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弟子规》读后感5篇-弟子规读书心得400字
《弟子规》读后感读书心得400字五篇

《弟子规》读后感读书心得400字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读后感400字《弟子规》1我看了《弟子规》里面的“护生爱物篇”里面有一句话叫:“放生不杀生,爱护小生命。
生态保平衡,美化好环境。
”给我感触很深。
下面我就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去郊外的爷爷家做客,正在外边玩的时候,我忽然看见有个爷爷在拉网,我跑过去问爷爷:“这是什么啊?”那个爷爷得意地说:“不懂了吧,这是粘网,是专门粘小鸟用的,一天能逮十多只呢!”这时,我看见粘网上已经有三只小鸟了,他们在痛苦的挣扎着,却一动也不能动。
那几只小鸟好像在无助的看着我,乞求我的帮助,我真想立刻就把它们放了,可这事还得经过爷爷的同意,我忽然想起了《弟子规》所讲的“爱护生物篇”,便委婉的对爷爷说:“爷爷,您知道弟子规这本书吗?这里呀,都是你们这些老一辈对我们的教育和忠告,里面有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有培养我们小学生优良品质的,还有一篇讲:‘人若爱惜生命,也是替天行道的善事呢。
’你看,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善事吧!”他听完以后,半天没有吱声,他不情愿的把小鸟一个一个的从网上摘了下来,放飞了。
做完这些事后,他说:“我还有事,我先走了。
”说完,他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过了几天,听爷爷说,他的粘网已经被车=撤走了,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同学们,那个爷爷有实际行动改正了他的过错,成了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我们是不是也有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的行为呢?让我们共同从自己做起,做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小卫士吧!读后感400字《弟子规》2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
《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弟子规的读书心得400字(优秀10篇)

弟子规的读书心得400字(优秀10篇)弟子规的读书心得400字(优秀10篇)弟子规的读书心得4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弟子规的读书心得4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弟子规的读书心得400字(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弟子规的读书心得400字篇1《弟子规》让我在快乐中感情得到了提高,也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
它长养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人生际遇会大不相同。
以前我觉得父母爱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委屈。
弟子规里说:“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父母辛苦供养我读书,而我有时却不能如他们所愿,让他们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议,我不但不听,还会觉得烦,有时甚至故意做些让父母生气的事。
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家庭、事业和身体的好坏,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要想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以后一定会孝敬父母。
《弟子规》还让我们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流露的品质。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真正做到对人恭敬。
作为学生的我,知道了一个很好的道理:要在日常生活中要作到孝敬长辈。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爱周围的每一个人。
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的读书心得400字篇2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一部分内容,感觉很受启发。
其中有几句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听到别人对你指出错误就生气,别人表扬你时就高兴,那么坏朋友就会来靠近,良师益友就会离你而去。
这句话让我想起发生在暑假里的一件事。
暑假里我每天都要练习几张毛笔书法。
有一次我刚刚写完了一张,感觉写得非常不错,就炫耀着让妈妈看,希望得到她的表扬。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通用10篇)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通用10篇)弟子规读后感400字(通用10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4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读后感篇1我读过《弟子规》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仅精彩,还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使我明白,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勤俭节约,什么是宽宏大量……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的时候,我想到以前妈妈叫我帮她晾衣服。
我说了声“啊”,等一等,又认真地看电视,妈妈说了好多遍,我才懒洋洋的站起来,现在想起来,我那时候是我不应该呀!我又看到了一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想到以前我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跟妹妹吵嘴,想到这我的脸一下子就变红了,爸爸和妈妈经常说“当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妹妹”,那时候我硬说爸爸和妈妈偏爱妹妹。
现在想起来是多么不应该啊!还有一句“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我就想起以前有的人说我的短处,我就觉得他是针对我,我心里就感到生气,然后也针对他,现在想起来真是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啊!总之,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它处我学会了怎样和别人相处。
弟子规读后感篇2在我们拥有《弟子规》以来,我们学到了无数的知识和道理,里面包含着圣人教导我们做人要有孝心和该怎样做人的道理。
从此之后,《弟子规》便成了我们的好“老师”。
为此,我们的老师每天利用下午的课余时间要求我们读半个多钟头的《弟子规》,虽然只是短短的半个多钟头,但是在我的记忆里是永远都抹不掉的,仿佛一条淙淙的小溪在我耳边清亮亮地流淌着。
这样一来,让我们成了习惯,只要不读就觉得不舒服,所以我们对这本书产生了很浓的兴趣。
比如在《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这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说:爸爸妈妈叫我们的时候,应该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读物。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篇1暑假里,我读了《弟子规》。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平时说话时要谨慎,不要随意乱说,要讲信用,说到做到。
再次,和他人相处时要平等待人,有爱心,与品德好的人交朋友,并学习他的优点和长处。
最后,在做到了以上这些后,就可以认真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了。
以前我也明白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但没有把它们系统化。
原来“弟子”也有“规”啊!读《弟子规》,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句话:一句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一句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它的意思是: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恭敬敬的将父母的话听到心里。
当我们犯了错,父母责备时,我们应当顺从的听父母的教诲并且承担自己所犯下的过失,不可以顶撞父母,使他们伤心。
以前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虽然也知道这方面的道理,但就是做不到,经常顶撞父母,惹父母生气,我今后坚决要改正,做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如果父母疼爱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那是极其自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讨厌子女,子女却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是有贤德的体现呀!这方面在以前我还真做不到。
以前只要父母一批评自己,哪怕是自己错了,心里也会想:父母现在对我不好,长大后我也不对父母好。
看来我是大错而特错了,今后我一定改正,做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好孩子。
这就是我初读《弟子规》后学到的道理和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篇2我认为,《弟子规》是一部十分科学的书,它把全书分成几部分,在《总叙》里提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古人云:“百善孝当先”所以自然将“孝”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对父母的分析透彻,可以说把孝说道了方方面面,且并不像众所认为的“封建孝道”如——“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指明虽然重孝,但不可舍理求孝。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想最新5篇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想最新5篇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里的内容蕴藏着许多道理,只要我们反复回味,就会有许多体会了。
下面给您带来《弟子规》优秀读后感想,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想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我们一边背诵《弟子规》,一边表演舞蹈。
表演完时,下面一阵鼓掌声,我为《弟子规》而骄傲!可我并不知道我的行为离《弟子规》还差的很远。
早晨,我正在背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妈妈过来跟我讲:“吃早饭了!”我根本不理她,可看到这几行字时,我脸红了,我这才知道:我没有真正领会到《弟子规》带给我的用处。
从那以后,我便努力做到。
说说简单,其实很难,比如:我在看书,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叫我吃中饭,我有时会听不见;还有一次,爸爸叫我读英语一小时,可是我读了一会儿口就干了,我不想读那么长时间,可没办法,《弟子规》上是这么说呀,我只能继续读书了……,我最恨得是外公每天至少有一次要来烦我,千忍万忍还是忍不住,只好背地里大骂外公一顿。
因为我做得很辛苦,所以最后人家好好表扬了我,我心里舒畅了许多,好像一身疲惫的我一下子精神了。
《弟子规》不但给我带来提示,还给我带来很多快乐,比如《弟子规》里每句话都藏着一个小故事,来典故我的童年。
《弟子规》这本书一直陪伴在我的童年,而它不是我的负担,我也很喜欢它,它就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我们经常会“碰面”!《弟子规》它是一本好书,它能给我们大家带来一个快乐的童年!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弟子规》的每一点的话,全家将会笑哈哈,将不会再有警察,将不会有品德课……这些剩余出来的时间,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看,就一本《弟子规》就会有那么多道理,如果你懂得,那并不难,难得是要去做好,才会变成第二位“孔子”!弟子规优秀读后感想2弟子规第一章节读后感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第一章节读后感。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康熙年间人,在科举道路上虽然失败,他毕生研究《大学》《中庸》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是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
《弟子规》的读后感(精选13篇)

《弟子规》的读后感(精选1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读后感(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的读后感1《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人物李毓秀。
我从上幼儿园大班时,就非常喜欢看这本书。
《弟子规》这本书讲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优良品质,我因此而迷上了这本书。
《弟子规》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吃东西、喝水或坐下、行走时,都应该先让长辈在前,我们这些小孩子在后,这也是尊敬长辈的一种传统美德。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爸爸妈妈还约了一些叔叔阿姨,他们在一起正聊得热火朝天。
妈妈突然对我说:“旭冉,你去服务台那儿拿一盒饮料吧,现在大家都有点口渴了。
”“Ok!”我爽快地答应了。
然后,就跑到服务台那儿跟阿姨要了一盒橙汁。
我回到房间后,没等妈妈催促,我就连忙把饮料盒撕开,给叔叔阿姨和爸爸妈妈各倒了满满一杯橙汁,然后给我自己倒了大半杯橙汁。
爸爸妈妈都吃惊地望着我,好像我的身上长了什么东西一样。
爸爸笑眯眯地对我说:“今天我的宝贝女儿怎么这么懂事了,知道先给大人倒饮料,然后再给自己倒,真是长大了。
”我自豪地说:“我这是从《弟子规》上学来的呀,‘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所以,我要先给你们倒饮料,让你们先喝!”房间里的人都鼓起掌来。
一个阿姨对我妈妈说:“瞧,你家女儿可真懂事儿,比我那调皮的儿子可强多了,那家伙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游戏,让他干点家务活他都不做,你看这孩子不用人催,就知道先给大人倒饮料,可真是个好孩子!”我一听到别人的夸奖,心里更加美滋滋的。
回家的路上,正好有个路口正在施工,必须从一条很窄的小路绕过去,我让爸爸妈妈走在前面,我跟在他们的身后,“我们家旭冉今天表现得可真棒!”妈妈边走边说,“是呀,是呀,应该好好奖励一下。
”爸爸说。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5篇)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篇1《弟子规》是一本教育我们立身、做人、处世、学习的道德规范的书。
《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对我们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这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外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内容,而东翻西阅,必须定下心来,按部就班地读完。
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计划,计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
”原来是这意思。
以前我在学校图书室办了借书证,借了一本书,结果双休日吵着要妈妈带我去放风筝,妈妈只好答应了我。
放完风筝回到家,刚好表姐来我家,又和表姐美美地玩了一天。
等表姐走了,才想起了借的书周一要还,囫囵吞枣地胡乱翻看完了。
周一早晨该我汇报课外阅读时,我东拉西扯,牛头不对马嘴,好不容易熬过了3分钟。
那3分钟,我没看到同学以前羡慕的表情,没听到以前热烈的掌声,我难受极了。
不知怎么走下讲台的,只记得老师摸了下我的头,什么也没说,但我懂其中传递的语言。
自从学习《弟子规》后,我明白了“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计划,计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
”《弟子规》中的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理解,更好地体会。
《弟子规》读书心得(优秀10篇)

《弟子规》读书心得(优秀10篇)《弟子规》读书心得(优秀10篇)《弟子规》读书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弟子规》读书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弟子规》读书心得(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1进入小学的校门第一次学习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
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
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经典《弟子规》读后感5篇-弟子规读书心得400字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深有感受,特别是在入则孝那一部分,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还做得非常不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像这个最基本的我都没有做到,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弟子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弟子规》读后感1偶然间,听到邻家小孩爽朗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内心不禁感慨万千,从古至今,孔融让梨让我明白凡事要谦让,孟母三迁,让我感受到品德的培养,立木为信让我知道诚信的重要……在《弟子规》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信”有人说“诚信是一块金子”而我则认为“信,诚也,诚,信也”,诚和信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古代,诚信就十分重要,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木头,并当众承诺,有谁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谁十金,但是无人肯信,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了50金,有人将信将疑将木头扛到北门,商鞅立即将50金给他,这就是著名的“立木为信”的故事,也正因如此,商鞅才在百姓中树立了威信,而他的变法也因此而展开,秦国逐渐强盛,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诚信,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灭亡,反之,则会灭亡。
而现在,诚信渐渐不受人们重视,就拿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来说。
作为一个婴幼儿奶粉企业,应该很清楚自己的责任,对于刚出生的婴幼儿来说,奶粉的质量更应严格地保证,但厂家竟然为了“利”而丢掉“信”。
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完全不顾婴幼儿在饮用后会得结石症,到最后,因贪图利益,而丧失别人的信任,从而走向破产。
别人要讲诚信,我们亦是如此。
诚信如同一架天平,往往改变一点点就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正如杨澜所说:信任的建立,需要真诚的日积月累,信任的崩溃,只需一句谎言就够了,可见诚信多么重要啊。
作为高中生,我们更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小处、从自身做起、诚实守信,继而影响身边人,全社会人人都守诺,持之以恒,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兴国安邦。
想到这儿,我不禁喃喃到: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弟子规》读后感2假期时,我按照老师的安排,学习背诵了国学文章《弟子规》,文章中虽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
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
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今后,我会更多的学习《弟子规》中的知识,更好的理解。
《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很大,今后我一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为我以后行为的量尺,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学生!我觉得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成长。
所以我以后要多读书,特别是国学方面的书,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等我长大了,好做一个传播中国国学的学者。
这本书产生的时代毕竟是封建社会。
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站在现今时代的高度评判学习这本书。
有继承,有摒弃,传承健康的历史文化精髓,维护民族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弟子规》读后感3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
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染头,不小心染膏进眼睛里了,喊我帮忙。
我却只顾玩电脑,很久才慢吞吞地应答。
害得妈妈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点滴。
现在想起来,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要知道,妈妈头上那一丝丝银发是因我而生的。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
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知道了这些以后,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我都会惦记给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从不一个人享用。
家里人都我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也一直以我为荣。
在和表弟相处的时候,我还学会了宽容别人,学会了体谅父母。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
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的宝贵时光。
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
他在课桌上刻的“早”字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
地球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要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我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出必告,返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以前我去哪里玩,都不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声不响的。
自从我知道了这句话后,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还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也很大。
和我一起学琴的邻居家的姐姐一开始对弹琴十分喜爱,而且她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
一个曲子几天就能练完,有些曲子都不用老师指导,她就能自学弹下来,琴班老师非常喜欢她。
可是在她妈妈给她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电子琴之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往日那股学琴热情了,再后来她就干脆放弃了,无论老师家长怎样规劝,就是打动不了她的心思,老师也为她感到惋惜。
我想:我一定要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决不轻易放弃!“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
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
我有一个姐姐,她吃饭十分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倒是天天小零食离不开她的嘴。
每天不是吃可乐鸡翅,就是吃方便面或西红柿。
从来没见她吃过一口青菜。
一到冬天,感冒发烧天天伴她左右,身体也十分虚弱。
虽然她是我的姐姐,比我大一岁,但是每当我们两个人走在街上,大家都认为我是姐姐,她是妹妹。
因为我个子比她高,身体比她结实。
我一定要把《弟子规》这本书推荐给姐姐看,让她和我一起健康成长。
我们班同学趁中午吃午饭时,总喜欢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结伴去买零食吃。
尤其张悦同学特别喜欢吃油炸串,天天买炸串吃,常常吃得肚子溜溜圆,直打嗝。
那天中午,我们又在有说有笑地吃饭。
突然,只见张悦脸色苍白,眉头紧锁,捂着肚子,还不时发出呻吟声。
同学们见状,赶紧问她怎么了。
她结结巴巴地说:“我——我肚子疼,哎呦哎呦。
”幸亏老师及时把她送到医院。
医生说她得的是急性胃肠炎,主要就是因为吃东西没有节制,胃受不了,才得了这种病。
为此张悦同学休息了半个多月,耽误了很多课程。
我们同学个个引以为戒,再也不敢暴饮暴食了。
对照《弟子规》,我每读一句都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啊!《弟子规》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它朝夕相处,我就会成为一个既懂事又快乐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4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泽凊。
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安排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情绪,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
”大人说:“如果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了。
”但如果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
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
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在人群间,心里还盘算着哪种东西最好吃。
父母为我大包小包的买,还问我够不够,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为爸爸妈妈买过东西。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
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
三年级上学期学校要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因为嫌麻烦就没打针。
晚上,爸爸问我打疫苗没?我说打了。
爸爸在我两个胳膊上找了好久,没看到针眼就问我:“你到底打针了没有?”我仍在撒谎,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
挨打时我还在想:不就是没打针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事后,爸爸耐心给我举实例、讲道理。
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挺后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
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
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
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
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
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
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
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
然后,再让父亲去睡。
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
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
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
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
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
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
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 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
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
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
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父母总要问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后再送我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