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鸡腿菇栽培方法

合集下载

鸡腿菇种植方法 大棚栽培鸡腿菇中存在的问题

鸡腿菇种植方法 大棚栽培鸡腿菇中存在的问题

鸡腿菇种植方法大棚栽培鸡腿菇中存在的问题鸡腿菇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种植规模迅猛扩大,已成为我省大宗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鸡腿菇种植方法及需关注的几个问题,供朋友们参考。

一、鸡腿菇种植方法稻、麦等整草整秸秆料,采用“免浸泡法”生料露地栽培,将草秸3%石灰水喷洒润湿后,直接铺在地里,铺草秸干重约20千克/平方米,撒播菌种3千克,罩盖弓膜任其生长,可采鲜菇30千克~40千克。

采用废料栽培,要晒干,按干重加入30%木屑,玉米混合粉适量,3%石灰,2%草木灰, 1%石膏,含水量140%,拌均上堆,装袋后常压灭菌10小时,无菌接种,菌丝满袋后移入畦床罩弓膜出菇,可采5茬。

酒精、蔗渣、玉米芯、棉子壳等颗粒型培养料,按上法栽培或发酵后采用通氧法装袋接种(用种量15%),袋口料表覆3厘米厚肥土,菌丝满后于室内有直立排菌床开袋口出菇。

二、大棚鸡腿菇栽培存在的问题大棚生产时,揭帘升温,强光会抑制鸡腿菇的生长,降低鸡腿菇品质,不揭帘,又会导致棚温过低。

1、冬季可采用竖袋脱袋覆土,能提高地温12 ℃,同时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但覆土厚度应增加到5 cm。

2、深冬生产时,棚内应设有蒸汽锅炉、地热线或火墙,人工加温,控制棚温在15 ℃~ 20 ℃,揭帘升温只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3、畦的上方覆盖一层遮阳网,或用黑色地膜支起小拱棚,保证鸡腿菇在暗光下生长,又不影响揭帘升温。

三、大棚鸡腿菇栽培的灌水问题头潮菇后,菌袋大量失水,导致后续产量不高,大水漫灌又会造成二茬菇发黄,品质下降的问题。

1、覆土前浇足底墒,覆土完毕后,用地膜覆盖保湿,3 ~ 4天后,每天抖动地膜通风,直到菌丝长透土层,支起地膜,形成小拱棚结构,此方法能显著抑制水分的散失。

2、结合通风,每天向空中及墙壁喷水,以减少地面蒸腾失水,出菇后应避免向子实体喷水。

3、鸡腿菇出菇畦大水漫灌会导致菇体水肿变黄,可在畦内预先铺设滴灌系统,或在两畦中间挖一条渗水渠,做到既对土壤补水,又不破坏出菇畦的土表结构。

鸡腿菇的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 鸡腿菇如何做好出菇管理

鸡腿菇的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 鸡腿菇如何做好出菇管理

鸡腿菇的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鸡腿菇如何做好出菇管理鸡腿菇是一种非常可爱的蘑菇品种,因其形如鸡腿,肉质似鸡丝而得名,味道鲜美,口感极好,营养丰富,那么,鸡腿菇要怎么种植呢?下面小编来带你了解一下吧!一、鸡腿菇的栽培季节鸡腿菇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草腐粪生土生菌,属于恒温结实性中温型菇类,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3~28℃,子实体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18℃。

春秋季均可栽培,秋季栽培一般6~8月份制栽培种,9月下旬至12月至12月上旬出菇,春季栽培一般在11月至年2月份制栽培种,栽培种需要适当加温发菌,4~6月份出菇。

二、鸡腿菇的栽培方法1、种植场地的选择,首先鸡腿菇的环境适应能力好,所以对于不同的条件,它有着自己的方法,鸡腿菇不仅能在地面上生长,而且它还能子在地窖中生长并且四季都可以,不限季节,只要能够提供。

2、栽培原料的发酵,种子要先发酵,其栽培的原料也要同时进行发酵,将草帘盖上后两天内不能翻动它,等到第三天才可以进行,翻料时又是时一个检查的过程,我们要将鸡腿菇的菌种进行位置互换一下,让其在发酵时受热均匀,然后做好其排气工作,再将塑料膜盖上即可。

3、脱袋后覆土出菇,将已经发酵好了发育差不多成熟了的菌袋放到地下进行覆土出菇,首先将菌袋脱下,然后将菌袋摆满整个畦,用土壤将其填满,不要流出缝隙,然后进行第一次浇水,每天对土上面进行喷水,让水分把土壤浸透浸湿,等三个多星期就可以出菇了。

三、鸡腿菇的出菇管理1、幼蕾:鸡腿菇幼蕾期是出菇期对生长环境件要求最严格的阶段,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20℃左右,湿度90%左右,通风适中,保持空气新鲜,光照100~300勒克斯。

2、幼菇:鸡腿菇幼菇期较之幼蕾期可适当放宽条件,保持温度15~20℃,湿度85%~95%,光照300勒克斯以下,通风可适当加强,但不能有强风吹进棚内。

3、成菇:随着子实体的不断发育生长,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也逐渐粗放,此时棚温保持在15℃左右,空气湿度85~95%,光照100~300勒克斯,光过强易使子实体过早产生并翻卷鳞片,并且使菇体色泽加深。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成分,具有益胃、助消化、增食欲、降血糖的作用。

常见栽培品种有Cc173、Cc168.一、适宜播期鸡腿菇适应温度范围较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8℃,出菇温度为10-30℃,以15-25℃较为适宜,我县春季栽培应在3月播种,秋季栽培应在9、10月份。

二、栽培原料棉籽壳、木屑、稻麦草、玉米芯等农产品下脚料,以及栽培过金针菇、香菇的菌糠均可用作栽培鸡腿菇。

常用配方:棉籽壳90%,麸皮或玉米粉8%、过磷酸钙1%,石灰1%,含水量60-65%。

三、栽培方法1、熟料栽培用17cm×30cm的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0.25-0.3kg(折干料重)。

按常规进行灭菌、冷却后接种。

将接种后的菌袋置于20-25℃的温度内发菌,一般培养30天左右,菌丝即长满料袋。

再过5-6天,即移入栽培场地进行脱袋埋土栽培。

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挖畦,床深20-25cm,宽60-80cm,长度不限,畦床底先撒一层石灰粉,脱袋后的菌捧竖立或横卧排放在床内,然后在菌捧的表面覆盖一层3-5cm厚的肥土。

立即用喷雾器喷湿土层,最后用竹竿在床上搭30-40cm高的小拱棚,拱棚上覆盖薄膜、草包或遮阳网遮阴保湿。

出菇期间保持棚温15-25℃,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左右,弱光照时子实体更加洁白,商品价值较高。

每天打开拱棚两头的塑料膜通风换气,一般经20天左右即可出菇,等八成熟即可采收,正常可采收3-5潮菇。

2、生料栽培此种方法更加简便易行。

选择排水方便,近水源、环境清洁的地方,挖宽150cm,深30cm,长不限的菇床,把稻(麦)草浸湿后(含水量65%左右),均匀地摊在菇床上,并压实整平,料厚20cm,采用穴播与撒播相结合的方法,每10m2用栽培种25瓶,上面盖上薄膜,3天可定植,当温度高于40℃或低于5℃时,要采取降温或保温措施,约经10天后揭膜覆土。

鸡腿菇菌丝具有不接触土不出菇的特征,所以必须覆土,即用99%的稻田土+1%石灰粉拌匀,含水量约60%,应掌握握之成团,抛之能散的程度,覆土3-5cm厚,一般覆土20天后即可出菇,生物学转化率150%-200%左右。

鸡腿菇的科学栽培管理技术鸡腿菇,鸡腿菇栽培,鸡腿菇栽植技术,栽培栽植,食用菌栽培,食用菌栽植技术

鸡腿菇的科学栽培管理技术鸡腿菇,鸡腿菇栽培,鸡腿菇栽植技术,栽培栽植,食用菌栽培,食用菌栽植技术

鸡腿菇的科学栽培管理技术鸡腿菇,鸡腿菇栽培,鸡腿菇栽植技术,栽培栽植,食用菌栽培,食用菌栽植技术1、季节与场地鸡腿菇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23-26摄氏度,子实体形成的适温18-22摄氏度,因此,栽培应掌握在春季至夏初和秋季至冬初比较适宜。

室内栽培可利用菇房,床架进行,室外可在大棚或小棚中进行。

2、熟料栽培配方(1)玉米芯80%,麸皮10%,玉米粉5%,石灰3%,石膏1%,磷肥1%。

(2)棉籽壳40%,玉米芯40%,麸皮10%,玉米粉8%,糖1%,石膏1%。

(3)食用菌废料40%,棉籽壳40%,麸皮18%,糖1%,石膏1%。

(4)棉籽壳90%,麦麸6%,尿素0.5%,磷肥1.5%,石灰2%。

以上配方含水量均为62%-65%。

3、生料栽培配方(1)棉籽壳100公斤,生石灰3公斤,水135-140公斤。

(2)棉籽壳100公斤,磷肥2公斤,尿素0.5公斤,生石灰2公斤,水140-150公斤。

(3)玉米芯(粉碎)100公斤,尿素1公斤,石灰3公斤,水155-160公斤。

(4)金针菇废料80公斤,马粪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

石灰4公斤,水145-150公斤。

4、熟料栽培拌料、装袋、接种、培养可完全按照金针菇生产工序进行。

当菌丝发满菌袋后,将塑料袋脱掉排放在菇床或菇棚中畦内,每袋之间留有间隙,以免出菇时密度太高,影响菇质。

排放后即可覆土。

覆土的含水量应掌握在手握成团、触之能散、外显湿润。

覆土厚度3-5厘米。

土粒大小不要超过2厘米,并有一半以上的0.5-1厘米的小土粒。

覆土后盖好地膜保湿,以利出菇。

出菇管理:覆土后约经10-20天,菌丝即可生长土表,并形成丛生或单生的菌蕾。

此时揭去薄膜,每天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约经10天左右,待子实体基部菌环将要松动时,即可采收。

此期管理要注意尽量避免空气干燥、日晒或喷水过量,以免菌蕾顶端乳突干裂或表面鳞片变为褐色甚至坏死,影响产量、品质。

5、生料栽培生料栽培培养料的堆酵、做畦、接种可按照草菇的生产工序进行。

鸡腿菇如何种植?鸡腿菇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及管理方法

鸡腿菇如何种植?鸡腿菇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及管理方法

鸡腿菇如何种植?鸡腿菇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及管理方法鸡腿菇具有养分丰盛、滋味鲜美、食疗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等特征,近两年来获得了迅猛的进展。

栽培鸡腿菇不但投资低、快、收入大,而且原料来源丰盛,产品销路好,技术操作容易,具有朵大、肉厚、高产稳产的特征。

能通过各种代料或秸秆举行栽培,下面容易介绍下栽培技术要点:鸡腿菇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及管理办法一。

培养料配方1、废棉绒50千克、麸皮20千克、饼肥3千克、尿素0.7千克、磷酸二氢钾0.2千克、生石灰4千克。

2、食用菌废料50千克、棉籽壳38千克、玉米粉8千克,尿素0.5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生石灰3千克二。

发酵鸡腿菇属腐生性真菌,栽培料须经益富源菌菇生态宝举行发酵处理,以利于菌丝汲取发育。

按照配方将原料称重,按料水比 1.0:1.3加入清水及千分之五的益富源菌菇生态宝并充分搅拌匀称,做出截面为梯形的料堆,料面高0.8~1.0米,底宽1.2米,长度不限(如气温在10℃时,可适当加宽、加高)。

在料堆上部用4~5厘米锤形木棒每40~50厘米打孔至料底,以免造成厌氧发酵,并加盖笼罩物发酵。

使料温达到55~60℃,保持24小时即可翻堆,延续发酵2~4次,以保证培养料所有发酵腐熟。

翻堆时,要检查基料失水状况,并按照气候情况按1:0.1~0.2料水比加水,经7~10天完成积累发酵,***后摊开料堆,排出废气,当料温降至30℃即可上畦栽培。

三。

做阳畦,覆土,栽培做成东西走向的畦面,畦宽1.0~1.5米、深0.2米,长度不限,留30厘米走道。

栽培前,对畦面浇足大水,待水渗透后撒石灰粉。

上料前先在畦底撒1层菌种,用种量约占总用量的20%,铺1层培养料,用消毒的铁锨或木板压实、压平,使料厚约10厘米,撒第2层菌种,用种量约占总用量的30%,然后再铺1层培养料,并压实、压平,使料厚约20厘米,***后把剩余的菌种采纳穴播法播于料面,使其与料面持平或略低,再将料面压平压实,在此过程中每铺一层,可喷撒一遍喷洒500-1000倍菌菇生态宝稀释液,有利于增进菌丝生成,提前出菇,播种完毕后,覆1层厚2厘米的田园土,盖1层报纸,1层塑料薄膜,待菌丝爬满第1层土后,再覆第2层厚约3厘米的田园土,重新盖报纸、塑料膜等,继续发菌。

鸡腿菇高产覆土栽培:养料3大配制配方

鸡腿菇高产覆土栽培:养料3大配制配方

鸡腿菇高产覆土栽培:养料3大配制配方
鸡腿蘑又名毛头鬼伞、毛鬼伞、刺蘑菇,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

鸡腿蘑幼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色香味皆不亚于草菇。

目前,鸡腿蘑已被定为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集“天然、营养、保健”三种功能为一体的16种珍稀食用菌之一。

鸡腿菇养料配方
栽培鸡腿菇的主料:麦草、玉米秆、牛粪。

辅料:油渣、磷肥、石灰、石膏、尿素。

6月份收小麦开始,收集麦草,麦草要堆在距播种大棚的空地上。

堆起时不用粉碎:玉米秆收集时,待11月份玉米秆干后,没有绿色时便可粉碎使用,或是截成两段均可发酵用;牛粪要提前拉回凉半干捣碎,再堆起宽2米、高1.5米,长不限,自然发酵,温度升到75℃。

约15天翻一次堆,里外位置调换让其自然发酵。

牛粪也可晒干捣碎存起备用。

培养料配方:每亩的用量
(1)麦草5000公斤、硼肥200公斤、鲜牛粪10立方米、尿素40公斤、棉籽壳500公斤、油渣200公斤、石灰250公斤、石膏200公斤、PH值8左右。

(2)玉米秆2500公斤、麦草2500公斤、鲜牛粪6立方米、棉皮500公斤、油渣200公斤、磷肥200公斤、石膏200公斤、尿素40公斤、石灰250公斤。

(3)堆制:根据自身地理环境,无论是温室、大弓棚、大田、窑洞栽培,堆料发酵均在距栽培场地附近,水、电要
方便的进料场所建堆。

建堆发酵步骤为:预湿-建堆-第一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第三次翻堆-第四次翻堆-撤堆,共计:28天左右。

鸡腿菇栽培方式

鸡腿菇栽培方式

鸡腿菇栽培方式㈠袋式栽培袋栽可分为菌袋直接埋土法、袋料压块覆土栽培法和袋料直接覆土法三种。

1.菌袋直接埋土法将发好菌的菌袋脱袋后横排埋入土中,菌棒间距2—5厘米,间隙填土,菌棒上覆土厚2~5厘米。

优点:①出菇期、场地安排灵活,可根据市场需要分期分批埋土出菇。

亦可安排异地出菇。

②出菇疏密可根据菌袋大小进行调整,即袋较大,间距可拉大,菌袋小,间距可缩小。

缺点:①埋土时菌棒间需一定距离,故栽培场地浪费较大,所需覆土较多,劳动强度大。

②如果覆土干湿和松紧掌握不当,部分菇蕾在菌棒底面或侧面形成,使菇柄太长,菇柄有泥,造成商品价值降低。

因菌棒间有一定间距,菌棒间能量较难借用补偿,造成二、三潮菇后劲不足,死菇相对较多。

改良:在菌棒间填发酵料,菌棒底面铺少量发酵料,菌棒上留5—7厘米与土接触面,让菌丝向上长入泥土出菇,向底面或侧面长入培养料,这样可避免出菇后劲不足,减轻了劳动强度,且可使栽培场地得到充分利用。

2.袋料压块覆土栽培法类似于香菇压块栽培法,将发好菌的料袋去膜压成块,块的大小可根据场地灵活掌握,压块后覆地膜使菌丝愈合,一般3—5天后覆土。

优点:①出菇场地利用率最高,是集约化栽培首选的方法。

②出菇整齐,在短期内(约70天)可出菇2—3潮。

③便于安排异地出菇。

缺点:因在压块前菌丝已完全吃料,经压块,菌丝逾合和覆土后,菌蕾会在覆土内大量形成,造成头潮菇过密、丛生、菇小、死菇西较多,丛生菇脚间夹杂泥土,采菇劳动强度大,商品价值低和能量浪费。

改良:压块厚度控制在10~15厘米,太厚出菇过密,但也不宜太薄,料薄后劲不足,使死菇多。

并在覆粗土前,每隔10厘米压一立砖(宽6厘米)或覆一带宽8~10厘米的塑料簿膜,防止过度现蕾,现蕾后将砖去掉,覆上土,薄膜可在头潮菇采后整理床面时去掉,覆上土。

此法可使头潮菇出菇数减少,菇的个体大,商品价值高,可减轻采菇劳动强度。

3.袋料直接覆土栽培将发好的菌袋一端离料面向上3厘米处剪去,用钉子在高出料面塑料膜上扎几个孔,以防料面积水,然后覆粗土2.5厘米,调水后上床架或放在地面上,袋口盖薄膜,室温保持在20—25℃,7—8天菌丝布满料面达60%以上时揭去薄膜,覆细土5毫米厚,并增加通风量和空气湿度,将室温降至20℃以下,约1周后现蕾。

栽培鸡腿菇技术

栽培鸡腿菇技术

鸡腿菇属中温型品种食用菌,适于气温12℃-25℃的条件下出菇。

自然条件下,只能春秋生产两季。

但只要掌握它的生物学特性,满足其生长所需条件,夏季照样可以生产
1.建造茵畦该技术适于在丰产林中进行规模化生产,栽培面积为300平方米
-1000平方米=挖深0 2米.宽1.4米、长20米以内的菌畦,菌畦间距0 8米以上,每隔6畦留1条4米~6米宽的作业道,以利车辆进出。

2.搭设遮阳棚在畦床上方2.5米~3米处搭遮阳棚(用秸秆和遮阳网等),避免透光及淋进雨水。

遮阳棚边缘以超过畦床周边各2米为宜,使9~1,j-16u,t的阳光
不能直射菌畦。

春季在棚四周种植长蔓蔬菜或花卉,如葫芦瓜.佛手瓜.丝瓜.南瓜等。

3.设置增湿装置在遮阳棚四周上方架设喷水管道及单向喷雾头,在遮阳棚内每隔4米~5米架设一排双喷头管道,以便喷水、增湿,四周管道应设一阀rJ,以备有风时关闭下风处的喷头。

为了保证鸡腿菇的栽培质量,最好配备专业的温湿度检测仪,二氧化碳检测仪,自动监测生产环节的温湿度等环境变化情况,及时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鸡腿菇栽培方法
野生鸡腿菇的自然生长温度在10~24℃之间,春季3~6月、秋季9~11月出菇。

若采用塑料大棚栽培,从10月至来年3月均能播种,从11月至来年的6月均能出菇,每年可生产2次。

建造菇棚荒地、林阴下均可作为建菇棚的场地,菇棚的建造与蔬菜大棚一样,也可利用闲置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每500千克干料需菇棚面积30平方米。

生产过程备料→培养料建堆发酵→装袋播种→发菌管理→铺床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配制培养料准备玉米芯1000千克,麸皮100千克,豆饼30千克,石灰30千克,磷矿粉30千克,石膏20千克。

将培养料先干拌,再湿拌,拌料前将玉米芯粉碎,预湿后将培养料分层建堆,使含水量达到70%。

发酵将培养料预湿后,建成宽1.5米,高0.6米,长度不限的料堆。

每天翻堆1次,翻堆前可向堆表面喷少量水,喷水量以保证无干料为宜。

翻堆时将堆中心的料翻到表层,将表层和底层的料翻到堆中心。

料堆从第2天温度可升到60~80℃,发酵期一般为5~10天,发酵成功的料有大量白色放线菌,无酸味和氨味,深棕色,有发酵料的甜香味。

装袋播种每袋装5层菌种4层料,先装1层料,然后装1层菌种。

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的块,尽量不要把菌种掰碎。

就这样1层料1层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