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修三简答题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杂原子
1、杂原子是指不包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外,有电荷的原子。

它们
卷入了化学反应,形成了大量的物质及离子化合物,其中有些杂原子
表现出特殊特性,如硫氰酸盐类及其他硫酸盐,氧化物、元素络合物、磷根类及其他磷酸盐等。

2、阴离子杂原子包括氮离子(NO3–),氧离子(O2–),氧化物
(SO42–)。

这些杂原子往往被用于构建表示各种化合物的分子式,以及表示各种化合物溶解过程的溶液,其形式一般都是正或负电荷。

二、活性氧
1、活性氧(Active Oxygen)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具有自由自由基或自由
载体特性,可以构成一类性质不稳定的氧分子,例如:自由基羟基氧(·OH)、一氧化氮(·NO)、氧化氮(·NO2)及活性氧(·O2)等。

2、活性氧在地球上的形态十分多样,一般可以分为还原氧和氧化氧,
其中还原氧(·OH)及超氧(·O2)便是衡量活性氧的重要参数。

活性
氧产生的最主要源头是臭氧层破坏及空气污染,同时也是太阳紫外线(UV)的重要来源。

三、原子容量
1、原子容量也称为原子库仑或原子数,是指组成某种元素的原子的数目。

它是用于表示元素活性的量化参数,主要用于衡量比较不同元素的化学反应特性;它被广泛使用于工业合成化学反应,也可用于判断物质溶解和析出反应中元素的构成及参与情况。

2、原子容量可以提示一定元素氧化反应的过程,在绘制一定元素与其他元素活性差异图时,可以参考元素原子容量大小,从而勾勒出各种活性差异之间的关系。

此外,原子容量还可以参照某些离子溶解度规律,用以预测物质的析出反应。

化学选修三高考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高考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高考知识点总结一、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当溶液中的两种离子发生互相交换,生成新的物质时,就发生了离子反应。

1. 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相互组合: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们彼此结合,并形成无色、结晶的化合物。

例如,Na+和Cl-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NaCl)。

2. 阳离子与阳离子之间的反应:两种同样带正电荷的离子相互排斥,并不会结合成化合物,而是形成沉淀。

例如,Ba2+和Ca2+离子在溶液中会形成沉淀。

3. 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反应:两种同样带负电荷的离子相互排斥,并不会结合成化合物,而是形成沉淀。

例如,SO42-和CO32-离子会在溶液中生成沉淀。

二、溶液的酸碱性1. 酸性溶液:酸性溶液含有H+离子的浓度大于OH-离子的浓度。

酸性溶液通常具有酸味、能酸蚀金属、酸性溶液能导电等特点。

2. 碱性溶液:碱性溶液含有OH-离子的浓度大于H+离子的浓度。

碱性溶液通常具有苦味、能腐蚀蛋白质、碱性溶液能导电等特点。

3. 中性溶液:中性溶液中H+离子和OH-离子的浓度相等。

中性溶液通常具有无味、不能腐蚀金属、中性溶液不能导电等特点。

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的氧化数发生改变的化学反应。

其中,氧化是指某一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元素,还原则是指某一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元素。

1. 氧化剂:接受其他物质的电子,同时自身被还原。

氧化剂在反应中一般会增加氧或减少氢。

2. 还原剂:将电子给予其他物质,同时自身被氧化。

还原剂在反应中一般会减少氧或增加氢。

3. 氧化数:元素的氧化数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某一离子的电荷数。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原子的氧化还原数的变化,可以确定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四、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1. 反应速率: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生成或消失的快慢程度。

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增加的速度来表示。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浙江省诸暨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5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

浙江省诸暨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5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

一、解答题1.由烃A合成功能高分子化合物H()的路线如图:已知:Ⅰ.R1CHO+R2CH2CHOⅡ.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

(2)E中除硝基外的含氧官能团为___(填名称),E→F反应类型为___。

(3)下列关于物质D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D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至沸,产生砖红色沉淀B.D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C.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D、ED.E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有8个(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5)G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共有___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2个峰的是___(写结构简式)。

光照+2HCl8答案:甲苯羧基加聚反应CD+2Cl2−−−→【分析】由反应①的产物可逆推出A为,反应①为硝化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 ,其水解产物C 含有醛基,由题给信息,可确定B 为,C 为,D 为,E 为,F 为,G 为。

解析:(1)A 为,化学名称为甲苯。

答案为:甲苯;(2)E 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除硝基外的含氧官能团为羧基,→,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

答案为:羧基;加聚反应;(3)物质D 的结构简式为。

A .D 分子中含有-CHO ,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至沸,产生砖红色沉淀Cu 2O ,A 正确;B .D 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碳碳双键和醛基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B 正确;C .D 为,E 为,分子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能用来鉴别D 、E ,C 不正确;D .E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都可能共平面,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有9个,D 不正确; 故选CD 。

答案为:CD ;(4)反应②为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HCl ,化学方程式是+2Cl 2−−−→光照+2HCl 。

(完整版)化学选修三高考题汇总

(完整版)化学选修三高考题汇总

2009年高考:29.(15分)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

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回答下列问题:(1)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

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2)Q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4)这5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次序是(填化学式),其原因是;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5)W和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与Q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气体;W(QH2)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

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29(1)原子晶体。

(2)NO2和N2O4(3)As2S5。

(4)①NH3> AsH3 > PH3,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后两者构型相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②电子数相同的有SiH4、PH3和H2S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和V形。

(5)SiCl4 + 4NH3 = Si(NH2)4 + 4HCl,3Si(NH2)4 = 8NH3 + Si3N42010年高考: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1)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W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2)X单质与水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M熔点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一定量的化合物ZX负载在M上可制得ZX/M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与月桂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O—C—O的键角约为________;(4)X、Y、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角,Z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________;(5)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________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s22p4V形(2)2F2+2H2O===4HF+O2(3)MgO晶格能大sp3和sp2120°(4)3∶1∶1(5)紫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2011年高考:27.(15分)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简答题总结.docx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简答题总结.docx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简答题总结一、物质熔沸点问题1、氯化铝的熔点为190 ℃,而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P 4O 10 的沸点明显高于P 4O 6,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H 2S 熔点为 -85.5 ℃,而与其具有类似结构的 H 2O 的熔点为 0 ℃,极易结冰成固体,二者物理性质出现 此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二氧化硅的熔点比CO 2 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CuO 的熔点比 CuS 的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2 )中氮原子杂化类型为 33 3 ]均属于 7. 乙二胺分子( H N — CH2— CH— NHSP ,乙二胺和三甲胺 [N(CH )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丙酸钠( CH 3CH 2COONa )和氨基乙酸钠均能水解,水解产物有丙酸( CH 3CH 2COOH )和氨基乙酸( H 2 2 2 2 33、NCH COOH ), H NCH COOH 中 N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 杂化, C 原子杂化轨道类型 sp sp 2杂化。

《好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5章简答题专项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好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5章简答题专项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丙烯酸乙酯(CH2=CHCOOCH2CH3)天然存在于菠萝等水果中,是一种食品用合成香料,可以用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进行合成:(1)有机物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

有机物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A与B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

(3)久置的丙烯酸乙酯自身会发生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弹性,可用于生产织物和皮革处理剂。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聚合过程:_____。

(4)与丙烯酸乙酯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3:2的结构简式为____。

答案:C2H6O碳碳双键、羧基CH2=CHCOOCH2CH3+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CH3CH2OH+CH2=CHCOOH浓硫酸Δ应nCH2=CHCOOCH2CH3一定条件−−−−−−→15、【分析】根据丙烯酸乙酯逆推,A和B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的反应类型应该是酯化反应,反应物应该为乙醇和丙烯酸,结合题目所给的初始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A为乙醇,有机物B为丙烯酸。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有机物A为乙醇,有机物B为丙烯酸,所以A的分子式为C2H6O,B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羧基,故本题答案为:C2H6O;碳碳双键、羧基;(2)根据上述推测,A为乙醇,B为丙烯酸,A和B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OOCH2CH3+H2O,反应类型为酯CH3CH2OH+CH2=CHCOOH浓硫酸Δ化反应(取代反应),故答案为:CH2=CHCOOCH2CH3+H2O;取代反应(酯化反CH3CH2OH+CH2=CHCOOH浓硫酸Δ应);(3)丙烯酸乙酯含有不饱和键,分子间互相结合发生聚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CH2=CHCOOCH2CH3一定条件−−−−−−→,故答案为:nCH2=CHCOOCH2CH3一定条件−−−−−−→;(4)与丙烯酸乙酯具有相同官能团即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先写出含有酯基的碳链,在分别插入碳碳双键,共可写出15种,分别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3:2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15;,。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选修三简答题讲解学习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选修三简答题讲解学习

选修三问题答案1.解释Fe3O4晶体能导电的原因:电子可在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离子间快速发生移动2.Ge、C同主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形成双键、三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三键:Ge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6单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3.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CaCO3的热分解温度低于SrCO3的原因:Ca2+半径小于Sr2+,Ca2+更易结合CO32—中的O,使CO32—更易分解为CO24.H3BO3为一元弱酸,解释原因:H3BO3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配位键,产生[B(OH)4]—和一个H+5.冰中氢键的作用能为18.8 KJ/mol,而冰的熔化热为5.0 KJ/mol,解释原因:液态水中仍然存在大量氢键(或冰融化时只破坏了部分氢键)6.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 Cu=1958KJ/mol、I Ni=1753KJ/mol,I Cu>I Ni的原因:Cu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Ni失去的是4s1电子7.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

第二周期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原因是: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形成的简单阴离子越稳定,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因此第一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由于氮元素的2p轨道为半充满结构,能量较低,相对稳定,不易结合一个电子,释放能量较低8.请解释加入乙醇后析出[Cu(NH3)4]SO4•2H2O晶体的原因:乙醇分子极性比水分子极性弱,加入乙醇降低溶剂极性,从而减小溶质的溶解度(重) 9.H3AsO4是三元弱酸,其各步对应的电离常数相差较大的原因:每电离一步都会生成带电量更大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H+10、氯化铝的熔点为190℃,而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AlCl3是分子晶体,而 AlF3是离子晶体。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1.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的消失量或生成物质的产生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

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平衡状态下反应物浓度的数值,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

2. 化学电池- 化学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

化学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正极是氧化剂,负极是还原剂,电解质是用来传导离子的溶液或固体。

- 化学电池的电动势是指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电能。

电动势的大小与电解质浓度、标准电极电位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3.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氢气:氢气是一种轻、无色、无臭的气体,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水的形式存在。

氢气具有很高的燃烧性和制取其他化合物的能力。

- 氮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惰性的气体,在大气中占有很大比例。

氮气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 硫磺:硫磺是一种黄色固体,具有特殊的硫磺味道。

硫磺在元素状态下可用于制取硫酸等化合物,也可用于制造药品和农药等。

- 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占据大气中的21%。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气体,广泛应用于燃烧和氧化反应中。

- 卤素:卤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石英等元素。

卤素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活泼的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合物有氯化钠、氯代烷等。

4. 金属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碱金属包括锂、钠、钾等元素。

碱金属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低的熔点,易与非金属反应生成盐类。

- 碱土金属:碱土金属包括镁、钙、锶等元素。

碱土金属比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度要低,常见的化合物有氧化镁、氧化钙等。

- 金属的活性:金属的活性指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能力。

根据活性顺序,金属可以分为活泼金属和贵金属。

- 金属的腐蚀:金属在氧气、水等条件下会发生腐蚀现象。

腐蚀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条件、涂覆保护层等方式来减少或阻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氯化铝的熔点为190℃,而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
AlCl
3是分子晶体,而 AlF
3
是离子晶体。

2、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氮元素,原因是:
氮原子的2p轨道处于较稳定的半充满状态而氧原子的不是,氧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弱于氟离子。

3、稳定性H
2S>H
2
Se的原因是:
S-H键的键能比Se-H键的键能大。

4、P
4O
10
的沸点明显高于P
4
O
6
,原因是:
都是分子晶体,P
4O
10
的分子间作用力高于P
4
O
6
5、焰色反应发生的原因为:
激发态电子向基态跃迁,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发射光谱)。

6、NF
3的键角小于NH
3
键角的原因为:
F的电负性比H的大,NF
3
中N上的孤对电子偏向N,而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

7、H
2S熔点为-85.5℃,而与其具有类似结构的H
2
O的熔点为0℃,极易结冰成
固体,二者物理性质出现此差异的原因是:
H
2O分子之间极易形成氢键,而H
2
S分子之间只存在较弱的范德华力。

8、H
2SeO
3
和H
2
SeO
4
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
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9、H
2SeO
4
比H
2
SeO
3
酸性强的原因:
H
2SeO
3
和H
2
SeO
4
可表示成(HO)
2
SeO和(HO)
2
SeO
2
, H
2
SeO
3
中的Se为+4价,而
H 2SeO
4
中的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的电子更向Se偏移,越
易电离出H+
10、二氧化硅的熔点比CO
2
高的原因:
CO
2是分子晶体,SiO
2
是原子晶体。

11、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原因是:
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到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12、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原因为:
氨气和水都是极性分子,相似相溶;氨气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13、水由液体形成固体后密度却减小,原因为:
水在形成晶体时,由于氢键的作用使分子间距离增大,空间利用率降低,密度减小。

14、NaBH
4的阴离子中一个B原子能形成4个共价键,而冰晶石(Na
3
AlF
6
)的阴离子
中一个Al原子可以形成6个共价键,原因是:
B原子价电子层上没有d轨道,Al原子价电子层上有d轨道。

15、CuO的熔点比CuS的高,原因是:
氧离子半径小于硫离子半径,所以CuO的离子键强,晶格能较大,熔点较高。

16、CH
4的键角大于NH
3
的原因为:
CH
4
中都是C-H单键,键与键之间的排斥力一样,所以是正四面体109.5度,
而NH
3
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孤对电子间的排斥力>孤对电子对化学键的排斥力>化学键间的排斥力,所以由于孤对电子的排斥,键角要小于没有孤对电子
排斥的CH
4
的键角.而孤对电子越多,排斥力越大。

已知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如图,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点,每个顶点上各有1个硼原子。

通过观察图形及推算,此基本结构单元由__12___个硼原子构成,B―B键的夹角为_60°或108°,有_30__个B―B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