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分析
食品感官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

食品感官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食品感官分析是指通过人的感官来评价食品的质量和特征,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味觉B. 视觉C. 嗅觉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2. 下列哪一个感官不属于食品感官分析的范围?()A. 触觉B. 听觉C. 味觉D. 视觉答案:B. 听觉3. 食品感官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除了()之外,还有颜色、外观和质地。
A. 味道B. 香气C. 口感D. 产地答案:D. 产地4. 以下哪个条件不会影响食品的感官特性?()A. 储存温度B. 处理方法C. 加工工艺D. 食品包装答案:D. 食品包装5. 口感是指食品在嘴中接触到人的舌面和口腔黏膜时产生的感觉,其中包括以下几个要素:()A. 酸度B. 甜度C. 温度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 同一种食物的味道只会因为品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理由:同一种食物的味道不仅会因品种的不同而变化,还会受到生长环境、成熟度、储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2. 视觉是评价食品质量最重要的感官之一。
()答案:正确理由:视觉是食品感官评价中最直观、最直接的一种感官,人们在购买食品时往往首先通过外观来判断其质量和新鲜度。
3. 食品的气味主要来自食材本身,与加工工艺关系不大。
()答案:错误理由:食品的气味受到加工工艺的影响很大,例如烤制、煎炒、腌制等会使食材散发出不同的香气。
4. 不同食物的口感差异主要取决于其含水量的不同。
()答案:错误理由:不同食物的口感差异除了含水量的不同外,还受到脂肪含量、纤维素含量、口感成分的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 食品的颜色与其口感无关,不影响人对食物的观感和食欲。
()答案:错误理由:食品的颜色对人的视觉有巨大的影响,不同颜色的食物会引发人不同的观感和食欲。
三、综合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列举出三种影响食品气味的因素,并分别进行说明。
食品感官评价C第4章感官评定的方法分类及标度总结

食品感官评价C第4章感官评定的方法分类及标度总结感官评价是食品研究和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判断一个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而感官评定的方法和标度是评价食品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将对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分类和标度总结进行详细介绍。
一、方法分类1.定性方法定性方法是一种主观的、非量化的方法,用于评价食品的感官特性。
常用的定性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和谱聚类分析法。
描述性分析法是一种对食品感官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将食品的感官特性分解为多个能够描述的属性,并对每个属性进行评分。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确定食品的感官特点、找出感官差异以及分析产品的优缺点。
敏感性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评价人群对不同食品感官特性敏感度的方法。
通过对一群人进行统一的感官评价,可以确定群体中对其中一种感官特性敏感的人群,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调整和改良。
谱聚类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评价食品质地的方法,通过对食品口感质地的整体评价来确定食品的质地特性。
2.定量方法定量方法是一种客观的、量化的方法,用于评价食品的感官特性。
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等级比例检验法、度量标度法和偏好度量法。
等级比例检验法是一种通过数学统计方法比较不同食品的感官特性差异的方法,常用于评价食品的品质差异。
度量标度法是一种通过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直接测量和评估的方法。
常见的度量标度法包括绝对标度法、相对标度法和连续标度法等。
偏好度量法是一种通过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比较评估的方法,常用于评价不同产品或不同配方对消费者的偏好程度。
二、标度总结1.9点量度标度9点量度标度是一种经典的感官评价标度,用于评价食品的感官特性。
该标度将感官特性划分为9个等级,从1到9依次表示该感官特性的强度或质量。
2.5点量度标度5点量度标度是一种简化版的9点量度标度,用于评价食品的感官特性。
该标度将感官特性划分为5个等级,从1到5依次表示该感官特性的程度。
3.二元对比标度二元对比标度是一种通过对不同食品进行两两比较,选择更好的一种的评估方法。
食品感官品评的五个要素

食品感官品评的五个要素以食品感官品评的五个要素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一、视觉(外观):食物的外观是我们品尝食物时首先接触到的要素之一。
一个美丽的外观会引起我们的食欲,让人产生想品尝的欲望。
外观可以包括颜色、形状、摆盘等方面。
比如,一道色彩鲜艳的水果拼盘,让人看起来就有食欲;一盘精致的寿司,形状美观,让人流连忘返。
所以,在评价食品时,外观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二、嗅觉(气味):食物的气味也是评价食品好坏的重要要素之一。
通过嗅觉,我们可以感受到食物散发出的香气,进而判断食物的新鲜程度和味道。
比如,一杯浓郁的咖啡散发出的香气,让人感觉神清气爽;一锅炖汤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因此,嗅觉要素在评价食品时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听觉(声音):食物的声音也能影响我们对食物的感受。
比如,一块烤面包外酥里嫩,咬下去发出脆脆的声音,给人一种口感上的满足;一杯碳酸饮料冒出的气泡声,让人感到清凉。
因此,在品评食品时,听觉要素也不能被忽视。
四、触觉(口感):食物的口感是我们品尝食物时最直接的感受。
口感可以包括柔软、脆爽、嫩滑、绵密等方面。
比如,一口咬下去松软的巧克力蛋糕,让人感到舒服满足;一口咬下去的苹果,脆爽的口感让人心情愉悦。
因此,口感要素在评价食品时是非常关键的。
五、味觉(味道):食物的味道是最重要的评价要素之一。
味觉可以分为五种基本味道:酸、甜、苦、咸、辣。
不同的食物组合出不同的味道,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比如,一口浓郁的巧克力,甜中带苦,让人回味无穷;一碗麻辣火锅,辣中带麻,让人胃口大开。
因此,在评价食品时,味觉要素是最直接的要素之一。
总结起来,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是评价食品的五个要素。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我们对食品的感受和评价。
我们可以通过这五个要素来判断食品的好坏,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
同时,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五个要素来提高自己的感官品味,更好地欣赏和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
无论是做饭还是品尝美食,这五个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食品调味与感官分析

糖
过多摄入糖可能导致肥胖、 糖尿病和龋齿等健康问题, 应控制添加糖的摄入。
食用油
过量摄入油脂可能导致高 血脂和肥胖,应选择健康 的食用油并控制摄入量。
健康食品调味方法
01
少用调味料
尽量减少使用调味料,多利用食物 本身的味道进行调味。
控制用糖量
适量添加天然果糖或低糖甜味剂, 避免过多添加糖分。
03
02
05
食品调味发展趋势
新型调味料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调味料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新型调味料不断涌现,如复合调味料、功能 性调味料等,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口味和营养的多样化需求。
应用领域
新型调味料广泛应用于方便食品、餐饮业、家庭烹饪等领域,提高 了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发展趋势
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调味料的研发将更加注重健康、营养 和功能性,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印度调味文化
印度烹饪中常用香料和咖喱调 味,如咖喱粉、孜然、姜黄等 都是印度传统的调味料。
美洲调味文化
美洲烹饪中常用辣椒和番茄调 味,如辣椒粉、番茄酱、芝士
等都是美洲传统的调味料。
02
感官分析方法
感官分析简介
01
感官分析是一种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来评价食品质量的方法,包 括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
天然调味料的开发与利用
天然调味料
天然调味料是指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调 味料,如酱油、醋、姜、蒜等。
优势与价值
天然调味料具有营养丰富、口感自然、安全性高等优势, 对健康有益。同时,开发利用天然调味料有助于促进农业 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开发与利用
加强天然调味料的研发和生产技术,提高其质量和产量, 降低成本,使其在食品调味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感官检验的方法

感官检验的方法
感官检验是一种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来评价和判断食品质量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官检验方法:
1. 视觉检验:通过观察食品的外观、色泽、质地等来判断食品的新鲜度、成熟度和是否有不良改变。
例如,观察水果是否有腐烂、发霉,观察肉类是否有变色、异味等。
2. 嗅觉检验:通过闻食品的气味来判断食品的新鲜度、是否有异味等。
例如,闻一闻牛奶是否有酸败味,闻一闻烤肉是否熟透等。
3. 味觉检验:通过品尝食品的味道来判断食品的口感、风味等。
例如,尝一尝果汁的甜度、酸度,尝一尝烤鱼的咸淡等。
4. 触觉检验:通过触摸食品的质地、弹性、软硬程度等来判断食品的品质。
例如,摸一摸水果的软硬程度,感受一下鱼片的弹性等。
5. 综合感官检验: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检验方法来判断食品的质量。
例如,同时观察食品的外观、闻其气味、品尝其味道等。
在进行感官检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环境清洁卫生,避免异味干扰。
2. 选择具有代表性、均匀的样品,并进行适当处理(如切块、研磨等)。
3. 进行多角度观察和判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检验方法。
4. 检验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感官分析经验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食品的质量。
5.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如药品、化妆品等),需要进行专业感官检验和评估。
食品感官分析3-视觉的感官评定

04 视觉感官评定方法与技术
目视检查法
直接观察
01
通过直接观察食品的外观、颜色、质地等特征,评估食品的新
鲜度、成熟度、质地等指标。
对比观察
02
将相同或不同产品进行对比观察,以识别差异和优劣。
动态观察
03
观察食品在加工、烹饪或储藏过程中的变化,以评估其品质和
安全性。
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采集
使用高分辨率相机或扫描仪获取食品的数字图像。
乳制品的口感应醇厚、爽口,无异味。如 鲜奶油应口感细腻、润滑;酸奶应口感酸 甜适中、爽口。
案例三
总结词
烘焙食品的外观与其口感密切相关,通过观察其外观可以初步判断其 口感和质量。
颜色
烘焙食品的颜色应均匀、自然,无焦糊或过浅现象。如面包的颜色应 为金黄色或褐色;蛋糕的颜色应与所使用的原料颜色相匹配。
形状
烘焙食品的形状应符合品种要求,无明显变形或破损。如面包应呈圆 形或长条形,无凹陷或凸起;蛋糕的形状应美观、规整。
表面质地
烘焙食品的表面质地应光滑、无裂纹或气泡。如面包的表面应光滑、 柔软;蛋糕的表面应细腻、无颗粒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大脑皮层对信号的处理和解释过程受到个体经验、文化背 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视觉刺激的感知可 能存在差异。
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生理基础
眼睛是视觉感官的主要器官,其结构 和功能决定了人们对光线的接收和感 知能力。
心理基础
人们对视觉刺激的感知和理解受到心 理因素的影响,如认知、情感、记忆 等。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们对食品 外观、颜色、纹理等方面的评价和判 断。
纹理与口感
通过纹理判断食品的口感,如 细腻、粗糙等。
食品感官分析

实验区墙壁和内部设施应为中性色,避免影响评价产品。推荐使用
乳白色和中性浅灰色。 (4)噪声 实验区应控制噪音、注意隔音。
4.2样品的准备 ⑴均一性
呈送给品评员的样品各项属性应完全一致,包括每份样品的量、颜色、
外观、形态、温度等。 ⑵样品量 由于物理和心理的因素的影响、并考虑不同检验目地,应提供合适 的样品个数和样品量给品评员。
的F值)
6.差异检验的结果与讨论
6.1感官分析所选择的样本
实验型--尽可能扩大样本的量,在无法扩大量时要提高样本的准确性
注意品评员的筛选和培训,提升品评员的感官分析能力 消费者型--尽量取得最大的样本量,分散取样取更多的测试点
个体
全体
6.2测试方法 任何一种测试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需要通过优化方法和对结果的统
n 1 X k 2
n
当有效答卷表数大于100时(n>100时),正确答案最少数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取最接近的整数值。若回答正确的问卷数大于或等于这个最少数,则说明两 样品间有差异。式中z值为:
参考标准:GB T17321-1998《感官分析方法 二、三点检验》 ISO 10399-1991 《感官分析方法 二、三点检验》
结果与分析
按照二-三点检验法要求统计回答正确的问答表数,查表(附录A)可 得出两个样品间有无差异。例如有24张有效问卷,其中有14张正确的选
择出单个样品,查表N=24栏。由于14小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17,所以
说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两个样品间无差异。如果正确数大于在显著水平 的临界值,则说明两个样品间有显著差异。(注:食品感官分析一般显 著水平取α= 5%)
品。
品评员:
品评员人数是根据检验目的而异,通常是6个以上专家或15个以上优秀 品评员;或25个以上初级品评员。 样品呈送 呈送的样品要求在所有品评员之间交叉平衡,为了使3个样品的排列
《食品感官分析》课件

实践操作与实验
建议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感官分析的 方法和技巧。
持续学习与提升
期望学生能够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感官分析能力,不断更新知 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THANKS
THANK YOU FOR YOHale Waihona Puke R WATCHING配方优化
食品配比
通过感官分析,确定不同原料的配比 ,以达到最佳的感官效果。
通过感官分析,对食品配方进行优化 ,提高产品的口感、风味和质构,满 足消费者需求。
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产品质量评估
通过感官分析,对生产过程中的 产品进行质量评估,确保产品质
量符合标准。
缺陷识别
通过感官分析,识别产品中存在的 缺陷、问题和不良风味,及时发现 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据。
05
食品感官分析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对感官分析的影响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
提高感官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
大数据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大量感官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更深层次的信息。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实现自动化感官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新的分析方法与技术
电子鼻、电子舌
模拟人类感官,用于快速检测食品质量。
过程控制
通过感官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监 控和调整,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消费者偏好研究
通过感官分析,了解消费者对不 同产品的口感、风味和质构的偏 好,为产品定位和市场推广提供
依据。
市场测试
通过感官分析,对新上市的产品 进行市场测试,了解消费者对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感官分析文献综述
学院: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班级:食科082
学号:084031233
姓名:刘文瑛
教师:叶强
饼干的感官评价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感官评价的定义、发展、作用及饼干的感官评价
关键字感官评价发展作用饼干感官评价
前言
对食品感官领域的研究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初,欧美等国家首先进行了感官品评方法的研究,蒂尔格纳于1957 年用波兰语写成第一部感官学专著———《定量与定性感官分析法》。
日本和美国学者的著作《工业感官检验手册》、《食品感官评价的原则》也于1962 年和1965 年相继问世。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上美食家评点食品的故事广为流传。
事实上,这种评点也是一种感官评价方法,是评判专家根据自身的感官经验对食品进行评价。
现代工业化的食品生产配方成分复杂,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专家评判方法已不能完全胜任目前食品感官评价的需要。
本文从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性、发展趋势以及食品感官评价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概括性叙述
1、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
食品感官评价是指运用感官的感觉(气、味、触、温度、疼痛等)对食品进行评价和判断。
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分析方法的应用,使获得的结果具有再现性和统计学特性。
在国家有关标准中,将感官评价(或感官分析)定义为“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2、食品感官评价发展简史
感官评价起源于40年代初,斯堪的那维亚国家。
与此同时,类似的研究美国也在进行。
50年代初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引入现代感官分析方法。
与此有关的第一本专著《定量与定性感官分析法》出版于1957年,作者是蒂尔格纳,用波兰语写成并译成东欧语(捷克匈牙利、俄语)。
第二本专著《工业感官检验手册》由日本科学家于1962年用日文出版。
第三本专著《食品感官评价的原则》由美国的潘格鲍和罗斯勒于1965年出版。
波兰大学里开设了食品感官分析课程,美国加州大学设立了“食品感官分析原理”作为研究生研究课题,并设立了这个项目的学位和“葡萄酒感官品评”课程。
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成立了感官品评会。
农林省食品科学研究院成立了食品感官评品研究会,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普及工作。
3、感官评价的作用
关于感官评价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是指对供应单位正常交货时的成批产品进行验收,及对出厂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的过程。
其目的是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物料进入生产过程和商品流通领域,为稳定正常的生产秩序和保证成品质量提供必要的条件。
(2).工序检验:是指在本工序加工完毕时的检验。
其目的是预防产生大批的不合格品,并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这种检验有利于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问题,结合化学分析,找出原因,为进一步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3).贮藏试验:是指将食品接某种要求加工处理后,原封不动放置起来,然后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其品质及色、香、昧变化进行的检测。
其目的是掌握和研究食品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和成熟规律;确定食品的保存期和保质期限。
(4).产品评比:是指在各种评优恬动中,对企业参评产品质量进行感官评估和评分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努力生产优质名牌产
品,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扩大出口,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5).市场商品检验:是指对流通领域内的商品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抽样检验过程。
市场商品检验要求准确快速、及时。
其目的是遏制伪劣商品流入市场,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6).监督检验是指国家指定的产品质量监督专门机构按照正式产品标准的规定,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性检验。
其目的是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保障国家经济权益和消费者利益。
(7).新产品的开发及研究:提高、改进生产工艺、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食欲,提高民族素质,是食品工作者非常关心的课题。
每当一种新型食品间世时,总要{青一些食品品评专家及消费者进行嗜好性感官评价.以确定该种产品是否会受到多数消费者的喜爱。
(8).食品气味及风味影响因素的调研。
(9).食品风味的探讨等等。
4、对饼干的感官评价
通常人们爱选择饼干作为零食,除了它滋味好之外还能补充人体需要的能量。
根据投料和制作方法的差异,可以将饼干分为甜饼干、苏打饼干、华夫饼干、夹心饼干、挤压饼干、薄馅饼干和压缩饼干七大类。
下面关于饼干感官鉴别的具体介绍中则将其按照质地情况归纳为酥性、韧性和苏打饼干三种。
(1)酥性饼干的感官鉴别
①色泽鉴别
良质饼干——表面、边缘和底部均呈均匀的浅黄色到金黄色阴影,无焦边,有油润感。
次质饼干——色泽不均匀,表面有阴影有薄面,稍有异常颜色。
劣质饼干——表面色重,底部色重,发花。
②形状鉴别
良质饼干——块形(片形)齐整,薄厚一致,花纹清晰,不缺角,不变形,不扭曲。
次质饼干——都不严重。
花纹不清晰,表面起泡,缺角、粘边、收缩、变形。
劣质饼干——起泡、破碎都相当严重。
③组织结构鉴别
良质饼干——组织细腻,有细密而均匀的小气孔断,无杂质。
次质饼干——组织粗糙,稍有污点。
劣质饼干——有杂质,发霉变质。
④气味和滋味鉴别
良质饼干——甜味纯正,酥松香脆,无异味。
次质饼干——口感紧实发艮,不酥脆。
劣质饼干——有油脂酸败的哈喇昧。
(2)韧性饼干的感官鉴别
①色泽鉴别用手掰易折
良质饼干——表面、底部,边缘都呈均匀一致的金黄色或草黄色,表面有光亮的糊化层。
次质饼干——色泽不太均匀,表面无光亮感,有生面粉或发花,稍有异色。
②形状鉴别
良质饼干——形状齐整,薄厚均匀一致,花纹清晰,不起泡,不缺边角,不变形。
次质饼干——凹底面积已超过三分之一,破碎严重。
③组织结构鉴别
良质饼干——内质结构细密,有明显的层次,无杂质。
次质饼干——杂质情况严重,内质僵硬,发霉变质。
④气味和滋味鉴别
良质饼干——酥松香甜,食之爽口,味道纯正,有咬劲,无异味。
次质饼干——口感僵硬干涩,或有松软现象,食之粘牙,有化学疏松剂或化学改良剂的气味及哈喇味。
(3)苏打饼干的感官鉴别
①色泽鉴别
良质饼干——表面呈乳白色至浅黄色,起泡处颜色略深,底部金黄色。
次质饼干——色彩稍重或稍浅,分布不太均匀。
劣质饼干——表面黑暗或有阴影、发毛。
②形状鉴别
良质饼干——片形整齐,表面有小气泡和针眼状小孔,油酥不外露,表面无生粉。
次质饼干——有部分破碎,片形不太平整,表面露酥。
劣质饼干——片形不整齐,破碎者太多,缺边,缺角严重。
③组织结构鉴别
良质饼干——夹酥均匀,层次多而分明,无杂质,无油污。
次质饼干——夹酥不均匀,层次较少,但无杂质。
劣质饼干——有油污,有杂质,层次间粘连板结成一体,发霉变质。
④气味和滋味鉴别
良质饼干——口感酥、松、脆,具有发酵香味和本品种固有的风味,无异味。
次质饼干——食之发艮或绵软,特有的苏打饼味道不明显。
劣质饼干——因油脂酸败而带有哈喇味。
5、感官评价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食品感官评价的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发展更符合人类感官系统机制的仪器,如电子鼻、电子舌的应用研究;
(2)在气味或风味研究的部分,气相层析嗅闻技术的应用有普遍化的趋势;
(3)研究不同的分析仪器与感官特性之间的各种相关性。
6、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感官评价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作
为一门新兴的技术,随着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的发展也在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
如何利用感官评价这一手段去改进产品、产品质量和服务将成为食品企业关键的一环。
利用感官评价可以认识市场趋势和消费者的消费取向,建立与消费者有关的数据库,为食品产品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市场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食品行业竞争的加剧,我们有理由相信:感官评价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监督与选择》1991年2期王云涛
【2】《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8期张根华【3】《食品科学》1993年2期牛志新
【4】《肉类研究》2006年5期邵春凤。