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质量检测
2020年鲁科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暑假作业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鲁科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暑假作业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下列叙述中符合化学史实的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B.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C.世界上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国家是英国2.工业上用粗盐(含Ca2+、Mg2+、SO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侯氏制碱法”中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B.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CO2C.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玻璃棒D.工艺中只有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产生的CO2可回收循环利用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氧气和氮气分子数相同B.等温等压下,二氧化硫气体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16∶11C.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两气罐中分别盛有5 mol氧气和2 mol氮气,两容积中的压强之比等于5∶2 D.等温等压条件下,5 mol氧气和2 mol 氢气的体积之比等于5∶24.当你闻到氯气味时,你的选择是()A.立即关闭大门,躲到床下B.伏倒在地,观察情况变化C.冲出家门,向洼地转移D.用浸有苏打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腔和鼻子,朝上风口走,迅速离开村子5.漂白粉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
下列有关漂白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漂白粉是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②为了提高漂白粉的漂白效果,使用时可加少量盐酸③漂白粉性质稳定,可以敞口存放④漂白粉能与少量CO2、H2O反应生成Ca(HCO3)2和HClO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100 mL 3 mol·L-1的H2SO4跟100 mL H2O混合,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为1.5 mol·L-1 B.把200 mL 3 mol·L-1的BaCl2溶液跟100 mL 3 mol·L-1的K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c(Cl-)仍然是3 mol·L-1C.把100 g 20%的NaCl溶液跟100 g 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D.把100 mL 20%的NaOH溶液跟100 mL H2O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7.下列关于液氯和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液氯是一种黄绿色的液体B.在加压条件下氯气转化为液氯,可用干燥的钢瓶储存液氯C.新制氯水在光照条件下放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氧气D.新制氯水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8.下列关于氯气的物理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无毒B.无颜色C.无气味D.有刺激性气味9.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单元过关训练卷-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单元过关训练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钠比铜活泼,金属钠可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B.Na2O和Na2O2都能与H2O反应生成强碱C.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盐酸反应,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NaOH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可用于干燥NH3、H2、Cl2等气体2.保护人员安全、防止环境污染,是实验安全的重要内容。
实验室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NaHCO3干粉灭火器扑灭B.制备并收集少量氯气时,配戴防护眼镜并在通风橱中进行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取金属钠时,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钠表面的煤油3.英国化学家汉弗里·戴维在十九世纪初通过电解的方式获得金属钠的单质,下列有关金属钠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金属钠性质活泼,一般保存在煤油中B.Na的金属性强,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C.金属钠可用刀切割,说明其硬度较小D.使用后多余的金属钠应放回试剂瓶中4.安全意识对我们的生产生话非常重要。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B.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并迅速离开现场NaHCO溶液冲洗C.不慎将强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3D.贴有这些标识的物质应与贴有这个标识的物质分开放置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能够支撑相应结论的是试卷第1页,共9页试卷第2页,共9页A .用铂丝蘸取某样品进行焰色试验,观察到黄色火焰,说明该样品所所含金属元素只有钠B .向饱和23Na CO 溶液持续通2CO ,溶液变浑浊,说明常温下23Na CO 溶解度比3NaHCO 大C .向装有鲜花的集气瓶中通入2Cl ,鲜花变色,说明2Cl 具具有漂白性D .将少量3CaCO 固体加入稀盐酸中,产生无色气体,说明非金属性Cl 强于C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 2CO 3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操作2”中玻璃棒起加速溶解作用B .“操作3”中烧杯洗涤液不用转移到容量瓶中C .所配制的Na 2CO 3溶液中()c Na +为2mol•L -1D .“操作4”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7.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7.8 g Na 2S 和Na 2O 2的混合物中,阴离子总数为0.2N AB .含有N A 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C .1 mol/LAlCl 3溶液中含有Cl -的数目为3N AD .0.01 mol M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 和Mg 3N 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02N A8.下列溶液中Cl -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200 mL2 mol/LMgCl 2溶液①1000 mL2.5 mol/LNaCl 溶液①300 mL5 mol/LKCl 溶液①250 mL1 mol/LFeCl 3溶液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9.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试卷第3页,共9页A .22Na O 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白色B .反应①说明23Na CO 的稳定性强于3NaHCOC .反应①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D .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10.用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含答案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研究氯气的性质时,发现是黄绿色气体,该过程使用了观察法B.可以用分类的方法预测物质的性质C.化学反应可以创造新的原子和分子用于合成新的物质D.合成性能优异的新物质是现代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明利用碱金属实现肿瘤高温消融治疗的新方法,其原理是注射的微量钠或钾与目标组织内的水发生强烈的放热反应,从而达到极为高效的热消融目的。
已知:钾与钠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K与H2O反应生成KOH和O2B.实验室中少量Na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C.K与H2O的反应释放热量D.实验室钠着火,应用沙土盖灭3.顺铂的结构如图所示。
关于1 mol顺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氮元素的质量为14 gB.含铂原子的数目约为6.02×1024C.含氯元素的质量为35.5 gD.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4.下列物质中,与氯气、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生成不同氯化物的是()A.FeB.AlC.CuD.Zn5.实验室为了使用方便,通常将氯气溶解于水中形成氯水或将氯气降温加压形成液氯。
下列有关这两种液体的实验描述都正确的是()A.两种液体都可以使干燥的布条褪色B.两种液体都可以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用这两种液体都可给自来水消毒D.分别向这两种液体中投入几颗金属锌粒,均有气泡产生6.实验室需要使用240 mL 0.2 mol·L-1 CuSO4溶液(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操作步骤均规范正确B.配制操作的正确顺序为①④⑥③②⑤C.若用CuSO4·5H2O固体配制,则需要称量12.5 g CuSO4·5H2O固体D.步骤⑤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定容,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高7.下列图示中,表示在同温同压下质量之比为1∶4的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的是()A B C D8.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选项陈述Ⅰ陈述Ⅱ判断A过氧化钠可为航天员供氧Na2O2与CO2反应生成O2Ⅰ对,Ⅱ对,有B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Na2CO3可与盐酸反应Ⅰ对,Ⅱ对,无C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加入Na2O2,溶液变红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Ⅰ对,Ⅱ错,无D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高压钠灯发出透雾能力强的黄光Ⅰ对,Ⅱ对,有9.用10 mL 0.1 mol·L-1的BaCl2溶液恰好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ZnSO4和FeSO4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题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题)1.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D.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2.0.3 mol 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200 mL溶液,溶液浓度为A.0.3 mol·L-1B.0.15 mol·L-1 C.1.5 mol·L-1D.0.015 mol·L-1 3.将2.3g金属钠放入100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4100+2.3⨯100%B.4100+42.31.8⨯--100%C.4100+4⨯100%D.4100+2.30.1⨯-100%4.农村地区处理植物秸秆有多种方法,下列提出的几种方法中,不恰当的是A.通过发酵、氨化、固化成型等过程处理后用作牲畜饲料B.把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C.就地燃烧,成为草木灰作为植物的钾肥D.通过化学的有关原理将秸秆通过技术制成甲烷作燃料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水、液氯是状态不同的同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B.可以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C.漂粉精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次氯酸钙不稳定,易分解D.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分子6.生活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化学知识。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家庭中不宜用铝制容器长期盛放咸菜B.高铁酸钠(Na2FeO4)是无毒、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剂C.过氧乙酸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在于它们均可以使蛋白质氧化而变性D.被蜂蚁蛰咬后,涂抹稀氨水或小苏打溶液可减轻疼痛7.每年10月23日上午6:02到下午6:02被誉为“摩尔日”(MoleDay),这个时间的美式写法为6:02/10/23,外观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6.02×1023相似。
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 A个氧气分子与N A个氖气分子的质量比是4∶5B.17gOH-与19gH3O+所含电子数相等C.物质的量相等的水和氖气中含有相同的原子数D.22gCO2与8.5gNH3所含分子数不相等8.将一小块钠投入到以下物质中,其中一种产生的现象与其余三种不同,这种物质是A.水B.稀H2SO4C.MgCl2溶液D.BaCl2溶液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况下,1mol酒精的体积约为22.4LB.0.012kg12C中含有N A个碳分子C.1molNH3中含有1mol氮和3mol氢D.1molNa+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10.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3节微项目探秘膨松剂练习含答案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微项目探秘膨松剂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1.(2024河北保定一中月考)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B.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C.质量相同时,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快慢:碳酸钠>碳酸氢钠D.质量相同时,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碳酸钠=碳酸氢钠2.(不定项)(2024山东东营胜利一中月考)有①、②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在①、②中加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然后分别逐滴注入相同体积的盐酸,固体全部溶解。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①、②装置中的气球都膨胀,①装置中的气球膨胀得更快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中0<n(HCl)≤0.01 mol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中n(HCl)≥0.02 molD.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最终两试管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①>②题组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除杂与转化3.(2024河南商丘期中)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NaOHB.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放在氧气中加热C.NaHCO3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盐酸D.Na2CO3固体(NaHCO3)——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4.(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质量监测)有两个标签破损的试剂瓶,分别盛有Na2CO3和NaHCO3固体。
以下鉴别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常温下,各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B.各取少量固体配成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C.各取少量固体配成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BaCl2溶液D.各取少量固体,加入少量水5.(不定项)(2024河北邯郸期末)CO2、Na2CO3、NaH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转化时所加试剂可以是稀硫酸B.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可实现②转化C.⑤转化时溶液中一定出现沉淀D.⑥的转化条件可以是加热题组三膨松剂的种类及原理6.(2024山东曹县一中月考)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使面胚发起形成多孔组织从而使食品具有松软或酥脆的特点。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3小题)1.化学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4”消毒液和明矾都能用于杀灭新冠病毒B.肼、甲醇等形成燃料电池放出的热量远高于其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NH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液氨常用作制冷剂C.3D.泡沫灭火剂内筒盛硫酸铝溶液,外筒与内筒之间装有碳酸钠溶液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裂化的主要产物是乙烯等气态短链烃B.废纸、脲醛树脂、旧橡胶制品等均属于有机物C.玉米经水解和细菌发酵可以制得乙醇D.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pH=2的稀硫酸溶液中所含H+数目为0.01N AB.标准状况下,5.6 L Cl2与5.6 g铁粉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5N AC.常温常压下,1.4 g丙烯和正丁烯的混合气体中碳原子数目为0.1N AD.高温高压下,1 mol N2与4 mol H2充分反应,所得NH3分子数目为2N A 4.使用胆矾配制1L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正确的做法是()①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16g溶于1L水中①称取胆矾25g溶于1L水中①将25g胆矾溶于少量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L①将16g硫酸铜溶于少量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L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下列仪器在使用前不需要进行检漏操作的是A.B.C.D.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6.设AA .26g 苯乙烯( )含有数目为A NB .标准状况下,34.48LCHCl 含有原子数目为A NC .227.8gNa O 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A 0.1ND .31L0.1mol /LNaHCO 溶液中,3HCO -和23CO -离子数目之和为A 0.1N7.有关氯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Cl 2的化学性质活泼,与H 2混合后会立即发生爆炸B .光照下,新制氯水会产生气泡,该气体是Cl 2C .若发生Cl 2泄漏,应立即向高处转移D .漂白粉比HClO 稳定,可露置在空气中长期保存8.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mol 羟基含有的电子数目为A 10NB .1mol 乙醇分子的C H -键数目为A 6NC .标况下,22.4L 己烷充分燃烧后产生的气态产物分子数为A 5ND .两种气体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 ,完全燃烧得20.16molCO ,说明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高中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微项目...

⾼中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微项⽬...探秘膨松剂——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法和程序的实⽤价值[核⼼素养发展⽬标] 1.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法(观察、实验、分类、⽐较等)和基本程序,对碳酸氢钠的蓬松原理进⾏实验探究,促使“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素养的发展。
2.了解复合膨松剂的组成,学会在真实情景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探究陌⽣物质的性质,促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素养的发展。
⼀、探究碳酸氢钠的蓬松作⽤原理1.膨松剂及其类别(1)概念膨松剂是在⾷品加⼯过程中加⼊的,能使⾯胚发起形成多孔组织,从⽽使⾷品具有柔软或蓬松特点的⼀类物质。
(2)分类膨松剂?⽣物膨松剂酵母化学膨松剂单⼀膨松剂复合膨松剂 (3)化学膨松剂中基本上都含有⼀种化学物质——碳酸氢钠。
2.观察不同⽅法蒸出的馒头(1)图①所⽰过程中产⽣的⽓体较少。
(2)图②所⽰过程中产⽣的⽓体较多。
3.实验探究陌⽣物质(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装置操作如下图所⽰:(1)图①所⽰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导管⼝持续出现⽓泡,溶液出现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程式为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2)图②所⽰的实验过程观察到试管内有⼤量⽓体产⽣,化学⽅程式为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1)依据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步解释做馒头过程中产⽣的现象。
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氢钠与酸反应都能产⽣⼆氧化碳⽓体,所以⼆者都能使⾯团蓬松。
由于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放出的⼆氧化碳⽓体,⽐受热分解产⽣的⼆氧化碳⽓体多,所以直接在⾯团中加⼊碳酸氢钠和醋酸蒸出的馒头更蓬松。
(2)如果⾯团没有发酵,能否⽤加⼊纯碱的⽅法使其蓬松?提⽰不能,若⾯团没有发酵,不能⽣成乳酸等,且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不能产⽣CO 2⽓体,不能使⾯团蓬松。
碳酸氢钠的性质(1)易溶于⽔,⽔溶液呈碱性。
(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必修一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1、走进化学科学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2、电解质3、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1、碳的多样性2、氮的循环3、硫的转化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1、硅、无机非金属材2、铝、金属材料3、复合材料必修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3、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1、认识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4、塑料、橡胶、纤维选修一主题一呵护生存环境1、关注空气质量2、获取安全的饮用水3、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主题二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1、食物中的营养素2、平衡膳食3、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4、正确对待保健食品主题三合理利用化学能源1、电池探秘2、家用燃料的更新3、汽车燃料清洁化主题四认识生活中的材料1、衣料的学问2、走进宝石世界3、如何选择家居装修4、金属制品的防护5、几种高分子材料的主题五正确使用化学用品1、装备一个小药箱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3、选用适宜的化妆品选修二主题一空气资源、氨的合成1、空气分离2、氨的工业合成3、氨氧化法制硝酸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1、海水淡化与现代水处理技术2、氯碱生产3、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主题三矿山资源硫酸与无机材料制造1、“设计”一座硫酸厂2、陶瓷的烧制3、金属冶炼和金属材料的保护主题四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1、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高品质燃油2、源自石油的化学合成3、煤的综合利用主题五生物资源、农产品的化学加工1、由大豆能制得什么2、玉米的化学加工主题六化学·技术·社会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2、药物的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3、化学·技术·可持续性发展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模型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共价键模型2、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3、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4、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第三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1、认识晶体2、金属晶体与离子晶3、原子晶体与分子晶4、物质的其他聚集状态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原理与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1、化学反应的方向2、化学反应的限度3、化学反应的速率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1、水溶液2、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3、沉淀溶解平衡4、离子反应选修五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1、认识有机化学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3、烃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1、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2、醇和酚3、醛和酮、糖类4、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三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的合成2、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3、合成高分子化合物4、物质的其他聚集状选修六主题一物质的分离1、盐的精制2、植物中某些成分的提取综合实验活动:从茶叶中撮咖啡因主题拓展:分离技术在生产中应用主题二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的研究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2、认识发生在盐溶液中化学反应综合实验活动: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主题拓展:现代实验技术在研究物质性质及反应主题三物质的检测1、物质组分的检验2、物质中某组分含量的测定综合实验活动:阿司匹林有效成分的检测主题拓展: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主题四物质的制备1、实验室制备日用化学品2、实验室制备化工原料综合实验活动:酿制米酒主题拓展:从实验室到工厂——化工过程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寒假作业2011.01.20高三化学教师寄语今天是我们高三上学期的最后一天,刚好离高考还有119天。
“119”——同学们,你可听到头顶那刺耳的警报声,你可感到胸中热血的奔流声,书写人生历史的时刻快要到了。
人生有很多事是我们自己无法改变的,但高考的成败确是真真切切地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那就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在18岁的时候,我们终于可以做自己的主人,选择自己的生活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我们本身就是一粒尘埃。
尽管我们觉的自己都很伟大,但是人还是要分三、六、九等的,有坐车的,就有开车的;有开车的,就有擦车的;有擦车的,就有偷车的。
可你想过没有,你属于那个呢?难道真的想在四个月后的某一天,推着三轮车去拣破烂,去卖白菜?还是去偷?去抢?抢别人的?或是抢自己的父母?其实,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做。
很多人认为成功很难,成功要付出太多,成功会很痛苦,所以就不去想,不去追求,那是不是不成功就很舒服,很自在,很潇洒呢?当然不是,事实上,不成功才真的更难,有的人不肯付出一时的努力去博取成功去换取一生的幸福,却甘愿用尽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的痛苦。
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面对的是吃饭、挨冻、生存这样的大事,这是涉及生死存亡的大事,他们的心理压力会小吗?他们用健康、犯罪、甚至是生命去拼,只是为换取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他们又何以轻松呢?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离高考还有四个月,四个月能做什么?四个月能使自己从几十名上升到前几名;四个月能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四个月能发生一个谁都意料不到的奇迹;四个月能使自己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化学变化。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说过:“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道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一个走路走得最远的人不是走得最快的,而是能够不停走路的人。
所以我们自己绝不能自己放假,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否则留给我们的只能是悔恨。
放假只是把学习地点从学校移到家庭而已,你必须按计划自主的开展学习活动,甚至比在校期间更有充分的自主性和计划性,学习效果要做到更好。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在落笔时写的一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接受高三的洗礼吧,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卧薪尝胆”的精神,逐一征服每一套寒假作业,明年的六月就是我们收获的季节!(一)钠和氯(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饱和氯水长时间放置后,下列微粒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减少的是( )①Cl 2 ②HClO ③H 2O ④HCl ⑤O 2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⑤2.往烧杯内注入煤油和水各100 mL ,静置后将一小块钠投入烧杯内。
发生的现象是( )A .钠沉到液柱1/2处,熔成小球后,钠球下部有许多气泡放出,附有气泡的钠球徐徐上升到液体上部,一会儿又沉到液柱1/2处,如此反复多次,最后消失B .钠块一直沉到烧杯底部,并停留在杯底,放出气泡,最后消失C .钠块浮在液柱表面上,很快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小球四处游动,最后消失D .钠块沉到液柱1/2处,很快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小球在液柱1/2处沿水平方向迅速游来游去,最后消失3.(2010年潍坊抽检)下列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②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③钠在水蒸气中反应时因温度高会发生燃烧④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按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A .②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A .完全相同B .仅c(K +)相同C .仅c(Cl -)相同D .完全不同5.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 2和CO 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 .体积比1∶1B .体积比11∶16C .密度比16∶11D .密度比11∶16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a(ClO)2溶液中通入SO 2:Ca 2++2ClO -+SO 2+H 2O===CaSO 3↓+2HClOB .将Cl 2通入水中:Cl 2+H 2O===2H ++Cl -+ClO -C .MnO 2与浓盐酸共热制Cl 2: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D .Cl 2通入冷的NaOH 溶液中:2Cl 2+2OH -===3Cl -+ClO -+H 2O7.如下图所示: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
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 ①浓硫酸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亚硫酸钠溶液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8.(2010年东阳质检)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标准状况下某种O 2和N 2的混合气体m g 含有b 个分子,则n g 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V)应是( )A.22.4nb/mN A L B.22.4mb/nN A LC.22.4nN A/mb L D.nbN A/22.4m L9.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水;②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③13.6 g H2S气体;④0.2 mol 氨气,下列对这四种物质的关系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多选)()A.体积:①④③②B.密度:④①③②C.质量:①④③②D.氢原子数:②④③①10.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A.0.3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42-的总物质的量0.9 mol·L-1B.当1 L水吸收22.4 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L-1,只有当22.4 L氨气溶于水制得1 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 mol·L-1C.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D.10 ℃时,100 mL 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 ℃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111.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4∶1 B.3∶3∶2 C.6∶7∶3 D.6∶9∶012.(2010年济南质检)“假说”在化学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假说”在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曾经起到一定的作用,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仍然合理的是()A.道尔顿提出的“每一元素的原子以其原子质量为其特征,原子是不可分的”B.阿伦尼乌斯提出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离解成带电的粒子”C.贝采里乌斯提出的“不同原子带不同的电性,因而产生吸引力,由此形成化合物”D.盖·吕萨克提出的“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13.(9分)(1)0.3 mol 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___个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2)含0.4 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
(3)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4)2.3 g Na中含________mol e-,在跟足量水反应中失去________mol e-。
(5)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________。
14.(9分)如下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可用________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已完全失效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B.Cl2C.CO2D.HClO(3)据“北方网”报道,2004年4月15日到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
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在事故中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被紧急疏散。
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________。
A.NaOH B.NaCl C.KBr D.Na2CO315.(9分)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
下述为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请回答:(1)写出A、B和C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依次写出A→D和D→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将SO2气体通入K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由F→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3分)实验室需要0.1 mol·L-1 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1硫酸溶液500 mL。
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B.贮存溶液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E.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F.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