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法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
全面了解山茶油浸出、热榨、冷榨这些工艺

全面了解山茶油浸出、热榨、冷榨这些工艺一、浸出法1、浸出油的工艺流程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浸出油的价格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
2、浸出油的优、缺点浸出油工艺从半成品油到毛油精炼,整个过程都在使用化学剂,有的提炼过程中甚至使用硫酸。
优点:出油量大,油料利用率高。
缺点:破环了油料作物的所有营养,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成饱和脂肪酸,甚至是反式脂肪酸。
化学残留严重,含有苯比芘,铅汞,黄曲霉素等强致癌物。
浸出油为啥不好?由于“六号轻汽油”属于石油化工产品,会在食用油中存在微量残留,更由于有些厂家不及时更换新鲜的抽提溶液,而可能造成油品的污染,因此用浸出法生产的食用油品质不如压榨油纯。
而且浸出过程中,溶剂残留不可避免,在国标中规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许含有十毫克的溶剂残留,若长期食用这种油,健康将遭到危害。
二、热榨法热榨是将油茶籽先粉碎,然后上屉蒸,最后再用稻草做成茶籽饼,用压榨机压榨出来茶油,手工作坊的传统土榨法即是热榨。
1、常规热榨茶油的工艺流程茶油果的采收、筛选→茶油籽→清理除杂→脱壳→破碎→蒸炒→压榨毛山茶油→粗过滤→精过滤→脱胶→脱酸→水洗→脱水→脱色→脱臭→热榨茶油。
2、常规热榨茶油的工艺特点(1)能够提高出油率。
(2)高温压榨容易造成茶籽油中的氧化聚合,分解产生某些过氧化物和有害物质,破坏茶油中的营养成分。
(3)易引起蛋白质变性,产生对人体不利的反式脂肪酸。
(4)杂质较多,影响茶油外观色泽和内在品质。
3、土榨茶油的优、缺点优点:这种方式榨出来的茶油气味香浓(因为蒸熟了嘛)、颜色较深,产量比冷榨更高缺点:因为生产过程始终暴露在空气中,并有人工参与,如在做茶饼过程中使用脚踩,容易滋生细菌,卫生条件堪忧。
蒸熟过程中水分都进去了,生产的茶油含有更多水分。
腾冲红花油茶果实成熟度及堆沤处理对油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高 73 ; . % 因此 , 冲红 花油茶果实宜在生理成熟 时采收并及 时脱粒 。研究结果 为确定腾 冲红花油茶果 实合适采 收 腾 期和采后处理方式提供 了技术依据 。
摘要: 选择 3 8个腾冲红花油茶优株 , 设置八成熟采果 、 近生理成熟采果 与及时脱粒 、 堆沤 1 2d后 脱粒组 合而成 的 4 种果实采收脱粒处理 , 对其 主要产 量 、 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 4种处理问产量 、 品质达极 显著差异 ( P < .1 ; 00 ) 果实八成熟采 收导致产量严重损失 , 其仁油率 、 籽油率 、 果油率 分别 降低 1 . % 、8 2 1 0 1. %和 3 .% , 17 籽油 酸
关 键 词 : 冲 红 花 油 茶 ; 实 成 熟 度 ; 沤处 理 ; 产 量 ; 品质 腾 果 堆 油 油 中 图分 类号 : 74 0 s9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Efe t fFr tM a urt n m po to lYil nd f cs o ui t iy a d Co s n Oi ed a
S a in o t n l C me l ce c n r tto fNa i a a li S in e Ce te,T n c o g 67 0 o a egh n 91 0,Yu n n,Ch n na i a;
3 S uh e t oet nv r t ,K n ig 6 0 2 Y n a C i ) . o t s F rs yU ie i w r s y u m n 5 2 4, u n n, hn a
Absr c t a t:Fr i ol ci n a o o ttil r o d td,i cudngfurc mbi ain te t n so r i ma u tc l to nd c mp s raswe ec n uce e n l i o o n to r ame t ft f t — wo u
水浴法提取茶籽油的条件优化

‘ i 工 ! 业 :
水浴法提取茶籽油的条件优化
赵 丛 丛 黄 慧 福
( 由靖师范学院 云南由靖 6 5 5 0 1 1 )
摘要: 茶籽 油是 一种健 康并且具 有改善血 液循 环、 抗 衰老 、 保护 皮肤 等保 健功 能的食 用油。 本 文以油茶籽为原料 , 石 油醚 为浸提液 , 通过单 因素和正 交试验水浴法提取茶籽油的最优条件。 实验表 明, 提取茶油的最佳条件为: 茶籽 : 石油醚为: 1 : 1 2 。 提取温 度为: 6 0  ̄ C, 提取时间为 : 3 h , 提取率为: 9 1 . 4%。 关键词: 茶籽油 水浴法 提取率 中图分类号: T S 2 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 5 3 3 6 ( 2 0 1 4) 1 0 — 0 0 0 4 — 0 2
取温度 定在6 0 ℃为 宜 。 2 , 1 . 3料液比对茶褥 油提取的影响
/ ℃A / ( g / m1 ) B
2 3 4 5
6
/ h C
l 0. 8 0 01
5 0 5 0 6 0 6 0
6 0
l : l 0 l : l 2 l : l 0 l : 1 2
1 . 1 . 2 仪 器
电子天平( C P 2 1 4 ) : 奥豪斯仪器 ( 上海 ) 有 限公司 ; 循环 水真空泵( S HZ - D M) : 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旋 转蒸发器( R E -5 2 AA) :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 恒温烘箱
88
鼗8 4
率
% 7 6 7 2 8 O 6 0 8 0
1 0 0
温 度 ℃
图 1提取 工艺流程图
油茶育苗与栽培技术

油茶育苗与栽培技术一、油茶育苗技术1.土壤准备油茶的育苗需要选择肥沃、透气性好、排水性良好的土壤。
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磷酸二铵等化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2.种子选择油茶种子应该选择健康、完整、无虫害和病害的种子。
在选种时,还应该注意品种的选择,根据不同地区和用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品种。
3.播种方法将选好的油茶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浸泡时间为6-8小时。
然后将浸泡后的种子放入湿润的纱布袋中,在温暖通风处进行发芽处理。
待种子发芽后,再进行播种。
4.灌溉管理油茶幼苗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
但是过度浇水会导致根系受损,因此需要控制好灌溉量和频率。
5.光照管理油茶幼苗对光照要求较高,在育苗期间应该保持充足的光照。
可以通过增加光照时间或使用人工光源来提高光照强度。
二、油茶栽培技术1.土壤准备油茶喜欢生长在肥沃、透气性好、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中。
在栽培前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磷酸二铵等化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2.品种选择根据不同地区和用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品种。
一般来说,南方地区可选择“南岭1号”、“甘蔗油茶”等品种;北方地区可选择“北岭1号”、“秦皇岛”等品种。
3.整地和开沟在栽培前需要进行整地和开沟。
整地时要将杂草、残留物等清除干净,使土壤松软;开沟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行距和植距,并保持一定深度和宽度。
4.施肥管理油茶生长期较长,需要不断补充营养物质。
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复合肥料等方式进行施肥。
在施肥时要注意适量、均匀,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
5.病虫害防治油茶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如蚜虫、螟虫、白粉病等。
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进行防治。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安全用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
6.修剪管理油茶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定期修剪,以控制树冠形态和促进分枝生长。
修剪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法,以避免对树体造成损伤。
7.收获管理油茶一般在3-4年后开始结果。
茶油水酶法提取工艺技术

茶油水酶法提取工艺技术
茶油水酶法提取工艺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物技术,可以从茶籽中提取出高质量的茶油。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然而其工艺需要进行优化以提高油脂的产量和质量。
茶油水酶法提取工艺技术的主要流程为:将经过初步处理的茶籽在水中浸泡,将茶籽表面附着的杂质和油脂溶解到水中,再加入酶解剂,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酶解,使茶籽中的脂类成分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再用脱水剂去除水,得到茶油。
为了提高茶油的产量和品质,需要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
首先是茶籽的处理,应采用洗净、晾晒等方法,确保茶籽的质量。
其次是水温和水量的控制,应根据茶籽的大小和数量,调整水的温度和水量,以充分提高茶籽中油脂的溶出率。
酶解剂的使用也是关键,应根据酶解剂浓度和酶解时间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大化的酶解效果。
同时应加入保鲜剂和抗氧化剂,以保证茶油的品质和保质期。
总之,茶油水酶法提取工艺技术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生物技术,能够实
现大规模生产茶油。
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可以提高茶油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推动茶油产业的发展。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一、土壤选择油茶根系较浅,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高,但在土壤的选择上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性良好、土质松散肥沃的土地。
油茶对土壤PH值的要求较宽松,但最好控制在6.0-7.0之间,这样有利于油茶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二、适宜地域油茶树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主要适宜生长的地域有中国南方的福建、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等省份,这些地方的气候温和,有利于油茶的生长。
三、播种与育苗1. 播种时间:油茶的播种时间以每年的2-3月份为宜。
此时气温温和,有利于种子的生根生长。
2. 播种方法:首先将油茶种子用开水浸泡2-3天,使种子浸透后,再播种。
播种时需要注意的是,种子的深浅度应该适中,不宜过深过浅。
3. 育苗管理:育苗时需要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保持室温适宜,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四、田间管理1. 土壤肥力:在油茶栽培中,肥料的施用非常重要。
在油茶生长期间,可以适量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提高产量和增加油茶树的抗病虫能力。
2. 灌溉管理:油茶喜湿怕干,因此需要注意及时的灌溉,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但也要注意合理的施水,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根系腐烂。
3. 病虫害防治:油茶树易患病,如茶枯病、霉病和红蜘蛛等。
因此在田间管理中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定期喷施农药,及时清除病虫害。
五、采摘与加工1. 采摘时间:油茶的采摘时间一般在秋季,最好选择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采摘,这样能够减少油茶叶片内的水分含量,有利于油茶茶籽的干燥。
2. 加工方法:油茶籽采摘下来后需要进行晾晒,以去除其表面的水分。
然后再进行打壳、炒制等工艺,最终得到油茶籽油。
六、食用与储藏油茶籽油质地清亮,色泽纯正,富含油酸、亚油酸、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
在食用方面,油茶籽油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用来烹饪、搭配沙拉等。
在储藏时,宜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以保持油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七、油茶产业的发展。
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法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

油 茶 籽 油 是 以油 茶 树 (Camellia oleifera)的种 子 为 原 料 生 产 的 高 档 木 本 植 物 油 ,其 富 含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及 多 种 生 物 活 性 成 分 ,具 有 防 治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降 血 压 、抗 辐 射 、抗 氧 化 、美 容 养 颜 、延 缓 衰 老 及 润 肠 通 便 等 作 用 ,因此 被 誉 为东 方 橄 榄 油 J。 目前 有 正 式 报 道 的 油茶 籽 油 生 产 工 艺 主 要 有 冷 压 榨 法 、热 压 榨 法 、一 般 溶 剂 浸 出 法 、水 酶 法 及 二 氧 化 碳 超 临 界 萃 取 法 J、鲜 有 利 用 发 酵 法 植 物 油 生 产 工 艺 (后 简 称 发 酵 法 ) 生 产 油 茶 籽 油 的报 道 。
ZUl , 平 月
第 33卷第 8期
l
ttl:- ̄ -¥IZ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V Ul· j -l 13· O
Aug.2018
油茶籽浸泡温度及 时间对 发酵法 毛油 产率及 质量 的影 响
发 酵法植 物油生 产 工艺 主 要包 括 油料 种 子 清 洗 浸 泡 、油 料种 子 加 水 打 浆 、油 料 种 子水 浆 发 酵 、捞 取 发酵 液顶层加热生产毛油等环节。与传统的压榨工 艺相 比,该工 艺具有 多方 面 的优 势 :植 物 油生 产 过
基金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31460405),贵州省科技 计划 (黔 科合成果[2017]4127)
姜 金 仲 杨 鹏 鸣 吴 杰 刘 娟 韩 焓
(贵州 师范学 院 ,贵 阳 550018) (贵州元 亨 山茶叶籽 生 物科 技有 限公 司 ,贵 阳 550018)
茶饼浸出操作说明书

茶饼浸出设备操作说明书一、浸出设备用途及工作原理:1、用途:本工艺设备用于萃取茶籽饼中的油脂。
2、工作原理:利用油脂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特性,将榨完油后的茶籽饼粉碎烘干后送至浸出器中,用有机溶剂浸泡和喷淋,使油脂溶于有机溶剂得到混合油,混合油经过蒸发、汽提使油与溶剂分离,从而制得茶籽毛油。
溶剂气体经过冷凝、分水、回收而循环使用。
二、入浸原料要求与主要技术经济参数:1、入浸原件的要求:水份≤5%温度≤50℃溶剂油6#溶剂油供汽0.6Mpa颗粒通过粉碎机¢8mm筛下物如冷榨饼浸出需经特殊处理。
2、主要经济指标:粕中残油≤1.25%;粕中残溶≤700PPM(引爆试验合格);粕中含水≤12.0%;毛油含挥发物≤0.10%;溶耗≤4.0㎏/t料(标准6号溶剂油);毛油总挥发物≤0.10%;汽耗:400~500㎏/ t﹡安全知识操作者必读内容﹡三、安全管理、生产管理、安全操作(一)、基本知识:籽饼一般采用6#溶剂油俗称轻汽油,是由戊烷、已烷、庚烷等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其比重为0.67左右,沸点主馏程在60~90℃之间,由于它的闪点(-21.7℃)蒸汽压较高,如在15.8℃时为13.33Kpa, 40℃时为53.32Kpa,因此在一般温度下极易挥发成气体,且挥发气体比空气重1.7倍,爆炸极限为1.2%~7.5%,因此要使浸出车间处于安全状态,最根本的条件是车间没有溶剂泄露,嗅不到溶剂气体。
静电和雷击对浸出车间的安全也有很大的威胁。
(二)、安全管理:1、浸出车间要切实重视安全防火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对安全工作要定期研究、分析、检查、总结、严防发生为灾事故。
2、建立和健全安全防火组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防火大检查,着重查领导思想、查制度、查消防设施、查隐患、总结经验教训、切实作好安全防火工作。
3、浸出车间、溶剂库、粕库内外、应该配备适用和足够的消防器材和设备、放置在固定地方、配备专人负责,对消防器各设备每年定期检查,使之实用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法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姜金仲1,2杨鹏鸣3吴杰1,2刘娟1,2韩焓1(1. 贵州师范学院,贵阳550018;2. 贵州元亨山茶叶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阳550018;3. 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新乡453003)摘要:为了探索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油茶籽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优化油茶籽油发酵生产工艺参数;通过设置浸泡时间、温度梯度及测定不同梯度条件下滤渣、油渣和发酵沉淀的产率、残油率、残油量、以及毛油产率等指标,对浸泡梯度的综合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浸泡时间及温度均能改变油茶籽水浆发酵分层状态,浸泡时间16 h、浸泡温度35 ℃时,发酵分层状态最适合毛油生产。
不同浸泡时间条件下,剩余物产率、滤渣与发酵沉淀残油率、滤渣残油量及剩余物总残油量是影响毛油产率的主要因素;以残油量大小对其影响的排序为:滤渣>油渣>发酵沉淀;浸泡时间为16 h时,影响毛油产率的各种因素综合处于较好状态。
不同浸泡温度条件下,各种剩余物产率对毛油产率影响效果不明显;滤渣与发酵沉淀残油率、滤渣残油量及剩余物总残油量是影响毛油产率的主要因素;以残油量对其影响的排序为:滤渣>油渣>发酵沉淀;浸泡温度为35 ℃时,影响毛油产率的各种因素综合处于较好状态。
不同浸泡温度条件下,毛油过氧化值在35 ℃时最小,毛油酸值在30 ℃~45 ℃区间数值非常接近,毛油颜色及折光率均无变化。
较好的浸泡时间及温度分别为16 h及35 ℃,在此条件下,毛油的产率、酸值、过氧化值、折光率、黄色及红色分别为31.1%、3.737 mgKOH/kg、0.4928 mmol/kg、1.469、19.2及0.8。
关键词:油茶籽油;发酵法;种子浸泡;毛油产率;毛油质量中图分类号:TS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油茶籽油是以油茶树(Camellia oleifera)的种子为原料生产的高档木本植物油,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血压、抗辐射、抗氧化、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及润肠通便等作用,因此被誉为东方橄榄油[1]。
目前有正式报道的油茶籽油生产工艺主要有冷压榨法、热压榨法[2]、一般溶剂浸出法[3]、水酶法[4]及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5]、尚未见到利用发酵法植物油生产工艺(后简称发酵法)[6]生产油茶籽油的报道。
发酵法植物油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油料种子清洗浸泡、油料种子加水打浆、油料种子水浆发酵、捞取发酵 液顶层加热生产毛油等环节;与传统的压榨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多方面的优势[6]:植物油生产过程中有效避免了油料种子其他构成成分对毛油的污染;毛油生产率(18%~22%)提高了15%~20%[7];毛油理化指标接近国标一级油标准[8];最大限度保留了植物油营养成分及原始香味;可以同时生产植物油及淀粉两种产品(如果油料种子中含有淀粉,比如茶叶籽等),提高了油料种子的利用率;设备简单,技术难度小,便于在山区推广。
一些植物油企业已利用该工艺生产油茶籽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果油茶籽毛油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成果[2017]4127)收稿日期:2017-12-31作者简介:姜金仲,男,1958年出生,博士,教授,茶叶籽综合开发利用产率为35.2%、成品油产率30.2%;大果油茶毛油产率33.1%、成品油产率28.5%;毛油不需要高温脱色、高温脱臭就能达到国标一级标准。
为了让发酵法植物油生产工艺在油茶籽油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油茶籽为研究对象进一步优化该工艺参数是必要的。
发酵法生产油茶籽油工艺流程结束时,将完整的油茶籽仁分成了4个部分:毛油、滤渣、油渣及发酵沉淀,其中毛油是目标产品,其他是附属产品;因此,油茶籽仁的整体含油量也分成了4个部分(毛油及包含在另外3种附属品中的油量),其中只有毛油是目标产品,其他3个部分所含的油量是不能作为食品的油量;包含在3种附属品种的油量越多,目标产品毛油的产率就会越少;通过探索种子浸泡温度及时间对油茶籽整体含油量在毛油及3种附属产品中分配比例的影响,可以为获得油茶籽发酵法最大毛油产率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及方法1.1 材料、仪器与试剂材料:室温带壳贮藏11个月的贵州省望谟县原产大果油茶籽(Camellia oleifera),由贵州元亨山茶叶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含水率9.8%,出仁率67%,种仁含油率40.1%(索氏抽提);试验时手工剥除外壳。
发酵菌种茶叶籽酵母[9](Meyerozyma caribbica JJZ11;CCTCC编号:M2016470)、茶叶籽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plantarum JJZ 21;CCTCC编号:M2016471)均为贵州元亨山茶叶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保藏菌种。
ET-7自滤打浆机;szf-06脂肪测定仪;101-3AB电热鼓风干燥箱;SC-5A超级恒温槽;WSL-2型罗维朋比色计(比色皿:10.0 mm。
分析纯95%乙醇成都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KOH成都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异辛烷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石油醚成都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发酵法制取油茶籽毛油不同浸泡时间试验:油茶籽仁(1 000 g)在35 ℃温度下分别浸泡11、16、21、26、31 h;不同浸泡温度试验:油茶籽仁(1 000 g)分别在30 ℃、35 ℃、40 ℃、45 ℃、50 ℃温度下浸泡16 h。
取出上述浸泡过的油茶籽仁,自来水冲洗干净,加水3000 mL放入自滤(100目)豆浆机打浆;收集滤渣再加水3000 mL进行打浆过滤,收集滤渣,60 ℃烘干至恒重,计算产率;合并两次滤液,按比例加入茶叶籽酵母及茶叶籽乳杆菌菌种,搅拌均匀后35 ℃发酵16小时,待形成稳定的上中下3层后,取出下层60 ℃烘干至恒重并称重,计算产率;取出上层放入烧杯在电炉上加热、搅拌、倾倒、制取毛油[10-12];然后进行各项指标测定;试验重复3次。
1.3 指标测定含油量测定:参考GB/T 14488.1 — 2008《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进行[13],毛油酸值测定:参考GB/T 15689 —2008《植物油料、油的酸度测定》进行测定[14];毛油过氧化值测定:参考GB/T 5538 — 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进行测定[15];毛油颜色测定:罗维朋比色计。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Excel2010、DPS3.01 数据处理系统。
2 结果及分析利用发酵法生产油茶籽油时有4种产品:毛油、滤渣、油渣及发酵沉淀。
滤渣是油茶籽加水打浆时留在滤网上的残渣,主要成分是细胞壁及胞间质;油渣是油茶籽水浆发酵分层后捞取上层加热制油后的残渣,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发酵沉淀是油茶籽水浆发酵分层后沉淀在底部的残渣,主要成分是透过滤网的非油脂体杂质;后文将滤渣、油渣及发酵沉淀统称剩余物。
2.1 不同浸泡时间对油茶籽发酵法毛油产率的影响油茶籽加水打浆过滤后得油茶籽水浆滤液,滤液在35 ℃(根据多次预实验结果选定)条件下发酵后分为3层:上层油脂体、中层发酵液及下层发酵沉淀。
不同浸泡时间发酵液上层的气泡孔径不同,浸泡时间大于26 h 时,上层中气泡孔径逐渐变小,31 h时几乎看不到气泡孔,这种没有气泡孔的上层非常松软,捞取上层加热制油时,上层容易被荡散,降低捞取上层的总量,进而降低毛油的产率。
浸泡时间16 h时,上层坚实,量也比较大,所以,毛油产率也较高。
2.1.1 不同浸泡时间3种剩余物产率对毛油产率的影响毛油产率是指所产毛油总量与试验油茶籽样品总量的比值。
不同浸泡时间毛油产率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浸泡时间为16 h时,毛油产率为最高点(31.1%),长于或短于16剩余物产率是指剩余物总重与油茶籽样品总量的比值,油茶籽油发酵法工艺中有3种剩余物:滤渣、油渣及发酵沉淀,其产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1。
滤渣产率在浸泡时间为16 h时为最低点(18.2%),小于16 h时呈现增高趋势,最高点(11 h)比最低点增高了37.9%,大于16 h呈现小幅震荡走平趋势。
油渣及发酵沉淀产率均在浸泡21 h时有最低点,短于21 h时,二者的产率均有提高,但幅度很小;长于21 h时,提高幅度较大,最高点(31 h)比最低点分别提高13.2%及31.2%。
比较3种剩余物产率与毛油产率随浸泡时间变化趋势线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图1),浸泡时间太短(小于11 h),会导致滤渣产率大幅度增加,导致毛油产率降低;浸泡时间长于26 h,会导致油渣及发酵沉淀产率大幅增加,也导致毛油产率降低;因此,在浸泡时间因子作用下,滤渣、油渣及发酵沉淀的产率均是影响毛油产率的因素。
2.1.2 不同浸泡时间3种剩余物残油率对毛油产率的影响剩余物残油率是指含在剩余物中的油茶籽油质量占剩余物总质量的比值。
滤渣与发酵沉淀残油率随浸泡时间延长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最高点比最低点分别升高49.5%及1.2倍。
油渣残油率在16 h时为最高,在此两侧均呈现下降趋势(图2)。
浸泡11 h时,由于浸泡时间较短,油茶籽不能充分吸水软化,打浆时粉碎的颗粒就会较大,透过滤网的细颗粒(除油脂体以外的杂质)也会变少,按照吸附原理[16,17],颗粒越大,比表面积越小,吸附油脂体的能力也越弱,所以,此时的滤渣及发酵沉淀吸附油脂体的能力较弱,因而此时的残油率最低。
浸泡16 h以后,发酵沉淀及滤渣的残油率呈整体上升趋势;其原因是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油茶籽粉碎的颗粒越细,比表面积变大,吸附油脂体的能力变大,因此残油率逐渐升高。
由图2还可以看出,毛油产率的最高点在16 h,而且从此开始,滤渣及发酵沉淀残油量逐渐升高,毛油产率逐渐下降,油渣残油率与毛油产率的关系没有规律,因此可以认为,此时影响毛油产率的主要因素是滤渣与发酵沉淀残油率;其原因是滤渣及发酵沉淀是油茶籽油发酵生产工艺排除在毛油生产环节之外的主要物质,其残油率增高,势必会导致毛油产率降低。
2.1.3不同浸泡时间3种剩余物残油量对毛油产率的影响剩余物残油量是指剩余物中残留的油茶籽油总质量与剩余物总质量的比值,剩余物残油量=剩余物质量×剩余物残油率;其变化趋势是其产率及含油率变化趋势的综合,具体情况见图3:滤渣的残油量在16 h时最低,长于或短于16 h时均呈现增高趋势,最高点(11 h)比最低点增高了86.2%;油渣的残油量在21 h时最低,长于或短于21 h时均呈现增高趋势,最高点(31 h)比最低点增高17.5%;发酵沉淀物残油量在11 h时最低,随着时间加长,呈现增高趋势,最高点(31 h)比最低点增高了5.8倍;剩余物总残油量的变化趋势与滤渣残油量相似,最高点比最低点增高了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