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_李晓峰

成都市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_李晓峰
成都市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_李晓峰

?!"?#$$#%&’%#

!水资源概况

成都市地处川西水网区腹部,境内主要河流有()条,总长度约!*$$+,。成都市河流属长江上游岷江、沱江及青衣江三大水系,水能蕴藏量较丰富。研究表明,本地水资源量为-(%#"亿,(,过境水资源量为!)(%."亿,(,水资源总量为#..%$#亿,(。人均占有量约为#)$$,(,与四川省人均占有量大致相当,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可见,成都市的水资源并不富裕,属于我国缺水城市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从!-)"年到#$$$年,成都市总用水量以每年平均约(亿,(的规模递增,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成都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瓶颈”。

成都市水资源具有以下属性:0!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分带性。由于受季节气候的影响,全年有"$/2.*/的降水量集中在每年的"2-月份,常常带来洪涝灾害;而需水量最多的*月份,降水量则偏少,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因而常常又造成干旱灾害。从水资源空间分布来看,成都市平原区最为丰富,西部山区次之,东部台地及丘陵地区相对缺乏;0#1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从成都市水资源遥感解释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广大平原腹地浅层地下水交替循环积极,补给来源充分,富水性良好,地下水资源丰富。东西部丘陵低山广大红层砂泥岩地区,地下水资源相对较少。西北部中—高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多以泉流出露;0(1水资源总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降水量下降,致使成都市水资源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主要表现在:岷江上游的来水量呈下降趋势;大部分湖泊面积正在逐年缩小,尤其以白塔湖、宝狮湖的面积减少最多,其面积!---年与修建时相比减少了!3(左右。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止#$$$年,成都市共建各类水利工程($#*-处。其中水库!-"座,引水渠堰#$#条,山平塘###.$口,石河堰.)*处,固定机电提灌站")$"处,农灌机电井.##眼。设计蓄、引、提总水量*#%-(亿,(,有效灌溉面积()%)-万4,#。据统计,#$$$年全年总供水量!$-%#.亿,(。其中地表水资源供水量供水!$$%*)亿,(,地下水资源供水)%"-亿,(。#$$$年全市总用水量为!$)%(!亿,(。其中农业用水.*%".亿,(,工业用水#)%-!亿,生活用水(%.(亿,(。#$$$年全市人均用水量5#*637,万元89:用水量约为5!$,(,在全国处较低水平。

因为水资源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成都市水资源利用程度并不高,总体利用率仅#5/。平原区地表水资源由于无水利工程调节,利用量很小;山、丘区蓄、引、提工程较多,其水资源利用率达!!/;而全市平原区工、农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用水多系过境水,其利用率约为(*/。由于成都市所处位置的

成都市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

李晓峰,刘光中

0四川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成都,"!$$"*1

【摘要】#!世纪成都市面临着缺水、水质污染严重、洪涝灾害等环境问题,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指导思想,探讨了成都市现阶段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四川水利

!""!#$%#!?&’?

四川水利

特点,绝大部分地区都没有骨干蓄水工程,不能调节洪枯径流,不能改变径流的年内分配,致使(月中、下旬农田用水量紧张,而)*+月份洪水季节又无滞洪库容。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成都市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成都市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水资源在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目前,成都市水资源的管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许多地区完善的管理体系尚未形成,使得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却存在着的巨大浪费。成都市大部分工业、企业的单位产品耗水率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仅为("-左右,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以上。农业是用水大户,约占总用水量的’(-以上,但农业上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以及灌溉系统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下,造成水资源浪费巨大。

,#!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成都市境内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大部分指标符合国家地面水!级标准,河流的中、下游随着接纳工矿企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增多,水质逐渐下降。全市每日排除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多万.,废水处理量约/"万.,约)"-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道,靠天然地表径流和过境水稀释冲走。每到枯水季节,河流水质变得很差。因此污染严重,有许多河流已逐渐失去了利用价值。

,#,供求矛盾日趋严峻

成都市水资源总量只有!’’#"!亿0,,人均占有量不足,"""0,,已被列入全国,""多个缺水城市之一。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江河上又缺乏大型骨干蓄水工程,无法改变天然径流的时空分配,年内’"-以上的水资源是以洪水的形式出现,而无法利用;枯水期用水又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我市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需要。随着成都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水量将逐年增长,特别是工业需水量增长的幅度很大,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缺水率达中度缺水的中限和上限。研究表明,全市在保证率为("-的情况下缺水(#,!亿0,,余水&,,#"1亿0,;在保证率为’(-的情况下,缺水1#)(亿0,,余水++#1/亿0,;在保证率为+(-的情况下,缺水&,#)’亿0,,余水1’#))亿0,。

,#/水旱灾害频繁

成都市虽然有水库&+)座,但无一座大型水库,调蓄天然来水的能力很差。一方面,洪水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据统计,自&+))年以来,成都市城区洪涝灾害经济损失累计达/)+)1#&,万元。另一方面,干旱成为制约丘陵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全市约有+#,万20!农田常遭干旱之苦,主要分布在金堂县沱东丘陵区、龙泉山及长丘山低山丘陵区。因此,防洪抗旱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

成都市水资源管理较分散,不同地区与部门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各行其是、各取所需的现象,矛盾非常突出,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目前成都市水务管理的单位有水利电力局、市政公用局、规划局、地矿局、环保局等。这种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水务分割管理体制,造成职责交叉、政出多门、执法分离、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统一开发和调度,不仅阻碍了水资源与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且使水量、水质并重的原则难以贯彻。

,#)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化管理机制

水资源应该纳入商品经济管理的轨道,但长期以来,成都市由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水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水资源无价、低价以及需求量的过度膨胀。据推算,成都市工业用水费用仅占工业产品成本的"#&-*"#,-,农业用水平均水价仅占供水成本的("-*)"-。如此低的水价,难以形成高效的节水机制约束用水单位和个人,从而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政府对水利的投入明显不足,而且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商品水”观念淡薄的影响,水利经济内涵发展不够,规模经营不足,造血机制不健全,内外经济关系及管理机制尚未理顺。水利要资本运营、金融运作,资金是一大缺口,已成为阻碍水利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所以成都市急待完善水资源市场化管理机制,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

?!"?#$$#%&’%#

(可持续性发展的水资源管理对策

(%!建立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系,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政府应尽快将有关水事活动的管理职能进行调整,并统一到水行政主管部门,从而真正实行对水资源管理的“两将一体现”)即将水质与水量、地表水与地下水、农村与城市、区域与流域、供水与排水有机结合;将防洪、除涝、蓄水、供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实行一体化管理”,体现“精简、效能、统一”和“一事一个部门”的原则*和“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这样,可以理顺政府部门的职能交叉和工作中的不协调等问题,可以统筹考虑水资源时空分布和供需矛盾。通过取水许可等手段对其合理调度,有利于解决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行政区域之间的取水矛盾,有利于地表水与地下水、外调水源与本地水源的全面统筹安排,能够实现调剂余缺,优化配置,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合理开发,适当定价,科学使用水资源

(%#%!加快水利建设步伐,积极兴建水利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地面、过境水资源。在开发中应遵循积极发展小微型水利,适当兴建骨干工程的原则。

(%#%#建设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增加水资源补给量。保持水土、保护植被、涵养水源,建立水源保护区,防治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防止水源枯竭和水流堵塞;对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限制在其再生能力的范围内,对地下水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合理采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供水价格。本着“优水优价,不同用途不同价格,定额用水,超定额用水水价增加及递进水价”的原则制定供水价格:农业灌区用水,考虑到农民的承受能力,按亩定额配水)应注意不同农作物需水不一样*成本计价,超出部分可适度增加水价,但对经济作物可以实行成本加微利收费。对生活用水,采取“优水优价,递进水价”的方法。工业用水,按商品经济规律核定水价,以成本加一定利润定价。高消费行业如餐厅、娱乐场所、宾馆等用水,采取成本加适当高利润定价。总之,在定水价中要“加”得适度合理,又要真实反映水的商品价值,让用户做到节约用水。

(%#%(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在工业中应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耗水量,降低污染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农业灌溉中,大力推广微灌、喷灌、管灌等节水型农业生产技术。

(%+深化水利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

(%+%!成都市水利行业可以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合等资本营运方式,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个规模大、档次高的水利企业)集团*。

(%+%#对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进行产权改造,大力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

(%(建立水利开发投资、融资体系,实现科学的资本运行机制

(%(%!树立水利金融、资本概念,组建成都市水利投资)集团*公司,代表水主管部门对需要参股、控股的水利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并作为投资主体和国有资产运营主体,行使出资人权利,承担水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以筹建的四川水利投资)集团*公司为核心主体,以资产为纽带,以水利系统骨干企业及其他投资公司为外围,建立现代水利金融财团,开展国际融资,进行资本运作,加快建立水利行业金融及资本运行机制,并实现规模金融效益。

(%(%#加快培育国内国际水利资本市场。一方面,争取设立成都市水利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广大中小投资者投资水利产业,真正体现“水利为社会,社会为水利”的方针。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利用外资形式)如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方式等*,扩大利用外资,推行水利项目国际资本化。

(%(%+实行倾斜的水利经济金融政策。政府应将水利建设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优先安排,适当超前,并做好远景规划。在水利投资、信贷、财政、税收,设置水利金融机构方面,要实行优惠和扶持政策,要实行政府、社会多渠道、多元化融通资金及受益者合理负担的水利金融体制。!

李晓峰,刘光中:成都市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并且属多水患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和水资源开发活动的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等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8万多亿吨, 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不足24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缺水60多亿m3。同时,浪费又很严重,我国工业产品用水量一般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发达国家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国只为20%-30%;此外,还面临着严重的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水资源短缺,迫使一些城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和城市地面沉降。城市缺水问题,特别是北方城市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由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效率低、环境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极为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盖章、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填表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规定,规定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2)简化论证工作与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相结合; (3)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相适应; (4)充分考虑不同产业、行业、取水水源类型的差别; (5)防止水功能区的损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内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地点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 (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弓I、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 (9)“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填发电年内月分配,单位为“ KW寸”。 (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 (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年实际取用排水量情况、水资源费缴纳情况、用水水平分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等,可附页说明。 5、本表还需提供下列附图及附件:(1)附图: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水系及位置图;水资源论证范围及分析范围图;项目所在位置水功能区划图;水平衡图;取用地下水的项目还需增加水文地质图(2)附件:论证编制委托书(函);受影响方的意见或补偿协议。 6、报告表须由3名以上专家提出意见,可不举办专门的评审会议。报告表须附专家组人员名单。 7、本表一式四份。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一份留批准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一份送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份送项目审批部门作为审批项目依据,一份留本单位(或个 人)。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 申请人(盖章、签字):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填表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规定,规定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2)简化论证工作与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相结合; (3)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相适应; (4)充分考虑不同产业、行业、取水水源类型的差别; (5)防止水功能区的损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内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地点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引、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 (9)“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填发电年内月分配,单位为“KW时”。(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年实际取用排水量情况、水资源费缴纳情况、用水水平分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在如今水源短缺的世界形势、人口繁多的国家现实下,如何利用现有水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来并不缺水的我国却面临水源短缺危机,这就是当初不重视环境保护只图经济招来的恶果。现在,我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应是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可爱祖国。在全球日益重视环保的今天,将可持续发展落实起来,让每个人都参与环境保护才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水源短缺、原因、应对策略 引言:水是国家发展的必需资源。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水资源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我国对于水资源又有什么发展策略吗? 正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这是我们经常谈到的。然而,又有多少人在生活中会珍惜身边的一滴水。那是因为大部分人并不清楚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2万亿m3,除通过土壤水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外,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1)。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2)。从表面上看,我国是个水源大国,担心水源短缺好像是杞人忧天,其实不然: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为2200m3, 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数的?,居世界第121位,被列为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由于水源短缺而造成的其他并发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由于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m3,导致农业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达4亿多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3)。 我国明明水源充足却为何如此缺水?如梦幻般婉约清纯的江南水乡为何面上沾满尘土?塞北大漠的风沙怎会如此肆无忌惮?总总的总总,都是有原因的。在浙北杭嘉湖地区,河网纵横,尤其有钱塘江、太湖和长江水可资利用,看似水源丰富,但近些年来,经济迅猛发展,用水量已远超出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上水资源保护不当,大量水体遭污染,可利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这一地区尤为突出。被誉为“空气中也能拧出水”的广东,近年来却面临着缺水的困扰,到2010年广东省缺水量将达到82.6亿立方米。广东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而且还有我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水系珠江穿境而过,其水资源总量为4190亿立方米,高居全国之首。但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

水资源论证合同范本

技术咨询合同 项目名称:××纸业有限公司××m3/d取水工程项目水资源论证委托方(甲方):××纸业有限公司 受托方(乙方):××××××××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2011年12 月 技术咨询合同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有关规定,合同双方就××纸业有限公司××m3/d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的技术咨询,本着平等互利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双方协商达成共识,特此签订本合同如下。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纸业有限公司××m3/d取水工程项目水资源论证 二、双方责任 1、甲方责任: (1)负责及时向乙方提供《关于同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复印件、《项目申请报告》、《设计报告》、《环评报告》、生产过程用水平衡图等项目有关资料和相关文件,以满足乙方执行本合同的必备条件。 (2)负责配合乙方和评审专家的现场勘查工作。 (3)在本合同执行过程中,甲方配合乙方提供相关执行本合同所需的支持和帮助。 (4)安排人员负责向乙方解答本工程项目有关问题。 (5)按时支付乙方合同款。 2、乙方责任: (1)乙方按照《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以下简称导则)的要求,编制《××纸业有限公司××m3/d取水工程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并取得××市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有效批文。 (2)乙方在合同双方签字生效并且收到甲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后30个工作日内,负责提交报告书(送审稿)。 (3)负责组织报告书的评审工作,在评审过程中,负责介绍报告的编制过程和编制内容。 (4)负责根据水行政部门审查意见、专家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报告书(审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

1、甘肃省水资源现状分析 甘肃省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包含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九大水系。水资源不足,人均和平均耕地占有量少,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286.21亿m3,人均占有量1119m3, 居全国第22位。西部河西走廊属内陆河流域,干旱多风,年降水量稀少,以灌溉农业为主,水地面积占全省水地面积的75%,人丁绿洲发展速度较快,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中东部地区属黄河流域,年降水量250-550mm左右,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稀少,区内多为山区早地,农业生产完全依靠天然降雨,旱地面积占全省早地面积的80%。受特定自然条件的制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 土流失进一少加剧。在部分河谷沟道、黄河及其支流沟谷有一定量的地下水存在,但由于开采有一定难度,或由于资金原因,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长江流域多为山地(陇南山区),但降水量相对较大,水多地少,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2、模型应用 应用任务1中所建模型,对甘肃省承载能力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基本资料见表3,结合甘肃地区水资源的有关资料确定矩阵A的 权重,。为了更好地反映各等级水资源承载能力情况,对 、 、 进行0~1之间的评分,取得 计算出水资源指标特征值见表4,推求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分值见表5 Partition Population (Million)Land area () Irrigated area () Water supply () Use of water () Water requirement () Total water resources () Inland River in Hexi Corridor 478.22270024901.447308180698930079550006591500 Longyangxia 3.57101800.05699028903200268640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发布部门】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发文字号】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15号【发布日期】 2002.03.24 【实施日期】 2002.05.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法规类别】水利综合规定 【修改依据】水利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2015) 【法宝提示】本篇法规的变更情况请参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50号)、国务院关于第一批清理规范8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全文】【法宝引证码】 CLI.4.395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 (第15号) (法宝联想: 行政法规约4篇部门规章约20篇其他规范性文件约1篇地方法规规章约42篇法学期刊约2篇) 现发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 二00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水利产业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于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以下简称业主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法宝联想: 地方法规规章约3篇) 第三条建设项目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 (法宝联想: 地方法规规章约2篇)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组织实施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姓名:程亚专业:土木工程1005 学号:2010011107 摘要:在维系人的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的所有自然要素中,水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世界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挑战。中国尤其严重,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合理调控水量而保护水资源,我们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各大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污染现状:国家和普通公民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一浅谈现有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的污染: 1.1 简述现状: 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1999年全国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立方米,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我国污水的处理能力只占20%左右。全国每年排污量约300亿吨。全国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我国七大水系: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有:黄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 1.2 各大水系湖泊污染现状: 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2008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与2007年持平。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000km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据统计,全国3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个城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写提纲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写提纲1总论 1.1项目来源 1.2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 1.3编制依据 1.4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1.5工作等级 1.6论证范围和水平年 1.7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范围图 2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2.3建设规模及分期实施意见 2.4用水工艺和取、用水方案 2.5建设项目用水要求 2.6建设项目退水方案 附建设项目位置图。 3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3.1建设项目区域或流域概况 3.2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3.3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附论证范围内供水工程、主要用水户分布图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4.1建设项目取水合理性 4.2用水过程与水平衡 4.3主要用水与节水指标 4.4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 4.5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量 附建设项目用水平衡图。 5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5.1论证水源与论证方案 5.2地表水源论证 5.2.1依据的资料与方法 5.2.2来水量分析 5.2.3用水量分析 5.2.4可供水量计算 5.2.5水环境状况 5.2.6取水口位置合理性 5.2.7取水可行性与可靠性 5.3地下水源论证 5.3.1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5.3.2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5.3.3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 5.4.4水源地开采后的地下水水位预测 5.3.5 地下水水质分析 5.3.6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6建设项目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和其他用户的影响 6.1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6.2对其他用户的影响 6.3结论(综合评价) 7建设项目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7.1退水系统及组成 7.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7.3退水处理和达标情况 7.4退水对水功能区(使用功能、水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7.5退水对第三者的影响 7.6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附建设项目退水系统组成和退水口位置图。 8水资源保护措施 8.1工程措施 8.2非工程措施 9影响补偿 9.1补偿原则

浅谈我国水资源现状与管理对策

浅谈我国水资源现状与管理对策 在认知我国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加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 关键詞:水资源管理;水权;水价 1.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2300m3,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上排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夏季水多,冬季水少。全国670个大中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8个。总体来看,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地下水水质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等组分的含量普遍升高。水资源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和利益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管理水平落后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各国中并不算少。但我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却不理想,无论是农业用水或工业用水,都存在很大浪费。在某些地区,一方面供水紧张,另一方面用水十分浪费。这表明,我国水资源管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2.2 体制和政策上存在弊端 水资源的国家级管理体制上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未建立以经济手段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第二,我国水资源管理目前处于分散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中央统一水管理体系。 2.3 忽视了节水方针的实施 我国用水量在逐年迅速增长。全国用水量达到4700亿m3,尤以大城市用水量增加最为剧烈。2020年将达到6500亿m3,这种用水的迅速增加,使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出现了用水和供水之间的矛盾。 3.水资源管理对策 3.1 制定科学的规划以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今,全球都面临着缺水的挑战,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因缺水而死。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一.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 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 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 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 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 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 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 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 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 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二.水污染问题 中国的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t(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149.8万t。其中工业废水占39%~35%,城市污水占61%~65%,城市污水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中国环境质量公告,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411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中,Ⅰ~Ⅲ类的断面仅占41%,Ⅳ~Ⅴ类的断面占32%,劣Ⅴ类水质的断面达27%,说明已有59%的河段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水源。与河流相比,湖泊、水库的污染更加严重。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泊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仅有2个,满足Ⅲ类水质的只有6个;Ⅳ~Ⅴ水质的8个,劣Ⅴ类的竟达12个,即72%的湖泊和水库已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43%的湖泊和水库失去了使用功能。目前全国有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区约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 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地球上实际上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地下水占地球淡水总量的22.6%, 为8600万亿吨,但一半的地下水资源处于800米以下的深度,难以开采,而且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诸多问题。河流和湖泊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6%,为230万亿吨,是 陆地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获得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由于水体污染,这一部分

徐州市区水资源现状及对策

徐州市区水资源现状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徐州市区供水工程系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功能区水质等现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区域可供水资源不足、水环境尚未得到根本好转、再生水利用不足等问题,为徐州市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问题;对策;江苏徐州 徐州市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共包括云龙区、泉山区、鼓楼区、铜山区、贾汪区5个市辖区,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北部与山东省微山县、枣庄市为邻,南部与西南部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萧县,东部与邳州市、睢宁县交界,西北部与丰县、沛县毗邻。市区东西长64.5 km,南北长61.5 km,总面积3 038 km2。废黄河横贯市区,成为独立的长条形高滩地,是徐州境内地表水系的分水岭。京杭大运河斜贯市区北部,始于蔺家坝,下至邳州市大王庙入中运河,全长71.7 km,具有灌溉、排涝、航运、行洪等综合功能[1]。 1 水资源现状 1.1 降水量 降水是当地水资源的主要来源,降水量的分布特性一般能反映地表水资源的分布特性。降水量的分析统计采用3个站点连续57年的资料,1956—201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858.3 mm。降水量地区分布上呈现东南大于西北的特点;年内分配集中,连续最大4个月的降水量为595 mm,占全年的69.3%,7月降水量最大,占全年的29.6%,12月降水量最小,仅占全年的1.67%;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雨量是最小年的2.3倍;丰枯变化频繁,丰枯水年经常连续发生。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为丰水期;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为枯水期,尤其是1991—2002年,出现连续枯水年份,2003—2009年为丰平期。 1.2 现状供水工程系统 市区内现有大中小型水库(湖泊)和蓄水塘坝达104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总兴利库容约1.21亿m3;此外,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共开挖疏浚干支河道21条,开挖疏浚大沟195条、中沟977条;建成大型水闸1座、中型水闸19座、小型涵闸92座、小沟级以上配套建筑物3万余座。骨干沟河年度可复蓄2~3次,成为解决区域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市区主汛期的水量大,而河道防洪标准低、蓄水工程的调蓄能力小,从而导致主汛期的绝大部分水量不能利用。非汛期来水量相对较小,可以通过增加河道防洪标准、兴建蓄水工程等方式来解决[2]。 1.3 现状及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情况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1 234分析范围与水资… 56试行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SL/Z 322-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9 目录 1 总则 (1) 2 水资源论证内容、等级、范围与程序... 1 2. 1 水资源论证内容与等级... 1 2. 2 水资源论证范围与程序 (1) 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2 3. 1 分析范围与水资源状况... 2 3. 2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3 4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 4. 1 基本要求... 3 4. 2 取水合理性分析... 3 4. 3 用水合理性分析... 4 4. 4 节水潜力分析 (4) 5 建设项目地表取水水源论证... 4 5. 1 基本要求... 4 5. 2 论证范围... 4 5. 3 基本资料... 4 5. 4 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5 5. 5 水资源质量评价... 6 5. 6 调水水源论证 (6) 5. 7 取水口位置的合理性分析... 6 5. 8 取水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7 6 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源论证... 7 6. 1 基本要求... 7 6. 2 论证范围... 7 6. 3 基本资料... 7 6. 4 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7 6. 5 地热水资源量分析... 8 6. 6 天然矿泉水水资源量分析... 8 6. 7 矿坑排水水源论证... 8 6. 8 地下水水质分析... 9 6. 9 取水井布设的合理性分析... 9 6. 10 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9 7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 9 7. 1 基本要求... 9 7. 2 论证范围... 9 7. 3 基本资料... 11 7. 4 地表取水影响分析... 11 7. 5 地下取水影响分析... 11 7. 6 退水影响分析 (11) 8 特殊水源论证要求论证补充要求... 12 8. 1 特殊水源论证要求 (12) 8. 2 部分典型行业(项目)论证补充要求 (12) 附录A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大纲》编制提纲... 12 附录B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写提纲... 13 标准用词说明 (14) 1 总则 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5 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 1. 0. 3 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及对策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 约、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万人,土地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亿 m3,最大为亿m3,最小为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部分以洪水形式流走;入境水由于没有相应的调蓄工程,再加

水资源现状调查

水资源现状调查 世界淡水资源极其有限。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汤匙。 水资源现状调查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水与人体的关系 每天,一个人大约需要7升水来消化食物,3.5升水用于唾液,排出2升多水。 毛细血管每分钟润滑你的眼睛25次。没有水,人不可能看见东西,也不能哭泣。 人的一生中,喝下大约80吨水。 国家节水标志的含义 中国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也是今年“中国水周”的第一天。联合国确定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 中国水周”的时间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

水资源现状分析

水资源现状分析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并且属多水患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和水资源开发活动的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等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8万多亿吨, 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不足24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缺水60多亿m3。同时,浪费又很严重,我国工业产品用水量一般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发达国家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国只为20%-30%;此外,还面临着严重的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水资源短缺,迫使一些城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和城市地面沉降。城市缺水问题,特别是北方城市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由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效率低、环境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极为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单方节水投资会愈来愈大,技术要求也愈来愈高。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规定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 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发布部门】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发文字号】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15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法规类别】水利综合规定 【修改依据】水利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2015) 【法宝提示】本篇法规的变更情况请参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50号)、国务院关于第一批清理规范8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全文】【法宝引证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 (第15号) (法宝联想: 行政法规约4篇部门规章约20篇其他规范性文件约1篇地方法规规章约42篇法学期刊约2篇) 现发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 二00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水利产业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于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以下简称业主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法宝联想: 地方法规规章约3篇) 第三条建设项目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 (法宝联想: 地方法规规章约2篇)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苏州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苏州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摘要:通过对苏州水资源现状、特点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多方面问题,提出苏州水资源利用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措施等。关键词:水资源、特点、问题、解决方案 引言 苏州市地处长江、太湖下游,境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有各级河道2万多条;湖泊星罗棋布,大小湖荡300多个。总水面积为3609.4Km2,占全市总面积8488.42 Km2的42.5%。 1、苏州水资源现状 1.1降水量:苏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6.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0多亿m3;其中降水量最多的1999年全市平均为1513.8毫米,其中平均梅雨量630毫米,是常年的3倍;其次1993年为1452.7毫米,最少的为1978年仅为598.2毫米,丰枯相差2.53倍。 1.2水资源总量:苏州市常年雨量丰沛,但由于蒸发量较大,降水量中只有很少的一部份(全市约为20%)形成地表径流。据水资源调查评价,全市平水年地表水资源量15亿m3,中等干旱年为8亿m3,特殊干旱年为-3.4亿m3,丰水年地表水资源量可达30亿m3以上。 1.3总水资源量:总水资源量是指水资源总量与境外来水之和。境外来水量总的趋势是:本地水资源量少,入境水量也少;本地水资源量多,入境水量也较大。主要原因是,我市干旱少雨,上游地区也同样干旱少雨,上游地区的水资源除满足用水需求外,很少有下泄水量;而苏州市降水较丰时,上游地区同样较大,苏州市作为太湖流域的洪水走廊,上游地区的洪水需通过苏州市入江入海,这是苏州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1.4水质状况: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全市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2、2007年—2010年苏州水资源公报数据 2007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1122.8mm,属平水年份;于6月23日入梅,7月24日出梅,梅雨期31天,较多年平均多了8天。全市水资源总量31.07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