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备人:涟水县方渡中学张建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南》指出:对于诗歌,尤其是古代诗词,常常将三个方面作为考查重点:①诗歌名句积累与运用;②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③具备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

3?因为是课外诵读,所以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重方法的点拨和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课前完成,当堂检查),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默写(当堂完成);

2?结合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了解诗歌考察的形式(具体可查看《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南》中“诗歌阅读指导”内容),结合试题,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默写。

教学难点:结合问题赏析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学习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一)检查学生熟读、背诵情况;(齐读、点名背诵:建议中等生)

(二)根据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结合课前预习情况,了解作者及写作景。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

1 / 2

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 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三)围绕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回答问题。

1?试分析诗中所写的作者离乡的时间、地点以及描写的景物。

明确:秋天的夜晚,峨眉山,主要描写了山、月、江水。

2?诗中五个地名连用,试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青衣江)、清溪、三峡、渝州;作用: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文下解读中说“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再读全诗,试分析作者的复杂情感。

明确:对未来的憧憬、对家乡的依恋、对友人的思念等。

(四)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1.齐背;

2.独立默写;

3.对照文本订正(用不同色笔自己订正或互批)

二、按以上流程分别学习《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建议:(一)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重方法的点拨和目标的达成;

(二)尽量围绕“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设计问题;

1?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拓宽;

2?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提出问题。

(三)默写内容,下课收齐,教师再批阅。(了解默写情况)

三、完成《巩固练习》。

2021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乐高教育以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上有着自然的爱好和本能,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布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往探究知识的奥秘。以下是 ___精心的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班乐高活动:灵活的小车 执教者朱翔 活动目标: 1、掌握方向盘、操纵杆的概念,拼搭能灵活转弯的小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通过设计、改造小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乐高一盒,搭建好的小车,马路路线图一张,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放音乐《小汽车》)(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开小汽车形式入场,开到指定位置)“到站啦!我们找个位置站站好” “刚刚我们玩了开小车的游戏,正好前两天,我们也用乐高玩具也搭建了一辆小汽车呢,看,我们面前有一条宽宽的马路。让我们拿起小车,来玩一玩吧” (放音乐《小汽车》)(事先交代不同方向的小朋友往哪个方向开)(玩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 “把小车放在这里,请回到你们的位置上去吧”(幼儿在垫子上做好) 刚在我们玩得真开心,不过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啊?---撞车了,太挤了 很多小朋友的车挤在了一起,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我们发现两车要相撞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某某小朋友你来试一试”(请小朋友来试一试,能不能避让开,提出要求,车轮不能离开地面。) “小车只能往前走,不能拐弯”“你们能想办法让我们的小车拐弯吗?” 二、出示小车,引入方向盘和操纵杆的概念 “我这有一辆车,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转动 “在这个小车里面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哦,想不想知道?”---想 “我们来看一看”(视频) “看明白没有?你们说说看”----方向盘转动,带动操纵杆车轮转动 “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是什么连接的”---轴“这根轴就是操纵杆。” “这就是小车能够拐弯的秘密,老师的小车就是有了方向盘、操纵杆。当我转动方向盘的时候,车轮就跟着。。。” 三、展示PPT分解图

15.《塑料》教学设计

《塑料》教学设计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刘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四课。本课主要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学生对塑料的认识。第二部分在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组织学生带一些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比一比,调用感官来认识塑料的优点。第三部分是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线和塑料绳。通过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等方式会正确区别羊毛和塑料制品,进一步了解塑料的优缺点。第四部分是了解如何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2.会正确辨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3.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难点:了解塑料的特点,理解塑料与环保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塑料尺、钢尺、塑料袋、纸袋、塑料碗、瓷碗、木椅、塑料椅、羊毛线、塑料绳、酒精灯、镊子、手套、护目镜 五、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塑料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塑料制品? (预设:水盆、课桌、尺子、笔盒) 2.汇报交流对塑料的认识。 【意图解析】从观察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既能拉近塑料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纸、金属等材料的特性。你觉得塑料制品与其 他材料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2.分组观察:四人一组,每人认领一组物品进行观察比较。 第一组:塑料尺、钢尺;第二组:塑料袋、纸袋; 第三组:塑料碗、瓷碗;第四组:塑料椅、木椅; 3.学生交流汇报 4.小结:塑料制品具有防摔、耐腐蚀、弹性好、便宜、轻便、隔热等优 势。 【意图解析】通过学生之前学习过金属、纸、木头等材料的特性,运用 多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出塑料的一些优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塑料特性的理 解。通过分组合作观察的形式,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又可以做到人人 有观察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三)鉴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1.谈话:这两根绳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预设:羊毛、塑料) 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 (预设: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 3.分组实验,用不同方法区分羊毛绳和塑料绳。 (烧一烧和捻一捻环节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并正确使用酒精灯)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古诗词作文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现行各类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相当的比例。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的文化熏是无可替代的。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许多困惑和盲点;对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对古诗词教学在各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各学段的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分。这些因素导致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统一,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方法各学段的目标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各学段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另外,即使同一学段,古诗类别不同,所采用的教法也不应雷同。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还要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以及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法研究上要本着实用、高效、发展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语文味,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学生从文化上得到浸润,能力上得到提高,达到能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词的程度。 我们提倡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之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古诗词教法研究有其现实作用,课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几个步骤:学习-反思-行动-总结。 三、研究容 (一)探索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1、通过对古诗词教法的研究,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

熏,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古诗文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式。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2、探索小学古诗课堂教学路子。 3、编写出小学古诗积累校本教材。 4、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探索通过古诗词积累,培养学生良好品性的有效途径 1、选取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古诗词诵读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古诗词诵读的方法。 2、学生背诵古诗词增加了记忆力,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文化素养,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了传统美德的教育。 (三)教师摸索和总结出现代教育技术下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基本模式,并总结出一套小学各年级段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细则 (四)学校编写出一套古诗词诵读教材,建立一个古诗词专题学习,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 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1、选题、申报、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2、分类搜集、整理、筛选有关古诗文资源。 第二阶段:逐步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2月 1、确定实验对象,并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摸清教学需求。 2、通过教学实践,反馈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积累经验与方法。

乐高教案

教学内容(课题) 初识乐高积木与乐高交朋友:了解机器人、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认识新环境中的新朋友,成立团队,激发兴趣,热爱生活,热爱科技,建立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介绍乐高机器人,多媒体展示以往机器人比赛片断,制定公约,展示机器人套 装。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适应新环境,建立团队,认识乐高机器人。 难点:让学生主动发挥联想,积极动手实践,激发兴趣,发挥联想,以机器人结合生活应用,参与讨论表达 教学过程。 一、 提问(12分钟) 1、 大家能说说,什么是机器人吗? (认知过程) 抢答提问后,老师作引导性说明。 GOOGLE 网络定义: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Robot )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 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 在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甚至已成为不可少的核心装备,世界上有近百万台工业机器人正与工人朋友并肩战斗在各条战线上。 机器人的出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它的高速发展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水平和人类的生活质量。 2、大家所见到过的机器人有? (记忆发掘,联想) 服务机器人可以为您治病保健、保洁保安;水下机器人可以帮助打捞沉船、铺设电缆;工程机器人可以上山入地、开洞筑路;农业机器人可以耕耘播种、施肥除虫;军用机器人可以冲锋陷阵、排雷排弹…… 3、机器人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结合生活发挥联想)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工作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喷漆、重物搬运等;有些工作要求质量很高,人难以长时间胜任,比如汽车焊接、精密装配等;有些工作 人员无法身临其境,比如火山探险、深海探密、空间探索等;有些工作不适合人去干,比如一些恶劣的环境、一些枯燥单调的重复性劳作等……这些人们干不了或干 不好的领域变成了机器人大显身手的舞台。 4、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机器人,创造机器人人? 机器人能为而类服务。能帮助我们做一些人类比较困难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以上所说的,深海探密、空间探索等。 5、机器人需要吃饭吗?(引发兴趣,开口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拓视野,激发对科技的兴趣,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点 重点:适应新环境,建立团队,认识乐高机器人。 应用,参与讨论表达。 提问(12分钟)

乐高教学设计

教会小朋友认识建筑房子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南实验小学林水祺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15.塑料 【教材分析】 《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特点,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中,1、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一方面是这种才比较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才可能了解到塑料更多的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出评价,在总结时进行概括。2、探究活动:用更多方法比较塑料绳与羊毛毛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塑料的特性。3、用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储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对塑料进行比较,探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只知道有白色污染,对它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视频能更好的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通过“科技改变生活”让科技的力量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塑料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知道塑料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 3.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对比的方法探究塑料的特点。 2.意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西乡县金牛小学校本级课题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侯小静课题组成员:黎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问题的提出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之作,他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可以说,我国的古诗文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古诗文语言凝练,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背诵对于培养坚定的人生信念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一辈子的修身和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学生时期,在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大量记诵一些古诗文,让儿童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人的境界,认识祖国文化的伟大,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如何使学生热爱我们文化瑰宝,如何使学生在有情趣、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开展诵读,丰富文化积累,感悟古老文化的精髓,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工作。怎样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在一次次的争论中,我们渐渐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就是在语文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诵读的研究。 2、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

方面,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如果说对人文性有所涉猎的话,考虑更多的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学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对人文性的理解是片面的,假如说我们在小学只能学些“小猫叫小狗跳”的东西,那么他们将如何去衔接古人积累下来的智慧呢?每个生命都是一幅画,什么样的童年经验形成什么样的生命底色。书法家的儿子往往对书法情有独钟,音乐家的女儿往往从小就会唱歌,这些都是从小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教学从小就用高雅文化去陶冶孩子们,那么他们也就变得高雅,中国的民族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就会在新一代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多背诵一点古诗文,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还可以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古语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苏轼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豪”。可见,读和背就是一种积累,对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古今许多名人都有背诵的经历,如柳宗元、毛泽东、鲁迅、郭沫若、马克思、李政道、华罗庚等等,莫不如此。 “越具有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古诗文是我们的国粹,是祖国语言的根基,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更有义务学好中文,学好中国的古诗文,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点贡献。 3、研究的背景 令人欣慰的是古诗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重视。《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教师的一种要求。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语文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诵读的研究》课题的开展,

乐高教学设计

乐高教学设计 ----《程序与程序设计》之旋转木马

马,调试程序,不断优 化。 学生分组活动和电机结构;常用测量工具准备。 Contemplate (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实践活动的成果) 思考与分析 通过让学生上台来讲解和演示所设计的机器人旋转木马,让学生自己反思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寻求解决的方案,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程序控制结构的理解;通过采取老师和同学提问,小组成员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的科学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及 环境师:同学们,布置给大家的任务都完成 了没有? 老师展示ppt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各个小组按照ppt 上面所列的问题,准备5分钟的发言, 待会儿依次上台来,讲解你们所设计的 系统,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老师给予掌声鼓励。 在学生演示完后,针对演示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问题,老师进行提问。 在所有的小组完成了讲解和演示之后, 老师要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大家都完成 得非常出色! 生:都完成了! 学生分小组,依次上台 讲解,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其他 小组同学给予掌声鼓 励。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回 答老师的疑问。 其他小组同学提问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答 疑 学生鼓掌 通过设置小组 成员上台讲解 和演示的活动, 让学生进行充 分的反思和总 结。 通过设置老师 提问和学生提 问的环节,让师 生之间、生生之 间进行思维的 碰撞,进一步促 进学生的反思。 老师通过在课 堂上肯定学生 的表现,进一步 激发学生课后 自主开展学习 的热情。 学生通过填写 课堂评价表,完 成对自己,以及 组员的评价,对 整堂课的表现 进行量化评价。 制作好 ppt课 件 演示的 同学和 其他小 组同学 都围在 旋转木 马两 旁,营 造一个 良好的 互动氛 围。 提前设 计好学 生的量 化评价 表。

塑料教案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2017年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节内容,在本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材料家族”的不同类材料。初步认识了塑料,生活中也多次接触到塑料。从生活中对塑料有感性的认识,为本节课研究塑料具有怎样的性能和用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工具 教师课前准备不同种类的塑料物品(小塑料桶子、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 超市购物袋、保鲜袋、垃圾袋、塑料文件袋。提前收集好大量的塑料甁。 筛选不同类别的瓶子。例如:矿泉水瓶、运动饮水瓶、塑料药瓶、洗发水空瓶、沐浴露空瓶、一次性杯子、糖果瓶、酸奶瓶、洗气瓶。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用途; 2、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 (二)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塑料材料,进行小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STEM 1、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积极参与实验; 2、认识到塑料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安全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塑料的特性,具有不同用途;能学会安全使用塑料甁。 教学难点: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开展安全小调查。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实验法、类比法、自主归纳总结法、自制PPT、结合信息技术录制微课; 教学过程(必填) 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瞧瞧,都有些什么呢?(展示4-5种塑料制品,分别有小塑料桶、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想想这些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呀?(生:塑料)板书塑料。 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吗? 生:塑料瓶、水壶、塑料盆、塑料文具盒、尺子、塑料袋、沐浴露瓶子、白色小药瓶……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丰富,能举出这么多的例子,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研究它。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轻松交流,展示塑料制品,本单元第一节课初步认识了塑料,为本课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活动一比较不同的塑料 师:老师准备了四种塑料制品,分别是:塑料抽杆夹、塑料袋、PE保鲜袋、垃圾袋。制成它们的塑料都一样吗?(生:不一样。)老师从四种物品上分别剪下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并且标好编号:1、2、3、4。 (1) 这些塑料块有哪些不同?你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板书(贴上四块塑料片。)

研究论文: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

学科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 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积淀,它以其优美的形式、精炼的语言、深挚的情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诗词教学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部分,讲究读、听、写、看几方面,其中读、听环节必须靠诵读,可以说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离开了诵读教学,古诗词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的重要性,古诗词具有丰富的内容、凝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学习古诗词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修养,培养学生语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古诗词教学强调诵读就是提倡边读边诵,学习古诗词如果只是看,不一定记得住,如果让学生反复诵读,很快就能记住这首诗词。如果熟记了古诗词,蕴含在古诗词中的词语、佳句等就装入了头脑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大大提升。古诗词诵读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它把声、形、意融为一体,使静态的教学具有了动态化的效果。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呢?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

践,从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意义入手,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途径。 一、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学生能力 一些言简意赅的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读后往往能给人以启发,使人振奋。写作时适当运用古诗词名句,能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全诗的主旨。诗人从自然景物变化联想到人生,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及时努力。古诗词中这样的诗句很多,平时注重积累,有助于我们能力的提升。名句最具有表现力,大量背诵名句并运用,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与说话能力。 2、有助于领悟语言魅力 古诗词诵读作品中蕴含着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复、顶真、对偶等。深入研读还会发现作品中有很多运用“借喻”的诗词,如“谁言寸草心”、“欲把西湖比西子”、“沉舟侧畔千帆过”等,这样的比喻恰到好处,既能刻画人物形象,抒发内心情感,又能加深理解。所以掌握古诗词中的修辞知识,不仅能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感悟语言魅力。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的填空 1.《式微》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2.《子衿》中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的句子是“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3.人们常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划分句子节奏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A) A.式微/式微,胡不/归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式微/式微,胡/不归”。 三、古诗歌阅读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胡.不归(胡:为什么) B.微.君之故(微:小) C.胡为乎中露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D.微君之躬.(躬:身体) 【解析】B项,“微”,(如果)不是。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君主发出的怨词。全诗用简短的几句话,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压迫奴役的极端憎恨。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曹操的《短歌行》一诗引用了本文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诗中两句“纵我不往”有什么作用? 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发出了强烈的反问。只有爱如烈火,思如涌潮,才会有这样的嗔怪和责备。 8.(广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认识塑料》 全国通用

认识塑料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塑料,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制品的特点。 2.认识生活中的塑料,了解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 的危害。学会客观地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责任感。 4.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注意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关于塑料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发兴趣,开题导入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各种不同的塑料制品)?那这些材料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学生回答塑料)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走进塑料的世界。 板书课题:认识塑料 二、交流资料,初步认识塑料 1.师: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去搜集塑料方面的知识和塑料制品,同学们都搜集到了什么物品?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学生会回答搜集到的各种塑料制品、什么是塑料、塑料的原料、种类等基本信息,师根据回答给予适当评价、补充和总结。 2.师: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了关于塑料的资料,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对塑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带来的物品也是琳琅满目(如果学生搜集物品单一可以引导找一找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可见塑料制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只是塑料世界里小小的一部分。塑料制品在各行各业中应用都十分广泛,虽然塑料制品问世只有百余年,但是它已经逐步取代了其它生产材料。(板书应用广泛) 播放一组塑料在不同行业应用的图片。

【2020统编版】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四)3篇

2020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学目标: 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xī) 矣(yǐ) 依(yī) 雨(yù) 霏(fēi) 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冬天,雨雪天气。) 2.理解“往”和“来”的意思,谈谈从这一“来”一“往”中自己读出了什么。(读出了作者<即诗歌中的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之情。)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是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是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描写了从军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的思想感情。) 2.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你能由“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联想到哪些诗句?或者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将自己联想到的诗句或情景写一写。 (联想到的诗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想象到的情景:一位战士出征离开家乡时是杨柳依依的春天,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优秀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四首诗。 2.把握诗作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四首诗,积累古诗名句。 2.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主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1.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其诗文多指陈或讽喻时政之作。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笔调多清俊生动。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代表作有《清明》《赤壁》《过华清宫》《江南春》《题乌江亭》等。 2.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晚唐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代表作有《夜雨寄北》《登乐游原》《无题》《锦瑟》等。

二、朗读指导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三、全诗翻译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笼罩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上。入夜时,我将小舟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的地方。金陵城里的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2.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谈至深夜,汉文帝向前移动坐席靠近他,可惜皇帝不关心民生却只关心鬼神。 四、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2.《贾生》是一首托古讽今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通过讽刺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又不知真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皇帝看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一心求仙访道而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简析《泊秦淮》一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凄清的景象。 2.《贾生》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泊秦淮》这首诗即景感怀。诗人目睹当时的唐王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认

乐高积木电子教案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累计教案1个课题(内容):介绍乐高积木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乐高积木,培养兴趣。 2、介绍乐高积木的有关历史。 教学重难点: 学生初步了解乐高积木,培养兴趣。 板书设计: 初识乐高积木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一张白纸可以绘出美丽的世界,那一块白布可以做些什么呢?在大家看看桌上的材料后,应该可以猜出个大概了吧。请大家先来看看老师的几幅作品。展示乐高积木图片(小组传阅,部分贴在黑板上),现在大家知道我们今天所要实践的到底是什么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是乐高积木,它是积木的一种。同学们知道乐高积木的起源吗? 2、介绍乐高积木的历史来源: 乐高公司创办于丹麦,至今已有85年的发展历史,追本溯源,还得从它的金字招牌LEGO说起。商标“LEGO”的使用是从1932年开始,其语来自丹麦语“LEg GOdt”,意为“play well”(玩得快乐),并且该名字首先迅速成为乐高公司在Billund地区玩具工厂生产的优质玩具的代名词。 多年来,“LEGO”图标也变化了多种形式,最新的图标是1998年制作,它是在1973年的版本基础上稍作调整而成,使之更便于在媒体上传播和识别。第一个生产地在丹麦的一所红房子中,那里就是乐高开始的地方。近日,乐高乐高官方推出的一座大型主题空间,坐落在乐高的总部所在地丹麦比隆(Billund),占地 12000 平米,离公司总部也不远,LEGO Experience Center 将于今年正式开放,目前计划中的具体时间是在九月份。(图片展示)

3、介绍乐高积木的价值: 孩子们在接受乐高积木教育课程的时候,不仅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对理科知识产生了初步的认知,增强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思考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 用课件引导学生学习,随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使学生对课堂学习过程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平面静止的图片不够生动形象,对学习的指导作用稍逊于动态影像。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进行研究。 2.知道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塑料污染的危害。 【教学准备】各种塑料制品及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老化的塑料制品、打火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前几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纸、纺织材料、金属等材料,知道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种成分改变性质,这种材料就是人造材料。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20年来蓬勃发展的新材料——塑料。 (板书课题)

(二)认识塑料的优点 1.师:谁能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生汇报) 2.师:那么,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以前人们吃饭用的碗、盘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脸盆、喝水的缸子、水壶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头做的;装茶具、水果的盘子都是玻璃做的;饭盒、水桶都是金属做的;而药品则大都是用纸或玻璃瓶包装的;爸爸妈妈买菜用篮子,装东西用布袋子。 3.现在为什么要用塑料制品代替呢?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生汇报) 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分别比一比。今天老师准备了七种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来帮助大家进行比较,听好要求:请各组将塑料制品与老师提供的某种制品进行比较,找出塑料有哪些优点。各组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哪组发现塑料的优点最多!(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5.师:汇报时先说你们组用哪种材料与塑料比较,再说发现塑料有哪些优点。 6.学生按组汇报。教师板书:隔热、轻便、耐磨、牢固、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天台洪畴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方面,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如果说对人文性有所涉猎的话,考虑更多的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学些浅显易懂的内容。每个生命都像一幅画,什么样的童年经验形成什么样的生命底色。书法家的儿子往往对书法情有独钟,音乐家的女儿往往从小就会唱歌,这些都是从小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教学从小就用高雅文化去熏陶孩子们,那么他们也就会变得高雅。中国本民族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就会在新一代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多诵读一点古诗文,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泱泱中华,英才辈出,文学作品璨若星辰,作品中蕴藏着的是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 多诵读一点古诗文,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先贤大师,以文言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足以照彻千万年,足以沐浴古今人。孩子们通过诵读去体会他们的精神,通过诵读去接受美好情感和高尚人格的熏陶。 多诵读一点古诗文,还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苏轼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豪。”可见,读和背就是一种积累,于人的口

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背诵的经历,如柳宗元、毛泽东、鲁迅、郭沫若、马克思、李政道、华罗庚等等,莫不如此。 “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古诗文是我们的国粹,是祖国语言的根基。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更有义务学好中文,学好中国的古诗文,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点贡献。 课题负责人:奚东升执笔:林俏静课题组成员:陈琼许龙游陈晓玲令人欣慰的是古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重视。《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教学的一种要求了。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的内容是“古诗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根据“古诗文”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古诗文教学包括很多方面,有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古诗文与学生人文教育的结合,古诗文的朗读、背诵、积累等。本课题就“古诗文诵读教学模式”这方面的进行探究,即在古诗文的背诵、朗读、积累这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积累古诗文寻求好的方法。

小学科学_ 塑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轻便、不透水、受热易变形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塑料的不同特点。 3.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4.初步了解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塑料的特点。 2.了解塑料的好处与危害。 【教学准备】 演示:塑料花、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锤子、烧杯、水槽、热水、课件 分组: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调色盘、布袋、小毛巾、信封、水槽、场景图 【课前活动】 分一分 1.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其中有一些是用塑料做的,还有一些不是用塑料做的。请你们仔细观察,把它们分开来。看看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正确。现在开始。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来讲一下你们的分类结果? 4.教师小结:用塑料做的有塑料袋、塑料杯、调色盘,不是用塑料做的有玻璃杯、小毛巾、信封、布袋。同学们做得非常棒!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也能够表现得非常出色。 [设计意图:学生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已经能够知道哪些是塑料,课前分一分活动,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常见的几种塑料制品,又向学

生强调了科学探究中要细心观察、小组合作的要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小礼物,大家看是什么?(出示一盆塑料花)喜欢吗?是什么?这束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学生回答:塑料。 3.教师:对,是塑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塑料。 (板书贴课题:塑料)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一找(场景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刚才的大信封里有一张图片,图上画是幼儿园教室里的场景。请你们在图中找一找,有哪些是用塑料做成的物品,用笔画圈把它圈起来。 2.学生活动。 3.学生台前展示交流。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找的结果?请你把图带上台来。 4.教师小结:看来啊,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许多物品都是用塑料做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塑料制品非常多,用途非常广。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中很容易找到它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明确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活动二:做一做,看一看(实验、观察、比较:塑料的特点) 实验一:塑料不易碎,比较轻 1.谈话: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用塑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它有什么好处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