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各章节小结(高考复习必备)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程。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总结化学知识,下面将对高三化学知识点做一个完整的总结。

第一章:物质与分子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原子组成,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

元素的符号和名称需要熟记。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原子组成,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

化合物的命名需要根据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和比例进行。

第二章: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物质的消失和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反应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化描述。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将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质量比例写成简化的分子式,并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三章: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离子与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离子方程式:用离子符号来描述离子反应的简化描述。

电离:在溶液中,部分化合物由盐离解成离子,称为电离。

电离是使溶液具有导电性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其中,电子的失去称为氧化,电子的得到称为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通过比较物质的氧化态或使用氧化还原半反应方程式来判断反应物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能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还原剂能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第五章:化学计量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和物质的量关系的一门学科。

摩尔质量:表示单位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ol。

摩尔比例: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进行计算。

摩尔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摩尔量与溶液的体积的比值。

第六章:气体与溶液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的状态。

PV = 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量,T为气体的温度。

高三章节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章节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章节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是中学科目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

在高三阶段,化学知识点更加深入和复杂,对学生们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我们将从高三化学课程的不同章节入手,总结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高三化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常被同学们感到困惑的一章。

在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是有机官能团的特性、命名和结构、反应类型等。

同学们需要掌握常见的有机官能团,如醇、醚、酮、酯等,了解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

此外,同学们还要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烷、烯、炔等的命名方法,以及官能团的正确命名方法。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同学们正确理解有机化学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2. 酸碱与盐酸碱与盐是高三化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章节。

在这一章节中,同学们需要了解酸碱溶液的性质与特点,如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原理,以及酸碱中常见的反应类型。

同学们还需要掌握酸碱中常见的计算题目,例如溶液的浓度计算、中和反应计算等。

此外,了解酸碱与盐的制备和性质,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中,对于更好地掌握这一章节也十分有帮助。

3. 化学反应与能量在这一章节中,同学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焓变和焓变计算等。

表达式之间的转换往往是这一章节中常见的考点,同学们需要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焓变。

此外,同学们还需要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以及掌握如何根据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计算。

4. 化学实验与化学计量化学实验与化学计量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实践性考察内容。

同学们需要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如PH计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

能够正确使用仪器并进行相关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

此外,同学们还需要熟练掌握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摩尔、分子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等。

这些基础的计量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进行实验操作都非常重要。

高一化学各章核心内容总结

高一化学各章核心内容总结

高一化学各章核心内容总结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

包括
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元素,如反应物、生
成物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第二章: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元素及其特性和周期表的组织。

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以及周期表的组成、排列和特征。

第三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本章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性和反应。

包括金属的
导电性、延展性和反应性,以及非金属的不导电性和反应性。

第四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包括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以及分子和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分类。

第五章: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括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等。

第六章:氧气和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主要介绍了氧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性和应用。

包括氧气
的制备和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第七章:酸、碱和盐
本章主要介绍了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酸碱中的离子
理论,酸碱中的pH值和中和反应,以及盐的制备和用途。

以上是高一化学各章的核心内容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 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目的原子组成的,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例如氧、氢、铜等。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氨(NH3)、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常见的离子和分子式。

2.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燃烧反应、置换反应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需要了解其特点和示例,并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内容。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和解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互相吸引而形成的强力联系,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影响。

(2)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化学反应方式,需要掌握分子的几何构型和键角度等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对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常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5. 酸碱理论和溶液平衡(1)酸碱理论:酸碱理论包括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等,用于描述和解释酸碱反应的性质和规律。

了解酸碱指示剂、pH值等相关知识对于理解溶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溶液平衡:溶液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平衡状态,包括饱和溶解度、离子平衡等内容。

高中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电子在核外以云状分布,分为不同的能级和轨道。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4.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5.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律- 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周期性变化的性质。

2.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族元素:如碱金属、卤素等。

- 过渡元素:如铁、铜、镍等。

- 稀土元素:镧系和锕系元素。

3.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氢离子的供体,碱是氢离子的受体。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识别。

5.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

-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烃:只含碳氢元素的化合物。

- 衍生物:烃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形成的化合物。

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3. 官能团- 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特定原子团。

- 常见官能团:羟基、羰基、羧基、氨基等。

4. 立体化学- 异构体:分子结构不同但化学式相同的化合物。

- 顺反异构、光学异构等现象。

5. 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不饱和单体通过加成反应形成高分子。

- 缩聚反应:单体通过缩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并生成小分子副产品。

四、物理化学1.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章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章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章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章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章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揭示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5. 化学反应类型- 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二、无机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过程,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

2. 酸碱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酸是质子供体,碱是质子受体。

- 酸碱离子理论:酸是氢离子提供者,碱是氢氧根离子提供者。

3. 盐类水解- 盐在水中溶解后,离子与水发生反应,导致溶液酸碱性变化。

4.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与反应- 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的性质和反应。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有机化合物是以碳为主要骨架的化合物。

2. 烃类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等,特征是碳碳单键或双键、三键。

3. 官能团化学- 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特定原子团。

4. 有机反应类型- 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等。

四、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掌握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

2. 实验基本操作- 包括溶液的配制、加热、冷却、萃取、蒸馏等。

3.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熟悉各种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掌握数据记录、计算、图表绘制和误差分析等基本技能。

五、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与摩尔概念- 理解物质的量的定义,掌握摩尔的概念和计算。

2.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计算。

3. 溶液浓度的计算- 掌握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浓度表示方法及其换算。

高一化学每一章总结知识点

高一化学每一章总结知识点

高一化学每一章总结知识点高一化学是中学化学学科的第一年学习阶段,在这一学年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各种基础的化学知识点。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总结和回顾这些知识点,下面将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学习了原子的组成以及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

2. 周期表: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的分类,掌握了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概念。

3. 元素的性质:学习了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氧化还原性等。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计算1. 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学习了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

2. 化学计算:熟悉了摩尔质量、摩尔比和化学计算等概念,掌握了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离子反应与电解质1. 离子反应:学习了离子的定义和离子反应的特点,了解了酸碱中的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等。

2. 电解质:认识了电解质的概念和离子化程度的影响,理解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第四章:质量、物质与能量1. 相对原子质量:学习了如何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式。

2.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了解了物质的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如何计算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3. 燃烧反应:掌握了燃烧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判断方法。

2. 电极电势:学习了电极电势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标准电极电势。

第六章:酸和碱1. pH值:了解了pH值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2. 酸碱滴定:学习了酸碱滴定的基本过程和相关计算方法。

第七章:盐和金属1. 盐的命名和性质:学习了盐的命名规则和常见盐类的性质。

2. 金属的性质: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可塑性和导电性。

第八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质1. 金属材料:学习了金属晶体的结构和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了金属合金的种类和应用。

2. 非金属材料:认识了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本章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主要内容和线索,将原子结构、碱金属与卤素的性质、电子层排布、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紧密结合。

本章内容划分为三节。

第一节为元素周期表:它主要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且通过碱金属和卤素两个典型的族,引入同一族的元素的性质递变,最后基本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等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是元素周期律:本节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第三节是化学键:介绍了离子键和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电子式和结构式,本节主要是为了选修内容和化学专业的同学打基础。

全章内容的设计,通过实验和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元素化合物,利用探究模式,体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

1
第二章:化学键和晶体结构
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

2、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会判断晶体类型,会比较晶体熔沸点高低和硬度大小。

3、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
4、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关系规律
5、物质熔沸点高低比较规律
2
第三章:化学中的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的初步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本理论。

从历年高考经典聚焦也不难看出,这是每年高考都要涉及的内容。

从高考试题看,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
①有关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
②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判断;
③确定某种情况是否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④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⑤转化率的计算或比较;
⑥速率、转化率、平衡移动等多种图象的分析。

要特别注意本单元知识与图象结合的试题比较多。

从题型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其主要形式有:
⑴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的反应速率;
⑵根据给定条件,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平均速率;
⑶理解化学平衡特征的含义,确定某种情况下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⑷应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分析问题;
3
⑸应用有关原理解决模拟的实际生产问题;
⑹平衡移动原理在各类平衡中的应用;
⑺用图象表示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或者根据图象推测外界条件的变化;
⑻根据条件确定可逆反应中某一物质的转化率、消耗量、气体体积、平均式量的变化等。

预计以上考试内容和形式在今后的高考中不会有太大的突破。

4
第四章:离子互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我们初中与高中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目前为止仅限于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可以说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有电解质参加的一类反应的总称。

特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快,相应离子间的反应不受其它离子的干扰。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某些离子浓度发生改变。

从本质上说,如果反应物的某些离子间能反应生成新物质而使溶液中的这些离子浓度减小,就会发生离子反应。

5
第五章: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不同。

多数金属元素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 1 、 2 个 s 电子,而非金属元素比较复杂。

H 、 He 有 1 、 2 个电子, He 以外的希有气体的价电子层结构为 ns 2 np 6 ,共有 8 个电子,第 IIIA 族到 VIIA 族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为 ns 2 sp 1-5 ,即有 3 — 7 个价电子。

金属元素的价电子少,它们倾向于失去这些电子;而非金属元素的价电子多,它们倾向于得到电子。

第六章:金属元素
6
7
金属元素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大部分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电子,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非金属原子半径大,故金属原子易失去电子。

金属的几种分类方法:
从冶金工业分
从密度分
从含量分
第七、八章:烃及烃的衍生物
有色金属(除Fe ,Cr ,Mn 以外的金属) 轻金属(密度小于 4.5g/cm 3
如K,Ca,Be,Mg,Al 等) 重金属(密度大于 4.5g/cm 3如Cu,Fe,Sn,Pb 黑色金属(Fe ,Cr ,Mn ) 常见金属(如Fe,Al,Cu 等) 稀有金属(如锆,铌,钼等)
有机物是以碳元素为基本组成元素的化合物。

碳元素在有机化合物中形成四个共价键,构成碳链和碳环,与无机物相比有如下特点:
(1)分子结构复杂,种类繁多;
(2)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导电性差,多数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
(4)多数有机物熔沸点低,易燃烧,受热易分解;
(5)有机反应复杂、副反应多,反应速率慢。

第九章:化学实验探究
1、固体需匙或纸槽:意思是说在向试管里装固体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试管壁上,可试试管倾斜,把
8
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滑落到底部。

2、手贴标签再倾倒:意思是说取液体药品时应将瓶上的标签贴着手心后再倾倒(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这句的意思是说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移液管(有时也可以用滴定管),在读数时,应该使视线刻度与液体凹面最低点的切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否则,如果仰视则结果偏低,俯视则结果偏高。

4、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玻棒"指玻璃棒。

意思是说在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最好先将试纸剪下一小块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试纸就会被湿润,观察是否改变颜色,由此就可以判断溶液的性质。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