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BOPP和POF三元共聚PP料市场研究报告
合成纸详细介绍资料与市场情况分析(精心整理)

合成纸介绍一、合成纸的种类合成纸(synthetic paper)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曾被称为化工薄膜纸、聚合物纸、塑料纸等。
它是以热塑性高聚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的有机或无机微粒(如碳酸钙),通过不同的生产设备及加工工艺而制得不同类别的产品。
在成形加工过程中,为了使其具有良好的白度、不透明度、印刷性和书写性,根据所采用的原料不同,而加入各种无机填充剂(如粘土、滑石粉、碳酸钙、二氧化铁、硫酸钡等).、增粘剂、稳定剂和防老化剂等。
纸张成形后,还要经过水、无机酸溶液、磷酸盐溶液、硫酸铝、消石灰溶剂处理,再经氧化剂+过氧化氢、氧化钠、臭氧、空气等. 氧化处理,方能应用合成纸的种类,按生产原料的不同,分为PP合成纸、HDPE合成纸、PS合成纸、PVC合成纸、PET合成纸、ABS合成纸等。
按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压延法(如柔软型PVC)、流延法(如CPP)、吹膜法(如HDPE)、双向拉伸法(如BOPP、BOPET)等。
按填充剂的不同,分为填充CaCO3(calciumcarbonate)型,粘土(clay,主要成分SiO2、Al2O3)型,SiO2(silica)型,云母(talc)型,TiO2(titanium dioxide)型及复合(两种以上填充)型等。
注:PP:聚丙烯(Polypropylene) 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HDPE: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E:聚乙烯PS:聚苯乙烯PVC: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 PET:聚对苯二甲酸(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ABS: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二、合成纸的优点1、强度大经纵、横两个方向压廷处理的合成纸,其拉伸强度、耐破强度、耐折度、湿强度等均比相同厚度的天然纸好。
PP_HDPE_弹性体三元共混改性的研究

*吉林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0070308)**通讯作者aoyuhui69@作者简介:敖玉辉,男,1969年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
PP /HDPE /弹性体三元共混改性的研究*冯芳,敖玉辉**,线欢欢(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PP )/高密度聚乙烯(HDPE )/弹性体三元共混物,分别探讨了3种弹性体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 )的含量对PP 三元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脆断表面形态。
结果表明,OBC 、SBS 、SEBS 和HDPE 都对PP 起到了一定的协同增韧作用,SEBS 对PP 的增韧效果最佳;SEM 表明三元共混力学性能与相形态密切相关;所制备的PP /HDPE /OBC 三元共混物的加工性能较好。
关键词: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弹性体;增韧;力学性能DOI :10.3969/j.issn.1005-5770.2014.04.007中图分类号:TQ32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70(2014)04-0027-04Research on PP /HDPE /Elastomer Ternary Blending ModificationFENG Fang ,AO Yu-hui ,XIAN Huan-huan(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 :PP /HDPE /elastomer ternary blends were prepared through a twin-screw extruder ;the influences of the dosages of three elastomers OBC ,SBS ,SEB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P ternary blends were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Brittle fracture surface morphology of different blending systems was observed by S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elastomers OBC ,SBS ,SEBS and HDPE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synergistic toughening PP ,and the toughening effect of SEBS was the best ;SEM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morphologi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ernary blends ;the processing performance of PP /HDPE /OBC ternary blends was excellent.Keywords :PP ;HDPE ;Elastomer ;Toughen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聚丙烯(PP )与其他通用热塑性塑料相比,其屈服强度、拉伸强度、表面强度等力学性能均较优异,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突出,化学稳定性好,成型加工容易,绝缘性和介电性良好,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器、汽车、建筑、包装等行业,并正向其他热塑性塑料、工程塑料及金属等材料的应用领域扩展[1-5]。
三元共聚PP热封塑料排行榜

三元共聚PP热封塑料排行榜1.超一流极超低温热封温度(SIT 100℃以下)英国英力士KS341(MI: SIT 92℃) KS349(MI: SIT 92℃) KV349(MI: SIT 92℃) KS399(MI:5 SIT 90℃)巴赛尔7453XCP(MI: SIT 95℃) 7384XCP(MI: SIT 95℃) 7BC39F(MI: SIT 77℃) 7410XCP(MI: SI75℃) 7462XCP(MI: S IT 75℃) 7385XCP(MI: SIT 70℃)2.一流超低温热封温度(SIT 100℃~108℃)英国英力士KS333(MI:5 SIT 108℃) KV309(MI:8 SIT 108℃) KV329(MI:9 SIT 108℃) KV333(MI:9 SIT 108℃) KS300(MI:5 SIT 105℃) KS301(MI: SIT 105℃) KS309(MI:5 SIT 105℃) KS350(MI:5 SIT 105℃) KS351(MI: SIT 105℃) KS357(MI:5 SIT 105℃)KS359(MI:5 SIT 105℃) KS384(MI:5 SIT 105℃)巴赛尔5C30F(MI: SIT 105℃) 5C37F(MI: SIT 105℃) 5C39F(MI: SIT 105℃) 5X30F(MI: SIT 105℃) 5X37F(MI: SIT 105℃) 7398XCP(MI:6 SIT 105℃) 7397XCP (MI: SIT105℃) 7436XCP SIT 105℃)北欧化工TD220BF(MI:6 SIT 108℃) TD109CF(MI:6 SIT 104℃) TD210BF(MI:6 SIT 103℃) TD211BF(MI:6 SIT 103℃) TD215BF()MI:6 SIT 103℃) TD218BF(MI:6 SIT 103℃)3.二流中热封温度(SIT 115℃~118℃)巴赛尔3C30F HP(MI: SIT 115℃) 3C37F HP(MI: SIT 115℃) 3C39F HP(MI: SIT 115℃) 3X30F HP(MI: SIT 115℃)7416XCP(MI:7 SIT116℃)新加坡TPC FS6612(MI:5 SIT115℃)FS5611(MI:5 SIT 115℃)南韩湖南 SFC-851(MI:8 SIT118℃)4.三流一般热封温度(SIT120℃~130℃)新加坡TPC FL7632L(MI:7 SIT120℃) FL7641L(MI:7 SIT120℃) FL7540L(MI:7 SIT 124℃)南韩湖南SFC-750(MI:8 SIT 120℃) SFC-750R(MI:8 SIT 120℃) SFI-740(MI: SIT 123℃) SFII-740P(MI: SIT 123℃)道达尔三星 TF400(MI:7) TF418(MI:7) TF430(MI:7)大韩油化 CF3392(MI:7) CF3230(MI: CF3230H(MI: CF3232(MI:9) CF333 0(MI: CF3340(MI:南韩乐喜TN2400(MI:6) TN3400(MI:8)南韩SK T131N(MI: T141N(MI:8) T240N(MI:8)日本住友 FL6745E1(MI:6 SIT 120℃)日本JPP FX8877(MI: SIT 128℃) FX4HCM(MI:8 SIT128℃) FX4LM(MI:5 SIT 130℃)日本普瑞曼F-794NV(MI: SIT 125℃) F-744NP(MI:7 SIT 130℃) F-744NPT(MI:7 SIT 130℃)上海石化 800EPS(MI:8 SIT 120℃)5.四流高热封温度(SIT130℃以上)日本JPP FW4BT(MI: SIT 137 ℃) FW4BM(MI: SIT 137℃) 南韩湖南 SFI-841(MI: SIT135℃)上海石化F500EP(MI:5 SIT130℃) F500EPS(MI:5 SIT130℃) Adsyl RP127K 和 Adsyl RP129K都属于(丙烯-乙烯)二元无规共聚热封塑料,起始热封温度都是115℃;Adsyl 3HP起始热封温度都是115℃,都属于(丙烯-乙烯-丁烯)三元无规共聚热封塑料;Adsyl 5起始热封温度都是105℃,都属于(丙烯-乙烯-丁烯)三元无规共聚热封塑料;Adsyl 6和Adsyl 7都属于(丙烯/a烯烃)三元无规共聚热封塑料。
我国聚丙烯技术及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我国聚丙烯技术及市场发展分析报告作者: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赵文明摘要:综述国内聚丙烯装置技术发展情况,对国内主要聚丙烯生产工艺的优势和缺点进行评述,简述了国内聚丙烯市场形势,并就我国聚丙烯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聚丙烯,技术水平,市场调查,述评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
聚丙烯具有比重小、无毒、易加工、抗冲击强度高、抗挠曲性及电绝缘性好等优点,可采用注塑、挤塑、吹膜、涂覆、喷丝、改性等多种加工手段生产各种工业和民用塑料制品,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建材、医疗、包装等领域。
1 装置、工艺技术和催化剂1.1 生产工艺截至2008年底,我国聚丙烯生产企业已超过80家,生产装置100余套,总生产能力780万t/a左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聚丙烯生产国。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溶剂法、液相本体—气相法、间歇式液相本体法、气相法等多种生产工艺并举,大、中、小型生产规模共存的生产格局。
其中,连续法装置46套,生产能力为636万t/a,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81.6%左右;此外,我国还存在大量间歇法小本体聚丙烯装置,单套年产量不足万吨,至多十几万吨,而合计能力超过100万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18.4%左右。
2008年国内聚丙烯装置技术情况汇总于表1。
20世纪70年代国内聚丙烯产业开始起步时,引进的技术为最早的溶剂法工艺。
目前,国内仅有辽阳石化1979年投产的一套4.35万t/a装置尚在运行,采用Amoco常规溶剂法工艺,可生产包括塑料级、纤维级和薄膜级三大类25种牌号的产品。
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多为液相-气相本体法工艺,其中主要是三井油化公司液相本体-气相法工艺(Hypol工艺)和海蒙特公司液相本体-气相法工艺(现Basell公司Sphefipol工艺)。
这些采用引进液相本体-气相法工艺建设的生产装置相继建成投产,使得我国聚丙烯生产技术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
CPP薄膜的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PP论坛_包装印刷360.

CPP薄膜的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流延聚丙烯薄膜(CPP)在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原料等几个方面的技术进展,对一些新产品进行初步探讨,根据市场状况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聚丙烯流延薄膜技术进展市场前言我国CPP薄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刚开始由国外引进单层流延设备,宽只有1-1.5m,年生产能力约1000-1500吨/台,进入90年代,从奥地利兰精公司、日本三菱重工、德国Reifenhauser、W&H、意大利Colines、Dolci、美国Battenfeld等引进了多层共挤流延膜生产线,宽2-2.5 m,年生产能力3000-4000吨/台,2000年以来更是突飞猛进,引进了更为先进的生产线,宽4-4.5 m,年生产能力5000-6000吨/台的多层共挤流延膜生产线。
同时,国产设备也得到快速度发展。
原料从刚开始完全依赖进口到现在均聚、二元共聚料国产料已基本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从刚开始单一的复合级发展到现在有镀铝级、蒸煮级、印刷级及其他功能性薄膜;CPP薄膜已发展成为最主要的包装薄膜之一,当然市场供求关系亦从原来的供不应求发展到现在生产能力过剩的状态。
1、流延聚丙烯薄膜生产工艺流程:现在配置比较先进的CPP薄膜生产线配料不再需要搅拌混合,而是各种原料通过真空泵自动吸料,螺杆挤出计量混合,节约了人工成本;通过称重计量进料,控制挤出机转数,使挤出量稳定;根据不同原料及挤出机的特性合理设定各段的加工温度,通常在190~250度;分流器(FEEDBLOCK)是生产多层CPP薄膜的关键,当然三菱重工用多歧管模头就不要分流器,但这样的模头复杂不易拆洗;在流延辊上配有气刀或软风箱使膜更好贴辊,模头上装有真空箱使膜流到流延辊时形成一定的真空度,贴辊好膜的冷却效果就好,透明度高;厚度20~80μm的CPP膜一般使用ß射线或X射线测厚仪,配合自动调整模头可以有效控制膜的厚薄均匀度;电晕处理使CPP膜具有可印刷性、可镀铝、可复合等性能,通常使用一站式处理一面即可(亦有双面处理的),对于单面处理的CPP膜特别要注意控制不要引起背面处理;在收卷前因流延产生颈缩(Neck-in),切边是必要的,且边料应在线回收,可以直接与新料混合回收也可以用挤出机强迫喂进芯层混合回收;控制好收卷张力,通常用间隙收卷使CPP膜卷有一定空气,时效时收缩定型;后分切检验包装成品。
2016-2020年全球和中国三元材料及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9.1.1 公司简介 9.1.2 电池技术 9.1.3 业务发展和展望 9.1.4客户分析 9.1.5 产能产量 9.2 东莞新能源 9.2.1公司简介 9.2.2 电池技术 9.2.3 业务发展及展望 9.2.4 产业链 9.2.5 投资和产能 9.2.6 产销 9.3 比克电池 9.3.1 公司简介 9.3.2 电池技术 9.3.3 业务发展和展望 9.3.4 客户分析 9.1.1 公司简介 9.1.2 电池技术 9.1.3 业务发展和展望 9.1.4客户分析 9.1.5 产能产量 9.2 东莞新能源
第八章全球主要三元锂电池厂商 8.1松下(Panasonic)
8.1.1公司简介 8.1.2电池技术 8.1.3业务发展及展望 8.1.4在华布局 8.1.5客户分析 8.1.6产量产能 8.2AESC 8.2.1公司简介 8.2.2电池技术 8.2.3业务发展及展望 8.2.4在华布局 8.2.5产能产量 8.3LEJ 8.3.1公司简介 8.3.2电池技术 8.3.3业务发展及展望 8.3.4客户分析 8.3.5产能产量 8.4 LG化学(LGC) 8.4.1公司简介 8.4.2电池技术 8.4.3业务发展及展望 8.4.4客户分析
6.3.3产量 6.4日本Toda Kogyo 6.4.1公司简介 6.4.2财务运营分析 6.4.3 三元正极材料业务 6.5 德国BASF 6.5.1 公司简介 6.5.2 全球及中国布局 6.5.3 财务运营分析 6.5.4 三元正极材料业务 6.5.5 技术路线 6.6 日本Sumitomo Metal Mine 6.6.1 公司简介 6.6.2 财务运营分析 6.6.3全球布局
•
目前全球三元材料厂商主要集中在中日韩,约占全球市场份额50%。日本企业技术知识积累深厚;韩国企
改性聚丙烯市场分析报告

改性聚丙烯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改性聚丙烯是一种在聚丙烯原料中加入改性剂的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报告将对改性聚丙烯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概述、市场需求分析和主要竞争对手分析等方面。
通过对市场前景展望和发展趋势预测,我们将给出相关建议,助力行业发展和企业实现良好的发展和利润。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写成以下样子: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对改性聚丙烯市场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本报告的结构和目的,并对市场进行了总结。
正文部分包括改性聚丙烯的概述、市场需求分析和主要竞争对手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市场的现状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市场信息。
结论部分展望了改性聚丙烯市场的前景,预测了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读者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提供了指导。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改性聚丙烯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全面了解改性聚丙烯的概况、市场需求情况和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
通过对市场前景展望和发展趋势预测,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同时,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改性聚丙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4 总结总结:通过本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改性聚丙烯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竞争对手,改性聚丙烯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市场前景展望良好,未来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建议企业在产品创新、质量控制和服务提升方面持续努力,以满足市场需求并稳固市场地位。
2.正文2.1 改性聚丙烯概述改性聚丙烯是指通过在聚丙烯分子链上引入功能基团或者共聚其他单体,来改变聚丙烯的性能和特性。
改性聚丙烯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建筑材料、涂料、油墨、胶粘剂等领域。
改性聚丙烯主要通过引入共聚单体或者添加改性剂来实现改性。
常见的改性方法包括在聚丙烯中引入丙烯酸、丙烯酸酯、乙烯基醋酸乙烯酯等共聚单体,或者添加抗氧化剂、增塑剂、填料等改性剂。
中国聚丙烯酸酯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聚丙烯酸酯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一、市场调查部分:聚丙烯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中国,聚丙烯酸酯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纺织品、涂料、粘合剂等行业。
本报告对中国聚丙烯酸酯行业进行市场调查,结果显示:1. 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聚丙烯酸酯市场规模达到xxx万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
2.主要应用领域:聚丙烯酸酯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行业,如塑料包装材料、塑料家具、塑料容器等。
其次是纺织品行业,聚丙烯酸酯纤维被广泛用于服装、家庭纺织品等。
还有一部分应用于涂料和粘合剂领域。
3. 市场竞争格局:中国聚丙烯酸酯行业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国内外知名企业。
目前,中国聚丙烯酸酯行业市场份额前三名分别是xxx公司、xxx公司和xxx公司。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聚丙烯酸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塑料制品和纺织品行业,聚丙烯酸酯的广泛应用使得市场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二、发展前景分析部分:1.市场机遇:中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加大对环保和新材料产业的扶持力度。
聚丙烯酸酯作为一种环保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时,随着科技进步,聚丙烯酸酯在性能和品质方面一直在不断改进,为扩大应用领域提供了可能。
2.技术创新:聚丙烯酸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在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技术创新将起到关键作用。
目前,中国的聚丙烯酸酯生产技术还有待提高,在此领域进行更多的研发和创新将有助于提升行业竞争力。
3.市场挑战:中国聚丙烯酸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度较高,这对新进入者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聚丙烯酸酯的原材料价格波动也会对成本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聚丙烯酸酯行业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供给侧和环保政策的推动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机遇,而科技创新和降低成本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国BOPP三元共聚料市场研究报告
第一章BOPP膜简介
1.1 BOPP膜的分类
1.1.1普通膜
1.1.2热封膜
1.1.3烟膜
1.1.4电容膜
1.2使用三元共聚料的BOPP膜
第二章中国BOPP膜行业现状与发展
2.1 2016年我国BOPP膜地区分布情况
2.2 2010-2016年我国BOPP产能、产量及开工率情况
第三章 2016我国BOPP三元共聚料生产情况
3.1 2016年我国BOPP三元共聚料石化企业生产情况(包括企业名称、产品牌号等)
3.1.1 上海石化
3.1.2 燕山石化
3.1.3 其他
3.2 2016年我国BOPP共聚料的产量情况
第四章 2016年进口BOPP专用料情况
4.1 2016年中国BOPP共聚料进口量情况
4.1.1 烟膜
4.1.2 电容膜
4.1.3 其他
4.2 2016年我国进口BOPP共聚料的主要公司和牌号情况
4.2.1新加坡TPC公司
4.2.2巴塞尔
4.2.3英力士(INEOS)
4.2.4北欧化工
4.2.5 大韩油华
4.2.6 其他
第五章 BOPP膜料价格走势图
5.1 BOPP原料BOPP三元共聚专用料价格走势图
第六章主要牌号性能表汇总
6.1 新加坡TPC牌号性能表
6.2 英力士性能表
6.3 巴塞尔牌号性能表
6.4大韩油华主要牌号性能表
第七章结论和建议
7.1 BOPP膜料的研发方向
7.2 三元共聚BOPP开发建议
7.3 三元共聚BOPP开发难度
7.4 三元共聚BOPP相比普通BOPP的价格优势
2016年中国POF膜三元共聚PP专用料报告第一章产品概述
1.1热收缩膜分类及应用
1.2中国热收缩膜发展历程
1.3热收缩膜未来发展方向
1.4POF收缩膜定义及分类
1.5POF膜中原料PE和PP的用法
第二章行业现状及发展
2.1 中国POF膜行业现状
2.1.1第一梯队,浙江众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2.1.2 第二梯队,聚银塑料包装制品(深圳)有限公司、浙江义乌望江有限公司等2.1.3 第三梯队,其他小型企业
2.2 中国POF的产能及地域分布情况
2.3 2008-2016年POF膜市场容量
2.4 2016-2020年未来POF容量预测
第三章 POF膜用PE和PP原料情况
3.1 POF膜用PE原料介绍
3.2 POF膜用三元共聚PP料介绍
3.2.1 使用比例
3.2.2 供应商及牌号
◆陶氏
◆新加坡TPC
◆韩国湖南石化
◆燕山石化
◆其他
3.3 近几年三元共聚PP的国产和进口货源情况
3.3.1 国产和进口量走势
3.3.2 价格走势
第四章 POF龙头企业浙江众成分析
4.1 企业介绍
4.2 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4.3 POF分类产能及产量
4.4 成本及销售利润
4.5 企业使用的三元共聚PP料供应商及牌号
4.6 企业未来发展前景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5.1 POF膜未来发展前景及容量
5.2 POF用三元共聚PP需求量
5.3 三元共聚PP料主要供应商及牌号
5.4 国产货源替代可行性分析
5.5 三元共聚PP相比普通PP的价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