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透镜
4.2透镜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4.2 透镜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透镜的性质和特点。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形状、对光线的作用以及焦点和焦距的概念。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透镜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
2. 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包括会聚和发散。
3. 理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情况下的焦距。
4.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透镜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实验验证透镜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尺子、实验台。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尺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幻灯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凸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解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包括会聚和发散。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焦点和焦距。
4. 讲解:讲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教授计算方法。
5.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解答有关透镜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4.2 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形状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形状中间薄,边缘厚。
焦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作用所在的点。
焦距: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答案:根据公式,焦距等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2. 题目:解释为什么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
答案: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为它能使光线通过后聚焦于一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幻灯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验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透镜的性质。
但在讲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时,部分学生理解有困难,可以考虑在课后提供更多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课时练《4.2 透镜》(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关于透镜的焦点说法正确的是()A.焦点是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某一点B.焦点是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某一点C.凸透镜既有实焦点,也有虚焦点D.凹透镜既有实焦点,也有虚焦点2.下列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凹面镜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3.如图四种玻璃透镜中()A.只有a是凸透镜B.只有b是凸透镜C.只有a和b是凹透镜D.只有d是凹透镜4.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如图甲所示,对图乙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A.2或4B.1或5C.1或3或5D.2或3或45.近年,森林火灾频发,有调查显示,一部分森林火灾的“罪魁祸首”是装有水的瓶子。
4.2透镜

凹 透 镜
F
O
请设计一种简易的实验方法, 请设计一种简易的实验方法,测定远视 眼镜的焦距.画出实验的示意图, 眼镜的焦距.画出实验的示意图,写出所需 的实验器材和步骤. 的实验器材和步骤.
实验评估
你认为, 你认为,用这种方法所测得的远 视眼镜的焦距(或度数)精确吗? 视眼镜的焦距(或度数)精确吗? 影响测量结果精确性的原因可能 有哪些? 有哪些?
度数=100/f 度数=100/f
猜想: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猜想发生的现象.
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凹透镜,猜想发生的现象.
画一画: 试一试: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观看发生的
现象. 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凹透镜,观看发生的 现象.
实验结论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 会聚作用 镜又叫会聚透镜 镜又叫会聚透镜. 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 发散作用 镜又叫发散透镜 发散透镜. 镜又叫发散透镜.
信息快递
主光轴
O
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
凸 透 镜 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 光心:透镜的中心。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思考
你认为放大镜属于何种透镜? 你认为放大镜属于何种透镜 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又属于何种透镜? 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又属于何种透镜 你怎样验证你的猜想? 你怎样验证你的猜想
拓展与延伸
问题1 某公园中的一块警示牌,上面写有“ 问题1、某公园中的一块警示牌,上面写有“请不要把装有 液体的纯净水瓶或矿泉水瓶遗留在山上” 液体的纯净水瓶或矿泉水瓶遗留在山上”请同学们分析 一下这是为什么? 一下这是为什么? 问题2 早在我国汉代就有记载“削冰令其圆,举以向日, 问题2、早在我国汉代就有记载“削冰令其圆,举以向日, 以艾承其影,则生火。 谁能用现代汉语描述它? 以艾承其影,则生火。”谁能用现代汉语描述它?谁又 能解释其原因? 能解释其原因?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4.2 透镜》教学设计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认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经历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估;3.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会利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景引入:“听话的小狗”让小狗“向右看齐”图一图二图三在两只小狗前放置两个试管(一个距离小狗较近,另外一个距离稍远),向试管中加水看到的像如图三,通过较近较近的试管观察到放大的像,较远的试管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
从视觉感官角度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出加水的试管相当于透镜,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透镜的奥秘引入新课。
二、初识透镜1.学生活动:观察透镜的外观,隔着纸巾触摸镜片,比较每个透镜不同部位的薄厚特点,从而得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中央厚边缘薄称为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称为凹透镜。
2.学生练习:辨别下列透镜:3.学生活动:将透镜靠近书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1)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缩小)的。
(2)通过凹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缩小)的。
4.学生活动:让光通过透镜光路将会发生什么改变探究方法:让一束平行光分别正对着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并用笔在白板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5.教师演示:在三维立体中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折射后光的实际传播路径6.学生自学透镜的相关概念,教师点拨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光心:透镜的中心。
主光轴:经过光心与透镜垂直的直线。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7.(1)准备老花镜和近视镜,让学生设计多种方法辨别老花镜和近视镜的镜片,它们分别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2)小组讨论哪种辨别方法好方法1:“摸”厚薄部位方法2:“看”成像大小方法3:“照”光路聚散教师总结: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方便辨别就好8.学生活动:试用一种简易的方法辨别圆环内的水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轻轻甩去少量的水(保持水膜完好),结果又会怎样?9.教师演示:光通过三棱镜后的传播路径,得出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边偏折。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2透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2 透镜一、教学内容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形状特点。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和发散。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和焦点概念。
4. 透镜的应用实例: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其形状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应用。
3. 学生能够了解透镜的焦距和焦点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其形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线演示仪、幻灯机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具、透镜模板、光线追踪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幻灯机、放大镜等实际应用产品,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作用和特点。
2. 理论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形状特点以及焦距和焦点概念。
3. 实验演示:利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4. 实例分析:分析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实际应用产品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焦点:光线经过透镜后汇聚或发散的点。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2. 解释焦距和焦点概念,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说明。
3. 完成随堂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应用产品的引入,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作用和特点,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性质以及对光线的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焦距和焦点的讲解可能不够详细,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巩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眼镜、相机等,并探索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实际问题中的组合应用。
4.2透镜(两学一归纳模式)

活动4.3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活动
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什么?
收获成果啦! 收获成果啦!
请各小组参照导学稿后的归纳小结, 请各小组参照导学稿后的归纳小结,看 参照导学稿后的归纳小结 看自己学到了那些知识? 看自己学到了那些知识?
猜想无凭,实验为实,请看投影! 猜想无凭,实验为实,请看投影!
削冰取火之迷: 削冰取火之迷:
一队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跋涉着。 一队旅行者冒着 ℃的严寒跋涉着。到了中 当他们拣来了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 午,当他们拣来了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 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 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一位博士灵机 一动, 一动,带领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块像放大镜一 样的冰块,博士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 样的冰块,博士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把 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着了火。 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着了火。 同学们,你们相信吗?你们也想试一试吗? 同学们,你们相信吗?你们也想试一试吗?
F
O
F
F
O
F
F
O
F
F
.
.
F
活动4.5 探究透镜的奥秘-凸透镜 探究透镜的奥秘- 活动
活动4.5 探究透镜的奥秘-凹透镜 探究透镜的奥秘- 活动
结论: 结论: 透镜可以看做是由多个棱镜 透镜可以看做是由多个棱镜组合而 棱镜组合而 成的, 成的,由于每个棱镜都会使光线向 底面偏折, 底面偏折,所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主光轴
F
O
F
f
f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 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 会聚作用
透镜的傅立叶变换性质全文

U
(
x,
y)
c
exp
jk
( f d0)(x2 2[q( f d0 )
y2)
f
d0
]
t(x0 , y0 )
exp
jk
f (x0x y0 y) q( f d0 ) fd0
dx0dy0
二次位相 因子
F.T.的核
(1) d0=f, 输入平面位于透镜前焦面:
U (x, y) c
2.无论物体相对于透镜的距离d0是多少,后焦面上 的强度分布不受影响,它仍然是物体的功率谱。
I x f , y f
A
f
2
T
xf
f
, yf
f
2
3.透镜的后焦面通常称为傅立叶变换平面或频谱面。
作业
一个边长为 a 的方孔,放在焦距为 f 的透镜的前焦面上,孔中心位于透镜
的光轴。用波长为 的单色平面波垂
y0
z
yl
yi
d0
di
分析时注意:
确定坐标系. 一个特定平面用一组固定的xy坐标描述, 不要混淆 正确描述入射光波复振幅U (x, y)
(平面波:垂直入射或斜入射; 球面波:会聚或发散) 光波由左向右传播,传播距离标绝对值 遇到孔径: 乘上透过率函数t(x, y), 遇到透镜: 乘上位相变换因子 传播过程: 看成菲涅耳衍射, 采用适当的形式
U0 (x0,y0,0-) x0 U0 (x0,y0,0+) y0 t(x0,y0)
U0 (x0,y0,0+)= U0 (x0,y0,0-) t(x0,y0)
实现位相变换:
Ul '(x',
y')
Ul (x',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透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2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涉及透镜的相关知识。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还包括了透镜焦距的概念和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各种透镜。
2. 使学生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能够解释透镜成像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以及对光线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白屏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以便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是如何得到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透镜在成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讲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透镜成像的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4. 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成像,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四章第二节透镜一、凸透镜1. 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2. 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 焦距:透镜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二、凹透镜1. 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2. 特点: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面给出的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解释原因。
例题:一块中间厚,边缘薄的玻璃片,一块中间薄,边缘厚的玻璃片。
答案:中间厚,边缘薄的玻璃片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玻璃片是凹透镜。
2. 题目: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解释原因。
例题: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处,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答案:成的像是虚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旭东学校初二物理教学案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
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3.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会用一定的方法辨别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种常规方法“一摸二看三照”。
难点: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线的画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平行光源,凸透镜,凹透镜,激光笔,三棱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位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跋涉着。
到了中午,当他拣来了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取暖时,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当抬头准备长叹时,他看到了天上的太阳,再看看脚下的冰块,他灵机一动,用冰磨制了一块冰块。
他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把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着了火。
同学们,你们相信吗?
上面故事中,那位旅行者制作了一块什么样的冰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又有什么作用呢?大家再看,这位同学的近视眼镜上也有两块透镜呢,这种透镜能不能聚光取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这方面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透镜
请同学们阅读图4-11,想想凸透镜和凹透镜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与作用
活动4.3: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实验:学生自己观察书上的文字(透镜距书较近)。
现象: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字是变大的,通过凹透镜所看到的字是变小的。
结论: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通过凹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老师演示平行光通过透镜后在玻璃屏上形成的光斑的大小。
现象: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玻璃屏上能会聚于一点上,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在玻璃屏上光斑变大了。
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活动4.4: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4人一组讨论)
如果给你一个透镜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法辨别出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1)“摸”:从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着眼,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薄厚加以辨别。
2)“看”:从透镜的成像特点着眼,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的物体(如书上的字),看它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从而加以辨别。
3)“照”: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入手加以辨别,看它能否使平行光(太阳光、手电筒的光)会聚在一点,从而加以辨别。
4. 焦点与焦距
光心(O):透镜的中心。
主光轴: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
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
虚焦点。
②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5.透镜的奥秘
活动4.5:探究透镜的奥秘
实验:老师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射向三棱镜,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现象:一束光线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底面偏折。
结论:透镜可以看做是由多个棱镜组合而成的,由于每个棱镜都使光向底部偏折,所以他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课堂练习
1、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1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图1 图2
2、如图2所示,小丽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这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
3、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3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图3 图4
4、利用三种不同的光学仪器改变光线OA的方向,在图4中画出合适的光学元件.
5、某公园中的一块警示牌,上面写有“请不要把装有液体的纯净水瓶或矿泉水瓶遗留在山上”请同学们
四、板书设计(小结):
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与作用:
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通过凹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一摸二看三照。
4. 焦点与焦距
光心(O):透镜的中心。
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光心的光线。
5. 透镜的奥秘:透镜可以看做是由多个棱镜组合而成的。
五、作业设计:
课外活动:利用可获得的材料自制透镜,然后让你的同桌辨别你所制作的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