的结果。
了自然选择学说。其阐明了 生物进化的原因,对生物多 样性、适应性也作出了正确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类的演变和变化过程,包括生物形态、生物行为和生物发育等方面。
人类对于生物进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直到19世纪才有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在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观点,并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基因遗传学、群体遗传学、进化生态学等方面均有了重大突破和发展。
1.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达尔文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先驱,他的进化观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
他认为,生物种群的数量是有限的,而生物之间通过竞争争夺资源、区域和配偶。
在这种竞争中,那些适应环境和竞争力最强的个体,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生存得更长久,更容易生育后代,这些后代会继承父母的有利基因。
有利基因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个体的基因组中,从而增强了种群的适应性。
2.基因遗传学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基因遗传学是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它揭示了生物进化的遗传机制和变异方式。
基因遗传学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观点的准确性,即适者生存和物竞天择。
大量的实验证明了基因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个体基因表达和群体间基因组变异的关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遗传学。
基因遗传学揭示了生物进化的遗传机制和变异方式,这为人们深入理解生物进化提供了基础。
3.群体遗传学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主要研究生物基因组与群体间的相互作用。
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揭示了一些生物进化中特殊的原因和机制。
例如群体大小、空间分布和基因流等因素都能够影响群体基因组的动态变化,从而导致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4.系统进化生物学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一个比较新的分支是系统进化生物学。
该学科通过对不同生物群体间遗传差异的分析和比较,研究生物物种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历史。
以此可以了解每一个生物现在的形态和特性如何发展和变化的。
系统进化生物学利用分子多样性、基因标记和化石记录等多种信息,对物种'间的进化关系进行推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57%
43% ;
D 92%
8%;
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 (其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 型的比率为:
XBXB 44% XBXb 5% XbXb 1% X BY 43% XbY 7% 则Xb的基因频率是:( D )
A、13.2% C、14% B、5% D、9.3%
阅读课本材料回答:形成 隔离的原因有哪些?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阅读课本材料回答:形成 隔离的原因有哪些? 左图:马(2n=64)和驴(2n=62)杂 交生骡子,但骡子是不育的,这 属于哪种情况?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1)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 生后代称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生育, 这种情况称之为 ( D ) A、杂交育种 B、人工诱变 C、基因重组 D、生殖隔离
推论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 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推论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 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 化出新类型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你了解达尔文吗? 说说他的故事及 成就。
请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解释长颈鹿的进化。
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 作用。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原因 是细菌产生了抗药性。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细菌产 生抗药性的原因,并分析这一解释有什么不够完善之处。
答: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就有抗 药性强的变异。在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在生 存斗争中并不一定占优势。使用抗生素以后,抗药性弱的个体 大量死亡,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一段时间 后,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注意:抗生素只起选择作 用,把抗药性状选择保留下来,并通过繁殖传给后代,使得抗 药性在下一代积累加强) 这一解释未能深入到基因水平,没有说明基因突变在进化中的 作用。
(2)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取决于生物的生 存环境。
(3)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 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 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 可遗传变异,而且变异的产生是不定向的, 所以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栖息环境浅色 s基因频率95%
(个体多) 桦尺蠖 浅色 (个体少) 深色 浅色 深色 ……
眼睛的大小、鼻子的高低、毛 发的深浅、眼皮的单双,这些 性状为中性性状
在美国宾州有一种“敦克尔人”,是18世 纪初从德国西部迁居来的。他们在本族 内通婚,形成了一个半隔离的小群。如 今,敦克尔人的脸部特征不同于德国西 部人,也不同于宾州的其他美国人。
2、中性学说认为, 生物进化的主导因 素不是自然选择, 而是中性突变的随 机固定。
: 分析下图,讨论基因频率发生怎 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进化的 实质是什么? 海龟的表 现型及基连趾ww 因型 分趾WW 基因频率
连趾ww 分趾WW 分趾WW 连趾ww 连趾ww 连趾ww
连趾ww 连趾ww 分趾Ww
分趾Ww 连趾ww 连趾ww
分趾Ww
50%W
50%w
30%W
70%w
10%W
90%w
3、遗传平衡定律及应用
• 一、遗传平衡定律 • Hardy和Weinberg于1908年分别应用数学方法 探讨群体中基因频率变化所得出一致结论,即 遗传平衡定律(又称Hardy-Weinberg定律)。
在一定条件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 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 • 条件:(1)在一个很大的群体;(2)随机婚 配而非选择性婚配;(3)没有自然选择;(4) 没有突变发生;(5)没有大规模迁移。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 进化的方向
进化的实质是 基因频率的改 变
基因频率
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计算方法:
1、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2、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
1、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此种基因的个数 某种基因的 基因频率= 此种基因的个数+其等位基因的个数
B B
B C
B
D C
甲岛 乙岛
A
C
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2、甲岛上的B物种迁移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 同一物种的原因是? B与C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 3、迁移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 甲乙两岛上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作用也不同, 再加上地理隔离使它们基因频率的差别得到积累形成 了生殖隔离。
(2)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 D ) A、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化 B、马和驴的遗传物质有本质区别 C、发生突变 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
最常见的一类物种形成过程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种 地理隔离 小 自然选择 的 种 群 群
产基 生殖隔离 新 生因 物 改频 种 变率
下图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淡化的模型,A、B、 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回答: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两组海胆组蛋白IV的mRNA比较表:
mRNA1
mRNA2 氨基酸 GAU AAC AUC GAC AAC AUC 天冬 氨酸 天冬 酰氨 异亮 氨酸 CAA GGA AUA CAA GGU AUC 谷氨 酰氨 甘氨 酸 异亮 氨酸 ACU AAA CCG ACG 苏氨 酸 赖氨 酸 GCA GCU 脯氨 酸 AUC AUC 丙氨 酸 异亮 氨酸
• 由此可见,子代基因A的频率仍然是p, 基因a的频率仍然是q,而且将以这种频率在 所有世代传递下去,这就是遗传平衡。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的突变率很低,而且一般是 有害的,为什么还能作为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
(1)虽然对于每一个基因来说,突变率是 很低的,但一个种群每一代都会产生大 量的突变;
你如何看待进化论各学派的不同观点?
生活在北极的白人、瑞典人、德国人、 意大利人的脸部特征各不相同,但是, 通过群体中的随机交配 即遗传漂变,使这些中 他们是同一祖先的后裔。 请解释原因?
性突变在群体里固定、 发展和消失。
3、进化的速率由中性 突变的速率决定
阅读材料:
海豆芽自奥陶纪以来,5亿年没有显著变化;
马的进化大约每250(25万代)万年出一个新种;
1、写出海胆组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2、这两组海胆控制组蛋白IV的基因相同吗? 3、从组蛋白IV分析自然选择对这两组海胆的 影响有差别吗?
讨论:
1、何谓中性突变? 2、哪些突变是中性突变? 中性突变:不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功能,对生物既 无害处也无好处的基因突变。 “同义”突变、结构基因中的突变及“非功能 性”DNA顺序中发生的突变是中性突变。
栖息环境深色 S基因频率95%
s基因频率降低 S基因频率升高 s基因频率又降低 S基因频率又升高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 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物种: 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 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且能够 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
假设在一个理想的群体中,某个基因座上的 两个等位基因 A和a, 基因频率A = p 基因频率a = q p + q = 1 按数学原理(p+q)2 =1。
二项式展开 p2 + 2pq + q2 =1
亲代配AA(p2) Aa(pq) Aa(pq) aa(q2)
想 一 想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丰富了自 然选择学说,在研究方向上 二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自然选择学说是从性状水平上以个体 为单位研究生物的进化; 现化生物进化理论则是从分子水平上 以种群为单位研究生物的进化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你能得出 什么结论?
1、分子水平的进化速率几乎是恒定的 2、不同蛋白质的进化速率又各不相同
比较现代达尔文主义和中性学说对 生物进化解释的差异。 生物进化的 生物进化 影响生物进化 主导因素 的方向 的速率因素
现代达 尔文主 义 中性学 说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随机自 由组合
环境和生 物世代
恒定的
中性突变本身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三)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四)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一、现代达尔文主义
1、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探究:何谓种群?何谓种群的基
因库?何谓基因频率?为什么进 化发生在种群,而不是个体?
时空条件 一个自然保护区 一片草地
组成和数量 全部猕猴 所有蒲公英 同种生物个体总和 种群
卵 A(p) 子 a(q)
由表可见子代基因型组成:p2+2pq+q2=1 这里基因型AA的频率为p2,基因型aa的频率为 q2, 基因型Aa的频率为2pq。 AA:Aa:aa= p2:2pq:q2
•
子一代向下一代提供的配子中两种基因频 率分别是:
A=p2+1/2(2pq)=p2+pq=p(p+q)=p a=q2+ 1/2(2pq)=q2+pq=q(p+q)=q
生殖和遗传组成 相互交配,交流基因 相互交配,交流基因 群体共有全部基因 基因库
一定自然 区域
2、进化的实质 回顾: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些来源?
变异和进化有什么关系?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引起 遗传物质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 提供了原材料。
探究活动:生物产生了可遗传的变
化,那么,哪一种变异代表了生物进 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