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静明园哪些宝塔你知道多少
解读光绪重修静明园工程_基于样式雷图档和历史照片的研究_杨菁

1171 静明园——北京水源和西郊景观焦点玉泉山位于北京城西北10km左右,属于西山支脉(图1)。
其山体呈南北走向,纵深约1 300m,东西最宽处约450m,山的主峰高出地面不过90m ①,但它的3座山峰构成略似马鞍形状的轮廓,山形秀美。
自金代以来,玉泉山泉水即是北京城内饮水的一处重要源头,元、明时期玉泉山更因“玉泉垂虹”位列“燕京八景”之一而闻名。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玉泉山建立行宫,名为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玉泉山澄心园正式更名为静明园。
此时的静明园构景主要围绕泉水,是一内向型山水园林。
乾隆年间配合西郊水利整治和清漪园工程,经过3次集中建设,玉泉山静明园形成了内有“五湖绕三峰”②,外有高水湖、养水湖、泄水湖的山水格局,园区内盛期有40余组建筑(图2)。
清帝并不在静明园中居住,水源涵养、祈雨和游憩是其主要功能。
从西郊整体景观布局来看,静明园南北二峰上的2座大塔是其园林构景的主要标志,也是西郊园林对景、借景的焦点。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西郊园林俱罹浩劫。
同治和光绪年解读光绪重修静明园工程——基于样式雷图档和历史照片的研究On the Restoration Project of Jingming Garden in Guangxu Period—A Study Based on Yangshi Lei Archives and Historical Photographs摘 要:清代三山五园中的玉泉山静明园在光绪年间得到了部分重修。
通过对样式雷图档和历史照片的综合分析,基本厘清了这次重修的过程和意义,得出静明园和颐和园在光绪重修中是统一规划的结论。
重修后的静明园园林建筑规模仅有乾嘉时期的1/3,但其主要功能都得到了恢复,是光绪皇家园林建设中以规模最小实现最大效果的杰出范例。
这次重修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看与被看”艺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关 键 词:风景园林;玉泉山静明园;重修工程;样式雷图档;历史照片文章编号:1000-6664(2012)11-0117-04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11-18; 修回日期:2012-06-08Abstract: Jingming Garden in Jade Spring Hill, one of the so-called Three Mountains and Five Gardens in Qing Dynasty, was restored in Guangxu Perio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Yangshi Lei Archives, Qing court documents and historical photographs, this article generally clarifies the process and intent of the restoration, and obtains the conclusion that Jingming Garden and Summer Palace were under the same master planning in Guangxu restoration. Although the restored landscape of Jingming Garden is only one third compared to the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 all its main function has been restored. This restoration project is another example in Guangxu period of the imperial gardens to achieve maximum effect with minimum projects. Also the project emphasized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principle, viewing and being viewed.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ing Ming Garden of Jade Spring Hill; restoration project; Yangshi Lei Archives; historical photograph间集中进行了2次涉及静明园的重修工程。
中国名塔

中华名塔园位于汉口解放公园中心岛。
四面环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静。
园内最高塔“步月塔”,系仿清风阁。
周围分布了五十多座名塔。
塔园前有拥翠桥,后有水榭,中有回廊,更显中国园林的古朴典雅。
E-mail文化传播网据《新华词典》和《辞海》的定义,塔为佛教建筑,起源于印度,为梵文Stupa的音译,汉代随佛教传入中国,用于藏舍利、经卷等。
通常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平面以方形和八角形为多;层数一般为单数。
用木、砖、石等材料建筑。
塔的类型有楼阁式、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数种。
感谢武汉解放公园建造了《中华名塔园》,使我们能不出远门而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这一面。
注:塔的说明文字均来自塔上的说明牌。
由于时间所限,仅得到这40座。
来到拥翠桥,即可看到高耸的步月塔。
五十多座中华名塔就散落于周围的绿荫中。
承德须弥福寿之庙琉璃万寿塔在河北承德市狮子沟北岸须弥福寿之庙北端,是八角七层琉璃塔。
其形制与北京香山琉璃塔完全相同。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
玉泉山玉峰塔玉峰塔位于北京玉泉山顶,是北京地理位臵最高的古塔。
它又名定光塔,是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塔,为清乾隆时仿照江南所建三塔的仅存者。
此塔虽仿镇江金山寺塔而建,却具北方建筑特点。
塔高33米。
清乾隆十八年(1735年)建成。
玉泉山妙高塔在北京玉泉山北隅小峰上,是砖石塔。
此塔为形制特殊的金刚宝座塔,中塔为喇嘛式塔,特别高大,四角小塔塔刹尤为细长,形如锥子,故又称锥子塔。
建于清乾隆年间。
武汉兴福寺塔在湖北武汉市武昌洪山宝通寺西侧。
为八角四层仿木结构石塔,高11.25米。
各层门龛佛像雕刻精致,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建。
传说夏至中午时分此塔无影,所以又称无影塔。
广东六格花塔在广东广州市六格寺内。
为八角多级砖木结构楼阁式塔。
塔高57.6米,壮观华丽,如冲霄花柱。
重建于北宋织圣四年(1097年)。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在陕西西安市雁塔路。
为四角七层楼阁式砖塔。
高64米,由著名高僧玄奘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所建。
玉泉寺铁塔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玉泉山上有两个法力高强的妖精,一条青龙和一只白虎。这龙和虎在一起能有什么好事?老话说得好啊,“一山不容二虎”这一山更不能容得下一龙一虎啦!要不然怎么会有龙争虎斗这个成语呢?所以,这一龙一虎,经常打架斗殴,整个玉泉山的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这百姓苦不堪言又能怎么办呢?只有去找当地的土地公,百姓从牙缝里挤出的肉啊,酒啊,水果啊,去找土地公,土地公一开始还是很高兴,心想:我好歹也是个仙,还怕这俩妖精不成?于是登上云头,飞往妖精打架的地方。这时俩妖精正打得正起劲,脚下一片狼藉,还有村民的哀嚎声,土地按落云头大喊:俩妖精,住手!今天我土地爷收了你们!俩妖精打得正凶,突然听到这么一声喊,都齐齐住了手,回过头看见一个老儿站在云朵上,只见这老儿佝偻着身子,一看都没什么气势。俩妖精大笑,青龙说:小老儿,看你身单力薄,还当什么土地神,我劝你赶快钻进你的土地庙玩去,等我杀了白虎,我就是这地方的大王,到时候你来孝敬我吧!白虎一听不高兴了:凭什么我会被你这条大青虫打败,要称王肯定是我白虎啊!说着两个妖精又打了起来,丝毫不把土地公放在眼里,土地公一听,气急了,冲上前去和俩妖精打在一起,结果怎么着?土地公完败,被打得鼻青脸肿,好不凄惨。土地公拖着佝偻的身子回到了土地庙,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俩妖精道行都在千年以上,小老儿我打也打不过,怎么办?土地公非常忧愁,看着两只妖精继续为非作歹,百姓苦上加苦,土地公更忧愁了。
有一天玉泉寺的土地公出门去散心,突然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离玉泉寺不远有一个小溪塔的地方,受水妖骚扰,常年水患,当地百姓在苏州定了一尊十万斤的宝塔,准备用来镇压水患的。十万斤当然是人力不可能运得动的,这事惊动了观音菩萨,菩萨决定趁晚上偷偷将宝塔运到小溪塔。到小溪塔要经过玉泉寺,土地公心生了一计:何不想方设法将这宝塔留下镇压青龙和白虎这俩妖精呢?
玉泉院里面各个殿的介绍

玉泉院里面各个殿的介绍玉泉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玉泉路95号。
作为杭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玉泉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美的建筑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访。
玉泉院内分为数个殿宇,每个殿宇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介绍:一、梵音阁梵音阁位于玉泉院的中心位置,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
梵音阁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阁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观音菩萨等佛教神像,是玉泉院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阁内还保存着许多古代佛经和佛像,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三清殿三清殿是玉泉院内的一座道教建筑,供奉着道家三清祖师。
殿内的三尊神像形象逼真,令人肃然起敬。
三清殿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殿内还有许多道教文化遗物和历史文献,对于了解中国道教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观音阁观音阁是玉泉院内的一座古建筑,始建于明朝。
阁内供奉着观音菩萨的神像,阁顶上还有一座观音塔,是玉泉院内最高的建筑之一。
观音阁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阁内还保存着许多古代文物和历史文献,对于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天王殿天王殿是玉泉院内的一座古建筑,供奉着佛教四大天王的神像。
殿内的天王神像形象雄伟威武,令人肃然起敬。
天王殿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殿内还保存着许多古代佛教文物和历史文献,对于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藏经楼藏经楼是玉泉院内的一座古建筑,始建于明朝。
楼内保存着许多古代佛经和佛教文献,是中国南方著名的藏经之地。
藏经楼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楼内还有许多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对于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钟楼钟楼是玉泉院内的一座古建筑,始建于明朝。
钟楼高约20米,钟声悠扬,声音清脆悦耳。
钟楼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钟楼内还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对于了解中国古代钟表制作技术和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玉泉山上的宝塔(续3):琉璃塔、华藏塔和镇海塔

玉泉山上的宝塔(续3):琉璃塔、华藏塔和镇海塔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今儿给您介绍下玉泉山,静明园里剩下的三座宝塔,其中有一座呢,甚至可以说全北京,乃到全中国,都可以算是最难见到其真身的一座宝塔。
上期中,已经和您聊了两座静明园里的宝塔,现在咱从第三座宝塔开始和您继续往下聊。
这第三座宝塔,就是圣缘寺里的琉璃塔。
它在玉泉山静明园内,东岳庙的南边儿,它是一座规模较小,但为四进院落的佛寺。
其中第四进院落内,有别具姿态的琉璃塔一座。
这琉璃塔,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琉璃塔,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属砖砌结构,东南西北四个正面较宽;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斜面稍窄一些。
上下分为3组,共七级。
塔身通高16米,整座塔身,使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镶嵌而成。
其在造型、高度、颜色上,与颐和园的多宝琉璃塔基本一样。
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对双胞胎。
两座塔建成的时间也比较相近,极有可能是使用的是同一图样。
这座优雅的,圣缘寺里的琉璃塔,并不像通常的塔一样坐落在山顶,而是矗立在圣缘寺,向阳的一座小山的斜坡上,它所处的位置较低凹,一般不宜看到。
塔身的瓦片黄绿相间,流光溢彩。
从塔上俯瞰,庙宇有八面,每面都有数百个小壁龛,每个壁龛里都有一尊佛像。
鎏金塔顶上有须弥座,束腰上雕有八尊佛像,上为火焰珠,塔顶用八根鎏金链子固定,76年地震时塔顶坠落,后被修复。
此佛塔以及其内众多的佛像,是为了实现,建造一座佛塔的最高级的目的即:汇聚所有的神灵。
故此赐其名曰“圣缘”。
这座塔是如此华美,当地人俗称之为“北京万塔之最”。
在乾隆时期,在北京,共修有四座琉璃塔,它们分别位于玉泉山静明园中的圣缘寺,颐和园清漪园北坡的花承阁;香山静宜园的昭庙,圆明园附园、长春园中的法慧寺;四塔中唯独长春园法慧寺琉璃塔形式最为独特,建造最为精美,是否与北海毁掉的琉璃塔形制相同,不得而知。
但长春园法慧寺内的琉璃塔,也被八国联军烧毁,现北京,只剩下三座琉璃塔。
这第四座和第五座为,华藏海禅寺内的华藏塔和镇海塔。
玉泉山静明园读后感

玉泉山静明园读后感读过玉泉山静明园,我以为,访道曾经必定是这样的,玄衣轻马,一路轻尘,人烟罕至的山脚下,抬眼望去,绿树掩映中,一座古观坐落半山腰,远离俗世,如世外桃源,云遮雾绕,若仙家福地。
然而,当我从拥挤的公交车上挤下来,步行一段,拐进通向玉泉山静明园的一段道路,所有的想象都支离破碎了。
触目所见,竟是一条现代的柏油马路,笔直地指向一个气派的道观大门。
并不见青苔石阶,也没有穿风竹林。
路两边商铺林立,店名繁多,种类丰富,与寻常街巷并无不同。
马路边,摆水果摊的,摆小吃摊的,一股世俗的味道充斥其间。
购票处几个字太过刺目,而一身道士装扮却负责检票的道长,就更令人大跌眼镜。
一直不喜欢过于商业化的包装和开发,所以更喜欢自然山川间流连,很少进入名刹古寺之类的旅游胜地。
但,既来之,则安之,且游且览吧。
在院门对面的台阶上坐定,静静地等候着。
晨风吹来,摇动树枝,摇出了一地的斑驳阳光,身后竹林传来细细的沙响声,蝉儿不知藏在哪儿,欢快地鸣唱着。
呼吸平缓了,心绪也宁静了下来。
那朵玫瑰花也轻轻颔首。
种玫瑰的会是什么人呢?会是一位年轻的道长吗?他是否是刚修行不久,道行不深,还割舍不下红尘的牵绊?抑或是一位年轻的女道长?这一路走来,才知道,这座观中,也有女道长。
或许,这座院中,住着的是一位年轻的女道长了,她定是喜欢玫瑰花的艳丽,就像所有女子都喜欢一样,又或者,她也憧憬红尘的浪漫呢?正在我暗自猜想的时候,一位年老的女道长从院中出现。
她约莫五十光景,脸上皱纹很明显,而且,她的左腿似乎不灵便,走路一瘸一瘸的。
难道她是此间主人?我不禁疑惑。
出来后,只见她坐在了门侧的台阶上,不言语,就那么安静地坐着。
我望着她,心想,或许她是只是此间主人的道友吧。
再看那株玫瑰,才注意到,那花儿,并不是种在花盆里的,而是用几片瓦围成圆筒状,充当了花盆。
我突然醒悟到,玫瑰为什么一定是种在花盆里的?就像玫瑰为什么一定是代表爱情的?凡此种种,只不过是我们的怀抱了太多的含义,于是普通的玫瑰,被赋予了太多的内容,贴上了格式化的标签。
你知道“三山五园”是如何命名的吗?

你知道“三山五园”是如何命名的吗?提起“三山五园”之景观,人们大多耳熟能详,圆明园、颐和园、香山等,但其各个景观名称的由来却鲜为人知……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吧~“三山五园”是清朝北京西北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成就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三山五园”区域被划定为西郊皇家园林保护区,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将“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作为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写入报告。
佛香阁(1900年拍摄,拍摄者不详)历史上,北京西郊皇家园林荟萃,早在清代就素有“五园三山”的称誉,而近代则称之为“三山五园”。
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三山”为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五园”为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尤其是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正式营建畅春园始,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代皇帝精心营造和扩建,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风景秀美、气势宏伟的皇家园林区。
其实,“三山五园”之说,清史中尚未见到明确的记载。
目前见到最早的关于“五园三山”或“三山五园”的记载,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朝“五部”侍郎鲍源深所著《补竹轩诗文稿》中所写到的:“九月初,夷人焚五园三山,圆明园内外胜景,悉成煨烬矣。
”由此可见,“三山五园”一词是民间对以圆明园为中心的皇家园林荟萃的美誉。
应当说皇家园林的命名是十分讲究的,不但要有吉祥之意,还要有意境,既要含蓄,也要深刻,还要简洁、明快,几乎每个园林的名称都要经过反复推敲,仔细斟酌,探其渊源,或引经据典,或借景生意,并多由皇帝钦定或御赐。
法慧寺多宝琉璃塔遗址“三山”之命名万寿山得名缘于乾隆皇帝给“孝圣”皇太后祝寿万寿山在颐和园内,为燕山余脉,元朝称瓮山,其山前湖泊称金海。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给“孝圣”皇太后祝寿,乾隆皇帝传谕:“瓮山著称万寿山,金海著称昆明湖。
”此后,“瓮山”遂更名为“万寿山”,“金海”更名为“昆明湖”,意为祝老太后“万寿无疆”。
中国古塔欣赏(70幅)

中国古塔欣赏(70幅)中国古塔介绍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
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
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
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古塔分类中国塔类型可分为两大部分:按性质分类有:喇嘛塔(藏传佛塔)、宝箧印塔、金刚宝座塔、“中国屠婆式”塔(无缝塔)多宝塔、文峰塔。
按形制分类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造像塔、幢式塔、异形塔。
看一座塔,不能单纯地看它的外形,应当从内部构造与外部式样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实际上中国的塔不全是高层建筑,也就是说不全是楼阁式塔,而楼阁式塔则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大量的塔是用砖造的,是砖塔。
而且绝大部分的塔是不可能登人的,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塔,当然不可以一概而论。
中国塔数量很多,式样都不相同,塔的性质与佛教的分宗派也有关系。
著名古塔西安大雁塔古城西安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矗立着古朴雄伟的大雁塔。
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据史书记载,慈恩寺始建于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
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他母亲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的规模很大,共有13个院落,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异常豪华。
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颓废毁坏。
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时重修的。
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附近环绕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风景秀丽迷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泉山静明园哪些宝塔你知道多少
站在颐和园中向西望,可以看见不远处一座山上,一座宝塔拔然而立。
成为颐和园的重要的借景,为颐和园增色不少。
这座宝塔就是加玉泉山静明园众多宝塔中的一座。
它的名字叫做玉峰塔。
除了玉峰塔,还有华藏海塔、圣缘寺琉璃塔、妙高塔等。
这些宝塔你了解多少。
玉泉山的塔分布图
先说玉峰塔。
玉峰塔也叫做定光塔,它座塔在静明园的最高处,其实也是北京地势最高的一座塔。
本塔是仿江省镇江的慈寿塔建造的,建于乾隆年间,在塔中供奉着定光佛像。
玉峰塔是一座八角形的楼阁式砖塔,塔高47.7米,全身浅杏黄色,上下共7层。
檐角下悬有塔铃。
塔顶由八条垂脊交汇而成,上置葫芦宝珠形铜刹。
玉峰塔
圣缘寺琉璃塔和颐和园的华承阁琉璃塔形制是一样的。
圣缘寺在玉泉山的西麓,是一座规模较小的佛寺,琉璃塔矗立在寺内的一个小山坡上。
这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琉璃砖塔,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东南西北四个正面宽,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斜面稍窄一些。
上下分为3组,共七级。
塔身通高16米,整座塔身使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镶嵌而成。
玉泉山北峰的妙高塔,创建于乾隆初年,则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
塔身洁白,覆钵上镶嵌着黄色琉璃环带,再加上蓝天白云掩映的金色塔刹,简直完美无缺。
华藏海塔的资料很少,附带一张1875年的照片一张。
华藏海塔老照片
顺便说一下静明园的历史,她是清代三山五园之一。
创建的时间要早于颐和园和圆明园。
1680年这里就已经建起了行宫,当时的名字是“澄心园”,1692年这座园林更名静明园。
到了乾隆时期,形成了三十六景,发展到了顶峰。
不幸的是1860年随着其它园林毁于英法联军之中。
整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