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8克和千克第2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新人教版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反思改进措施
经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意识到一些教学特色和创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比如“你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克和千克来衡量物品的?”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a.让学生在家中和父母一起进行一次称重活动,记录下不同物品的重量,并尝试用克和千克进行表示。
b.学生可以尝试寻找生活中的其他场景,比如超市购物、烹饪等,where they can apply the knowledge of kg and g. They can observe and record the weights of different items and practice converting between kg and g.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单元《 克和千克第2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单元《克和千克第2课时解决问题》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千克”和“克”的单位换算关系。
2.能够熟练应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千克”和“克”的换算。
2.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能够准确理解题意,将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单位转换。
2.能够找出解题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粘纸、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入问题,例如用一袋米或一盘水果来引出“千克”和“克”的概
念,并让学生估算其重量。
2. 学习新知
1.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1千克=1000克。
3.做一些实例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3. 活动设计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李婷有2千克苹果,她
想把它们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有多少克?
4. 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
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并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延伸
可以设计一些扩展题目,让学生继续巩固练习。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准确理解“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能够熟
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继续加强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克和千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估算物品的大致质量,并选择合适的单位(克或千克)进行表达。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如天平等)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
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使用天平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准确估算物品的质量,并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表达。
•理解并解决一些涉及质量比较的复杂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物品,询问学生它们的质量,引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2.提问学生:“如果你想买一些水果或零食,你会如何判断它们的质量是否合适呢?”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讲解1.复习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关系,强调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介绍如何使用天平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并演示测量方法。
3.讲解如何根据物品的大小和重量选择合适的单位(克或千克)进行表达。
三、探究学习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些物品(如水果、玩具等),使用天平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引导学生观察测量结果,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表达,并估算其他物品的质量。
3.小组内分享测量方法和估算结果,相互交流经验,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巩固练习1.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一块巧克力的质量是300克,一盒巧克力的质量是1千克,请问一盒巧克力里面有多少块巧克力?”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集中讲解共性问题,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运用克和千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阶段。
《克和千克解决问题》这一教案,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的。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质量与重量》的第三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篮子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要知道这篮子苹果一共有多少克,我们应该怎么做?2. 知识讲解:我利用PPT,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我出一道例题,如:“如果一个苹果重200克,那么10个苹果一共重多少克?”我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我出一道随堂练习题,如:“如果一本书重500克,那么两本书一共重多少克?”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的板书,包括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以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也将不断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这就是我对于《克和千克解决问题》这一教案的整体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案,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景引入: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物品——苹果,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知道这篮子苹果一共有多少克。
克和千克(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2025春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测量物体的质量)》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天平或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准确读出和记录测量结果。
2.数学思考:1.通过克和千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物体质量与重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问题解决:1.使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物体的质量、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认真测量、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正确使用天平或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准确读出和记录测量结果。
三、教学难点•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实际意义,并能准确估算物体的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练习册•天平或电子秤等测量工具•不同质量的物体(如苹果、书本、文具盒等)•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五、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天平或电子秤等工具直观演示测量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测量方法。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疑惑,促进共同进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教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如“小明去超市买水果,他看到了苹果和香蕉,但是不知道它们哪个更重。
请问,小明应该怎么做才能知道它们的重量呢?”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出测量物体质量的话题。
2. 新课教学•讲授新知:(1)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8.3 克和千克的解决问题-配套练习

克和千克的解决问题练习题
一、比轻重。
小兔2000克小猴5千克熊猫37千克
(1)大熊猫比小猴重()千克。
(2)小兔比小猴轻()千克。
二、一筐苹果重48千克,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得几千克苹果?
三、想一想,算一算。
李奶奶买了5千克梨,花了25元钱。
张奶奶买同样的梨8千克,需要多少钱?
四、妈妈在超市买了一些水果。
香蕉1000克梨1500克橘子800克苹果2千克
(1)梨和香蕉一共买了多少克?
(2)买的橘子比苹果少多少克?
(3)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克水果?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五、甲乙丙三筐苹果,甲筐苹果重7千克,乙筐苹果重9千克,丙筐苹果的质量是甲乙两筐苹果质量的一半。
丙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与千克解决问题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 5 )千克。 20÷4=5(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 4 )千克。 20÷5=4(千克) 怎样解决? 知道了什么?要解 解答正确吗? 决的问题是什么? 检查一下。 5个苹果 口答:如果4 重1千克,这些苹果 4千克。 大约重5
1. 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
2. 计量下面的物品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三、知识运用
1千克=1000克,它可以 帮助我们判断呦!
3. 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连一连。
4. 在
里填上“>”“<”或“=”。
5千克 > 4900克
2千克 = 2000克
800克 < 1千克
2500克 < 3千克
三、知识运用
பைடு நூலகம்
1. 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 重多少千克。 我知道大约5个梨 是1千克。
如果5个梨重1千克,这些梨大约重( 5 )千克。 24 -5 19 -5 14 -5 9 -5 4
怎样解决?
5个梨大约是1千克,我们可以5个 5个地减,从24中最多减去几个5 就是有几个 千克。减去 个5,是 口答:241 个梨大约重 54 千克。 4千克,还剩4个梨,接近1千克。
5.判断对错。
(1)一个鸡蛋约重50克。
都是 1克= 千克,当然 500 克+ 500 1000克 7岁的小朋友体重一般 1千克= 在22 千克左右。 1000克 一样重了!
( ( (
√)
×) ×) √)
(2)小明今年7岁,约重2000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克和千克》的解决问题

(2)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 20÷5=4(千克)
答: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4千克。
解你答知正道确了吗什?么怎? 样检查?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 如果4个梨重
少千克?
1千克。
24 ÷ 4 = 6(千克) 答:这24个梨大约重6千克。
口答:阿姨买1千克苹果, 2千克桃共花8元钱。
三、知识运用
3. 你会解决吗?
500克荔枝给奶奶吃, 2500克西瓜我和爸 爸、妈妈吃。
一共需要多少钱?
500克荔枝:8元 2500克里有( 5 )个500克 西瓜:3×5=15(元)
你还能提出什么 数学问题?你会 解答吗?
8+15=23(元)
口答:500克荔枝,2500克 西瓜共23元。
(4)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 √ )
4个大苹果约重1千克。 3罐可乐约重1千克。 15个鸡蛋约重1千克。 2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1包洗衣服约重1千克。 ……
你知道1千克苹果会有多少个吗?
小小调查员
01
6 5
kg 4
2 3
01
6 5
kg 4
2 3
苹果有大有小,要根据苹果的大小来估计质量。
克和千克
解决问题
(1)1个2分硬币约重1( 克 )。 (2)一个西瓜重4(千克 )。 (3)一袋方便面重100( 克 )。 (4)一个鸡蛋重60( 克 )。 (5)2袋盐重1(千克 )。 (6)5个雪梨重1(千克 )。
三、知识运用
1. 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用“克” 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 用“千克”作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学习新理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时,发散思维去思考、去尝试、去验 证,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通过想一 想、说一说、称一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现、发展 和形成的过程。在活跃、和谐的教学气氛中,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R· 二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熟悉 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会 用质量单位克与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
2.由生活情境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 过活动、交流、操作来掌握质量单位克 和千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难点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 感受千克和克的实际意义。
知道了什么?要解 决的问题是什么?
知道了什么? 知道王奶奶摘 了20个苹果。
让我们估计这 些苹果有多重。 怎样解决?
怎样解决? 苹果有大有 小,要根据 大小来估计。
我们刚刚称过, 一般大的 4 个 1 千克,中等个儿 的 5 个 1 千克。
如果 4 个苹果重 1 千克,这些苹果重 ( 5 )千克。 20÷4=5(千克)
4 块重 1 千克
2.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50( 克 )
4 ( 千克 )
450 ( 克 )
100 ( 克 )
4.
西红柿: 3×6=18(元) 青菜:2×2=4(元) 18+4=22(元)
(1)买 6 千克西红柿和 2 千克青菜一 共要多少元? 答:买 6 千克西红柿和 2 千克青菜一共要 22 元。
三、课堂练习 个 250 克是 1000 克, 500 2000 5 个 200 克是 1000 克, 1. 填一填。 4 1000 2000 克= =1000 1 2千克。 1千克 克。 1 个苹果重 200 克,1 个桃重 500 克, 1 块香皂重 250 克。
5 个重 1 千克
4 个重 2 千克
估计 24 个梨大 约重多少千克。 我知道大约 5 个 梨是 1 千克。
怎样解决?
如果5个梨重1千克,这些梨大约重( 5 )千克。 -5
24 19
-5
14
-5
9
-5
4
5 个梨大约是 1 千克,我们可以 5 个 5 个地减,从 24 中最多减去几个 5 口答:24 个梨大约重 4 5个 千克。 就是有几个 1 千克。减去 5,是 4 千克,还剩 4 个梨,接近 1 千克。
4.
1千克里有2个500克 鸡肉:16÷2=8(元) 500 克鱼:9 元 8+9=17(元)
(2)买 500 克鸡肉和 500 克鱼一共要 多少元? 答:买 500 克鸡肉和 50,体重 大约只有 2 克重。 我是鸵鸟,是世界上 最大的鸟,体重大约 有 100 千克重。我的 一个蛋就重 1500 克。
怎样解决? 苹果有大有 小,要根据 大小来估计。
我们刚刚称过, 一般大的 4 个 1 千克,中等个儿 的 5 个 1千克。
如果 5 个苹果重 1 千克,这些苹果重 ( 4 )千克。 20÷5=4(千克)
解答正确吗? 解答正确吗?检查一下。 可以再称一称。
口答:如果 5 4 个苹果重 1 千克, 这些苹果大约重 4 5 千克。
我的体重是 25 千克,这 只鸵鸟有 4 个我这么重。 它的一个蛋也相当于 3 袋 500 克的食盐那么重。
四、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 王奶奶摘了 20 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 多少千克。 4 个 1 千克 5 个 1 千克 20÷4=5(千克) 20÷5=4(千克)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你们认识了什么质量单 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还 知道 1千克= 1000克。
分小组,分别称出1千克的不 同物品,再数一数有几个。
我们组称出 5 个中等个儿的苹果是 1 千克,4 个大苹果也是1千克。
大约 15 个鸡蛋是 1 千克。
二、探究新知
王奶奶摘了 20 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 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