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开始——强大的秦朝
秦朝——精选推荐

秦朝秦朝 - 基本简介秦朝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个统⼀的封建王朝,并建都咸阳,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中第⼀个皇帝。
秦朝初⽴便北击匈奴;南下百越。
疆域迅速扩张,全盛时期的疆域西部已达到今⽢肃、四川;西南到云南、⼴西;北到阴⼭。
在政治上,秦始皇统⼀天下后,没有再⽤分封制,⽽是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确⽴了郡县制,使地⽅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这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的局⾯,避免出现周朝分封导致的春秋战国的⼤乱格局。
最初设三⼗六郡,后来增⾄四⼗六个。
中央政治制度综合战国时期的官僚体制,使之系统化,对官吏的考核则⽤“上计”制。
此外,秦朝还统⼀了度量衡和⽂字,促进了全国经济⽂化的发展。
但秦朝的统⼀思想和焚书坑儒则极⼤地破坏了⽂化,钳制了思想,百家争鸣的局⾯从此消失,⼀统江⼭、⼀统思想和惩罚思想犯罪成了此后帝王的重要任务,这对古代思想起了很⼤的阻碍作⽤。
为防卫匈奴,秦朝在原秦、燕、赵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成了著名的万⾥长城,这⽐现存的明长城更往北,距离也更长。
秦朝 - 统⼀政权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战国时,各国最⾼统治者都尊号为王。
秦王政统⼀六国后,认为⾃⼰德⾼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他⾄⾼⽆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为⼀,号称皇帝。
⾃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统治者的称号。
此外,还规定皇帝⾃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并废除⼦议⽗、⾂议君的“谥法”等。
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世、三世计,“传之⽆穷”。
中央政府: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
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夫。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但统⼀后太尉实际却虚设,以便皇帝直接控制军队。
御史⼤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
三公之间相互制约,便于皇帝集权于⼀⾝。
在三公之下设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太仆,管理宫廷车马;卫尉,掌管皇宫保卫;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负责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税收;宗正,管理皇族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全国⼭河湖海税收和⼿⼯业制造,以供皇室需要。
秦王朝历史长河

秦王朝历史长河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它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王朝的历史长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秦国的崛起、秦始皇的统一天下、秦朝的繁荣时期、以及秦朝的衰落和灭亡。
一、秦国的崛起秦国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秦川平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大的列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逐渐壮大起来。
秦国的崛起得益于奠基者秦穆公的英明统治和他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
二、秦始皇的统一天下秦王朝的重要节点是秦始皇的统一天下。
秦始皇,姓赢,名政,是秦朝的创始人和帝王。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和政治手段,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统一国家。
他还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例如推行统一的法律制度、修建连接北方和南方的著名工程万里长城等。
三、秦朝的繁荣时期秦朝的繁荣时期出现在秦始皇之后的几十年间。
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胡亥继位,但不久后被废黜,秦二世胡亥也随之登基。
在秦二世胡亥的统治下,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四、秦朝的衰落和灭亡秦朝的灭亡是由一系列的内外因素导致的。
在秦二世胡亥统治时期,秦朝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腐败、官员贪污等问题,导致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
与此同时,外部的民族起义和外族的入侵也加剧了秦朝的危机。
最终,秦二世胡亥在政权危机中被推翻,秦朝也随之灭亡,结束了统一的秦王朝。
综上所述,秦王朝历史长河经历了秦国的崛起、秦始皇的统一天下、秦朝的繁荣时期、以及秦朝的衰落和灭亡。
秦朝不仅在政治、军事、和法律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强大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为后来的汉朝和其他王朝的崛起和统一中国的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秦国历史详细简介

秦国历史详细简介
秦国是中国的史前文明,公元前7世纪到前221年,秦统一夏、商、西周末期的中国,成为华夏文明史上最显赫的存在,拥有2200年几乎不变的姓秦,跨越了古代史前文明到近代国家政体的新时期,独步国际。
秦始皇统一中国大业,统一货币,建立了新的中央政权,整合多民族,形成中国统一的文化,也就是所谓的“秦文化”;改革了社会制度,建立大秦帝国;成功地修建了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丝绸之国接壤,控制了亚欧之间的贸易,促进了专业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广积技术民力,把秦帝国打造成世界文明范围内最强大的国家。
同时,秦帝国也出现了一些缺点,苛政猖狂,强加给老百姓太多重税,农民抗议,军人反叛。
从而最终导致秦国灭亡。
秦朝灭亡后,中国进入秦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就是中国古代王朝繁荣发展时期,也有秦国为中国文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秦国的历史资料

秦国的历史资料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下面由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
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
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
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
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
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
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
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国自商殃变法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奖励耕战“赏不遗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处于一孔”的基本国策。
秦内修明政理以储军国之资,外开疆辟壤与列国争衡。
秦国统治者运用严酷无情的法家思想以赏罚为二柄,彻底的动员了倾国之力,投入到战国时代规模宏大而惨烈的兼并战争中。
自秦孝公起至秦统一天下的一百五十余年的时间里,被称为“虎狼之师”秦军与东方列国大小百余战,累计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五十余万。
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大战场上,冷血的秦人踏着六国之人的尸骨与鲜血走上了统一之路。
前237年秦王赢政亲政的这一年,被强秦连续折腾了一百余年的东方六国以无还手之力,各国弱势以成,天下合纵无望,而强秦独步天下随时便有泰山压顶之势。
古代中国的秦朝

古代中国的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秦朝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重大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秦朝的建立、统一过程、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变革以及文化遗产等多个方面来介绍古代中国的秦朝。
一、秦朝的建立秦朝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当时的国家是七雄争霸的时代。
秦始皇嬴政通过武力征服了六个其它的诸侯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二、统一过程秦朝实现统一过程可概括为"征服"和"变法"两个阶段。
首先,秦朝通过军事手段征服了周围的七雄,建立起了庞大的国家版图。
其次,秦朝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包括推行法律制度、推行统一的文字、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等。
这些变革措施使得国家实现统一和稳定。
三、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权力下放到各地的吏治体系,对各个诸侯国进行实行政治管辖。
秦朝实行郡县制,设立郡和县的行政区划,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此外,秦朝还设立了皇帝的丞相、大将军等职位,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
四、法律制度秦朝实施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秦律和法经。
秦律对法律进行统一,使法律得到了全面的规范。
法经是对历代法律制度的总结和编纂,为后来的法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法律制度对后世中国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经济变革秦朝进行了重大的经济变革,其中最突出的是实施秦朝的货币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
货币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商品交流和贸易发展,提升了国家的经济繁荣度。
土地制度改革解决了土地分散、兵员减少等问题,为中央集权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六、文化遗产秦朝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多样。
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八大世界奇迹之一,刻画了秦朝军事力量的强大。
此外,统一的文字、法律制度、书籍整理和修订等使得秦朝的文化影响力远达后世。
秦国历史_精品文档

秦国历史引言秦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国家。
它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战国时期的小国到统一中国的强大帝国,秦国的历史跨越了几个世纪,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秦国的起源、统一中国、终结和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索秦国的历史。
一、秦国的起源秦国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晚期,当时的秦国是一个小国。
根据史书记载,秦国的第一位君主是秦康公。
秦康公秉持着强力的政策,通过征战和扩张,逐渐将领土扩大。
在秦国的发展过程中,秦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得到了加强。
作为一个边境国家,秦国经常与邻国进行战争。
通过不断的战争和征服,秦国逐渐壮大起来。
二、统一中国在秦昭王时期,秦国迅速扩张其领土,并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六国战争。
秦国以其优越的军事实力和强大的国力,成功统一了中国。
秦国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首先是秦军的长城建设。
为了保护边境和稳定统治,秦国修建了长城,成为世界上最早建成的防御工程之一。
其次是秦始皇的统一政策。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巩固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和法律,并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等工程。
三、秦国的终结秦国虽然统一了中国,但它的统治并没有得到长久的延续。
秦国的统治者权谋之术使得他们失去了民心,最终导致了秦国的垮台。
秦朝末年,由于中央集权过于强大,地方官员失去了权力,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残酷的法律和政策,导致了民众的不满。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秦国的终结。
四、对后世的影响尽管秦国存在时间较短,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首先是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始皇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基础。
其次是秦国修建的长城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
长城作为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工程,代表着中国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此外,秦国的统一政权模式对后世统一中国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后来的历朝历代在统一中国时,都会借鉴秦国的经验和教训。
秦朝的发展史

秦朝的发展史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辉煌。
本文将从秦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发展以及统一中国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秦朝的发展史。
秦朝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嬴政建立。
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七雄争霸的局面,秦国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手腕,逐渐消灭了其他六个诸侯国家,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统一。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轮制等,为秦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制度方面,秦朝实行了严格的法制和官僚体制。
秦始皇实施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进一步划分为县。
这种制度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更好地管理各地事务,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秦朝还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确保中央政府的权力运转。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秦朝成功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集权。
在经济状况方面,秦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秦始皇推行了均田制,实现了土地均分,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此外,秦朝还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修筑了灌溉渠道,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
同时,秦朝还加强了交通运输建设,修筑了万里长城和秦岭北麓的官道,加强了北方地区与中央的联系。
这些举措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国家财富的积累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文化发展方面,秦朝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文字统一和文化融合方面。
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制定了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形式。
这一举措使得各地的文字统一,方便了交流和管理。
同时,秦朝还推行了文化融合政策,将不同地区的文化进行整合,为后来的汉文化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还修建了兵马俑,展示了秦朝的军事实力和文化艺术水平。
最重要的一点是,秦朝的统一中国的成就是整个发展史中的巅峰。
秦始皇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了六国,实现了统一中国的伟大目标。
这一举措结束了战国时期的乱世,为后来的统一王朝打下了基础。
而且,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秦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秦朝历史简介

《神话》之成龙版
影片以一场惊天动 地战争为背景讲述 了一段刻骨铭心旷 世爱情轮回:贪念、 背叛、斗争、爱情 几千年来恒久不变 地编写着人类历史。
《神话》之胡歌版
易小川和易大川是一对兄弟, 偶然间发现的一个神秘盒子把 小川传送到了2000年前的秦国, 而大川却留在了现代。见秦始 皇,并参加了起义军。当然小 川也遇到了自己的爱情,玉洁 冰清的玉漱公主,然而俩人却 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相守。一向 玩世不恭的小川在2000年前的 古老王朝中不断的成长起来, 并且开始体会到责任和爱的真 谛。另一边,身处现代世界的 大川,不断地与神秘黑衣人斗 争,并从古迹中追寻着小川的 痕迹,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收获 了自己的爱情。
最终的灭亡
秦朝的暴政也引起了阶级矛盾与社会的动荡 不安,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 五年。
始皇嬴政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即 嬴政。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 家、改革家、军事家。首次完成中国统一, 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 位,39岁称皇帝,在位37年。秦始皇创立 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地方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 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服百越,修 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 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 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 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 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主讲人:xxx
秦的历史
分封诸侯——约公元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 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 秦国。 春秋一霸——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 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 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 “称霸西戎”。 战国称雄——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 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 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开始 不断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这里开始----强大的秦朝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简单了解一下当时的唯一合法政府——秦。
秦朝的第一代的创始人叫“非子”,因为替周天子养马养得好(周朝的弼马温?)而被周天子赐予赢姓,又在渭水上游秦川的东岸给了他一块封地,这里就成了秦朝的发源地。
当时掌权的周孝王本意是让秦作为一个近畿的“附庸”之国,但秦的历代君主中不少人就如同孙猴子一样,对这芝麻绿豆大的官职当然是不会满足,于是秦国的君主们不断的扩张壮大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的地盘和国力日渐强大,到了秦穆公时期更是做了一回天下的霸主,但总的来说当时秦东进的路线始终被更强大的晋国死死的扼住。
这样的情况后来又一直延续了两百多年,直到公元前376年,随着韩赵魏三家分晋,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
这个时候的秦国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最不雄的一个国家,国内的政治也一度因宫廷斗争而陷入混乱之中,直到历史等来了这样两个人:秦孝公和公孙鞅。
公孙鞅也就是后来我们说的商鞅,原本是卫国人,年轻时研习的是李悝的《法经》,本想在魏国(非卫国)做出一番事业。
然而公孙鞅在魏国并不受国君的重视,十分的不得志,后来听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下令求贤,公孙鞅就从魏国跑到秦国去应聘。
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推荐,公孙鞅得到了秦孝公三次单独面试的机会,公孙鞅抓住机会终于深深打动了秦国的一把手秦孝公,于是孝公拍板决定聘用公孙鞅为左庶长开始实施变法。
一说“商鞅变法”好像谁都听过,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事情是:得到秦孝公鼎力支持的公孙鞅其实前后一共进行过两次变法,只不过我们熟知且重要的是第一次变法。
这次变法内容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加强了法制建设,以法令法规严格规范个人的行为。
为了确保法令的实施,公孙鞅发明了连坐制度,简单的说就是一人犯法如果临近的其他人不举报的话就得一起坐牢。
可别小看了这样的制度,它对后世的影响现在依然有迹可循,君不见某地农村墙上刷的“一人超生,全村结扎”的标语呼?里面大概就有当年商鞅连坐之法的意思。
当然,变法最重要的还是第二条:奖励耕战。
在生产方面,他鼓励百姓们多生产,一个家庭的产出与缴纳给国家的赋税成反比,生产的粮食越多,要上交给国家的比例就越少,这无疑增加了人们劳作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最最重要的是商鞅在秦国确立了军功爵的制度:当兵的只要能在战场上带回一颗敌军的人头就授爵一级,而没有军功的人即便生在富贵之家也不能得到爵位。
当时的秦国无论是谁,在社会上地位的高低全看你的爵位的高低,这极大的刺激了民众从军杀敌的积极性。
另外,因为当时当兵的衣食住行是要自行掏
腰包解决的,所以秦军对士卒的选拔是有严格规定的:小康以上家庭的青壮年才有资格从军。
统治者们的观点是“有恒产者有恒心”,只有有固定收入的人才能不断的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如果一个人整天都为一日三餐发愁饭,那当兵不能保证他会奋勇杀敌,当官不能保证他能够清正廉明。
秦国在变法的影响下很快强大了起来,可是在那个时代变法不是秦国的特产,战国七雄中除了齐国(这是个老牌强国)以外的其他六国都在不同时期进行过变法。
第一个通过变法强大起来的是魏国,魏国主持变法的就是公孙鞅的偶像兼老师,也就是《法经》的作者李悝。
既然变法如此的厉害,那为什么最后在七国中脱颖而出是秦国而不是其他六国呢?
那是因为其他五国的变法和秦国变法所不同,不同的地方在于五国的变法都随着主持变法的大臣或君主的去世而终止。
变法之前,五国如同衣衫褴褛的乞丐,变法就如同给一个乞丐换上了一件华丽的衣服,但乞丐的本质是没有改变的,随着时间的前进,华丽的衣服终究会褪色,当华丽不再之时,乞丐的褴褛依然。
而秦国的变法则不同,虽然秦孝公死了以后公孙鞅就被对他积怨已久的秦国君臣们联合起来五马分尸了,可即位的秦惠文王抛弃了公孙鞅,却没有抛弃公孙鞅的变法,秦国变法的脚步却没有因此停下来。
可以说商鞅的变法是给秦国这个乞丐指引了一条谋生的道路,让秦国摆脱了乞丐的宿命最终成为了一个贵族。
公孙鞅的变法让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第一次切实的有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即便你出身再普通,只要你勤劳工作就能致富,致富就能参军,参军就能杀敌,杀敌就能提高社会地位。
可以说就是这样的制度,让秦军逐渐蜕变成为一只战无不胜的军队。
每一次战斗,军队从主帅到士兵都目标一致勇往直前。
他们对战争的渴望,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对人头的渴望超过了以往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
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
”,哪怕你对这样激励斗志的方式并不赞同,你也不可否认这是一支相当可怕的军队。
可以想象当时在战场上,从六国军队一方看过去,对面全是神情亢奋,眼睛冒着青光,嘴里流着哈喇子的虎狼之师;而在秦军眼里,对面全是金光闪闪的人头,有时候可能仗还没打呢,胜负就已经有了分晓。
秦军就是以这种抢人头的激情不断的冲击着地盘、人口都十倍于己的东方六国,逐渐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唯一的超级大国,并开始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对东方六国的战争逐渐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一种态势,从对土地争夺的攻防战发展到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我们列举一下一些比较大
的战役变可见端倪:
公元前331年,秦与魏国交战,斩首八万。
公元前317年,秦破韩于脩鱼,斩首八万二千。
公元前312年,秦击楚于丹阳,斩首八万。
公元前307年,秦拔韩宜阳,斩首六万。
公元前300年,秦取楚襄城,斩首三万。
公元前298年,秦出武关击楚,斩首五万。
公元前293年,秦败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公元前280年,秦取赵光狼城,斩首两万。
公元前275年,秦伐魏,破韩援军,斩首四万。
公元前274年,秦伐魏,斩首四万。
公元前273年,秦败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并沉赵援军两万于黄河。
公元前264年,秦伐韩,斩首五万。
公元前260年,秦大败赵于长平,斩虏四十五万。
公元前256年,秦取韩阳城,斩首四万,伐赵,斩首九万。
可以看得出来,商鞅的变法对秦军的刺激有多大,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据不完全统计,仅秦军消灭的六国军队人数就超过二百万人。
而且秦灭六国的脚步是一步步的加快,终于在秦孝公过世百余年以后,秦国又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嬴政。
虽然即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权力也掌控在太后和权臣的手中,但当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嬴政干掉权臣吕不韦和嫪毐开始亲政后,秦统一六国的进程真正进入了快车道。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灭赵。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灭魏。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灭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灭燕。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
嬴政指挥着这支虎狼之师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横扫六合统一了天下,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一个家天下的帝国——秦帝国,嬴政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始皇帝。
接下来,秦始皇嬴政再接再厉,国中没有了敌手,他便向北驱逐了匈奴,向南扩张到了南越,建立起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当然,如果考虑到在公元前3世纪时候的古希腊在马其顿人统治下奄奄一息,古印度的孔雀王朝已经分崩离析,古埃及早已经被罗马人干掉,而罗马人还没有称霸地中海,我们甚至可以把“之一”两个字去掉。
然而,如此强大的国家也有极深的隐患,那就是统治者不了解可以在马上取天下,却不可以在马上治天下的道理。
当国家的主题不再是战争,当社会生活的关键词从“对外征战”转变成“休养生息”的时候,统治者们却仍然在以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换句话来说,就是他们不了解社会的新常态。
不了解当然就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