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S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四单元 第13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为“春天的故事”,选编了《春夜喜雨》、《咏柳》、《村居》和《春日》四篇诗歌。
这些诗歌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背诵指定的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培养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如《春夜喜雨》中的“润物细无声”。
2. 诗歌的背诵和默写。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诗歌中的意象图片,如《咏柳》中的柳树图片。
3. 背景音乐,如春天的鸟鸣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春天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描写春天的诗歌。
二、新课学习1. 学习《春夜喜雨》(1)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如“润物细无声”。
(3) 讨论诗歌表达的情感。
2. 学习《咏柳》(1)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如“万条垂下绿丝绦”。
(3) 讨论诗歌表达的情感。
3. 学习《村居》和《春日》(1)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3) 讨论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背诵1. 引导学生按照指定的方式进行诗歌背诵。
2.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一、导入二、新课学习1. 《春夜喜雨》2. 《咏柳》3. 《村居》4. 《春日》三、诗歌背诵作业设计:1. 背诵指定的诗歌。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诗歌,抄写并默写。
3. 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天的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新课标JJ冀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16 颐和园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1.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颐和园全景图)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
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由组长组织活动。
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加以声情并茂的介绍。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六.课外延伸,补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
1.通过查资料,你还知道颐和园的哪些景物?2.老师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颐和园的一些景物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新课标XJ湘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下半年 下学期 全册教案)

教
学
反
思
分 课 时 电 子 教 案
课 题
3.穿红裙子的老师
执行时间
月 日
分课时
2
总课时
6
电教课时
5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品读,领悟。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程 序
个人随笔
一、激情导入。
1、上课前,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旋律(如《秋日的私语》),把学生带入美的音乐氛围。
师问:喜欢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琴声叮咚》。(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懂,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反馈质疑。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多种形式地读、多层次地读,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体会成长的快乐与责任。
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天真、烂漫、多梦的童年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 学 程 序
个人随笔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认读词语
2、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3、出示课件,伴着音乐和情境图,美美地把整首诗再读一遍。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了这首诗,我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画了一个梦魇般的童年,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向往和快乐成长的眷恋之情。
新课标BS北师大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下半年春季 《教学工作计划》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理念:1、语文教育不能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务必建立大语文观。
语文教学设想要看重探求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2、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进步每个学生的语文修养。
3、注重过程,终结评价与组成评价相联合,扶植终身学习的愿瞧和科学探求的精神。
4、重视阅读指导,做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72人。
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
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瞧,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100%,83.3%的学生分析测试达到优良程度。
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分析使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要领。
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管理,还需老师加强领导。
个别学生学习盲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还需老师好好指导教育。
本班学生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习作和课外阅读,很困惑,到底如何缩短两极差距。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位,共十二组,分别是:第一组“话语”,第二组“春潮”,第三组“花”,第四组“手”,第五组“智谋”,第六“眼睛”,第七组“纪念日”,第八组“舟船”,第九组“太阳”,第十组“路”,第十一组“快与慢”,第十二组“回归”。
全册共29篇课文。
每单元由“课例”“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
每组课文之后的生字表,有拼音的生字要求会认,没有拼音的要求会写。
全册还附一个认字表、一个写字表。
认字表是要求熟识的240个字。
至此,完成小学阶段熟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
写字表是要求写的20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1、加强目标体系,全面、正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2、教材内容在富有人文内涵、拓宽题材文体方面,作出了勤奋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3、专题设置越发灵活,编排方式在继续中又有发展4、导学和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改变6、在“分析学习”中,指导学生大胆设想,开展语文学习活动,重视探究和钻研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语文分析使用的能力四、教学目标(一)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识字240个,写字200个,把字写端正。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热爱祖国教材分析: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四”。
四篇课文中,《我站在祖国地图前》《陈嘉庚办学》《舞动的北京》是精读课文,《大使馆妈妈》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感。
其中《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用诗歌的形式,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陈嘉庚办学》讲的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宁可自己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也要支援家乡办学,为家乡、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舞动的北京》则是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诞生、会徽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大使馆妈妈》讲的是一位去荷兰投亲的年轻人,由于语言不通,身处异乡感到十分孤独与害怕,是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使他找到了家的感觉,找回了自信,从此,他把中国大使馆称为:“大使馆妈妈”,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依恋。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感悟文本,深化主题,课后安排了查阅网络资料的补充,并在语文百花园里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以及“笔下生辉”,这些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感悟语言规律,丰富语言积累,增强语言运用,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感悟语言规律。
4、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发展语言能力。
5、随文认识26个字,会写27个字,掌握常用词语。
教学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理解运用课文的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理解运用课文的重点词、句。
3、搜集资料,接触了解社会,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策略:1、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继续培养默读能力。
新课标EJ鄂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10、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战斗的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难点: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展示铁索桥风貌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师描述:大渡河气势磅礴,极其险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不要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就是看上一眼也会不寒而战。
可我们的红军将士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冒着河对岸射来的枪林弹雨,踏着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向桥对岸,经过两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前占领了对岸的泸定城。
这首诗就是作者来到铁索桥上心潮澎湃地写下的。
大家想读吗?二、初读感知1、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诗,对照生字表争取读通读顺,想一想作者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2、生自由学习3、全班交流:交流生字学习情况读读作者看到的部分、想到的部分。
相机板书。
三、课堂练习写生字词第2课时一、细读诗句1、练习读一、二节:全班交流:站在铁索桥上,作者看到了什么?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师:站在铁索桥上作者仿佛回到了几十年以前,他的眼中除了二郎山的白雾大渡河的白浪,似乎还看到了当年英勇的红军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
谁愿意读一读作者的想象?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点拨: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边朗读2、练习读三、四节:师:站在铁索桥上,作者还看到了什么?课堂、梨花……练读这一节:这一节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和上一节有什么区别吗?对和平的向往、喜悦谁能把你心中的喜悦表达出来?指名读一读师:看到当年的战场成为课堂、战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开遍了梨花,你还能想到什么?高楼平地起、宽阔的马路、人们的笑脸……再读第二节师点拨:没有英雄们的奉献就没有今天幸福宁静的生活,让我们一同高声歌唱!齐读最后一节。
新课标YW语S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下半年春季 《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年级共有学生18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1人,年龄一般在9—10岁之间。
因此,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
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重难点本册教材继续指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1、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练习复述课文。
4、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5、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1、能用普通话交谈,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
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目标:1、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字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提高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写作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燕子》(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
2. 课文《荷花》(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观察、描写等。
(3)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的掌握。
(2)课文的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写作训练法:通过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生字词,解答学生疑问。
(3)分析课文写作手法,进行朗读训练。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书写、正确性和创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内容: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阅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个生字。
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8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1、师:同学们,有一种情感与生俱来,那就是亲情,有一位母亲,我们共同拥有,她就是祖国。
大家请看,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
(出示课件图片)
2、看到祖国的地图,你从中能知道什么?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你想到了什么?
3、同学们,这小小的地图,是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土地的浓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看看作者的所想所感。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复习检查词语。
(课件出示)
沙漠深褐沼泽湖泊海湾摩天健康五岳三峡泰山宏伟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欣赏配乐朗读,看看全诗共有几节,每节分别讲了什么。
四、深入学习,品词品句,学会有感情的朗读。
1、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地图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3)地图上还有别的颜色吗?你从文中的哪里看出来?这个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还有哪句诗说明我国地域辽阔?为什么把祖国
比作摇篮?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形各有各的魅力,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指名读、评读、齐读
(6)师生对读(出示课件)
(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3、学习第二小节
师过渡:我们刚才粗略地领略了祖国地形的多样,地域的辽阔,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祖国壮丽的山河。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说一说本节内容介绍了哪些祖国的山河?
珠穆朗玛峰南沙诸岛五岳三峡泰山
(3)相机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让我们到祖国的最西面,来领略珠穆朗玛峰的伟岸吧。
(出示图片)
看过之后你想说什么
(生:高不可攀等)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南沙诸海岛,撒开珍珠串。
让我们来到祖国的南端,看看那里的迷人海岛风光。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展示南海岛屿图,理解珍珠串的意思。
生:美、迷人、多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读五岳竞雄奇江河扬风帆,(出示句子及图片)
你知道五岳是那几座山吗?祖国的江河你又了解多少?
师:展示五岳、江河图片。
师:读沿江而下看三峡之险
(展示三峡图片、视频)体会险
师:读登上泰山,望日出壮观
(展示泰山日出的图片)体会壮观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师: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
的三峡,有()的泰山以及(),还有()……
师:看到这些美景,你又想到了祖国的哪些壮丽山河呢?
师:同学们了解的太多了,请欣赏一段视频吧。
(出示视频)师:同学们,饱览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你现在心情如何?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第二小节。
分男女生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师过渡: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再一次站到祖国地图前,会感到特别亲切,看着祖国的地图,就像看着妈妈的照片一样。
(1)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祖国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祖国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师:我们看着祖国妈妈,相信大家将来一定能把祖国打扮的更加美丽。
请大家用最亲切、最甜美的声音齐读第三小节。
四、祖国妈妈听了你们的讲述,她甜甜地笑了。
此时,我们站在祖国地图前,就像——(师生齐读:就像依偎在妈妈身边。
)
师:是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多么甜蜜啊!
五、美文诵读:
多媒体配乐,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六、总结:
当你驻足于雄伟的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浩渺的渤海之滨,你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由衷的自豪,面对祖国的版图,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喊一声(齐读):祖国妈妈,我爱您!
板书:
13我站在祖国地图面前
地域辽阔
山河壮丽祖国像妈妈
描绘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