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中英文)

合集下载

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试行)

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试行)
k: 0 0 4 N. 1 。 7 3 ” 2 。 7 4 1 0 0 5 E; l2 。 75 . 1 。 7 5 ; :0 o 8 N 1 0 0 0
定线制分隔带 由 1号、 2号 、 3号、 4号、 5号 、 6
号、 号、 号共 8 7 8 个分隔带组成。 11 1 . 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 围成 的水域, 宽度为 04 i 。 .nm l e
A :0 1 7 , 1 。 14 ” ; 2 。 14 1 0 2 1 E B: 0 1 3 N , 1 。 14 ; 2 。 12 ” 1 0 2 4
m : 0 0 '3 N . 1 。 24 J 2 。 84 ” 1 0 1 '8, E; n: 0 0 2 . 1 。 2 5 J 2 。 8 3 1 0 1 0, E。
2 113 h 段为下列两点的连线 : ... i
h: 0 1 ,2 N. 1 。 2 1 ” 2 。 1 4 1 0 1 6 E;
i2 。 0 5 ” . 0 3, : 0 1 7 N 1 0。7 2 J 1 E。
J 2 。2O ” 1 0 1 5 ; : 0 l l N, 1 。4 3
b:0。 3 1 . 1 。 2 0 ” ; 2 1 0 N 1 0 2 9E c2 。22 .1 。7 1J :0 1 6 1 0 1 8, E。
13 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 围成 的水域, . 3 宽度为 0 2 i 。 .nml e
a 2 。 3 2 ” 1 0。 2 2 ” : 0 1 4 N, 1 2 4 E;
天津 3O 5 ) O4 1
g 2 。 15 J 1 0 1 4 ; :0 1 3, N, 1 。 2 1
h 2 。 14 . 1 1 6 E; : 0 1 ' 2 N 1 0。 2 1 ” i 2 。 O 5 ” . 。 7 2 ; : 0 l 7 N 1 0 0 3 1

(整理)全国沿海船舶定线制总体规划.

(整理)全国沿海船舶定线制总体规划.

全国沿海船舶定线制总体规划交通运输部二○一一年七月目录一、规划背景 (1)二、现状和作用 (2)三、规划定位 (3)四、指导思想 (3)五、规划原则和范围 (3)(一)规划原则 (3)(二)规划范围 (4)六、规划方案 (4)(一)干线航路船舶定线制规划方案 (5)(二)支线航路船舶定线制规划方案 (8)七、措施和建议 (13)(一)加快推进规划的实施 (13)(二)建立互动协调机制 (13)(三)加强宣传和人才培养 (13)附图:................................................................................................. (15)一、规划背景随着我国海上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沿海已经成为世界上水上交通最繁忙的区域之一。

目前每年航行于我国沿海水域的船舶已达400多万艘次,其中各类油轮超过16万艘次,平均每天400多艘次,水上交通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油污风险不断增加。

根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水上运输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保持5.9%左右的增长速度,沿海进出港船舶将达到500万艘次左右,比2010年增加20%左右,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吞吐量和船舶流量的不断增加,必将带来通航密度的增加,由此带来船舶航行风险的增大,再加上近海油田开发、水产养殖捕捞、旅游休闲等海上活动日益频繁,商船航行与渔业生产等各类用海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多,沿海水域通航环境越来越复杂,发生重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风险将不断增加。

船舶定线制是指定船舶在水上某些区域航行时所遵循或采用的航线、航路或通航分道的一种制度,是水上交通繁忙区域实施有效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对航路合理规划、有效利用的重要方法,也是改善水上船舶航行秩序、通航环境的重要措施。

为进一步规范沿海船舶航行秩序,改善通航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商船、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降低船舶污染风险,提高交通效率,维护国家权益,根据《建立和实施船舶定线制工作指南》的相关要求,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全国沿海船舶定线制总体规划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在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船舶定线制 公告

船舶定线制 公告

船舶定线制公告
船舶定线制( COLREGS,全称International(Regulations船舶定线制 COLREGS,全称International(Regulations(for(Preventing(Collisions(at(Sea)是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一套规则,旨在通过明确规定船舶在不同情况下应遵循的航行和避让规则,降低海上碰撞的风险。

根据(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COLREGS(1972),船舶在航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航船舶应使用安全航速行驶,以防止碰撞或搁浅。

-(在航船舶应尽可能让清所有其他船舶并避免碰撞危险。

-(当对遇局面感到怀疑时,应减速并及早采取积极行动防止碰撞。

此外, 2009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 COLREGS(2009)对原规则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一些新的规定和指导原则。

例如,它引入了“视觉通信”的概念,允许船舶在白天通过视觉信号进行通信。

广东海事局关于实施《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修订)的公告(2006)-广东海事局公告第1号

广东海事局关于实施《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修订)的公告(2006)-广东海事局公告第1号

广东海事局关于实施《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修订)的公告(2006)正文:---------------------------------------------------------------------------------------------------------------------------------------------------- 广东海事局关于实施《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修订)的公告(广东海事局公告第1号2006年3月18日)《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简称“定线制”)自2004年6月1日试行以来,对于建立良好的海上交通秩序,防止和减少海上交通事故,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定线制”在保障航行安全,提高交通效率,促进航运发展的作用,我局对“定线制”进行了修订。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一)大濠水道分道通航制原第3警戒区改为环行道,船舶通过该区域时应逆时针环绕航行。

(二)担杆水道分道通航制第2警戒区中心位置调整为22°08.049′N/114°13.642′E,其半径调整为1.75海里。

(三)定线制通航分道所有位置以各点连线形式描述。

上述修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批准,定于2006年3月31日起正式实施。

航行于“定线制”水域的船舶应严格遵守上述规定,并服从海事部门的监督管理。

特此公告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修订)(参考海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图80823、80830号,海图参照1954年北京坐标系。

)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由担杆水道分道通航制和大濠水道分道通航制组成,包括分隔带、通航分道、沿岸通航带、警戒区和环行道。

1.担杆水道分道通航制1.1分隔带1.1.1第一分隔带设在下列地理位置的连线范围内,宽度为0.5海里。

(1)22°08.300′N/114°20.236′E(2)22°08.300′N/114°15.508 E(3)22°07.798′N/114°15.508′E(4)22°07.798′N/114°20.236′E1.1.2第二分隔带设在下列地理位置的连线范围内,宽度为0.5海里。

琼州海峡船舶报告制(中英文)

琼州海峡船舶报告制(中英文)

琼州海峡船舶报告制(试行)1. 适用的船舶适用本强制性船舶报告制的船舶为:1.1. 客船、客滚船;1.2. 200总吨及以上的其他船舶;1.3. 200总吨以下自愿加入本报告制的船舶。

2. 适用的地理范围及相关海图的编号及版本地理覆盖范围是以木栏头灯塔(地理位置为20°09′36″N,110°41′04″E)为圆心、22海里为半径的圆弧线;临高角灯塔(地理位置为20°00′38″N,109°42′42″E)和灯楼角灯塔(地理位置为20°13′28″N,109°55′07″E)的连线以及琼州海峡岸线之间水域。

相关海图:中文版海图,图号为:15770、81401、81305。

3. 报告格式、报告内容、报告线、报告要求3.1. 报告格式本船舶报告制格式采用IMO A.851(20)号大会决议附则中所规定的格式。

3.2. 报告内容A 船名、呼号和国际海事组织编码(若适用)C或D 位置(经纬度或相对于陆标的位置)E 航向F 航速G 始发港I 目的港O 缺陷及限制(拖船应报告其拖带长度及被拖物名称)U 总长及总吨3.3. 报告线3.3.1. 东报告线以木栏头灯塔(地理位置为20°09′36″N、110°41′04″E)为圆心,22海里为半径向北、向东所画的圆弧与岸线连接的弧线。

3.3.2. 西报告线临高角灯塔(地理位置为20°00′38″N、109°42′42″E)与灯楼角灯塔(地理位置为20°13′28″N、109°55′07″E)的连线。

3.3.3. 南报告线木栏头灯塔(地理位置为20°09′36″N、110°41′04″E)与20°03′30″N、110°00′00″E地理位置点的连线。

3.3.4. 北报告线三墩灯浮(地理位置为20°12′06″N、110°05′24″E)与排尾角灯桩(地理位置为20°14′48″N、110°16′54″E)的连线。

船舶定线制和报告制

船舶定线制和报告制

船舶定线制和报告制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2015版】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2015)注:请参考《成山角水域强制性船舶报告制》(参考海图:中文版海图1305、35001号)。

注:上述海图数据以世界大地测量系统(WGS84)为基准。

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成山角水域内分道通航制、内警戒区和沿岸通航带;2. 成山角水域外分道通航制和外部警戒区一、内分道通航制部分:成山角水域内分道通航制、内警戒区和沿岸通航带(a) 分隔带(a)是以下列地理位置的连线为中心线,宽度为2海里的水域:(1) 37°31'.18 N 122°45'.40 E (3) 37°11'.60 N 122°49'.68 E(2) 37°25'.29 N 122°49'.68 E(b) 分隔带(b)是以内警戒区(g)的部分边界线和以下地理位置的连线所围成的水域:(13) 37°38'.20N 122°47'.31E (27) 37°11'.60N 122°56'.60E(14) 37°38'.82N 122°47'.76E (9) 37°11'.60N 122°53'.46E(15) 37°37'.30N 122°51'.00E (8) 37°26'.09N 122°53'.46E(26) 37°31'.08N 122°56'.60E (7) 37°32'.69N 122°48'.68E(c) 分道通航制的内边界线为下列地理位置的连线:(4) 37°29'.69 N 122°42'.13E (6) 37°11'.60 N 122°45'.91E(5) 37°24'.49 N 122°45'.91E(d) 分道通航制的外边界线为分隔带(b)的一部分,为下列地理位置的连线:(7) 37°32'.69N 122°48'.68E (9) 37°11'.60N 122°53'.46E(8) 37°26'.09N 122°53'.46E(e) 南行船舶通航分道为分隔带(a)与分道通航制内边界线(c)之间的水域,宽为2海里。

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中英文)

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中英文)

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试行)参考海图:中文版海图,图号为:15770、81401、81305。

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由分隔带、通航分道、警戒区、避航区、边界线和沿岸通航带组成。

1. 分隔带定线制分隔带由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共8个分隔带组成。

1.1. 1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宽度为0.4海里。

A:20°11′47″N,110°21′41″E;B:20°11′23″N,110°21′44″E;C:20°10′47″N,110°17′37″E;D:20°11′11″N,110°17′33″E。

1.2. 2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宽度为0.4海里。

E:20°10′25″N,110°12′30″E;F:20°10′01″N,110°12′35″E;G:20°09′22″N,110°08′20″E;H:20°09′46″N,110°08′17″E。

1.3. 3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宽度为0.2海里。

a:20°13′24″N,110°22′24″E;b:20°13′10″N,110°22′09″E;c:20°12′26″N,110°17′18″E;d:20°12′37″N,110°17′16″E。

1.4. 4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宽度为0.4海里。

I:20°12′05″N,110°15′01″E;J:20°12′01″N,110°14′35″E;K:20°12′43″N,110°14′27″E;L:20°12′47″N,110°14′53″E。

船舶定线制

船舶定线制

1.2 船舶定线制的一般定义1.2.1 船舶定线制及其目的船舶定线制是一条或数条航路的任何制度或定线措施,旨在减少海难事故的危险。

它包括分道通航制、双向航路、推荐航线、避航区、禁锚区、沿岸通航带、环形道、警戒区及深水航路等。

【3】船舶定线制的目的在于增进船舶汇聚区域和交通密集区域以及由于水域有限或气象条件较差而使得船舶的行动自由受到限制的水域中的航线安全,并防止或减少由于船舶在环境敏感区域或其附近发生碰撞、搁浅或锚泊而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或其他损害的危险。

其具体目的包括下列各项或其中的几项:(1)分隔相反的交通流,以减少对遇局面∕态势的发生;(2)减少穿越船和航行在已建立的通航分道内的船舶之间的碰撞危险;(3)简化船舶汇聚区域内交通流的形式;(4)在沿海开发或勘探集中的区域内组织安全的交通流;(5)在对所有船舶或对某些等级的船舶航行有危险或不理想的水域中或其周围组织安全的交通流;(6)在水深不明或水深接近吃水的区域对船舶提供特殊指导,以减少搁浅的危险;(7)指导船舶避开渔场或组织船舶通过渔场。

1.2.2 船舶定线制种类船舶定线制包括分道通航制、环形道、沿岸通航带、双向航路、推荐航路、推荐航线、深水航路、警戒区、避航区、禁锚区等定线措施,可根据实际需求单独或组合使用。

【4】(1)分道通航制:通过适当方法和建立通航分道,以分隔相反的交通流的一种定线措施。

(2)环形道:由一个分隔点或圆形分隔带和一个规定界限的环形通航分道所组成的一种定线措施。

在环形通道内,通航船舶环绕分隔点或分隔带按逆时针方向航行而实限分隔。

(3)沿岸通航带:由一个指定区域构成的一种定线措施,该区域位于分道通航制向岸一侧边界和邻近的海岸之间,并按照《规则》第十条4款规定使用。

(4)双向航路:是指在规定的界限内建立双向通航,旨在为通过航行困难或危险水域的船舶提供安全通道的一种措施,如图1-1所示。

图1-1 双向航路(5)荐航路:为方便船舶通过而设置的未规定宽度的一种航路,往往以中心线浮标作为标志,如图1-2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试行)参考海图:中文版海图,图号为:15770、81401、81305。

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由分隔带、通航分道、警戒区、避航区、边界线和沿岸通航带组成。

1. 分隔带定线制分隔带由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共8个分隔带组成。

1.1. 1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宽度为0.4海里。

A:20°11′47″N,110°21′41″E;B:20°11′23″N,110°21′44″E;C:20°10′47″N,110°17′37″E;D:20°11′11″N,110°17′33″E。

1.2. 2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宽度为0.4海里。

E:20°10′25″N,110°12′30″E;F:20°10′01″N,110°12′35″E;G:20°09′22″N,110°08′20″E;H:20°09′46″N,110°08′17″E。

1.3. 3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宽度为0.2海里。

a:20°13′24″N,110°22′24″E;b:20°13′10″N,110°22′09″E;c:20°12′26″N,110°17′18″E;d:20°12′37″N,110°17′16″E。

1.4. 4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宽度为0.4海里。

I:20°12′05″N,110°15′01″E;J:20°12′01″N,110°14′35″E;K:20°12′43″N,110°14′27″E;L:20°12′47″N,110°14′53″E。

1.5. 5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宽度为0.2海里。

g: 20°11′53″N、110°12′14″E;i:20°10′57″N,110°07′23″E;j:20°11′07″N、110°07′08″E。

1.6. 6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宽度为0.2海里。

k: 20°07′44″N、110°07′35″E;l:20°07′58″N,110°07′50″E;m:20°08′43″N、110°12′48″E;n:20°08′32″N、110°12′50″E。

1.7. 7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宽度为0.4海里。

M:20°09′04″N,110°15′07″E;N:20°09′08″N,110°15′33″E;O:20°08′26″N,110°15′41″E;P:20°08′22″N,110°15′15″E。

1.8. 8号分隔带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宽度为0.2海里。

q:20°09′18″N、110°17′54″E;r:20°09′29″N,110°17′52″E;s:20°10′12″N,110°22′36″E;t:20°09′58″N,110°22′51″E。

2. 通航分道2.1. 东西向定线制东西向定线制北界线由下列线段组成。

bc段为下列两点的连线:b:20°13′10″N,110°22′09″E;c:20°12′26″N,110°17′18″E。

IJ段为下列两点的连线:I:20°12′05″N,110°15′01″E;J:20°12′01″N,110°14′35″E。

hi段为下列两点的连线:i:20°10′57″N,110°07′23″E。

东西向定线制南界线由下列线段组成。

lm段为下列两点的连线:l:20°07′58″N,110°07′50″E;m:20°08′43″N,110°12′48″E。

MN段为下列两点的连线:M:20°09′04″N,110°15′07″E;N:20°09′08″N,110°15′33″E。

rs段为下列两点的连线:r:20°09′29″N,110°17′52″E;s:20°10′12″N,110°22′36″E。

西行船舶通航分道为1号、2号分隔带与东西向定线制北界线之间的水域,宽为1.3海里;主交通流向为261°(真方向)。

东行船舶通航分道为2号、1号分隔带与东西向定线制南界线之间的水域,宽为1.3海里;主交通流向为081°(真方向)。

2.2. 南北向定线制南北向定线制东界线由下列线段组成。

pr段为下列两点的连线:p:20°08′47″N,110°18′00″E;r:20°09′29″N,110°17′52″E。

CD段为下列两点的连线:C:20°10′47″N,110°17′37″E;D:20°11′11″N,110°17′33″E。

ce段为下列两点的连线:c:20°12′26″N,110°17′18″E;e:20°13′08″N,110°17′10″E。

南北向定线制西界线由下列线段组成。

fh段为下列两点的连线:f:20°12′24″N、110°12′08″E;h:20°11′42″N、110°12′16″E。

EF段为下列两点的连线:E:20°10′25″N,110°12′30″E;F:20°10′01″N,110°12′35″E。

mo段为下列两点的连线:m:20°08′43″N、110°12′48″E;o:20°08′01″N、110°12′56″E。

北行船舶通航分道为7号、4号分隔带与南北向定线制东界线之间的水域,宽为2.2海里;主交通流向为350°(真方向)。

南行船舶通航分道为4号、7号分隔带与南北向定线制西界线之间的水域,宽为2.2海里;主交通流向为170°(真方向)。

3. 警戒区3.1. 1号警戒区为以地理位置20°11′53″N,110°23′48″E为中心,半径2海里的水域。

3.2. 2号警戒区为下列四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c:20°12′26″N、110°17′18″E;h:20°11′42″N,110°12′16″E;m:20°08′43″N,110°12′48″E;r:20°09′29″N,110°17′52″E。

3.3. 3号警戒区为以地理位置20°09′15″N,110°06′14″E为中心,半径2海里的水域。

4. 避航区以地理位置20°10′34″N,110°15′04″E为中心,半径0.2海里的水域。

5. 边界线5.1. 东北边界线为下列两点的连线:e:20°13′08″N,110°17′10″E;d:20°12′37″N,110°17′16″E。

5.2. 东南边界线为下列两点的连线:q:20°09′18″N、110°17′54″E;p:20°08′47″N,110°18′00″E。

5.3. 西南边界线为下列两点的连线:o:20°08′01″N、110°12′56″E;n:20°08′32″N、110°12′50″E。

5.4. 西北边界线为下列两点的连线:g: 20°11′53″N、110°12′14″E;f:20°12′24″N、110°12′08″E。

6. 沿岸通航带6.1. 东西向定线制北侧沿岸通航带为a、d、e、L、K、f、g、j地理位置点的连线与雷州半岛海岸线之间的水域。

6.2. 东西向定线制南侧沿岸通航带为k、n、o、P、O、p、q、t地理位置点的连线与海南岛海岸线之间的水域。

6.3. 船舶从沿岸通航带进入通航分道,应谨慎驾驶,从警戒区按照规定的主流向驶入。

7.特别规定7.1. 不使用船舶定线制水域的船舶应远离船舶定线制水域。

7.2. 使用南北向定线制的船舶,当受大风浪影响导致有航行危险而无法遵守船舶定线制时,应及时报告琼州海峡船舶交管中心,经批准后,可以不按照规定的主流航向航行。

在此期间,使用东西向定线制的船舶,应服从琼州海峡交管中心的指挥,主动避让使用南北向定线制的船舶。

7.3. 按规定应使用通航分道的船舶,如果仅使用沿岸通航带航行,应将航行的动态和意图报告琼州海峡船舶交管中心。

7.4. 在定线制水域航行的船舶应遵守定线制的规定。

7.5. 对不遵守定线制的船舶,由主管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7.6. 船舶不应穿越通航分道,如须穿越,应向琼州海峡船舶交管中心报告,经批准后,方可穿越。

The Ship Routing System of Qiongzhou Strait (Provisional)(Reference charts: Chinese Charts 15770, 81401 and 81305.)The Ship Routing System of Qiongzhou Strait consists of the separation zone, the traffic separation scheme, precautionary area, area to be avoided, boundary line and inshore traffic zone.1. The separation zoneThe separation zone of the Ship Routing System consists of eight separation zones,i.e. No. 1 、No. 2、No.3、No.4、No.5、No.6、No.7 and No.8.1.1. No. 1 separation zone, 0.4 nautical miles wide, is bounded by connecting the following 4 geographical positions in turn.A:20°11′47″N,110°21′41″E;B:20°11′23″N,110°21′44″E;C:20°10′47″N,110°17′37″E;D:20°11′11″N,110°17′33″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